第一篇:《中国新闻事业史》王光飞重点2013大同大学
一、填空
1、《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在广州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创办和主编,是在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目的:《东西洋考》就是为更快地打开中国的大门,为帝国主义侵华政策服务的。内容:宗教内容虽然还有,但不像《察世俗》列为根本要务,伦理道理的分量也逐渐减弱,它主要是为商业服务。科学文化的内容大大增强。在业务上:设立新闻专栏,还选录《京报》,刊出中外贸易进出口货物的价目表,这两项属中文近代报刊首创。《东西洋考》已在相当程度上具有近代报刊的基本特征了。于1838年停刊。
2、外文报刊: 《蜜蜂华报》: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 《广州纪录报》: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英文报刊 《德臣报》:是香港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孖剌报》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张英文日报 《遐迩贯珍》:是在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香港船头货价纸》是第一份中文商业报刊 《北华捷报》:是上海第一家报刊。《字林西报》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最有影响的外文报纸。《务丛谈》,是上海第一家中文教会月刊。《万国公报》:是上海第一份影响最大的中文近代化报纸。《时报》1886年8月在天津创刊。重视北方新闻和言论
3、《申报》:是1872年4月30日由英商美查等人创办的,它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申报的问世标志着这种每日刊行的面向社会大众的以时事新闻为主的综合性报纸开始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新闻传播媒介。申报对新闻业务进行改革:一是发表政论文章。二是改革新闻报道。三是重视发表副刊性的文字。四 善于经营副业。
4、最早的维新派三家报纸:《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他们冲破了封建统治的言禁,开创了民议朝政的局面,拉开了国人办报高潮的序幕;
5、“癸丑报灾”: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为了实现独裁统治,对国民党系统的报刊和其他反袁报刊进行了大扫荡。据统计,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家,比1912年初的500家少了2/3,同时有大批报人受 迫害。新闻记者中至少24人被杀,60人被捕入狱。这段历史,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被称为“癸丑报灾”。
6、《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发动了一场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它主要的宣传贡献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批判封建的旧道德,抨击尊孔复辟逆流,提倡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新道德新思想。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③发起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新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蒙宣传,好似春雷初动,惊醒了一代青年。
7、新闻传播的重大改革:①提倡自由平等的讨论问题。②政论传统的恢复与发展。③倡导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④在国内外广开新闻来源。⑤报纸副刊的革新。⑥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开端。⑦五四时期的报刊广告发展
8、范长江:著名记者。1933年下半年起,开始向平津报纸投写新闻稿件,1934年底,首次用 “长江”笔名在《北平晨报》署名发稿,并担任该报特约通讯员。这是他从事新闻生涯的起点。出版《中国的西北角》一书,第一次真实、公正、客观地报道了红军 长征的行踪和影响。1939年加入务,《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是长江成为名记者的代表作。
9、斯诺美国著名记者、作家,1936年,他勇敢的进入革命地区。他是进入革命根据地采访的第一个外国记者。1937年撰写出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共上海地下党以复社名义翻译出版第一个中文版本,为 了便于在沦陷区和国民党统治区发行,书名改换为《西行漫记》。大批进步青年在该书影响下,踏上了奔赴延安的革命征程。该书风行世界被评价为“标志着西方了解中国的新纪元”。翻译成十余种文字出 版,成为畅销的世界名著。
10、史沫特莱,美国著名女记者,从学生时代起就经常为进步报刊撰稿,1927年写成自传小说《大地的女儿》,1928年以特派记者的身份来到中国,写了大量地新闻报道真实的记录了中国的巨变,11、“两个凡是”1977年2月7日两报一刊发表社论,提出“凡是毛泽东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是要把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继续推行下去,1977年7月,邓小平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应该准确完整的理解毛泽东思想整个体系,在1978年,《人民日报》发表了《标准只有一个》,提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即客观实践。这预示着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即将到来。
12、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传统做法:雷锋,大庆油田王进喜,农业学大寨,好官焦裕禄。
13、“鬼戏“《李慧娘》被毛泽东批评不抓理论工作,”一株反社会主义的毒草“从1963年起,报纸上的批判文章日渐增多,气氛日趋紧张。《海瑞罢官》剧本成了文化大革命的直接导火线,四人帮架空毛。
14、“反复辟“典型是四人帮大肆发难,歪曲历史,暗箭伤人,有白卷张铁生,小学生来信黄帅,风庆轮事件
15、批《鲁迅传》是从文化领域上升到意识形态,批《苦恋》是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批评,在此同时,新闻界有加强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工作,新闻传播领域坚持是四项基本原则。
16、“双百方针“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毛泽东提出的,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分别于1951年和1953年提出,1956年正式提出双百方针。它鼓舞了一大批来自“五四”新文学传统下的老作家的创作,在理论方面提出了反对教条主义,提倡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论”,提倡文学写人性,恢复人道主义传统。出现了一批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创作,这标志着社会主义文学开始成熟。
17、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兴起于20世纪初叶,《婴报》《西藏白话报》《月报》《伊犁白话报》是最早的一批扫除民族文字报刊。
二、名词解释
1、进奏院状:是唐代新兴传播媒介。进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进奏官除呈递和承转文书、查询有关地方政务外,还向他们所在道的军政长官提供京都信息,其中有朝报的内容,也有他们自行采访的特别是与本地有关的新闻,甚至还有朝廷绝密消息。这种报告是进奏官只上呈给地方最高军政长官阅读的半官方 情报,带有”新闻信”性质,人称“进奏院状”。
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宗教月刊。外形就像中国的线装书,采用木版雕印,一直出版到1821年。内容除了宣传宗教,还发表了许多有关伦理道德方面的文章,创造了 “孔孟加耶稣”的对会宣传模式。《察世俗》中的新闻虽极少,但属中文近代报刊上的新闻之最。《察世俗》的宣传方式,对以后的近代报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拒检运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仍沿用战时的一套办法,严密控制新闻界;1945年8月7日,重庆国讯书店在其他进步出版机构的支持下,自行出版了黄炎培写的《延安归来》一书,揭开了“拒检运动”的序幕;重庆杂志界联合声明自9月1日不再送检;后扩展到成都、桂林、西安等地,使国民党当局陷入被动局面,宣布自10月1日起废止战时新闻检查制度。但留了一个尾巴,即收复区在军事行动尚未完成以前除外。至此,拒检运动获得了巨大的胜利。
4、反“客里空”运动:“客里空”是一些不真实新闻的代名词。在土地改革初期,实际工作中宣传地主拥护土改,一派“和平”土改的虚幻景象。1947年6月起《晋绥日报》首先认识错误并予以纠正。《晋绥日报》认真检查了新闻报道工作中右的倾向和存在的新闻失实问题,采用在报纸上公开进行批语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发动群众揭露假报道,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反对“客里空”。新华社发表社论后各个解放区的新闻界普遍展开反对“客里空”的运动。这场运动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检查、纠正了新闻报道失实现象,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克服了土改宣传中的右的倾向,改造了新闻工作者的立场与作风,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
5、”苏报案”:苏报1896年胡璋创刊于上海,1903年爱国学生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增设“学界风潮”和“舆论商榷”两个专栏,用来报道学生运动和大造革命舆论,并大力宣传邹容的《革命军》。章太炎发表在《苏报》上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更直呼光绪皇帝其名,成为清政府对其采取镇压的口实,于是清政府勾结租界当局拘捕了章士钊,邹容自动投案,后《苏报》也遭查封。经多次开庭,1904年法庭宣判章太炎监禁三年、邹容二年,《苏报》永远停刊。后邹容在狱中被迫害致死。这就是著名的“苏报案”。
6、“第三条道路”是国共两党激战之际国统区新闻界出现的一个重要现象。所谓“第三条道路”就是既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又反对共产党的人民政权,试图在中国实现英美式资产阶级专政,是一条代表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道路。对于鼓吹“第三条道路”的宣传活动,濒临崩溃边缘的国民党当局则采取法西斯高压政策,大肆迫害与推残进步人士。至此,美帝国主义者寄予厚望的“第三条道路”彻底破灭,以失败告终。
7、《循环日报》:在国人早期自办的报纸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1874年在香港由王韬创办并主编的《循环日报》。是我国近代第一家鼓吹变法自强的报 纸,以 “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宗旨。1959年最后停刊。是一张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立言”强调变法自强为其思想内容的特色。
8、王韬:1857年参加了上海第一家中文报刊《务丛谈》的编辑工作,是他报刊活动的开始。1874年2月4日创办了著名的《循环日报》。是我国新闻 史上第一位报刊政治家,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成一种新的报章文体,以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报人影响 极大。他的部分政论文章被收编为《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
三、简答题
1、外报在中国现代报刊发展中的地位与影响? 答:地位: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为了侵略的需要,在中国办起了报刊,而这些报刊在宣传侵略政策的同时刺激了中国人民,使他们觉醒起来自己创办报刊成为冲破外国报刊垄断局面的强大势力。影响:一,是中国人认识到现代报刊的功能,产生自办报刊的强烈愿望。二,为中国人提供了办报的方法与经验。三,在印刷技术与设备上,为中国人创办报刊准备了物质条件。
2、维新派国人办报热潮的特征与意义? 答:特征:国人办报高潮初步具有全国性,多样性,和进步性,主要表现是全国一些的大城市和省会城市开始创办报刊,但尚未形成全国网络;有综合性的时事政治报刊也有商业报刊文艺报刊科技报刊等,但数量不多特色不鲜明;宣传变法自强介绍新知识,表现爱国热情发挥启蒙作用,但还是没有唤起民众。意义:一,两个突破,即既突破了外报在华的垄断地位,又突破了封建王朝的言禁 二,两个开端,即我国的政治家办报和政党报刊,都由此发端。三,两个创新,即在新闻思想和报刊文风两个方面出现新面貌。
2、辛亥革命时期报刊宣传的特点和业务改进? 答: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一,公开承认革命报刊的党派性。二,明确提出为革命办报的主张。三,认为报纸是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四,认为报纸和记者是国民和舆论的代表。五,重视报纸和舆论的关系。六,记者应该先知先觉。除此之外,革命派报人还发表了一些鼓吹言论自由,总是开发民智,反映民意,指导舆论等方面的主张,但总的方面来看,资产阶级革命派报人的办报主张都比较零碎,他们的先知先觉观点还有唯心主义色彩和个人英雄主义的烙印。报刊宣传的特点:一,政党报刊在报业中占突出地位。革命政党的报刊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二,资产阶级革命派变成了办报的主角。三,政论的战斗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政论揭露了帝国主义,批判了清王朝和保皇派,宣传了革命思想。四,办报地区和读者对象逐渐扩大。
3、无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产生的历史条件及特点? 答:三个历史条件:①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报刊和通讯社宣告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②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马克 思列宁主义在我国广泛传播。③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发起组成了共产主义小组,这就为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提供了 阶级基础、思想旗帜、编者作者队伍和组织领导力量等必要条件。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吸收了国际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经验,继承了民族新闻事业的革命精神和工作经验,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注重联系实际和联系群众,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由此开端。特点:①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要“促进国内劳动同胞的团结”,为他们提供阶级斗争的工具。②强调理论联系实际。③注意联系群众,并在工人中进行组织活动。改组后的《新青年》,增设了《编辑室札礼》专栏,加强编者和读者的联系,听取读者批评,改进工作。
3、中共早期报刊的特点 答:中国共产党的报刊,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并面向中国社会和中国大众的,是由一批中国革命者殚精竭虑创办的,因此中共早期报刊既运用了外国经验,也具有自身特点。①党的报刊是党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党中央和各级党领导下,开张新闻宣传工作。②以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指导革命斗争为基本任务。③依靠群众办报刊,党的报刊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发行的,除了屡遭政治迫害以外,还有沉重的经济负担,正是群众的捐款订阅宣传推广才使中共早期报刊发扬光大。④先进的文风。中国共产党的报刊总是大众读者的需求,选择大众读者所关心的内容,采用白话文,平易近人,继承和发扬了五四时期的生动活泼的文风。⑤培养了干部。一批主要从事报刊宣传活动的革命家把革命者的高风亮节和先进报人的高尚职业品德融合在一起,为后代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4、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说了什么?对新闻学有何贡献?答:1948年4月,毛泽东接见了《晋绥日报》编辑部人员,在听取报社工作汇报后作了重要谈话,即著名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毛泽东的讲话,对包括《晋绥日报》在内的解放区新闻工作中经历的两条战线的斗争作了全面总结。毛泽东的讲话,精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党报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①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作用与任务,毛泽东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②关于办报的路线与方针,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报纸也要先由大家来办,由全体人民群众来办,由全党来办,而不能只由少数人关起门来办。”③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风格,毛泽东指出:“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行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的,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④关于党报工作者的学习与修养问题,毛泽东认为:“报纸工作人员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
4、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说了什么?对新闻学有什么贡献?答:1948年10月2日刘少奇亲自去记者学习班作讲话,即著名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刘少奇在讲话中表达了党中央对新闻工作的重视,为新闻工作者适应新的形势、完成新的任务提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一是深刻阐明了新闻工作的作用与任务。二是提出了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四个条件:“第一要有正确的态度,第二必须独立地做相当艰苦的工作,第三要有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第四要熟悉党的路线和政策。” 刘少奇提出了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四个条件:第一要有正确的态度,第二必须独立地做相当艰苦的工作,第三要有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第四要熟悉党的路线和政策。
4、《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经过、成就、意义 答:《解放日报》是1941年抗战时期在延安创刊的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它是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份铅印对开大型日报,也是抗战到解放战争初期革命影响最大的报纸。该报在整风改革中走在了新闻界改革的最前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1942年开始的整风改革,《解放日报》的工作有了显著的改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且为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中国无产阶级新闻理 论作出了重要贡献。1942年开始,中国务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整风运动。抗日根据地当时新闻事业的整风改革是全党整风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①经过:《解放日报》解决了王明错误路线的影响,克服了国内外资产阶级办报思想和做法对他们的影响。1942 年4月1日,《解放日报》改版。它登载了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使《解放日报》能够成为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②收获或成就:改版后的《解放日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宣传鼓动和组织作用,表现在1>增强了党性组织性2>增强了群众性3>增强了战斗性4>改进了文风5>促进了新闻理论的建设与发展 ③意义:《解放日报》经过整风改革,初步奠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的理论基础。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学,促进了新闻工作者的思想改造,推动了新闻工作的深入改革。对一些重大的新闻理论问题进行了阐述,批判了教条主义和资产阶级新闻观点,主要在以下问题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无产阶级的新闻思想和新闻理论。在宣传党的中心工作,在联系群众,联系实际方面向前迈进了一步,从而大大克服了主观主义和党八股,加强了报纸的党性和群众性。
4、《新华日报》 答:①《新华日报》创办的经过、坚持不懈的斗争的情况和意义:《新华日报》自创刊直到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封禁为止,在国民党统治中心英勇战斗了9年1个月又18天。它高举“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旗帜,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法,进行合法与“非法”相结合的两手斗争。②《新华日报》围绕着反对新闻检查,反对封锁新闻来源,反对破坏发行工作,争取言论出版自由方面,与国民党展开了长期的、艰苦的斗争。
四、论述题
1、黄远生 答:①黄远生原名黄为基,民国初年著名记者。他的记者生涯是从1912年创办和主编《少年中国》周刊开始的。最出名时,任上海《时报》、《申报》驻北京特约记者,为其撰写北京通讯。他善于调查研究,勤于采访交人广,以擅长写新闻通讯著称于世,是我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被称为“报界之奇才”。为了躲避袁世凯的纠缠,1915年避往上海,12月到达旧金山不久被枪杀。他死后,其友人将他的文章收集整理,出版了《远生遗著》,是中国第一部通讯集。②黄远生的新闻通讯的特点表现在:一是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注重时效和事实。还能注意到新闻背后的信息,预告事物发展的趋向。二是报道重要的人物事件。他报道的人物有孙中山等中国政府和中国政治的代表,善于从他们身上发掘重大新闻,他报道的事件很多,如日本提的“二十一条”等,这些事件都是当时社会矛盾的反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黄远生的通讯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三是抓住具体的场景细节。他的通讯善于抓住具体的场景细节进行绘声绘色的描绘,如《外交部之厨子》。四是语言通俗生动,他追求通讯语言的通俗和生动。五,黄远生的政论也很出色,它继承了“时务文体”的特点而又以深刻见长。③黄远生在新闻思想上强调报刊的舆论监督作用,强调新闻要真实精确客观系统。黄远生对新闻记者提出的 “四能”要求,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1、鲁迅的报刊活动 答:①1927年,鲁迅在白色恐怖下被迫由广州来到上海,至1936年逝世,是他一生中成就最为辉煌的时期,鲁迅是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帅,以报刊为重要阵地,以杂文为武器,率领左翼文化工作者与国民党的文化 “围剿”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②鲁迅发扬“韧“的战斗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注意守住营垒,鲁迅一生用过一百三十多个笔名,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后十年“围剿”严重时期使用的。仅在《申报》上就先后换用过四十多个笔名。③鲁迅重视发挥杂文的战斗作用。他把杂文当做投向敌人心脏的“匕首和投枪“,他的杂文把政论性与形象化融为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④鲁迅一生编辑过19种报刊,并指导过许多报刊的编辑出版。鲁迅从事报刊编辑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他的卓越的杂文,都是新闻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2、评述1956年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的经过、重点和收获 答:①1956年,新闻工作改革的实际与条件开始成熟。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指出了新闻工作改革的指导方针。刘少奇的几次谈话,也为即将出现的社会主义新闻改革确定了指导方针,同时还对新华社、广播事业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1956年初,《人民日报》在召开新闻工作改革动员大会后,在社内兴起一场以改版中心的新闻工作改革运动。②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正式宣告改版。改版的重点内容有三个方面:第一,扩大报道范围,第二,开展自由讨论,第三,改进文风。版面安排也相应作了调整,宣传报道方面,一是报纸新闻数量大增,二是言论明显改进,三是副刊与通联工作进一步加强。新华通讯社以建设世界新通讯社为目标,在提高新闻报道质量、改进国内通讯社工作、加强国外分社工作等多方面进行大胆改革。③广播工作改革的全面展开,以1956年7、8月间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为标志。会议讨论了广播事业的体制和改进广播宣传等问题,确立了广播工作改革的主要目标,即改进新闻报道,扩大节目取材范围,办好文艺广播,让听众从收音机里听到更多的节目。主要内容有:一是改进新闻报道,二是贯彻“双百”方针,开展自由讨论。三是努力办好问题,知识以及社会群体等各类节目,并力求丰富多彩。④在新闻工作改革中,研究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的空气也十分浓厚。1956年兴起的以《人民日报》为典型的我国新闻工作的改革,是建国以来新闻界的一件大事。⑤这次改革历时一年多,从中国实际出发,注重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办好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开辟了道路,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首先,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观念得到了更新与解放。其次,广大新闻工作者明确了要办好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总结继承中国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与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使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内容与中华民族形式相结合。再次,这次改革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与支持,并带来了报纸发行量、特别是自费订阅部分的大幅度增加。当然,这次改革也有偏颇之处。在反对教条主义思想时,有的人又走向另一极端,全盘否定建国后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经验的历史必然性和收益的方面。在对待旧中国资产阶级报纸的传统问题上,有的人主张不加分析批判的学习继承。
3、台湾“报禁”实施前后新闻传播事业 答:①蒋介石自1950年元月起在台湾全省实行“戒严”。实质是为了巩固其独裁统治,民党当局在“戒严”期间严格控制和限禁新闻事业,严格地阻碍了台湾新闻事业发展.“报禁”就是1951年开始,蒋介石集团实行的“限证”、“限张”、“限印”政策。1952年至1988年,台湾处于长达三十多年的报禁时期。②在“报禁”前中后台湾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1>1994年8月15日,诶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在沦陷50年后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奄奄一息的新闻事业获得了新生并出现繁荣昌盛的可喜景象。在《台湾新生报》为台湾同胞接管后,各类报刊如雨后春笋出现,新闻通讯与广播事业也有很大的发展。<2>“报禁”实施严重阻碍了台湾新闻事业的发展,很多报纸在激烈的竞争后被迫偃旗息鼓,报业萎缩。而杂志却大量出版,新闻通讯社和广播事业大受限制。催生了新现象 电视事业的诞生。<3>1988年“报禁”的接触不是国民党的一时善举,二十台湾政治,社会和文化条件的成熟,新闻界长期抗争的结果,此时台湾的新闻事业出现蓬勃发展的势头,质和量两个方面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一时新出版的报刊多,二十大批新报刊是台湾报业形成了新格局,三是台湾媒体逐步放手广播电视媒体,四事台湾的新闻舆论环境也有所改善,对大陆的报道的限制被突破,海峡两岸的新闻交流活动日益频繁。
第二篇:大学课件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及练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及练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这门课程讲授的是中国新闻发生发展的历史。所以要确立“史”的概念,从宏观上把握课本,掌握中国新闻史的发展线索、发展过程、衍变规律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活动。同时,要明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在新闻史上产生重大作用的人物要掌握其生平、重要的报刊活动,主要的新闻思想,并且能正确加以评价,在评价时绝不能用当今的眼光去苛求历史上的报人和报刊,要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及当时的时代趋势去分析和评价。如何来组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呢?本文试着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本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概述
第一章:邸报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京报的产生、性质与作用
第二章:《察世俗每月统计考》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万国公报》的西学介绍与变法宣传;《申报》改革及其借鉴与启示作用;如何评价在华外报
第三章:王韬和他的《循环日报》;时务文体;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新闻思想;《新民丛报》
第四章:《中国日报》;《苏报》和“苏报案”的成因、结局和意义;竖三民;《大公报》;《明报》;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第五章:横三民;黄远生;邵飘萍;五四时期新闻业务发展概况
第六章:李大钊与《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共产党》和《新青年》在建党过程中的作用;五四前,副刊的产生与发展及其主要内容
第七章:《申报》的改革;戈公振和《中国报学史》
第八章:《红星》报的性质及主要内容;邹韬奋;范长江及西北通讯
第九章:《新华日报》;国民党新闻检查;《解放日报》
第十章:反“客里空”及其现实作用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的号码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我国古代报纸最普遍的称呼邸报一词最早出现于()
A、汉 B、唐C、宋 D、明
2、在我国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纸是()
A、《中国丛报》B、《广州周报》 C、《广州记录报》 D、《蜜蜂华报》
3、最终发展成为英美诸国在华总的言论机关的是()
A、《上海新报》B、《字林西报》C、《申报》 D、《新闻报》
4、《申报》创刊于()
A、1882年4月B、1893年2月C、1868年9月D、1872年4月
5、维新派最重要的机关报,也是这一时期宣传维新变法最具影响力的报刊 《时务报》创刊人是()
A、黄遵宪 B、梁启超C、康有为 D、唐才常
6、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报刊政论家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C、王韬 D、严复
7、《新民丛报》的宗旨是()
A、“开民智”、“造新民”B、“主持清议,开发民智”C、“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
D、倡新学、开民智、育人才、图富强、鼓吹变法
8、辛亥革命时期出版时间最长的报刊是()
A、《中国女报》B、《中国日报》C、《神州日报》D、《大江报》
9、1905年11月,在东京创刊的同盟会的第一个机关报是()
A、《大公报》 B、《时报》C、《大江报》 D、《民报》
1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新闻出版的专门法规是()
A、《报章应守法规》B、《报馆暂行条规》C、《大清报律》D、《大清印刷物专律》
11、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
A、黄远生 B、邵飘萍C、刘少少 D、徐凌霄
12、创办并长期担任《新青年》主编的是()
A、胡适 B、陈独秀C、李大钊 D、蔡元培
13、五四时期,毛泽东办了()这一革命学生报刊
A、《天津学生联合会报》B、《新湖南》C、《湘江评论》D、《少年中国》
14、最早以《劳动歌》为题译载了《国际歌》歌词的是()
A、《劳动界》B、《劳动音》C、《劳动者》D、《劳动与妇女》
15、连续发表鲁迅的《阿Q正传》和其他作家的大量作品的是()
A、《觉悟》 B、《学灯》C、《晨报》副刊D、《京报》副刊
16、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于()
A、1919·4 B、1918·10C、1920·12 D、1919·1217、我国第一个新闻学专业刊物是()
A、《东方杂志》B、《北京大学月刊》C、《实际应用新闻学》D、《新闻周刊》
18、第一个中央机关报《向导》是在()创刊的A、北京 B、广州C、上海 D、浙江
19、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人报刊()
A、《劳动周刊》B、《工人周刊》C、《真报》D、《中国青年》
20、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月报是()
A、《政治周报》B、《热血月报》C、《中国军人》D、《真报》
21、1926·9新征公司《大公报》继刊,由()任总编辑
A、吴鼎昌 B、胡政之 C、张友鸾 D、张季鸾
22、中国境内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创办的时间是()
A、1920 B、1922 C、1923 D、192423、中央广播电台1928年8月在()开始播音
A、北京 B、上海 C、南京 D、浙江
24、新华通讯社的前身是()
A、红色中华社 B、红色中华通讯社 C、中央通讯社 D、国闻通讯社
25、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机关报是()
A、《红色中华》 B、《红星报》 C、《斗争》 D、《青年实话》
26、1937年8月,邹韬奋创办了(),大力宣传全面抗战
A、《生活日报》 B、《生活》周刊 C、《抗战》三日刊 D、《全民抗战》
27《新华日报》创刊于()
A、1939 B、1941 C、1937 D、193828、《文汇报》的创办人是爱国人士()
A、邹韬奋 B、史量才C、成舍我 D、严宝礼29、1947·6()发表了剧本《前线》中有关“客里空”的部分情节,并借用“客里空”作为一切不真实的和弄虚作假的新闻工作作风的代名词。
A、《文萃》 B、《新民报》 C、《晋绥日报》 D、《译报》
30、1948年4月2日()接见《晋绥日报》编辑人员,并发表重要讲话
A、陈毅 B、周恩来 C、毛泽东 D、刘少奇
二、多项选择题(10%)
1、从1906年到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报刊出版法律有()
A、《大清印刷物专律》B、《报章应守规则》C、《大清报律》D、《大清律例》E、《报纸条例》
2、著名报人成舍我创办的报纸有()
A、《世界晚报》B、《立报》C、《民生报》D、《世界日报》E、《世界画报》
3、下列属于传教士办的报刊有()
A、《遐迩贯珍》B、《六合丛谈》C、《中外杂志》D、《字林西报》E、《子子刺报》
4、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为限制新闻出版,而挑起的一系列事件有()
A、羊枣事件 B、较场口事件C、下关事件 D、新生事件E、“诚言”事件
5、鼓吹“第三条道路”的主要报刊有()
A、《观察》 B、《新路》C、《大公报》 D、《文萃》E、《大学评论》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报纸由封建官报一统天下局面的终结,民间办报历史的开端。
2、历史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创刊于1815年的。
3、1895年11月中,强学会成立后,将《万国公报》改名为。
4、20世纪初,革命派和保皇派报刊展开了激烈的论战,论战主要在《新民丛报》和 之间展开。
5、1909年至1910年两年内,在上海相继创办了《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民国以后,被人简称为“坚三民”。
6、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有影响的新闻通讯记者。
7、《政治周报》1925年12月5日创刊于广州,担任首任主编。
8、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的创办人是。
9、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第一张机关报是。
10、上海三报于 年停刊,国民党新闻事业在大陆瓦解。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B4、D 5、B 6、C7、A 8、B 9、A10、D 11、B 12、B13、C 14、C 15、C16、B 17、D 18、C19、A 20、B 21、D22、B 23、C 24、B25、C 26、C 27、D28、D 29、C 30、C
二、多项选择题1、ABC 2、ABCDE3、ABC 4、ABC5、ABCE
三、填空题
1、小报2、《察世俗每月统计考》3、《中外纪闻》 4、《民报》5、于佑任 6、黄远生
7、毛泽东8、E·G·奥斯邦9、《新华日报》 10、1947年
四、名词解释
1、苏报案1、1900年《苏报》由陈范当馆主,开始具有进步的政治倾向,爱国学社成立后,《苏报》与该社联手,这时,《苏报》成为革命组织爱国学社的言论机关。《苏报》在章士钊主持下,革命言论达到最激烈程度。引起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的惊恐与忌恨。派人包围《苏报》馆和爱国学社。后邹容被迫害致死。章太炎出狱后,东渡日本,担任同盟会的《民报》主编。
2、癸丑报灾2、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暗杀宋教仁。国民党系统报刊连续报道真相,声讨袁世凯。袁世凯乘机对新闻出版事业进行摧残。到1913年,辛亥革命前后发展起来的500多种报刊,只剩130种。这一年是癸丑年,故称“癸丑报灾”。
3、邵飘萍
3、笔名阿平,素昧平生,浙江金华人。作为《申报》特派员,先后撰写了200多篇“北京特别通信”,1918年10月在北京创办大型日报《京报》。毕生从事新闻工作,是个全才。著有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 《实际应用新闻学》。
4、四大副刊
4、到五四时期,报纸副刊改变消闲性质,成为介绍新文艺、新知识、新思想的园地。在这方面最有影响的是“四大副刊”:北京《晨报》副刊、《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京报》副刊,《时事新报》副刊《学灯》。重视报纸副刊,是我国现代新闻史的重要特点。五四时期“四大副刊”的重大改革,为办好新式副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5、时务文体
5、“时务文体”是一种新型的报章文体。维新运动前,报刊上流行的仍是一种八股文和桐城派古文相结合的混合文体。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利用报刊极力倡导变法,议论时政,一种新文体应运而生。由于这类政论文章多以“时务”为内容,且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所载文章为代表,故称“时务文体”。
五、简答题
1、《民报》和《新民丛报》论战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1、1革命还是改良2建立民国还是实现君主立宪3要不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平均地权?
2、五四时期新闻报刊业务有哪些新发展?
2、1白话文和新式标点得到广泛运用2副刊一改先前的消闲性质,成为介绍新文艺、新思想、新知识的园地3报刊政论的内容与形式均有发展4新闻学术研究与新闻教育被提上议事日程。
3、简述《红星》报的性质及主要内容。
3、《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的机关报。内容十分丰富,有社论、要闻专电、消息、前线通讯、战绩、捷报和国内外时事。并设有17个专栏,图文并茂、通俗生动。被称为“战士的良友”。担负着党报和军报的双重任务。
六、论述题
1、试论近代在华外报对我国的影响?
1、a政治上,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为殖民主义政策作辩护。
b经济上,行情、船期、广告是其主要内容,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华民族经济的发展。
c文化思想上,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有一定启蒙作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对封建守旧观念是一个巨大冲击。
d新闻观念与报刊业务方面有更直接的影响。A、报刊观念方面B、报刊内容与版式,传播机构的设置方面。C、物质技术方面
2、反“客里空”运动及其现实意义?
21“客里空”是《前线》中的一位爱吹牛拍马、瞎编乱造的战地记者。1947·6·15《晋绥日报》发表剧本中相关内容,并借用“客里空”作为一切不真实的和弄虚作假的新闻工作作风的代名词。随后,解放区兴起反“客里空”运动,号召解放区报纸开展自我批评。通过反“客里空”运动,解放区报纸通讯社都认真检查工作,新闻业务有很大改进,更加重视和维护新闻真实性的原则。2当前,尤其要注重新闻的真实性,只有这样我们的宣传报道才会有力量,才能切实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有助于党和人民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我们的新闻事业才能赢得人民的尊敬和信任。3当前的一些新闻失实表现。
第三篇:黑龙江大学2006年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
黑龙江大学2006年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
一 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872年,————首先在上海设立远东分社,成为第一家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的外国通讯社。2 中国从———年初才开始有了广播电台,国人创办的广播电台从————年开始。3 “五四”运动后被李大钊称为“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刻的”刊物是《》。北蔡元培赞为“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的新闻学著作是《》。1926年被奉系军阀杀害的两位著名新闻工作者是————和————。著名女记者浦熙修于1937年春参加了《》,从此开始了她的新闻生涯。1948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平山创刊,由《
二 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京报》大清报律《热血日报》邮发合一《群众》(周刊)
三 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简述《大公报》的历史功绩。为什么说邵飘萍是中国新闻界的全才?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如何强化法西斯新闻统治?抗战胜利至今,香港报业有哪些发展?
四 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论述并评价外报载中国近代报刊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为什么说大跃进的报道是严重失误?以史为鉴的意义在哪里? 》和《》改组而成。
第四篇:黑龙江大学2005年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
黑龙江大学2005年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
一 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我国新闻学教育的开端是——年。我国新闻事业史上耳目喉舌论最初由———在《》一文中正式提出来的。3 鸦片战争后,在上海与《申报》齐名的报纸还有《》和《》。1926年,著名报人——、——先后在北京被奉系军阀杀害,成为当时震动全国的重大事件。5 陕甘宁边区面向群众的报纸是1940年创办的《》。香港地区规模最大的通讯社是————。台湾解除“报禁”的时间是————。
二 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暂行报律**张季鸾《中国青年》《解放日报》《中国的西北角》
三 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标榜“第三条道路”的报刊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结果如何?简介抗日战争时期再延安根据地创办的主要报刊19世纪后期,《申报》和《上海新报》展开了怎样的竞争?中国广播事业是怎样产生的?
四 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阐述五四时期我国新闻事业有哪些重大改革。阐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报道有哪些改进。
第五篇:黑龙江大学2004年中国新闻事业史考研试题
黑龙江大学2004年中国新闻事业史考研试题
一 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我国最早的报纸副刊是中文版《字林沪报》于1897年创办的附张————。资产阶级改良派创办的第一份妇女报是————是上海———会的会刊。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于————年。1943年9月12日,陆定一同志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文章《》,给新闻定义为——————。5 中国左翼新闻记者联盟成立于————年。1918年10月,中国第一个新闻学术团体————在蔡元培的倡导下成立。中国第一家电视台是————年开始播出的——————。
二 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消闲报》露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申报·自由谈》《大江报》事件
三 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为什么说王韬是中国争论时代的开拓者?简述1931年11月至1934年10月中共苏区的报刊宣传工作。《新生》事件是怎么回事?《立报》的报刊业务有哪些主要特色?
四 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分析梁启超的新闻思想。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对新闻事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