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会计集中核算对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建立会计核算中心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通过近几年来实践证明,它对于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着在运作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的方面。笔者就会计集中核算对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谈几点认识。
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积极意义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相分离,由单位内部监督转向由单位外部监督,实现了财务支出事前、事中监督,有利于从源头上遏制财政资金特别是专项资金挤占、挪用、截留、浪费等违纪违规行为发生;取消各单位分散开户,有利于财政部门加强资金调度和管理,使资金的调度更加灵活,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实行统一财务制度,有利于增强单位全员遵守财政纪律和财务制度意识;实行统一部门预算,在阳光下操作,有利于平衡各单位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各单位同级别人员收入基本相同,并且公开、公平、公正;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信息统一披露,会计档案整齐,便于查找会计资料,有利于审计部门开展审计工作和依法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二、会计集中核算给单位财务管理带来的新问题
(一)思想认识问题:收支业务全部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后,一是有的单位领导认为审批权(自主权)没了,自己说了不算数,完全受核算中心约束;二是怕政府平调资金,用于平衡预算,对资金能否全额支配使用存在疑虑;由于会计责任主体不清,财务人员(报账员)担心自己岗位被取消,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认识不清,认为自己不是会计人员,不必对财务负责,一切由核算中心把关,原来的会计责任已不存在,放松了对单据的审核。
(二)内部控制问题: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初衷,就是为了对单位的收支实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但事实上这种监管职责很难实现。首先是撤销单位会计岗位,设立单位报账员,减少了一位单位经济业务重要“知情人”(会计或出纳),内部控制少了重要环节。二是由于报账 员同单位是同一经济利益共同体,加之核算中心对报账单位情况不明,容易出现“报假数、开假票、签假名”现象来“蒙骗”会计核算中心;三是“中心”的一个会计要负责一、二十个单位的会计核算,整天忙于报账记账的具体事务,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发挥监督管理的职能。
(三)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收入不确定。原来各单位领导与会计对本单位的收支情况可谓“了如指掌”,集中核算后,如果报账员不进行辅助账记载,仅凭核算中心每月提供一份固定报表,很难掌握单位收支有关情况。支出不真实。一方面对大额的支付款项,一般由报账员先向中心报销后汇给报销人,这样一是不及时,二是容易出差错;另一方面小额报销款项由报账员备用金支付,如果核算中心发现单据不合法予以退回,这样势必造成已支付的单据不能及时入账,给报账员追回款项造成困难。资产账实不符。会计核算中心只负责资产的财务 核算和提供报表,不与单位进行账物核对,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管理手段和具体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则无管理制度,无专门管理人员,资产登记不全,在资产清理时对账物不符情况多数是一冲了之,资产管理漏洞大。
(四)财务制度建设问题:财务进核算中心后,原来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已不适应,需要重新制订,新制度如何服从于核算中心的制度,目前尚缺比较统一的财务制度,有待加强。
三、加强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全员财务管理意识。加强宣传,广泛宣传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加强学习和培训,一是单位领导要加强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熟悉财务集中核算的原理、过程,明确单位领导的财务责任。二是加强组织单位财务人员集中培训学习,熟练掌握财务报账业务,明确报账员工作职责。
(二)、完善有关制度。1强化财政预算管理,增强预算刚性,预算一旦形成通过就要严格执行。
2、加强单位内控制度,重点加强监督机制,要明确主要内控环节,规范单据传递流程。
3、制(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订财务公开制度,规定公开的内容、时间、用途明细和报销依据等,增强财务透明度,提高干部职工 知情权,接受监督。
4、建立明确资产管理主体、管理办法、管理人员、管理责任的资产管理制度。
5、会计核算中心应制订一套完整切实可行的具体制度,主要应包括预算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统一报销标准、单据报销流程、签证审批权限和会计档案管理等,并印发各单位学习执行。
(三)、加强业务指导。核算中心会计特别是稽核人员,应通过“走出来,请进去”等方式,加强与报账单位的联系,深入报账单位了解情况,熟知单位财务管理办法,广泛听取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意见,加强业务指导,不断改进工作,提高会计集中核算水平和质量。
第二篇:会计集中核算对教育系统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会计集中核算对教育系统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011-06-15来源:作者:摘 要: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有利于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行对我区教育系统财务管理工作也带来了一定影响。面对会计集中核算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学校应当针对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教育系统
1会计集中核算对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1)会计集中核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财务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使财务管理保留在原单位进行,而具体核算工作由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去执行,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不利于财务工作的有效进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一改过去的“单位批单位报”为“单位批中心报”。会计集中核算推行前,单位支出只要单位领导“一支笔”就可报销,集中核算后,一改过去的“单位批单位报”为“单位批中心报”。单位领导签了字还须中心总会计审核后才能报销。有些学校对此认识不够,不予配合,有的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使学校财务管理积极性受到巨大挫伤,财务管理效率必然下降,有悖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的要求。
(2)会计集中核算降低了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学校的会计岗位被取消,原来精通业务、拥有中高级职称的会计都被抽调到会计核算中心任职,有些学校领导认为报账会计是打打杂、跑跑腿的,有无资格证、有无财务工作能力无关紧要,报账会计随意任命,导致报账会计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无法为单位合理、有效地筹集、使用资金提供合理建议,这样使得财务与会计的天然联系被割断,学校的财务活动由于不能得到会计人员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持,财政资金筹集与使用的效率被降低了。
(3)会计集中核算使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责任不明确。由于目前尚未就会计核算中心这一会计核算形式作出明确的权责界定,尽管会计核算中心成立的前提条件是保持“预算管理体制不变,单位理财机制不变,会计主体法律责任不变”。但学校仍然消极地将所有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责任推向会计核算中心。我国《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会计集中核算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校的核算权和会计监督权,也相应地改变了会计责任主体资格。如会计财务处理出现差错,学校会计信息失真或泄密,学校领导贪污挪用本单位资源,责任难以确定。
(4)会计集中核算使会计核算与学校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财务对实物资产的管理弱化。资产管理、账实核对是学校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会计集中核算以后,会计核算移至核算中心,但是财产物资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财务人员独立于学校之外,一般只能做到根据学校提供的购物发票,对新购置资产进行入账核算,对于新增的固定资产,尤其是上级部门调拨或配置的资产,如计算机、课桌等,不能对其进行及时的账务处理,致使账实难以相符。而对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管理情况无法掌握,也做不到定期清查、账实核对。这种财产物资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的情况势必使学校财产物资管理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
2会计集中核算后学校财务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2.1 转变学校财务管理观念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经费报销的手续在“中心”办理,“中心”在审核中发现原始凭证或支出项目不真实、不合法、不合理或有违反预算使用资金等情况,即使单位负责人签了字也有权拒绝支付。这些学校的领导权力比较集中,对于“中心”的拒付易误认为这是在削弱他们的权力,是对他们的不信任,从而在工作中出现抵触情绪,给“中心”的工作增加了难度。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上级要与各核算单位领导适时沟通,使之在思想上正确认识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并不改变单位会计责任主体,并不减少各部门财务职能。学校领导要认真学习《会计法》有关知识,用新《会计法》、党纪政纪来武装自己。教育行政部门多举办校长财务管理培训班,增强其法制意识,明确自己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避免滥用权力;明了“中心”有义务、有权力协助核算单位规范财务管理,完善费用报销手续。
2.2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对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负有法律责任,要对学校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要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和完整,领导要加强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增强全盘考虑、统筹兼顾本单位的管理意识,严格执行国家的财经法规、制度,并将责任层层落实。校长还必须认真审核本校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并在报告上签名,对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承担责任。要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结合本校内部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还必须明确校内其他各级领导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权利和责任。通过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落实校长负责制,为学校加强财务管理奠定基础。
2.3 加强财会队伍的素质教育
财会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由于我国会计人员,特别是处于基层的中小学校会计人员由于知识结构层次低等原因,普遍存在道德水准不高、专业知识及关联学科知识缺乏、业务视野狭隘、组织协调能力差等弱点,从而导致会计监督弱化、会计信息
公信力下降。为此,加强对会计队伍的建设和领导,保障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切实赋予会计人员应有的责任和权力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各中小学会计大多数是教师兼职,课务较重,培训机会几乎没有。法律意识淡薄,财务知识缺乏等,以致帐簿设置不太规范,科目使用不太正确,收支较混乱,不能分门别类予以核算,有关项目如代办费不能做到专款专用等。结合《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条例》的有关要求,学校的报账会计应当持证上岗,恪守职业道德做到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理、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等。《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教育和培训应当加强。”财政部门及单位应切实抓紧报账会计的培训和教育,开展时间短、收效高、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和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水平,会计人员只有加强学习和继续教育,才能保证自己紧跟时代步伐。
2.4 完善内外监控制度
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部分,账实相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校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做到入账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保管账与实物一致。对学校固定资产的购置,要有计划,适时购进,保证供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学校资产如课桌椅、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处于开放的、不断循环的周转之中,易损易失,有一定的管理难度。因此,资产配置后,应落实固定资产使用责任人制度。配备专职实物保管员,负责各类资产验收、入库、保管、领发。建立固定资产等专用账簿,对资产进行入册登记,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每年对账物进行一次清查核对,层层控制,互相监督,责任到人,以保证教学及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领导应加深对自身职责的认识,完善本单位的财产管理制度,从而强化内外监控力度,最大限度地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总之,学校财务管理是整个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各项资金的收集、安排和使用,都直接关系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关系到教育事业的顺利进行和发展。只有重视学校的财务管理,健全相应的内部管理体制,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并加强监督,才能进一步提高教育经费效益性,保护学校资产的安全完整,做好教育事业的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
[1]何涛,杨勇.加强高校财务管理之我见[J].时代经贸,2008,(7).[2]申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财务管理新思路[J].管理观察(中旬刊),2008,(6).[3]刘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与对策浅析[J].科教文汇(中旬
刊),2007,(10).
第三篇:会计集中核算后的财务管理
会计集中核算后的财务管理
教育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是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计管理体系的一次变革。目前,教育会计集中核算仍处于初级阶段,就其本身来讲是变革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在这项变革的初级阶段,有关制度不断健全,运作机制不断完善,但监督力度尚不够到位。现阶段的会计集中核算还主要忙于帐务处理的完善,在审核单位支出时,主要看票据是否合法,填写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完整;有单位领导、经办人、报帐员和有关人员的签字。会计集中核算使单位经费支出的合法性和帐务处理规范化增强了,但是对不合理违规违纪的变通票据等问题难以控制。因为核算中心人员不能直接参与单位的财务活动,无法跟踪监督。为防止会计集中核算后基层单位财务管理、会计监督空心化、形式化已是当务之急。现就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机制,加强会计集中核算后的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提出以下意见:
1、编制经费使用计划、实行收支直达。编制经费使用计划,主要是明确经费支出范围和资金使用方向,建立起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事前防范约束机制。编制经费使用计划,要根据全年经费收支预算和事业发展需要,本着“量入为出,略有结余”的原则,制定全面完整的本月经费支出计划。核算中心要严格执行经费使用计划,坚决维护经费使用计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收入实行“三直达”。一是对各单位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直达核算中心专户。二是对单位取得的行政性事业收费等预算外资金收入直达核算中心专户。三是对单位取得的零星杂项收入和其他往来款项直达核算中心专户,如房租费收入、水电费收入、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各种代收费收入、借款等直接存入核算中心专户。
支付实行“六直达”。一是集中核算单位之间的收付款业务全部实行内部转账直达。对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之间的收付结算、往来结算等一律在核算中心实行“内部转账”直达收款单位账户,不允许将资金拨付给付款单位,再由付款单位与收款单位之间进行结算。二是 1
政府采购资金直达采购专户和中标供应商。对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资金,经单位办理相关业务手续,物品采购及验收结束后,按照合同,将货款从核算中心的采购专户中直接支付供应商。三是大宗支出直达供应商和劳务提供者。如购置费、修缮费、材料费、业务费、招待费等费用,由用款单位提供款项支付单位或个人银行账号,统一使用转账、电汇或信汇等方式将支出资金直达商品供应者或劳务提供者。四是专款直达工程项目。对专项资金按其工程预算和工程进度,按规定预留的工程质量保证金后将款项直接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或个人,改变过去一次性将专款总额拨付到主管部门的粗放性管理办法。五是对干部职工工资和单位发放的各种津补贴、奖励、加班补助等全部实行银行代发,直达个人工资账户;对单位经常性、必须确保的支出,如水费、电费、电话费等,实行单位申请、,资金直接拨入供水、供电、电信等单位账户。六是对零星支出直达单位报帐员。按照备用金管理的要求,对用备用金支付的日常零星开支,报账后将资金拨给单位报账会计作为补充已垫付的备用金。
2、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实行教育用品集中采购。推行教育用品集中采购和政府采购制度,有效地控制消费节约经费,是预防和控制治理腐败重要的约束机制。会计核算中心对凡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的大宗物品和物资报销发票,必须要附政府采购中心开具的“批准采购通知单”和有关科室开出的“自购审批单”,对没有执行政府采购制度所购买的物资一律不予报销。结合政府采购工作及学校教育用品集体采购工作,在原来图书、电教器材、校服等统一采购供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校内部设施音体美设备及办公用品、学生公寓用品等各类物资采购管理工作。对大规模采购及批量采购必须通过政府采购和集中采购,以此降低价格,保证采购质量,规范教育内部市场,充分提高学校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同时也避免分散采购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弊病。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具体归类、保证质量、强化服务、抓大放小,以方便基层工作。教育用品采购,有关勤管站、电教站、图书代办站教育用品统一采购管理,单凭核算中心控制学校报帐员、拒付
单据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从以下两方面做起:一方面让基层领导认识到统一采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教育局各有关站室要强化服务观念:一是抓大放小,二是物品价格不能高于市场零售价格,三是质量要绝对保证,四是送货上门,照顾边远地区。
3、实行财务会签制度。实行财务会签制度可有效遏制“一支笔”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独断专行的不法行为发生。财务审计“一支笔”的制度已不适应会计集中后加强会计监督的要求,不利于群众监督作用的发挥,实行财务会签制度是完善“一支笔”约束和监督机制的延伸。实行财务会签制度要求经办人、物资验收人,部门负责人和财会人员签字,最后由在限额内由负责人审批。限额量可视单位业务量大小而定,限额以上资金实行领导人集体会签。
4、定期民主理财。实行定期民主理财可强化对干部约束和监督机制。各学校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实质作用,单位民主理财人员构成要有群众性和代表性,由党团、工会、财务、总务、教师等方面人员组成。实行民主理财最少一月度一次,特别是大项目立项要经过论证研究,项目支出实行全程监督,经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签字方能办理报销手续,实现民主议事、民主理财。会计核算中心要定期返回帐簿,凭证,报表给单位进行民主理财,通过财务公开,加大财务管理的透明度,理财结果对财务管理情况和不涉及单位财务信息秘密的要详细公布于众,进行定期公布,公布的资料要详细,不能只做墙上文章,要保证人们能看得懂,对重点工程项目、专项支出等要做专项公布,真正起到公布、监督的作用,让全体教职工进行监督。民主理财小组将本期财务执行存在问题、改进意见有关情况及效果评价、分析及时反馈给会计核算中心。
5、加强报帐员法制教育、定期对报帐员进行培训。加强报帐员法制教育可有效避免报帐员事不关已明哲保身的思想,对违规违纪行为不抵制,不监督。有的甚至为了团体或个人的利益和单位领导串通一气,变通票据逃避监督。加强报帐员法制教育,可增强单位内互相制约,相互监督内部牵制机制。强化对报帐员法制教育使之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和较高的执法水平,增强约束自己的思想行为和行使法律赋予的职责。报帐员积极学习《会计法》、《中小学会计制度》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法律法规,通过严格的内部会计控制,强化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整顿和规范工作秩序,确保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学校报帐员职能、性质和原来会计、出纳员的岗位有了新的变化。在报帐程序、流程方面都较明确,但部分报帐员会计业务水平等方面高低不一,对会计核算的把握能力较差。针对这一实际情况,首先从具体工作实际出发再对报帐员进行短期培训,培训内容:一是《中小学会计制度》,会计分录以核算中心实际常用分录为主,规范会计分录摘要;二是《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再是对未参加过正规会计培训的报帐员、校产管理员举办长期培训班,提高他们的会计业务水平。对报帐员进行业务理论和财经法规知识培训,以充分发挥其基层财务管理职能。报帐员作为基层单位的财务负责人,应为领导当好参谋,支出的合法性、帐务处理的合理规范、原始票据填写标准完整、事由充分、手续完备、签字齐全等等,把好财务支出第一关。
6、完善学校商店、伙房承包和房屋出租的有关合同。学校商店、伙房承包和房屋出租实行公开招标,预缴承包押金,及时收缴承包收入。单位内部独立核算的商店、伙房等经营性部门的管理,单位与部门应签定相应的承包经营等方面的合同,并报教育局核算中心备案,做到有备可查。应对学校商店、伙房承包和房屋出租合同进行专门清理。以便各单位的各种承包、租赁等固定收入的及时报核算中心,杜绝小金库的产生。
7、大项目立项、审批制度。对于大项目支出必须立项审批。大项目必须先报批,后支出。基层单位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主要在大宗物品、设备的购买和基本建设上。对于基本建设除立项审批外,工程结束后应对工程预、决算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审计符合要求方可办理有关支出手续。在支出时应详细注明工程量,修缮的面积、工程用料、用工等,不能只笼统地注明用途就行了,自购大宗物品,核算中心应
适当的进行价格确认。加强学校建设基础上和大项维修工程管理,要加强工程项目可行性的考察和论证。同时,可考虑对立项审批的超过一定规模的工程项目,由专门机构统一操作,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通过公开招标,既能保证施工单位的资质、能力,也能尽量节省建设资金,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同时还可避免暗箱操作带来的各种弊端,保证学校资金的有效利用。对零星建设和维修项目,也要加强检查、管理,由审计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审计,保证不发生问题。
8、加强收费管理,严格要求各单位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项收费工作,各项收费必须及时上缴管理中心账户或上缴财政专户,严禁拖月报帐。加强收费票据的管理和检查措施,领取、使用情况要认真检查,收费结束,各单位将收费人数、金额、使用票据情况书面报送核算中心,核算中心进行认真检查,有必要对各单位的收费进行实际抽查,有效杜绝收入不入账的现象发生。加强各项收入项目的检查和管理。一方面加强经常性收费的管理检查工作,严防乱收费的发生,杜绝乱收费情况的发生。二是要加强经营性收入及零星收入的检查和管理,除通过票据和印章进行控制外,对经营收入和收入还应定期进行检查、清理,避免收入不入账或私设小金库等情况。
第四篇:二级法人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二级法人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浅析
作者:王雪云
来源:《财会通讯》2011年第03期
二级法人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指企业对其下属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独立二级法人资格的单位,取消其会计部门,设立单独的会计核算中心,所有会计工作都集中在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的一种会计工作方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可强化对核算单位财务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有效的使用,强化内部控制,从源头上治理腐败。
会计集中核算的基本运行方式
(1)会计人员的隶属关系与二级法人单位分离。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前,会计人员隶属于二级法人单位,工资、奖金、评先评优受到单位负责人控制。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隶属于一级法人单位,在人事、工资关系上脱离了二级法人单位,在工作上只接受会计核算中心主任的领导,使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从客观上强化了会计人员执行财会制度的坚定性,有利于发挥会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
(2)会计核算形式发生变化。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职能和资金管理转到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核算在形式上发生变化,而各二级法人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即有关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及资产管理仍由原单位负责。
(3)实行分别开户,分户核算。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二级法人单位依然是单独的银行账户。独立的会计核算,取消了单位原有的会计和出纳,仅设一名报账会计,各单位发生的各类开支,在完成了规定的审批程序后,统一由报账会计到核算中心报账。
(4)会计档案集中管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核算单位的会计凭证、账本等会计档案由核算中心负责保管。
(5)会计业务处理公开,知情范围扩大。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一笔会计业务处理,需经核算单位的经办人、证明人和部门主管、单位负责人签字后,再由报账会计将原始凭证报核算中心审核人员进行审核后,出纳付款,记账会计记账,复核会计复核,整个业务处理过程公开、透明。
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的决策职能被减弱。会计的职能除了核算、监督外,还有决策的功能,现在核算中心的主要工作仅仅停留在票据真假审查、资金支付、制证、编制报表、会计档案的保管上。记账会计要负责几个二级法人单位的账,业务量大,且置身于二级法人单位外部,不熟悉二级法人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就不能根据所在单位客观经济情况研究财务行为和经济现象,无法及时为二级单位负责人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2)财务工作重视局部的、暂时的合理性,忽视了全面的权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二级法人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积极性。会计集中核算在实际工作中,执行标准与实际操作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报账工作中表现尤为突出。比较典型的是从事施工或监理等行业的二级法人单位,由于这些单位许多项目处在比较偏远的农村或山区,部分项目战线较长,标段多,跨多个行政区,工作人员在生产活动中往往难以得到正规的、符合报销条件的发票,而核算中心依照制度对不符合规定的又不予以报销,这样会引发核算中心与二级法人单位的许多矛盾,导致二级法人单位对核算中心工作的不满和抱怨,影响二级单位从事生产经营工作的积极性。
(3)会计责任不好落实。《会计法》强调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加大了对违法会计行为的惩治力度。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取消了各二级法人单位原有的会计岗位和会计核算职能。造成会计主体不负责会计核算业务,而负责会计核算的核算中心不是会计主体。对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出现的违法会计行为,是由会计核算中心负责还是由单位负责,是以一方为主还是共同负责都没有明确规定。由于职责不明,给追究会计责任会造成一定困难。虽然在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初期,二级法人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会签订协议书,但不可能将所有的重要事项都在协议中明确规定。当工作中出现责任交叉或模糊不清时,二级法人单位和核算中心会相互推诿,不利于工作开展。
(4)二级法人单位的财务管理难以开展。会计核算职能和资金管理权转到核算中心,与会计主体相分离。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相脱节,容易造成二级法人单位既不见钱,也没有会计,没有人为资金的管理、使用提供合理化建议,没有人利用财务会计资料进行经营活动分析。
(5)会计核算和财产物资分离。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财产物资仍留在二级法人单位,当财产发生变动时,不能及时反映在账册上,容易造成账实不符。
(6)报账效率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前,个人与单位的正常业务往来,可以直接在单位财务室办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二级法人单位的财务工作都集中在核算中心,同样一笔业务,首先由报账人交给报账会计,再由报账会计到核算中心报账,由于核算中心涉及的二级单位较多,容易延长报账的时间。
会计集中核算的完善对策
(1)强化与核算单位的沟通,当好核算单位的参谋和助手。会计核算中心会计人员的工作不能仅停留在记账上,还应强化与核算单位的有效沟通,深入了解和掌握二级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参与重大经济合同和经济协议的研究,及时对单位经济效益情况或重大的会计事项进行分析评价,为单位负责人提供决策依据,当好核算单位参谋和助手。
(2)提高服务质量,正确处理好监管与服务的关系。在工作中,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应本着优质服务的原则积极配合各单位认真做好财务工作。把握好原始凭证的报销尺度,了解各个工程的具体情况,正确处理好执行标准与实际操作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在不违背规章制
度的情况下,实事求是地处理好报销问题,做好解释说明工作,以保证二级法人单位正常业务活动的开展。
(3)落实会计责任。建立会计责任制,可由会计核算中心的主任和各二级法人单位负责人签订会计责任书,明确各二级法人单位负责人作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对本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会计核算中心作为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会计核算、监督的直接责任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对外提供的会计资料实行严格的签字制度,当出现违法的会计行为,二级法人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共同承担会计责任。另外,二级法人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还应就运行过程中暴露的主要问题及时签订更为细化和完善的补充协议。
(4)及时反馈资金信息,提高二级法人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工作上,核算中心应根据各项财经法规及制度,认真做好各二级法人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及时记录、计算二级单位各种资金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同时核算中心要主动向二级法人单位反馈资金信息,对往来款项及时清理,提醒二级单位组织清收,减少资金的不合理占用。在资金到账时,及时告知二级法人单位,并在月度终了编制货币收支统计明细表,使单位负责人能及时掌握单位现金流向,从而调整资金的使用计划,保证资金的科学调度与合理使用。
(5)强化财产物资的管理,及时对账。会计核算中心帮忙级法人单位设置专门的实物保管登记本,登记财产的增减变动,每月底对核算单位财产进行清查、盘点、账实核对,确保资产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符。
第五篇:会计集中核算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二)
面对会计集中核算带来的影响,审计人员应及时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为此,提出如下对策:
(一)调整审计机关内部分工管理办法,在同级会计核算中心设立派出机构,全面开展事中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在会计核算中心设立派出机构,应对在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的所有单位的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审计可以与收支同步进行,全面开展事中审计,同时协助审计机关内部各专业审计,对涉及到在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有关事项进行审计查证。或者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内部各专业审计涉及到在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核算的有关事项的审计查证,全部由派出机构负责。这样进行审计分工后,派出机构与各专业审计的工作各有侧重。审计机关内部各专业审计的工作更多侧重在各单位查“活账”,即侧重审计那些在会计账簿上未作完全明了、真实反映的,却与会计账目密切相关的一些经济事项。这样调整以后,不仅可以彻底消除同一审计机关可能有多个审计组在会计集中核算机构进行审计的情况,同时还可以大大加强审计监督的及时性,从而加大审计监督的力度。
(二)适当调整相关的审计程序,使审计程序更加切合实际
审计机关在同级会计核算中心设立的派出机构,全面开展事中审计,并且适当调整审计机关内部各专业审计的工作分工。相应地,审计程序也必须有所变化。主要思路是:在每年年初对所有在会计核算中心进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单位下达审计通知书,平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在每年年终将情况提供给审计机关内部各专业审计部门,结合其在外围实施的审计情况,写出审计报告,出具审计意见和决定。这样调整变化有几个好处:一是扩大了审计监督的覆盖面,一般来说,有多少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就有多少个单位实实在在地、及时地接受了审计监督,审计覆盖面扩大;二是调整后的这种内部分工协作,可有效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审计成本;三是能更好地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事中审计可及时发现违规违纪苗头,纠正不当行为。四是可以与现行的审计法所规定的一年一度必须开展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和决算审计,以及预算外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审计同步,所提出的审计报告和作出的审计结论意见,可直接用于当年的财政同级审,使之相得益彰。
(三)改进审计方法,调整审计重点,提升审计执行水平
在审计方法上,要针对会计集中核算形成的新的特点,出现的新情况,不断探索总结,积极改进审计方法,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审计中更加注重内部控制的测评,多从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实施审计。以往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中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评运用得较少,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增加了会计核算中心这一控制环节,这些单位的管理更加依赖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也将发挥出更多更大的作用,审计应更多地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评和审计;二是审计机关内部各专业审计部门注意与审计机关在同级会计核算中心设立的派出机构加强联络,做到各负其责,又不相互脱节。各专业审计和派出审计机构对同一单位的审计,实际上是同一审计过程的两个环节,其分工协作十分重要。有关审计情况的交流和工作联络,可以充分运用审计机关内部的计算机网络进行;三是更加注重审前调查和日常情况的掌握,要做到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了如指掌;四是注意协调处理好全面审计和突出重点的相互关系;五是更加注重对疑点事项的及时延伸审计;六是更加注意对“活账”的审计。
在审计重点上,要针对参预会计集中核算单位各自所具有的特点,分别确定其审计重点,可一个单位建立一个档案,不断完善,不断充实,这样有利于审计时对症下药,同时也有利于派出机构的审计人员工作岗位变化后,新来的审计人员能尽快掌握情况,进入审计角色,不影响正常的审计工作。审计的重点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确定;一是在收入的审计上,注重对收入项目、标准的执行情况以及收入的管理情况的审计;二是在支出的审计上,注重对大额资金流向尚未在会计核算中心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的审计;三是对审计对象的确定上,注重对未来在会计核算中心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单位的经济往来活动的审计以及所属表外单位的审计;四是注重对账实相符性的审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专业老师自互联网搜集整理而来,仅供本校校园网内用户学习参考和交流之用,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其他用途。
(四)加强“人、法、技”的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审计机关“人、法、技”的建设是审计机关建设和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但是,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会有所侧重。为应对会计集中核算的变化,审计机关在“人、法、技”的建设上应注意侧重于以下方面:
1.更加注重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培养和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关键在于抓好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应结合会计集中核算对审计的影响,更加注意培养审计人员对会计集中核算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探索适应会计集中核算的审计模式和方法。要提高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法律政策水平,在实践中,更加注重审计人员文化、业务和法律知识的更新,提高运用计算机审计的实践能力,努力造就审计复合人才。
2.在法制建设上,注重高起点,综合性和全面性。首先,搞好审计自身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当务之急应修订现行的《审计法》,突出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对《审计法》所规范的审计程序作适应会计集中核算影响变化的相关调整,作出明确规定,使之有法可依;二是对审计机关在同级会计核算中心设立派出机构作出明确的规定,并对其开展事中审计职责、方式、方法等进行明确;三是增加相应的审计执法手段,进一步强化审计职能,改变以往审计面对一些经专业判断可能存在重大问题,而审计手段又无法取得更充足的证据来证明其存在问题,只得移送纪检、监察进行追查,或最终不了了之的状况,在修订审计法规时,应增加审计在面对“活账”及其有关经办人的一些障碍时,可以使用更多更强硬的审计执行手段来保证审计工作的实施;四是应赋予审计机关可通知财政、银行实施扣缴的权力,并将依据审计决定实施扣缴规定为财政、银行的法定义务,有效保证审计监督的实施。其次,积极参加调研,推动有关会计集中核算的高层次的法律法规出台。为改变目前会计集中核算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规定的现状作出积极的贡献。第三,建立完善审计举报制度,增加信息获取渠道,更加广泛地获取审计线索。为审计监督和其他监督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第四,制定条款明晰、切实可行、卓有成效的责任追究制度,以制度来约束和制止不利方面,以制度来促进相关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制度的制约和保障机制作用。
3.全面提升审计机关的计算机水平。首先明确目标,改进审计人员,特别是基层审计人员人工检查、手工作业的现状,把基层审计人员掌握和熟练运用计算机的技能培训作为当务之急,把计算机技术与审计有机结合并广泛运用于审计工作作为具体目标,抓实、抓细。使各级审计机关计算机网络的硬件建设水平得到一次全面的提升,也使审计人员运用计算机审计的水平有一次较全面的提升,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专业老师自互联网搜集整理而来,仅供本校校园网内用户学习参考和交流之用,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其他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