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DV摄像学习心得
DV摄像学习心得
张亚飞 110001603 品牌二班
在为期四周的DV摄像课程中,我不仅学习到了关于摄像的很多专业性知识,也在小组合作实践拍摄制作微电影视频中体验到了拍摄的乐趣所在。当然,在拍摄过程中,要考虑到很多方面的事情,以及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也应当运用专业知识。
在当今社会,电影电视媒体已经成为当前最为大众化,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型式。过去,影视节目的制作只是专业人员的工作,似乎还拢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影视制作日益大众化的同时其应用也从专业的电影电视领域扩大到计算机游戏、多媒体、网络、家庭娱乐等更为广阔的领域。这使得许多在这些专业领域的从业人员与大量的影视爱好者们现在都可以利用手中的计算机来制作自己的影视节目。
我们视频的制作可以分为前期制作,实景拍摄,和后期制作三个主要阶段。
前期制作是筹划与准备的阶段,对于电影制作来说,这个过程多半是从剧本开始,然后是制定预算、筹募资金、选定拍摄地点、挑选演员、组成摄影小组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对于个人制作者来说,这也许不过是突发奇想,然后拿起自己的摄影机,拍摄周遭环境人物短短数分钟互动的事,但这次小组作业我们对于前期的筹划和准备做了很多努力,希望给后期的拍摄打好基础。
拍摄阶段就是利用摄影机记录画面的过程,这时拍摄的素材可以
说是构造最终完成片的基石。
当主要的拍摄工作完成后,就到了后期制作阶段。传统上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剪辑,把拍摄阶段得到的散乱素材剪辑成为完整的影片。一般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实际拍摄的素材是最终剪辑完成影片长度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剪辑师要从大量的素材中挑出最满意的素材并把它们按照适当的方式组织在一起。后期制作还包括声音的制作与合成。一般只有到这个阶段,当多余的素材已经去掉,镜头已经组合串联在一起,画面与声音已经同步,才可以看到影片的全貌。因为影片的大量信息和涵义,并不是包含在某一个镜头的画面中,而正是包含在一连串画面的组合当中,包含在画面与声音的联系中,毫不夸张地说,影视艺术有很大的程度上正是表现在后期制作之中的。
我很喜欢这门课程,享受这次视频制作过程,谢谢老师的指导!
第二篇:校园DV摄像大赛策划
校园DV摄像大赛竞赛方案
DV影像是一项融文学、艺术、科技和创新思维为一体的思想结晶。其主要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捕捉、记录美的瞬间,生命的真实。为鼓励学院学生用青春的激情诠释对生活的思考,用独特的视角反映社会现状,表达个体对于生命的理解以及对于生存意思的探索,特举办校园DV摄像大赛。
一、主办单位:
二、承办单位:
三、协办单位:
四、参赛作品主题:
1)以为创作背景,主要以宣传学院为目的的DV短片。
2)以校园生活为创作主体,表现校园生活的多姿多彩(包括师生情谊、典型人物特写等)的DV短片。
3)反思现实生活中各种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的纪实DV短片。
4)以民族文化遗产为对象,以表现其民俗价值、思考其传承保护的DV短片。
5)DV公益广告。
6)其他(MTV,电视散文,电视新闻采访,电视新闻评论等)。
五、参赛对象: 在校全体师生。
六、参赛要求
(一)作品形式:
参赛作品分为标清/高清DV作品、手机DV作品、动画FLASH(含平面漫画)作品三个类别,提交作品时应标明所属类别。
(二)作品要求:
1.作品题材不限,内容健康向上,主题鲜明、立意新颖、可视性强。参赛作品不得含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
2.DV作品要求标清/高清DV视频文件,画面尺寸(720×576/625线/PAL制式,MPEGII或者AVI格式数据);手机DV格式不限,动画Flash作品大小不超过10M,分辨率不低于720×576,25帧/秒;
3.时间长度:公益广告类三分钟以内,影视短剧类5-15分钟,MTV类5分钟以内
4.作品要经过编辑处理,情节完整,表达流畅,画面稳定,字幕齐全,声音清晰,表现手法创新。
七、参赛注意事项
(一)参赛作品必须由参赛作者本人参与创作(合作作者可联名参加,人数不超过4人),参赛者应确认拥有其参赛
作品的著作权,如因此引起任何相关法律纠纷,由参赛作者承担法律责任;
(二)参赛作者应保证参赛作品不涉及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商标权等法律纠纷,否则其法律责任由参赛作者本人承担;
(三)大赛组委会对本次大赛所有征集作品具有编辑并在学院官网公开播放或刊登的权利,可将参赛作品及资料用于大赛颁奖晚会;
(四)参赛作品概不退还,请作者自留原稿;
(五)参赛者必须完整填写报名表内各项内容。
八、报名地点:
九、参赛作品提交
(一)参赛方式为以下两种: 1.个人、集体直接报送; 2.组织推荐报送。
(二)作品提交方式
将作品刻录进CD或DVD数据光盘内,光盘以“报名号+姓名+系”的格式书写名称,必须和报名表一起,上报大赛组委会;
十、奖项设置
1.三类作品共20个奖项,颁发纪念品、证书及创新学分;
2.另设单项奖3个:最佳创意奖、最具人气奖、最佳技术奖;
3.优秀作品奖项若干;
4.设立组织奖若干,用于表彰活动中组织宣传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和集体;
十一、活动流程:
第三篇:DV摄像入门教学全程
DV摄像入门教学全程
第一章 摄像机拍摄技巧入门
拿稳摄影机
最好是用两只手来把持摄影机,这绝对比单手要稳,或利用身边可支撑的物品或
准备摄影机脚架,无论如何就是尽量减轻画面的晃动,最忌讳边走边拍的方式,这也是最
多人犯的毛病。这种拍摄方式是针对特殊情况下才运用的,千万记住画面的稳定是动态摄
影的第一要件。
固定镜头
简单的说就是镜头对准目标后,做固定点的拍摄,而不做镜头的推近拉远动作或
上下左右的扫摄,设定好画面的大小后开机录像。平常拍摄时以固定镜头为主,不需要做
太多变焦动作,以免影响画面稳定性,画面的变化,也就是利用取景大小的不同或角度及
位置的不同,对景物的大小及景深做变化,简单的说,就是拍摄全景时摄影机靠后一点,想拍其中某一部份时,摄影机就往前靠一点,位置的变换如侧面,高处,低处等不同的位
置,其呈现的效果也就不同,画面也会更丰富,如果因为场地的因素无法靠近,当然也可
以用变焦镜头将画面调整到你想要的大小。但是切记不要固定站在一个定点上,利用变焦
镜头推近拉远的不停拍摄,这是许多V8族常犯的毛病。拍摄时多用固定镜头,可增加画面 的稳定性,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拍摄,以大小不同的画面衔接,少用让画面忽大忽小的变
焦拍摄,除非你用三角架固定,否则长距离的推近拉远,一定会造成画面的抖动。如果能
掌握以上几个原则,保证你的作品会更具可看性。那么变焦镜头在拍摄时不就是英雄无用
武之地了吗?这倒也不是,只是运用的技巧及时机是否恰当。
手动功能的运用
由于各机种设计不同,因此可手动的项目及方式也有所不同,在此仅就常用的亮
度及焦距使用的技巧说明一下。
手动亮度调整功能
首先就手动亮度调整功能说明,拍摄逆光及夜景时,如果以全自动模式拍摄,前
者必定是主体或人物全黑则背景光亮,后者却是黑暗中灯光一片模糊,在此不探讨原理,针对以上的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逆光时按下逆光补正功能键,如果没有这个功能,那就
将全自动模式切换到手动模式,找到亮度调整键进行画面亮度的调整,逆光时将亮度调亮,夜景时则调暗,一般都会将数据以数字或图型显示在观景器上或是液晶萤幕上,当然最
好的方式还是直接看着观景器或是液晶屏幕上的画面调整到适当的亮度。所以当你在购买
摄录像机时,一定要请店家指导你如何使用这项功能。
手动焦距调整功能
平常一般的拍摄情况,大都是采用自动对焦,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如隔着铁丝网,玻璃,与目标之间有人物移动等。往往会让画面焦距一下清楚一下模糊,因为自动对焦的
情形下摄影机依据前方物体反射回来的讯号判断距离然后调整焦距,所以才会发生上述的
情形,所以只要将自动对焦切到手动,将焦距锁定在固定位置(由于各厂牌显示及调整的方
式有所不同,请参照说明书),焦距就不会变来变去了。
如何运用变焦镜头
摄录像机和照相机同样具有变焦镜头,但是最大不同点就是,摄影机可以在拍摄 的同时做变焦的动作,改变画面大小的取景。例如想拍摄远处某个目标,你可以利用变焦
镜头推近来取景,当推到你想要的画面大小时,才按下录像键,摄取你想要的画面。就像
固定镜头拍摄的方式一样。那么拍摄的同时做变焦的动作什么时机来运用才恰当呢?当你要
表达某件物品或人物的位置时,例如: 特写一个烛光约3秒,然后慢慢的将镜头拉远,画面
渐渐出现原来是一个插满蜡烛的蛋糕。这个动作让画面更为生动有趣。不需要旁白及说明,你可由画面的变化看出,拍摄者所要表答的内容及含意,这就是所谓的“镜头语言”。
如果反之以推近的变焦拍摄,用意在说明特定的目标或人物,例如: 画面开始是一群小孩
在表演舞蹈的全景,几秒钟后画面渐渐推近到其中一个小孩的半身景,然后镜头就跟着他
。这种拍法就像在告诉你,这个小孩就是我儿子,用意在引导观看者你在拍什么。以上这
两种常用的拍法各有意义,运用的恰当,则具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反之则不知所云,漫无
目标的像一只无头苍蝇,镜头到处乱飞。滥用变焦镜头,画面忽近忽远重复的拍摄,这是
目前许多V8族常犯的禁忌,记得推近或拉远的拍摄动作,每做一次后就暂停,换另外一个
角度或画面后,再开机拍摄。从现在开始改变拍摄方式试试看,享受拍摄的乐趣,欣赏拍
摄的成果。
摄影机动态拍摄的技巧
相信各位常常会碰到一个画面无法将景物的全景拍摄进来,这时候大家一定是将
摄影机由右到左或是左到右的扫摄,这也是摄影机的优点之一,但是有许多人在做这个动
作时,画面常常摇来摇去或是忽快忽慢,总之看起来非常不顺畅。这些问题主要发生在身
体转动方式不对,或是转动角度太大,还有就是犹豫不决,没有一气呵成。
正确的做法是以腰部为分界点,下半身不动上半身移动。就像你要过马路时左右
观望是否有来车,只有头在左右转动肩膀以下是不动的道理。例如你要拍的景物,需要从
甲点扫摄到乙点,首先将身体面向乙点后下半身不动,然后转动上半身面向甲点,此时摄
影机是对着甲点的方向,接着按下录像键先原地不动录5秒钟,然后慢慢扫摄回到乙点,到
了定位时不动继续录5秒后关机。
许多人会问到,扫摄的速度到底要多快呢?其实并无一定的准则,配合你所要扫摄 的范围内景物的丰富程度而定。如果拍摄的是静态的景物,则速度可稍快一点,但要以看
得清楚内容为原则。如果是取景内容是动态的物体及内容相当丰富,则速度可稍慢一点。
以上提供这些方式仅仅是拍摄时的参考,最重要是要实际的练习及体会。另外记
住先决定要拍摄什么才开机拍摄,而不是开着摄影机到处找目标。
第二章 摄像的第一要素
画面的稳定是摄像机摄像的第一要素。保持画面的稳定是摄像的最基本的也是最
重要的要求,不管是推、拉、摇、移、俯、仰、变焦等拍摄,总是要围绕着怎样维持画面 的稳定展开工作。而影响画面稳定的主要因素来自于拍摄者的持机稳定。掌握正确的持机
方法是每个摄像者必备的基本功,有了过硬的基本功才能在拍摄时操作的得心应手,拍摄
出高水平的影像作品来。
手持摄像机拍摄对姿势的要求影响画面稳定的主要因素来自于拍摄者的持机稳定。掌
握正确的持机方法是每个摄像者必备的基本功,有了过硬的基本功才能在摄录时操作的得
心应手,拍摄出高水平的影像作品来。
在站立拍摄时,用双手紧紧地托住摄像机,肩膀要放松,右肘紧靠体侧,将摄像
机抬到比胸部稍微高一点的位置。左手托住摄录像机,帮助稳住摄录机,采用舒适又稳定 的姿势,确保摄录机稳定不动。双腿要自然分立,约与肩同宽,脚尖稍微向外分开,站稳,保持身体平衡。
采用跪姿拍摄时,左膝着地,右肘顶在右腿膝盖部位,左手同样要扶住摄录机,可以获得最佳的稳定性。在拍摄现场也可以就地取材,借助桌子、椅子、树干、墙壁等等
固定物来支撑、稳定身体和机器。姿势正确不但有利于操纵机器,也可避免因长时间拍摄
而过累。
持机的稳定性与机器的重量成正比。现在的DV机日趋小型化,巴掌大小的机器比
比皆是,用一只手就能轻松托起。就是因为它的小巧就有很多人简化了持机的要领。殊不
知机器越小就越不利于持机稳定,越是“掌中宝”受摄影者的影响越大,稳定性更为突出
。在使用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即使在操作这样巴掌大的小型摄录像机时也一定要用双手支
持,要知道机器越小越不利于稳定,越是这样娇小的机器越容易震动。
依靠身体的支撑保持机器稳定,对多数人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正确掌握
持机要领,多多练习。
脚架的使用
保持持机的稳定最好的方法是利用摄录像机三脚架,用带云台的三脚架来支撑摄
像机效果最好,不但会有效的防止机器的抖动,保持画面的清晰稳定、无重影,而且在上
下移摄与左右摇摄时也会运行平滑、过度自然。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利用控制摄像
机的遥控器和控制云台的遥控器来完成拍摄的全部过程。
在固定场合长时间拍摄一定要使用三脚架,比如拍摄婚礼仪式、生日party、广场
音乐会等,不然那将是个苦差事,把你累趴了也不会拍出好的带子来。三脚架一定要选用
坚固的,把它放在稳固、平坦的表面上,尽量远离地震源(如有汽车跑的公路、振动的机
械)。如果有风,可以在三角架上加佩重物以加大三脚架的稳定性,比如背包、石块等。
支撑摄像机的常用设备还有独脚架、胸架等,它们更简单、轻巧、携带方便,山
上、石上都可以用,对那些经常出去拍摄的人士来说那可是一个好东东。
眼睛的取景方式
许多人受摄影的影响,在拍摄时只睁右眼以取景,这样的取景方式有很大的弊端
。摄影与摄像不同,摄影抓住的只是瞬间,而摄像我们应采用双眼扫描的方式,用右眼紧
贴在寻像器的目镜护眼罩上取景的同时,左眼负责纵观全局,留意拍摄目标的动向及周围
所发生的一切,随时调整拍摄方式,避免因为一些小小的意外而毁了自己的作品,譬如结
婚摄像时乱窜的小孩往你身上撞啦,马路摄像时要躲避车辆啦;也避免因为自己的“专一
”而漏掉了周围其他精彩的镜头,一切变化尽在掌握中。
现在的摄像机都带有液晶显示屏,因为它的屏幕大取景方便并且色彩好,使得许
多人抛弃了取景器喜欢上了液晶屏。因为现在的摄像机液晶屏反光率普遍很高,用液晶屏
取景晚上和室内还可以,可是到了白天的室外效果实在是差强人意。解决方法是:右手持
机,左手掌五指并拢,成圆弧状扶住液晶屏的左边沿并罩在其上方,挡住左方和上方射进
来的光线,这样看起了就好多了。但是还是要提醒您一句,一定是要用双眼取景,可不要
遗漏精彩镜头的哟!
用手遮挡光线,如果再戴上一顶长檐帽,效果会更好。
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如果你的摄像机具有图像稳定功能,在手持机器拍摄时打开此功能,这样会有助
于改善其图像的不稳定。但是你要知道这种抑制作用使有限度的,并非万能。轻微的抖动
还能奏效,幅度稍微一大,他就无能为力了。而且对色彩平淡、亮度暗弱的主体或主体在
快速移动的情况下,画面稳定效果并不明显。如果是以电子式补偿,还会牺牲一些画质。
如果在上下移摄与左右摇摄时请务必解除此功能。
在拍摄时要多多运用广角镜头,将变焦镜头调到广角(W)的位置进行拍摄。如
果将镜头调到最大倍数的变焦位置(T)时,只要稍微有一点颤抖都会使镜头产生相当大 的晃动,为此需要特别留意。在拍摄过程中需要按动某些功能键或手动变焦时,不要用力
过猛,以免牵动镜头引起晃动。
有些人喜欢单手持机边走边拍,看上去蛮潇洒。哎,真不知这位朋友拿回去欣赏
自己的大作时会不会看得脑袋痛!拍摄时应尽量避免边走边拍,除非实在需要。大多数非
专业摄像者在采这种方式往往拍摄不到好处:放像时画面抖动很厉害,让人看得头昏眼花。
要知道,观看者对抖动的画面的忍耐程度是有限的,谁也不愿享受晕船般的感觉,即使您讲述的故事有多么精彩,画面多么绚丽,而镜头却总是摇摇晃晃像醉八仙,视频 的可视性就会大大降低。所以画面要尽可能拍得稳,除非你有这样做的正当理由,否则就
不要去尝试这种所谓的“另类”表现手法。
当然有时候也需要这样的效果,譬如要表现出车的颠簸、船的摇晃、行人的拥挤
„„表现好了会有很强的临场感。但一定要注意做的有板有眼有分寸,不要过量,不要让
人看出破绽。
总之一句话,稳定高于一切,凡是有利于图像稳定的东西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持机方
式就是好的摄像作品的开始。
第三章 拍摄画面的构图
保持画面的构图平衡
在每次按下录像键之前,我们都要环视四周的环境,看看取景器中被拍摄的画面
是否是自己所需要的这就是在构图。摄像的构图规则跟静态摄影的构图规则十分
类似,不但要注意主角的位置,而且还要研究整个画面的配置,保持画面的平衡性和画面
中各物体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调整构图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及大小,并确定各自在画面
中的布局地位。
一幅完美的构图,起码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①画面整洁、流畅,避免杂乱的背景。杂乱的背景会分散观看这的注意力,降低
可视度,弱化主体的地位。拍摄前应该剔除画面中碍眼的杂物,或者换一个角度去拍摄,避免不相干的背景出现在画面上。
②色彩平衡性良好,画面要有较强的层次感,确保主体能够从全部背景中突显出
来。如穿黑色衣服的人不要安排在深色背景下拍摄。
摄像构图的一般规则
在拍摄前保持摄录机处于水平位置,这样拍摄出来的影像不会歪斜,你可以以建
筑物、电线杆等与地面平行或垂直的物体为参照物,尽量让画面在观景器内保持平衡。
要尽可能接近目标,这样才会保证不会有不相关的背景出现在画面上,但你也必
须在主角四周预留一些空间.以防主角突然移动。要保证摄录像机与被拍摄的主角人物之
间不会有人或有其他物体在移动。不要让一些不相干的人物一半在画面中,一半在画面外
。如果你拍摄的是你无法控制的活动,那么,你不可能确保所有构图都很完美:但是你可
以把你的拍摄主角安排在画面中的正确位置。同时把整个场景扫描一遍,把不要的景物排
除在外。
构图时还要注意:运动中的物体不管多小都比静止的物体容易吸引眼睛的注意力,因此,注意不要让不必要的会分散观众注意力的运动中的物体出现在画面背景上。此外,一些抢眼的色彩也要注意,特别是红色、鲜黄色和深蓝色尤其会吸引眼睛的注意,画面
中要避免出现跟主角没有关系但却会抢眼的色彩。
左图:不平衡的构图。拍摄距离太远,背景太杂、太多、太乱,主要人物不能很
好的突现出来。
很多专家推行“三分之一”的构图原则。摄像实践表明,让重要的景物或人物正
好位于画面1/3处;而不是在正中央,这样的画面比较符合人的视觉审美习惯,甚至比主角
在正中央的画面要有美感得多。一个完整画面被两根垂直和两根水平方向上的线都分成九
等份,其中垂直线与水平线交会的4个点,这就是画面中最能讨好视觉的部分,可以把这个
位置作为主体最重要的部分的中心。
人物位于画面中的三分之一处,面部正好处在左上角的两线的交点上,是符合“
三分之一”构图原则的。并且背景也不杂乱,人物形象被很好的突出出来。
人物的摄像构图
当主角看的方向或行走的方向不与画面垂直时,他们面对或前进方向的前面要留
下的空间“前视空间”,多过他们后面的空间;“多余空间”,应该将“多余空
间”减少到最低程度。
比较左面两幅图像,第一幅为不平衡的构图。图中小姐身后多余的空间多于前进
方向的空间,看起来不舒服。第二幅为平衡的构图,是合理的。
拍摄人物时,不要给所拍的人物头顶留太多的空间。否则就会造成构图不平衡缺
乏美感。如果画面中人物身高不及画面的三分之一,观众就得集中目力仔细辨认,时间稍
长就会感到乏味。记得应该把人物眼睛维持在画面上方1/3的高度,如果面孔在这个高度以
下,这个人看起来好像掉落在电视屏幕里。
比较左面两幅图像,第一幅为不平衡的画面,头顶的空间过大。第二副为平衡的
构图,看起来舒服多了。
进行人物的构图时还要注意不要去犯一些低级的构图错误:譬如电线杆突出在画
面人物的头顶上、建筑物的水平面与画面人物的脖子等高、电线横在脖子上等等。
关于裁身点。拍摄画面一般有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等表现手法。如果你以远
景拍摄,人的全身都会出现在画面上。如果你以中景、近景、特写手法去拍摄,这样就需
要把被拍摄者的身体从下往上依次递增的从画面上裁掉一部分。那么请注意不要把人的膝
盖、腰部和颈部作为裁身点,在这三点上裁出来的画面让人看起来是很别扭的。除非你进
行的是脸部或身体某部位的特写,最好的裁身点应是腋下、腰部下面一点,膝盖上去一点。
摄像构图中应注意的问题:
1、忌面面俱到、淡化主题。
新手在摄像中容易出现的一个错误就是:喜欢用远景,将过多的背景放在画面中,导致主次不分。看到眼里的花花草草就爱不释手,恨不得都拍摄进来,生怕有漏掉的地
方,主体人物倒成了花草的点缀,看上去像一个风景片。拍摄录像片应该多采用近景乃至
特写镜头,把主角突出出来,人物丰富的表情才会清晰可见。
2、忌死搬硬套、教条主义。
我们应当熟悉规则、学会运用规则,活学活用,顺势而为,切不可盲目听从一般 的陈规旧套。如果我们只知道刻板地去运用“规则”,那么我们的作品就会显得呆板生硬,失去美感。
摄像也是一种艺术创作,而艺术是有规则但更无规则的。所谓的构图规则,只是摄像
创作的基础套餐,并不能代表一切。就像画画一样,好的作品是脱胎于规则但不拘泥于规
则的。摄像构图的最后一条规则就是要打破一切常规、打破一切束缚、反对一切戒条,这
样创作出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
第四章 拍摄角度技巧
不同的角度拍摄出不同的内涵
在大多数情况下,拍摄录影带要以平摄为主。但是一部片子全篇一律地使用平摄,就会使观看的人感到平淡乏味。偶尔变换一下拍摄的角度,就会使影片增色不少。
拍摄角度大致分为三种:平摄(水平方向拍摄)、仰摄(由下往上拍摄)、俯摄
(由上往下拍摄)。
①平方向拍摄
大多数画面应该在摄像机保持水平方向时拍摄,这样比较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画面效果显得比较平和稳定。
如果被拍摄的主角的高度根摄像者的身高相当,那么摄像者的身体站直,把摄录
像机放在胸部到头部之间的高度拍摄,是最正确的做法,也是握着录像机最舒适的位置。
如果拍摄高于或低于这个高度的人或物,那么,摄像者就应该根据人或物的高度
随时调整摄像机高度和身体姿势。譬如拍摄坐在沙发上的主角或在地板上玩耍的小孩时,就应该采用跪姿甚至趴在地上拍摄,使摄像机与被摄者始终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②由下往上拍摄
不同的角度拍摄的画面传达的信息不同。同一种事物,因为观看的角度不同就会
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仰望一个目标,观看者会觉得这个目标好象显得特别高大,不管这
个目标是人还是景物。如果想使被摄者的形象显得高大一些,就可以降低摄像机的拍摄角
度倾斜向上去拍摄。用这种方法去拍摄,可以使主体地位得到强化,被摄者显得更雄伟高
大。
拍摄人物的近距离特写画面时,拍摄角度的不同,可以替这些人物的神情带来重
大的变化。如果用低方位向上拍摄,可以提高此人威武、高大的形象。会使主角的地位更
好地突现出来。如果把摄像机架得够低,镜头更为朝上,会使此人更具威慑力,甚至主角
人物说的话也会增加分量。观众看到这样的画面,就会有压迫感,特别是近距离镜头,表
现地尤为强烈,人物再稍微低头,甚至有些威胁感。
在采用由下往上拍摄时要注意,这种角度所拍出来的效果通常并不理想,因为面
部表情会太过于夸张,时常会出现明显的变形,在不合适的场合使用这种视角可能会扭曲
丑化主体。这种效果切记不要滥用,偶尔的运用,可以渲染气氛,增强影片的视觉效果;
如果运用过多过滥,效果会适得其反。但有时拍摄者就是利用这种变形夸张手法,从而达
到不凡的视觉效果。
③从上往下拍摄
摄像机所处的位置高于被摄体,镜头偏向下方拍摄。超高角度通常配合超远画面
,用来显示某个场景。可以用于拍摄大场面,如街景、球赛等。以全景和中镜头拍摄,容
易表现画面的层次感、纵深感。
如果从较高的地方向下俯摄,就可以完整地展现从近景到远景的所有画面,给人
以辽阔宽广的感觉。采用高机位,大俯视角度拍摄就可以增加画面的立体感,有时可以使
画面中的主体具有戏剧化。
同仰摄的效果相反,从高角度拍摄人物特写,会削弱人物的气势,使观众对画面
中的人物产生居高临下的优越感。画面中的人物看起来会显得矮一点,也会看起来比实际
更胖。
如果从比被摄人物的视线略高一点上方拍摄进行近距离特写,有时会带点藐视的
味道,这一点要注意;如果你从上方角度拍摄,并在画面人物的四周留下很多空间,这个
人物就会显得孤单。
④物视角的拍摄
视角的反映要符合正常人看事物的习惯。有些时候,可能需要表现出拍摄主体的
视角,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拍摄的高度是高是低,都应该从主体眼睛高度去拍摄。如:一
个站着的大人观看小孩,就应把摄像机架在头部的高度对准小孩俯摄,这就是大人眼中看
到的小孩子。同样,小孩仰视大人就要降低摄像机高度去仰摄。
再如,一个正蹲在地上干活的人,要表现他看来到他面前的人的情景是:首先应
降低高度(与蹲着的人眼睛的位置同高)去俯摄来人的脚部,然后再慢慢向上移动镜头进
行仰摄,最后到达脸部,而不能去直接平摄,这样才符合常理。
直接向下俯视的画面通常被用来显示某人向下看的视角。用远摄或广角的拍摄方
式从高处以高角度进行拍摄,可以增加片中观看者与下面场景的距离。
第五章 摇摆的技巧
上下摇摄与左右摇摄
拍摄工作中,摇镜头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当拍摄的场景过于宏大,如果用广角
镜头不能把整个画面完全拍摄下来,那么就应该使用“摇摄”的拍摄方式。
摇摄分上下摇摄和左右摇摄,就是摄像机的位置不变,依靠变动摄像的角度去拍
摄。摇摄的拍摄方法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常被用到:第一种情况就是当拍摄一个大场面或一
幅风景画时,这种情况往往用在你所拍摄的故事片段的开始,就像一段开场白,以次来介
绍事件所发生的地点以及主角人物所处的位置和环境;第二种情况就是用来追踪一个移动
中的目标,比如,一个正在高台跳水的运动员、楼上掉下来的东西或者是一辆奔跑的汽车
等。
①上下摇摄
用这种拍摄方法可以追踪拍摄上下移动的目标。如运动员的跳水动作,从运动员
站在高台准备跳时作为起幅,把镜头推近,锁定目标,从起跳到入水,镜头随运动员的下
落而同步下移。这样的场面最好使用近镜头去拍摄,如果运镜恰当,短短几秒,一气呵成,视觉冲击力很强。但是拍摄这样的目标是有难度的,关键是摇拍的速度不好掌握,移动
构图有难度。拍摄一定要多演习几遍,除非你是“老鸟”,一般不要采用太近的镜头去拍
摄。
用上下摇摄的方法还常常用来显示一些高得无法用一个整画面完整表现的景物,或是要表现某一景物的高大雄伟。高纵的建筑物是上下摇摄的最好目标。站在一座高楼大
厦前,先用平摄的方法拍摄楼的底座,再由下往上慢慢移动镜头直至高楼的顶端小小 的一组镜头把整座楼的景观纳入视线,使得高楼更显雄伟壮观。
②左右摇摄
以横向圆弧路线摇动摄像机,可以很好的拍摄宽广的全景或者是左右移动中的目
标。
左右摇摄的方法是:首先将身体面对摇镜头的终止方向上,使摄像机稳定,朝向
摇摄的最后一点,然后身体转向摇镜头的开始方向并开始拍摄。身体慢慢地、均匀地向终
止方向转动,直到完成整个摇摄过程。
以手持机摇摄时,身体一般不需要转动90°,如超过90°,人就会觉得不舒服,会对画面稳定不利。跟上下摇摄一样,用这种摇摄的方法来追踪拍摄左右移动的目标的关
键是要掌握好摇镜头的速度,要跟拍摄目标的移动速度保持同步。
例如,我们拍摄一辆自左至右行使的汽车。首先我们要规划好汽车行驶的路线以
及摇摄的起始和终止点;然后拿好摄像机身体朝向终止点站稳,逆时针转动上身至起始点
等待目标的出现;目标一旦进入画面就开始拍摄,并随着汽车的移动而向右匀速转动上身
。镜头始终对准行驶的汽车直到摇摄终止点,中间不能停顿。摇摄时要注意构图平衡,目
标的行走空间要大于其多余空间。要想结束拍摄,可停止摇动追踪目标,镜头不动停止两
三秒钟,让目标慢慢从画面上消失。
拍摄这样一组镜头要提前策划,在拍摄前要有一个准备的过程。要准备好姿势,等目
标出现,而不能等目标进入要摇摄起始点了才抓起机器就拍,这样匆忙拉拴,不会有好的
结果。所以说必须打一个提前量。
③运镜要平稳
进行摇摄时,一定要平稳的移动摄像机的镜头。最好使用三脚架,这样有利于拍
摄出稳定的画面。如果用手持机,其基本姿势是:首先将两脚分开约50公分站立,脚尖稍
微朝外成八字型,再摇动腰部(注意不是头部,更不是膝部)。这样可以使得摇摄的动作
进行的更为平稳。
不管是上下摇摄还是左右摇摄,动作应该做得平稳滑顺,画面流畅,中间无停顿
,更不能忽快忽慢。要注意不要过分移动镜头,也不要在没有需要的情况下移动镜头。摇
摄的起点和终点一定要把握得恰到好处,技巧运用得有分有寸。也要避免摇来摇去,像浇
花。摇摄过去就不要再摇摄回来,只能做一次左右或上下的全景拍摄。
④恰当的摇摄速度
摇摄的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根据以往的经验,用摇摄的方法拍摄一组镜头约10
秒左右为宜,过短播放时画面看起来像在飞,过长看是又会觉得拖泥带水。
一组摇摄的镜头应该有明确的开始与结束,要在起幅和落幅的画面上要稳定停留
一段时间,一般来说三秒左右就够了,这样的镜头让人看起来稳定自然,这点很重要。落
幅无停留,摇镜头将会给人没有结束和不完整的感觉。
当然根据艺术的需要进行不同的处理也是常见的:如果想让画面增添一些紧张的
气氛,就可稍微加快一点移拍的速度,这样就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画面,我们在
好莱坞的惊险影片里常常看到。
⑤把镜头拉近摇摄会更有效果
有些人认为,左右摇摄时应该将变焦镜头调到最广角(W)的位置进行拍摄。其
实很多时候,把镜头稍微拉近,用中镜头甚至近镜头去拍摄效果会更好,使拍摄下来的画
面更加生动有趣、更富有临场感。
第六章 对焦技术
摄像机的自动聚焦机构
在动态图像的拍摄过程中,摄像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是经常变动的,因此常常
会超出景深范围而导致图像模糊。为了使图像保持清晰,就必须不断改变镜头的焦点位置,使图像始终保持清晰。这种调节焦点位置的过程称为聚焦或对焦。
摄像镜头的前端专门设有一组聚焦镜片,包括外侧与内侧两个透镜,通过改变聚
焦组镜片的位置即可达到调焦的目的。目前摄像机镜头的自动聚焦方式很多,大致可分为
两类:一类为主动式聚焦,包括红外线方式和超声波方式;另一类为被动式聚焦,较有代
表性的有佳能自己研制开发的“固态三角测量”系统(SST,Solid State Triangulation)和新近流行的TTL方式。
通常家用摄像机采用的是主动式聚焦,其原理就是当镜头对准目标时,由装置在
摄像机镜头内下方的一组发射器,发出红外线或超声波,经被摄物体反射回来后,再由摄
像机的红外线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接收下来,从而测定出距离,根据测定的距离驱动摄
像机的聚焦装置聚实焦点。其优点是不受光线条件的影响,能在完全黑暗的情况下工作。
但不能透过玻璃进行工作,对吸收红外线或超声波的物体、远距离的物体也不能正常工作。
而专业摄像机多采用被动式聚焦。SST方式的原理是:来自被摄体的光线分别经过
固定反光镜和可动反光镜后,再反射到两个透镜及一个三角棱镜,分别照射在检测传感器
上,使之变换成电信号。再由微电脑处理器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计算出与被摄物体
之同的距离,控制镜头的聚焦电动机进行聚焦工作。TTL方式的结构相对简单:直接从摄像
镜头后面的CCD传感器取出视频信号,再经微机处理,根据这些返回的数据来调整透镜的自
动对焦机构。有远距离聚焦正确,对焦没有视差等优点,不足之处是当光线太暗和被摄体
反差低时不能正常工作。
摄像聚焦操作
通常情况下,保证拍摄画面的清晰是摄像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而聚焦调节是保证
图像清晰度最重要的一环,摄像机聚焦的过程就是对图像清晰度调节的过程。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都是将变焦距镜头推到广角位置(W)再进行聚焦,因这
时景深范围大,可以很容易地将焦点聚实。我们通过取景器观察图像的清晰度情况,直到
满意为止。聚实焦点之后,再推拉变焦拉杆将镜头调整 到所希望的构图景别上,焦点在变
焦过程中不会变化。而采用摄远位置(T),对焦较为困难。特别是在近距离拍摄时,一定
要将镜头调节为焦距最大的位置。
目前所有的摄像机,都具有自动聚焦功能,稍高级一点的也加上了手动聚焦功能
。在自动状态下基本能满足大多数环境下的拍摄,除非你是一个经验老道的摄像师,否则
还是先依靠摄像机自动系统为好。
但是,我们知道自动聚焦系统并不是万能的,各种方式的自动聚焦都有各自的特
点,同时也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许多情况下还需要靠手动来聚焦。例如下图当主要的被
拍摄物偏离画面中心处于画面边缘时,使用手动聚焦的方法是:先将自动聚焦切到手动,对准被拍摄物使其位于画面的中央,并调节清晰度到最佳,再利用锁定功能将焦距锁定在
固定位置,再重新构图,回到原始位置。
自动聚焦系统受被摄体亮度的影响很大。光线充足时,自动光圈缩小,景深变深,对焦范围变宽,对焦容易。这种情况下,被拍摄体移动或进行移摄、摇摄时,不会出现
焦点不实现象;而在拍摄照明暗的被摄体时,由于镜头光圈大开,景深变浅,聚焦会困难
。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增加被摄体的照度。
自动聚焦的问题
摄像机的自动焦点装置一般是以画面中央为调焦基准的。只有画面中央很小范围
是自动焦点的检测范围,这一小范围内的物体的焦点能够自动聚实,也就是说如果被摄物
体不在画面中央这一范围内,自动聚焦就会出现偏差。另外,自动聚焦系统受光线、亮度、被摄物等条件的影响很大,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会出现聚焦偏差,因此在这些场合最好还
是使用手动聚焦比较保险。
自动聚焦系统对于下述目标或在下述拍摄条件下,自动焦点装置往往会发生错误
判断,如果出现自动聚焦困难,需要使用手动聚焦:
I.远离画面中心的景物无法获得正确的对焦。这是由于自动聚焦系统是以图像的
中心为准进行调节的。
II.所拍摄的物体端离摄像机很近,另一端离得很远。摄像镜头是有一定景深的,对于超出其景深范围的被拍摄物,摄像机不能聚焦于一个同时位于前景和背景的物体。
III.拍摄一个位于肮脏、布满灰尘或水滴的玻璃后面的物体。这是因为会聚焦于
玻璃.而不会聚焦于玻璃后面的物体。玻璃窗前拍摄请贴紧玻璃拍摄。
IV.拍摄在栏栅、网、成排的树或柱子后的主体时,自动对焦也难以奏效。
V.拍摄一个在暗环境中的物体。由于进入镜头的光线大大下降,摄像机不能正确
聚焦。
VI.拍摄表面有光泽、光线反射太强或周围太亮的目标物。由于摄像机聚焦于表
面光滑或高反光物体,被摄目标会模糊不清。
VII.拍摄快速运动物体的对焦较难。由于聚焦镜头内部是机械式运动,不可能与
快速移动物体保持同步。当系统追踪拍摄时,会使得景物波动于失焦和准焦两种状态。
VII.在移动物体后面的目标物。自动聚焦系统会把移动物体误认为是被拍摄目标
而进行聚焦。
VIII.拍摄反差太弱或无垂直轮廓的目标物。由于摄像机聚焦实现是建立在图像 的垂直线方向的反差物体,如一面白墙可能会变的模糊不清。
IX.在下雨、下雪或地面有水时,自动对焦系统可能不能正确聚焦。
X.如果你的摄像机是以红外线或超声波的方式自动聚焦的,当被摄体能吸收红外
线或超声波时对焦困难;被摄体距离太远红外线或超声波达不到被摄体时对焦困难。
第七章 移动拍摄
前几次我们讲述了数码摄像的基本技巧,下面应该是我们进一步学习更高级一些 的技巧的时候了。除了推拉、摇摄,电视与电影的拍摄中还经常使用“移摄”的拍摄方法,就是一边录像,一边把摄像机向前后或左右移动。移摄与推拉、摇摄不同,后两者是拍
摄者的位置不变,变化的只是摄像机的焦距或角度,而前者变化的可能不只是焦距或角度,拍摄者的位置也要有相应的变化。
运用移动拍摄方法增加剧情的感染力
用“移摄”手法拍摄出来的镜头极富临场感,有着单靠推拉、摇摄不可比拟的视
觉效果,运镜更能贴近拍摄目标,非常适合长镜头的拍摄。
在拍摄移动的目标时,我们可以用摇摄或推拉镜头的方法也可以用移摄的方法去
表现。但拍摄同一个目标,运用的拍摄方法不同,其效果会迥然不同。
在介绍较大的场景时,摇摄有他自己的优点:可以在几秒内从水平线的这一头扫
摄到另一头,但大部分画面都在相当距离外,细微部分无法拍出来。如果采用移摄法,就
可以靠近所欲拍摄的目标;就可以在同-片段中显示出不同角度的几个画面;就可以拍出移
摄无法拍出的细微处。
而对静止目标的拍摄例如要拍一组表现走近一座大楼时的情景时,这时使用移摄
法向前移动拍摄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这会让人真正感觉到画面在动,其效果比较自然。
虽然变焦镜头和这种移摄法有点相似,但要是换个方法:利用变焦镜头来拍这个
片段,拍出的画面就会让人觉得不真实。利用变焦镜头把画面拉近,是很不好的权宜做法,因为这无法产生移摄像机前进或后退相同的感觉。
使用辅助设备
一般来说,你应该避免一边捧着摄像机走路一边拍摄,因为这可能造成你所拍摄 的画面很不稳定,但在质量第一的情况下,却非这样做不可,使你别无选择。
移动拍摄所需要解决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防止摄像机的晃动。在拍摄移动物体时,最好能有某种带轮子的支撑物,最专业的做法是使用摄影台车,就是拍摄移摄镜头时在
地上铺设简单的铁轨:把摄影机装设在一架装有轮子的平台上,然后推着这个平台在铁轨
上移动,这种平台就称作摄影台车。这是目前专业摄像最常用的做法,也是保证摄像质量
最有效的做法,我们在电影和电视剧的拍摄中可以看到。
但是这种平台的造价是昂贵的,对于一般的摄录机使用者来说是个奢望。平民一
点的做法就是使用三脚架台车:就是在三脚架的底部装上轮子,让它可以在平坦的地面活
动。在差一点的做法就是利用任何有轮子的东西用来做替代品:包括轮椅、汽车、超市的
购物车,只要车子行驶得很平稳就可以。这样做虽然以牺牲作品质量为代价的,但如果你 的作品只要不是影视级的,这样拍摄出来的片子的效果还是能让人接受的。
徒步移摄
许多情况下是无法借助器材来移动拍摄,如家庭录像、新闻采访、旅游摄像等,只能依靠摄像者的步法来维持摄像机的稳定。这就要求摄像师不能像平常那样随便走步,而应双腿曲膝,身体重心下移,蹑着脚走。腰部以上要正直,行走时利用脚尖探路,并靠
脚补偿路面的高低,减少行进中身体的起伏。腰、腿、脚三者一定要协调配合好,这样就
可以使机器的移动达到滑行的效果。
按行走路线的不同移摄可分为三种:前后移动拍摄、左右移动拍摄、弧形移动拍
摄。
I.“前后移动”是移摄最基本的步行方式。在拍摄移动的目标时(例如一对缓缓
步入新婚殿堂的新人),摄像者应在移动目标的前面并保持适当的距离,镜头对准被拍摄
者的正面。摄像者随着两位新人的前进而平稳的向后退步,注意其行走路线一定要与被拍
摄者一致。由于是面对面的拍摄,被拍摄者的一切表情、动作一览无余,便于摄像者捕捉
行进中人物面部的细微之处,有利于刻画人物的心理变化。这种情况下,应把特写镜头很
好的利用起来。
在使用前后移动的步行方式拍摄时,还有一个应注意的问题就是:拍摄前一定要
搞清目标的行走路线,以及路况如何,做到心中有数。如果路面不平或有障碍物,就应该
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以免影响拍摄效果,甚至栽跟头。
II.“左右移动拍摄”也就是侧步行走拍摄,摄像者与被拍摄的主体的线路平行,这是就需要侧步行走去拍摄。这种移摄方式与“前后移动拍摄”不同,在拍摄过程中一
般很少采用大特写镜头去刻画人物的细节,而通常用它强调的是主体行走的路线或周围环
境的变化。
左右移动,顾名思义,脚的行走路线是左右的而不是前后的,因此这种走法与“
前后移动”的步伐有很大不同。如果你想向右边侧步行走,首先要两腿微曲,再把左脚移
到右脚前,让右膝的前端碰到左膝的背部,当左脚碰到地面时,把身体的重心慢慢移转到
左脚上,然后把右脚向后绕过左脚站稳„„依次重复以上的动作,就会完成整个拍摄过程
。同理,用同样的方法也会完成向左边侧步行走的过程。
III.“弧形移动拍摄”就是把摄像者以圆形或弧形方向移动,而不是直线移动。
“弧摄”的步行方式基本与侧步行走的步行方式拍摄大致相同,只是行走路线有区别。弧
摄的弧度不宜过大或过小,应该控制在120°-180°之间。在整个片段中,主要目标都应
该维持在画面中央。
用这种“弧摄”的方法去绕着一个静止的景物如一座喷泉、一座雕像甚至一束花进行
拍摄,要比站在原地拍摄的画面生动有趣得多,这样就可很好的反映出静止景物的深度和
层次。
第八章 摄像常识问答
问:变焦镜头的最佳使用方法是什么?
答:如果你的镜头可以手动调焦,那么就尽量的使用手动调焦,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和
电源。当你打算放大一个物体时,在你拍摄之前就对该物体放大,设置并锁定其焦距,然
后缩小到开始的位置,这样做能够确保整个拍摄过程中被摄主体都在聚焦点中。
问:我应该怎样使用能够产生特殊视觉效果的广角和远距镜头设置呢?
答:广角镜头设置能够明显增加场景的景深。使用它能够使小的场景有被扩大的感觉
。因为广角镜头同样也会明显增大物体向前或向后的运动速度,所以广角镜头可以用来拍
摄动态场面,比如说追赶、打架等等。远距镜头能够明显的减少景深,使用它能够让背景
物体看起来更大更近,使用它能够创建出生动的两维空间摄影作品。
问:我怎样才能在三角支架上平稳地移动我的摄录机?
答:当你摇动镜头的时候(水平旋转摄录机),将你的脚面向镜头转动范围的中间,然
后将你的上半身和摄录机一起朝向转动的开始位置,起初要慢慢的移动身体和镜头,然后
加速,在要完成转动的时候又慢慢的减速拍摄。
问:在我移动的时候怎样避免画面的摇晃?
答:如果可以的话,将取景器离你的眼睛稍微远一点,在移动的时候,将膝盖微曲,这样就有一个缓冲,可以降低因脚步移动产生的晃动,总之你在移动摄录机的时候就要感
觉象是端着一杯咖啡,并且不能让咖啡洒出来。图象稳定器此时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不过
最关键的还得看你的手上工夫如何了。
问:我应该在什么时候使用三角支架?
答:只要可以的话,你尽量的多使用三角支架,这样可以使摄录机的摇摆减少到最小
。特别是使用远距镜头拍摄时,三角支架的使用尤显重要,因为使用远距镜头时即使是极
小的晃动都会被放大从而影响画面效果。
问:怎样拍摄到更佳的画面?
答:想拍摄到好的图象有两点值得借鉴:首先,在头脑里可以将屏幕划分为3个部分,比如说上-中-下这样的格局,然后将被摄物体根据场景的重要性将其安置在这些假想的格
局中;第二点,在前景处使用一些延伸的线形物体,这样可以增加场景的景深。
问:什么是VHS/VHS-C?
答:所谓的VHS即为俗称的“大带”,使用12mm带宽的录像带。VHS-C为VHS的缩小带,片长只有30分及40分两种,但是EP慢速录像可达90分及120分,可以使用转换盒使VHS-C变
成VHS标准大带,普通VHS录放影机即可播放。因为是12mm带宽的录像带,也有人称之为V12。
问:什么是S-VHS/S-VHS-C?
答:S-VHS/S-VHS-C与VHS/VHS-C同为使用12mm带宽的录像带,但水平解像度为400条。
问:什么是V8?
答:也许是SONY公司广告太大了,有一段时间很多人把摄影机全部简称为V8,电视台
专业大型摄影机叫大V8、家用摄影机叫V8、掌上型叫小V8。其实严格说起来这样统称是对 的,所谓V8,全名为Video8简称V8,所用的录像带为8mm带宽,同时记录像像与声音,水平
解像度为270条。
问:什么是Hi8?
答:Hi8与V8同为使用8mm带宽的录像带,但水平解像度为400线。
问:什么是D8?
答:D8为SONY公司新一代机种,与Hi8 V8同为使用8mm带宽的录像带,但是以数码信号
来录制影音,录像时间缩短为原来带长的一半,全名为Digital 8简称D8,水平解像度为50
0条。
问:什么是DV?
答:DV为新一代的数码录像带的规格,体积更小、时间更长。使用6.35mm带宽的录像
带,用数码信号来录制影音,录像时间为60分钟,有LP模式可延长拍摄时间至带长的1.5倍,全名为Digital Video简称DV。目前市面上的DV录像带有两种规格,一种是标准的DV带,另一种则是缩小的miniDV带,一般家用的摄影机所使用的录像带都是属于这种缩小的miniD
V带。
另外同为6.35mm带宽的录像带,还有专业等级的DVCAM和DVCPRO,他们分别为SONY公司
及Panasonic公司专业数码摄影机专用的录像带规格。
第九章 摄录机常用术语
一、CCD(Charge Coupling Device 电荷耦合器件)
现在家用摄录机的摄录部件都是CCD片,也就是一般说的CCD影像感应器。镜头和C
CD的质量是影响小型摄录机图像的极为重要的因素。采用多少片CCD,尺寸是多少,像素是
多少,都直接影响着图像的质量。
许多人都知道采用三片CCD的机器要比一片CCD的好,原因是:
数码摄录机内设有三棱镜,此三棱镜把光源分为三原色光(红色、绿色与蓝色),三原色光分别经过三块独立CCD影像感应器处理,颜色的准确程度及影像质量比使用一块CC
D影像感应器有很大改善。
另外,CCD影像感应器的每一个像素都有一个很大的光线采集区域,因此使摄录机
具有很高的信噪比,极好的敏感度以及很宽的动态范围。而且,倍密度的像素分布和无缝 的双色棱镜可以获得极为锐利的图像和非常逼真的色彩,即使是在细微的? 差别处,例如
在鲜红色及更深一点的红色之间,能够清楚地分辨出来。
上述道理很多人都清楚,但很多人却极少留意CCD的尺寸,家用小摄录机采用的CC
D尺寸,一般有1/3英寸和1/4两种,专业的还有采用1/2英寸和2/3英寸。当然采用1/3英寸 的摄录机的图像比采用1/4英寸的好。
如上所述,CCD片的像素多少是摄录机清晰度的主要条件。按像素多少它又可分开
三种:总像素、有效像素、实用像素,但主要的是CCD片有效像素的多少。
二、清晰度 & 分解力
清晰度,一般是从录像机角度出发,通过看重放图像的清晰程度来比较图像质量,所以常用清晰度一词。
而摄像机一般使用分解力一词来衡量它“分解被摄景物细节”的能力。单位是“电视
行(TVLine)”也称线。意思是从水平方向上看,相当于将每行扫描线竖立起来,然后乘上4/
3(宽高比),构成水平方向的总线,称水平分解力。它会随CCD象素数的多少、和视频带宽
而变化,象素愈多、带宽愈宽,分解力就愈高。PAL制电视机625行是标称垂直分解力,除
去逆程的50行外,实际的有效垂直分解力为575线。水平分解力最高可达575x4/3=766线。
但是限制线数的主要因素之一还有带宽。经验数据表明可用80线/MHz来计算能再现的电视
行(线数)。如6MHz带宽可通过水平分解力为480线的图像质量。低档家用录像机,如VHS,最多能有240线的清晰度,高档家用摄录机,如S-V而数码摄录机的记录方式是数码信号的
格式,清晰度在500线以上。(普通电视的清晰度大约280线,VCD的清晰度是230线)。
三、AV 输入
松下、JVC的C型小摄录机一般都没有AV输入,带AV输入的,主要见诸如一些8mm或
Hi8的小摄录机。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JVC和松下两家模拟式家用小摄录机的格式都采用V
HS-C,而VHS-C格式和家用的录像机是同一格式,故此它们是通用的,所以也就没必要在小
摄录机上再搞AV输入接口,可以通过随机配的转换盒在家用的录像机播放,免去接线的麻
烦。
而索尼,夏普的摄录机拍摄的8mm格式的摄录带或Hi8格式和现在的VHS格式家用录
像机不兼容,无法通用,所以设一组AV输入接口通过AV输出连接到电视,才能解决转录问
题,这在VHS-C格式上是没必要的事情,但在8mm、Hi8上就变得有必要了,这就是格式不统一或格式未成为通用格式带来的麻烦。
四、光学变焦 & 数码变焦
摄录机的光学变焦是依靠光学镜头结构来实现变焦,就是通过摄录头的镜片移动
来使要拍摄的景物放大与缩小,光学变焦倍数越大,越能拍摄较远的景物。现在的家用摄
录机的光学变焦倍数在10倍~22倍,能比较清楚的拍到70米外的东西。使用增倍镜能够增大
摄录机的光学变焦倍数。
摄录机的数码变焦实际上是将CCD影像感应器上的像素用插值算法将画面放大到整
个画面。也就是说,通过数码变焦,拍摄的景物放大了,但它的清晰度会有所下降,有点
像VCD或DVD中的ZOOM功能。所以过大的数码变焦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现在的摄录机的数
码变焦在44倍-350倍,但实际使用中有40倍就足够了。
五、液晶屏幕 & 电子取景器
以前的家用摄录机都只有一个比较小的取景器,拍摄的时候需要闭上一只眼睛,很不方便。现在的摄录机大都增加了一个液晶屏幕,液晶屏幕可以在很宽的角度(270度)
范围内转动,取景方便。液晶屏幕转动180度,能使被拍的人看见自己在镜头前的表现,也
可以通过摄录机遥控器自己拍摄自己,增添很多拍摄的乐趣。有的在阳光下也可轻易看清
楚画面,特别适合带眼镜的朋友使用。对同样性能的摄录机,带液晶屏幕比只有带取景器 的摄录机价格高800-2000元。液晶屏幕的大小(一般是2.5英寸,3.0英寸,3.5英寸,3.8
英寸,4.0英寸)不一,价格也相差500-1500元。
第十章 摄影包里的基本备件
摄影包不仅是用来保护摄像机,也能便于你携带摄像时所需要的基本附件。花一
些时间,在包里收拾一些合适的工具,能够节省你的时间、金钱,减少工作中的麻烦。摄
影包里的备件准备得越周全,你在拍摄过程中遇到的麻烦就越少,那么在摄影包中都需要
带些什么东西呢,下面我们所列出的就是每一个装备完善的摄影师所必备的备件清单:
I.耳机
我们总是推荐在摄像时使用耳机,如果你的摄像机上有耳机插孔,就一定要使用
它。一副好的耳机,可以让你在摄像的同时监听到细微的声音,从而避免了因为一些小的
杂音而破坏了拍摄画面的完美性。
II.无线颈挂话筒
无线颈挂式话筒可以让你的采访对象和摄像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这个小
东西不会分散他太多的注意力。
III.电缆线
别忘了带上连接话筒和摄像机的电缆线。很多摄像师至少准备两条: 一条长的和
一条短的。把它包好并收拾妥贴,不要卷曲和绞缠。如果你细心保管,它们是可以用相当
长一段时间的。
IV.手持有线话筒
通常摄像机上的话筒接收到的声音不清晰,而且它只能作很小的方位调动。对于
有嘉宾采访和现场报道这样形式的摄像场景,手持话筒是必不可少工具。
V.转接适配器
为了使音频和视频信号输入/输出摄像机,你需要预备适合不同情况的转接适配器
。装备完善的摄像师总会准备一个适合各种可能情况的适配器。它的价格低廉,可以用塑
料带封好放在摄像包侧面的口袋里。象很多拍摄工作都是因缺少一个仅值两美元的转接器
而不得不中止,所以为了防止类似事情发生在你身上,别忘了带上适配器。
VI.标准电池
如果你的话筒和其它一些装备是依靠电池作电源的话,你要准备好备用电池。并
且注意定期更换或充电,以保电力充足。要知道一个用尽的9 伏特电池很可能就会影响无
线话筒的工作,而导致一个重要的拍摄活动草草收场。
VII.摄像机电池
在包里总要准备一个充足电的摄像机电池,你不知道一场拍摄活动什么时候结束,电池什么时候用尽。所以要在摄影包里放两个备用电池,以防万一。
VIII.空白录像带
当你在拍摄过程中需要或突然有人指示把拍摄过的镜头重拍一遍,你就需要另外
准备一到两盘空白带。你不可能在包里装备很多,一旦备用的用完,就立刻补充。
IX.标签和钢笔
我想你也不愿意花上一个小时快速倒带去寻找一个特定的镜头,所以做些标签可
以节约时间,在包里带一支软头记号笔和标签,与录像带放在一起。另外也有摄像师带上
一卷遮蔽带用作标签。
X.白色卡片
如果你不愿每个拍摄对象的脸上都有难看的阴影,一块白平衡卡片是必要的。当
然你可以简单地用一块手帕,一片白纸或块泡沫板代替。
XI.反光镜
可调节的反光镜可让你灵活地调整反射光线,以便更好地照亮你要拍摄的物体必
要时也可以用汽车挡风玻璃上的反光镜或铝箔应急。
XII.镜头滤光镜
手边带一只偏振滤光镜,可以减少反射光和直射强光的作用(如果你在水面上或
水边拍摄时,尤为重要)。其它的滤光镜可以提高拍摄画面的质量。如拍摄落日时可以加
强色彩;拍摄浪漫情景时能够增加柔和的光泽等。滤光镜很便宜,但绝对管用。
XIII.辅助灯
摄像机上装一个照明灯,可以在约定好的时间下,并且是在不能改变较差的环境
光线时,帮助你更好地完成拍摄任务。
XIV.镜头纸
带上一些镜头纸或毛刷,以清洁镜头上的灰尘、脏物及湿气,不要用面巾纸或衬
衣袖子擦拭,这样可能严重划伤镜头。
XV.化妆用品
如果你想掩饰拍摄对象额头上刺眼的亮光或需弥补某些缺陷,化妆是必需的物品,所以你至少也应准备一些纯色粉底。
XVI.电源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能比较方便地找到电源插座,就使用电源插座,而将电池
保存起来。
XVII.电工胶带
手边也应准备一卷宽的电工胶带。可以将电缆线用胶带缠起来(如卷在墙角,使
用也很方便),就不会将人绊到。当然,胶带还你的电源线插头连最近的一个电源插座也够
不着的情况。
XVIII.电源插座
六孔插座对某些典型的拍摄工作是一个非常适用的装备。它能够给摄像机,监视
器及一到两只摄影灯供电。
XIX.防雨用具
如果你要去室外拍摄,带一个柔软的塑料罩是一个好办法,在天气突变时,可用
它保护你的摄像机。你不用花钱去保护雨具,有些摄像师就是找一个大冷藏袋将它包起来
就行了,并且它也占不了摄像包多大空间。
第十一章 旅游录像片的拍摄技巧
在拍摄旅游录像片时,首先必须对人物、事情、景物作交代;此后,还有必要交
待时间、地点。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摄像机大部分都设有时间日期装置,这在拍摄时就用得
上了。地点的交待可以用画面直接来表达,例如你到了北京火车站,可以由北京火车站站
牌的特写拉出火车站全景。当你摇摄北京站的大全景时,则可以通过摄像机上的现场录音
器录下自己的声音。“这里是首都站!”
名胜古迹是拍摄旅游录像片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旅行时,人是穿行于景物之间边
走边观赏的。这时候,拍摄就要灵活机动,善于变化,既要拍景,又要摄入,由景物的空
镜头摇向人物,让人物走入空镜头画面,由人物的欣赏视线或行走方向再摇出景物,或是
由全景人物推向景物结束录像,以使人、物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这样拍摄出来的录像片将会意境深远,充满诗情画意。当然,在拍摄过程中,也
可以有意识地穿插拍摄一些纯景物的镜头。
在拍摄一些美妙绝伦的景物时,画面的节奏应该富有抒情性,要应用推、拉、摇、移,镜头变化要慢。如果摄录机具有叠影过渡的功能,此时就正好派上用场。若是要表
达壮观、雄伟、险峻的景像时,可以用一些短镜头切、推、拉、摇,镜头的变化相对要急
速,从而形成紧凑的画面节奏。这当中,假如能够熟练地运用高仰、倾斜两种角度的拍摄
技巧,画面就更能增强雄浑、壮美气势之感,富有艺术感染力。
第十二章 如何使用摄像机清洁带
摄像机如果长期使用而又不注意保养清洁,磁头就会出现结垢或结灰的现象,从
而影响拍摄和播放质量。怎样才能消除这种现象呢?答案很简单:使用清洁带。
清洁带的使用能有助于改善拍摄的效果,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摄像机带来损害
。在这里我们将告诉您怎样正确的使用清洁带,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使用方法:
I.使用时,以您放置任何需要录像或播放的录像带同样的方式将清洁带放入录像
机中。
II.按PLAY键,等待最多十秒钟后,按STOP键。
III.取出清洁带(勿倒带)再观看播放和录制的图像。
IV.如果图像没有恢复正常,重复前面提到的1,2,3步骤。但是重复操作不要超
过四次。在每次使用清洁带时请勿倒带。请一直使用到清洁带卷到头为止。另外,清洁带
不能持续使用太长时间,否则会导致磁头的磨损。
若使用清洁带后情况还是不能改善,请与当地专业维修人员联系。
同主题阅读
《没有乳房》
《DV中国》瞄准威尼斯双年展 从艺术了解中国
DV电影新十诫
DV的十六条军规——DV使用技巧
新青年DVD手册第二期卷首语-目录
电影夜航船内刊:新青年DVD手册开始内部发行
摄像机的方便使用
我也要玩电影——DV视频制作漫谈(z)
新青年DVD手册购买方法
DV电影之七种武器
用DV,剪电影(1)
数码摄像机PD150
实践社DV记录小组活动纪要(一)
数码摄像象机(DV)
视频采集卡
如何配置最好的DV系统
相关讨论
Copyright(c)2000 www.xiexieb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北大在线首页
在线大学堂
职业与商务培训
知在培训课堂
新青年
您现在的位置:>>新青年>>电影夜航船>>
更新时间 2003-06-09 12:54
DV摄像入门教学全程
第一章 摄像机拍摄技巧入门
拿稳摄影机
最好是用两只手来把持摄影机,这绝对比单手要稳,或利用身边可支撑的物品或
准备摄影机脚架,无论如何就是尽量减轻画面的晃动,最忌讳边走边拍的方式,这也是最
多人犯的毛病。这种拍摄方式是针对特殊情况下才运用的,千万记住画面的稳定是动态摄
影的第一要件。
固定镜头
简单的说就是镜头对准目标后,做固定点的拍摄,而不做镜头的推近拉远动作或
上下左右的扫摄,设定好画面的大小后开机录像。平常拍摄时以固定镜头为主,不需要做
太多变焦动作,以免影响画面稳定性,画面的变化,也就是利用取景大小的不同或角度及
位置的不同,对景物的大小及景深做变化,简单的说,就是拍摄全景时摄影机靠后一点,想拍其中某一部份时,摄影机就往前靠一点,位置的变换如侧面,高处,低处等不同的位
置,其呈现的效果也就不同,画面也会更丰富,如果因为场地的因素无法靠近,当然也可
以用变焦镜头将画面调整到你想要的大小。但是切记不要固定站在一个定点上,利用变焦
镜头推近拉远的不停拍摄,这是许多V8族常犯的毛病。拍摄时多用固定镜头,可增加画面 的稳定性,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拍摄,以大小不同的画面衔接,少用让画面忽大忽小的变
焦拍摄,除非你用三角架固定,否则长距离的推近拉远,一定会造成画面的抖动。如果能
掌握以上几个原则,保证你的作品会更具可看性。那么变焦镜头在拍摄时不就是英雄无用
武之地了吗?这倒也不是,只是运用的技巧及时机是否恰当。
手动功能的运用
由于各机种设计不同,因此可手动的项目及方式也有所不同,在此仅就常用的亮
度及焦距使用的技巧说明一下。
手动亮度调整功能
首先就手动亮度调整功能说明,拍摄逆光及夜景时,如果以全自动模式拍摄,前
者必定是主体或人物全黑则背景光亮,后者却是黑暗中灯光一片模糊,在此不探讨原理,针对以上的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逆光时按下逆光补正功能键,如果没有这个功能,那就
将全自动模式切换到手动模式,找到亮度调整键进行画面亮度的调整,逆光时将亮度调亮,夜景时则调暗,一般都会将数据以数字或图型显示在观景器上或是液晶萤幕上,当然最
好的方式还是直接看着观景器或是液晶屏幕上的画面调整到适当的亮度。所以当你在购买
摄录像机时,一定要请店家指导你如何使用这项功能。
手动焦距调整功能
平常一般的拍摄情况,大都是采用自动对焦,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如隔着铁丝网,玻璃,与目标之间有人物移动等。往往会让画面焦距一下清楚一下模糊,因为自动对焦的
情形下摄影机依据前方物体反射回来的讯号判断距离然后调整焦距,所以才会发生上述的
情形,所以只要将自动对焦切到手动,将焦距锁定在固定位置(由于各厂牌显示及调整的方
式有所不同,请参照说明书),焦距就不会变来变去了。
如何运用变焦镜头
摄录像机和照相机同样具有变焦镜头,但是最大不同点就是,摄影机可以在拍摄 的同时做变焦的动作,改变画面大小的取景。例如想拍摄远处某个目标,你可以利用变焦
镜头推近来取景,当推到你想要的画面大小时,才按下录像键,摄取你想要的画面。就像
固定镜头拍摄的方式一样。那么拍摄的同时做变焦的动作什么时机来运用才恰当呢?当你要
表达某件物品或人物的位置时,例如: 特写一个烛光约3秒,然后慢慢的将镜头拉远,画面
渐渐出现原来是一个插满蜡烛的蛋糕。这个动作让画面更为生动有趣。不需要旁白及说明,你可由画面的变化看出,拍摄者所要表答的内容及含意,这就是所谓的“镜头语言”。
如果反之以推近的变焦拍摄,用意在说明特定的目标或人物,例如: 画面开始是一群小孩
在表演舞蹈的全景,几秒钟后画面渐渐推近到其中一个小孩的半身景,然后镜头就跟着他
。这种拍法就像在告诉你,这个小孩就是我儿子,用意在引导观看者你在拍什么。以上这
两种常用的拍法各有意义,运用的恰当,则具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反之则不知所云,漫无
目标的像一只无头苍蝇,镜头到处乱飞。滥用变焦镜头,画面忽近忽远重复的拍摄,这是
目前许多V8族常犯的禁忌,记得推近或拉远的拍摄动作,每做一次后就暂停,换另外一个
角度或画面后,再开机拍摄。从现在开始改变拍摄方式试试看,享受拍摄的乐趣,欣赏拍
摄的成果。
摄影机动态拍摄的技巧
相信各位常常会碰到一个画面无法将景物的全景拍摄进来,这时候大家一定是将
摄影机由右到左或是左到右的扫摄,这也是摄影机的优点之一,但是有许多人在做这个动
作时,画面常常摇来摇去或是忽快忽慢,总之看起来非常不顺畅。这些问题主要发生在身
体转动方式不对,或是转动角度太大,还有就是犹豫不决,没有一气呵成。
正确的做法是以腰部为分界点,下半身不动上半身移动。就像你要过马路时左右
观望是否有来车,只有头在左右转动肩膀以下是不动的道理。例如你要拍的景物,需要从
甲点扫摄到乙点,首先将身体面向乙点后下半身不动,然后转动上半身面向甲点,此时摄
影机是对着甲点的方向,接着按下录像键先原地不动录5秒钟,然后慢慢扫摄回到乙点,到
了定位时不动继续录5秒后关机。
许多人会问到,扫摄的速度到底要多快呢?其实并无一定的准则,配合你所要扫摄 的范围内景物的丰富程度而定。如果拍摄的是静态的景物,则速度可稍快一点,但要以看
得清楚内容为原则。如果是取景内容是动态的物体及内容相当丰富,则速度可稍慢一点。
以上提供这些方式仅仅是拍摄时的参考,最重要是要实际的练习及体会。另外记
住先决定要拍摄什么才开机拍摄,而不是开着摄影机到处找目标。
第二章 摄像的第一要素
画面的稳定是摄像机摄像的第一要素。保持画面的稳定是摄像的最基本的也是最
重要的要求,不管是推、拉、摇、移、俯、仰、变焦等拍摄,总是要围绕着怎样维持画面 的稳定展开工作。而影响画面稳定的主要因素来自于拍摄者的持机稳定。掌握正确的持机
方法是每个摄像者必备的基本功,有了过硬的基本功才能在拍摄时操作的得心应手,拍摄
出高水平的影像作品来。
手持摄像机拍摄对姿势的要求影响画面稳定的主要因素来自于拍摄者的持机稳定。掌
握正确的持机方法是每个摄像者必备的基本功,有了过硬的基本功才能在摄录时操作的得
心应手,拍摄出高水平的影像作品来。
在站立拍摄时,用双手紧紧地托住摄像机,肩膀要放松,右肘紧靠体侧,将摄像
机抬到比胸部稍微高一点的位置。左手托住摄录像机,帮助稳住摄录机,采用舒适又稳定 的姿势,确保摄录机稳定不动。双腿要自然分立,约与肩同宽,脚尖稍微向外分开,站稳,保持身体平衡。
采用跪姿拍摄时,左膝着地,右肘顶在右腿膝盖部位,左手同样要扶住摄录机,可以获得最佳的稳定性。在拍摄现场也可以就地取材,借助桌子、椅子、树干、墙壁等等
固定物来支撑、稳定身体和机器。姿势正确不但有利于操纵机器,也可避免因长时间拍摄
而过累。
持机的稳定性与机器的重量成正比。现在的DV机日趋小型化,巴掌大小的机器比
比皆是,用一只手就能轻松托起。就是因为它的小巧就有很多人简化了持机的要领。殊不
知机器越小就越不利于持机稳定,越是“掌中宝”受摄影者的影响越大,稳定性更为突出
。在使用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即使在操作这样巴掌大的小型摄录像机时也一定要用双手支
持,要知道机器越小越不利于稳定,越是这样娇小的机器越容易震动。
依靠身体的支撑保持机器稳定,对多数人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正确掌握
持机要领,多多练习。
脚架的使用
保持持机的稳定最好的方法是利用摄录像机三脚架,用带云台的三脚架来支撑摄
像机效果最好,不但会有效的防止机器的抖动,保持画面的清晰稳定、无重影,而且在上
下移摄与左右摇摄时也会运行平滑、过度自然。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利用控制摄像
机的遥控器和控制云台的遥控器来完成拍摄的全部过程。
在固定场合长时间拍摄一定要使用三脚架,比如拍摄婚礼仪式、生日party、广场
音乐会等,不然那将是个苦差事,把你累趴了也不会拍出好的带子来。三脚架一定要选用
坚固的,把它放在稳固、平坦的表面上,尽量远离地震源(如有汽车跑的公路、振动的机
械)。如果有风,可以在三角架上加佩重物以加大三脚架的稳定性,比如背包、石块等。
支撑摄像机的常用设备还有独脚架、胸架等,它们更简单、轻巧、携带方便,山
上、石上都可以用,对那些经常出去拍摄的人士来说那可是一个好东东。
眼睛的取景方式
许多人受摄影的影响,在拍摄时只睁右眼以取景,这样的取景方式有很大的弊端
。摄影与摄像不同,摄影抓住的只是瞬间,而摄像我们应采用双眼扫描的方式,用右眼紧
贴在寻像器的目镜护眼罩上取景的同时,左眼负责纵观全局,留意拍摄目标的动向及周围
所发生的一切,随时调整拍摄方式,避免因为一些小小的意外而毁了自己的作品,譬如结
婚摄像时乱窜的小孩往你身上撞啦,马路摄像时要躲避车辆啦;也避免因为自己的“专一
”而漏掉了周围其他精彩的镜头,一切变化尽在掌握中。
现在的摄像机都带有液晶显示屏,因为它的屏幕大取景方便并且色彩好,使得许
多人抛弃了取景器喜欢上了液晶屏。因为现在的摄像机液晶屏反光率普遍很高,用液晶屏
取景晚上和室内还可以,可是到了白天的室外效果实在是差强人意。解决方法是:右手持
机,左手掌五指并拢,成圆弧状扶住液晶屏的左边沿并罩在其上方,挡住左方和上方射进
来的光线,这样看起了就好多了。但是还是要提醒您一句,一定是要用双眼取景,可不要
遗漏精彩镜头的哟!
用手遮挡光线,如果再戴上一顶长檐帽,效果会更好。
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如果你的摄像机具有图像稳定功能,在手持机器拍摄时打开此功能,这样会有助
于改善其图像的不稳定。但是你要知道这种抑制作用使有限度的,并非万能。轻微的抖动
还能奏效,幅度稍微一大,他就无能为力了。而且对色彩平淡、亮度暗弱的主体或主体在
快速移动的情况下,画面稳定效果并不明显。如果是以电子式补偿,还会牺牲一些画质。
如果在上下移摄与左右摇摄时请务必解除此功能。
在拍摄时要多多运用广角镜头,将变焦镜头调到广角(W)的位置进行拍摄。如
果将镜头调到最大倍数的变焦位置(T)时,只要稍微有一点颤抖都会使镜头产生相当大 的晃动,为此需要特别留意。在拍摄过程中需要按动某些功能键或手动变焦时,不要用力
过猛,以免牵动镜头引起晃动。
有些人喜欢单手持机边走边拍,看上去蛮潇洒。哎,真不知这位朋友拿回去欣赏
自己的大作时会不会看得脑袋痛!拍摄时应尽量避免边走边拍,除非实在需要。大多数非
专业摄像者在采这种方式往往拍摄不到好处:放像时画面抖动很厉害,让人看得头昏眼花。
要知道,观看者对抖动的画面的忍耐程度是有限的,谁也不愿享受晕船般的感觉,即使您讲述的故事有多么精彩,画面多么绚丽,而镜头却总是摇摇晃晃像醉八仙,视频 的可视性就会大大降低。所以画面要尽可能拍得稳,除非你有这样做的正当理由,否则就
不要去尝试这种所谓的“另类”表现手法。
当然有时候也需要这样的效果,譬如要表现出车的颠簸、船的摇晃、行人的拥挤
„„表现好了会有很强的临场感。但一定要注意做的有板有眼有分寸,不要过量,不要让
人看出破绽。
总之一句话,稳定高于一切,凡是有利于图像稳定的东西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持机方
式就是好的摄像作品的开始。
第三章 拍摄画面的构图
保持画面的构图平衡
在每次按下录像键之前,我们都要环视四周的环境,看看取景器中被拍摄的画面
是否是自己所需要的这就是在构图。摄像的构图规则跟静态摄影的构图规则十分
类似,不但要注意主角的位置,而且还要研究整个画面的配置,保持画面的平衡性和画面
中各物体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调整构图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及大小,并确定各自在画面
中的布局地位。
一幅完美的构图,起码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①画面整洁、流畅,避免杂乱的背景。杂乱的背景会分散观看这的注意力,降低
可视度,弱化主体的地位。拍摄前应该剔除画面中碍眼的杂物,或者换一个角度去拍摄,避免不相干的背景出现在画面上。
②色彩平衡性良好,画面要有较强的层次感,确保主体能够从全部背景中突显出
来。如穿黑色衣服的人不要安排在深色背景下拍摄。
摄像构图的一般规则
在拍摄前保持摄录机处于水平位置,这样拍摄出来的影像不会歪斜,你可以以建
筑物、电线杆等与地面平行或垂直的物体为参照物,尽量让画面在观景器内保持平衡。
要尽可能接近目标,这样才会保证不会有不相关的背景出现在画面上,但你也必
须在主角四周预留一些空间.以防主角突然移动。要保证摄录像机与被拍摄的主角人物之
间不会有人或有其他物体在移动。不要让一些不相干的人物一半在画面中,一半在画面外
。如果你拍摄的是你无法控制的活动,那么,你不可能确保所有构图都很完美:但是你可
以把你的拍摄主角安排在画面中的正确位置。同时把整个场景扫描一遍,把不要的景物排
除在外。
构图时还要注意:运动中的物体不管多小都比静止的物体容易吸引眼睛的注意力,因此,注意不要让不必要的会分散观众注意力的运动中的物体出现在画面背景上。此外,一些抢眼的色彩也要注意,特别是红色、鲜黄色和深蓝色尤其会吸引眼睛的注意,画面
中要避免出现跟主角没有关系但却会抢眼的色彩。
左图:不平衡的构图。拍摄距离太远,背景太杂、太多、太乱,主要人物不能很
好的突现出来。
很多专家推行“三分之一”的构图原则。摄像实践表明,让重要的景物或人物正
好位于画面1/3处;而不是在正中央,这样的画面比较符合人的视觉审美习惯,甚至比主角
在正中央的画面要有美感得多。一个完整画面被两根垂直和两根水平方向上的线都分成九
等份,其中垂直线与水平线交会的4个点,这就是画面中最能讨好视觉的部分,可以把这个
位置作为主体最重要的部分的中心。
人物位于画面中的三分之一处,面部正好处在左上角的两线的交点上,是符合“
三分之一”构图原则的。并且背景也不杂乱,人物形象被很好的突出出来。
人物的摄像构图
当主角看的方向或行走的方向不与画面垂直时,他们面对或前进方向的前面要留
下的空间“前视空间”,多过他们后面的空间;“多余空间”,应该将“多余空
间”减少到最低程度。
比较左面两幅图像,第一幅为不平衡的构图。图中小姐身后多余的空间多于前进
方向的空间,看起来不舒服。第二幅为平衡的构图,是合理的。
拍摄人物时,不要给所拍的人物头顶留太多的空间。否则就会造成构图不平衡缺
乏美感。如果画面中人物身高不及画面的三分之一,观众就得集中目力仔细辨认,时间稍
长就会感到乏味。记得应该把人物眼睛维持在画面上方1/3的高度,如果面孔在这个高度以
下,这个人看起来好像掉落在电视屏幕里。
比较左面两幅图像,第一幅为不平衡的画面,头顶的空间过大。第二副为平衡的
构图,看起来舒服多了。
进行人物的构图时还要注意不要去犯一些低级的构图错误:譬如电线杆突出在画
面人物的头顶上、建筑物的水平面与画面人物的脖子等高、电线横在脖子上等等。
关于裁身点。拍摄画面一般有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等表现手法。如果你以远
景拍摄,人的全身都会出现在画面上。如果你以中景、近景、特写手法去拍摄,这样就需
要把被拍摄者的身体从下往上依次递增的从画面上裁掉一部分。那么请注意不要把人的膝
盖、腰部和颈部作为裁身点,在这三点上裁出来的画面让人看起来是很别扭的。除非你进
行的是脸部或身体某部位的特写,最好的裁身点应是腋下、腰部下面一点,膝盖上去一点。
摄像构图中应注意的问题:
1、忌面面俱到、淡化主题。
新手在摄像中容易出现的一个错误就是:喜欢用远景,将过多的背景放在画面中,导致主次不分。看到眼里的花花草草就爱不释手,恨不得都拍摄进来,生怕有漏掉的地
方,主体人物倒成了花草的点缀,看上去像一个风景片。拍摄录像片应该多采用近景乃至
特写镜头,把主角突出出来,人物丰富的表情才会清晰可见。
2、忌死搬硬套、教条主义。
我们应当熟悉规则、学会运用规则,活学活用,顺势而为,切不可盲目听从一般 的陈规旧套。如果我们只知道刻板地去运用“规则”,那么我们的作品就会显得呆板生硬,失去美感。
摄像也是一种艺术创作,而艺术是有规则但更无规则的。所谓的构图规则,只是摄像
创作的基础套餐,并不能代表一切。就像画画一样,好的作品是脱胎于规则但不拘泥于规
则的。摄像构图的最后一条规则就是要打破一切常规、打破一切束缚、反对一切戒条,这
样创作出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
第四章 拍摄角度技巧
不同的角度拍摄出不同的内涵
在大多数情况下,拍摄录影带要以平摄为主。但是一部片子全篇一律地使用平摄,就会使观看的人感到平淡乏味。偶尔变换一下拍摄的角度,就会使影片增色不少。
拍摄角度大致分为三种:平摄(水平方向拍摄)、仰摄(由下往上拍摄)、俯摄
(由上往下拍摄)。
①平方向拍摄
大多数画面应该在摄像机保持水平方向时拍摄,这样比较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画面效果显得比较平和稳定。
如果被拍摄的主角的高度根摄像者的身高相当,那么摄像者的身体站直,把摄录
像机放在胸部到头部之间的高度拍摄,是最正确的做法,也是握着录像机最舒适的位置。
如果拍摄高于或低于这个高度的人或物,那么,摄像者就应该根据人或物的高度
随时调整摄像机高度和身体姿势。譬如拍摄坐在沙发上的主角或在地板上玩耍的小孩时,就应该采用跪姿甚至趴在地上拍摄,使摄像机与被摄者始终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②由下往上拍摄
不同的角度拍摄的画面传达的信息不同。同一种事物,因为观看的角度不同就会
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仰望一个目标,观看者会觉得这个目标好象显得特别高大,不管这
个目标是人还是景物。如果想使被摄者的形象显得高大一些,就可以降低摄像机的拍摄角
度倾斜向上去拍摄。用这种方法去拍摄,可以使主体地位得到强化,被摄者显得更雄伟高
大。
拍摄人物的近距离特写画面时,拍摄角度的不同,可以替这些人物的神情带来重
大的变化。如果用低方位向上拍摄,可以提高此人威武、高大的形象。会使主角的地位更
好地突现出来。如果把摄像机架得够低,镜头更为朝上,会使此人更具威慑力,甚至主角
人物说的话也会增加分量。观众看到这样的画面,就会有压迫感,特别是近距离镜头,表
现地尤为强烈,人物再稍微低头,甚至有些威胁感。
在采用由下往上拍摄时要注意,这种角度所拍出来的效果通常并不理想,因为面
部表情会太过于夸张,时常会出现明显的变形,在不合适的场合使用这种视角可能会扭曲
丑化主体。这种效果切记不要滥用,偶尔的运用,可以渲染气氛,增强影片的视觉效果;
如果运用过多过滥,效果会适得其反。但有时拍摄者就是利用这种变形夸张手法,从而达
到不凡的视觉效果。
③从上往下拍摄
摄像机所处的位置高于被摄体,镜头偏向下方拍摄。超高角度通常配合超远画面
,用来显示某个场景。可以用于拍摄大场面,如街景、球赛等。以全景和中镜头拍摄,容
易表现画面的层次感、纵深感。
如果从较高的地方向下俯摄,就可以完整地展现从近景到远景的所有画面,给人
以辽阔宽广的感觉。采用高机位,大俯视角度拍摄就可以增加画面的立体感,有时可以使
画面中的主体具有戏剧化。
同仰摄的效果相反,从高角度拍摄人物特写,会削弱人物的气势,使观众对画面
中的人物产生居高临下的优越感。画面中的人物看起来会显得矮一点,也会看起来比实际
更胖。
如果从比被摄人物的视线略高一点上方拍摄进行近距离特写,有时会带点藐视的
味道,这一点要注意;如果你从上方角度拍摄,并在画面人物的四周留下很多空间,这个
人物就会显得孤单。
④物视角的拍摄
视角的反映要符合正常人看事物的习惯。有些时候,可能需要表现出拍摄主体的
视角,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拍摄的高度是高是低,都应该从主体眼睛高度去拍摄。如:一
个站着的大人观看小孩,就应把摄像机架在头部的高度对准小孩俯摄,这就是大人眼中看
到的小孩子。同样,小孩仰视大人就要降低摄像机高度去仰摄。
再如,一个正蹲在地上干活的人,要表现他看来到他面前的人的情景是:首先应
降低高度(与蹲着的人眼睛的位置同高)去俯摄来人的脚部,然后再慢慢向上移动镜头进
行仰摄,最后到达脸部,而不能去直接平摄,这样才符合常理。
直接向下俯视的画面通常被用来显示某人向下看的视角。用远摄或广角的拍摄方
式从高处以高角度进行拍摄,可以增加片中观看者与下面场景的距离。
第五章 摇摆的技巧
上下摇摄与左右摇摄
拍摄工作中,摇镜头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当拍摄的场景过于宏大,如果用广角
镜头不能把整个画面完全拍摄下来,那么就应该使用“摇摄”的拍摄方式。
摇摄分上下摇摄和左右摇摄,就是摄像机的位置不变,依靠变动摄像的角度去拍
摄。摇摄的拍摄方法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常被用到:第一种情况就是当拍摄一个大场面或一
幅风景画时,这种情况往往用在你所拍摄的故事片段的开始,就像一段开场白,以次来介
绍事件所发生的地点以及主角人物所处的位置和环境;第二种情况就是用来追踪一个移动
中的目标,比如,一个正在高台跳水的运动员、楼上掉下来的东西或者是一辆奔跑的汽车
等。
①上下摇摄
用这种拍摄方法可以追踪拍摄上下移动的目标。如运动员的跳水动作,从运动员
站在高台准备跳时作为起幅,把镜头推近,锁定目标,从起跳到入水,镜头随运动员的下
落而同步下移。这样的场面最好使用近镜头去拍摄,如果运镜恰当,短短几秒,一气呵成,视觉冲击力很强。但是拍摄这样的目标是有难度的,关键是摇拍的速度不好掌握,移动
构图有难度。拍摄一定要多演习几遍,除非你是“老鸟”,一般不要采用太近的镜头去拍
摄。
用上下摇摄的方法还常常用来显示一些高得无法用一个整画面完整表现的景物,或是要表现某一景物的高大雄伟。高纵的建筑物是上下摇摄的最好目标。站在一座高楼大
厦前,先用平摄的方法拍摄楼的底座,再由下往上慢慢移动镜头直至高楼的顶端小小 的一组镜头把整座楼的景观纳入视线,使得高楼更显雄伟壮观。
②左右摇摄
以横向圆弧路线摇动摄像机,可以很好的拍摄宽广的全景或者是左右移动中的目
标。
左右摇摄的方法是:首先将身体面对摇镜头的终止方向上,使摄像机稳定,朝向
摇摄的最后一点,然后身体转向摇镜头的开始方向并开始拍摄。身体慢慢地、均匀地向终
止方向转动,直到完成整个摇摄过程。
以手持机摇摄时,身体一般不需要转动90°,如超过90°,人就会觉得不舒服,会对画面稳定不利。跟上下摇摄一样,用这种摇摄的方法来追踪拍摄左右移动的目标的关
键是要掌握好摇镜头的速度,要跟拍摄目标的移动速度保持同步。
例如,我们拍摄一辆自左至右行使的汽车。首先我们要规划好汽车行驶的路线以
及摇摄的起始和终止点;然后拿好摄像机身体朝向终止点站稳,逆时针转动上身至起始点
等待目标的出现;目标一旦进入画面就开始拍摄,并随着汽车的移动而向右匀速转动上身
。镜头始终对准行驶的汽车直到摇摄终止点,中间不能停顿。摇摄时要注意构图平衡,目
标的行走空间要大于其多余空间。要想结束拍摄,可停止摇动追踪目标,镜头不动停止两
三秒钟,让目标慢慢从画面上消失。
拍摄这样一组镜头要提前策划,在拍摄前要有一个准备的过程。要准备好姿势,等目
标出现,而不能等目标进入要摇摄起始点了才抓起机器就拍,这样匆忙拉拴,不会有好的
结果。所以说必须打一个提前量。
③运镜要平稳
进行摇摄时,一定要平稳的移动摄像机的镜头。最好使用三脚架,这样有利于拍
摄出稳定的画面。如果用手持机,其基本姿势是:首先将两脚分开约50公分站立,脚尖稍
微朝外成八字型,再摇动腰部(注意不是头部,更不是膝部)。这样可以使得摇摄的动作
进行的更为平稳。
不管是上下摇摄还是左右摇摄,动作应该做得平稳滑顺,画面流畅,中间无停顿
,更不能忽快忽慢。要注意不要过分移动镜头,也不要在没有需要的情况下移动镜头。摇
摄的起点和终点一定要把握得恰到好处,技巧运用得有分有寸。也要避免摇来摇去,像浇
花。摇摄过去就不要再摇摄回来,只能做一次左右或上下的全景拍摄。
④恰当的摇摄速度
摇摄的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根据以往的经验,用摇摄的方法拍摄一组镜头约10
秒左右为宜,过短播放时画面看起来像在飞,过长看是又会觉得拖泥带水。
一组摇摄的镜头应该有明确的开始与结束,要在起幅和落幅的画面上要稳定停留
一段时间,一般来说三秒左右就够了,这样的镜头让人看起来稳定自然,这点很重要。落
幅无停留,摇镜头将会给人没有结束和不完整的感觉。
当然根据艺术的需要进行不同的处理也是常见的:如果想让画面增添一些紧张的
气氛,就可稍微加快一点移拍的速度,这样就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画面,我们在
好莱坞的惊险影片里常常看到。
⑤把镜头拉近摇摄会更有效果
有些人认为,左右摇摄时应该将变焦镜头调到最广角(W)的位置进行拍摄。其
实很多时候,把镜头稍微拉近,用中镜头甚至近镜头去拍摄效果会更好,使拍摄下来的画
面更加生动有趣、更富有临场感。
第六章 对焦技术
摄像机的自动聚焦机构
在动态图像的拍摄过程中,摄像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是经常变动的,因此常常
会超出景深范围而导致图像模糊。为了使图像保持清晰,就必须不断改变镜头的焦点位置,使图像始终保持清晰。这种调节焦点位置的过程称为聚焦或对焦。
摄像镜头的前端专门设有一组聚焦镜片,包括外侧与内侧两个透镜,通过改变聚
焦组镜片的位置即可达到调焦的目的。目前摄像机镜头的自动聚焦方式很多,大致可分为
两类:一类为主动式聚焦,包括红外线方式和超声波方式;另一类为被动式聚焦,较有代
表性的有佳能自己研制开发的“固态三角测量”系统(SST,Solid State Triangulation)和新近流行的TTL方式。
通常家用摄像机采用的是主动式聚焦,其原理就是当镜头对准目标时,由装置在
摄像机镜头内下方的一组发射器,发出红外线或超声波,经被摄物体反射回来后,再由摄
像机的红外线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接收下来,从而测定出距离,根据测定的距离驱动摄
像机的聚焦装置聚实焦点。其优点是不受光线条件的影响,能在完全黑暗的情况下工作。
但不能透过玻璃进行工作,对吸收红外线或超声波的物体、远距离的物体也不能正常工作。
而专业摄像机多采用被动式聚焦。SST方式的原理是:来自被摄体的光线分别经过
固定反光镜和可动反光镜后,再反射到两个透镜及一个三角棱镜,分别照射在检测传感器
上,使之变换成电信号。再由微电脑处理器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计算出与被摄物体
之同的距离,控制镜头的聚焦电动机进行聚焦工作。TTL方式的结构相对简单:直接从摄像
镜头后面的CCD传感器取出视频信号,再经微机处理,根据这些返回的数据来调整透镜的自
动对焦机构。有远距离聚焦正确,对焦没有视差等优点,不足之处是当光线太暗和被摄体
反差低时不能正常工作。
摄像聚焦操作
通常情况下,保证拍摄画面的清晰是摄像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而聚焦调节是保证
图像清晰度最重要的一环,摄像机聚焦的过程就是对图像清晰度调节的过程。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都是将变焦距镜头推到广角位置(W)再进行聚焦,因这
时景深范围大,可以很容易地将焦点聚实。我们通过取景器观察图像的清晰度情况,直到
满意为止。聚实焦点之后,再推拉变焦拉杆将镜头调整 到所希望的构图景别上,焦点在变
焦过程中不会变化。而采用摄远位置(T),对焦较为困难。特别是在近距离拍摄时,一定
要将镜头调节为焦距最大的位置。
目前所有的摄像机,都具有自动聚焦功能,稍高级一点的也加上了手动聚焦功能
。在自动状态下基本能满足大多数环境下的拍摄,除非你是一个经验老道的摄像师,否则
还是先依靠摄像机自动系统为好。
但是,我们知道自动聚焦系统并不是万能的,各种方式的自动聚焦都有各自的特
点,同时也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许多情况下还需要靠手动来聚焦。例如下图当主要的被
拍摄物偏离画面中心处于画面边缘时,使用手动聚焦的方法是:先将自动聚焦切到手动,对准被拍摄物使其位于画面的中央,并调节清晰度到最佳,再利用锁定功能将焦距锁定在
固定位置,再重新构图,回到原始位置。
自动聚焦系统受被摄体亮度的影响很大。光线充足时,自动光圈缩小,景深变深,对焦范围变宽,对焦容易。这种情况下,被拍摄体移动或进行移摄、摇摄时,不会出现
焦点不实现象;而在拍摄照明暗的被摄体时,由于镜头光圈大开,景深变浅,聚焦会困难
。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增加被摄体的照度。
自动聚焦的问题
摄像机的自动焦点装置一般是以画面中央为调焦基准的。只有画面中央很小范围
是自动焦点的检测范围,这一小范围内的物体的焦点能够自动聚实,也就是说如果被摄物
体不在画面中央这一范围内,自动聚焦就会出现偏差。另外,自动聚焦系统受光线、亮度、被摄物等条件的影响很大,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会出现聚焦偏差,因此在这些场合最好还
是使用手动聚焦比较保险。
自动聚焦系统对于下述目标或在下述拍摄条件下,自动焦点装置往往会发生错误
判断,如果出现自动聚焦困难,需要使用手动聚焦:
I.远离画面中心的景物无法获得正确的对焦。这是由于自动聚焦系统是以图像的
中心为准进行调节的。
II.所拍摄的物体端离摄像机很近,另一端离得很远。摄像镜头是有一定景深的,对于超出其景深范围的被拍摄物,摄像机不能聚焦于一个同时位于前景和背景的物体。
III.拍摄一个位于肮脏、布满灰尘或水滴的玻璃后面的物体。这是因为会聚焦于
玻璃.而不会聚焦于玻璃后面的物体。玻璃窗前拍摄请贴紧玻璃拍摄。
IV.拍摄在栏栅、网、成排的树或柱子后的主体时,自动对焦也难以奏效。
V.拍摄一个在暗环境中的物体。由于进入镜头的光线大大下降,摄像机不能正确
聚焦。
VI.拍摄表面有光泽、光线反射太强或周围太亮的目标物。由于摄像机聚焦于表
面光滑或高反光物体,被摄目标会模糊不清。
VII.拍摄快速运动物体的对焦较难。由于聚焦镜头内部是机械式运动,不可能与
快速移动物体保持同步。当系统追踪拍摄时,会使得景物波动于失焦和准焦两种状态。
VII.在移动物体后面的目标物。自动聚焦系统会把移动物体误认为是被拍摄目标
而进行聚焦。
VIII.拍摄反差太弱或无垂直轮廓的目标物。由于摄像机聚焦实现是建立在图像 的垂直线方向的反差物体,如一面白墙可能会变的模糊不清。
IX.在下雨、下雪或地面有水时,自动对焦系统可能不能正确聚焦。
X.如果你的摄像机是以红外线或超声波的方式自动聚焦的,当被摄体能吸收红外
线或超声波时对焦困难;被摄体距离太远红外线或超声波达不到被摄体时对焦困难。
第七章 移动拍摄
前几次我们讲述了数码摄像的基本技巧,下面应该是我们进一步学习更高级一些 的技巧的时候了。除了推拉、摇摄,电视与电影的拍摄中还经常使用“移摄”的拍摄方法,就是一边录像,一边把摄像机向前后或左右移动。移摄与推拉、摇摄不同,后两者是拍
摄者的位置不变,变化的只是摄像机的焦距或角度,而前者变化的可能不只是焦距或角度,拍摄者的位置也要有相应的变化。
运用移动拍摄方法增加剧情的感染力
用“移摄”手法拍摄出来的镜头极富临场感,有着单靠推拉、摇摄不可比拟的视
觉效果,运镜更能贴近拍摄目标,非常适合长镜头的拍摄。
在拍摄移动的目标时,我们可以用摇摄或推拉镜头的方法也可以用移摄的方法去
表现。但拍摄同一个目标,运用的拍摄方法不同,其效果会迥然不同。
在介绍较大的场景时,摇摄有他自己的优点:可以在几秒内从水平线的这一
第四篇:(DV摄像技术)考察资料(学生版)
《DV摄像技术》考察内容提要
计算机092班 谢金伟 26号
1.详细述说摄像机的操作过程:
首先安装摄像机电池,确保摄像机已供电,一般摄像机的开关都是采用()操作。摄像机的电源开关有VCR、OFF、CAMERA以及MEMORY四种状态。如果需要转换状态,只需按住电源开关上的(),然后转换开关到相应的位置即可。摄像机的操作分成两部分。
拍摄模式:
摄像机的电源开关转换至CAMERA状态,拨动EJECT/OPEN按钮,打开磁带带仓,带仓从机器自动升起,按正确方向把磁带放入带仓中,注意磁带是否处于()如果是,则要求(),然后轻轻按压带仓PUSH,DV摄像机的机械结构自动把带仓降下到位,关闭带仓盖子,能听到轻微的“哒”的一声,上带工作完成。
打开摄像机镜头盖,打开液晶显示屏,DV摄像机的镜头对准要拍摄对象主体,选择正确的构图,确保拍摄主体的清晰度,按下红色的录制按钮,这时在摄像机液晶显示屏上出现红色的REC字样,拍摄长度数字持续跳动,拍摄进行中。
如果要停止录像,再次(),在摄像机液晶显示屏上出现绿色的STANDY字样,结束了这一个镜头的拍摄工作。
在涉及拍摄环境色彩斑斓时,我们这时拍摄就是进行手动白平衡设置。设置手动白平衡,摄像机要进入手动调节状态,选择白平衡调节设置,摄像机镜头顺着拍摄地点主要光线,对准(),按下手动白平衡调节按键2~3秒,液晶显示屏自动显示出闪烁的图标并最后设置完成后显示OK。
当涉及拍摄现场光照不足情况下,除了增大现场光线的照明外,我们还可以调整摄像机的()来达到增加光照度。
拍摄现场光照不足还影响到摄像机对主体的聚集能力,有时出现聚集不实的情况,这时,(),一般操作是()。
寻像状态:
把摄像机电源开关从CAMERA状态直接进入VCR状态,进入寻像模式。寻像模式按键指示、操作过程与我们传统的录音机、家用录像机一样。
2.按照电视摄像构图原则来谈谈学校校园景物的拍摄构图技巧和表达的目的。
3.从校园网中摘抄一段新闻文字,按照电视技术要求进行分镜头脚本的写作(最少要求有8个镜头以上)。
教育部专家组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就业工作
本网讯(盛晓明、卢瑶)4月2日,以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张静为组长的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宣传单位”专家组莅临我校,检查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专家组成员由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弘,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任雷鸣,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干部冯明组成。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主任张爱萍、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舒正鸣陪同检查指导。
我校校长叶仁荪,党委副书记张建中,副校长邱廷省,校长助理姜在东等在第二会议室会见了专家组一行并举行了汇报会。
叶仁荪在汇报会上致辞。他首先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对专家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领导多年来对我校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叶仁荪从学科专业彰显有色冶金特色、人才培养突出实践特色、科学研究突出应用特色、人才品质突出“三实”特色四个方面介绍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叶仁荪还阐述了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两点认识: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最终要在人才培养领域中破解。近年来,学校通过调整专业内涵,把新兴专业办出有色冶金和钢铁特色,以适应市场的需要;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以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通过强化学生思想品质,使学生成为有责任感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二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应当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学校主要从实施招生就业联动机制、加强对各单位就业工作的评估考核和形成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格局三个方面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
张静在会上首先介绍了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的背景和意义。张静说,2010年8月起,教育部开展了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以总结宣传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和人才培养改革的做法和经验。经申报推荐、专家初选和社会调查等阶段,教育部从125所申报高校中遴选出55所高校进入实地调研阶段。张静强调,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其人才培养的质量对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开展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
工作对推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张静还对我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做法及所取得的效果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的肯定表示高度赞赏。
张建中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贡献率和满意率为目标,努力开创我校就业工作新局面》为题具体汇报了我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张建中说,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三实”型人才。为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坚持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坚持多渠道就业;采取了保证就业经费、开展跟踪调查、建立就业评估体系三项措施;开展了建立就业信息平台、强化就业指导、加强“一站式”服务、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关爱双困生等五类学生五项工作。在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汇报会后,专家组还召开了教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听取了我校师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建议,还查阅了就业工作材料,实地考察了工科专业创业培训中心、“3+1”创新教育实验班、校史馆、就业咨询室和电子商务专业创业工作室。
汇报会现场
召开教师座谈会
召开学生座谈会
查阅资料
参观工科专业创业培训中心
参观校园
参观校史馆
第五篇:摄影摄像学习心得
摄
影
摄
像
心
得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二班
乔宝瑞
201124910208
参加摄影摄像培训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最初只是希望学点摄像技巧,可以在闲暇时拍点美图自娱自乐一下。如今,上了七天的课对摄影摄像的认识已不同往日了,一个星期以来都在赶落下的工作,总没时间把心得体会写下来,在我心里积压许久,现在终于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了。
首先,这次学习是把有相同兴趣爱好的朋友聚集在一起。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一起进步,这种可比较学习成果的方式,本身就是一个促进,一个激励。审美是个宽广的主题,不一样的眼睛发现不一样的美,每个人可能从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方向中吸取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感谢来自湖北省摄影协会、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总公司宣传部、中国铁道建筑报等单位的资深摄影记者为我开启了摄影摄像学习的大门。
我基础较差,认知有限,主要谈一下学习新闻摄影摄像和重大工程摄影的心得。
新闻照片是摄影中最具活力和生命力的独特兵种,真实、形象的记录历史是新闻照片的最大功能。新闻照片的作者被称为摄影记者,也被称为记录历史的人。如今在各种传播媒体中,新闻照片举足轻重,它真实、生动的记录历史瞬间,是其他方式不可比拟的。这种稍纵即逝的片段决定了新闻摄影以瞬间见长,以细节取胜,它的画面可能不美,但却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它表现的价值不仅仅是已展现出的画面因素,更是照片背后折射出的新闻信息。从对摄像知识的不熟悉到
爱上了摄像活动,这是我经过摄像实验课后最大的体会。在摄像活动之前,老师曾把摄像机拿到教室让我们观摩,接触,但由于人数过多,那时并不能满足每位同学都可以实际地操作一下,其中也包括我。
对一个从未碰过摄像机的人,像我,非常了解自己的摄像水平,所以在实验课之前,我很详细地看了教材中有关的摄像技术讲解,希望到时能在实践中快速地学习与掌握。
以前由于思维方式的局限,使我看不到新闻摄影和自己有什么联系,其实身边是有很多值得记录、值得宣传的东西的。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条件多么艰苦,不管是围岩渗水还是高原冻土,统统难不住我们,只要在我们手中天堑就能变成通途。所以要勇于、勤于、善于拿起相机拍摄瞬间,宣传我们的工人,宣传我们的生活,宣传我们的作品,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我们的工作,了解我们的企业。
这样就不得不说到重点工程的拍摄了,摄影老师强调了几点,我觉得很有道理。首先,和所有的摄影一样,对象要以人为主,要反映人的精神和状态,这样画面才有灵气,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然后要将工程置身与大环境中去思考,去除施工工地的局限性。需要强调的是,要充分利用现场因素拍出现场感。画面有规则的地方,要找出破规则点;无规则的地方,要寻找有规则点。在画面的构成上要下功夫,在画面的背后要挖掘新闻价值。
为了拍摄工程照片,我们来到了武广咸宁工地实习。我的摄影基础薄弱在这个时候就显现出来了,除了光圈、镜头设置不妥以外,画
面的选取犯了“大而全”的毛病,不突出主题,没有重点。这里我选了两张进入前三甲的图片来和大家分享。这是锦衣兄拍摄的“双管齐下”。场面感很好,且画面干净。混凝土泵的两臂是画面的主要构成部分,一高一矮,相互呼应,双臂的曲线是整张照片的亮点,加之有工作人员点缀其中,更显生动。如果色调再明亮一点就更好了。由于准备工夫比较充足,所以在拍摄的过程中我很快就熟悉了摄像的一些简单技术,并且逐渐地得到提升,也正因为如此,我渐渐地对摄像活动产生了兴趣。在拍摄过程中,我通过摄像机机位的移动、镜头的焦距变换、取景的范围与声音的采取等一些比较简单的摄影技术按时完成了我的作品。我在运动画面拍摄所用到的镜头运动技巧有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和移镜头,并且运用得也比较规范。
经过摄像活动,我有些感触,在生活中有许多微妙的细节,我们要抓住时机,尽量去捕获。在拍摄的同时,尽量增加对其他作品的观摩学习,有的时候就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再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会拍出好的作品来只是早晚的事情。
希望我以后也能拍出好的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