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中镇九条措施全力抗旱救灾
建中镇九条措施全力抗旱救灾
今春以来,由于连续长时间降水严重偏少,致使建中镇大面积受旱。据统计,全镇受旱面积达8500余亩,占全镇总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水库干涸1座,山塘干涸5多口,小溪断流3条,,1千余人饮水发生困难。持续干旱,造成我镇2000亩的新建茶园、2000亩玉米、1000亩烤烟、1500亩洋芋受旱严重,1500亩以上的水田无法耕种。面对灾情,建中镇党委、政府,把抗旱工作作为当前农村的中心工作来抓,并召开全镇抗旱救灾会议,制定抗旱救灾工作措施,确保全镇抗旱救灾工作的胜利,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当前旱情的严重性和艰巨性,把抗旱救灾工作作为当前最主要的工作来抓。
二、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在抓大春生产的基础上,把当前的抗旱工作重点转移到解决人畜饮水、维护社会稳定、烤烟生产和防汛工作上来。
三、成立抗旱工作组指导村民抗旱,筹措资购买抗旱设备,发动干部群众挑水抗旱保苗,组织运水车为饮水特别困难的村组农户送水。
四、依靠科技力量,做好技术服务,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角,指导和帮助农民抗旱抢移栽、抢播种,同时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尽一切力量减少农作物灾害损失。
五、强化救灾资金、物资管理,把有限的资金和物资用在刀刃上,发挥最大效益。
六、本着“重灾重救、轻灾轻救、无灾不救”的原则,公正、公平、公开地对全镇生活确有困难的农户要及时给予困难救济。
七、准确、客观和及时地做好灾情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
八、加大抗灾救灾宣传工作力度,引导舆论,鼓舞人心,为全镇的抗旱救灾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九、严肃工作纪律,在抗旱救灾期间,除特殊情况,机关干部职工一律不得外出,全力投入抗旱救灾工作中。
建中镇党政办
二〇一一年五月三十日
第二篇:抗旱救灾措施、工作情况.doc
马路乡“三措施”抓好抗旱救灾工作
中共马路乡委员会
马路乡人民政府
2010年4月2日
自去年十月份以来,我乡发生历史上少有的少雨、高温、干旱天气,全乡不同程度受到灾害。这场旱情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旱情严重困扰着广大群众,同时也牵动着乡党委政府领导干部的心,马路乡党委积极组织全乡党员、干部职工,带领灾区广大群众奋力抗旱救灾,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
一、认识到位,领导亲临第一线
截至目前,全乡4个村都不同程度受旱,危害特别重,干旱导致上千亩的油菜没有收成,800余亩的苹果树受灾;有30个村民小组的村民出现用水困难,共计6954人、826头牲畜出现饮水困难,部分农户要到1公里以外挑水吃,马路乡的董家堡、新场、长虹新村、长青、青山等寨子的村民要在几里外的水源地挑水。旱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450万元。
如此严重的旱情牵动着广大干部群众的心,乡党委一班人充分认识到旱情形势的严峻性、持久性,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来抓,多次召开抗旱救灾以及森林防火专题会议,分析旱情、研究对策,成立了抗旱救灾协调领导小组,及时下发了《马路乡关于切实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全面安排部署抗旱救灾工作,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旱情,关心农民生产生活,及时指导抗旱救灾工作,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深入广泛地发动、组织群众全面开展生产自救。1
二、措施到位,灾情损失降最低
马路乡党委高度重视旱情的发展形势,精心组织,对全乡抗旱救灾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和安排,并紧急调集抗旱救灾资金3万余元,派出4个工作组,帮助重旱村抗御旱灾。乡党委书记张楠祥、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尹维红等乡领导多次亲临一线指导抗旱。全乡广大党员干部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围绕抗旱饮水、防火灾、夺丰收的工作目标,组织机关干部进农家,有条不紊地开展抗旱救灾工作:
——全党动员,把抗旱救灾和森林防火工作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载体抓紧抓实。组织全乡干部职工与农民群众一道投入到抗旱保春耕、抗旱保生产、抗旱保丰收的工作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干之所急,解群众干之所难,办群众之所需,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在抗旱工作中真正体现出来,为夺取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提供组织保障。
——全民动员,积极发动群众投入到抗旱工作中。针对旱情严重、经济条件差、群众抗旱能力弱、抗旱经费严重不足的实际情况,积极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要求乡农业服务中心全体工作人员深入农村,搞好科技服务,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做好春耕备耕作物堆肥、育苗、补种、改种工作;
——全力以赴,努力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一是把解决农村人畜饮水摆在抗旱救灾工作的首位,千方百计确保人畜饮水。积极发动群众,充分利用零散水源,保障人畜饮水安全。二是发挥抗旱服务组织的主力军作用,针对我乡的实际,充分调动我乡的人力物力,每天投入抗旱的人力达30余人,三辆专车送水解决了孤儿、五保、留守儿童、老人、困难户的饮水问题近1000余人,解决了800头牲畜的临时饮水困难。三是认真做好协调工作,维护好饮用水秩序,及时调解
水事纠纷,维护好用水秩序,确保用水和谐。
——抗旱夺丰收,落实生产保自救。一是加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力度,千方百计抗旱保苗。二是组织发动广大群众开展生产自救,针对我乡实际,加强对烤烟、油菜、精品水果等农作物的管理工作。
——严防死守,狠抓抗旱防火灾。一是强化防火知识宣传教育,严肃处理火灾责任人员,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力度,增强全民防火意识。同时深入开展森林火险隐患排查工作。二是切实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召开全乡森林防火工作会,与各村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并要求各村必须与农户签订责任书,并加大对重点林区的监测巡查密度,严防死守,消除隐患,禁止任何人以任何理由野外烧荒,严禁一切野外用火。三是进一步加强社会消防监督检查,全面强化执勤备战措施,及时发现和整治各种火险隐患,及时启动森林防火预案,加强对火灾扑救工作的组织领导,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标。
三、资金到位,确保工作开展到位
截止4月2日,全乡共投入抗旱人数800余人次,有38名干部职工战斗在抗旱第一线。投入资金3万元,投入专车3辆,临时解决了孤儿、五保、留守儿童、老人、困难户近6900余人的饮水问题,以及800余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把干旱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由于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抗旱救灾工作,马路乡目前尚未发生因干旱造成的人畜伤亡事故,确保了全乡社会稳定。当前,全乡的抗灾工作正紧张有序推进,乡党委与群众的联系更加紧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增强,群众从党委的行动中看到了希望,增强了抗灾自救的信心,同时也给抗旱救灾工作顺利开展带来了胜利的曙光。
第三篇:镇抗旱救灾实施方案
镇抗旱救灾实施方案
为提高抗旱工作的主动性,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抗旱措施,实现积极应对、沉着应对、科学应对、科学抗灾,最大限度减轻旱灾的影响和损失,维护全镇社会稳定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防大旱、抗大灾的思想,自力更生,同心协力,共抗旱灾,努力将灾情损失降至最低程度,确保人畜饮水安全,维护农村社会大局稳定。
二、组织领导
成立三阁司镇抗旱救灾领导小组。
政 委:黄胜军
组 长:王柏玉
副组长:王熙华、陈书琴、丁永高、黄漾波、宁显星
夏开华(常务)、王富贵、谭 芸、文本林
成 员:黄民丰、丁加奇、彭元勇、王美华、阮运虎
丁念和、石有能、邹立荣、刘石华、钱战教
马乐成、范芳文、肖时训、许小华、胡金华
刘 巍、张 祁
领导小组下设抗旱救灾办公室,由丁加奇兼办公室主任,负责抗旱救灾具体组织实施。
三、工作原则
1、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分级分部门负责。
2、预防为主,防抗结合。
3、坚持因地制宜,村组统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4、坚持以人为本,社会稳定和谐,困难群众饮水、生活保障。
四、工作措施
(一)迅速开展灾情调查。驻村干部和村干部,深入村组开展旱情调查摸底工作,并将农作物受旱情况、干部群众开展抗旱工作情况及旱情每3天一次上报镇抗旱救灾领导小组办公室。水利、农业、社会事务办等部门要安排专人到各村调查了解旱情,并及时将统计核实情况上报。
(二)认真抓好水源地特别是重点水源的保护管理。做好水质卫生安全检测,管好水源地周边卫生,防止饮水出现问题。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切实履行职责,深入水库、山塘,井地做好水源保护管理、卫生安全检测,确保饮水安全。
(三)抓好人畜饮水困难地方饮水输送供应工作。各村(居)、相关工作部门认真组织车辆,抓好运水工具及其设备的完善,对困难饮水地方进行运水供应,确保群众生活饮水。
(四)搞好晚稻及旱粮作物的种子供应。镇农业服务中心要做好晚稻种子和秋玉米、红苕等旱粮种子调运供应工作,力争早稻损失晚稻补,水稻损失旱粮补。要求进一步搞好结构调整,进一步扩大水改旱面积,确保粮食稳定增产。
(五)抓好森林安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认真落实责任,实行责任到山头、责任到丘块、责任到坟头,严防森林火灾。
(六)切实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做好村与村、组与组之间跨区域调水的协调,确保水源得到最大有效利用,协调好因饮水等问题发生的纠纷问题,关注鳏寡孤独、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为重点的饮水和生活问题,确保社会稳定和谐。
(七)抓好后勤保障,确保抗旱救灾有序推进。镇预算4万元抗旱救灾经费,重点用于宣传资料,电力、燃油以及困难群众生活保障。
(八)严格纪律,万众一心抗大灾。在抗旱救灾期间,镇取消节假日和双休日,杜绝无特殊情况请假现象,抗旱工作中所抽调的工作人员要服从指挥,认真履行职责。对工作中不服从统一指挥,玩忽职守的要严厉追究相关责任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四、深化认识,为全面夺取抗旱救灾工作的胜利而努力工作
抗旱救灾工作是全镇当前工作的头等大事,事关全镇社会稳定和民生问题,务必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并务实工作,各领导小组成员务必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树立“防大旱,抗大灾”的思想,正确分析旱情形势,从思想、组织、应对措施和保障机制上制定抗旱预案,打一场抗旱救灾攻坚战。
第四篇:沾益县“三举措”全力抗旱救灾
沾益县“三举措”全力抗旱救灾
今年以来,全县降雨量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遭受了自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的夏旱,大部为重旱或特旱区,部分乡镇过半农作物绝收,加之去年入秋后降雨较历年大幅减少,全县水库坝塘蓄水严重不足,给全县城乡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和损失。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积极抗旱救灾,千方百计地保障缺水群众人畜饮水,确保全县抗旱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
抓降雨监测,全力做好库塘挖掘潜力增蓄工作。2011年,由于沾益县降雨量骤减,截至7月底,全县累计平均降雨量303.87毫米,较2010年同期501.97毫米减少198.1毫米,降雨量减少65%,其中7月份降雨仅44.7毫米,较例年同期平均降雨量147.5减少77%。全县库塘蓄水量2128万立方米,其中:小19件
(一)型水库蓄水1122万立方米、107件小
(二)型水库蓄水711万立方米、342件小坝塘蓄水295万立方米,较2010年同期减少19%,较多年同期平均蓄水量减少26%。在严峻的缺水情况下,县委、政府多次召开抗旱救灾工作会议,加大全县库塘蓄水工作,制定出多项措施,积极缓解县域内用水不足。一是紧紧抓住汛期有
效降雨时段,及时采取蓄、引、截等多种措施,全力做好现有水库的上游来水和引蓄、截留等工作,千方百计增加水库蓄水。二是加大对水库的巡查力度,及时排查,确保不出现跑、冒、漏等现象,保证每一滴水都能发挥最大效益。三是对全城供水管网进行了测漏补漏,测出漏点58处并及时进行了修复,大大降低了管网漏损率;同时督促用水单位认真排查供水管网,对漏损管道及时修复处理,切实做好当前各项节水工作,确保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四是切实加强水政执法,严厉打击私采地下水等违法行为,有效遏制了公共水资源流失的现象。五是强化宣传,通过电视、短信等方式,告知广大市民缺水的原因及节水措施,引导和教育广大市民树立节约用水光荣、浪费用水可耻的价值观念,牢固树立惜水、节水意识,提倡一水多用,有效节约了水资源。
抓水源工程,确保人饮和灌溉工程发挥最大效益。针对持续发展旱情态势,县委、政府始终把加快抗旱应急水利工程建设、查找人畜饮水备用水源、健全组织机构作为工作重点,全力做好抗旱保人饮工作,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各乡镇开展水源水量情况调查,全面寻找人畜饮水备用水源,为编制供用水计划和抗旱应急预案作收集整理数据准备。在8月13日的全县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县委、政府要求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干部职工要及时深入到所挂钩的村组,深入
田间地头,深入抗旱第一线,实行现场指挥,及时了解情况,帮助受灾群众出主意、想办法,解农民之所难,办农民之所需,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坚持长短结合,在实施好花山调水工程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好九龙山地下水应急取水工程,特别是加紧实施白浪水库引水工程。继续加快推进深化水务体制该改革步伐,从根本上解除水资源管理利用的体制性障碍。强化工作督查,对应急调水工作加强督促检查,确保让广大市民尽快饮用到安全、放心自来水。
抓科学调度,统筹利用有限的水资源。面对今年全县严重缺水的严峻形势,县委、政府注重科学调度,妥善利用有限水资源。一是早安排、早部署,做好供水管理工作,算好水账,研究对策,对2010年抗旱期间的三口应急机井实行24小时不间断抽水,从抽清水河水库死库容抽水维持供水,同时努力寻找新的备用水源。二是认真制定需水计划和节水计划,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城区后城郊、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严格实行计划供水,确保生活用水。三是实行分片分区限量供水,压缩日供水总量。四是限制高耗水行业用水,关停城区洗车场、澡堂、桑拿中心等场所,沾益城所有的绿化用水均使用河道、池塘等自然水浇灌,对云电投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等工业用水,采取限制供水,必
要时停止供水的办法,以确保城区居民生活用水。五是积极组织消防车、绿化洒水车等运水车辆对学校、医院、孤寡老人、困难户长期送水上门,保证供水,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沾益县委创先办:蔡明)
第五篇:抗旱救灾
2010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抗旱救灾
一、名词解释 通辽人才网,通辽人才市场,通辽网络招聘会,通辽现场招聘会,通辽求职,通辽招聘,通辽人事信息网,通辽人才中心,通辽人事局,通辽人事考试网——智兴英才联盟,智兴英才网
干旱是因长期少雨而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气候现象。仅仅从自然的角度来看,干旱和旱灾是两个不同的科学概念。干旱通常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干旱一般是长期的现象,而旱灾却不同,它只是属于偶发性的自然灾害,甚至在通常水量丰富的地区也会因一时的气候异常而导致旱灾。
干旱和旱灾从古至今都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它们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仍然比比皆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类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这也直接导致了干旱地区的扩大与干旱化程度的加重,干旱化趋势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二、相关背景链接
通辽人才网,通辽人才市场,通辽网络招聘会,通辽现场招聘会,通辽求职,通辽招聘,通辽人事信息网,通辽人才中心,通辽人事局,通辽人事考试网——智兴英才联盟,智兴英才网
农田龟裂、水井干涸、水库见底„„自2009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时至今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11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8579万亩,2212万人因旱灾导致临时饮水困难。
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促进粮食稳定增长、农民持续增收,事关经济全局,意义重大。抗旱救灾工作不仅关系粮食安全,而且关系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旱区要把抗旱工作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当前全国旱情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西南地区旱情十分严重。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9449万亩,占全国的85%;其中云南省耕地受旱面积4794万亩,占全国的43%。二是因旱饮水困难尤为突出。目前,全国因旱饮水困难人数达2212万人,是多年同期的1.9倍,其中79%集中在西南5省(区、市)。而且,饮水困难群众主要分布在偏远山区,部分山区群众需到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外拉水,拉水成本每立方米达到30—80元。三是旱情持续时间长,旱灾损失十分严重。一些旱区持续受旱时间接近5个月,现在仍呈发展趋势;云南省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已超过170亿元。四是北方地区旱情露头。东北、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饮水困难也比较突出,甘肃东部、陕西大部、山西南部、河南西北部等北方冬麦区降雨较多年同期偏少二至五成,部分农田受旱也比较严重。
三、旱灾产生原因及影响
(一)原因分析
1.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是主要原因。西南地区许多水库主要靠雨季降雨蓄水,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机,水库就只能够吃老本。去年9月以来,云南、贵州大部及广西、四川、重庆的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多年同期总体偏少五成以上,一些地区偏少七至九成。到3月中旬,云南全省库塘蓄水仅为46亿立方米,比上一年同期偏少近18亿立方米。
2.温度偏高,目前云南冬季以来的平均温度是1950年到现在为止最高的。降水少,温度高,必然造成蒸发量大,土壤失墒很严重,出现严重的干旱。
3.抗旱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依然突出。云南省的水资源是比较丰沛的,在全国排在第三位,但水资源利用率只有6%。贵州省已建成的17893处蓄水工程中,中型水库仅34座,99.9%都是小型水库,总蓄水量不到20亿立方米。因为缺乏必要的水利设施,特别是缺少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再加上云南、贵州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雨水蓄不住,地下水用不上的状况。
(二)旱灾的影响
1.西南旱区饮水困难人口不断增加,解困难度越来越大。按预测,3、4、5月云南全省饮水困难群众将分别达到900、1080、1200万人。以1000万人测算,通过水库供水,实施应急调水,打井开采地下水以及群众自救等措施可解决300万人,尚有700万人需要靠拉水送水来保障饮水,确保人畜饮水的难度越来越大。
2.抗旱水源日趋紧张,生活、生产用水矛盾更加突出。如果云南省干旱持续到5月中旬,现有45亿立方米的库塘蓄水将基本用完,局部地方将面临无水可用的极端状况。
3.灾区群众收入锐减,灾民救助任务重,大春生产压力大。
4.是我国北方地区“十年九春旱”,若后期出现少雨温高多风天气,北方地区的旱情将会迅速发展,可能面临南北方同时抗旱的严峻局面。
四、面对旱灾我们应采取的措施
(一)减少旱灾所造成的损失
1.加强雨水情、旱情的监测分析和会商研判。组织旱区对缺水情况逐县、逐乡、逐村、逐户排查摸底,进一步细化完善供水方案,合理使用和调配好有限的抗旱水源,优先保障生活用水,妥善安排好生产用水,不惜一切代价,保障旱区每家每户每一位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
2.因地制宜,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抓紧建设一批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的建设,为春耕生产用水提供有力保障。
3.如果具备人工增雨的作业条件,气象部门应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有效增加降水量。人事信息网,通辽人才中心,通辽人事局,通辽人事考试网——智兴英才联盟,智兴英才网
(二)抗旱救灾措施
第一,旱区各级防汛抗旱、水利部门必须算好水账。首先进行全面排查摸底,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对现有水源统一管理和调配。采取水库供水、应急调水、打井取水、拉水、送水等各种应急措施,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第二,春耕备耕要根据水源现状因水定种,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扩大旱作种植面积,推广抗旱节水技术,为春耕生产做好充分准备,力争做到小春损失大春补。
第三,建立长效抗旱机制,通过编制抗旱规划和加快规划的组织实施,建立完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旱情监测预警、抗旱指挥调度、抗旱保障等体系,全面提高我国综合抗旱减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