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MBA应用统计学_课程总结及复习重点
MBA应用统计学 内容总结/复习重点
说 明:
1)主要内容为前8章,每章的重点复习内容已用黄色标出;
2)每章中,凡“重点内容”可能涉及论述题型,“基本概念”最多涉及简述题型。建议对应“可能的考点”进行针对性复习;
3)卷面切忌雷同。为此,建议大家进行相对独立的复习和完全独立的答题,以保证个性化的卷面回答,避免/减少郁闷;
4)不明之处,可咨询。
第一章导 论
1.重点内容
统计学:内容/思想/典型方法
2.基本概念
三类统计数据: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总体与样本
参数与统计量:均值、方差/标准差、比例
3.可能的考点
◎ 举例说明三类统计数据的特点与区别
◎ 应用统计学的总体参数主要有哪些?为什么现实中要关注均值和方差? ◎ 结合自身工作,谈谈统计学学习的主要体会
第二章数据收集
注:本章内容包含第六章6.1节(概率抽样方法)
1.重点内容
抽样调查方案设计
抽样调查问卷设计
2.基本概念
随机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
3.可能的考点
◎ 举例说明分层抽样方法(或四种随机抽样方法结合)的使用
◎ 抽样调查方案设计——结合案例1(化工污染公众评价)
◎ 抽样调查问卷设计——结合案例2(林缘社区利益损失)
第三章数据的图表展示(不要求)
第四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1.基本概念
众数、中位数、分位数等
2.可能的问题
◎ 众数/中位数/均值的适用数据类型,均值可能失真的情形
第五章概率分布
1.基本概念
正态分布
2.可能的考点
◎ 正态分布的主要特点、重要意义及其应用
第六章抽样分布
注:本章内容不包含6.1节,不包含6.4节
1.基本概念
总体分布、抽样分布
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正态分布、t-分布)
样本方差的抽样分布(χ2分布)
第七章 参数估计
注:本章内容不包含7.3节,不包含7.4节 1.基本概念
点估计与区间估计
点估计的无偏性
2.可能的考点
◎ 举例说明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的特点及联系
◎ 举例说明无偏估计的含义
◎ 举例描述总体均值区间估计的方法和过程
第八章 假设检验
注:本章内容独立于课本 1.重点内容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利用该原理解释某些现实问题
第一类错误与第二类错误:含义、合理解释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2.可能的考点
◎ 配件质量检验(附案例3):理解与解释
附:案例3(配件质量检验)
WSR304是某类重型机车的一种金属配件,按技术设计,其标准长度为6.0cm,高于或低于该标准均被认为不合格。然而,我们知道,由于生产过程中各环节产生的误差,实际上几乎没有一件配件的长度真正为6.0cm。
MRT是生产/组装重型机车的一家中型企业,它对配件的质量要求十分严格。在购进WSR304配件时,MRT的一般做法是先招标,然后对中标配件商提供的配件样品进行质量检验及分析,最后依据分析结果决定是否采购。
最近一次WSR304配件质量检验的过程如下:MRT的质量检验专家在一个中标配件商提供的一批WSR304配件中随机抽出了9 件进行测量,测得配件样本长度的均值为6.25cm,标准差为0.30cm,然后在该批配件的长度服从某一正态分布的假设下,专家进行了相关的计算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他们认为该批配件的长度指标不符合质量标准,于是否定了采购计划。
相关问题:
1)上述配件质量检验使用了统计学中的什么方法?基本原理是什么?
2)否定采购计划是否意味着该批配件的长度指标一定不符合质量标准?
3)如果该批配件的长度是合格的,而在质量检验时却被认定为不合格,那么配件商就显然被冤枉了。请利用应用统计学有关原理/观点命名并解释这一现象。
第二篇:应用统计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
1、什么是统计?
统计学:是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的科学。
2、如何理解统计的职能?
统计的只能有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1)信息职能:是指统计部门根据科学的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方法,灵活、系统的采集、处理、传输、存储和提供大量的以数量描述为基本特征的信息。(2)咨询职能:是利用已掌握的统计信息资源,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深入展开综合分析和专题研究,威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咨询建议和对策方案。(3)监督职能:是根据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从总体上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运行状态,并对其实行全民、系统的定量检查、监测和预警,以促进经济、社会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持续、协调、稳定的发展。
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3统计学与数学有何区别与联系?
联系:数学科学的每一步发展,都为统计学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统计学的发展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就是数学科学在统计学中应用的过程,这就说明统计学与数学有着没密切的关系。
区别:首先,数学的研究是抽象的数
量规律,而统计学则研究具体的、实际现象的数量规律。其次,统计学与数学研究中所使用的逻辑方法也是不同的,数学研究所使用的是纯粹的演绎,而统计学研究中所使用的则是逻辑与演绎的结合占主导地位的是归纳。
4、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数量性、大量性、客观性。
5、统计学的分类:按统计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分:理论统计学、应用统计学
按统计方法的构成分: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
6、统计活动过程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资料搜集、统计资料整理、统计资料分析、统计资料的提供与信息开发五个环节。
7、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动态数列法、指数法、抽样推断法。
8、统计的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进行统计监督。
9、统计总体:就是指作为统计研究对象的全部事物。具有大量性、同质性、变异性的特征。
10、统计标志:简称标志,它是表明总体单位的某种属性或数量特征的名称。
11、统计标志的分类按照表示事物特征的不同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标志表现:品质标志表现、数量标志表现。
按其作用功能分为:描述指标、评价指标和预警指标。
12、变量:是可变的数量标志。表现:标志值或变量值。
13、变量的分类按照变量值是否连续可将变量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按照变量的性质可将变量分为:确定
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14、统计指标:包括含义两方面的:一是指标的内容和所包括的范围;二是指标的数值也就是经过调查登记加以汇总整理而得到的数字。
15、统计指标的特点:可量性、具体性、综合性。
16、统计指标与标志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统计指标的指标值是通过对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或总体单位数的汇总而取得的。统计指标与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2)区别: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具有综合性;标志则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一般不具有综合性。统计指标必须是可量的,没有不能用数量表示的统计指标:标志则必须是可量的。
第二章
17、统计数据的分类:根据客观现象的特征不同可分为:定类尺度、顺序尺度、间隔尺度和定比尺度从而形成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及数值型数据。按不同的分类标志分为:观测数据、实验数据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18、统计数据的主要来源:一是来源于直接的调查和科学实验等第一手资料,包括普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二是来源于别人通过调查或实验的数据等第二手资料。
19、调查方案设计的内容: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和调查表、调查的时间、地点及方式方法、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
20、调查表的构成:由表头、表体和表外附加三部分构成。
21、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由引言、填写说明、问题与答案三部分组成。
22、调查问卷中问题的形式:选择题、问答题。问题的表述方式:6W即who(谁)、where(何处)、when(何时)、why(为什么)、what(什么事)、how(如何)。
23、问题答案的设计要求:穷尽性和互斥性。
24、统计数据的质量评价标准:精度、准确性、关联性、时效性、一致性、经济性。
25、统计标志的分组:1)品质标志分组;2)数量标志分组(又包括单变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遵循上限不包括原则
26、全距=最大值—最小值组数=全距/组距组中指=(上限+下限)/2
缺下限组中值=该组上限—(相邻组组距/2)缺上限组中值=该组下限+(相邻组组距/2)
27、分配数列或频数分布:把总体的全部调查数据按组归类排列就形成总体单位在各组之间的分布。
28、统计图表:对于分组数据通常采用:直方图和直线图;对于未分组的数据采用:茎叶图和箱线图。
第三章
29、总量指标:是指反映经济社会现象发展总规模或总水平的指标。
30、总量指标的种类:1)按其反映总体的内容的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2)按其反映的时间性质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31、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包括:实物单位、价值单位和劳动单位。
32、相对指标:是两个相互联系的总量指标的比值,用来反映现象发展的程度、结构、速度、密度和普通程度等。
33、相对指标的作用:1)可以反映现象之间的联系;2)可以分析现象内部各组成部分的联系;3)可以分析现象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对比关系。
34、相对指标的分类与计算: 1)、结构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全部数值%
2)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的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的数值%
3)比较相对指标(%)=某一空间条件下的指标数值/另一空间条件下的同类指标数值%
4)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5)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另一性质不同但联系密切的总量指标%
6)计划完成相对指标(%)=实际完成数/计划任务数%
35、相对指标的应用原则:1)严格保持分子指标和分母指标的可比性;2)相对指标与总量指标结合应用。
36、平均指标:1)简单算术平均数=∑X/n 2)加权算术平均数=∑xf/∑f
3)简单调和平均数=n/(∑1/x);4)几何平均数=n√∏x37、1)未分组的中位数=(n+1)/2
2)单项数列中位数的项次=∑f/2 3)组距式变量数列:下限公式、上限公式P6538、下限公式、上限公式P66
39、众数、中位数和算术平均数之间的关系:1)当频数分布为对称分布时三者相等;2)当频数分布为非对称分布时三者不等:右偏分布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左偏分布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40、变异指标:1)极差2)平均差3)标准差4)标准差系数P72
第四章
41、时间数列:是指将某指标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数列,也称时间数列或动态数列。
42、时间数列的种类: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相对指标时间数列、平均指标时间数列。
43、时间数列编制原则:1)时期长短相等2)总体范围一致3)经济含义相同4)计算方法一致
44、时间数列中的水平指标:发展水平、增长水平、平均发展水平。
45、发展水平:用“发展到”“增加到”“降低到”“降低为”等来表示。分为:基期和报告期
46、增长水平=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47、平均发展水平P8348、影响时间数列变动的因素: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
49、直线趋势的测定 P98
第五章
50、指数是一种特殊的相对数,用来表明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综合变动的动态相对数。
51、指数的作用:1)能综合反映复杂经济社会现象在总体上综合变动的方向、程度和绝对效果。2)能分析经济社会现象总变动中,各个因素的变动对总变动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3)能反映现象的长期变动趋势。
52、统计指数的分类:1)个体指数和总体指数;2)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3)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4)总量指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53、综合指数: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它通过先综合后对比的方法计算。
54、同度量因素:是指把不能直接加总的现象转化成能够加总的现象总量的媒介因素。它的作用:媒介作用、权数作用。
55、拉氏指数、派氏指数P116
56、平均式指数与综合指数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二者都是计算总指数的方法。平均式指数在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使用的条件下,两种指数计算公式可以互变,而且分子分母均是总量指标。2)区别:综合指数是从经济社会现象的总量出发,找出同度量因素后,再加总对比,以观察总量的变动;而平均式指数从个别指数出发,将它们加权后再平均,以观察个体指数的平均变化。
57、加权算术平均式指数、加权调和平均式指数P12158、指数体系:是指在经济上有联系,在数量上保持一定关系的各种指数所构成的体系。
59、指数体系的作用:1)利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2)根据指数体系中各个指数之间的联系,进行指数之间的相互推算。60、平均指标指数的两因素分析P128
第七章
61、参数估计:也称抽样推断,指从研究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元素),并根据抽中的单位(样本)所提供的信息来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参数)。
62、抽样的组织形式:1)简单随机抽样2)类型抽样3)等距抽样4)整群抽样5)多阶段抽样。
63、抽样平均误差计算P168-16964、点估计:就是用样本统计量的观察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估计值。65、估计量应满足的标准: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
66、点估计的优缺点:优点是简单、具体、明确;缺点是没有考虑抽样误差,难以说明推断的概率(把握)有多大。
67、区间估计:是根据样本统计量以一定可靠程度推断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68、区间估计的步骤:P17569、影响样本容量的因素:1)总体方差2)置信水平3)允许的抽样误差范围4)抽样方法的不同。
70、假设检验的步骤 P180—P183 71、相关分析的种类:1)按相关程度分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不相关;2)按相关的方向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3)按研究变量的多少分为:单相关、偏相关和复相关。72、简捷法计算样本相关系数P196 73、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P200
第三篇:统计学复习总结
3.样本:从总体中抽样部分个体的过程称为抽样,所抽得的部分为样本。(从样本中随机抽取的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4.统计量:是统计理论中用来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的变量。
5.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振动的次数,是描述振动物体往复运动频繁程度的量。
6.概率:是描写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一个量度。
8.系统误差:在收集资料过程中,由于仪器初始状态未调整到零、标准试剂未经校正、医生掌握疗效标准偏高或偏低等原因,可造成观察结果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
9.随机测量误差:在收集原始资料过程中,即使仪器初始状态及标准试剂以校正,但是由于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也会造成同一对象多次测定的结果完全不一致。这种误差往往没有固定的倾向,有时高有时低。
12.标准误:也称标准误差,即样本均数的标准差,是描述均数抽样分布的离散程度及衡量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尺度。
13.标准差:是一种表示分散程度的统计观念。
14.指标:指预期中打算达到的指数、规格、标准。
15.相对数:是两个相关的绝对数之比,也可以是两个统计指标之比。
16.率:表示在一定范围内某现象的发生数与可能发生的总数之比,说明某现象出现的强度活频率。
17.构成比:表示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常以百分比表示。
18.相对比:是A、B两个关联指标之比,用以描述两者的对比水平。19 统计学是一门用于观察资料的应用科学它具有严密的科学逻辑无限的应用性和以高等数学为基础的计算性它广泛的涉及到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各个领域
20医学统计研究对象及特征同质性 大量性变异性平均数是描述一组同质的计量资料集中趋势(平均水平)的指标 22 算术均数 是描述一组同质的计量资料集中趋势(平均水平)的指标
23几何均数是描述一组同质的呈对数整台分布的计量资料变异系数的指标 1极差即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四分位数间距2离均差平方和 方差 标准差 变异系数 3方差4标准差5变异系数 25参数估计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搜集资料
一资料来源
1统计报表
2报告卡如报出生率换染率
3日常工作记录如 住院病历
4专题研究或实验研究
5学术专题研究会讨论会经验交流会
6图书资料
7国际互联网
二资料要求
(一)三性及时性 正确性完整性
(二)四原则对照原则均衡原则随机化原则重复原则
三 整理资料核对 2 分组按质量等级分组3 归纳 手工法 机械法 4 列表
1.什么叫医学统计学?医学统计学与统计学、卫生统计学、生物统计学有何联系与区别?
医学统计学:是统计学的重要应用领域,它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医学实践,阐述统计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研究资料和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进行科学推断的一门应用统计学。医学统计学与生物统计学、卫生统计学是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在互有联系的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三者间既有区别,又有交叉,故难以截然划定界限。生物统计学应用于生物学研究,从生物范畴的角度来看,显然比医学统计学的范围更广,其原理和方法一般均可应用于医学研究。医学统计学和卫生统计学均应用于医学研究,而前者侧重于医学的生物性方面,后者侧重于公共卫生学的社会性方面。
2.标准差和标准误有何区别和联系?
区别:标准差与标准误的意义、作用和使用范围均不同。
(1)标准差一般用s 表示,是表示个体间变异大小的指标,反映了整个样本对样本平均数的离散程度,是数据精密度的衡量指标。
标准误一般用sx 表示,反映样本平均数对总体平均数的变异程度,从而反映抽样误差的大小,是量度结果精密度的指标。
(2)随着样本数(或测量次数)n 的增大, 标准差趋向某个稳定值,即样本标准差s 越接近总体标准差σ。
标准误则随着样本数(或测量次数)n 的增大逐渐减小,即样本平均数越接近总体平均数μ;故在实验中也经常采用适当增加样本数(或测量次数)n 减小sx 的方法来减小实验误差,但样本数太大意义也不大。
(3)标准差是最常用的统计量, 一般用于表示一组样本变量的分散程度,当资料呈正态分布时,与均数结合可估计正常值范围,计算变异系数等
标准误一般用于统计推断中,主要包括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如样本平均数的假设检验、参数的区间估计与点估计等。
联系:标准差与标准误尽管都是反映变异程度的指标。标准误是标准差的1/ n;二者都是衡量样本变量(观测值)随机性的指标,只是从不同角度来反映误差;二者在统计推断和误差分析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3.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通过分析研究中不同来源的变异对总变异的贡献大小,从而确定可控因素对研究结果影响力的大小。将总变异及自由度按其来源分解
4.常用相对数指标有哪些?它们在计算和意义上有何不同? 常用的有率、构成比和相对比,5.x2检验的适用范围和各个公式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6.简述非参数统计方法的概念及适用范围?
在对总体的分布不作假设或仅作非常一般性假设条件下的统计方法
称为“非参数统计”。适用范围:(1)待分析数据不满足参数检验所要求的假定,因而无法应用参数检验。(2)仅由一些等级构成的数据,不能应用参数检验。(3)所提的问题中并不包含参数,也不能用参数检验。(4)当我们需要迅速得出结果时,也可以不用参数统计方法而用非参数统计方法来达到目的。
7.非参数统计方法有何优缺点?
优点 1等级资料2对资料没有特殊要求总体为偏态总体分布未知计量资料(N《30)有过大或过小的数值 3总体方差不齐
缺点检验效率低容易犯第二类错误
8.相关与回归的区别与联系?
回归分与相关分的联系:研究在专业上有一定联系的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直线关系以及如何求得直线回归方程等问题,需进行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从研究的目的来说,若仅仅为了了解两变量之间呈直线关系的密切程度和方向,宜选用线性相关分析;若仅仅为了建立由自变量推算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宜选用直线回归分析。从资料所具备的条件来说,作相关分析时要求两变量都是随机变量;作回归分析时要求因变量是随机变量,自变量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一般变量。差别主要是:(1)在回归分析中,y被称为因变量,处在被解释的特殊地位,而在相关分析中,x与y处于平等的地位,即研究x与y的密切程度和研究y与x的密切程度是一致的;(2)相关分析中,x与y都是随机变量,而在回归分析中,y是随机变量,x可以是随机变量,也可以是非随机的,通常在回归模型中,总是假定x是非随机的;(3)相关分析的研究主要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密切程度,而回归分析不仅可以揭示x对y的影响大小,还可以由回归方程进行数量上的预测和控制。
9.直线相关与等级相关有何区别?
直线相关又称为简单相关,是探讨服从正态分布的两个随机变量X和Y有无线性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直线相关的性质可由散点图直观地说明。等级相关又称秩相关,方法简单,易学易用,适用范围较广;两事物或现象间是否存在直线相关关系,也可用等级相关来检验。尤其适用于某些指标不便准确地测量,而只能以严重程度、成效大小、名次先后或综合判断等方式定出等级或次序的资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1 统计设计2资料搜集3资料整理4资料分析
第四篇:统计学复习总结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
1、四种统计测量尺度(定类、定序、定距、定比)的含义
2、四种专门调查(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的适用条件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1、单值数列的编制程序
2、组距数列的编制程序
3、向上(下)累计次数的计算 第四章 统计资料的描述
1、时期指标、时点指标的含义
2、结构、比例、比较、动态、强度相对数的含义
3、计划任务数为计划期内各年的总和时计划完成程度和提前计划完成时间的计算
4、计划任务数为计划末期应达到的水平时计划完成程度和提前计划完成时间的计算
5、计划任务数为相对数时计划完成程度的计算
6、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数学性质的内容)
7、几何平均数的计算
8、未分组资料中位数的计算
9、单值数列中位数的计算
10、组距数列中位数的计算
11、单值数列众数的计算
12、组距数列众数的计算
13、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关系公式
14、未分组资料四分位差的计算
15、组距数列四分位差的计算
16、标准差的计算(简捷公式)
17、离散系数的计算(比较不同均值总体的离散程度)
18、偏态系数的说明
19、峰度系数的说明 第五章 统计资料的推断
1、总体、样本的含义
2、是非标志总体指标(均值、标准差、离散系数)的计算
3、样本方差的计算
4、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下样本均值和样本成数抽样平均误差的理论公式计算
5、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下样本均值和样本成数抽样平均误差的实际公式计算(不重复抽样下修正系数的两点说明)
6、大样本下样本均值和样本成数抽样极限误差的计算
9、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步骤
10、大样本下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步骤
11、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步骤(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
12、大样本下总体比例的假设检验步骤(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
13、常见Z值(注意:如假设检验需区分单侧和双侧的情况)第六章 方差分析
1、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步骤
2、双因素方差分析的步骤 第七章 相关与回归
1、常见散点图的形式
2、相关系数的公式及含义
3、相关与回归的关系(胡说相关)
4、一元线性回归直线方程系数a和b的计算
5、系数b和相关系数r的关系
6、可决系数的计算及直观含义和经济含义 第八章 时间数列分析
1、绝对数时期数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2、绝对数连续时点数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3、绝对数间断时点数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4、三种情况下相对数时间数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5、平均增长量的计算
6、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的计算
7、增长1%的绝对值
8、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及相关指标的计算
9、偶数项移动平均需作移正平均
10、移动平均的几点说明
11、最小二乘法测定长期趋势时简捷公式如何令
12、三种趋势方程的数据特征 第九章 统计指数
1、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计算
2、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计算
3、数量指标加权算术平均指数的计算
4、质量指标加权调和平均指数的计算
5、总量指标变动两因素分析绝对数、相对数形式的计算
6、平均指标变动两因素分析绝对数、相对数形式的计算
t0
第五篇:应用统计学复习要点(09)
应用统计学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 绪论
1、知道统计的三种含义及关系(P1)
2、知道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的概念与特征(P5)
3、知道标志与指标的含义与分类(P6)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
1、知道统计调查的方式分类(P15)
2、知道统计调查的方法分类(P17)
3、知道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P18)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1、知道统计分组的原则与分组整理的步骤(P31)
2、知道统计表的构成及设计原则(P38)
3、会编制频数分布表(例3.2、计算题1和2)
第四章 数据分布特征的统计测度
1、知道集中趋势的含义及常用测度指标(P63)
2、知道离散程度的含义及常用测度指标(P64)
3、知道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与数据分布特征的关系(P70、P72)
4、会计算平均数和离散系数(计算题1、2和4)
第八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1、知道相关关系的含义及分类(P130)
2、知道相关系数的含义、性质与相关程度的划分(P135)
3、知道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含义(P131)
4、知道回归参数的经济意义(P138)
5、能完成方差分析表并由回归分析表回答相关问题(计算题3)
第九章 时间序列分析
1、知道时间序列的概念、分类及编制原则(P156、P157)
2、知道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及不规则变动的含义(P169)
3、会计算水平分析指标和速度分析指标(计算题1和4。)
4、会用移动平均法测定长期趋势(注意项数、位置排列)(例题9.8)
5、会用同期平均法计算季节指数(例题9.11的第一步)
第十章 指数与因素分析
1、知道指数的概念、分类及作用(P201~P203)
2、会计算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并进行分析(例10.1)
3、会利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和指数推算(计算题1、2,实验题1) 考试题型与分值分布
填空题(10分)单选择题(10分)多项选择题(10分)判断题(10分)简答题(20分)计算题(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