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报送各类业务工作报表的说明
关于报送各类业务工作报表的说明
根据2011年司法行政工作业务的要求,现将各类报表的报送时间作如下说明,请各司法所按照说明执行。
一、书面报送报表:
1、基层工作数据统计报表;
2、平安和谐“六区”工作报表;
1—2报表均为月报表,实行零报告制度,定于每月25日以前报送基层股。
二、司法行政工作信息统计平台
1、司法所工作情况统计季度报表,定于每季度最后一月30日以前报送;
2、人民调解组织队伍情况(半年、年度)报表,定于每年6月30日、12月30日以前报送;
3、人民调解案件情况月报表,定于每月最后一日前上报;
4、社区服刑人员情况月报表,定于每月最后一日前上报;
5、社区矫正工作情况季度报表,定于每季度最后一月30日以前上报。
三、加强与公安金盾网的使用衔接,以便随时启动工作报表上报。
第二篇:信托业务报表相关指标说明
信托业务报表说明
一、功能分类:融资类、投资类、事务管理类
一个信托计划只能选择一种功能分类,不能并列。对于存在信托财产组合运用的情况,判断标准首先按业务主要性质进行划分,难以判断时可按资金运用金额大小、资产风险暴露(风险敞口)、资产风险大小的顺序进行判断。
融资类:是指以资金需求方的融资需求为驱动因素和业务起点,信托目的以寻求信托资产的固定回报为主,信托资产主要运用于信托设立前已事先指定的特定项目。信托公司在此类业务中主要承担向委托人、受益人推荐特定项目、向特定项目索取融资本金和利息的职责。如集合资金贷款信托、带有回购或担保安排的股权融资型信托和信贷资产受让信托等。该类信托业务主要面临信用风险。
投资类:是指以信托资产提供方的资产管理需求为驱动因素和业务起点,以实现信托财产的保值增值为主要目的,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主要发挥投资管理人功能,对信托财产进行投资运用的信托业务,如私募股权投资信托(PE)、证券投资信托(含私募证券投资信托)等。此类信托包含受托人自主决定将投资管理职责外包的情形,但不包含法律规定、受益人(大会)决定将投资管理职责安排给其他当事人的情形。该类信托业务主要面临市场风险。
事务管理类:是指以发挥信托制度优势为出发点,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主要承担事务管理功能,为委托人(受益人)的特定目的提供管理性和执行性服务的信托,如企业年金基金、职工持股信托、托管业务等。此类信托中,信托公司以中间人角色出现,主要利用信托制度破产隔离机制以及所有权与受益权相分离的制度优势,严格按照信托合同的约定,履行保管信托财产和监督投资管理人的职责,不充当主动投资管理的职能。当一个信托项目的目的是资产管理或者投融资运作,但仅需要受托人提供事务管理服务,而不需要受托人提供投资管理或者融资服务的也属事务管理类。该类信托业务主要面临操作风险。
二、管理类型:主动管理、被动管理
主动管理是指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在信托资产管理中拥有主导地位,承担产品设计、项目筛选、投资决策及实施等实质管理和决策职责。被动管理类信托主要是指以提供平台或通道方式为主的信托业务,例如企业股权代持等可归入被动管理类信托。
三、运用方式
指信托公司管理、运用信托资金时,可以依照信托合同的规定,采取贷款、投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本表对投资分设“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可供出售及持有至到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三列)、租赁、买入返售资产、拆出及存放金融机构等方式进行。信托项目沉淀的货币资金,以及证券交易导致的存出保证金等在金融类机构存放的款项,均应填报在“存放金融机构款”列。
四、投向
基础产业:包括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两部分。基础工业是指能源(包括电力)工业和基本原材料(包括重要矿产资源、钢材、石油化工材料等)工业;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通讯、水利等设施。
金融机构:指金融机构,含银行类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等。
工商企业:指生产工业产品(商品)的一般性生产型企业,提供产品(商品)流通和服务的商业、贸易企业等。
五、财产权信托管理运用方式
出售:指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按照信托合同的约定,将受托管理的信托资产进行出售变现的管理方式。
出租:指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按照信托合同的约定,将受托管理的信托资产进行出租、收取租金并进行管理的方式。
资产证券化信托:指信托公司根据相关规定,作为受托人按照信托合同的约定,将受托资产的受益权以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发行受益凭证,以实现结构性融资活动为特定目的的处臵方式。其中包括依据《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5‟第7号)从事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以及将受托管理的其他类型资产的受益权进行分割转让以实现 2 结构融资目的的信托业务。
准资产证券化:指目前尚未有正式的管理规定,但信托公司利用信托原理,作为受托人按照信托合同的约定,将受托管理的信托资产的受益权进行分割转让或证券化,达到了为委托人提供结构性融资服务的特定目的处臵方式。“信托公司依据《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5]第7号)办理的证券化信贷资产除外。”
持有并管理:指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按照信托合同的约定,将受托管理的信托资产进行持有、管理并代为行使财产所有者权利的方式,如代委托人名义持股、代委托人行使表决权、经营权等方式。
六、资产五级分类
正常:交易对手能够履行合同或协议,没有足够理由怀疑债务本金及收益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关注:尽管交易对于目前有能力偿还,但存在—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交易对手的偿还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足额偿还债务本金及收益,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定损失。
可疑:交易对手无法足额偿还债务本金及收益,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资产及收益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七、S32补充材料一相关要素说明
第一部分:信托资金投资有价证券风险情况表
[A交易性金融资产_账面价值]:指信托资金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
[B交易性金融资产_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对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资产增减值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小计。其中:“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盈利以“+”号表示;“公允价值变动”带来亏 3 损以“—”号表示。
[C其他投资_账面价值]:指信托资金运用于“交易性金融资产”之外的其他类型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账面价值。
[D其他投资_资产价值变动]:指信托资金投资运用形成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金融资产”等资产,在本报告期内因公允价值变动、被投资企业损益变动等因素导致的资产账面价值变动。资产增值以“+”号表示;资产减值以“—”号表示
[E至I风险状况]:本表中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的定义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全面推行资产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银监发[2004]4号)中“第三章权益类资产分类的标准”的相关要求为标准,并将相应的金额(指未扣除减值准备的期末账面价值)填入对应栏目。本表五级分类只适用于无公开交易市场、无市场价格的金融资产。
[1.债券投资]:信托资金投资的债券的账面价值总额。
[1.1有市价的债券投资]:信托资金投资的有直接市场价格的债券。[1.1.1定息债券投资]:信托资金投资的票面利率固定的债券。
[1.1.2浮息债券投资]:信托资金投资的票面利率将根据指定参考利率(央行利率或银行间同业利率)的变动而在下一个重新定息日自动调整的债券。
[1.1.3结构性债券]:由传统债券和金融衍生工具所合成的债券。结构性债券所需要的支付与偿还的利息与本金的价值取决于一些标的资产的价值、参考利率或指数,因此结构性债券又称作混合负债工具(hybrid debt instrument)。与纯粹的金融衍生产品相比,结构性债券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无论发行或投资结构性债券,都要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之上;(2)结构性债券是属于证券(security)的一种,但衍生合同却不认为是证券;(3)结构性债券对于发行人而言,是将筹资工具与风险管理的功能结合在单一的证券之上。
[1.2没有市价的债券投资]:信托资金投资的没有直接市场价格的债券投资。
[2.股票投资]:信托资金投资的股票的账面价值总额。
[2.1有市价的上市股票投资]:信托资金投资的公开市场发行交易并有公开市价的股票。
[2.1.1境内上市股票投资]:信托资金投资的境内公开市场发行交易的股票。
[2.1.2境外上市股票投资]:信托资金投资的境外公开市场发行交易的股票。
[2.2没有市价的上市股票投资]:信托资金投资的没有直接市价的公开市场发行交易的股票,如非流通股等。
[3.基金投资]:信托资金投资的基金的账面价值总额。
[3.1有市价的基金投资]:信托资金投资的境内股票市场公开交易的基金单位,包括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
[3.1.1债券投资为主]:信托资金投资的以债券投资为主的基金单位。[3.1.2股票投资为主]:信托资金投资的以股票投资为主的基金单位。[3.2没有市价的基金投资]:信托资金持有的没有明确市场价格的基金单位。
[4.其他投资]:信托资金投资的其他信托产品等其他有价证券投资项目。[4.1信托产品-有市价部分]:信托资金持有的有市价的信托计划或产品。[4.2信托产品-没有市价部分]:信托资金持有的没有市价的信托计划或产品。
[4.3其他没有市价部分]:信托资金持有的其他没有市价的投资项目。附注1:从信用主体结构分析债券投资
[1.中央政府或中央银行发行的普通债券]:信托资金投资的由中央政府或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券。
[1.1我国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信托资金投资的由我国中央政府或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券。
[1.2其他国家和地区]:指信托资金投资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中央政府或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券。
[2.公用企业发行的普通债券(不包括下属的商业性公司)]:信托资金投资的由公用企业发行的债券。
[3.金融机构发行的普通债券]:信托资金投资的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
[3.1我国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信托资金投资的由我国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发行的债券。
[3.2我国其他金融机构]:信托资金投资的由我国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
[3.3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指信托资金投资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
[4.企业债券]:信托资金投资的其他非金融企业发行的债券。[5.次级债券]:信托资金投资的可在次级债市场交易的债券。
[6.其他债券]:信托资金投资的其他债券,包括按揭贷款支持债券(MBS)、资产支持债券(ABS)和连带信用衍生工具的债券等,相关定义参见相应的监管法规。
附注2:从证券交易市场类别分析证券投资分布
[A个数]:截至报告期,信托公司管理的集合类证券投资信托计划的汇总个数。
[C至E集合计划实收信托金额]:以投资顾问为主要区分标准而划分的投资于证券交易市场的集合信托计划对应的实收信托金额。其中:
[C证信合作]:指由证券公司作为投资顾问,或证券公司在计划推介和运作管理过程中承担了重要职责的证券投资类信托计划。常表现为证券公司是信托产品结构中重要的参与方之一,甚至掌握了信托计划投资管理的主动权。
[D私募基金合作]:指由私募基金作为投资顾问,或私募基金在计划推介和运作管理过程中承担了重要职责的证券投资类信托计划。常表现为私募基金是信托产品结构中重要的参与方之一,甚至掌握了信托计划投资管理的主动权。
[F集合金融小计]:指集合信托证券类项目实收信托的合计金额。该列应等于C列至E列之和。
上述证信合作、私募基金合作和其他证券投资信托项目实收信托不重复统计。
[G个数]:截至报告期,信托公司管理的单一类证券投资信托项目的汇总个数。
[H至K单一信托项目实收信托金额]:以投资顾问为主要区分标准而划分的 6 投资于证券交易市场的单一信托项目对应的实收信托金额。
[I证信合作]、[J私募基金合作]的概念同上。
[L单一金融小计]:指单一信托证券类项目实收信托的合计金额。该列应等于I列至K列之和。
[M、N证券投资类银信合作]:指在信托计划设立环节,由银行类金融机构(是指由中国银监会监管的以经营存、贷款业务为主要业务的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等)向合格投资者推介产品,并作为委托人(或委托人之一)与信托公司签订信托合同,信托资金主要用于有价证券投资的信托项目(含单一和集合)。
[1.股票投资]:指信托资金主要投资运用于股票类金融工具的信托项目。其中,[1.1一级市场]指信托资金主要运用于股票初级市场,也即发行市场投资的信托项目;[1.2二级市场] 指信托资金主要运用于股票流通市场,即已发行股票买卖交易市场投资的信托项目。对信托合同中未限定证券市场类型,但明确约定了以一级市场投资为主的项目,应填报在一级市场项下,反之,应填报在二级市场项下。
[2.债券投资]:指信托资金主要投资运用于债券类金融工具的信托项目。其中,[1.1一级市场]指信托资金主要投资运用于债券初级市场,也即发行市场投资的信托项目;[1.2二级市场] 指信托资金主要运用于债券流通市场,即已发行债券买卖交易市场投资的信托项目。对信托合同中未限定证券市场类型,但明确约定了以一级市场投资为主的项目,应填报在一级市场项下,反之,应填报在二级市场项下。
[3.基金投资]:指按照信托合同的约定,信托资金主要投向为购买基金类金融产品,该类信托性质类似于基金的基金(FOF)。
[4.组合投资]:指按照信托合同约定,信托资金可同时投资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股票及债券,也可购买基金,且无法确定主要品种或主要投资市场;或信托合同无明确约定,信托资金在项目存续期间投资于一级市场或、二级市场和基金没有限制性或倾向性约定的信托项目。
[5.合计]:上述四类证券投资信托项目的实收信托金融合计。
[6.其中:信托单位净值低于1的项目]:指截至报告期末,在所有证券类投 7 资信托项目中,单个证券投资资金信托计划(项目)的信托权益余额除以实收信托(信托本金)低于1所涉及的所有证券投资资金信托计划(项目)。
八、统计口径
1、信托来源运用统计表
本期实现信托业务收入:指截至报告期末,本年累计实现的信托业务收入,包括但不限于贷款利息、投资收益等,以计提口径为准。
本期实现信托报酬:指截至报告期末,本年累计实现的信托报酬,以计提口径为准。
2、信托业务统计基础表
信托收益:指实际分配给受益人的信托收益。
除信托收益按照实际分配为准之外,其他费用的统计口径通常采取计提为准。
第三篇:报送材料说明
报送材料说明
一、基础信息填写指导
1.政治面貌。填‚中共党员‛(或‚民进党员‛)、‚预备党员‛、‚共青团员‛或‚群众‛。不填‚入党积极分子‛等其他名称。
2.民族。填‚汉族‛、‚苗族‛或‚土家族‛等。不得填‚汉‛、‚苗‛、‚土‛等简称。
3.身份证号码。学生本人填写完后务必核实准确。
4.年级。填‚2012‛、‚2013‛等。不得填‚大二‛、‚大一‛或‚二年级‛、‚一年级‛。
5.专业。填写全称,专业名称与学籍学历平台上的名称信息一致。如‚历史学(文化产业方向)‛专业,不得填‚文产‛或‚文化产业‛。
6.在校期间所获奖励。是指(在限定期限内)何时获何种(级别)奖励,填写的信息必须包含时间、级别和奖励名称,如‚2011年10月获评校级‘三好学生’称号‛,不得直接填为‚2011年10月获评‘三好学生’称号‛或‚三好学生‛等。一般填2-5项奖励,限100字以内。各种聘书、四六级考试合格证书、其他各种等级考试证书、活动参赛证书等不属于奖励,不得填写在该栏内。
7.班级意见和学院审核意见。要求在规定的区域内签署意见、签名、填写日期并盖公章。不得漏签、漏填、漏盖,不得私自代领导签字而导致班级意见和学院意见栏中的字迹和日期完全一致。
二、填写基本要求
1.登记表中的签署意见栏手工填写,其他栏在电脑上填写(不得手工涂改或手工添加内容)。
2.在填写表格时,使用宋体5号字体,行距采用固定值18磅,规范使用标点符号。在需列数字序号时,以列(1)(2)(3)……的方式标识,不得随意使用其他特殊符号。
3.不得随意改变原表字体(包括格式和大小),所填文字字体(包括格式和大小)也要一致;打印表格时,一律使用A4纸,且不得改
变原表格局(尤其不能多页)。
三、附支撑材料
(一)学年学习成绩证明
1.学习成绩单直接从教务系统信息平台上打印,并要求加盖学院或教务处公章。
2.在学习成绩单后,另附班级学年成绩排名表。该班级学年学习成绩排名表要能体现班级学生成绩,参评学生学习成绩名次(用横线划出参评学生信息),要有辅导员签字加盖学院公章。
3.学习成绩必须是上学两个学期的,不能只提供某学期学习成绩排名。
(二)学年综合量化考核成绩证明
1.以班级为单位提供综合量化考核成绩证明,成绩按从高到低顺序排列,并在备注栏标明奖学金等次,且要有辅导员签字和加盖学院公章。
2.综合量化成绩必须是学两个学期综合平均排名,不能只提供某学期综合量化排名。
四、审核材料
学院须指定审核责任人。辅导员负责审核所带班学生所填信息,学院指定的审核人在核准全院材料之后,再统一报学院领导签署意见和盖章。
(一)审核方法。
1.一审版面形式。即审核表格是否填写规范完整,看有无漏填、字迹大小与字体格式不一以及忘记签名盖章和标注等情况。
2.二审信息内容。逐一核准电子材料和纸质材料中学生个人信息,尤其是学生姓名、身份证号码、专业信息、年级信息、班级信息等。
3.三审电子材料与纸质材料是否完全一致。看是否做到‚三个完全一致‛:一看电子汇总表中所填信息与纸质登记表中所填相关信息是否完全一致;二看电子汇总表与纸质汇总表中的信息内容是否完全
一致(汇总表即汇总名单在学院公示完毕后最终确定,其中填报的全部信息要核实准确,杜绝出现在报送材料期间随意更换、改表甚至换人不补报表等情况);三看汇总表中所列学生身份信息与学籍学历平台上所登记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
(二)审核责任。
学工部在同时收到同名称电子材料和纸质材料的前提下,负责核实该两种材料的一致性,若发现电子材料与该纸质材料信息不一致,一律以盖有学院公章的同名称纸质材料为准校验电子材料。若因学院未指定审核人进行审核,或审核人把关不严,或在学生修改信息后未及时报送最终核准的电子材料和纸质材料,进而导致全校汇总信息不实并引起不良后果的,由学院相关负责人承担事故责任。
五、材料报送
1.电子材料一般与纸质材料同时报送,并且要进行登记,以便及时统计汇总各院评审信息和进行反馈。
2.请学院加强材料审核力度,其中辅导员应在核实完所带班学生的全部材料后再为其签署意见(并对其负责),相关负责人应在核准全院学生的全部材料后(并对其负责),再报院领导签署意见和加盖学院公章。(若审核不严或不按顺序推进,将可能出现学生反复重做材料并找领导签字盖章等费时费力情况)
3.全校评奖材料数量较大,为避免夹杂、弄混和丢失材料,并切实提高评选工作效率,学工部不接收单位份数不全的材料(若发现某生缺少某几份材料,则该生的全部材料打回),不接收学院明显未加审核或错漏过多的材料,也不接受学生个人直接报送的材料(学工部决定接收所报材料并审核后需补交部分材料的除外),相关负责人宜将全院学生的申报材料全部清理完毕后再行报送。
4.为避免或减少返工次数,提高评选工作效率,建议承担了评选任务的老师先认真阅读评选文件,在全院范围内统一思想,明晰规格标准和方法步骤后再有序开展评选工作,并在遇有疑难时及时与学工部沟通协商,共同处理评选疑难问题。
第四篇:劳动工资报表说明
劳动工资报表说明
第一部分统计范围
根据劳动统计改革的要求,目前将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劳动统计报表范围逐步扩大的计划,2005年劳动统计年报城镇以上单位范围将依然与2004年一样扩大到规模以上私营企业。
城镇以上单位范围: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中央和地方所属的各级企业、事业单位。包括国有经济、城镇集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其他经济单位。(不包括个体和私营经济单位和乡镇企业局管理的企业)
规模以上私营企业范围:
(1)指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私营工业企业
(2)具有专业资质等级的私营建筑业
(3)具有专业资质等级的私营建筑业
(4)房地产开发企业
(5)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私营批发业企业
(6)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私营零售业企业
(7)年营业额在200万元及以上的私营餐饮业企业
(8)具有住宿业星级等级的私营住宿业企业。
第二部分统计报表
劳动工资报表包括2005年年报《劳动情况》I101-1表和季报《劳动情况》I102-1表。其中年报上述所有单位均须填报。而季报私营企业无需填写,只由城镇以上单位填写。
年报:
年报表的“
一、在岗职工”项下新增了“临时职工”项。
在补充资料中,新增“在岗职工受教育培训人数”一项指标。
第三部分指标解释
人数统计
单位从业人员 各单位的从业人员是指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兼职人员和从事第二职业的人员。
使用的农村劳动力 在国有经济、城镇集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其他经济单位的从业人员中,现仍保留农村户籍关系的人员。使用的农村劳动力是单位从业人员的其中项。
在岗职工 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职工。包括由单位派出学习、劳务及病伤产假且仍由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人员。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专业技术人员 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或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
1、受聘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2、取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3、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4、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励;
5、持有政府有关部门认定的发明专利。按照公务员管理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不统计为专业技术人员。
长期职工 指用工期限在一年以上(含一年)的职工。包括原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长期临时工以及国有单位使用的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的人员。
临时职工 指用工期限不超过一年的职工。包括各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招用的,签订一年以内的劳动合同或使用期不超过一年的临时性、季节性用工。
其他从业人员 各单位其他从业人员是指劳动统计制度规定不做职工统计,但实际参加各单位生产或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包括: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以及聘用的外单位下岗职工、外单位的内退人员、兼职人员和从事第二职业的人员。但不包括在单位中工作并领取劳动报酬的在校学生。单位其他从业人员与在岗职工之和为该单位全部从业人员。
聘用的离退休人员 指聘用的本单位或外单位的已办理正式离退休手续的离退休人员。
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由于各种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包括内部退养人员、停薪留职人员、借给外单位使用的人员、长期病、休假职工、下岗职工等。这里的下岗职工指由于用人单位的生产和经营状况等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包括放长假,下岗待工,轮流歇工等职工,即包括下岗未就业人员和下岗分流人员,但不包括内退人员和下岗后仍在企业参加转岗等培训的职工。
内部退养职工 指接近正常退休年龄但因各种原因退出工作岗位,并办理了内退手续,在正式办理退休手续前由单位按月发给一定生活费的职工。
长期病、休假人员 指劳动关系在本单位,但因病、事假离开工作岗位半年及半年以上的人员,不包括由单位派出或自费长期学习的人员。
死亡 单位从业人员变动情况中的“死亡”指标是指因各种原因死亡而发生的减员。
劳动报酬统计
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本单位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两部分。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计件标准工资、计件超额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其他工资。即在计算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时不论其经费来源,不论是计划内还是计划外的,不论是政策规定的还是单位自行建立的,只要是属于支付给本单位的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均是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不包括国家规定的保险福利费及劳动保护费。
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指各单位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其他从业人员的全部劳动报酬。包括支付给再就业离退休人员的劳动报酬和外籍、港、澳、台人员的劳动报酬等其他从业人员的劳动报总额。
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生活费 指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在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期间从本单位领取的生活费。
补充资料
人才资源 具体包括:
(1)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党委机关、人大政协机关、法院检察院机关、民主党派和有关群众团体机关以及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中工作的公务员;
(2)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或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
(3)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岗位上工作的人员;
(4)在各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技术工人岗位上工作的技术工人。
经营管理人员 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岗位上工作的人员。统计对象为企业、事业单位中中层级以上管理人员。(不包括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统计)
技术工人 获得技术工人等级证书或技师证书,在技术工人岗位或技师岗位上工作的人员。(按照公务员管理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不统计为专业技术人员)
在岗职工受教育培训人数 指本单位在岗职工中,本参加各类学习培训的人数(包括参加政治理论知识培训,专业技术知识培训,继续教育学习,接受学历、学位教育,各类管理知识培训,新知识适应性短期培训等各类学习培训)。一年内参加两次以上培训的仍按一人统计,但培训时间累加。
第四部分 综合指标的计算方法
期末人数:指报告其末最后一天的实有人数。常用的期末人数有月末人数、季末人数、年末人数。
例:2004年的期末从业人员数即2004年12月31日的单位的实际从业人员数。
平均人数:指报告期内每天平均拥有的人数。
月平均人数: 指报告月内每天平均拥有的人数。是以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项价值和,被报告月的日历日数除求得。
月平均数=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之和÷报告月的日历日数
月平均数=(月初的人数+月末的人数)÷
2年平均人数 指 报告年内每天平均拥有的人数.是以十二个月的平均人数相加之和被十二除求得的。
年平均数=12个月的每月平均人数之和÷12
劳动报酬总额:时期数。即2005年1-12月的劳动报酬总额
第五部分 表内平衡关系
1、单位从业人员年末数(01)=在岗职工数(04)+其他从业人员(08)
2、单位从业人员年末数(01)应分别大于等于其中项女性人数(02)和使用的农村劳动力人数(03)
3、在岗职工人数应分别大于等于其中项专业技术人员人数和长期职工人数。
4、代码为06的女性人数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其中项,应小于等于专业技术人员数(05)
5、其他从业人员数(08)应大于等于其中项聘用的离退休人员(09)和聘用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10)项之和。
6、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年末人数(11)应大于等于其中项内部退养职工(12)、长期病、休假职工(13)和停薪留职人员、借给外单位使用的人员(A1)之和。
7、平均数部分平衡关系以及劳动报酬部分的平衡关系与期末人数部分一致。
8、单位从业人员变动情况部分增加人数和减少人数均等于各个分项之和。
9、单位数这一项一定要填写,应大于等于 1。
10、补充资料部分大学本科及以上(B1)、大专(B2)、中专及高中(B3)、初中级以下(B4)四项人数相加应等于在岗职工年末人数(04)。
11、年末在岗职工中人才资源数(B5)应分别大于等于专业技术人员(05)和在岗职工中的技术工人数(B10)项。同时还应小于在岗职工年末人数。
12、在岗职工年末人数(04)应大于等于在岗职工中经营管理人员数(B6)与在岗职工中技术工人数(B10)之和。
13、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数(B7+B8+B9)相加应等于专业技术人员数(05)其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包括没有职称的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在技术岗位上工作的(如刚毕业的大学生)
第六部分 工资总额的计算原则
1、工资总额的统计以劳动报酬为根据
工资总额统计是指包括属于支付给职工劳动报酬的费用。这里指的劳动报酬是从广义上讲的,即:既包括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也包括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法令规定,为了不使职工的工资受某些特殊因素的影响而支付的工资性津贴、补贴,以及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
2、工资总额的统计以职工范围为前提
工资总额是指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这就明确了支付劳动报酬的对象是职工,因此,工资总额统计时,确定某项费用是否属于工资总额的范畴,应考虑支付的对象是不是职工,也就是说,如果支付的对象是职工,支付的费用又属于劳动报酬,则此项费用应计入工资总额统计; 如果支付的对象不是职工,而是职工范围以外的人员(如:参加企业生产劳动的在校学生,聘用和留用的离、退休人员,从事教育工作的民办教师等),即使支付的费用(或补贴)具有劳动报酬的性质,也不计入工资总额统计。
3、工资总额的统计不考虑其经费来源和支付形势
目前,支付给职工的标准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工资等,其经费来源相当复杂,有工资基金、经理基金、福利基金、搬运费、材料费、加工费、技术协作收入、业务收入和劳务收入、上级下拨经费等等。在计算工资总额时,只考虑某项开支是不是职工劳动报酬,不考虑其经费来源和支付形势,也就是说,只要是职工的劳动报酬,不论其费用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其支付的项目,不论是国家承认的,还是国家不予承认的;不论是国家规定列入计征奖金税项目的,还是免征奖金税项目的;其支付的形式,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都应计入工资总额统计。
4、工资总额应按报告期实发数统计
为了反映一定时期内实际支付的工资总额。并考虑到统计的实际可能性,从统计核算的目的和需要出发,各单位在计算工资总额时,应以报告期内实发的工资数为准。这里所指的实发数,包括下列两层含义:
(1)实发工资数是指实际已支付给职工的工资,而不是已提取未支付或可提取的工资。如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企业,根据经济增长情况提取的效益工资,在报告期内尚未使用完的,统计报告其工资总额时,只能统计报告期内已经实际支付的工资,而不能统计提取的全部效益工资。
(2)实发工资是指报告期内已支付给职工的工资,不包括报告期内应发未发的工资。如报告期内应发的奖金、加班工资、补发工资等,在报告期内实际未支付,而是跨报告期(如跨月、季、年)支付的,这些费用均应统计在实发月的工资总额中。但对逢节日提前预发下月的工资,国家统计局做出特殊规定,仍统计在应发月中。因补发调整工资影响当月工资总额变动较大时,应在统计表中加注说明。
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
(1)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有关规定颁发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进步奖和支付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以及支付给运动员在重大体育比赛中的重奖。
(2)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费用。具体有:职工死亡丧葬费及抚恤费、医疗卫生费或公费医疗费用、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集体福利事业补贴、工会文教费、集体福利费、探亲路费等。
(3)有关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待遇的各项支出
(4)支付给聘用或留用的离休、退休人员的各项补贴
(5)支付给聘用的外单位下工职工的各项补贴
(6)支付给兼职人员和第二职业人员的各项补贴
(7)稿费、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报酬
(8)劳动保护的各种支出。具体有:工作服、手套等劳保用品,解毒剂,清凉饮料,以及按照一九六三年七月十九日劳动部等七家单位规定的范围对接触有毒物质、矽尘作业、放射线作业和潜水、沉箱作业、高温作业等五类工种所以享受的由劳动保护费开支的保健食品待遇。
(9)出差伙食补助费、误餐补助、调动工作的旅费和安家费
(10)对自带工具、牲畜来企业工作和职工所支付的工具、牲畜等的补偿费用
(11)实行租赁经营单位的承租人的风险性补偿收入
(12)对购买本企业股票和债券的职工所支付的股息(包括股金分红)和利息
(13)劳动合同制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时由企业支付的医疗补助费、生活补助等 因录用临时工而在工资以外向提供劳动力单位支付的手续费或管理费
(14)支付给家庭工人的加工费和按加工订货办法支付给承包单位的发包费用
(15)支付给参加企业劳动的在校学生的补贴
(16)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贴
第五篇:资料、报表报送制度及管理办法
资料、报表报送制度及管理办法
为加强和规范统计报表报送工作,信息报送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保持信息畅通,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最新动态,更好地发挥统计的服务和监督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国家统计局有关统计工作规定,结合本工地统计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统计报表报送工作坚持依法、依纪的原则,坚持客观性、真实性、时间性、一致性的原则。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统计报表包括周报、月报表、季报表、年报、快报、临时性各类报表等。
第三条 统计报表报送工作由各单位统计人员负责,统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要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
第四条 统计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统计指标解释,确定每项指标所包括的范围,同时和业务口核对有关数据,力求准确,不得漏报、错报。
第五条 严格按照规定报表报送时间,完成统计报表报送工作。填写统计报表时必须对有关数据审核评估,准确无误后才能传出数据,确保填报统计数据全面、准确、及时、数出一门。
第六条 统计报表汇总后必须经单位主管领导审核签章,统计人员审核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上报。各单位主管领导不得强令或者授意统计人员篡改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统计人员对领导人强令、授意篡改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的行为,应当拒绝、抵制,依照统计法和统计制度,如实报送统计资料,并对所报送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七条 严格报表报送签到制度,各单位统计报表和资料,必须由统计人员亲自送审,并在签到表上签名,未按规定送审的统计报表和资料视为迟到,将依照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第八条 执行报表报送通报制度,对迟报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两次以上迟报视为拒报,对拒报等统计违法行为,将请示市统计局依照《统计法》和《湖北省统计管理条例》追究负责人和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九条 各类统计报表实行档案化管理,应于次年二月底前装订成册,立卷归档,妥善保管。
第十条 乡党政综合办公室对各类统计报表报送工作实行监督检查,对所有报表的报送情况定期进行通报。并将各单位统计报表报送工作列入目标管理体系之中,年终实行考核,进行奖罚。对报表严重不实造成重大影响的,责成有关单位按照统计法规定作出严肃处理。
一、各工作组必须将报送信息作为一项政治责任,建立和健全灵敏高效的信息渠道,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有价值的工作进展信息。
二、各工作组要指定一名人员承担信息报送工作,负责搜集和整理本组及相关成员单位的各类信息,经组长审核把关后及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组信息报送联络员名单要及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三、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收集各工作组报送的各类信息,对其进行整理、筛选和审核,将审核后的信息送主管领导审批,并按领导批示,向领导小组报告或以简报形式发布。
四、信息报送内容
1.各工作组在项目申报和实施过程中的工作动态;
2.各工作组阶段性工作思路、工作总结;
3.反映重大活动的专题报道。
五、信息报送原则 1.及时性:重要信息早发现、早收集、早报送;
2.准确性:信息报送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确保准确。
六、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各类信息及时进行整理分类归档。
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安全第一,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理安全和安全管理责、权、利相结合,规范安全生产施工现场管理,争创示范“平安工地”经项目办研究,特制定以下安全处罚措施:
1、未编制安全生产技术方案或安全技术方案未按有关规定组织专家论证、审核、批准的,擅自组织施工的,除立即责令停工外;应对施工单位处以 元罚款;(还应对直接责任人处以 元罚款。)
2、分部、分项工程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施工的,应对施工单位处以 元罚款;(还应对直接责任人处以 元罚款。)
3、未能按期完成隐患整改,除督促施工单位加快整改,应对施工单位处以 元罚款,每延期一天另外处以 元罚款
4、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和未按规定设置警示标志的应立即停工设置,按规定要求落实到位的,应对施工单位处以 元罚款;(还应对直接责任人处以 元罚款。)
5、施工作业现场无安全管理人员、或安全管理人员未按规定要求配戴袖章的;应对施工单位处以 元罚款;(还应对直接责任人处以 元罚款。)
6、作业人员未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和岗前培训考试不合格上岗作业的,应对施工单位处以 元罚款;(还应对直接责任人处以 元罚款。)
7、未召开班前会和未参加班前会上岗作业的,应对施工单位处以 元罚款;(还应对直接责任人处以 元罚款。)
8、作业人员未按规定要求穿戴劳动防护用品的或穿戴不合格的,应对施工单位处以 元罚款;(还应对直接责任人处以 元罚款。)
9、一天或连续作业时间超过12小时的,应对施工单位处以 元罚款;(还应对直接责任人处以 元罚款。)
10、特种作业施工人员未持有相关有效证件的,或证件过期的应对施工单位处以 元罚款;(还应对直接责任人处以 元罚款。)
11、特种设备施工作业的,未按有关规定要求进行验收、报当地主管部门登记的,除立即停止施工作业,应对施工单位处以 元罚款。
12、未按规定时间报送安全资料的,除立即报送外,应对施工单位处以 元罚款;(还应对直接责任人处以 元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