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如何着力改善民生问题

时间:2019-05-13 02:32: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如何着力改善民生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如何着力改善民生问题》。

第一篇: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如何着力改善民生问题

今年的“两会”有其特殊的意义,因为不但要部署2011年的工作任务,还要决定整个“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规划。所以,温家宝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内容特别丰富。在社会政策亦即民生方面,概括起来有几点可能应该引起特别的关注。

1.关于民生问题。亦即改善人民生活将被始终放在一个极为显著的重要地位。《报

告》中说,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稳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宁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关于“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有几个新的提法,一是将“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三者关系的“结合点”,二是强调三者都要适度而且要统一起来,三是“改革”是着力点和突破口,要以“改革”来“促进”和“确保”其他几个方面。

2.关于“十二五”规划。《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就要“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然后提出了很多很明确、很具体且数字化的发展目标。譬如: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政策范围内的医保基金支付水平提高到70%以上;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十二五”期间,公众就可以凭这些目标来对政府的工作作出评估。《报告》中提出的这些指标,看来很有底气,而这个底气应该不是盲目乐观,是建立在对国际国内的大局审慎地审时度势,然后再对今后五年的工作进行周密部署之上的,因此我们应该对此充满信心。

3.关于2011年的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报告》指出: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然后分五个方面进行了慎密的安排:

其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很重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劳动者只有就业,才有资格参加第一次分配。如果失业,就等于少了一次参加分配的资格,而且通常第一次分配会比第二次分配得到的利益更多。所以,在现代社会中,失业往往是陷入贫困的同义词。《报告》中很明确提出,今年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小型微型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在工作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还要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要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其二是“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收入的公平分配,人民群众期盼已久。《报告》把分配公平放到“当前的紧迫工作”的位置上。如此看来,光讲做蛋糕,不讲分蛋糕的日子终于要成为过去。但是,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也不能试图一蹴而就,多年积累的问题也不能指望一下子就解决。今年会重点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众的基本收入。二是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三是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群众也是通情达理的,但是无论如何今年应该比以往有个明显的改变。

其三是“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报告》把重点放在“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上。具体措施有三:一是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今年要再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共1000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50万户。二是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中央财政预算拟安排补助资金1030亿元,比上年增加265亿元。三是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市县人民政府负直接责任,强调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从而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地方,要追究责任。人民群众住房问题的解决,其实首先要政府分清什么是自己该做的,什么是自己不该做的;哪种政策是有效的,哪种政策是效果不怎么地的。总理在与网民交流时,曾经说得很明白了,现在就看怎么做。

其四是“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报告》强调“今年是医改三年实施方案的攻坚年,要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一是在基层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二是抓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三是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四是完成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任务;五是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在“报告”中,医疗卫生占的篇幅不小,措施也是最多的,的确有点“攻坚”的架势。其实最重要的是两点:一是把基层医疗服务中心办好,二是公立医院的改革,尤其是后者。但是,如果抓不住主要矛盾,不能真正确立“非营利”的目标,如果政府还是吝于向医疗卫生事业投资,还是要医院完全承担医务人员

第二篇: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如何着力改善民生问题专题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如何着力改善

民生问题

今年的“两会”有其特殊的意义,因为不但要部署2011年的工作任务,还要决定整个“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规划。所以,温家宝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内容特别丰富。在社会政策亦即民生方面,概括起来有几点可能应该引起特别的关注。

1.关于民生问题。亦即改善人民生活将被始终放在一个极为显著的重要地位。《报告》中说,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稳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宁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关于“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有几个新的提法,一是将“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三者关系的“结合点”,二是强调三者都要适度而且要统一起来,三是“改革”是着力点和突破口,要以“改革”来“促进”和“确保”其他几个方面。

2.关于“十二五”规划。《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就要“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然后提出了很多很明确、很具体且数字化的发展目标。譬如: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政策范围内的医保基金支付水平提高到70%以上;全国城

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十二五”期间,公众就可以凭这些目标来对政府的工作作出评估。《报告》中提出的这些指标,看来很有底气,而这个底气应该不是盲目乐观,是建立在对国际国内的大局审慎地审时度势,然后再对今后五年的工作进行周密部署之上的,因此我们应该对此充满信心。

3.关于2011年的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报告》指出: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然后分五个方面进行了慎密的安排: 其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很重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劳动者只有就业,才有资格参加第一次分配。如果失业,就等于少了一次参加分配的资格,而且通常第一次分配会比第二次分配得到的利益更多。所以,在现代社会中,失业往往是陷入贫困的同义词。《报告》中很明确提出,今年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小型微型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在工作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还要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要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其二是“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收入的公平分配,人民群众期盼已久。《报告》把分配公平放到“当前的紧迫工作”的位置上。如此看来,光讲做蛋糕,不讲分蛋糕的日子终于要成为过去。但是,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也不能试图一蹴而就,多年积累的问题也不能指望一下子就解决。今年会重点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众的基本收入。二是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三是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群众也是通情达理的,但是无论如何今年应该比以往有个明显的改变。其三是“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报告》把重点放在“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上。具体措施有三:一是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今年要再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共1000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50万户。二是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中央财政预算拟安排补助资金1030亿元,比上年增加265亿元。三是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市县人民政府负直接责任,强调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从而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地方,要追究责任。人民群众住房问题的解决,其实首先要政府分清什么是自己该做的,什么是自己不该做的;哪种政策是有效的,哪种政策是效果不怎么地的。总理在与网民交流时,曾经说得很明白了,现在就看怎么做。

其四是“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报告》强调“今年是医改三年实施方案的攻坚年,要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一是在基

层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二是抓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三是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四是完成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任务;五是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在“报告”中,医疗卫生占的篇幅不小,措施也是最多的,的确有点“攻坚”的架势。其实最重要的是两点:一是把基层医疗服务中心办好,二是公立医院的改革,尤其是后者。但是,如果抓不住主要矛盾,不能真正确立“非营利”的目标,如果政府还是吝于向医疗卫生事业投资,还是要医院完全承担医务人员的人工成本,“看病贵、看病难”恐怕会依然如故。

其五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参与社会管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完善社会管理格局。自从总书记作了关于“社会管理”的讲话之后,这个名词已经被全社会所关注。现在《报告》中把城乡社区、维权机制、公共安全、综合治理、食品安全作为社会管理的目标,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其实还有一个问题没有得到关注,这就是专业服务,专业的社会工作的参与和介入。谁去做广泛深入的群众工作?靠“小政府”中的寥寥数人也许是办不到的。所以,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似乎不能说说而已。

第三篇: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如何着力改善民生问题

《形势与政策》论文

——政府报告中的主要内容及改善民生问题的主要措施

服装与纺织学院

B1002

15号

李璐

一、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内容

(一)2011年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奋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增长24.8%;粮食产量57121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4%和11.4%。我们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更加注重把握好政策实施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努力做到调控审慎灵活、适时适度,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产业的竞争力。我们坚持有扶有控,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增强发展后劲。

3.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级政府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投入,全国财政支出2.82万亿元。

4.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我们坚持民生优先,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5.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我们按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改革任务,加大攻坚力度,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二)2012年工作总体部署: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我们要恪尽职守、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决不懈怠,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蕴藏着巨大的需求潜力;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发展建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体制条件,宏观调控经验不断丰富,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东部地区创新发展能力增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发展潜力不断释放;经济发展的传统优势依然存在,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提高;财政收支状况良好,金融体系运行稳健,社会资金比较充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我们要坚定信心,善于运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

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同时,要在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这里要着重说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综合考虑了输入性通胀因素、要素成本上升影响以及居民承受能力,也为价格改革预留一定空间。

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

调微调,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80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1.5%左右,其中中央财政赤字5500亿元,代发地方债2500亿元。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重点,更加注重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的投入。更加注重加强薄弱环节,加大对“三农”、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和节能环保、水利、地质找矿等的支持。更加注重勤俭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深化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继续控制楼堂馆所建设规模和标准,压缩大型运动会场馆建设投入。全面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审计。实施结构性减税。认真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继续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进行清理、整合和规范。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和风险防范。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的原则,继续妥善处理存量债务。进一步清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坚决禁止各级政府以各种形式违规担保、承诺。同时,把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债务,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分类纳入预算管理。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的要求,兼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好货币信贷供求,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广义货币预期增长14%。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继续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大力发展外汇市场,丰富外汇产品,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的汇率避险工具,管好用好外汇储备。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和监管协调机制,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控。规范各类借贷行为,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

全面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须坚持突出主题、贯穿主线、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稳增长,就是要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努力克服国内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控物价,就是要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反弹。调结构,就是要有扶有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惠民生,就是要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好事实事。抓改革,就是要以更大的决心和气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促和谐,就是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积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隐患,防止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2012年主要任务:1.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2.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是关系群众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要在有效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管好货币信贷总量、促进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的基础上,搞好价格调控,防止物价反弹。

3.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要更加重视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既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5.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6.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

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

7.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优秀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要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努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守诚信、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和档案事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深入开展对外人文交流,促进中外文化相互借鉴。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震撼力,当代中华儿女一定要肩负起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

8.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正确抉择。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胆探索,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深化土地、户籍、公共服务改革,理顺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事业、收入分配等改革,理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效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推进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创新,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建设服务、责任、法治、廉洁政府。今年改革的重点任务是:

9.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我国对外开放已进入新的阶段,进出口贸易、双向投资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创新对外经济工作思路,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二、改善民生的主要措施

1.关于民生问题。亦即改善人民生活将被始终放在一个极为显著的重要地位。《报告》中说,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稳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宁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关于“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有几个新的提法,一是将“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三者关系的“结合点”,二是强调三者都要适度而且要统一起来,三是“改革”是着力点和突破口,要以“改革”来“促进”和“确保”其他几个方面。

2.关于“十二五”规划。《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就要“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然后提出了很多很明确、很具体且数字化的发展目标。譬如: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政策范围内的医保基金支付水平提高到70%以上;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十二五”期间,公众就可以凭这些目标来对政府的工作作出评估。《报告》中提出的这些指标,看来很有底气,而这个底气应该不是盲目乐观,是建立在对国际国内的大局审慎地审时度势,然后再对今后五年的工作进行周密部署之上的,因此我们应该对此充满信心。

3.关于2011年的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报告》指出: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然后分五个方面进行了慎密的安排:

其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很重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劳动者只有就业,才有资格参加第一次分配。如果失业,就等于少了一次参加分配的资格,而且通常第一次分配会比第二次分配得

到的利益更多。所以,在现代社会中,失业往往是陷入贫困的同义词。《报告》中很明确提出,今年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小型微型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在工作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还要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要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其二是“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收入的公平分配,人民群众期盼已久。《报告》把分配公平放到“当前的紧迫工作”的位置上。如此看来,光讲做蛋糕,不讲分蛋糕的日子终于要成为过去。但是,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也不能试图一蹴而就,多年积累的问题也不能指望一下子就解决。今年会重点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众的基本收入。二是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三是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群众也是通情达理的,但是无论如何今年应该比以往有个明显的改变。

其三是“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报告》把重点放在“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上。具体措施有三:一是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今年要再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共1000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50万户。二是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中央财政预算拟安排补助资金1030亿元,比上年增加265亿元。三是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市县人民政府负直接责任,强调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从而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地方,要追究责任。人民群众住房问题的解决,其实首先要政府分清什么是自己该做的,什么是自己不该做的;哪种政策是有效的,哪种政策是效果不怎么地的。总理在与网民交流时,曾经说得很明白了,现在就看怎么做。

其四是“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报告》强调“今年是医改三年实施方案的攻坚年,要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一是在基层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二是抓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三是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四是完成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任务;五是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在“报告”中,医疗卫生占的篇幅不小,措施也是最多的,的确有点“攻坚”的架势。其实最重要的是两点:一是把基层医疗服务中心办好,二是公立医院的改革,尤其是后者。但是,如果抓不住主要矛盾,不能真正确立“非营利”的目标,如果政府还是吝于向医疗卫生事业投资,还是要医院完全承担医务人员的人工成本,“看病贵、看病难”恐怕会依然如故。

其五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参与社会管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完善社会管理格局。自从总书记作了关于“社会管理”的讲话之后,这个名词已经被全社会所关注。现在《报告》中把城乡社区、维权机制、公共安全、综合治理、食品安全作为社会管理的目标,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其实还有一个问题没有得到关注,这就是专业服务,专业的社会工作的参与和介入。谁去做广泛深入的群众工作?靠“小政府”中的寥寥数人也许是办不到的。所以,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似乎不能说说而已。

第四篇:政府工作报告解读解决民生问题就是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解决民生问题就是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改革基因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温家宝总理用1小时45分钟的时间做了政府工作报告,现场的2000多名代表和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同时仔细的聆听了本次报告。那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和过去相比有哪些不同?我们会有哪些新的期待?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史小诺和特约评论员全国人大代表辜胜阻、著名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共同评论。

一届政府,五年工作,总理报告拿出怎样的成绩单?承前启后,换届之年,翻翻账本,盘点家底有多厚?

潘增旗: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今天在京拉开帷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做政府工作报告。说到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有几个数据大家备受关注。今年经济的增速设定在7.5%左右,物价总水平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在900个人以上。说到今年的工作,一个重点就是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上来。温总理表示,7.5%左右的经济增速实现起来仍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定下了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温家宝(国务院总理):一方面要继续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另一方面,要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来,放到提高经济增长和效益的质量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冯燕(全国人大代表):总理的报告我用六个字来谈一下我的体会,平实,简谱,亲民。朱立秋(全国人大代表):调结构转方式,民营经济是一个主要力量,因为我们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部分民营经济占了一个重要的部分,那么如何激发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战略课题,如果把民营经济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制定更加优惠的转型政策,我想那么我们国家的转型就真的有动力了。

温家宝(国务院总理):今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提高10%,城乡低保和优扶对象补助标准也进一步提高,要加大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儿童福利机构建设支持力度。李东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过去五年的发展进步,让大家印象深刻,经济总量来说,我们已经做到从前的第二位。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亮点就是,居民的这种生活水平很大的改善,我注意到一个数字,就是在五年前我们百户人,私人的这种汽车保佑量是6台,五年以后是21.5台,等于说差不多增长了3倍。

李一飞(全国人大代表):其实说到底,教育是第一民生,从一连串掷地有声的数字让我们充满了希望,非常的振奋。对今后的教育我倒觉得,钱已经不应该是最主要的问题和矛盾了,我觉得政府应该解决真正的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真正的解决立德树人的问题。辜胜阻:这一次报告体现了代表和委员对民富国强的重大期待

我在现场开会的时候,深深地感受到代表和委员对国强民富的期待,特别是总理在讲到很多民生问题的时候,有很多鼓掌,掌声最长的一次是讲到我们国防的时候,那个掌声最长,这体现了老百姓一方面关注民生,另一方面关注我们国家的实力,我们国家的强大。我总的一个印象就是这一次报告,体现了代表和委员对民富国强的重大期待。从长期来看,很多掌声可能集中在民生,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还有就是国家的强大。最大的特点是总结这一届五年来的政府工作,它这个时间跨度是以前的报告所没有的,以前都是一年,这一次是五年,这次是换届报告最大的特点。

马光远:大家期待未来五年或者十年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因为辜主席是人大代表,在现场,当然我也在第二个现场,就是在微博上,大家讨论的非常

热烈,每一个人都很关注,我看到很多人主动地、不断地把自己认为的关健词拎出来。比如说过去五年的这个成绩单怎么样?这个报告对我来讲,最大的感受就是,数字化的解读,把很多的数据,包括我们经济实力的增强,比如说GDP从26.6万亿到超过50万亿,51.9万亿,那是整体的综合国力在增强。再比如说谈到民生的时候有很多的数字,包括医疗改革取得的成绩,教育经费的投入达到4%等等都用数字来解读,所以这个成绩单是一个在政治交接过程中,上届政府做的一个全盘的成绩。

当然从这个成绩中,我们看到,如果我们把这个成绩看成一个资产负债表的话,那么既有好的成绩的一面,就是取得一些重大进步,另一方面还有什么呢,还有一些做的不足的地方,包括结构调整方面出现的问题,包括经济增长的这种失衡,不可持续的一些因素仍然存在,一些社会矛盾也很突出等等,所以我认为是比较全面的。刚才辜主席讲了现场的掌声很热烈,我想这个热烈一方面是对过去五年成绩的一个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大家对未来五年或者说未来十年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的一个重大期待。

辜胜阻:污染治理的根子在城镇化和工业化 让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政府下一步要推进的重点工作

我觉得7.5%的这个指标是比较切实可行的,我们在讨论过程中,大家都觉得7.5%相对过去的目标来讲,因为过去都是保8%,那么现在我们不再保8%了,变为7.5%,我觉得这个7.5%是一个很重大的转变,我们现在非常重要的是稳中增长,不让它到6%,不让它到5%。还有一个是强调增长的质量,现在我们自然环境的瓶颈太大了,所以现在我们要保障环境,那么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要调结构。

最近大家对于环境污染的问题高度关注,我觉得这里面有几个问题,一个是我们的工业化,我们要反思,我们可能太粗放了。还有一个是我们的城镇化,我们也需要反思,像北京现在十面“霾”伏,那么很大的问题可能是很多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集中在北京,人口都跟着资源走,还有产业,我们把如此众多的工人都集中在有效的空间里,所以这跟城镇化失衡有很大的关系。还有一个就是污染治理的问题,所以根子还是在城镇化和工业化。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它讲到我们国力的时候有几个重要指标,一个是GDP超过50万亿,这个已经是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还有一个制造业已经是世界第一,我们现在是最大的,但是我们大而不强,在强的问题上,我们可能下一步要做好制造业,关键是做强。还有一个出口是世界第一,我们的教育涉及的人口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特别这一次最感到振奋的是,我们教育的投入已经占到GDP的4%,这是多年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呼吁政府投入民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那么现在总投入已经超过两万亿;还有一个就是外贸,进出口已经成为世界第二,那么这都是体现我们国力非常重要的指标。同时,我们在人口结构方面也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5岁,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52%,所以就是一方面我们的国力在不断地增强,这是代表和委员高度关注的问题;另外一个还有很多民生的问题,也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再有就是不彻底的城镇化,现在有2.7亿人是实现了地域的转移,从农村到城市,实现了职业的转变,从农业到非农产业,但是没有实现身份的转变,他们还是农民工,没有实现农民工向市民的转变,所以我们把它称为半城镇化,半城镇化里还有很大的空间,那么下一步的城镇化关键是人的城镇化,怎么样改变这种半城镇化的局面,让转移人口市民化,这个是政府下一步要推进的重点工作。

马光远:主要是调结构 改变以前的发展模式

7.5%事实上相对于我们目前50万亿的经济规模来讲,已经是一个很快的速度了,我们以前是一个小船,跑起来快没关系,但现在是个航空母舰;第二,我们最主要是要质量,我们要为调结构留出空间,只要不要太慢,那么保持一个比较适中的速度,到2020年达到我们所预定的再翻一番的目标,人均收入再往上翻一番,我们完全是可以做到的。所以我们现在可

能这个速度是还得刻意的往下压,我们不要太快,主要是调结构,主要还是改变我们以前的发展模式。

民生领域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我们的医疗、社保,特别在农村领域的投入方面,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这个工作本身跟我们的期待来比较的话,比如说社保水平,整体的覆盖面还没有达到我们理想的水平,整体的社保水平可能还比较低。再比如说,城镇化的水平,我们从数字本身来看,超过52%了,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我们以前一直是个农业社会,50%是一个线,是我们历史上第一次突破。

辜胜阻:只有把政府自身的改革做好了 经济体制改革才能水到渠成总理在对新政府的建议中提了4条,那么第4条建议是提出来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开放。我们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那么深化改革一方面需要勇气,另一方面需要智慧,有些改革如果没有智慧,像我们的房地产调控那是考验政府的智慧,还有分配制度的改革,也是如何协调好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要协调好这个关系,也要考虑政府的智慧。所以智慧对于改革来讲非常重要。

总理在第4条建议中讲到了经济改革,关于经济改革一共讲了5个方面,一个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也就是怎么处理好各种市场主体的关系,重申了十八大报告的三个平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个现在太重要了,就是不同的所有主体之间如何实现三个平等,这个是第一个,就是市场经济体制,也就是要打破垄断,构建一个竞争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接下来讲了财税体制的改革,讲了金融体制的改革,还讲了事业单位的改革,最后讲到分配制度的改革。这几项经济改革讲完了以后,重点讲了政治改革和政府行政体制的改革。我觉得当前要推进经济改革,那么政府行政体制的改革非常重要,刚刚闭幕的二中全会实际上对几个改革和政府职能的改革进行了全面的谋划。我觉得下一步就是如何推进政府自身的改革最重要,只有把政府自身的改革做好了,理顺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那么我们经济体制改革才能水到渠成,才能顺利地推进。

马光远:解决民生问题的最主要手段和途径就是改革

事实上,这几年我们读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都会看到把民生放到一个特别重要的位置,当然改革的主题也很重大,但是整个来看,你会发现很多的民生问题事实上本身就是一个改革问题。比如说中国的城镇化问题,怎么样把农民真正的实现市民化,那么你要给他市民的待遇,这是个民生问题,也是一个改革问题。再比如说医疗体制的改革,我们看到在数字里面有建议,比如说从多少钱提到多少,一些病必须纳入基本医保等等,但这需要医疗体制的改革。再比如说社保,怎么样提高统筹,把目前的统筹水平提高到全国,打破全国的地域限制,这都需要改革,也是很重大的民生问题。

我觉得,无论是过去五年也好,还是未来五年也好,如果说民生真正成为一个重大主题的话,必须通过改革,那么这个改革有些可能比较容易,但是有些来讲,我觉得可能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可能很复杂,所以可能还需要五年、十年,真正的去推动。所以我们谈到民生的时候,为什么老是跟改革弄到一块,因为现在要解决民生的最主要手段,最主要途径就是通过改革的手段来解决。

马光远:最大的期待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我最大的期待还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定要从今年开始,不能再往后拖了,也就是说,我们从这个时候下决心脚踏实地,迈出实质性的步伐,让我们在整个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有一个突破性的进展。我想这样的一个进展是给所有人对中国经济未来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一个真正的信心,这是我最期待的。

第五篇:着力改善民生问题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发言提纲

民生,就是国民的生计与生活。民生是和谐之本,民生关乎民心,而民心决定民意,为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作为社会发展的主题与根本目标,建设真正和谐与文明的社会。

一、改善和保障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为什么说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从深层次上看,这项重要工作涉及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内在要求。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事业发展。近些年来,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并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显著增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扩内需、保增长的重点,从公共投资、项目安排和政策扶持等方面予以倾斜,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这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要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途径和着力点,关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全区跨越式发展,长治久安。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

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有利于加快解决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切实推动科学发展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也有利于推动社会事业领域相关产业发展,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很大成就,财政能力显著增强,已经具备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我们应当有必要也有条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加快推进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展

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有强大的科技和众多的创新型人才,这是发展的力量所在、后劲所在。加快推进科技发展,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当今时代,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就产品的制造能力而言,我们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国家;但就财富的创造能力而言,我们则逊色很多。未来要发展为世界一流强国,必须具备一流的科技实力,包括一流的原始创新能力,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一流的科技人才队伍。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谁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率先复苏并走向繁荣。当前,西方各国都对本国科技和产业发展进行新的部署,开始了新一轮抢占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我国也要紧紧把握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大趋势,适时布局,努力实现科技重大突破和创新,推动经济结构重大调整,提供新的增长引擎,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差距。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我国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也是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当前,要重点推进3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快推进教育改革。二是努力促进教育公平。三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各类人才。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标志。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面向未来,适应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

三、就业和收入分配问题不仅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是最大的民生问题。温家宝总理指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实现这个美好愿望,首先要解决好就业问题。一个人如果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来源,不仅失去了安身立命的基础,他的家庭也会因此陷入困境。一个社会如果失业率过高,就很难保持和谐稳定,经济也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从当前还是从长远看,我国就业形势都不容乐观。一方面,我国是人口大国,需要就业的人口多,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约1000万人,加上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需要就业的城镇劳动力超过2000万人,但新增就业岗位只有1000万个左右。另一方面,劳动力总体素质偏低,结构性短缺比较严重,尚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需要。因此,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摆上优先位置予以考虑,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事业领域的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事业领域改革也在逐步推进,特别是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社会事业发展主体方面,社会力量兴办了大量医院、学校、科研机构等民办社会事业机构,初步形成了社会事业发展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在社会事业发展机制方面,注意区分社会事业领域的公益属性和产业属性,并在相关产业发展中推进社会化、市场化改革,引入竞争,确立了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化、市场化的发展机制。但是,从总体上看,社会事业领域改革相对滞后。当前,我国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公共服务的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公平,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有关,更与改革滞后有关。因此,需要通过推进改革为社会事业发展增添新动力。

我们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到突显的位置,充分认识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努力探索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早日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下载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如何着力改善民生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如何着力改善民生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精选合集)

    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民生之事,国之根本。民之不富,何以国强?民之无家,何以为国!现在我们所说的民生概念主要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从这个角度看,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

    着力改善民生问题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合集五篇)

    着力改善民生问题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摘要】当前,我们正在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到突显的位置,充分认识我们所面临的民生问题,努力探索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民生问题(5篇)

    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民生之事,国之根本。民之不富,何以国强?民之无家,何以为国!现在我们所说的民生概念主要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从这个角度看,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

    关于着力改善某镇困难群体民生问题的调研.

    关于着力改善某镇困难群体民生问题的调研 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当前全社会对民生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就业、上学、求医等一些重点、难点、热点的社会民生......

    关于改善民生问题的思考[精选]

    关于改善民生问题的思考(2011浙江省公考题目)现阶段的民生问题,已不再是简单的衣、食、住、行问题,而是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等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提供一篇工作报告,为您提供帮助!物价问题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把今年全国物......

    2014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1.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报告: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

    201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汇编)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十大数字” 1、国内生产总值7.5%: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重点是调结构、重质量。 知识点: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发展;系统优化,量变质变;主要矛盾;经济建设职能;科学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