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七大学习体会
学习体会
十七大报告求真务实,文字精炼。十七大报告对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的工作总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继承和发扬了我党一贯的求真务实作风,并注重文字的准确、精炼。既做到了实事求是,又催人奋进;既做到了文字精炼,对工作的总结和部署又准确全面。十七大报告是一份求真务实、高瞻远瞩、高层建瓴、催人奋进的报告,是吹响号角,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报告。
十七大报告客观总结了十六大以来的工作,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 报告对十六大以来的工作认真进行了总结,在总结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毫不回避矛盾和问题,展现了共产党人敢于面对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胆识的魄力,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全球局面和当前形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具有带领全国各族群众实现历史伟大复兴的信心和能力。在十七大报告中,准确了治党、治国的经验和成果,同时,回答了中国当前和今后关于发展的问题。要求要高举一面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路线坚决不动摇。总结并提炼出了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如何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的问题,指出,要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并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的章程,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十七大报告最大的亮点是重新梳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一到其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有利于统一全党特别是中高级干部的思想,有利于进一步实现安定团结。在论述科学发展观、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都有新的进展,如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扩大了民众和党员的权利。
作为一名基层的普通党员,我将继续学习贯彻好十七大精神。通过这次理论知识学习,我加强了对党的认识。今后,我会自觉投身到学习中去,做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学习型技术人才。加强党性修养,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工作,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为国家建设发展出一份力。
电修工段臧杰2007.12.11
第二篇:十七大学习体会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十七大报告精神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十七大报告精神,以十七大精神激励自己刻苦学习,埋头苦干,为社会主义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十七大报告中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出发,科学地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3年的基本经验,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指出,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的五年,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更加紧密的五年。这个总结,高屋建瓴、实事求是,凝聚了党心民意,也为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指明了方向。胡锦涛同志的报告总结成绩令人自豪,光辉前景催人振奋。
十七大报告的亮点和重点之一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十六大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的成果,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高度重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从改革、制度、政策等方面采取措施,把发展与稳定更加有机统一起来,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 的社会稳定。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政绩,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要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又要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胡锦涛的报告,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把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这对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低收入家庭、弱势群体,宛如一股巨大的暖流,温暖了我们的心。也更深刻更全面地体现了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解决民生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报告通篇贯穿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中心思想,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全面规划,描绘出一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更加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十七大报告高屋建瓴,立意高远,内涵丰富,重点突出,思想深刻,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报告全面系统总结的十条基本经验,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要准确把握十七大的基本精神,这是学习和贯彻的前提,是我们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要继续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这是学习和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根本保证,只有学以致用,坚持用十七大精神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十七大精神的理解,才能真正把十七大精神落到实处。作为党校教师在工作方面,联系实际就是要把十七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课堂。党的十七大精神特别是胡锦涛同志的报告,博大精深、意义深远,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必须花更多的时间,下更大的功夫。继续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专题研讨十七大
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尤其要把握好报告的主题和灵魂,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要不断增强讲课的时效性与生动性,不断适应和满足学员需求,真正将十七大精神落实在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工作实践当中。
2007.12.15
第三篇:十七大学习体会
我身为一名小学教师已有整十六年了,切身感受着中国的基础教育十六年。从一名昔日的师范生,到一名新教师,再到一名有着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到如今荣幸地评上区级骨干教师,这是一个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如果没有创新,哪来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创新创业的双创精神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之一。创新一词我们并不陌生,但为何要创新?身为一名教师,从教育的角度来讲,不创新行吗?创新的好处是什么?应该如何去创新?讲了很多年,为何十七大又提出来了?是我们的创新做得很好了吗?还是我们的创新远远不够?对于一名教师来讲,什么是创业?如何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这些具体的问题值得我们再次深入思索。
创新首先需要主观上愿意创新,想要创新。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没有创新是不行的。我们每天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是人。世界上没有同样的人,所以我们每天的工作没有重复性,天天都是挑战,天天都得创新。同样的年级,同样的教案具体落实到每个平行班中,也会因为当时的情况不同和班级情况不同而改变。没有一成不变的套路能让我们使用很多年。自从课程改革开展以来,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方式,新的教育设备不断地应用于教育实践当中。我们不少教师总感觉教师越来越不好当了,书越来越不好教了。但,书还是要教,教师还是得当。套用一句时髦的句子,我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教育?从一个普通教师个体的角度出发,我的回答只能是:我拿创新来拯救你,我的教育。在创新的主观意愿上,不仅仅是我想要创新,而是我十分迫切地想要创新,创新才是我的救命稻草。不创新,就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就会被淘汰。
主观意愿有了,只能讲有可能在实际行动中进行创新,也可能只停留在嘴巴和意念上。创新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去发展和改革,你首先要在原有基础上去发现问题,感觉到原有的那东西已经有太多的局限和不足了,这就需要创新了。课程改革以来,各门学科都有了新的教学目标,因为社会在发展,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为国家培养需要的人才。在新的教学目标下,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就会不适应当下教育的发展了,你得创新。单单从艺术课程上来讲,音乐不仅仅是简单来学几首歌,美术也不仅仅是简单来画几张画了。小学作为一个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是基础的基础。小学教育一定要有一个发展观,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也就是说,精神和习惯的培养才是最为重要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大众的,是全体性的,小学艺术教育不是培养未来的少部分艺术家为目标,而是提高全体儿童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所以在具体每堂课的教学中,如果全部沿用老的教学内容,老的教学方式,显然是不够的。再则,现在的学生已经不是我们小时候的样子了,他们有他们时代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不能不考虑到这点。所以在课堂上,我一直很留意扶持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学生对你所教的课程有兴趣了,他才能学得好。兴趣也是一种很强的可持续性的动力。一个儿童在童年时期建立的对艺术的兴趣很可能会持续他的一生,那么他的审美会在他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得到无形的应用。
当然,创新是一件很难的事,创新需要基础,就是学术和研究的基础。创新不是你想创就能创出来的。所以平时的学习积累是第一步。网络,报刊,书籍都可以广泛研究。平时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反思和总结,我们现在的反思录,课后反思,正是基于这点。反思和总结积累多了,这就为论文和课题做了初级准备。要写论文,只要一翻反思录就会有材料和思路了。有的教师说写论文搞课题是教育专家学者的事,不是我们普通教师的事,这个观点是不对的。教育专家和学者当然也要写论文,也要搞课题,但他们研究的内容和我们普通教师有所不同。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大的方向和大的理论。专家固然有专家的优势,我们普通教师也有我们的优势所在,就是我们长期在一线工作,我们有的是实践。我们研究和思索的内容就是基于教育一线,针对教育一线工作的。有时候可能会很具体,立足点很小,但却很有实用性。再说了,谁说一线普通教师他同时不可以成为一名教育专家呢?我认为真正的教育专家一定出在教育一线。目前国内学术上假大空的问题就是因为有着太多脱离一线工作的假专家,假学者。
有了迫切想要创新的观念,有了研究和学习的基础,有了对原有事物的观察和反思,这样你一定会有创新的思路了。在教育工作中,会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有些问题,当然不是我们一个普通教师所能解决的,但我们的作用也是很大的。网上查的资料,到~年,全国各类高等学校共有专任教师81.4万人。全国普通高中专任教师有107.1万人。职业高中专任教师有25.8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专任教师有19.9万人。技工学校专任教师有12.6万人。全国初中专任教师有346.7万人。全国小学专任教师有570.3万人。基础是相当大的。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应该去着手解决自己能解决和必须由自己来解决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就需要创新,去改革。比如首先改革你的上课的理念,去改革你的教学内容,你的教学内容是不是切合时代的要求。
有了创新的思路了,再到实用。也是段过程。创新不是一次两次就可以成的,有时是曲线上升的,在困难和困惑时,能否坚持到底,能否寻找突破口,是个关键。2002年我有篇论文获得了省级一等奖,我其实写这篇论文的初稿是在两年前。写了初稿之后,对此问题一直在思索,并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拿到平生第一个论文省级一等奖时,我已工作十一年了,可以讲这篇东西是我十一年工作的结晶。然后,在自己的教学中,论文的成果一直得以很好地应用。但再写这样的第二篇,自我感觉没有这么厚实的基础了,也许再要等个三五年吧。有的专家一年里面出多少成果,成果多少丰厚,我还是认为值得怀疑。成果的水分有多少?分量有多重?都是问题。所以,我认为创新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研究和实践的过程。
双创里面,除了创新,还有创业。我认为创业和创新是分不开的。没有创新就不会有成功的创业。对于教师来讲,教育就是他是事业。教师的创业就是当好一名好教师。创新成功了,创业不成问题。教育是一种事业吗?有人认为这好象很崇高。教师首先是一种职业,也要拿工资要养家糊口,是有偿劳动,这没错。但教师的职业有其特殊性,前面已经讲到,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很难,的确很难。但再难也要去做,而且劳动成果不能有次品和废品。责任很重大。所以,就更要求我们教师要把教书不仅仅当成是一种谋生的饭碗,更要当作一种社会使命,是一种事业,这种事业还很光荣,很体面。至少,我们晚上睡得着,饭吃得下,博客上留真名不怕,手机号一辈子不用换。没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
我们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有了自己的创新,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还是为了学生,为了教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教育方面。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也就是可持续的终身学习的动力。我们教师不可能教一个学生一辈子,他总有脱离学校进入社会的一天,学校里学的远远不够他一生所用,唯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这是现在人们的普遍共识。但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强弱,我们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多少,很可能会影响到他的一生发展。但目前来讲,我们中国的教育从上到下,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是搞得太好,而是很成问题。所以,党的十七大还是要提出创新,正是因为我们中国当前社会十分迫切需要创新。
党的十六大早就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十七大的双创就是十六大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创新,不是乱创新,而是坚持科学的发展。创新离不开科学,我们搞教育改革的创新,就是种科学,教育的科学研究,简称教科研。但科学在国人的心目中,分量有多重?还是个问题。身为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的提高是很必要的。比如我就很热爱科学,从硬科学到软科学。比如,太空科技知识,这是种硬科学,而大到社会体制,小到生活观,就是种软科学。我们许多教师一谈到科学,往往想的是硬科学,很少去想到软科学。但硬科学和软科学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在小学科学课上,其实就是通过对一些硬科学的探究,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这就是种软科学。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创新创业的双创思想,是当前社会和国家发展的迫切需要。身为一名教师,在教育事业上,创新非常重要。创新不是一种口号,创新是一项科学,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才有可能成功的。教师们,让我们在党的十七大双创精神指引下,为祖国教育事业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吧。
倪海刚(http://blog.dhedu.gov.cn/u/283/index.html)
第四篇:十七大学习体会
学习胡锦涛同志十七大报告心得体会
生产调度处 谭河明
学习了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后,我切实地感受到胡锦涛同志的报告是一个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求真务实、催人奋进的报告。报告全面科学地回答了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展示了我们党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定信念和鲜明态度,是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的伟大行动纲领。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解放思想是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奋斗目标。报告理论性强、思想性强,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新境界,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实践,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十七大报告既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献,同时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指导性文献,全面描绘了未来五年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
胡锦涛同志的报告以战略性的思维和前瞻性的眼光,对事关我国科技与创新方向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利益实现等问题做出了明确回答。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并将其放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八个着力点之首,大大增强了科技工作者的信心和责任感。
我们要在公司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科学发展的具体道路和模式,实施科教兴企、人才强企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作为一名企业生产管理者,我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不断加深理解、加深认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要加倍努力,为生产管理工作做好统筹安排,加强与车间的沟通与联系,为生产一线服务,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努力践行职责,创新管理,为企业科技创新、持续稳定发展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
第五篇:十七大学习体会
十 七 大 学习体 会
(2007年10月)
大家都知道,刚刚胜利闭幕的十七大,的确是盛世盛会,举世瞩目。有关大会的盛况,比如,代表参会情况、讨论审议报告情况、选举两委班子情况、党章修改情况等,比如,大会的主要精神,大会的主要特点等,各大新闻媒体的专题报道都很深入详细,省市也都有统一的十七大精神传达提纲通稿,大家应该有了比较透彻的了解,我在这里主要与大家一起分析一下,十七大报告为什么凝聚了集体智慧、闪耀着理论光芒,梳理一下十七大报告的一些新视点、新要求,供大家学习时参考。同时,对十七大精神如何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谈点个人感受。
新视点就是新要求
十七大报告有很多新提法,新表述,这些新的东西,不仅是提法上的新变化,表述上的新拓展,更主要的是体现了 1 观念上的大突破,内涵上的更丰富,对我们在领导身边工作的同志来说,很有必要及时掌握,因为写讲话稿,起草文件等都要用。我把十七大报告给我们传递的新东西进行了一些梳理。在下面的探讨交流中,我主要是讲六个新拓展。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理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相应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拓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表述细节的变化,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只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焕发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2、中国特色政治制度,从‚三大制度‛到‚四大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人们注意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 度范畴。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
3、全面小康目标,从‚三大文明‛到‚四大文明‛。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人们注意到,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理解‚生态文明‛,不仅要从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等经济学、社会学方面来思考,更要从人文关怀的视角来看。‚生态文明不仅是长远的民生问题,更是一种文化观念体系。‛顾海良代表说。十七大报告论述生态文明,从经济建设入手,提出了解决当前紧迫的环境问题的方略,最后落脚于‚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4、统筹重大关系,从‚五个统筹‛到‚六个统筹‛。十七大报告在‚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论述中,除了阐述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之外,还特别提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是我们党在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 化、与世界的依存度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新的统筹理念,这表明,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方法‛之一。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大实际,从‚四化‛到‚五化‛。十七大报告在阐述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时指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上述这‚五化‛中,比以往的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多了一个‚信息化‛,并且排在了‚工业化‛之后。‚信息化‛的增加是我们党对当今时代特征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
6、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从三大建设到五大建设。反腐倡廉建设
2、感奋十七大。我们党是有着7300万党员的大党,我们国家是有着16亿人口的大国,回顾十七大的盛况,的确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也让我们甚为感奋,无限感慨。一是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兴国壮怀。壮怀,在新华字典里的解释是,豪迈胸怀,雄心壮志。我们党心里想的是立国之本,实际干的是兴国之要,坚持走的是强国之路,以科学发展为己任,以全面小康为己任,从过去五年我们党所做的工作可以看出,民生福祉、民族兴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始终是摆在首位,从未来五年的工作任务来看,我们党始终把全面小康作为重中之重,把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作为根本要求,一以贯之,一如既往,从不言弃,从不气馁。其一,这一点在十七大报告里有一段话可以说明:‚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了完成这个历史使命,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生命。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继续承担好这个历史使命。展望未来,我们对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充满信心‛。其二,党章里有一段话也可以充分说明我们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那种大党壮怀,那种执政为民的使命感、那种执政兴国的责任感:‚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 5 众之上。我想,读了以后,的确让人肃然起敬,使命油然而生。
二是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民生情怀。重视民生,细致入微,注重人文关怀,是十七大报告的一大特色,‚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真实写照。在总书记的报告中,这种民生情怀被前所未有地细化和具体化,其中,与百姓生活关系重大的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公平正义等重大问题几乎是一个不落。这里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作点补充:其一,顾海良代表现任武汉大学党委书记,还兼任全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等职,是理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两个学科的博士生导师。他说,关注民生是十七大报告的一条主线,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到生态建设,报告始终充满着人文关怀,贯穿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理解十七大报告,民生情怀、人文关怀是我们不可或缺的视角。其二,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近期发生的一些事件中寻得踪迹。过去一个月间,超强台风‚韦帕‛、‚罗莎‛先后袭击中国东部沿海,当地政府两次组织超过百万人的紧急转移安置,使台风造成的人员伤亡数字大大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曾经参加多次抗台风工作的上海浦东基层干部黄伟说:‚以前‘抗台风’的重点是尽量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损失,因此,许多人都被要求留在生产一线‘保护财产’;现在的要求非常简单——不能死 一个人!‛复旦大学政治学教授林尚立说,‚以人为本‛的理念无疑将是正确政绩观的一项重要原则,这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是一脉相承的,也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选择。其三,十七大代表、江苏省昆山市委书记张国华说,过去几年干部考核体系发生重大变化——从偏重经济发展到重视人民福祉,从注重增长速度到重视增长质量,民生指标、生态指标和老百姓的口碑相继进入各地干部的考核标准。去年中央出台《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加大了环境保护指标在干部绩效考核中的分量,还引进了民意调查等新办法。
三是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民主胸怀。讲民主是一种胸怀,我把以下三个资料提供给大家,应该可以说明这一点。其一,从代表选举到报告起草,从审议讨论到人事酝酿,十七大体现出党内民主的浓厚气氛。在代表选举方面,参加十七大的2200多名党代表,代表着中国7300多万名党员。在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推荐提名过程中,全国基层党组织参与率达到99%,党员参与率达到98%。除西藏、新疆外,其他选举单位选举差额比例由以往的10%扩大到15%,并确立了公示程序。在这些来自全党的优秀分子中,生产和工作第一线的代表比例占到28.4%,比十六大时有所增加。在报告起草方面,如前所述,反复调研、反复征 求意见和反复修改,确实体现了民主,集中了民意。胡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讨论时特别指出,党的十七大报告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的产物,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报告具体内容方面,‚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胡锦涛在报告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辉煌前景。有不少记者注意到,‚民主‛一词在十七大报告中出现了60多次。海内外媒体对十七大所描述的民主政治蓝图纷纷给予积极评价。在十七大新闻采访方面,十七大新闻中心提供的数据表明,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310家媒体的1135名境外记者报名参加了大会报道。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十六大时的859人。而大会对外开放的代表团,也从十六大时的15个增加到了34个,为历届党代会之最。在接受采访的代表中,仅省部级领导干部就超过了50位。这些充分说明,我们党是以宽广的视野观察世界,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世界,这是党务公开、政治文明的要求,更是一个现代化政党博大胸怀的体现。
3、感悟十七大。感悟,指的是我们对一些事物有所感触,有所领悟。对于十七大报告,我也想方设法挤时间,扎扎实实地读了几遍,感觉收获不少,受益匪浅。总的来讲,十七大报告,是政治宣言,是行动纲领,是重要文献。我想,十七大报告是当前最好的精神食粮,大家也和我一样对十七大报告有浓厚兴趣,也想去探个究竟,就像吃了一道好菜,很想知道这道菜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么做才好吃。好在哪里,通过学习十七大报告,使我想起了曾经读过的一本书《一杯沧海》,这本书是胡耀邦的秘书、中央政策研究室的大笔杆子吴稼祥写的,在这本书里有一句话讲的很经典:每一段文字都是一只精美的杯子,里面盛着思想的海洋。我个人认为是以下三个感悟。
感悟之一,立意方面,大气高远。研读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如同观望一幢刚刚落成的现代高层建筑,气势恢弘的构架,的确是高屋建瓴,大气磅礴,鞭辟入里的论述,的确有的放矢,铿锵有力,如甘醇浓茶,沁人心田,启人心智,催人奋进;如琼浆佳酿,提神醒脑,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感悟之二,论述方面,精彩深刻。研读胡总书记的报告,深深的感受到一些重要论述非常精彩,无懈可击,全面准确。比如,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这段论述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充分表明了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坚定决心,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宣示,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郑重承诺。比如,报告中的一段论 述科学发展观时,提出了‚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种阐述既全面深入,又精练准确,简单明了,使人们能够很快很好的记住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还有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报告紧扣时代要求、顺应人民期待,从经济又好又快、社会公平正义、文化发展繁荣、社会事业等5个方面,用充满激情的笔触,勾勒出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的辉煌前景。党的十七大代表在审议时说,报告的这些务实论述,不仅给人以新风扑面的感觉,更传递了深刻含义。报告蕴含的大量重要信息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感悟之三,观点方面,科学新颖。比如,前面我们谈到十七大的新视点、新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民生产总值由翻两番由总量改为人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改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等这些虽然是一字之差,但是表述上显的更科学,提法上应该更准确,内涵上更丰富。
感悟之四,风格方面,朴实厚重。研读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朴实厚重的风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就像朗诵白居易的诗歌,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有一家权威媒体恰好也是这 样评价十七大报告:农民看得懂、村干部能操作;就像欣赏王羲之的书法,越看越能感悟到平实中透出的一种特有的厚重感,越看越能体会到质朴中散发出的一种独特的感染力,就像一家权威媒体所说的:十七大报告体现了集体智慧的结晶,闪耀着理论创新的光芒,报告主旨立意有高度,重要论断阐述有深度,具体保障措施有力度。我曾经在全市组织系统调研会议上讲过一个观点,就是‚没有风格是最好的风格‛,研读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使我明白了一些新的道理:写材料到了什么境界才叫大巧若拙,大技无形,才叫大家风范,大师水平,也使我懂得了,一个好的报告应该承载三个方面的使命:一是指导性,二是操作性,三是号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