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暴露及员工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02:27: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职业暴露及员工职业安全防护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职业暴露及员工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第一篇:职业暴露及员工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职业暴露及员工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一、全院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操作常规,严格按照标准预防和按照血液、体液隔离要求加强防护,防止因违规操作或防护不当造成的人身伤害以及医院感染的发生。

二、工作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按职业暴露防护措施进行防护。

三、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按职业暴露处理流程采取处理措施,科主任或护士长应尽快安排职工接受紧急处理。

四、发生职业暴露的工作人员应立即报告部门负责人,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并签名,科主任或护士长进行确认,并在登记表上确认签名,随后上报护理部。

五、护理部接到报告后上报院感小组,进行血清学评价和预防,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或加强培训,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是意外还是违规操作。

六、院感小组对暴露人员及时实施血清学检查和预防性用药指导,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并提供咨询,给予随访和保密。

七、上报登记资料统一由护理部保存。

八、院感小组每年将本院发生艾滋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汇总,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

医院感染委员会

第二篇:手术室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手术室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一、标准预防

认定急诊手术或检查报告未出结果需进行手术的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患者上述物质的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采取防护措施。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患者传到手术室工作人员,又防止疾病从手术室工作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手术患者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接触隔离、空气隔离等)。

二、标准预防的措施

l.手术室工作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如有梅毒、HIV阳性、HBV、HEV阳性病人手术操作过程中,手术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防护用具存放在隔离手术间内)。

3.手术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手术人员在进行侵袭性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针头、缝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以防刺伤。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6.手术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采取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1)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洗手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013-03-26

第三篇:口腔科职业暴露防护

为了保障我院医务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和《黑龙江省艾滋病性病防治方法》,结合我院实际,制订了集贤县人民医院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请遵照执行。

一、定义职业暴露是指在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及执行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从而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二、适用范围

具体包括从事艾滋病病毒检测的实验室人员,负责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医疗护理的医务人员,预防保健人员以及有关的监管工作人员。

三、HIV职业暴露的防护

普遍性防护原则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认为,当为病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时,无论是病人还是医务人员的血液和体液,或其HIV抗体阴性还是阳性,都应当认为具有潜在性传染性而加以防护。普遍性防护原则包括以下五项基本内容:

1.处置锐利器具

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将使用过的器具传递给他人。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严禁向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加盖针头套。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在创口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对使用过的注射器必须直接放入专门的容器中,以便集中统一处理。切勿将锐利废弃物同其它废弃物混放在一起,也不可将锐利废弃物置放于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

2.所有器具严格消毒

为保证消毒效果,器具必须先用热水和清洁剂洗干净后再消毒。凡用于杀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消毒方法均足以杀灭艾滋病病毒。常用的方法为煮沸法和化学灭菌法。煮沸即对已清洗过的器具煮沸20分钟是较好的灭菌方法。化学灭菌法常用于不能加热灭菌的器具。以下3种是常用的化学灭菌剂:含氯灭菌剂漂白粉;2% 过氧化氢(双氧水)以及75%乙醇(酒精)。

3.认真洗手

病原微生物是引起病原体在人群中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医务人员经常保持用肥皂和水清洗双手,也是有效地预防微生物侵入的好习惯。

4.防护设施

可根据接触血液或体液量的多少来决定采用防护的设施。常用的防护设施包括双层乳胶手套、口罩、防护眼镜、和隔离衣服等。

5.安全处置废弃物

运送废弃物的人员必须佩戴厚质乳胶手套。处理液体废弃物时须戴防护眼镜。对于没有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废弃物,可按照普通废弃物进行处理。口腔科医生防护

在对病人进行口腔治疗的过程中,尽量减少血液、唾液的飞溅和产生气溶胶。操作完毕后应对有血液或唾液感染的环境表面用消毒剂进行消毒。

对每位病人用过的器械须进行消毒后才能重新使用,消毒的方式可采用消毒液擦拭、浸泡、冲洗、高压灭菌消毒等,同时须保持消毒剂的有效期及浓度,并保证足够的消毒时间。

为防止将病人口腔中的液体抽入牙科机头或水管,应安装防止回流的控制阀。

对器械难以消毒的部位如手柄把等,可用表面光洁剂易擦拭的材料覆盖。护理人员的防护

实施护理工作时需穿好隔离衣,戴好一次性手套。在护理完第一位病人后及护理另一位病人之前必须先洗手。

护士在操作前应向病人做好解释,取得合作。如遇不合作的病人或污染危险性较大的操作应采用由技术熟练的两人或以上的人员配合,操作可尽量集中安排,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规范操作。

在实施侵入性治疗和护理操作时如手术、穿刺、注射等,应注意避免锐利针具的误伤。

使用注射器时,要确保针头牢固地安装在针管上,采血后不可将注射器针套套回针头,针具应置放于坚硬的厚塑料容器内,统一消毒毁型处理。使用过的利器须置放于特殊的容器中以保证安全。

四、危险性评估

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对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一)暴露级别

根据暴露源(含有艾滋病病毒的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的接触方式的不同,将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

1、一级暴露: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2、二级暴露: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3、三级暴露: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且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

1、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

2、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且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

3、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

五、暴露后的应急处理

(一)紧急局部处理措施

1、用肥皂和水清洗沾污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

3、受伤部位的消毒:伤口用消毒液(如70%酒精,0.2-0.5%过氧乙酸,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

(二)预防性用药

1、用药时间

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超过24小时的,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2、用药原则

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但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但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以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3、用药方案

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

(1)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服用28天。如双汰芝(AZT与3TC联合制剂)300 mg/次,每日2次,用药时间为连续服用28天。或参考抗病毒治疗指导方案。

(2)强化用药程序: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如佳息患或利托那韦。均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服用28天。

六、应急后处理

1、事故登记

发生事故的科室要建立事故登记制度,对事故情况按要求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接触物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他体液)和艾滋病病毒载量水平;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包括赴现场专家或领导活动);是否采用暴露后预防药物,并详细记录用药情况、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情况(包括肝肾功能化验结果)、用药的依从性状况。

2、事故报告

小型事故(存在任何一种小的损伤或一级暴露)可在紧急处理后立即将事故情况和处理措施报告防保院感管理科和单位主管领导。

重大事故(存在严重损伤或二级及以上暴露)在紧急处理的同时要向本单位主管领导报告,并立即向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储备点)报告,主管领导要求立即派专家到现场对处理进行具体指导,力争在暴露后最短时间内(24小时以内)开始预防用药。

每年7月5日前和次年1月5日和前,各事故处理单位要将上半年和下半年填写的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报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科。

3、监测

重大事故中的暴露者要立即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该血清留样备用。

暴露人员在暴露后的一年内要定期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即分别在暴露后6周、12周、6个月、12个月检测。不进行暴露后预防用药者,也要定期检测HIV抗体,检测时间同上。

定期检测HIV抗体及随访结果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

4、保密

无论重大事故或小型事故,单位和个人对事故涉及的职业暴露者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均应注意做好保密工作。

七、组织管理

1、医疗机构负责暴露者和被暴露者就诊时的伤口消毒处理,进行初步的危险性评估。同时在1小时内分别向所在地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2、职业暴露防护用药纳入全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免费用药计划,药品由政府免费提供。职业暴露防护用药不得擅自用于非职业性原因暴露的事件。

第四篇: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1.手术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2.医务人员清洗器械的过程中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和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不能参加手术中的器械配合工作,在进行其他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专用利器盒,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禁止回套上针头套,以防锐器伤。

5.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a)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b)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c)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1%活力碘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6.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到预防保健科进行评估和用药,各科室进行登记并上报医院感染科。

7.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应当进行预防性用药。

a)如疑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暴露,应在24H内查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抗体。

b)如疑为HIV暴露,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反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D。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药,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D。

c)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HIV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H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H,即使超过24H,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8.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HIV、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等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HIV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第五篇: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控制及防护制度

泸州市纳溪区人民医院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控制制度

1、医务人员发生传染病职业暴露及被锐器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清创、对创面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用肥皂和清水清洗伤口或用洗必泰、碘伏消毒伤口。

2、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并明确病原以确立需要接受HIV、HBV、HC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确保在第六周、第三个月、第六个月、第十二个月接受跟踪检测。应常规对毒性的症状和表现进行监测,采取预防措施,保护他人,直到跟踪检测全部完成。

3、以文书的形式对事故进行详细记录,其内容包括锐器刺伤的名称、型号、事故发生的地点,并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处理进程,跟踪调查结果,详实记载。存档保存。

4、若病原不明确或病原已确诊为HIV、HBV、HCV均依据卫生部制定的条例采取预防措施,若病原是HIV,被刺伤者应在2小时内采取措施,若病原是丙肝咨询专家采取有效措施。

5、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注射乙肝疫苗10毫克、5毫克、5毫克(0、1、6间隔)。

泸州市纳溪区人民医院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护制度

一、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版)》及《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如下:

1、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工作帽、工作服,必要时戴口罩、手套、隔离衣、专用防护鞋、防护镜、防护面罩)。

2、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严格禁止针头回套操作,以防刺伤。工作人员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3、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4、凡新来医院的医、护、技人员,必须检测肝功及乙肝五项,化验结果全部阴性者接种乙肝疫苗。

5、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储存、处置等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须的防护用品,垃圾回收人员必须戴口罩帽子和胶皮手套,穿工作服,回收物品后和下班前要注意清洁双手、沐浴。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防止其健康受到损害。

6、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环境。

7、医务人员对病人的排泄物、血液、体液无论是否被污染或接触非完整皮肤和粘膜都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传播的隔离、空气传播的隔离和飞沫传播的隔离。

二、医院感染应按照标准防护实行分级防护的原则

1、基本防护(一级防护)

适用对象:在医院传染病区、发热门(急)诊以外的从事诊疗工作的医护技人员。

防护配备:白大衣、工作裤、工作鞋、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

防护要求: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

2、加强防护(二级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可视污染物的操作时的医、护、技人员;进入传染病区的医护技工作人员;传染病流行期间的发热门诊等。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根据诊疗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防护镜(进入传染病区时,进行可能被体液喷溅操作时)、医用防护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手套(医技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血液可能污染时)、面罩(有可能被体液、血液分泌物喷溅时)、鞋套(进入传染病房或病区)。

3、严密防护(三级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呼吸道传染病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时。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可使用专用防护面罩。

END

下载职业暴露及员工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职业暴露及员工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职业暴露与防护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 1、职业暴露的原因有 (D) A 针刺 B 切割 C 直接接触 D 以上都对 2、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控理念是什么? (B) A 一般预防 B 标准预防 C 接触隔离 D 以上都对 3、下......

    实验室职业暴露的防护+

    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 -、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 1、 防护重点是避免与病人或携带者的血液和体液有直接接触 2、 加强对医务人员防护意识的宣传教育,树立......

    皮肤科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

    皮肤科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 李芳(610017) 【摘要】 医务人员的职责是治病救人,从而注定了医疗工作的高危险性、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无论是生物因素(......

    2015.5我院职业暴露报告处置防护制度

    职业暴露报告及处置制度 为了保障我院医务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特制定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血液传染性疾病职业暴露报告与处置制度。 (一)职业暴露级别......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双滦区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根据医院感染工作需要,制定制度。 (一)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十一、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1.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接触这些物质......

    职工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职工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医务工作者在医疗诊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感染性、创伤性、化学性及放射性等因素威胁,因此做好个人的防护不仅是为了本身,而且也关系到所接触其他人员......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1. 工作人员(包括医、护、技、清洁以及后勤行政人员)在工作中应执行标准预防的原则即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接触上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