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社会矛盾化解情况的报告
关于___________社会矛盾化解情况的报告
_____________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
你中心现成我单位牵头_____________协助办理的风险级别为_________级的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矛盾,经我们认真调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此报告。
单位(盖章)年月日
第二篇:社会矛盾化解工作
芦阳镇破解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难题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社会矛盾化解工作,集中解决当前影响我镇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化“三项重点”工作,按照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的要求,芦阳镇党委决定开展破解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难题活动,现结合芦阳镇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化“三项重点”工作、促进社会稳定为着力点,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集中化解影响全镇稳定的重大社会矛盾,健全完善社会矛盾预防化解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全镇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为“十二五”期间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目标任务
一是进行重大社会和积案攻坚化解,使往年遗留的积案和当年新发生的重大社会矛盾化解率达到95%以上;二是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防化解工作机制,推进排查化
解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三是有效遏制群体性事件上升势头,确保群体性事件发生数和参与人数不超过去年,并努力实现稳中有降。
三、时间步骤
芦阳镇破解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难题活动从2011年11月开始,至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结束。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集中化解攻坚(2011年10月下旬至12月底)。各村结合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攻坚行动,继续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强有力措施,有效化解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对排查出来的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要求及时上报镇综治办,综治办建立工作台账,对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进行分析梳理组织调处化解,对当时不能调处化解的归档分流到各分管领导或包村领导,实行一件矛盾一名领导包案制度,及时监督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情况,调处化解情况实行月通报制度,解决一件,销号一件。对一时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必要时召开部门、行业联席会,进行分析研判,制定调处措施,靠实工作责任,确保今年12月底化解率达到95%以上。
第二阶段,深入排查调处(2012年1月至6月)。按照省、市、县有关工作会议精神,开展新一轮的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攻坚活动,各村和社会矛盾相对集中的镇属有关部门全面排查各类社会矛盾和隐患,并坚持边排查边化解,及早化解带有倾向性的问题,防止矛盾纠纷激化升级。重点排查截止上年底前尚未彻底解决、已发生群体性事件和可能引发群体性上访的重点社会矛盾,特别要着力排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宅子用地、邻里纠纷、企业改革改制、安全生产、土地矿产、涉法涉诉、执法管理、养殖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矛盾。各乡镇、各部门对排查的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要按照“一案一档”的要求,逐一完善工作台账,确保做到“情况明”、“底数清”,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一确定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责任人,明确化解的目标任务和化解时限,区别不同情况,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社会救助以及思想教育等手段,及时有效进行化解。
第三阶段,巩固提高(2012年7月至9月)。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召开专题会议,总结交流经验,进一步
提出工作要求,对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已经化解,但仍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群体性上访的,要落实好稳控措施,巩固调处成果、防止发生反弹。以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为重点,进行检查、抽查,真正做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建立月通报制度,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推广典型经验,查找存在问题。9月上旬前,各村对破解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活动情况进行自查自评,写出专题报告。9月中旬起,组织工作组,对各村和有关部门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当年排查出来的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率达到90%以上,完成预定的工作目标。
四、组织领导
芦阳镇成立破解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难题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难题活动的组织领导、案件督办以及反映情况、交流总结等日常工作。
芦阳镇破解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难题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王涛 芦阳镇党委书记
副组长: 常蓬东 芦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张晓斌 芦阳镇副镇长
寇明玉 芦阳派出所所长
成员: 王维武 芦阳司法所所长
徐新彩 芦阳镇纪委书记
刘兴杲 芦阳镇综治办专职副主任
张宏涛 芦阳镇综治专干
雷寅虎 芦阳镇综治专干
范丽娟 芦阳镇综治专干
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刘兴杲同志担任。根据工作需要,镇破解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难题活动领导小组成立督导组,抽调工作人员,坚持每月开展一次督促检查。
五、工作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各村委会、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机构,加强协调合作,确保工作实效。及时研究解决专项行动中的重大问题,对矛盾纠纷突出的村组,加强工作力度配调政治责任心强、熟悉法律政策、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干部组
成工作组驻村、组开展工作。对排查出来的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责任分解,落实到村、具体单位、具体领导、具体人员,限期进行化解。
二坚持领导包案,实行挂牌督办。按照“五个一”(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方案、一个工作组、一抓到底)的要求,实行领导包案,组织开展攻坚。在化解工作中,注重从政策和制度层面化解矛盾,严格依法按政策办事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把化解矛盾和落实稳控措施结合起来,坚决防止矛盾激化、矛盾激化升级或引发群体性事件。镇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全面梳理遗留的积案,根据活动进展情况,挂牌督办一批重点案件,开展攻坚工作。
三完善风险评估,健全长效机制。各村委会、各成员单位认真贯彻落实《景泰县关于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工作机制的意见》和《景泰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工作考评实施办法》文件精神,将风险预判化解和控制管理结合起来,实现对各类稳定风险和隐患的科学识别、行业性管控和就地化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认真总结可排查化解矛盾的经验,坚持全面排
查与重点可排查相结合、常规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区域排查与部门行业排查相结合,探索建立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长效工作机制,实现一般矛盾就地化解,重大矛盾发现得早、稳控得住、解决的好的目标,努力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三篇:化解社会矛盾工作总结
化解社会矛盾工作总结
本,我所紧紧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坚持“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乡”的原则,深入推进矛盾化解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矛盾排查化解制度,调整充实了各级调解组织,制定了具体活动实施方案,提出了目标和具体工作措施,提高“以案定补”标准,化解了一批重大复杂疑难矛盾纠纷,有力的维护了我所辖区的社会稳定,保障了我所辖区的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部署
我所对开展排查调处矛盾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全所民警认真学习有关会议、文件精神,明确了开展人民内部矛盾大排查大调处的目标、任务,提高了对开展人民内部矛盾大排查大调处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并迅速成立了矛盾大排查大调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副所长江军担任,全所其他人员为成员,切实加强对开展人民内部矛盾大排查工作。
二、加强队伍和基层建设,发挥群防群治力量
人是搞好工作的前提,我所编制少人员紧缺,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也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矛盾化解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完成三项重点工作,我所在经费十分紧缺的情况下,积极争取乡党委政府的支持。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全身心投入到化解社会矛盾工作中去,调处了一批重大复杂疑难矛
盾纠纷,得到了领导的肯定,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如今年五月份西板乡鼓楼坡村村民蒲某某给本村修公路后未得到工程款,本人与村委会多次协商无果后,我所为避免事态扩大,通过一周的走访调查,成功的化解了这一矛盾。本案成功调解得到了西板乡党委政府的表扬,也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我所充分发挥村级综治机构第一道防线作用,对辖区内矛盾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及时掌握了各种矛盾的产生情况,及时化解和调处产生的矛盾,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了矛盾的激化、恶化。在本年我所共排查出各种民间纠纷 32起,调处成功 32 起,成功率为100%。防止民间纠纷激化 5 起,一般民间矛盾纠纷基本不出村,显示了群防群治的强大力量。
三、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为依法开展排查调处奠定基础和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全所民警的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在排查调处中,坚持依法办事、依法调处,严格按程序调处,提高了调处质量,真正依法维护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在下村时,不拘形式,借田间地头开展普法,走到哪里,就把法律宣传到哪里,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杜绝了采用非法手段解决矛盾的现象,也减少了矛盾的产生。
西板派出所
二0一0年十一月十一日
第四篇:公安局化解社会矛盾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各种矛盾纠纷的增多以及群体性事件的大量增加,已经成为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制约因素,已成为社会治安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研究创新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试着从“排查得早,发现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工作原则,就公安机关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研判、预警及应急处置对策进行初浅探讨。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积极做好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公安机关的首要职责。近年来,我局始终把强化对维护社会稳定的领导作为重点之重,主要领导主动了解民意,掌握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分析社会动态和潜在矛盾,在加强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体系建设方面,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加强组织领导,列为“一把手”工程。要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就必须要建立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机制。我局制定出台了《南丰县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方案》,成立了县委常委、公安局长任组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领导责任制,主要领导负总责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亲自抓,单位部门领导各负其责,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落实到点、到人。
(二)整合有效力量,加强责任落实。一是整合有效资源。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应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强与县直各部门、各乡镇的联系协作,特别是与各乡镇的信息维稳员、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联系,深入了解矛盾纠纷的源头并积极应对分类处置。二是实行领导包片责任制。明确“一个片、一名领导,一个村、一名民警”的工作机制,并建立“四包责任机制”,即包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包较大矛盾纠纷不出乡镇,包无群体性上访事件,包无重大恶性事件发生。三是建立公安内部的指挥体系。对于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要实现快速有效,就必须要建立统一指挥、各司其职、步调一致、运转高效的处置机制。由指挥中心统一指挥,及时调集各部门、各警种,形成分工负责、密切协作的机制。
(三)实行绩效考核,落实责任倒查。根据每年每个阶段的不同情况,调研思考新情况新问题,制定一个目标管理方案。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维稳任务列为硬指标,同其他公安业务工作一起量化核分,定期考核,褒优贬劣,对因工作不到位,发生到市、赴省或进京越级上访、重复上访等重点现象的实行一票否决。并建立严格的维稳责任追究机制,由督察大队对每起事件的起因、经过、处置情况、责任划分等写出专题报告,会同纪检监察、政工、信访等科室提出处理意见,按照“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未追究不放过,追究不到位不放过”的原则,追究有关单位、部门领导以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二、超前防范,深化排查,为掌握社会矛盾纠纷奠定坚实的动态基础
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长舒晓琴曾指出,矛盾纠纷能否超前处置,首先取决于能否超前发现和超前排查,要在第一时间掌握各种矛盾纠纷的详细情况和动态,做到未动预知,异动先知。只有及时掌握矛盾纠纷的案情和进度,做到底数清楚,才能为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处置突发事件和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奠定了坚实的动态基础。
(一)构筑社会矛盾纠纷排查网络。一是建立以民声为主导的排查网络。积极开辟“民声通道”,利用日常管理、服务、调研摸排以及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现代信息手段,广泛搜集社会信息,敏锐观察和分析社会热点焦点难点,及时掌握全县社会治安动态,有效摸排各种纠纷、矛盾,及时捕捉和把握群众的呼声需求、心理情绪以及各种负面的苗头倾向,获取民众信息的第一手资料,对整个社会的变化做到心中有数,做到“防患于未然”。二是建立以企事业单位主导的排查网络。大力推进县、乡两级调处服务实体化建设,推动向事业单位方向发展,建立企事业单位和公安部门等实行联动机制,针对企事业单位改制中出现的复杂矛盾纠纷、或群访群诉案件,及时与所在地的派出所、劳动保障和救助服务所等单位取得联系,争取支持和帮助。三是建立村组基层排查网络。以村为主体,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领导小组职责,同时吸收三老(即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加入,发挥村“平安协会”作用,以各村民小组信息员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进行分类排队,理出轻重缓急,按照“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做到“解决老问题,化解新矛盾”,达到“人不出村,事要解决”的目标。
(二)创新社会矛盾纠纷排查方式。一是会议座谈排查。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热点问题,列如,土地征用、城镇拆迁、重点项目建设、企业改制等,主动邀请县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包村领导、驻村干部、村组干部、离任老干部、群众代表及法庭负责人等召开座谈会,全面了解掌握辖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纠纷,为进一步排查了解矛盾纠纷的细节情况提供线索。二是当面交流排查。把平时有矛盾纠纷的人和事作为排查重点,采取“面对面谈心、心贴心交流”的方式,当面解疑释惑,耐心听取当事人的陈述,深入了解他们心中的怨愤和不满,及时掌握发生矛盾纠纷的过程,真正打消群众顾虑,使他们道出矛盾纠纷的前因后果,道出期望解决矛盾纠纷的具体要求,增强了排查矛盾纠纷的针对性。三是侧面走访排查。采取换位排查的方式,主动走访不涉及矛盾纠纷双方利益关系的第三方,从侧面了解矛盾纠纷发生的诱因和涉及范围,搞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和症结,使一些比较复杂的矛盾纠纷通过走访知情人得以系统彻底的了解,进一步调处化解矛盾纠纷提供了证据。四是接待来访排查。进一步完善来访接待制度,确定专人负责来访接待和信息传递。要求民警认真接待来访群众,详细询问发生矛盾纠纷的过程,并如实进行记载,及时上报,研究解决。
(三)理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机制。一是建立民情报告制度。在明确各村组民情联络员的基础上,各村民情联络员须于每日将本村当天发生的大小各类矛盾纠纷及其调处情况、民情民意情况、信访苗头情况通过电话方式的上报辖区民警,以便及时发现、撑握信息,做到不失察、不失控、心中有数。二是实行建档立卡制度。对有矛盾纠纷苗头的社区、村、户逐一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对排查出来的重大矛盾纠纷,逐案、逐人、逐项建立工作台账,及时掌握案情和进度,做到底数清楚。三是建立回访制度。为了巩固工作成效,确保集中排查调处活动有序推进,及时掌握当事人的思想动态,对已经调处结束的矛盾纠纷,各派出所应指派专人跟踪回访,倾听群众的声音,对群众不满意的要重新制定调处方案,以防事态的反弹。
(四)做好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大会战。一是结合“地毯式”和“亮剑式”开展排查“会战”。开展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大排查攻坚战,进行全面重点排查,切实把各种不安全、不稳定的矛盾和问题排查彻底,同时对可能越级上访,集体上访情况进行集中排查,把问题的症结搞清楚,形成全面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不断促进和优化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二是结合“敏感期”开展排查“会战”。每到敏感期和两节、两会期间,都要集中进行排查“会战”,积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集中解决重点疑难纠纷,突出排查长期困扰基层,群体性、易激化、易上访的纠纷,特别是城建拆迁、土地征用、企业改制等社会难点、热点问题,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三是结合“严打”“创安”进行专项排查“会战”。不断强化各警种的作用,开展“命案专项整治”、“两抢专项整治”、“破案会战”、“追逃”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犯罪活动,形成对不稳定因素的严加防控,结合以“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平安家园、平安家庭”为重点的“创安”活动,进行社会治安综合排查。
三、掌握动态,分析研判,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工作经验证明:扎实做好警情民意的分析和研判工作,就能打造预警灵敏、指挥有力、运转高效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也就能有效地提高公安机关整体战斗力和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
(一)建立社会矛盾纠纷研判网络体系。建立健全基层社会矛盾纠纷研判网络体系,以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及三调联动的综合研判网络。一是横向上,建立以县公安局为主导,各基层派出所、各业务科室为主体,人民调解员、信息员和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为基础的民情研判网络体系。二是纵向上,建立健全县、乡(镇)、村、组四级网络,同时在工业园区、企业、集市贸易区、行业协会、外来工聚居区建立调解研判组织,扩大基础矛盾纠纷研判网络体系。三是联动上,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牵扯到基层人民政府、行政、司法、企事业单位及民间组织等,要强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者研判的沟通联系,及时分析矛盾。
(二)建立社会矛盾纠纷信息研判平台。一是依托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在全县实现治安稳定信息共享,提取平台中的情报信息,对辖区各不稳定因素特征进行综合研判,做到有的放矢,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策略。二是依托互联网信息平台,整合社会信息开展战略研判,积极对互联网的海量信息进行搜集、过滤,寻找情报信息与人员踪迹,从中对社会治安和维稳等信息进行分析,为领导的科学决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三是严格实行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及不稳定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和评估,制定应对预案,以便在问题发生后可以更及时、更科学地加以处理。
(三)开展社会矛盾纠纷研判分析会。对全县的矛盾纠纷发生,要采取“总体分析、分类分析、隐患分析、个案分析、研判分析”的方法,逐一定期分析梳理。一要安排专人每周对民情进行收集整理,对各类矛盾纠纷进行分类梳理,及时编写社情动态,每月进行系统分析研判,对重大民情信息提出建议和意见,形成高质量的书面材料,及时上报有关领导参阅,为领导及时了解工作动态,科学决策当好参谋和助手。二要完善警务室在社会维稳中的第一道分析研判机制,充分发挥警务室警民恳谈制度,积极参与信访、接访、下访等亲民活动,做到不漏村,不漏组,不漏户、不漏人,确保对带有苗头性的问题和隐患做到早发现,早研判。三要完善对重点不稳定因素综合研判,把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群体、重点问题分析研判好,真正对当地不安定因素尤其是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事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稳控措施落实在基层,不断提高研判工作的成效。
四、强化措施,分级预警,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提供参考方案
按照“预防在先、警示在前”的原则,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完善预警工作体系。
(一)要建立社会矛盾纠纷预警信息平台。要紧紧围绕“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主题活动,深化平安建设,提高预防化解矛盾能力,建立矛盾纠纷预警信息平台,针对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敏感问题的提前预警,确保“主要敌情全覆盖、主要社情全掌握、主要危害全预警”。同时建立矛盾纠纷信息“零报告”制度,保持矛盾纠纷报送电话畅通,遇到节假日必须有人值班,发现重大纠纷隐患(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越级集体上访)应当及时报告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
(二)要建立完善矛盾纠纷四级预警机制。根据矛盾纠纷排查结果及研判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运用预警的形式确定为四个级别,并明确不同级别预警的责任。一级预警:矛盾纠纷事项尚未激化,在事发地能够化解,保持稳定的,发布为一级预警警报,责任人立即到位,靠上做工作,确保把矛盾化解在本地。二级预警:矛盾纠纷能在事发地解决,但需请上级相关业务部门指导的,发布二级预警警报。事发单位要及时与上级分管业务部门联系,在上级指导下进行化解处理;上级业务部门做好专业知识、政策依据、处理方法等方面解答和指导。三级预警:当事人已有不信任感或矛盾纠纷有激化的趋势,准备赴县级有关机关部门上访,在上级有关业务部门参与下,可在本辖区、本单位化解的,发布三级预警警报。事发地要在制定化解稳控措施和整改方案的同时,积极争取上级业务部门的参与,共同承诺办理。工作情况随时报上县级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和处置信访应急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四级预警:矛盾纠纷涉及多名群众且有越级上访苗头的,可能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或非正常上访事件的,已赴县以上机关部门上访的以及对一至三级预警警报处置不力的,发布四级预警警报。事发地立即向本单位主要领导和县委政府汇报,启动应急预案,进入应急处置状态,接到命令后应急全体成员第一时间赶赴事发现场,疏导群众,稳定情绪,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领导包案,限期解决。
(三)要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警快速反应机制。一是建立健全超前性预警网络。充分发挥“110”、治安巡逻和基层治保组织的作用,把预警触角延伸到城乡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区域,强化对社会治安面的控制,真正做到早预警、早防控、早主动,掌握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动权,准确、及时、快速地反馈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信息。二是规范矛盾纠纷预警调处快速反应的运行程序。严格规定了纠纷信息报告时限,一般性矛盾纠纷信息员要在20分钟内报派出所责任区民警,并在30分钟内实施调解,重大、疑难、群众性矛盾纠纷,要在40分钟内报告派出所,派出所接到报告后,立即向乡镇党委、政府报告,并迅速赶到纠纷现场,联同村调解员依法迅速进行调解处理。三是健全矛盾纠纷预警调处快速反应的责任机制。完善了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推行了一月一次督办、一季度一次检查、半年一次汇报、一一考核的“四个一”制度。同时拓展了信访举报渠道,设立了调解投诉电话,落实了矛盾纠纷预警调处快速反应的工作责任。
五、以人为本,应急处置,为社会和谐稳定创造良好的政治治安环境
面对当前矛盾纠纷类型的复杂化、纠纷主体的多元化等新情况,应建立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应急处置机制,推进应急处置工作的法制化、科学化、制度化,确保第一时间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第一现场,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切实维护全县的社会稳定。
(一)切实掌握情报,做到耳聪目明。实践证明,只有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未雨绸缪、见事早、反应快,才能掌握主动,才能确保社会政治稳定。一是要掌握准确的情报信息。各有关业务部门牢固树立“情报主导警务”理念,针对辖区可能引发群体性矛盾纠纷乃至突发事件的重点人员、重点场所,通过物建治安耳目和信息员等方式,强化阵地控制力度,确保公安机关在辖区维稳工作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二是单位主要领导必须及时掌握全局情况。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级公安机关在第一时间到达指挥位置,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根据事态发展阶段,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力争在事发初期迅速、果断处置好第一现场。同时迅速、稳妥地应对涉警舆情危机,善于通过新闻发言人制度协调媒体,正确引导舆论。三是要掌握事发现场的情报信息。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后,要迅速组织警力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防止因出警缓慢而扩大事态,并认真收集情报信息,准确了解事件的起因、焦点、参与人数、年龄、文化层次和其他情况,上报上级领导后认真制定处置方案。
(二)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工作预案。一是加强领导,制定应急预案。为切实做好社会治安工作,妥善处理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避免和减轻因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确保社会稳定,应制定《突发性事件处置应急预案》,明确突发性事件处置流程、处置办法和原则。同时成立了突发性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公安局局长担任组长,其他党委成员为副组长,各科所队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形成“管理有序、指挥协调、灵敏畅通、安全高效、充满活力”的处置工作体系。二是强化责任分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属地管理和“一岗双责”的要求,下发矛盾纠纷处置责任分解文件,将矛盾纠纷落实到具体的分管领导、责任科所队,涉及到多个单位的指定牵头领导或单位,做到职责明晰。
(三)实行人性化,创新处置机制。一是建立律师参与。积极引导律师参与重大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充分发挥法律保障民生的重要作用。律师的介入更能体现中间人的角色,当事人更加信服,让律师从个案入手,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法律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案件的平稳处置,达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统一。二是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司法行政等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各类行业组织和群体的协商解决纠纷的“大调解”工作机制,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力争将各类矛盾纠纷控制在前,处置在前,切实维护全县社会稳定大局。
(四)完善处置战术,注重方法得当。一是分类处置。在参与群体性事件处置过程中,要严格区分对象性质,对症下药,才能实现处置效果的最优化。要把事件的组织者、策划者、骨干分子与一般参与群众区分开来,对那些煽风造谣、聚众滋事等严重危害他人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稳定的破坏分子,要果断采取相关措施依法予以处置,决不姑息手软,纵容违法犯罪事件发生;对合理表达自身诉求的一般参与群众,要有礼有节的开展教育处置工作,引导群众正确认识事件的危害性、违法性以及后果的严重性;对个别人员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甚至是挑衅事件,要理直气壮地宣传国家法律、政策,现场予以驳斥或训诫教育,及时打压不法分子的滋事势头。二是做到快速处置。处置群体性事件信息搜集要快,情况报告要准,处置工作的部署和指挥要迅速,力量集结、出击、第一反应要快捷,采取的措施要果断,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态,防止事件升级。三是善后处理。在事态基本平息后,抓住有利战机,迅速将当事人双方代表召集在一起,找准问题的“症结”和争议的焦点,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力促双方互谅互解,尽快达成协议,从而化解矛盾。现场疏散后,继续由责任单位做好群众思想稳定工作,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必要时由公安机关对挑头闹事、组织策划、幕后操纵的为首人员,给予依法打击处理。
(五)做到因势利导,巩固即得成效。群体性事件处置过程中,一些单位或者个人基于思想意识上的偏差,往往满足于现场局势的控制、得意于对峙场面的消除,而对于问题是否解决、成效是否巩固不管不问,导致了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根源性问题出现多次反复,给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工作造成了很大被动,我们认为,现场处置工作结束以后,公安机关应当对事件处置的结果跟踪问效,及时了解承诺措施是否落实,当事人情绪是否出现反复,是否存在引发其他不稳定因素的苗头性问题,特别是在某一群体性事件处置完毕后,更应该组织民警认真进行总结反思,及时发现本单位在处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据此对本单位处置突发性事件预案进行修改完善,从而不断提高基层民警的现场处置能力和工作水平。
总之,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创建和谐平安社会,就应将“矛盾纠纷排查机制”、“矛盾纠纷研判机制”、“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和“矛盾纠纷处置机制”一同纳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一体化处置工作中,形成纵向衔接,横向联动一体化处置机制。
第五篇:社会矛盾化解先进事迹材料
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社会矛盾化解”先进事迹材料
中央、全省法院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南阳中院党组对三项重点工作十分重视,纳入“一把手”工程,由主管涉诉信访工作的副院长牵头,各业务部门庭长为成员,成立“社会矛盾化解”办公室,细化分解任务,明确责任目标,以社会管理创新为抓手,以公正廉洁司法为保障,以社会矛盾化解为目的,统筹兼顾,稳步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一、以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为抓手,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
一是修订对基层法院和对中院各部门的绩效考核办法,突出法院工作导向和重点;二是针对司法瑕疵突出问题,制定《立案工作指导意见》和《关于规范审判和执行工作的意见》,细化立案、审判、送达、执行、归档等环节的工作标准。制定《个案流转监督管理办法》,明确各工作环节后手对前手的监督职责及奖惩规定,及时纠防司法差错和瑕疵,实现了案件结案率同比大幅度上升、发还改判率同比大幅度下降的良性循环;三是针对涉诉信访突出问题,制定《来访秩序管理》、《信访事项首问负责》、《信访案件流程管理细则》、《信访责任倒查办法》及《信访工作长效机
制实施意见》,对来信来访、信访案件的办理、督查、考核、问责进行全程规制;四是健全队伍及综合工作管理机制,修订《法官个人绩效考核规定》,出台《受理法官投诉工作制度》,并就《强化中层干部权责的指导意见》、《中层干部引咎辞职制度》、《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待岗制度》等制度进行研讨;五是加强法官与社会的联系,制定《法官结对联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制度》、《关于建立人民法院与社会群众沟通联系机制的指导意见》,确保各级代表委员有专人定期联系,每一名法官都有一个基层联系点。中院154名法官与282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结上了对子,当面征询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经常性地深入农村、社区、学校、医院、企业,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的司法需求,宣传法院工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群众安全感和司法满意度;六是联合市司法局出台《关于构建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机制的指导意见》,有效规范法官与律师关系,促进良性互动。
二、以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为保障,全面加强法院队伍建设
一是扎实开展“纠正执法问题,促进公正执法”专题教育活动、“总结赵作海案件教训大讨论”活动和“三查一评”活动,对查出存在执法问题的5案5人进行了责任追究,树立好尹应哲、王建亚等先进典型,从思想深处解决好“为谁
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等根本性问题;二是出台《法院工作标兵评选办法》,推选出15名法院工作标兵,发挥资深优秀法官的传帮带作用,利用视频网络系统安排侵权责任法、合同效力若干实务问题以及刑事证据认定等专题业务培训,邀请返乡探亲的专家教授来院举办专题讲座四次,更新观念、强化理论、开拓视野,推动学习型法院建设;三是坚持从严治院,充分运用正反两方面典型和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坚持不懈地抓好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三、以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为目的,实现办案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一是坚持能动司法,制定并落实《服务企业十项措施》和《服务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和移民迁安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出台《强化审判职能服务全市“四个带动”十项措施》,为南阳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保驾护航;二是强化刑事审判职能,充分发挥法院、公安、检察“三长”联席会议和案件会商制度,强化工作上的协作、配合和制约,严格遵守案件质量联组把关制度,全力打造刑事“铁案”工程。切实加大刑附民案件的调解力度,确保实现案件事了,刑事附带民事调解率达到80%以上,较去年有大幅提高;三是强化民事审判职能,首创立案预登记委托调解制度,委托调解成功率63%。认真组织开展“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和“集中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活动,积极向有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20余条。大力开展巡回审判工作,中院派出9个驻县巡
回合议庭,基层法院广泛设立巡回办案点,走村串户、深入田间,以巡回审判方式结案12086件,把法庭开到老百姓身边,方便群众诉讼,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化在萌芽状态;四是强化行政审判工作,制作行政案件司法审查报告呈送市四大家主要领导,市委书记黄兴维对此充分肯定并作出重要批示。进一步发挥好协调委员会作用,巡回审判,延伸司法服务,实行“阳光审判”,协调和解率达35%以上,促进“官民”和谐;五是着力解决涉诉信访难题,建立健全涉诉信访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明确信访责任。实行全员参与、首问负责,坚持院长天天接待和周一“四长”集中接访,澄清底子,完善台帐,相继组织开展了“集中清理涉诉信访积案”、“万名法官回访万名当事人”、“社会矛盾百日化解”和平安建设“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截至目前已化解信访积案331件,占357件积案总数的92.2%,解决了一大批长期困扰两级法院的信访老案,进一步实现了信访工作在全省法院的位次前移,切实打赢涉诉信访攻坚战。
2010年,南阳中院被最高法院确定为全国司法公开示范法院,立案预登记委托调解工作受到最高院的高度肯定,省法院在南阳先后召开立案信访工作、行政工作、法警工作现场会,要求全省法院学习借鉴南阳中院立案信访工作、行政审判工作、法警工作经验,刑一庭被省法院评为“扫黑除恶”先进集体,涌现出全国优秀法官尹应哲等一大批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