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固定资产改良
(一)固定资产尚未提足折旧的情况下假设:1995年12月31日.甲公司投入使用一条生产线,原价100000元,估计净残值4000元,预计使用1O年。2001年12月31日。由于产品适销对路.现有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已难以满足公司生产发展的需要。于是公司决定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改扩建。以提高其生产能力;2001年12月31日至3月31日。经过3个月的改扩建.完成了对这条生产线的改扩建工程。共发生支出20000元,全部以银行存款支付;改扩建后.预计其使用年限可延长2年。估计净残值不变。该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为简化计算过程.整个过程不考虑其他税费。
按会计制度规定。会计处理如下:2001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转入改扩建时:
1996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公司每年提取的折旧金额分别为:固定资产折旧=(100000—4000)门0=9600元.累计折旧金额为9600×6=57600元。将固定资产的净值转入“在建工程”。会计分录为:
借:在建工程42400
累计折旧 57600
贷:固定资产 100000
2.2002年1月1日至3月31日。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发生时的会计分录为:借:在建工程 2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
3.2002年3月31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的会计分录为:借:固定资产 62400
贷:在建工程 62400
4.2002年4月1日起.每年应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62400—4000)/6=9733元。2002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9733×9/12=7300元。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分录为:
借:制造费用 7300
贷:累计折旧 7300
按税法的规定.处理如下:
2002年3月31日,计算的改扩建后的固定资产原价=100000+20000=120000元。1996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累计提取折旧金额57600元。2002年4月1日起.每年应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1 20000—4000— 576OO)/6=9733元。2002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9733×9/1 2=7300元。
结论:固定资产尚未提足折旧的情况下.企业按会计制度规定实际计入费用的折旧金额与按税法规定计入费用的折旧金额相等.年终计算所得税时不作调整。(说明:为了重点阐明本文的观点.所设计的例题中.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符合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即“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不得短于1O年”。估计的净残值也符合税法的规定.即“残值比例在原价的5%以内。由企业自行确定”。如果折旧年限与净残值和税法规定的不同,则该结论不成立。企业按会计制度规定实际计入费用的折旧金额与按税法规定计入费用的折旧金额将不相等。年终计算所得税时应作调整。)
第二篇:答辩稿(改良)
尊敬的李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来自林学院森林培育的***,今天与大家分享关于“在现实中为什么会出现“先污染后治理”以及发生的根本原因”这个主题的心得。我将从定义,产生原因和措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三个方面来分享。
首先我们通过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体会一下什么是“先污染后治理”。在污染发生以后,英国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包括出台法律条,进行实际性的取缔,拆除等。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来具体了解一下。
Smog smog smog,看了视频,大家对英国雾都记忆有了一个更直观的了解,也看到了英国政府治理空气污染的成果,相信大家对“先污染后治理”已经有了一点fell,那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一下。
倒U形曲线的意思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环境污染较轻,但恶化程度将随经济增长而加剧;当该国经济再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经济结构向低污染生产转型,并加速有利于降低环境污染强度的技术进步,环境质量会逐渐改善。隐藏在曲线背后的发展模式是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
广义: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使环境的自净能力超过自身承受范围而产生危害的行为。
狭义:1 企业运作过程中,对外部环境造成了污染,在社会压力下被迫自行或由社会对污染进行治理,这是主要表达的意思。2企业在运作过程中产生了污染物,但不向企业之外的环境排放,在企业内部进行处理。
那我们来看一下“先污染后治理”产生的主要原因和主要解决措施。
第一经济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在企业创建的初期,资源的直接利用可以节约成本,可以增加企业的收入,但造成的环境污染需要企业花高成本处理,这与企业以盈利为目的的宗旨有利益冲突。与经济原因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就是经济手段,主要有针对投资,针对补贴,提高企业环境治理押金,高污染高收费等。比如,今天6月5日前,辽宁省通报第一批实施绿色信贷限制的企业,环境保护问题不解决,在资金的流通上面给予一定的限制,就是经济手段的具体体现。
第二技术原因,由于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对技术要求高,技术起点不高的中小企业难以拥有这样的技术, 相比之下,粗放利用资源的技术相对简单,企业逐步提高技术水平,缩小差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根治“ 先污染后治理”的釜底抽薪之法还是要从技术着手,将制造污染的技术与治理污然技术合并,污染与治理永不分离,让环保技术成为主体生产技术的组成部分,才能从源头减少直到消除污染。第三认识上的滞后性和行动中的惰性:对污染的认识落后于污染的发生,行动又落后于认识。这就更加需要加大环保法律法规普法宣传,发挥媒体舆论作用,对污染环境的人和事进行曝光,从社会上形成制约与监督。
第四行政把关不严:我国现阶段企业上马太多、太快,相当部分企业申报有隐瞒,少部分企业还会受到地方当局的保护与纵容。这就更加要求用行政的手段打击这种现象,要改进对领导干部“政绩”的考核指标;让环境监察管理部门实行监督。今年10月23日,四川广元市旺苍县在经济建设工作中,铁腕整治环境突出问题,政纪处分6人、警示提醒6人。
第五其他原因:法规执行不力,污染治理市场化程度低,激励政策不完善等,在法律手段上,必须通过税收进行调节,以税收进行奖善惩恶。高污染高税收甚至是依法关闭,少税甚至免税环保建设突出的企业。比如2015年以来,山东查处违法排污企业7077家,责令停产整治1438家,限期治理4092家,关停取缔企业1896家,立案处罚环境违法行为4262起,处罚金额2亿4百5十7万元。
通过对先污染后治理的介绍,相信大家都能看到这种发展之路是不可取的,除了英国,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经历的这样的路程,虽然通过后来的弥补解决了部分环境问题,但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先污染后治理”它不是一种经济发展的规律,也不可以作为发展经验,它是一种教训。所以说中国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主要原因如下:
国内来说:
1.我国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已远远超过环境自净能力,若不采取断然措施,还会继续增加,环境污染已成为中国社会不可承受之重。
2.环境突发事件高发,长期污染对人民健康造成的损害已从隐性转变为显性。污染的反作用正蚕食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3.人民生活水平和环境意识的提高,维权意识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呼声高涨,能否依法公正处置此类事件关乎社会的稳定,成为考验政府执政能力的新课题。
再从国际来看:
1.历史的教训已经够惨痛了。
2.在发达国家“先污染”的时代,环境容量远比现在丰富,环境污染的管制相对有限,而今,这种“宽松”外部条件已不复存在。发达国家借经济全球化,将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加重了我们的压力。
3.就全球资源供给看,供需间的不平衡,导致石油、煤炭等基础资源价格飞涨,加大了我国发展成本,影响我国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
那么在这么严峻的内外部条件之下,“先污染后治理”肯定不能走,那中国应该怎么走?接下来进入我们小组讨论的重点部分: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一条艰苦卓越的“治污卫环”之路。总共经历了萌芽、觉醒、奠基、成熟、深入发展五个时期。1949 — 1972 年:萌芽时期
建国初期:在国际上,美国苏联冷战,中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典如1950年的抗美援朝,1964年的抗美援越战争,还有中印边境战争等。在国内,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国民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亟待恢复,通货膨胀严重,市场极为混乱,“赶英超美”的大跃进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国内经济严重困难。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政治斗争,也让国内局势非常紧张。就是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大背景下,中国政府还进行了一系列保障农业生产,保护环境的措施,如修建许多农田基本设施、疏浚京杭大运河、兴建大中型水库、新建和改造市政公用设施等。在这个时期,中国已经开始萌芽。
1972 —1979年:觉醒时期(国际背景)
大跃进和文革的创伤还没有完全恢复,国内的政治斗争也还没有结束,但是在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下,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召开了世界历史上首次全球性的环境会议。中国派出代表团出席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和《行动计划》,把每年的 6 月 5 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在国内,中国政府也出台了《环境保护》《工业三废治理》等一系列法规。在这个时期,全球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中国也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觉醒。1979—1992年:奠基时期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把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的轨道上来,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也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以改革开放为起点,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步进行。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等经济建设举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环保法规出台体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同等重要。1979年制定《环境保护法(试行)》中就提出了环境保护两大基本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和“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这一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逐步形成时期,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重大成就,为环境保护事业奠定了基础。1993 —2002年:成熟时期
1992 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把保护环境提升为基本国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对已有的生态环境建设进行了全面的继承与发展,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扩展,对其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与实践逐步成形。2002-今:深入发展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正式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我国资源环境方面的基本国情,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一是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加剧,特别是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二是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可以说,资源环境已经成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最紧的约束、最矮的短板,是一个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因此,中国政府从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各种法律法规更加完善。
那我们看一下地方具体的响应举措,首先是我们自己身处的地方—四川。如PPT所示,这些年来,四川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为保护环境可以说是作了很多的努力,相信大家也能看得见身边环境的变化。我们再来看一下中国煤都“山西”,“有井没有水,有田不能种,裂缝到处有,走路要小心。”这是10年前流传于山西的一句顺口溜,反映了长期高强度采煤给这个资源大省带来的生态灾难。这些年来,山西政府为转型跨越发展新山西作了很多努力,山西因采煤造成的土地塌陷很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但就是在这种残酷的现实面前,依然积极的进行着艰难的生态文明建设,从PPT中我们可以看到山西地区政府对环保的投入有多么大,建设成果也很明显,生态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两天,一两年就能有很明显的成效。
相信在座的很多同学都知道03年的退耕还林还草,宜宾地区的我们家也是其中之一,刚开始的时候,感觉没什么用,成片成片的荒山,还要经常回家补栽,现在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家乡是成片成片的森林,林下兼种也可以了,山变绿了,水变清了。其实这样的环境建设还有很多,我相信在座的同学肯定还有更好的例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功,也存在的不足,除了以上这几点,我们小组关于新形势下,环境污染和治理的新特点也作了几点思考,1.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带来新的环境问题,也需要新的预防监管机制:核电,日本福岛,预防,水电。
2.新污染与旧污染交叉:旧污染未处理好,新的污染又叠加,反应,难治。
3.农村环境污染增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影响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农药化肥的使用,生活垃圾的堆积等等
4.治污成本太低;
5.思想观念的影响:中国的环保思想,尤其是民众的环保意识,还没有上升到一个国民思想的高度,虽然我们国家治理污染的技术提高了很多,但技术的普及率比较低,主要集中在经济实力相对较强的企业,有些小型企业虽然有能力去处理,但由于“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人不是好商人”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企业不想花太高的成本去治理污染,这就又回到了前面的新污染与旧污染的叠加,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老师们,同学们,作为一名农学人,一名林业人,希望我们能够明白,历史的教训已经够多,保护环境,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前辈们不得已犯下的一些过错,他们都在努力地改正,希望我们也能为自己生存的环境空间做一点贡献,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我相信来得及,我也相信我们有这个能力,有这个决心,有这个目标。
最后,以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简短视频来结束本次分享。这是我们组的一些主要参考文献。
最后,我要感谢我们小组同学,收集资料,归纳总结,以及对PPT制作和修改的建议。
第三篇:改良站管理制度
通江县畜禽繁育改良站
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单位工作行为,严肃工作纪律,加强单位内部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作息管理制度
1﹑严格作息时间,遵守工作纪律,按国家规定时间上﹑下班,不得迟到﹑早退,不得无故缺席。
2﹑所有职工必须按时上下班,实行上班实名签到制,未签到也未说明情况的视为旷工。特殊情况不能按时上﹑下班需告知办公室人员(电话通知办公室人员)。
3、工作时间不允许闲谈、串岗、网上聊天(除工作业务以外)、下棋、打扑克、外出购物、闲逛;不允许吵闹、大声喧哗及影响工作秩序的其他行为,上班时间不得办理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项。
4﹑上班时间坚守岗位,需外出办事,应向同科室人说明去向。
5、所有人员必须自觉遵守各种会场纪律,按时参会,不准在会场随意走动,不“开小会”,自觉关闭手机或将手机调至振动状态。
6、违规现象界定。按规定的上下班时间晚到十分钟上班为迟到,提前十分钟下班为早退,既不请假,又不明去向视为旷工。考勤情况每月由办公室进行公布。
7、对违规者的处理。一月内迟到或早退三次以上及旷工者,除给予批评外,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凡无故迟到﹑早退一次年终绩效考核扣0.5分,无故缺席一天年终绩效考核扣3分,其他行为扣2分。
8﹑上级领导或有关部门或新闻媒体督查中发现违规行为年终绩效考核扣20分,并按相关纪律严重处理。
9﹑坚持上下班签到和考勤制度。考勤结果作为年终考评依据由站
3﹑来人来客由相关业务人员参与陪同接待,避免客少主人多的现象。
4﹑来人来客接待所需烟﹑酒等开支,一律由办公室(财务室)按照领导安排办理。
卫生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单位办公环境的卫生管理,创建文明、整洁、优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办公环境的卫生设施的设置、建设、管理、维护和环境卫生的清扫保洁、废弃物收运处理。
第三条 本单位职工,均应遵守本制度。
第四条 站办公室为环境卫生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全单位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全体职工协同做好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服从统一安排。
第五条 站办公室应当加强有关环境卫生科学知识的宣传,提高职工的环境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
第六条 职工应当认真履行职责,文明作业。站办公室负责联系和监督工作,任何人都应当尊重环境卫生工作人员的劳动。
第七条 由使用者保管好劳动工具。
第八条 由站办公室安排单位公共区域的清扫与保洁轮次表。第九条 各个办公室负责本办公室内的清扫与保洁,并实行“门前三包”的责任制管理。
第十条 禁止在单位内部公共场地倾倒、堆放垃圾,禁止将卫生责任区内的垃圾扫入道路或公共场地,禁止随地吐痰和乱扔果皮、纸屑、烟头及各种废弃物。
第十一条 其他公共卫生设施,必须特别保持清洁,尽可能做到无异味、无污秽。
第十二条 单位内禁止饲养鸡、鸭、鹅、兔、猫、狗等家禽和动物。第十三条 各办公室环境卫生由各室人员包干,站办公室监督检查,单位领导组织临时抽查。
第十四条 室内应保持整洁,做到地面无污垢、痰迹、烟蒂、纸屑;桌面、柜上、窗台上无灰尘、污迹,清洁、整齐,室内无蜘蛛网、无杂物。各工作人员要始终保持办公桌面整洁。
第十五条 室内不准随便存放垃圾,应及时把垃圾倒入垃圾筐内。第十六条 办公室内办公用品、报纸等摆放整齐有序,不得存放与工作无关的物品,个人生活用品应放在固定的抽屉和柜内。
第十七条违反本制度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者,责令其纠正违规行为,采取整改措施,并可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经济处罚:
一.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烟头、纸屑及废弃物(年终考核扣1分); 二.垃圾不装袋、不入桶(箱)随意弃置的(年终考核扣1分); 三.不履行环境卫生责任区清扫保洁义务、影响环境卫生的(年终绩效考核扣2分),被上级单位通报的(年终绩效考核扣10分)。
安全管理制度
1﹑站长是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各办公室人员向领导负责,实行责任追究制。
2﹑由站办公室具体负责安全工作。
3﹑贯彻落实上级部门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并抓好工
第四篇:盐碱地改良试验报告
禾康盐碱清除剂效果试验报告
土壤盐碱化是制约农作物产量增加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改良盐碱地大多是以挖排水渠、泡田洗盐等常规农业措施清除土壤盐碱,但常常出现改良周期长、除盐效果差、投资成本高以及引起次生盐碱化的问题。盐碱清除剂可以与土壤盐份离子发生络合化学反应,它们的化合产物容易随水流失并被分解,从而达到加速改良盐碱的效果。为了解和掌握盐碱清除剂的改良效果和方法,2001年10月,我们在察布查尔县羊场开发区的盐碱地上安排了“禾康”牌盐碱清除剂的使用效果示范实验。
一、试验材料及方法
供用药剂为“禾康”牌盐碱清除剂(北京飞鹰绿地科技发展公司生产),试验地点在察布查尔县羊场开发区王力的承包地里。试验设四个处理:
1、对照,不用改良剂只灌水,共设三个对照;
2、每亩用“禾康”牌盐碱清除剂1千克;
3、每亩用“禾康”牌盐碱清除剂2千克;
4、每亩用“禾康”牌盐碱清除剂3千克;
“禾康”牌盐碱清除剂采用稀释后在入水口滴入灌溉水中。
试验采用间比法,即每个用改良剂的处理都与一个对照相间排列,共计6个小区(三个改良剂处理和三个对照),小区面积大于33平方米,各小区间打高埂,各小区平整土地,单独灌水,灌水量约100立方米/亩左右。
试验于10月6日开始,试验前每个小区按对角线采集基础土样,当天用改良剂和灌水。10月14日,在原来样点附近采集用改良剂后的土样,土样送至化验室,分析化验用改良剂前后土壤总盐含量和PH值。
二、试验结果
1、“禾康”牌盐碱清除剂对土壤总盐的影响
表1盐碱清除剂对土壤总盐的影响
处理 项目 用药剂前% 2.85 1.69 4.96 3.67 4.80
用药剂后% 1.88 1.31 3.39 3.47 2.83
增减量%-0.97-0.38-1.57-0.2-1.97
增减率%-34.04-22.49-31.65-5.45-41.04
比对照增减-11.55
第 一 组 第 二 组 第 三 清除剂1千克 对照1 清除剂2千克 对照2 清除剂3千克
-26.50
-30.13 组平均 对照3 清除剂 对照 3.39 4.2 2.91
3.02 2.70 2.6
-0.37-1.50-0.32
-10.91-35.58-12.95
-22.73
在试验中,第一处处理在上水口,土壤基础盐份和PH值较,三个对照灌水前后土壤总盐分别下降0.38%、0.20%和0.37%,平均为0.32%,下降率平均为12.95%。使用禾康牌盐碱清除剂1千克/亩、2千克/亩和3千克/亩的三个处理,灌水前后土壤总盐增减量分别为-0.97%、-1.57%和-1.97%,平均为-1.50%,灌水后比灌水前下降率平均为35.58%,比对照的下降率增加22.73%,是对照的2.75倍。由此可见,盐碱改良剂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从盐碱清除剂的用量上看,基本上可以看出随着用量的加大,脱盐效果也越明显。
2、禾康牌盐碱清除剂对土壤PH值的影响
表
2、盐碱清除剂对土壤PH值的影响
处理 项目 用药剂前% 8.21 7.92 8.37 8.56 8.46 8.28 8.35 8.25
用药剂后% 8.01 8.05 8.43 8.39 8.33 8.4 8.25 8.28
增减量%-0.20 +0.13 +0.06-0.17-0.13 +0.12-0.09 0.02
增减率%-16.53 +14.13 +4.38-10.9-8.9 +9.38-7.02 4.2
比对照增减-30.6
第 一 组 第 二 组 第 三 组平均 清除剂1千克 对照1 清除剂2千克 对照2 清除剂3千克 对照3 清除剂 对照
15.28
-18.28
-11.22
注:表中PH值增减率以7中性为基数0计算.从表2中可以看出,三个对照的PH值灌水前后的增减值分别为0.13、-0.17和0.12,平均增加0.08,以PH值7中性为基数0计算,对照PH值平均增长4.2%。洗盐前后PH值不下降反而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硫酸盐和氯化物盐的水解反应为中性,部分碳酸盐如碳酸钠则为碱性。土壤盐份的各种离子溶解性和移动性均不相同,在洗盐脱盐过程中,硫酸根离子、氯离子及钙镁等离子容易被冲洗淋溶掉,土壤中碳酸钠等盐份相对增加,造成土壤碱性增加,PH值升高,生产中经常出现因为改良方法不当造成土壤碱性增加的现象。在试验中,每亩用盐碱改良剂1公斤和3公斤的处理,PH值下降分别为0.2和0.13,下降率分别为16.53%和8.9%,每亩用量为2公斤的处理,PH值增加0.06,增长率为4.38%。三个药剂处理的PH值平均下降0.09,平均下降率为7.02%,与对照相比,下降值增加0.17,下降率增加11.22%,效果十分明显。
3、禾康牌盐碱改良剂的推广价值和应用方法
从化验分析结果看,察县羊场开发区土壤总盐高达1.69%以上,一般为2~4%,土壤PH值均在8.56以下,我们对试验区外陈世全的承包地进行取样,为了了解最高含盐量,我们只取造成作物严重死亡绝收的区域,经化验,总盐高达5.46%,PH值8.46。一般情况下,PH值8.5以下,大多数作物能够生长。因此,羊场土壤为盐土,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是硫酸盐和氯化物盐。
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对照区土壤灌溉一次土壤总盐平均仅下降0.32%,下降率为12.95%,土壤PH值却略有增加,土壤脱盐降碱效果很差,从生产实际来看,如果仅以灌水洗盐排盐,必须要增加灌水次数和用水量,在排水条件不完善的情况下,势必造成地下水位进一步上升,土壤次生盐碱化程度增加。使用盐碱改良剂并结合灌水后,土壤总盐平均下降1.34%,下降率达32.17%,比对照的下降率增加2.48倍,土壤PH 值也平均下降0.09,下降率达7.02%,比对照下降率增加11.22%。由此可见盐碱清除剂促进灌水脱盐除碱的效果十分明显,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建议在盐碱地改良过程中,首先必须建设完善配套的排灌水设施,确保排水通畅。其次结合使用盐碱清除剂和其他农业耕作措施,加快土壤脱盐除碱速度,缩短改良周期,提高改良效果。
三、结论
1、禾康牌盐碱清除剂在盐碱地改良过程中能够促进土壤脱盐除碱的作用,效果十分明显。结合灌溉使用盐碱清除剂后,一般能使土壤总盐平均下降1.34%,下降率达到32.17%,PH值下降0.09,下降率7.02%,而对照土壤总盐仅平均下降0.32,下降率12.95%,土壤PH值没有下降反而增加。使用盐碱清除剂对土壤总盐的下降率比对照高2.48倍,并有一定的降低PH值效果,PH值下降率达7.02%。因此禾康牌盐碱清除剂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2、不合适灌水洗盐排盐往往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和土壤PH值增高,碱性增大,使用禾康改良剂可以减少灌水次数和灌水量,避免次生盐碱化并降低土壤的PH值。
3、使用盐碱改良剂必须要配套完善的灌排措施。
伊犁州农业开发办公室
朱新生 田秀欣
伊犁州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土肥站
罗新湖 聂国华 林颖佳
2001年10月28日
第五篇:县改良站总结
毕且县畜禽改良站工作总结
2011年,毕且县畜禽改良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局中心工作和新政发„2011‟18号文件《毕且县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畜牧产业发展的意见》认真开展工作。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加强良种畜禽的引进管理,组织实施猪人工授精、牛冻精改良技术的示范推广及技术培训工作。努力使畜牧业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产业。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完成的工作
(一)加强政治理论、业务学习,提高干部职工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技能
加强理论学习,首先是从思想上重视。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不断加强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的提高全体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鼓励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自学。通过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新兴畜牧兽医科技知识的学习,使干部职工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思想觉悟、政策水平、业务技能等得到较大提高,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成提供动力和保障。
(二)认真做好良种引进管理工作
严格按照省、市业务部门规定的“关于种畜禽引进调运实行报批制”的有关要求,在市卫生监督所、市改良站的关心帮助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的配合下,认真为全县种畜引进户办理引种审批手续,全年共审批和报批引种申请在5份207头(种公猪
12、母猪195头),做到明确引种目的。根据生产的需要,确定引进品种,不盲目引进。1
保证了引进种畜禽的质量。全年全县共引进种公猪30头,引进和内选种母猪1503头,种公羊31只,引进良种牛231头。
(三)毕且县中央财政现代农业发展肉牛项目建设(漠沙点建设)
为实施好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肉牛产业项目,规范建设管理,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我站主要负责实施漠沙镇云龙公司新加坡养殖场发展肉牛项目建设。
1、抽调技术人员成立工作队,定期指导项目建设,及时撑握进度情况。
2、完成情况:牛舍计划完成3389平方米,实际完成3389平方米;氨化池计划完成485立方米,实际完成485立方米;饲料地计划完成741亩,实际完成741亩;蓄粪池62立方米、过滤池337立方米,管理用房302平方米,饲料加工间64平方米。,目前共投入资金130万元。
(四)新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一个
毕且裕泰生猪养殖场改扩建项目,猪舍总面积6200平方米,饲料加工间,库房500平方米,沼气池112立方米,其中新扩建猪舍面积3000平方米,6幢,新建沼气池48立方米,引种公猪3头,种母猪150头,产床70套,投入230万。截止目前生猪存栏510
(五)毕且县2011年畜牧业专业村工作
为确保2011年畜牧业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促进畜牧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新建养殖专业村5个,全年工作开展如下:
1、XH乡QQ村RR小组养猪专业村 头,2011年全年肥猪出栏1660头。
QQ村YY小组养猪专业村,15户,规划建设6户规模肥猪养殖户,户均饲养100头,项目于2011年5月份实施,到10月底该小组按专业村建设的标准要求,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农户自筹资金30万元,完成猪舍改造500平方米,水管架设3450米,管理用房50平方米,全组现生猪存栏313头,出栏肥猪801头,收入160万元,预计年底出栏1000头以上。经济效益明显,有力带动了群众的养殖积极性。
2、戛洒镇发启村四角田小组养猪专业专业村
GG村四角田小组共有16户,养猪户15户,按专业村标准要求建设,完成厩舍建设及改造面积860平方米,农户自筹资金8万元,现存栏生猪312头,能繁母猪32头,10月共出栏943头(预计年底出栏1000头以上)。总收入188万元。
3、水塘镇水塘村路南小组养猪专业村
SS小组养猪专业村,40户,按专业村标准要求建设,完成新建和改造猪舍3800平方米,农户自筹资金18万元,目前生猪存栏341头,出栏肥猪948头(预计年底出栏1000头以上)。总收入189万元
4、老厂乡保和村上苛达左小组养猪专业村
DD左小组养猪专业村,30户,生猪养殖户26户,统一建盖和改造厩,与新农村建设相配套,按“人畜分离”建设要求,定期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每户供给50包水泥,自筹22.6万元, 已建成猪卫生厩26个,完成建设面积为754平方米。现存栏能繁母猪8头、种公猪1头、育肥猪210头,截止10月底累计出栏肥猪857头(预计年底出栏1000头以上),实现收入达171万元。
5、XX乡者甸村丫口小组养牛专业村
ZZ小组养牛专业村,12户,按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实用的要 3
求。加强指导培训,搞好牛防疫工作,提高养殖户养殖技能,截止10月底,该小组示范村新建标准化牛舍8幢860 m,新建羊舍2幢410 m,改造牛舍420 m、羊舍200 m。进行科技培训 4期共86人次;种植优质牧草52亩,其中,皇竹草18亩,黑麦草34亩;存栏大牲畜323头,出栏肉牛137头(预计年内出栏肉牛155头);山羊存栏314只,出栏94只;实现畜牧业收入40.5万元。
(六)抓好生猪规模养殖户20户建设
为加快我县畜牧业的发展,使生猪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和健康养殖方向迈进,实现生猪产品安全、高产、高效。精心组织人员,结合《毕且县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实施方案》和《玉溪市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积极协助全县20户生猪规模养殖示范户开展生产标准化建设,先后多次组织人员深入示范建设户,开展技术培训,并协助养殖户解决好生产实际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确保养殖户生猪生产顺利进行。截止10月31日20户养殖大户共建设厩舍、改造面积3622平方米,存栏育肥猪3138头,共出栏肥猪4691头。
(七)积极开展肉牛冻精改良工作
黄牛冻精改良是我县2011年黄牛品种改良的中心工作,也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为加强对牛冻改技术的推广,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增强黄牛冻精改良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牛冻改技术,进一步巩固好我县牛冻改工作。全县在扬武、水塘、老厂三个乡镇,开展牛冻精改良工作,认真组织人员到三个乡镇三个点开展工作,水塘点分别在邦迈、现刀、水塘三个村按置冻改定位栏6架。目前全县所有冻改点11月份共配母牛510头次,产犊牛100头,配种受胎率为76%。
(八)强化畜牧科技培训,树立科技强畜意识
2224
坚持“以人为本”的战略,围绕牛冻精改良、猪品种改良、种草养畜等实用新技术。加大新技术培训力度,扩大示范推广,提高部门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提升科技含量和队伍战斗力。为下一步我县畜牧科技推广工作而努力。
(九)支持县和者竜乡猪供精站搞好猪人工授精工作 猪人工授精是一项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全县主要在县城、者竜乡二处建设有供精站点,2011年通过更新种猪群,强化优质服务措施,到10月31日两个供精站点及全县各乡镇共使用猪精36618瓶,合20015窝。
二、2012年工作计划
(一)按照《种畜禽管理条例》的规定和省、市引种审批的有关要求,切实做好我县引进种畜禽的上报审批工作,尽可能降低引种风险,确保引进种畜禽的质量。具体是要加大宣传力度,严格报批程序,提高引种报批率等。
(二)紧紧围绕农业局制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精心研究制定措施,合理调配人员,保证各项工作责任目标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
(三)做好在建项目的后继工作,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建设目标并通过验收。
(四)做好中央财政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工作。
(五)加大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畜牧业科技发展。
(六)加强对牛冻精改良技术的推广,选择基础母牛群条件较好的乡镇作为下一步工作重点。
毕且县畜禽改良站 2011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