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罗源驻村工作日记制度系列报道之二
罗源驻村工作日记制度系列报道之二
一篇一页总关情
10月31日晚,探访五保户王送俤。她老房子倒了,住的20平方米土坯房是民政救助房。她有高血压、头晕,每月五保金240元,要花掉200元左右。老人房子单门独户,距离主村500多米,路途沿线荒草没膝,逢雨天更难走……——
罗源飞竹镇党委书记卓良东
那是6点多的傍晚,天渐渐黑了,还下起蒙蒙细雨。从驻村干部的汇报知道了孤寡老人王送俤的困境,卓良东决定前去看望。
那是一条500多米的羊肠路,通往山脚处打了一个弯。道路大半被芦苇湮没,越靠近山边,草越密,王送俤的家就在这道弯后面。卓良东一行人在夜色中费力拨开杂草,衣服和裤管逐渐沾满雨水。
门被敲开时,卓良东看到,昏暗的屋内家徒四壁,炒菜的锅铲都生锈了,看不到一点油星。76岁的王送俤晚饭没吃就睡下了,此刻眼神还迷糊着。
卓良东鼻酸了。他检视了一遍柜子,里面除了一些米再没别的。从马洋村回家,他久久不能平静,决定将王送俤列为自己长期帮扶对象。
第3天,8名飞竹镇“民生服务队”队员扛着镰刀、锄头来到马洋村。“咔嚓咔嚓”,那是镰刀欢快的割草声。“叮叮当当”,那是锄头刨进地里的撞击声。不到半天工夫,王送俤房前屋后、门前道路的杂草都被“剃了头”,让出一条清爽路。队员们还修好自来水管,改造了电路,昏暗的小屋子亮堂起来。
此后,“民生服务队”每周都会准时拜访王送俤。队员们有时帮忙打扫,做家务,割一割新长出来的杂草,有时送来棉被、棉衣棉裤、米、油、面、鱼干、白糖等吃的穿的,有时就陪着老太太说说话、解解闷。
2月份,记者跟随“民生服务队”拜访王送俤,从村主道往山边拐,杂草顶白糖等吃的穿的,有时就陪着老太太说说话、解解闷。
2月份,记者跟随“民生服务队”拜访王送俤,从村主道往山边拐,杂草顶着新鲜的断茬,整整齐齐让出一条路。看到时常来送吃、送穿的一名女队员,王送俤靠着她,嘴里念叨着,饱经风霜的脸上笑意盈盈。
一位路过的村民告诉记者,王送俤的丈夫10多年前离世。她曾抱养过一对儿女,养女出嫁,养子发疯走失。
村里人觉得王送俤不吉利,都不爱和她亲近。王送俤既无生活来源,又无子女,一个人艰难地生活着。“民生服务队”来了好几趟,又洗又刷,一点也不忌讳。村民感动之余,对受委屈的王送俤也感到惭愧,“别人都能这样关心她,我们本村人不能这么冷漠。”遮蔽人心的迷信失效了,许多村民放下纠结,主动帮助这位苦命老人。
从王送俤家中出来,我们走出了很长一段,回头看,她还远远地跟在后面,在夹道的草木间目送我们。
上午走访了村里五保户江仕朗,到他住的房子看了一下,询问老人家是否还缺什么,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冬天冷了,老人家的棉被衣服是否够用……我还特意交待他的邻居,仕朗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请直接找我。——陶洋村驻村干部陈建铭
快过年了,今天到贫困群众兰友松家里,看看他还有什么需要没。老人说今年儿子会回家过年,可是没有被子了,希望乡里能给点帮助……经与村干部协调,安排他们家一床被子和一些年货,希望他们能过个祥和幸福的春节。——
大学生村官林舒茜
随手翻开一本驻村日记,每页短短三四百字,记录着千家冷暖,万户忧乐。
民情民生是驻村日记的主要内容。驻村日记制度要求,500多名城镇、机关干部要经常
走访重点户、专业户、贫苦户,至少固定联系一至两户贫困户或低收民情民生是驻村日记的主要内容。驻村日记制度要求,500多名城镇、机关干部要经常走访重点户、专业户、贫苦户,至少固定联系一至两户贫困户或低收入户,真心实意为他们出点子,办实事,帮助群众脱贫解困,做到解百家难,聚百家心。
驻村工作要做好三件事,一要完成好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与任务,二要协助村做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三要实际解决群众反应的热点难点问题。在走访过程中,不时有人这样问:“今年你包这个村,能不能为我们办些实事呢?”我说:“我不一定能立即解决实际问题,但我会收集起来,向镇里汇报,争取早日解决。”——蛤蟆石村驻村干部钟国荣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在飞竹镇蛤蟆石村王燕清的家里,记者看到了9岁的脑瘫儿兰宇煌。他拄着器械,在屋里蹒跚学步。“再治疗一年,他就可以跟正常人一样了。”母亲王燕清高兴地说。
2010年9月,小宇煌被送进福州医院治疗了一年,再治一年,小宇煌就有站起来的希望,医药费却在此刻用完了。“因为经济原因,小宇煌被耽误了太多,我应该为他做些什么……”在一次下村走访后,钟国荣将兰宇煌的情况通过驻村日记上报。
飞竹镇为小宇煌举办了一场街头募捐。12月,细雨纷飞,卓良东第一个将钱投入募捐箱,路人都围聚过来,你300、我500地往箱子里投钱。工作人员回去一点算,短短2个小时,25570元!
兰宇煌一家的情况一层层传到县里,通过发动镇里、县里的爱心人士,兰宇煌总共筹得爱心款10万元。“没有你们,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临走时,王燕清眼里含着泪,紧紧地握住钟国荣的手。“他们的爱心让我看到人间真情,相信爱的延续,希望总会有的!”看到王宇煌有了站立起来的希望,钟国荣激动地在驻村日记上写下这一句话。
车子沿着回程的山路,记者重新翻看驻村日记,回味着一路上笑开的脸,哭红的眼,朴实到有些枯燥的文字变得鲜活。
记者了解到,驻村日记实施半年多来,罗源全县上下开展民生大走访,像王送俤、兰宇煌这样受助的困难群众达到684户。
第二篇:驻村工作日记
2012年11月1日星期四晴
11月1日,在真朴村委员会会议室召开了真朴村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会议,参会人员为我及乡里的工作组和村支委会代表。
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关于“建立健全扶贫对象识别机制,做好建档立卡工作,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扶贫对象得到有效扶持”的要求。
工作组长李俊青出席并发言,一是对本次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范围提出了要求。本次真朴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的范围为我村14个村民小组,调查对象为全村所有农村户籍人口。要求各工作组组员在本村内全面开展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做到“不漏一村、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真正将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出来。二是对本次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明确了目标任务。本次开展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的目标任务是:科学识别新标准下的贫困人口,逐户建立贫困人口信息档案,完善贫困人口的动态识别机制,为全村开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对农村扶贫对象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搭建通用的扶贫工作信息平台。三是对本次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确定了原则。
1、坚持统一标准、全面调查原则。
2、坚持实事求是、科学识别原则。
3、坚持分级负责、分类指导原则。
4、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5、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6、坚持质量第一原则。四是对本次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作出了步骤安排。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分为四个阶段,即前期准备阶段、对象识别阶段、信息采集和落实帮扶措施阶段、总结阶段,并要求务必于11月9号前做好各项工作,争取本次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取得圆满成功。最后要求各乡(镇)务必认识这次会议的精神及要求,根据会议的要求,做好本次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为新一轮的扶贫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本次会议,我对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有了充分的认识,这次会议的召开我想为我村贫困农户及贫困人口带来了又一福音,为我村新一轮的扶贫开发打下了又一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驻村工作日记
驻村工作日记
2月27日星期一 晴
为了表明全局干部职工对“四群”工作的重视和积极支持苏屯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心,2月27日,局领导和局部分职工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亲自将我送到驻点村—苏屯村,同时给苏屯村带去了4000元的工作经费。
这是我第二次以一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身份驻村,到村的第一感受就是城郊村和山区村老百姓生活水平差距较大——进村入户硬化路、钢筋混泥土住房、便捷的交通等等,这些都是贫困山区群众梦寐以求的。2011年作为一名刚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年轻干部,我被下派到水泄乡狮子窝村担任驻村新农村指导员,狮子窝是水泄乡最偏远、最贫困的一个村,单从地名来看这就是一个穷山恶水的地方,许多人一听都这个地名就会不由自主的想到:“这里是不是一个狮子、老熊等野兽经常出没的蛮荒之地”。一年的驻村时间里,我恪尽职守,积极支持驻村工作,努力为驻村百姓排忧解难。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一年的努力,狮子窝村的各项基础设施有了明显的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原本泥泞不堪的的牛狮公路变成了干净笔直的弹石路,老百姓从此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同时我也被县委政府表彰为2011优秀社会主义新农村指导员。
今天,由于局领导重视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我得以有机会再次到基层学习和锻炼、帮助驻村百姓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与村“两委”班子的交谈中,我初步了解到,苏屯村属于城乡结合部,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快,群众的开放意识、发展意识较强,但由于处于迅速发展的转型期,苏屯村在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用苏屯村郭顺龙支书的话说就是“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山区有山区的优势,坝区有坝区的困难哪!山区百姓敦厚朴实,群众工作较好开展,而坝区百姓由于受接触新鲜事物多,思想较为开放的同时自我意识也比较强,群众工作难以开展、发展致富路子窄。就现在修建的一条机耕路来说,老百姓都只想享受便捷交通带来的优势,却不愿让出一点田边地头修路等等,总之苏屯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通过对苏屯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的初步了解,我暗下决心,在驻村一年的时间里,要积极为苏屯村争取项目、资金,同时利用自己以前的驻村经验,结合苏屯村实际,积极为苏屯村群众排忧解难、帮助他们发展致富,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职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诠释新农村指导员“一年指导员,一生农村情”的誓言。
第四篇:驻村民情工作日记
驻村民情工作日记
驻村干部 吴**
**村换届后不稳定因素较多,各项工作开展难度较大。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工作组坚定信心、满怀激情、不等不靠,一边走访慰问掌握民情,一边寻求突破口,力争尽快打开工作局面。
通过走访了解,**村的工作要想打开新局面,必须从最基层干部着手,建立一支有高素质的队伍,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对龄老或对做群众公益事业不热诚的组干部进行调整。
**村沿江组是个大组,共 户,人。由于寨子大,人口又多,平时人与人之间相处矛盾较多,根据家族不同,行成了几派。这种情况以村干部不团结有关。这个组就形成干群关系差,群众不太配合政府各项工作,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驻村干部经多方了解,确定适合人选,首先做好每个村干部的思想工作,然后由村支书带,领做好同村支关系较好的群众知名代表的思想工作。村主任介绍:目前组长的后选人,就是这个大家庭的人。当我们上门找这个知名代表谈话时,他情绪特别激动,不赞成我们的观点,还说我们是在放虎规山,要出乱子的,沿江组村民不团结就是我们准备推荐的人所造成的,他是一颗老鼠屎,搞坏了沿江组的发展,前年找上面领导解决四万元钱来修通进寨(组)公路,要占他家土地,他不同意,才没有修成,路没修成四万元钱就没有得到,这种人还要拿来当组长,必定出乱子,多数群众都不同意,不信就开群众会选,百分之八十的群众都不会选他。我插话说:你讲的这些情况,我们根据走访了解都知道了,所以我们才来找你,和你交心谈心,做你思想工作。你为何不换种方式来理解,既然他是一颗老鼠屎,有实力的老鼠屎,他能搞坏一埚汤,我们为何不去引导他,在煮汤前择出来变成有机肥料去种菜,那么这颗老鼠屎就变成了人类的功臣,你所讲道由于他的不支持,通组路没有修成,为何不推荐他来领头修,你们知名人士去协助,那就没有人阻碍,公路就能修成了。要发展先修路,修路占地靠群众支持,群众不拿出土地,就修不成路。式问?假如有政策帮助修你们这条通组路,他又阻拦你又有什么好办法。我们这样做又能解决你们长期以来的派性矛盾,座近为亲,远水救不了近火,大山小事靠的是寨上弟兄叔子帮忙。你仔细想想,我讲的对不对。经过村支书袁凤昌,驻村干部罗林,又分别耐心做思想工作,我又打电话是他最好的朋友,在电话中做他思想工作。最后他完全赞成,还拿酒来和我们喝,最后他说了一句话:化腐朽为神齐,全力配合支持我们工作。
第五篇:驻村工作民情日记
驻村工作民情日记
2012年6月28日,阵雨
再过两天就是“七一”了,驻村工作队每年都会到挂钩点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纪念庆祝活动,前2天我向单位领导汇报了此事,领导非常重视,说要亲自带队到挂钩点开展活动,并按排我与挂钩点支部进行联系,将于6月28日到挂钩点开展“七一”建党91周年纪念庆祝活动,6月26日我将单位要到四队支部来活动的情况与支部书记和队长进行了沟通,支书和队长表示非常欢迎,欢迎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到四队来一起共庆建党91周年活动。
6月28日中午县侨联全体干部职工8人到单位挂钩点芒允农场四队开展“七一”建党91周年纪念庆祝活动。到达四队后县侨联主席就询问了活动的安排情况,四队支书将情况向单位领导作了介绍,之后按照四队的活动安排,先是走访慰问了3名老党员,然后又走访慰问了2户特困,每到一户支书和队长都向他们介绍侨联的全体工作人员,主席每到一户都要做下来与他们拉家常、询问生产生活情况和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还亲手为每户老党员和特困户送上了慰问金200元钱,对于单位的慰问他们都表示感谢;之后我们又走访看望了单位全体干部的联系对象,共有13户,每个干部走到自己的联系对象家时都自掏腰包为联系对象发放慰问金100元,共计发放1300元;走访慰问完成后安照活动安排县侨联全体干部职工与农场四队支部11名党员召开庆祝“七一”建党91周年纪念座谈会。座谈会由农场四队支书主持,会上县侨联主席给全体党员上了党课,回顾了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还将前期四队反映的自来水的改造和安装蓝球架2件事进行了说明,关于自来水的问题,水利局有关负人说农场的自来水要全部进行改造,请大家不要急,过一段时间就会来施工,关于蓝球架的问题已向文体广电旅游局的书记进行了协调,请他们今年内帮助解决;我传达学习了省委书记秦光荣在全省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之后就是大家发言,座谈会在愉快活跃的气氛中进行,大家畅所欲言,畅谈党的历史,党取得的伟大成就,畅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党在农村的好政策。
通过开展“七一”建党91周年纪念庆祝活动,宣传了党在农村的政策、宣传了“四群”教育工作的目的意义,与农场职工进行了交流与沟通,与他们交了朋友,增进了干部与农场职工的友谊,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为今后开展好“四群”教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