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保障改善民生建设美丽幸福中国

时间:2019-05-13 20:10: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力保障改善民生建设美丽幸福中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力保障改善民生建设美丽幸福中国》。

第一篇:大力保障改善民生建设美丽幸福中国

保障改善民生建设美丽中国

山大华特卧龙东校庄新庆

一、背景材料

材料一: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材料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温家宝总理指出,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材料三:卫生部部长陈竺1月7日表示,2013年我国将再次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筹资标准,达到340元左右,其中各级政府补助增加到人均280元。新农合制度自2003年开始试点,到2008年实现了全面覆盖,参合人口数从试点初期的0.8亿逐年稳步增长至近9亿。同时,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也由2003年的30元提高到目前的290元左右。

材料四:人民网评出2012年十大民生热点:

1.房价调控成效显著

2.收入翻番广受关注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首次提出收入倍增的宏伟蓝图。

3.就业人数连续六年超千万

4.保障房建设进展顺利

5.通胀全年保持较低水平

6.医保制度持续完善

大病医保进入全国推广阶段,保障对象包括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人,覆盖大约10.32亿人口。

7.异地高考“破冰”

8.高速公路节假日免征通行费

9.城乡养老保险将衔接

10.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呼之欲出

材料五:临沂市在民生建设方面投入“真金白银”,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出了一条革命老区科学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新路子,赢得百姓赞叹。

临沂市委、市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追求、第一目标,不断探索创新民生建设新思路的具体实践。临沂市委书记张少军说:“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项民生大事和二十件民生实事,2012年民生工作任务细化为137个重点民生事项。一年来,137个民生事项全面启动实施:为“五保”老人启动实施“蛋奶工程”、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2.25万余套、三河口隧道工程投入使用„„,一件件振奋人心的民生大事落到实处。

1二、知识链接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4.党的基本路线

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6.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7.全面小康社会的特点

8.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9.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共同富裕

10.社会公平、正义

1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12.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13.我国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14.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5.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16.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三、模拟训练

(一)判断正误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国家医保制度持续完善,有利于社会公平。()

2.要维护社会公平,只能靠党与政府的力量,与个人的努力无关。()

3.社会分配制度越科学越合理,现存收入差距一定会逐步缩小,共同富裕一定会实现。()

4.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提高,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已转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5.保障与改善民生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答案代号填入括号内)

1.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最根本的是()

A.加强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B.树立榜样,提倡过俭朴的生活

C.发展经济,让群众生活富裕起来D.消除矛盾,让社会更加和谐

2.对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对于不懈追求有价值人生的人而言,其最大的“幸福”是()

A.让个人的人生轨迹永远顺利B.在奉献中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

C.让更多的人接受他的恩惠D.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健的体魄

3.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我们应该()

①多一份尊重和关怀②认为他们是没有任何发展前途的③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④满足他们的一切需要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4.中共十八大继续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全面部署,体现了党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并着力对“民生改善”进行更进一步的动员和部署。党的这种做法()

A.说明民生是现阶段一切工作的中心 B.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目的是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5.2012年10月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创建幸福村居五年行动计划》主要以“宜居、宜业、生态、文明、和谐、平安”六个方面为重点,切实解决当前农民反映的最突出的民生、环境和公共服务等问题。这说明广东省政府努力()①建设和谐社会②保障社会公平③解决民生问题④实现全省人民的同步富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12年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民生重点领域继续得到改善——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连续六年超千万,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社保体系全面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提前完成„„从追求“国富”转向更加追求“民富”,一幅幅崭新的生活画卷正在中华大地铺开。“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梦想与现实的距离正越来越近。读材料完成6――7题

6.取得这一系列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

A.坚持了科教兴国战略

B.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坚持了可持续发展战略D.坚持了基本经济制度

7.看到这些激动人心的成就,你的感想是()

①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并致力于保障改善民生②我国解决了民生问题,就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③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④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已经跨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 .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②③

8.2013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全民基本医保体系初步形成,各项医疗保险参保超过13亿人,国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5岁。医保制度持续完善()①说明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得益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③体现了党和政府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9.临沂市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带着真情和责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追求、第一目标。走出了一条革命老区科学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新路子,赢得百姓赞叹。临沂市积极改善民生()①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目的④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0.2013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他指出,要抓紧研究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具体政策,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①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③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④能使我国迅速跻身发达国家行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三)非选择题

1.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

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材料二:2012年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民生重点领域继续得到改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梦想与现实的距离正越来越近。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大店镇农民张德文拿着自己的养老金存折,来到镇里的农村信用社取出200元钱。激动地说:“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养老不用愁,种地不交税,感谢共产党,遇到好社会”。

(1)请你列举近年来党和政府重视和改善民生的三项惠民举措。

(2)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真正过上好生活呢?

2.材料一: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政府对民生的投入,无论是绝对数字、还是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都保持持续增长,让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希望。

材料二:2013两会您最关注什么?“社会保障”这一热点选项因关乎百姓切身利益,多家网站的两会调查结果均显示其位居排行榜高位。

(1)温家宝总理指出:“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每年的“两会”,都是民情民意汇流激荡的时刻。为国解难是公民的责任,展望2013年你最关注的民生问题有哪些(三项即可)?请你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并试着给当地政府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3.临沂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追求、第一目标。近年来在民生建设方面倾注真情实感,投入“真金白银”,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出了一条革命老区科学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新路子,赢得百姓赞叹。

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项民生大事和二十件民生实事,2012年民生工作任务细化为137个重点民生事项。一年来,137个民生事项全面启动实施,一件件振奋人心的民生大事落到实处。

(1)请列举临沂市委、市政府为了解决民生问题做的一件大事。

(2)请你为临沂市委、市政府进一步保障、改善民生建言献策。

(3)为了家乡的明天更美好,请从为社会作贡献角度谈谈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4.材料一:2012年1—10月份,我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722万套,基本建成505万套,提前两个月完成年初预定的“500万套”任务。使建设成果惠及更多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

材料二:对于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异地高考”问题,有了一个迄今为止最为清晰的“时间表”——8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开放异地高考,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1)“保障性安居工程”“异地高考”政策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说明了什么?

(2)我国政府为什么重视谋求社会公平?

(3)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我们青少年能够做些什么呢?

参考答案

(一)判断正误题:1. A 2. B 3.A4. B5.B

(二)单项选择题:1.C 2.B 3.C 4.C 5.A6.B 7.A 8.C9.A 10.A

(三)非选择题

1.(1)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学杂费;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减免农业税;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实施下岗工人再就业工程等(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适当给分)

(2)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③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中国共产党把谋求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⑤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1)①关注民生问题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②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③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④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⑤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⑥构建和谐社会。(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适当给分)

(2)如:价格上涨过快;食品安全问题;享受优秀教育资源问题;农村文化建设问题;房价过高;新农村建设问题等(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适当给分)

农村文化建设问题:优化公共文化设施、提升文化惠民工程建设质量、办好广场艺术节、提高市民健康水平、大力推动全民健身、建设市民健身中心等

3.(1)如: 建设百里滨河健身长廊;三河口隧道工程;加快廉租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高城乡低保标准等(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适当给分)

(2)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②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③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④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⑤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⑥倡导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⑦优先发展教育,保障公民的受教育⑧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答出4个方面即可,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适当给分。)

(3)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养成亲社会行为,学会谦让、分享、助人;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与祖国共奋进等。(答出5个方面即可,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适当给分。)

4.(1)说明国家采取措施促进社会公平,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2)①维护社会公平能促使社会合作取得成功,有利于社会合作的不断延续。②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③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减少或避免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3)①维护社会公平,不仅要靠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而且要靠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力。②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而又不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等。(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适当给分。)

第二篇: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设幸福钟祥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快建设幸福钟祥

马朝晖

2012年第12期 ——社会建设

“民”字立党心,党心连民心。党的十八大报告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提出了“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总体要求。作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市、民政工作先进县市、新农合先进试点县市、新农保首批试点县市和全国科技、文化、教育先进县市,钟祥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把钟祥建成中部地区最具幸福感城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再创辉煌。

一、立足利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群众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我们将按照宜居宜业宜旅的要求,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大手笔建设美好新农村。突出水利设施、土地开发整理和整镇推进新农村建设三大重点,持续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力争三年内完成全市184座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大力推进安全饮水工程,到2017年,全市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加快土地开发整理,投资7亿元,实施35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高产稳产农田占全市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30%以上。加快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放大彭墩品牌效应,建成一批带动力强、影响力大、辐射面广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在全市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大提质打造宜居新城镇。增强城镇吸纳能力和承载能力,重点抓好城区扩容、基础设施配套和小城镇建设三大工程。实施中心城区扩容工程,力争到2017年,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人口30万人以上。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着力加快旧城区综合改造和城区主次干道、第二自来水厂、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城市绿化率达到38%,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实施小城镇建设工程,逐步扩大扩权强镇试点范围,加快工业重镇、旅游名镇、文化名镇发展,五年内建成6-8个镇区人口在3万人以上的特色镇,城镇化率达到63%,进入全省前十位。

大投入构建便捷新交通。力争五年内完成交通投资100亿元,着力打造水陆交通、现代物流和客运枢纽三大网络,增强交通运输整体服务能力。打造水陆交通网络,以襄荆、武荆高速为主轴,筹资6.85亿元建设钟祥汉江二桥,争取荆钟一级公路等重大项目立项审批并开工建设,加快省级干线公路大中修和主要市乡公路改造升级,实现通村通组公路全覆盖;发挥汉江黄金水道优势,提高汉江航道通行能力和运输能力。打造现代物流网络,建成湖北恒通、胡集磷化工、城北农产品3个大型物流园,郢中、胡集、双河3个铁路货运站,石牌、皇庄、浰河、转斗、冷水机场5个现代物流港,形成立足钟祥、辐射全国、联通国际的“三园三站五港”物流体系。打造客运枢纽网络,建成一级客运站1座、二级客运站2座,公共客运延伸到所有乡镇和中心村,形成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二、立足惠民,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社会保障是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幸福钟祥的基础性工程。我们将进一步优化社会保障服务,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障水平,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保障体系。

就业创业服务力争“再提升”。坚持“以创业促就业、以就业促和谐”,健全完善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着力改善劳动力就业

结构,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创业项目策划推荐,继续提高小额担保贷款额度,争取每年发放创业贷款4000万元以上。积极开展创业就业培训服务,扶持创业实体发展壮大。力争五年内,全市组织培训各类人员7.5万人以上,新增就业人员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20万人,确保实现充分的更高质量的就业,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居民社会保险力保“全覆盖”。顺应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市民与农民作为整体来谋划,努力推动城乡社会保险全覆盖。坚持实行“五险一单核定、一票征收”制度,做到企事业单位应保尽保、应核尽核,力争到2017年月人均养老金水平达到1700元左右。完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力争实现新农保全覆盖,养老保险待遇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积极整合经办管理资源,理顺管理体制,实行全市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管理,力争实现社会成员人人享有医疗保险目标。

城乡社会救助力求“无盲点”。以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为重点,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不断总结深化大病救助与医疗保险无缝衔接的“钟祥模式”,强化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服务,逐步提高补贴比例。不断加大最低生活保障力度,建立城乡低保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正常增长机制,确保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加快城镇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建设,争取到2017年全市保障性住房数量达到7000套以上。以全国第一移民大镇柴湖镇为重点,实施移民扶贫开发攻坚工程,确保基本消除绝对贫困。

三、立足便民,强化社会公共服务,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立足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更多精力用在社会事业上,把更多财力投到公益性项目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力争到2017年,全市学前三年入园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义务教育完成率均达100%。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推进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均衡,确保人民群众平等接受教育;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缓解幼儿入园难问题。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力争在全省率先普及12年义务教育。建立 完善市、乡、村三级职业教育培训网络,每年培养高素质技能工人1万人以上。

大力推进医疗卫生改善。以打造长寿健康钟祥为目标,到2017年全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健全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残疾康复站点,形成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投资3亿元,扩建市人民医院,打造湖北省乃至中南地区一流的县级医院。大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推广“先看病、后交费”就诊模式,实行城乡一体化医疗服务,全面实现“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市”。同时,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保障体系,全面推行农村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大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以市体育馆、博物馆、图书馆为依托,以大型文化休闲广场为支撑,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增强社区的纽带作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创新“交巡警联勤”模式,着力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强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社会大局总体和谐稳定,创建全国平安县市。

(作者系中共钟祥市委书记)

第三篇: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

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

【摘要】和谐社会建设提倡“以人为本”,把人民当做社会建设中的主体。和谐社会建设要以人为本,就要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生活中的基本问题。民生是人民对社会生活问题的一个基本共识,是对社会主流价值的判断,展现的是一个社会中的道德观念、社会习俗、民主文化的强大力量。人民的纠纷得不到解决,何以去谈和谐的建设;人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何以去谈社会的建设;人民的基本问题得不到解决,何以去谈和谐社会的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一、对民生的理解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老百姓的生活来源问题。“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

现代意义上的民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民生概念是指,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情,充分强调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要性和高度综合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几乎可以延伸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任一领域,无所不包,甚至还可以包括历史观方面的问题。狭义上的民生概念主要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从这个角度看,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

从不同的角度看民生,对民生的理解有所不同。从需求角度看,民生是指与实现人的生存权利有关的全部需求和与实现人的发展权利有关的普遍需求。前者强调的是生存条件,后者追求的是生活质量,即保证生存条件的全部需求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普遍需求; 从社会生活的角度来看,民生是人民关心的、是需要到的解决的,得到满足的生存、生活问题;从人权角度看,就是人的全部生存权和普遍发展权;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看,现代意义上的民生要从多方去思考,民生不仅仅包含了社会层面的问题,还应包含与人民有关的切身利益,甚至是涉及到人民的一切问题,是要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给人民带来的利益,使人民受益,使人民的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使人民的要求得到满足。

二、关于民生问题

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五大现实问题做好。

“就业”是人民生存和生活的根本。就是要大力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抓好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使人人有活干,有饭吃。

“教育是民生之基”,“教育”是强国富民的基础,要努力提高国民素质,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投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解决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让孩子们都能无忧无虑地读书,让家长们不再为学费发愁。

“分配”是人民休养生息的源泉。就是“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通过“扩中、提低、限高”,缩小贫富差距,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过上好日子。

“社保”是人民生存和发展的依托。就是要让老百姓生活的安心,完善和健全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机制,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确保弱势群体的生活底线,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衣食无忧。

“稳定是民生之盾”,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可靠保障和坚强后盾。“稳定压倒一切。”“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要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处理机制,排难解纷,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争取社会治安状况的根本好转,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活干,有学上,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病有医,老有养,生活幸福,都过上好日子。

三、为什么要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利于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影响社会和谐安定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其基本要求,就是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是要扩大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要理顺分配关系,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就是要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第二、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离开发展,一切无从谈起。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兼顾和协调好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第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就是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不断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生活、生产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部署,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

四、对民生建设的建议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为此,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优先发展教育,依靠教育兴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教育也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有利途径。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健全公共财政投入和保障机制,为全体国民提供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和条件。要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同时,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还必须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素质,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其次,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总的看还不够完善,存在着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要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切实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此外,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社会和谐的特殊功能,应当支持其加快发展。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搞好基金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加强基金监管,杜绝非法侵占、挪用,确保社保基金安全。逐步提高社会保险层次,制定出一套有效的社会保险转续机制,这有利于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也有利于促进劳动人口的流动就业。

再次,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是国民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要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满足人民看病、治病的需求。

最后,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就要把完善社会管理作为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维护安全生产秩序,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面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提高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安全。

结束语

社会要发展,民生得兼顾。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加快发展成果的普惠共享,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消费的必然要求。只有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扩大消费才有坚实基础,经济发展才有持续的内生动力,投资和消费结构的调整才能落到实处,从而实现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良性互动。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真抓实干,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在政策上进一步向民生倾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方面得到更多实惠。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创新社会管理,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建立与群众“面对面”工作机制,完善群众服务平台功能,妥善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强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城市管理等监管网络体系建设,提高群众的安全感。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统筹兼顾,完善与民生相关的制度安排。做好了民生,才能做好和谐社会的建设。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我们要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坚定地与群众站在一起,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工作,真心实意察民情、听民声、暖民心,扎扎实实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第四篇:浅析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浅析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一、民生的起源

在中国,自古以来变有众多的思想家关注民生,提出了许多关注民生的主张。就儒家学派而言,孔子提出“仁”的思想,要求统治者关心和爱护百姓;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减轻对人人民的剥削,轻徭薄赋;他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与此同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主张“无为”,主张顺应自然,反对统治者对人民的侵扰。

在唐代,汤太重对君民关系有很深刻的认识,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非常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多次颁布减免租赋的诏令。由此才得以打造流传千古的“贞观之治”。

在近代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民生”主张,但是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状,民生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直到新中国的成立,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民生问题的地位也得到一步步提高,30年的改革开放使得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为改善民生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使社会主义具体制度得到不断完善,未改善民生提供了制度保障;依法治国的方略更是为改善民生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何为民生问题

什么是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就是老百姓的生活问题。党中央提出的“ 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就是要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党的十七大在改善民生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并且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这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这一目标要求,关注民生,要采取多种针对性措施,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的几个问题,是解决我国当前民生问题的当务之急。

民生是党的宗旨所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体现在一心一意改善民生上,就要把为民谋利益、谋幸福,体现在党和政府的全部工作中。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只有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记挂在心上、解决在手头,才能使党的宗旨落到实处。

民生与社会主义本质相连。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切实保障和不断改善民生正是体现了这一本质特征。人民群众正是通过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来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就要求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只有把发展体现在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上,体现在老百姓发自内心的笑脸上,这样的发展这才算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

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民生问题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是如何使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得到满足的问题。只有坚持不断地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解决利益平衡和利益兼顾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促进社会和谐。

三、我国民生的现状

目前,中国正处于复杂的转型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的不平衡发展趋势加强,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民生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探讨的焦点问题之一。民生问题是一个事关党和国家前途与命运的大问题,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了社会的进步程度。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经过 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瞻 目的成就,不仅基本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而且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及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新 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也在不断出现,民生问题 日益凸显。

中国现在是一个金字塔型的社会分层结构,很不正常。当前全国居民低收入者以及中低收入者约占全部居民的 80%多,中等收入者只占全部居民的 10% ~15%。这样的社会结构不是健康的结构,不可能形成一种和谐安全的社会局面。

因此,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国社会结构的发展目标应该是橄榄型的结构。重视并改善民生是当前我国促进“橄榄型”结构的形成有效方式。通过改善民生,可以满足民众的基本需求,保证其基本生活水准的持续提升,从而有效保障民众有尊严的生存。在保障民众生存权的基础上,通过保障充分的就业,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维护民众继续发展的权利。通过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的保障,为低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步人中产阶层提供充分的机会。

当前的民生问题是我国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中国的稳定,中国的发展好坏,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生问题解决得如何。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领导集体将解决民生问题列为首要的目标,并且开始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来推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重点。“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改善民生对社会、国家、个人都有很重要的现实价值。

我国的社会不公正问题大多集中在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如贫富差距悬殊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分配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因此党和政府只有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才能切实维护好社会的公平正义。改善民生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四、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目前,党和政府提出的很多改善民生的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总结党和国家近些年的政策措施,我得出以下总结。

总体而言,应该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着手,在经济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共同富裕。在政治上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执政为民,促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在文化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公民价值体系,提高全民族素质。另外,在生态建设上应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法杖与自然保护相协调,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问题。在教育方面,强调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制定中长期规划。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三年内基本解决农村“普九”债务问题。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发展职业教育,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督促地方财政增加收入,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全面加强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鼓励大学生、师范生到基层、农村任教。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

2、就业问题。在就业方面,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为了实现就业公平,强调继续实行积极就业政策,并加强全面培训劳动者、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取向;在分配方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强调了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明确提出初次分配也需要考虑公平问题,再分配要更加突出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3、社会保障问题。社会保障方面,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从我们的国情出发,可以是低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但要实现全覆盖,不漏一人,不让一人因生活窘迫而绝望。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主要是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等各项制度,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缩小社会不公平,坚持以完善民生为出发点和基本目标,这是构建和谐社会努力追求的目标,是公平与正义的核心价值追求,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价值取向。所以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建立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此外,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社会和谐的特殊功能,应当支持加快发展。

4、医疗卫生问题。在医疗卫生方面,着眼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强调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近年来国家快速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积极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验,可以预期,一个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将在近年内得到确立,它将从根本上免除国民疾病医疗的后顾之忧,切断疾病与贫困之间的链条。

5、文化体育问题。文化体育方面,积极发展文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扶持文化产业,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繁荣社会科学,积极发展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事业。加强网络文化管理。加强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发展体育产业。

6、收入分配问题。收入分配方面,主要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进一步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要通过改革和发展,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防止两极分化,使全体社会成员逐步共同富裕。

7、社会管理问题。社会管理方面,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及时合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坚持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处理群众来信和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健全社会稳定预警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措施。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五、总结

通过改善民生可以为大量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提供一个基本的保障,提供一个起码的尊严底线,从而消除贫困现象,减小或缓解过大的贫富差距;还可以为每个社会成员广泛地提供最为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平台,从而增强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从而,有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改革的成果,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提供充分的自由发展的空间;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秩序稳定,秩序是一切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前提。没有秩序的无政府状态,比任何专制的危害更烈。“安全、有序、稳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民生问题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人民大众都普遍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解决民生问题,使民众安居乐业、共享太平,能够为政权的稳固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总而言之,解决民生问题在当下,我们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收入分配等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第五篇: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民生建设

主 要 内 容

一、民生问题日益凸显

二、民生的涵义及特性

三、妨碍民生改善的主要问题

四、历史方位

五、应对思路

一、民生问题日益凸显

民生问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升级变化的,不断地会面临新的民生问题。我国现在主要面临的民生问题已不仅仅是温饱问题,更是关系国家能否持续发展进步的民生问题,如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养老难、住房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改革的成败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重视民生,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是事关改革发展全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问题。因此,解决民生问题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中之重。

民生问题之所以会成为时代主题的原因

第一,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深入人心。

第二,社会成员平等、独立意识在普遍增强。

第四,社会焦虑

正是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我们党现在把改善民生问题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习近平: “中国的发展任重道远。解决发展问题、改善民生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

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五中全会:“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二、民生的基本涵义及特性

1.民生的涵义及内容

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活状态、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以及基本发展能力,等等。

2.民生问题的特性

第一,刚性需求。民生问题,对于社会成员来说是最为基础的、不可或缺的“刚性需求”。民生需求特别是基础民生需求的满足,是人们其他所有需求得以产生、存在的必要条件。

第二,逐渐增长性。这种增长,既包括为人们对同一类公共服务产品需求程度的逐渐提高,也包括人们对公共服务产品需求相关种类的逐渐增多。

第三,基础保障性。这主要是针对高档文化娱乐性等公共设施而言的。同时,这一特性也是针对高福利政策而言的。

3.民生内容的基本框架

从民生的含义以及民生的特点可以看出,民生是有严格界定的,不能把民生的外延无止境地扩展,把所有与民生相关的事情都算作民生本身的事情。否则民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国际上通行的可比的民生基本框架一般来说是“3+2”,也就是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另外还可以加上就业保障和住房保障。

三、妨碍民生改善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的民生改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其一,社会成员初步获得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其二,民生理念深入人心,并且成为执政党的重要执政理念;其三,“底线”(保底的)民生获得了长足进展。

但是,与经济发展相比,社会发展明显滞后,民生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好转:收入差距过大现象十分明显;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问题比较明显;就业压力突出;社会保障面临很大难题;教育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公共卫生发展滞后;等等。

在中国现阶段,有四个问题直接妨碍着民生的改善。

1.政府的公共服务意识及专业能力仍然偏弱

就民生的改善而言,政府理应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行为主体的角色。为了做到这一点,政府的定位必须是一个公共服务型政府。

在改革开放以前的30年,我们在试图扮演着一个“全能型的政府”,政府几乎包揽整个社会的全部领域,而取代了各种职业群体。在改革开放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又在试图扮演一个“经济型政府”的角色,而取代企业家群体以及相关职业群体的位置。既然定位是“经济型政府”,就必然会过度看重GDP目标,就不可能重视社会公正和民生问题,就不可能将政策和行为的重心放在基本的民生方面,也很难重视自身公共服务专业能力的提高。

2.公共投入优先顺序的明显颠倒

从用于民生的公共投入结构来看,是公共投入存量安排使用的不够合理,具体表现为公共投入优先顺序的明显颠倒。

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就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而言,应当以民众的基本需求为基本着眼点,应当以民生问题为优先。这是一个规律。

30多年来,中国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呈现出一种明显颠倒的状况,很不正常。

主要原因是,政府自身职能定位有误,公共政策重大决策往往缺乏科学化、民主化、透明化和的监督,干部考核指标往往只是重视经济增长而轻视民生指标,中央财政的一些缺位。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具体原因,银行贷款愿意贷给豪华投入,因为有抵押;民生没有抵押,有风险,不愿贷款。

这几年虽然有明显好转,但由于积重难返,根本性改变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

公共投入优先顺序的明显颠倒,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在基本民生方面公共投入的比例较小,处在后列的国家行列。

3.民间慈善事业十分落后

从用于民生的公共投入来源看,是增量拓展不足,具

体表现为公益慈善组织作用发挥得不够。

公益慈善组织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之一。公益慈善组织同现实社会及民众的联系更加密切,专业性更强一些,公益慈善组织对改善民生的针对性及反应力相对要更强、更贴切。如果缺少公益慈善组织这一重要力量,那么民生的改善不可能是扎实的。2008年,美国全国的慈善捐赠总额是3076.5亿美元,占GDP的2.2%,人均为1620美元(2006年)。

相比之下,中国过于落后。2014年为1042亿元,仅占GDP总量的0.16%,人均捐款数额仅为76元。

4.与民争利现象比较明显

从民众负担看,是与民争利现象较为明显,特别是税收偏重。

由于政府的职能定位没有完全转为公共服务型政府,由于公共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等多方面的原因,所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公共权力与民争利的现象。与民争利现象突出表现在:

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幅度远远大于居民收入增幅。

1979-2013年,中国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9%;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只有7.4%和7.6%。结果是,民众税负负担比较严重。

世界银行提供的数字则显示,2008年中国劳动者平均税率为45%,远远高于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甚至要稍高于欧盟15国的平均水平,高出澳大利亚、美国的平均税率近一倍。

税费政策的出台有时表现出一种明显的随意性

税费政策必须经过必要、严格的法律程序方能出台,用以防止出现失误情形的发生。在法治社会,税收政策的制定应当基于“税收法定”的原则。但是,实际情况经常相反。

四、历史方位

1.历史的必然性

世界现代化的规律说明,时代发展到了类似于中国的这个阶段,无论是在哪个国家和地区,是哪个党执政,都会遇到类似的民生问题及社会矛盾。中国目前的民生问题及社会矛盾,虽然是建国60多年来最为严重的时期,但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属于中等偏下的程度。2.不同类型的典型事例

就改善民生成功与否而言,分为成功者,不成功者,一般成功者这样三种情况。其中,成功的典型事例是台湾地区,不成功的典型事例是阿根廷,一般成功的典型事例是美国。(1)台湾:最为成功的典型事例

台湾起飞最基础性手笔是向共产党学习,成功进行进行了整党和土地改革。接着,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重视改善民生。推动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的普及,重视农民的利益,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推动公共卫生,保护劳工权利,鼓励中小民营企业发展。

台湾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基尼系数始终没有超过0.4,创了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历史的纪录;社会相对比较稳定,很少出现激烈的社会抗争。

1985年11月11日,蒋经国就台湾经济起飞的原因,回答美国《读者文摘》编辑芮德说:“贯彻均富政策,缩小贫富差距,增进社会福利,提升生活品质,建立公平而和谐的社会。”

台湾地区20世纪50-70年代的经验说明:改善民生不但有助于社会的安全运行,而且会增加一个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使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同步进行,相互促进。台湾与大陆同文同种,台湾发展的不少经验,值得大陆借鉴。(2)阿根廷:最为失败的典型事例

阿根廷在20世纪初期曾经是全世界经济最领先的国家之一,排名第六。

20世纪30年代以后,开始落伍。社会层面的原因:民生问题长期得不到改善,贫困问题凸显,贫富差距过大。造成民粹主义与威权主义之间的恶性互斗。

阿根廷20世纪之初至30年代的经历提醒人们:民生如若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改善,则会使国家长期陷入起伏度较大,前景不确定的状态。

(3)美国:一般成功的典型事例

罗斯福以前,美国的民生问题及社会矛盾问题比中国严重得多。

如:腐败;民生问题;劳动保护;贫富差距;社会矛盾(特别是劳资矛盾)。罗斯福采取的主要办法是,底线保障,大规模救济,大规模公共工程建设,以工代赈;制定劳动保障法;激活中小企业;激活银行。有名的炉边谈话。罗斯福的这些做法,不但有效地改善了民生,缓解了社会矛盾,而且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美国的经历(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时期及之前的20年)告诉我们,在早期市场经济的丛林法则运行很长时间,造成大量社会矛盾之后,只要开始注重民生,仍有可能使国家发展进入较为正常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状态。

五、应对思路

1.从战略的高度看待民生问题

在中国现阶段,改善民生对于中国民众的极端重要性,类似于当年土地改革对于民众的极端重要性。

只要我们拿出类似于当年进行土地改革的劲头来改善民生,将民生指标作为重要指标列入各级政府考核体系当中,那么,我国的民生状况就会迈上一个巨大的台阶。

2.改善民生必须有利于而不能妨碍人们的自由发展

从民生基本定位的角度看,民生问题不是一个独立的领域,它必须从属于社会公正这一基本理念。

社会公正有两个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基本价值取向:第一个基本价值取向是,要让全体社会成员能够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第二个基本价值取向是,要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由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其中,前者的主要功能是“保底”,确保并不断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底线,以求得社会团结;后者的主要功能在于“不限高”,以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

改善民生属于社会公正问题当中“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所关住的基本内容,但决不是社会公正的全部内容。这就提示人们,在改善民生问题时,不仅不能妨碍、而且还应鼓励和推动人们差异化的自由发展,否则社会便会缺乏活力和创造力。

并非民众所有的利益诉求都是公正合理的。比如,南锣鼓巷拆迁补偿款项问题。再比如,同样是改善民生,希特勒与罗斯福不相同的做法就很能说明问题。

准确把握这一规律,对于防止平均主义的复活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现在中国的复杂情形是,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同潜在的某些平均主义因素有时是交织在一起的。这一切,使得平均主义有时会借改善民生的名义而抬头。而平均主义一旦抬头,便会对公平正义、市场经济以及人们的自由发展形成严重的破坏。

3.注重“加法”,慎用“减法”。

从技术操作层面上看,民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这就是宜作“加法”,不宜作“减法”。对于民众来说,如果普遍地增加了一些利益,自然是皆大欢喜。但是,如果对一些已经实施的民生政策,发现不尽合理而试图矫正的话,那么就往往会引发民众的广泛抵触,甚至会引发某些社会不稳定现象的出现。

4.要特别关注几个群体的民生保障

由于民生问题不仅事关社会公正的如何,还事关社会安全状况的如何。从这个角度看,需要重点关注几个重要人群的民生问题。这几个群体的民生状况一旦出现大问题,会直接引发社会的不安。

我们现在可以预判一下,假如中近期未来的某个时期,一旦出现社会骚乱,主要参与者是哪几个人群的成员?恐怕这样三个人群当中成员的可能性比较大:

一是失业大学生。

二是80后农民工。

三是草根精英。

所以,要特别解决好这几个人群的民生保障及公平对待问题。

下载大力保障改善民生建设美丽幸福中国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力保障改善民生建设美丽幸福中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保障改善民生

    名言佳句 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2011政府工作报告》 理论表述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要适应我国劳动力结构特点,大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纳入制度化轨道 2013-06-07 民生问题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问题。总结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解决民生问题的经验可以看出,个案式的努力和一事一议的方式虽然可以......

    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扩内需战略重点转移 作者: 时间:2011-12-20 浏览次数:25 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

    保障和改善民生 2003

    保障和改善民生 共建和谐社会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影响社会和谐安定问题的关键。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浅析保障和改善民生

    班级B130409 学号B13040929 姓名 赵艳周 浅析保障和改善民生 摘要:社会保障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有效措施。文章从社会保障和民生问题的含义入手来阐明了两者的联系。并从民生问......

    保障和改善民生

    热点专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 【背景材料】 1. 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 2. 今年的......

    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问题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问题。总结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解决民生问题的经验可以看出,个案式的努力和一事一议的方式虽然可以解决一些眼前问题或局部问题,但难以收到持久成......

    保障改善民生

    底庙中学2013思想品德中考热点专题保障改善民生热点材料1.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