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用城乡统筹的方法推动民政工作创新发展

时间:2019-05-13 20:01: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形势下如何用城乡统筹的方法推动民政工作创新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形势下如何用城乡统筹的方法推动民政工作创新发展》。

第一篇:新形势下如何用城乡统筹的方法推动民政工作创新发展

新形势下如何用城乡统筹的方法推动民政工作创新发展

一、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定位

(一)对定位的理解

此前开展了各街镇乡和

对民政发展趋势,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定位新时期下的民政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如果定位好,就相当于GPS系统找到了导航仪,民政工作在工作体系中,找好了坐标点,明确了民政事业发展风向标,即航标,任何工作的开展、发展和拓展,都需要明确发展思路,再确定发展方向,才找到出路,现在日益新型化、多元化的民政工作,定好位这点上尤为重要和必要

定位要准确、到位、及时,重点把把握好三层面定位:

工作职能层面定位,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同时,职能发生多元化趋势,需要准确界定内涵和外延,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使民政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经济社会发展层面定位,民政属于社会建设范畴,很容易任务就是以改善民生为主,在经济建设主战场没有地位和位子,民生属于社会建设范畴,民生服务都是民政,找准民政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防止民政在经济社会建设中边缘化,社会建设的广泛化

在工作理念、机制、方法层面定位,对民政工作思想认识、工作原则,方法的提炼、深化、扬弃是确定民政工作的关键

(二)对定位的认识

1民政工作基本特点

民政工作是点多、面广、战线长,多元性、群众性、社会性、开放性、基础性五性

开放性上是,民政工作是与时俱进,职能不断拓展、内容不断丰富,外延不断广泛,民政理念,实际上,民政思路海纳百川的文体,既需要部门的互动,社会参与,社会首创,从基础性上将将,民政工作是提供基础的工作平台,包括社会保障平台和社会公共服务平台,还包括为其他工作搭建社区基础平台,发挥基础功能,社会保障的基础封底和谐建设的基础民主,改善

二、关于民政工作的功能定位

在经济建设工作主战场上,有服务经济的内容,功能定位概括为16字,服务发展、促进公平、维护稳定、增进和谐,其中服务发展体现在:促进创业、服务改革,拉动发展,促进增长方面,服务创业方面在完善 激发办企业、创家业、干事业的热情,社会救助体系以统筹城乡实践的理念思考民政,往往认为把钱发到困难群众手中就可以,如果要想让困难群众真正脱贫,必须让他们找到工作,在办企业、创家业、干事业的激情中,真正脱贫致富

鼓励退伍士兵自主

第二篇:2011 推动城乡统筹工作总结

优化资源配置

重组生产要素 推动城乡统筹工作迈上新台阶

2011年,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市、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加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力度,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进一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一、2011年工作总结

(一)完善规划,加快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地区承载能力

1、深化规划编制,推进农村地区功能优化

坚持“保护、传承、发展”的战略思路和“三区两基地”的功能定位,通过规划的引领,加快生态型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在积极保护母亲河水源和基本农田的同时,加快发展以“**农耕文化园”为主的农业休闲产业。同时,把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调整的契机,进一步明确农村区域的功能定位,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农业发展规划。力争通过科学规划,展现具有江南水乡、田园风光、生态休闲特色,与城市化地区相映成辉的**农村发展新风貌。

2、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农村整体生活环境

狠抓农田设施改造,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年内对彭渡村196亩农田进行设施菜田改造。继续加大农村道路交通建设力度,实施祥云路大修工程,对剑川西路、荷巷桥南路、陪昆路东段等局部严重破损路面进行维修,闵行9路公交车延伸至紫东路(望海工业区范围内)。开展水利设施建设,对东河泾排涝泵站进行了改造,实施周家河和金星中心河河道疏浚工程。

(二)加大投入,深化管理,不断改善农村地区发展能力

1、抓好农业生产,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坚持稳定粮食生产面积,采用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3200亩以上。2011年夏粮(麦子)单产达378.9公斤;水稻种植面积3789亩,秋粮单产达592.5公斤。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建立皋阳、旭鸣、城市、振贤(互惠、韩湘)4个育秧基地,落实民主村、吴会村整村制粮食示范方推进工作。目前已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其中6家申报办理了农产品无公害认证,7家进行注册商标。实行农业科技服务到田头,全方位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工作。狠抓食用农产品监管、动物疫病防控、农田秸杆禁烧服务体系。

2、落实财政扶持,保障“三农”各项事业支出

镇级财力继续加强对“三农”的倾斜:一是加大对基本农田保护区相关村的财政扶持力度,安排扶持资金300万元用于养老金发放、医药费报销、困难家庭补助、村公益性设施维护保养等民生项目;二是落实农村地区建设投入1422万元,用于开展黑臭河道整治及农村污水处理、农耕文化园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各项工作;三是配套为农服务资金10.12万元,用于加强农业综合服务、农产品质量监管队伍建设等;四是下拨农业合作社吸引农民就业补贴3.96万元。

3、实施长效管理,维护村容村貌整洁有序

在完成自然村落综合改造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以村为主体、镇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村庄改造长效管理工作。落实1000元/户的管理经费(区、镇各补贴500元/户),在日常维护管理的基础上,组建农业人员和退休村民环境卫生、违法搭建控制志愿者队伍和监督员队伍,进一步加强对新农村地区日常管理,维护整洁、有序的村宅及周边环境面貌,使村庄改造区域 实现“村容整洁、设施标准、服务完善、管理有序”的目标。

(三)落实举措,破解难题,不断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1、完成“难点村”治理,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成立“难点村”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镇三套班子重点联系“难点村”,成员单位明确分工、各司其责,形成上下联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制定“难点村”治理“一村一策”,顺利完成**等6个村的撤村程序及俞塘、望海2个村委会换届选举。深入开展各项制度建设,进一步增强村干部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能力。搭建政府购买法律服务工作平台,确保村级经济健康持续发展。逐步妥善分流“空壳村”村干部,镇财政统一承担“空壳村”村干部及管理服务人员工资报酬,着力减轻“空壳村”集体经济负担。

2、拓展多元途径,促进农民长效增收

有效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和资金,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及时兑现基本农田生态保护补贴、农民土地流转直接补贴、种田农民直接补贴等各类补贴资金,保障农民转移性收入。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继续巩固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完善工作,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积极鼓励、引导土地使用权流转;认真做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组建**、**、三裕、**、**、**、**7个村级社区股份合作社,并积极探索稳妥的运营模式,保障农民财产性收入。以“促进就业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为抓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多渠道促进农民就业,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保障农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

二、2012年工作计划

在当前有利于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环境下,**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明显、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的资源禀赋良好等 积极因素,近年来以城带乡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综合实力逐年提升。下一步,我们将抓住机遇,趁势而上,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

(一)立足全局,统筹推进城乡建设规划

根据区位条件、资源环境状况等,结合“北、中、南”规划总体布局,进一步完善现有规划,严格规划执行,优化区域布局,形成相互配套、全面对接的城乡规划体系。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农村地区道路、交通、电力和信息通信设施建设,着力统筹城乡教育卫生、文化服务均等共享。

(二)抓住重点,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步伐

以农业产业化为重点,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水平,抓好农业企业基地建设及设施农田改造,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拓展农民增收途径。全面抓好农业发展项目建设,为发展生态精品农业夯实基础。着力推进南片地区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的招商引资步伐,加快培育农村地区第三产业,稳步实现现代都市农业的有序发展。

(三)完善体系,提升城乡社会保障水平

建立健全劳动就业服务体系,深入推进“促进就业示范社区”创建达标工作,继续抓好新增就业岗位的实事工作,重点在市民就业、创业、就业援助、青年见习、技能培训、职业指导上制定相关帮扶政策,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求职人员的技能水平,促进本地农民就业。拓宽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做好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纳保工作,着手制定合作医疗补充保险由政府自行运作的操作办法,确保农村大重病人员在基本保险的基础上实行进一步减负。

(四)盘活要素,建立农民长效增收机制

在确权确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使农村土地资源进入市场,农民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行使对土地的权利,实现土地集中规模化经营,使农民从集体土地上得到长期稳定的收益。依法规范地做好南片8个村的农龄统计核实和集体资产清理确认工作,为村级资产量化和村级产权制度改革作前期准备。深化村经改制,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活力。完善经济薄弱村财政扶持政策,通过加强对村属企业融资帮扶,有效促进经济薄弱村的发展。以农民合作社为平台支持农民小额贷款,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资金需求。继续探索、不断完善村级社区股份合作社有效运营模式,确保2012年顺利实现收益分配。

(五)夯实基础,推动村级基层民主发展

认真做好村级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力争实现村委会换届选举率、村委会“一步法”选举比例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建立健全村委会向村民报告工作、村干部述职和村民民主评议制度。不断完善村级四本台账制度、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村级公务消费限额制度。全面落实村务公开制度,完善村级“三资”管理程序,规范村级资金、资产、资源等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程序,建立和完善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程序规则。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第三篇:城乡统筹发展

关于社会管理的思维创新与路径

社会管理与群众利益有着内在的相关性,要从根本上解决公权力与群众的关系。“党建统领、社会协同”其内在的机理是处理好预算跟服务的关系,社会管理格局中的四大要素问题在于其结构关系,新时期的党群关系要处理好党委与公众的关系、党委与政府的关系,在加强社会管理中,党的各级组织要贯彻群众路线,客服官僚主义,发挥统领和协调各方利益的作用。要矫正各级权力的滥用,防止社会过渡分化,新时期的社会管理要重视公众参与的新特点,正视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包括参与政府动员与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的功能,通过培育自主性的社会组织,整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于加强社会自治和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具有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急剧的社会转型也给社会管理带来了诸多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为此,在多元的社会治理格局中,需要培育社会力量,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构建和谐社会。在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路径上,一方面需要在观念上进行创新,在机构设置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另一方面需要了解社会需求,加强社会管理的主题能力建设。同时,需要在组织、体制、机制上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保障。

改善党群关系与社会管理创新密切关联,当前社会结构变化与社会规范、价值变迁在进一步催促社会管理加速,时空压缩使得中国用30年的时间走过西方国家300年的发展,在正面发展效应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诸多社会矛盾等负面效应。当单个或是局部是正确的要素合成后可能是错误的结果,合成腐败即是一类,当前各地贫乏的群体性事件即是集体无意识的多重叠加,因此需要加以重视研究,通过改善新时期党群关系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第四篇:统筹城乡发展

申论热点:统筹城乡发展

【背景链接】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当前,农业农村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衡量城乡统筹发展的成效,关键要看农业基础是否不断加强,国民收入分配是否真正向农村倾斜,公共事业发展的重点是否切实向农村倾斜,改善民生的举措是否更多惠及农民。归根结底,要看立足点是否真正放在加强“三农”上。决不能以牺牲农业农村为代价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决不能借统筹城乡之名削弱农业农村、损害农民利益。

【标准表述】

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基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花气力、下功夫。

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信号不能变、支持不能减。完善农业补贴制度,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加强和改进农产品市场调控,保持价格合理水平。

不断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

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将政府的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农村,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聚集,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加快解决农村发展最急需、农民要求最迫切的饮水、用电、教育、医疗等问题,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更加注重城乡联动、协调推进,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作为城乡改革联动的突破口。

第五篇:关于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中五个统筹(统筹区域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要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其中的一项内容。就是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主要矛盾,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破解“三农”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落实这一战略决策,必须从战略高度考察其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明确其战略思路和主要内容,给出其战略重点与对策建议。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时代背景与战略意义

1、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看,已具备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条件

城乡关系一般是与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的。工业化通常经过三个阶段,即依靠农业积累建立工业化基础的初期阶段,工农业协调发展的中期阶段,以及工业支持农业发展的实现阶段.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后,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主要来自非农产业,不再需要从农业吸纳资本等要素。农业应获得与工业平等发展的机会与权利,并逐步成为接受“补助”、“补偿”的部门。这个阶段就是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换过渡,工农、城乡关系开始改善由城乡分割走向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阶段。有关统计指标显示,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未来二十年,如果发展战略和政策选择得当,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将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提供难得的机遇;如果继续将农民排斥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之外,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化和尖锐化,也会使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陡然增大。因此,在这一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既与这一阶段我国城乡关系的基本特征相适应,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从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看,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重视“三农”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提出了我们党对待农民的基本准则:要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要在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改革以来各级政府致力于农村改革和社会发展,但目前中国城乡差距仍过分悬殊和不断扩大,“三农”问题依然是制约中国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现代化的难题。主要原因是,过去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更多地注重于在农村内部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这种思路的根本缺陷是割裂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与社会其他单元的有机关联,把“三农”问题作为一个孤立的系统单独加以研究,因而实现不了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之间的良性转换与互动。“三农”问题表面上看是农村问题,实际上这一问题的解决,不能单靠农村自身,必须在城市与农村的互动中逐步解决,可以说没有城市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农民的小康难以顺利实现。只有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路,创新城乡发展战略,才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加速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因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战略解决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就是要在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的转变:跳出“就三农论三农,就三农抓三农”、“以农言农”的传统思路,统筹考虑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通过城乡资源共享、人力互助、市场互动、产业互补,通过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带动农业,建立城乡互动、良性循环、共同发展的一体化体制。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总体思路和战略选择,是加快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重大战略举措。

二、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路与主要内容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相对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而言的,它要求把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进行通盘筹划,综合考虑,以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为最终目标,统筹城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环境建设,统筹解决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打破城乡界线,优化资源配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优先位置,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是给城乡居民平等的发展机会,通过城乡布局规划、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等手段,促进城乡各种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不断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缩小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和地区差距,使城乡经济社会实现均衡、持续、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分割的传统“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现代“一元经济社会结构”转变。统筹城乡发展,需要观念、机制和体制的诸多变革,是一个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

1、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路

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目标,就是要通过积极促进城乡产业结构调整、人力资源配置和金融资源配置的优化、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既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又充分发挥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逐步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城乡之间全方位自主自由交流与平等互利合作、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和机制,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发展良性互动,通过文化、人员、信息交流,经济、教育与科技合作,把城市现代文明输入农村,从而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在如何通过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上,目前从上到下已形成共识,达成了明确的战略思路:那就是必须跳出“三农”抓“三农”,把“三农”问题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战略布局中统筹考虑,通过工业化、城市化与“三农”的充分互动加以解决。“城里人”要关心“乡下人”,城市要帮扶农村,工业要反哺农业,应当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无论从我国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来分析,我们都不难得出结论,新阶段农业的问题需要工业参与解决,农村的问题需要城市参与解决,农民问题很大程度上要靠劳动力转移来解决。

2、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内容

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不仅仅指经济范畴,它包括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三个方面都要实现城乡统筹。在经济上应把农民致富与转移农民、减少农民结合起来,长富于民,藏富于民,实现农民“有其利”;在政治上应把善待农民与尊重农民、组织农民结合起来,给农民国民待遇,让农民当家作主,实现农民“有其权”;在思想文化上应把教育农民与转变农民

观念、提高农民素质结合起来,弘扬勤劳、善良、讲修养的传统美德,增强民主、科学、讲公德的现代文明意识,实现农民“有其教”。具体说来,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即改变目前城乡规划分割、建设分治的状况,把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一纳入政府宏观规划,协调城乡发展,促进城乡联动,实现共同繁荣。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统一编制城乡规划,促进城镇有序发展,农民梯度转移。主要包括: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规划,科学确定产业发展布局;统筹城乡用地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住宅、农业与生态用地;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尤其要在农村地区缺乏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情况下,政府要调动和引导各方面的力量着力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运输、电力、电信、商业网点设施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使乡村联系城市的硬件设施得到尽快改善。优先发展社会共享型基础设施,扩大基础设施的服务范围、服务领域和受益对象,让农民也能分享城市基础设施。

二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以工业化支撑城市化,以城市化提升工业化,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机制,加快现代农业和现代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工业向城镇工业园区集中,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促进土地向规模农户集中,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城市社会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三是统筹城乡管理制度。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纠正体制上和政策上的城市偏向,消除计划经济体制的残留影响,保护农民利益,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就业制度、户籍管理制度、教育制度、土地征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给农村居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完整的财产权利和自由的发展空间,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

四是统筹城乡收入分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改变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城市偏向,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降低农业税负,创造条件尽快取消农业税,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建立城乡一体的财政支出体制,将农村交通、环保、生态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都列入政府财政支出范围。

三、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重点与对策建议

1、统筹城乡发展首先要转变观念,抓好落实

农民处于末等公民地位是农业和农村不景气的深层根源。还农民一个平等的社会地位、解决农民“国民待遇”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对很多人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有些人自觉不自觉地认为,中国这么大的地域中,到处都搞得比较漂亮,所有人都过上富裕生活在短时间内是做不到的。所以自觉不自觉地考虑到,首先要满足城市,然后满足农村。不改变这样的观念,就无法真正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只有各级政府和城市市民彻底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不正确的观念,真情关爱农民,真诚对待农民,真心帮助农民,建立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投入机制,才能真正实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作为城乡统筹的主体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率先带头转变观念,树立以民生为本的新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第一要义,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改善生态环境作

为最重要的政绩,把增进最广大群众的物质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重点,因为没有统筹城乡发展,也就谈不上“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基础。目前在树立科学发展观上,思想已基本统一,关键是抓好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否有效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政绩观能否确立。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关键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机制。其考核内容应当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作新的调整和补充。其重要内容要把各级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的做法和解决“三农”问题的业绩作为重要指标,加大这方面的权重,考核中要多倾听农民和民工的建议和心声。

2、统筹城乡发展要注意以“三化”带“三农”

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城乡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应“三化”并举,以“三化”带“三农”:即以工业化带动农民收入提高,以城镇化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经济效益增长。这是近几年我国解决“三农”实践经验的集中概括,也是我们调整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依据。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是辩证的统一体。工业化居于主导地位,是城镇化和产业化的核心,只有通过工业化才能逐步“化”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化”农业社会为工业社会、“化”农民为市民;城镇化是工业化和产业化进一步扩张的载体,可以通过城镇的要素聚集促进工业化和产业化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农村土地集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前提和基础。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农业经营企业化。企业化寓于产业化之中,贯穿于农业产业化的全过程。为推进农业企业化,要下大力气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用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形成“企业+基地+农户”、“专业协会+农户”等多种运行模式。今后不管是哪种所有制和经营形式的龙头企业,只要能带动农户,与农民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给农民带来实惠,政府都要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一视同仁地给予支持。

3、统筹城乡发展要把统筹城乡教育作为首要工程

城乡差别大、农民增收难的根子,集中体现在教育、医疗、养老上。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农村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农村各类人才培养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因此,抓好农村教育工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工程和希望工程。当前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教育发展相对薄弱,难以实现均衡发展和高水平、高质量提高;农村初中生辍学现象仍然存在,受校舍、师资及学生就学愿望的制约,高中段教育实现全面普及面临困难,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不平衡现象有继续拉大的趋势;税费改革之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尚未建立,与发展现代化教育的需求不相适应,学校正常运转受到影响,农村教师工资发放标准不统一,来源不稳定;农村教育办学思想和方法落后等。因此,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就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将农村教育工作作为整个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打破与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相伴随的城乡教育差距,优先发展农村教育。

一是努力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保障机制,增加农村教育投入。为确保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青岛市的做法是与县区政府签订《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责任书》,将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纳入区县领导任期责任目标和责任目标,对工资发放、公用经费增长、学校布局调整、危房改造

等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针对农村学校规模小、布局不合理、校际差距较大等问题,以乡镇为单位,重新规划农村乡镇中小学布局,实施农村小学、初中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程,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改革,镇初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命以及教师的聘任、调配交流等实行区市教体局统一管理,建立教师工资按照区市统一标准发放制度。二是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打造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首先是建立城乡学校帮扶制度。城市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组织市区的学校与农村学校签订结对帮扶协议,通过教师定期交流培训、联合举办教研活动、经济支持等形式,实现理念共享、成果共享、利益共享。其次是完善流动人口子女和残疾儿童少年就学保障办法,使农民工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在城市的中小学取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借读费等额外收费项目,使其享受与城市孩子相同的录取条件、收费项目;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残疾儿童少年全部实施免费教育,免费项目包括杂费、住宿费和教科书费。流动人口子女、残疾儿童少年教育所需经费按管理权限分别由市、区级财政负担;第三是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就读资助。县区政府要按有关规定设立专项资金,确保农村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三是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要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实行定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鼓励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开展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各级财政都要安排专门用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为提高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培训效果,应由农民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政府对接受培训的农民给予一定的补贴和资助。

4、统筹城乡发展要把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作为突破口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保障。目前农村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薄弱,广大农民缺乏基本医疗保障,农民看不起病、因病致残、因病返贫的问题在贫困地区十分突出。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处于分割状态。在国家财政的支出中,只有少数用于农村社会救济;在农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上,国家基本没有承担责任。农村目前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在小范围进行改革试点以外,其他社会保障项目基本上没有建立起来。政府只有帮助农村地区建立起与城市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把土地从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中解放出来,城乡统筹发展才有基本的制度基础。因此,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促进农民土地保障转向社会保障,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重中之重,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稳压器”。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总体思路是:坚持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导向,坚持分阶段、逐步完善、地区差异的原则,加大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优先解决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最终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应从条件已基本成熟的经济发达地区,逐步推广到全国;先在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再逐步建立养老保险。其主要内容有:健全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制度,减少和消除“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阶层的产生,政府应从财政和土地出让金中安排一定比例,通过“以土地换保障”的形式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逐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稳步推进城镇社保向农民覆盖,最终实现与城镇社保接轨;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形成与城镇低保水平的合理比例关系;稳步建立以大病医疗统筹为主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5、统筹城乡发展要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

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减少农民”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特征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在GDP中比重越来越低。只有农村人口也同步降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才能进入良性的循环状态。否则,农业人口不减少,大多数的人口只能创造和占有越来越少的财富,是难以富起来的。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适时转移与充分就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经济长期繁荣的必要前提。

首先,农村劳动力转移可以为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效益。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一方面可以增加从事农业劳动力的资源占有,为农业走规模经营之路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以使农副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比例发生逆转,在农业生产效益、市场需求不变的情况下,能使农副产品生产者获得成倍的效益。其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可以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其更大的作用在于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农村劳动力的观念和意识,使城市中的先进思想和文明生活方式在农村广泛传播;同时市场信息、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能够迅速在农村扩散,从而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第三,劳动力转移是农民增收的主要动力。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的收入差别是造成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从近几年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的关系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据统计,劳动者报酬增加额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比重,2000~2002年依次为54.2%、79.2%和60.9%。可见,劳动者报酬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由此看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三农”问题,能够取得多重效果,可以加速农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对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值得研究和关注的问题。当前,各级政府应当注意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协调和指导,维护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合法权益。2004年中央1号文件确立了公正对待农民工,让进城农民融入城市的完整政策框架。当前,必须解决的政策问题有:取消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各种准入限制,实行一视同仁、平等竞争;取消专门面向外出就业民工的就业证卡,简化农民外出就业手续,实行暂住申报制度;清理整顿对外出或外来务工人员的乱收费,输入地政府必须将对外来人口的管理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中,不能变相向企业或个人转嫁负担;建立并完善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经费筹措保障机制,保障农民工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在公共卫生领域给民工市民待遇;把农民进城务工纳入《劳动法》实施范围,规范企业用工制度,做好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的工作,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将农民工的培训纳入各级公共财政的支持范围,按照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做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让农民能充分享受自由进城和自由迁移的权利并妥善解决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下载新形势下如何用城乡统筹的方法推动民政工作创新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形势下如何用城乡统筹的方法推动民政工作创新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统筹城乡发展

    专题二统筹城乡发展 一、时政背景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以此为主题,就是要着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协调推进工......

    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 一.什么是城乡统筹发展二.为什么要统筹城乡发展三.怎样统筹城乡发展四.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意义一.什么是城乡统筹发展?1、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路 统筹城乡发展的基......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在我们对这战略深信不疑的......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研究 统筹城乡发展,是相对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而言的,它要求把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进行通盘筹划、综合考虑,......

    实施六联机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农业党委下设13个党支部。现有干部职工585人。其中,党员189人。女党员52人,男党员137人。按照县委实施五项机制深化城乡党建互帮互助工作有关会议、文件的具体要求,农业党委以......

    推动城乡结合部建设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精选)

    推动城乡结合部建设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关于加强城乡结合部管理的几点建议 西街办事处后圪塔社区党支部书记 和天山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发展比较快,老城区的改造力度也较......

    城乡统筹发展汇报材料

    汇报提纲 各位领导: 按照要求,下面我就近年来我▲统筹城乡发展取得成效、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思路作一简要汇报。 一、近年来统筹城乡取得成效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

    统筹城乡发展(汇报材料)

    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城镇化进程 中共舞钢市委舞钢市人民政府 (2012年3月) 舞钢市是一座山水林城融为一体的现代化工业生态旅游城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地处伏牛山东部余脉与黄淮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