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新闻下载

时间:2019-05-13 20:0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进新闻下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进新闻下载》。

第一篇:三进新闻下载

近日,重庆市民宗委副主任王云生、向远道率主城各区民宗局(办)、民族学校、民贸企业等单位一行50余人,到我区交流城市民族工作,并现场考察参观了新一社区。

近年来,大渡口区以“四个着力”为抓手,全面推进城市社区民族工作,即着力健全网络、着力完善机制、着力强化服务、着力教育培养,建立起共建共管、信息反馈、联谊交流等长效机制,充分利用街道、社区“法律咨询服务站”和“文化活动室”等服务平台,整合街道、社区服务资源,不断夯实基础,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活力。经过几年努力,该区城市民族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2009年我区九宫庙街道新工社区荣获“国务院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为深化城市民族工作,2009年以来我们进一步推动民族工作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在新山村新一社区、跃进村跃新社区、八桥松青路社区、茄子溪伏牛溪社区等社区广泛开展城市社区民族工作,形成了社区、街道、少数民族联谊会、区民宗办四位一体的共建共管的工作体系,确保了民族工作的有序开展。新一社区在开展民族工作进社区试点工作中,不断探索社区城市民族工作新途径,强化“四个抓”,即抓组织机构、工作载体、制度建设、活动开展,不断推动社区城市少数民族工作规范化管理,增进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社区的社会和谐建设。

市民宗委部署了下阶段城市民族工作,明确了社区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时限等。要求主城各区结合实际,在民族工作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中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总结经验,创出特色,创建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实现城市民族工作全覆盖,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副区长汪建指出,大渡口的城市民族工作,在市民宗委的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党的民族工作中心,不断创出特色,确保民族领域的和谐稳定,民族团结之花必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色彩。(针对少数民族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区转变工作理念,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载体,探索“以基层党建为龙头,以社区、学校、企业为依托,以少数民族联谊组织为桥梁纽带”的民族工作新机制,形成了“党委政府重视、职能部门主动、相关部门配合、广大群众参与、少数民族同胞融入”的良好环境。近年来,我区结合实际,选准民族工作的突破口,把重心放在民族工作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打造了具有北仑特色的城市民族工作模式,取得明显成效。

吴仕民对我区在城市民族工作中的创新举措表示充分肯定,并就民族工作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等工作提出指导意见。他指出,淮河小学要把民族大团结的意识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核心主题,从普及民族知识向传扬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爱国主义教育转变,使学生们从小就树立民族大家庭的意识。芝兰社区要按照实际要求,不断创新城市民族工作模式,可以突出常住少数民族和流动少数民族共建共融的特色,从单纯为少数民族排忧解难向少数民族居民共同融入城市生活转变,帮助少数民族居民融入社区。大港社区有700多名少数民族员工,要积极为这些员工提供服务、加强对他们的培训,使他们与企业共成长。

第二篇:新闻进行时

《新闻进行时》,黑河电视台第一档民生类新闻栏目,在黑河电视台的现有节目中是收视率较高的节目,以其“关注民生”的特点受到老百姓的欢迎。自开播以来,已经成为百姓与政府的一座连心桥,其中,在该栏目记者的沟通协调下,解决百姓实际困难百余件,较好的推动了和谐城市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如今,在百姓相传有句话,就是“有难事找《新闻进行时》”。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当下的民生新闻正逐步走向成熟且具有独立新闻品质的新闻样式。从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的开播到海南电视台的《直播海南》黑龙江电视台的《都市夜航》,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民生新闻栏目在全国各地已形成的燎原之势。民生新闻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电视新闻界少有的热闹景象,因此有些学者把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称为“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三次革命”。

本文试以黑河电视台《新闻进行时》为例分析民生新闻的一般特点。民生新闻栏目一般定位为三个方面:突发事件、百姓情怀、舆论监督;内容以社会民生为主,丰富多彩,积极健康。有表彰好人好事、弘扬社会正气的;有宣传法律法规、维护群众利益的;有反映群众呼声,为民排忧解难的;有介绍轶闻趣事、增添生活情趣的。其中最突出的亮点就是让观众倾听普通百姓的同期声,充分满足了普通百姓与媒体的零距离接触,同时也让他们在媒体上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体现了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指导思想。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各地的民生类新闻栏目基本保持较高的收视率,栏目热线电话,与110、119、120等公共服务热线一样为广大群众熟悉,有些群众遇到困难先想到的是新闻热线,这一方面反映了民生新闻栏目深入人心深得百姓信赖,但另一方面也给栏目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一、民生新闻品牌特色

(一)空间、时间、心理上的接近性,力求与观众进行零距离的互动。

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讯息”的理论,该理论的核心认为,使人们的生活和思想真正发生变化的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往往是那个时代的主导媒介。因此,对一档真正成功的民生新闻节目来说,能为观众记住的,真正对他们产生影响的不是具体的新闻内容,而是节目传达的并为他们认同的价值.[3]而《天天630》的成功正是由于它的地域认同价值,它满足了一个群体的需要,这个群体存在于城市中,他们有外来移民和重庆本土人构成。在收入、社会地位和权力上有所欠缺,但又有融入这个城市主流文化的心理满足需求和城市生存之道的新闻信息的实质需求。寻找城市的身份认同,逃避日常生活的烦恼,寻求代理参加的幻觉,对新闻人物产生认同和一体化,把新闻当作日常生活的教科书,从中吸取生活的知识和经验。630所报道的正是一些本地域内的百姓生活琐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本地域的文化。比如像“重庆好心人”这个版块,采用个性化的叙事方式,用重庆方言为观众把好心人的故事娓娓道来,仿佛就是在和观众拉家常或者是在听朋友侃身边事,让观众在感受真实的同时,感到自己不再孤独不再寒冷。在栏目中我们还能经常见到哪里垃圾多了,哪里道路坏了,哪里水管漏了,哪里粪便溢了这类报道,即使这些新闻中出现的往往是这个都市里他们不认识的人,但与他们社会身份都如此相似,因为这些问题都是他们自己身上常遇到的或者将来也许会遇到的问题。这样一来,新闻人物成了他们的邻居,新闻事件成了人们交流的主要谈资,而主持人采用“插科打诨”的方式来说新闻,而不是播报新闻,主持人似乎都成了居委会主任,苦口婆心地劝解邻里纠纷,郑重地宣布关于这个城市的公告和通知,幽默风趣地侃市井趣事。[4]按照约翰 ·费斯克的理论,对电视文本的解读者应该称谓“读者”而不是“观众”,因为他认为不能简单地把读者对电视的反应看作是因果效应,而是积极与电视进行互动参与者.”[5]“630”通过开通昼夜热线68629315,短信评选好新闻、新闻报料奖励、DV大赛、妙评新闻等方式与观众进行了充分的互动。人的主观认识是矛盾的复合体,不同的人对同一文本的解读是千差万别的。因此,“630”的“读者”阅读电视文本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文本主体与文本期望的主导阅读位置之间的对话过程。[6]就妙评新闻来说,每个“读者”由于自身不同的社会背景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对电视文本解读出自身需要的意义,他们将影像文本运用于社会经验中,既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也是影像文本的主体,真正实现了与媒体的零距离互动。

(二)走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相结合的道路,提高公众的行为能力。

民”,百姓也,“生”,生计也。民生新闻的意义在于,它能以百姓的诉求为主旨,以解决百姓冷暖痛痒、喜怒哀乐为己任,从而拉近了电视与观众的距离。[7]如今各大媒体都掀起起了“民生热”。但在民生新闻潮中,由于媒体对百姓生活的关注,使一部分人乐观的认为群众话语权得到了回归,但实际上群众话语权在民生新闻的范围中极其有限。它只出现在家长里短的市井生活中,很少涉及公共事务;而且很多时候还被媒体代为行使,只表现为一种媒体想当然的群众话语,而非群众的心声。更严峻的是,这种乐观会让民众自以为真的有了说话的权利,沉迷于媒体设定的充满生活琐事、离奇有趣、充满刺激与娱乐的“拟态环境”中不能自拔,而淡漠了对公共领域内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的关注,丧失了对于真正民主权利的追求。[8]而“630”在关注民生的同时致力于提高社会公众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基础上的行动能力,关注公众之间对话和交流的质量,帮助人们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告诉社会公众如何去应对社会问题,提高他们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去阅读或观看这些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看作是对哈贝马斯所提出的公共领域被“重新封建化”观点的颠覆,因为“630”在公共权威和市民社会的私人领域之间搭建了一个公共领域的平台,尽管不一定是理性的争辩和讨论,但至少能形成一种公共见解,促使公共原则的形成.“630”关注公共生活空间,报道公众信息,在私人生活与公共空间的结合点上做文章,通过报道有用的细节化的信息使新闻与人们的生活更近,所达到的目的不是对问题的一般性曝光,而是积极促成问题的解决。它赋予了公民表达的权利和机会,实现了话语权的转移。因此,观众不再是一个事件的间接目击者,而成为一种开放结构的参与者,一种话语体系的评说者,使观众能更好地以自己的体验来判断是非。这些都是走公共新闻道路的有益尝试。而公共新闻的理论中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建立一整套和受众进行互动的机制,每条新闻都应该从表象――深度――反馈――参与四个方面进行挖掘。例如,《天天630》曾对各式各样骗子的行骗手法进行过报道,在曝光骗术的同时,《天天630》还教会公众如何识别各种骗人招数,提醒公众提高警惕。同样,在“非典”和禽流感暴发期间,《天天630》没有停留在报告疫情本身,而是从市民日常生活的细节着手,告诉市民应该做好哪些预防措施,小到柴米油盐都一一俱全,这样的服务性新闻让观众感到《天天630》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指导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天天630》05年11月15日推出了一个新版块“梦在深秋,爱相随。”这个版块主要是帮助老百姓实现自己的梦想,可以看作是走公共新闻道路的又一次尝试,体现出受众本位的回归,彰显了“以人为本” 的宣传方针。如果说“民生新闻”是在“国家的声音”之外传递“民间的声音”,那么“公共新闻”则把“国家的声音”和“民间的声音”整合为“公共的声音”。[9]

(三)舆论监督倾向平民化、微观化,培养了公众参与监督的“公共意识”.民生新闻作为传媒和民生的联姻体,和其他类型的新闻不同,它要时刻从“民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监督,从而担负起击浊扬清的社会使命。[10]“630”通过报道公共信息,形成公共舆论,激发公众参与,按照哈贝马斯的“国家――公共领域――市民社会”的三元分析观点,市民社会通过传媒在公共领域中交换意见,对问题产生质疑,或者达到共识,从而形成舆论。[11]““630”中舆论监督的主体真正成了一般老百姓,比起生活需要和知情需要来说,民众的参与需要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需要。它体现了民众民主意识的增强。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与普及,630中一些监督性的新闻素材,除了由专业的新闻记者采集到的外,还有一部分是由非专业的普通的受众提供的。比如06年“630”推出的DV大赛就让受众通过自己手中的摄像机等,用自己的视角来记录身边发生的与民众利益有关的事情,使监督更具有针对性和说服力。受众充当了“传者”的角色,极大地满足了其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民生新闻使普通人有了在媒体上发言的机会,有了与媒体互动的机会。对于那些被批评、被曝光的事件,“630”注重受众自己独立地发表对事件的看法。他们通过妙评新闻对有关话题进行讨论,通过随机采访让观众对某一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

首先,“630”的监督内容趋于平民化与贴近性。马来西亚学者冯久玲认为:21世纪是强调民主的时代,民主将不限于政治领域,而要体现在生活中。民生新闻给予了这句话以充分的阐释。它的报道题材的大多是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公众生理和安全层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影响到人们各种需要的实现。对绝大多数公众而言,他们只会关心那些与他们有关的利益以及他们渴望却在现实中缺损或无法完整实现的利益。[12]与民众密切相关的问题无非是衣、食、住、行,以及对安全、稳定等的需求,当这些方面出现问题的时候,民众的关切度往往是最大的。“630”抓住了民众最关心的问题,自然也就抓住了民众的心。比如“630”对百姓反映、投诉的问题,总是在了解事件真相的基础上尽量促成问题解决,为弱势群体呼吁奔走,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发挥媒介沟通和桥梁的作用,以本土化的市民生活状态作为报道的对象,以平民意识进行舆论监督,符合了新闻贴近性的原理,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其次,“630”舆论监督报道方式倾于微观化。“630”的新闻报道,弱化了社会制度、社会和政治背景的倾向性,报道中偏好人情味,注重突出个人的因素。并力求故事化地“原生态”的呈现。“630”开播以来已经播出“重庆好心人”故事500多个,“我的亲情故事”200多个。并且,按照德弗勒“新闻是监视,评论或解释性报道就是联系”的观点来看,630的主持人极具后现代意味的评论方式,虽然把主题中的严肃与沉重用一种嘻笑怒骂的方式消解,但使人感受到的却是观点和见解的犀利和透彻,起到了 “以小见大”引导舆论的作用。[13]

(四)“动之以情”的整体定位,符合受众群体的需求。

“ 怎么说”是大众传播形态研究的重要内容,它是特定内容的传播手段、方式、方法,具有外在性和形式性,但却是实现内容最完美的传播途径,“动之以情”和“晓之以理”的结合是大众传播的主要方法。“动之以情”能引起不稳定的表层认知的改变,“晓之以理”能取得稳定的、深层次的认知与态度的转变。“630”的受众应该是城市中的收入、社会地位、权力有所欠缺,有较强的融入都市生活的需求和城市归宿感,月收入大概在1000元以内的人群。他们大部分是普通百姓,文化层次普遍不高,如果采用“晓之以理”的方法,说教和宣传意味较强,受众不易接受。因此,“630”采用“动之以情”的方式报道新闻是非常明智的。它关注普通人的命运和生活,其生命的痛感来自一切具体的、卑微的事物,而不是宏大的叙事和神圣的修辞,从而为电视文化贯注了以人为本的精神,进一步消解了原有话语特权和垄断。例如“630”中“我的亲情故事”这个版块每天都会推出一个亲情故事,再配上“百姓亲情最动人”的片尾曲更是让人潸然泪下,如果说这只是亲情、爱情的话,那么“重庆好心人”这个版块便扩大了这种情感,它报道的都是一些陌生人之间相互帮助的故事,有的甚至连姓名也没留下就走了。让观众感到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是相通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关心、关爱、关怀的社会中。“630”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每次看完节目都是对我们心灵的一次净化和洗礼,对我们如何做事、做人的鞭策。除了这两个栏目以外,“630”几乎每天都会播出人们积极为辍学的大学生、患白血病无钱医治的小孩捐款;小区的邻居轮流照顾孤寡老人等相关新闻,无不体现出浓浓的情谊。胡锦涛主席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提到的其中一项就是“诚信友爱”,具体内容为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可见“630”采用“动之以情”的方式来培养受众是符合时代特征的。

(五)采用故事范式的叙事模式,增添新闻戏剧性色彩。

戏剧性,说到底,就是要把相对平淡的生活冲突化、浓烈化。要设置一连串的悬念、巧合、误会、发现、矛盾,使得影剧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戏剧性在影剧行当里已引起了普遍的重视并且也颇为奏效,产生了一批戏剧性强、颇为好看的作品。[14]麦克卢汉指出电视属于冷媒介,参与度低,因此,电视新闻栏目,在真实的基础上,也应该在编排上注重戏剧性,这样才能吸引观众,让他们从无意注意状态转移到有意注意状态。作为新闻报道的叙事方式,大致有三种:信息范式、故事范式、信息意义范式。采用故事范式的叙事模式正好增强了新闻的戏剧性。首先,“630”在编排上就顺应了这样的趋势,三个故事化版块(“重庆好心人”、“我的亲情故事”、“爱在深秋,梦相随”)贯穿于整个节目中,启承转合流畅自然,让观众充分感受到波峰波谷的起伏,使他们能在50分钟的时间中从无意注意状态转移到有意注意状态,调动起了观众的收视兴趣。其次,在这三个版块的中都采用了故事范式的叙事模式,突出了新闻的戏剧性和感染力,让观众在心理上很容易产生认同效应,产生共鸣。“630”的编辑选择故事范式的模式是极其明智的,因为对于老百姓来说,戏剧化的情节、感人的场面、贴近生活的小故事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和记注该事件,传播效果比其它两种叙事方式更佳。例如“爱在深秋,梦相随”这个版块曾播出过这样一期节目:一个农民想去学做麻花的手艺,整个实现梦想的过程充满悬念,充分调动起了观众的参与心理,让观众都为他捏了一把汗。比如他会不会被接收为学生,学费是多少,他能承担多少等等问题。最后当他实现了这个梦想时,观众的心理预期也得到了满足。而“重庆好心人”这个版块用方言来讲故事,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来再现好心人的事迹,增强了可听、可感性,让观众产生一种发之为声气、见之为行动的情感体验。对于故事性不强的非事件性新闻,“630”充分运用了结构主义中“二元对立”的原理,通过主体与反主体的在冲突之中产生的对立,达到吸引观众关注的目的,现代叙事学理论把作品中的人物作为叙事要素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主体,即“正面人物”;第二类是反主体,即“负面人物”;第三类是次要人物,承担帮手的功能。[15]比如“630”曾报道过一些交通肇事逃逸的新闻,肇事者的冷漠的和一些热心市民的援助形成了隐性对立,让受众在对立面的人物性格中体验社会的人情冷暖。

二、《天天630》的潜在危机

(一)新闻的非政治化、唯民众化

由于电视越来越受到商业逻辑的侵蚀,而商业逻辑对电视的作用是通过收视率来实现的,有高收视率就能带来丰厚的广告利润和商业支柱,因此各电视台极尽犬儒主义之能事,纷纷追求奇特、轰动、耸人听闻的效果,且大获成功。[16]布尔迪厄也指出,由于收视率作为电视的基本目标,电视逐渐开始走向非政治化或中立化。“630”也不例外,以最有收视效果的社会新闻取代了电视的文化品味和政治功能。由于大多数受众只通过电视来接受信息,“630”把各种信息依照社会新闻的模式来处理和表现,这样一来,便排斥了公众为行使民主权利应该掌握的重要信息,力图把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些没有政治后果的事件上去,造成的后果是受众的政治知识趋向于零。在非政治化的基础上又产生了另外一个趋向:唯民众化。唯民众化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对民众生活内容过于敏感,只要是关乎民众的事情,无论是邻里纠纷还是家长里短,都详加报道,结果新闻成了百姓琐事的堆砌。媒体在连篇累牍地报道事件当中,无暇分析新闻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17]比如“630”曾报道过一个小孩因为脚太大而买不到合适的鞋,于是想让观众为这个小孩提供买鞋的地点;一个楼道里有居民杀鸡,由于有少量鸡血滴在了楼道口,对邻近的住户产生了影响,“630”也对此做了报道。这些琐事都是生活中的常事,也是每家每户都可能遇到的事。尽管新闻工作者要树立服务意识,但媒体并不是有闻必录、面面俱到的工具。因此,像上述两则报道完全就是记者、编辑放大舆论的结果,同时会给观众造成一种“找媒体比找职能部门更有效”的错觉。本来邻里发生小摩擦是件小事,但经过媒体一报道,本可相互协商解决的问题会变得更复杂,从某种意义来说会加深他们的矛盾。这样类似的报道还会误导观众,让他们以为只要是自己身边的事都理所应当地得到报道,于是张三的儿子上学难报道后,李四的女儿上学难也要报道,媒体对同类事件的重复报道层出不穷。这样的平民化路线实际上是以消费主义立场替代真实性追求,以非理性话语替代客观性追求,以个体性立场替代了整体性思维。[18]

从中看出,新闻报道的内容尽管都是贴近百姓的,但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取舍,选择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意义的事件进行报道,而不是有闻必录。因为民众并不一定都是理智的思考者,况且记者所面对的民众又相对有限,所以,记者要有能力辨别部分人的意志与民意,不妄下结论,既要做到情为民所系,倾听民众呼声,又要能够正确把握舆论导向,辨别哪些该报道哪些不该报道。同时应该在630中加入时政新闻,解读国家相关的民生政策,让党和政府的“政治话语”首先民生化、通俗化、实用化。[19]

(二)报道中农民失语现象严重

“民生新闻”中的“民”应该是民生新闻的主体,所有具有公民权利的自然人都可以被称为“民”,包括城市市民和农村的农民。大众传媒对民生新闻 “民”的内涵误解导致了相关新闻报道的局限和农民的失语。城市化过程是农民特质向市民特质、民俗社会向法理社会转化的过程,由于双方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一过程必然伴随了两种不同性质文明的冲突与交锋。然而大众传媒却像一堵看不见的墙,通过屏蔽农民话语将农民和市民两个群体隔离开来,农民常常被置于传媒注意力的边缘,他们很少有机会成为民生新闻的叙事主体。这种媒体隔离,造成了目前民生新闻农民缺位的尴尬,农民日益成为弱势和边缘化群体,成为一群真正的沉默的大多数。[20]尽管重庆是直辖市,但因农业人口众多和农村面积大,与另外三大直辖市相比,其城市化率相对较低,农民话语权就更应该受到重视,而“630”对农村的报道屈指可数,寥寥无几,大多是报道主城区的天灾人祸、房屋漏水、水管爆裂等内容,农民主动表达的形象几乎在“630”中缺席,要么也是处于一种被看、被关怀、被同情、被帮助、被教育的位置上,要么则完全是主流意识形态下控制的木偶。他们没有自己的话语表达自己、表现自己,更不用说表达对社会的意见和情感。[21]

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居民居住分散,且媒介资源稀缺,信息较为闭塞,同时缺乏参与意识。新闻的采集成本远远高于城市。与农村居民相比,城市居民成为固定的媒体消费群体,城市化为民生新闻带来了广大的受众群,当然也赢得了高收视率,因而,记者编辑当然要尽犬儒主义之能事,把报道重点放在城市居民身上。农民在“630”中的失语从侧面也反映出他们的生存状况不能被很好地表达出来,他们话语的重新建构必须经过政府、公众、媒体的共同努力,推进政治、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赋予他们平等的媒体接近使用权。

[1] 周炯:《意识形态梳理与主流媒体构建――新意识形态下的中国电视民生新闻》,世纪中国网站,2004年10月29日。

[2] 《天天630受到中宣部表扬》,《重视研究》,第311期,第1版。[3] http:// 2005年03月09日 [21]欧阳宏生:《电视批判学》,第401页,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第三篇:三进三同

三进三同

与五保户共生活有感

农村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热闹,但有农村的安静与祥和,冬季山城气温还不算低,可是北方已经是零下几度了,这时本来安静的农村生活在雪的怀抱中显得更加清静,这时也是忙碌了一年的农民朋友们休息的日子,走进农村除了院外的的清静就是屋内的的暖炉与好客的主人。

放寒假的日子到了我与其他的学生一样匆匆踏上回家的火车,不同的是我随归心似箭但一天一夜的火车显得无比漫长,似乎过了一年多的时间我才回家了,火车上的疲惫没有改变我走进农村的五保户家的决心,我一到家冒着呼呼的寒风走进了五保户家,黑乎乎的墙在银白色的雪花中显得更加的黑,院子里静的似乎好几年没有住过人,如果没有院子子的几只鸡我还以为他们搬家了。

走进家门看见他们一个残疾、两个聋子,生活十分困难,那生活景象无法用语言描述,与他交流、知道快过年了家里什么也没有,民政局给了一些过年的物品但他们没有能力搬回家、以前还有一个健康的人,不幸的是今年外出打工时出了意外自己残疾了,说着主人就被泪水模糊了双眼,不知道自己是贫困家庭出身还是被眼前的现实所感动泪流得稀里哗啦。决定于他们同吃同住同过年,就这样留在了五保户家。

在南方生活久了的我突然回到北方感觉除了冷就是冷,做什么事都战战兢兢的,但为了让五保户家开心、也有年的味道,我组织同村的年轻人帮他们在民政局取东西,顺便买些年货,热情大方的乡亲们都掏出自己的腰包为他们办年货,瞬间他们家就有了年的味道,鞭炮声连连,终于五保户一家都笑了,主人告诉我们自从他受伤以来,家里就没有笑声、今天笑声又重新出现了、他特别感谢我,我只说了一句话:你们的微笑是乡亲们给的,是乡亲们的举手之劳,要感谢就谢老乡,我们都笑了。

北方的年很特别(尤其在农村),在年腊月二十几就开始办年货,乡村赶集,农民早早的起床,有的背一个背篓,有的拉一个架子车匆匆赶到集市上办年货,还要杀猪宰羊,蒸馒头,剪纸、自制豆腐等等、异常热闹、似乎忘记了冬季的寒冷,在雪地里忙碌着、五保户家悄悄的落泪了,自家没钱、就算有钱也买不来东西、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号召乡亲们每家给五保户十个馒头、半斤猪肉、半斤豆腐,有些人家虽然不情愿、但好客的人们还是比较多,有带几十个馒头、几斤猪肉/、几斤豆腐的/(估计今年半年都吃不完),五保户又一次感动的流泪了,说自己没想到今年能过这么丰盛的一个年,我说,这是乡亲们的心意,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你们开心,随时都会帮助你们的。

腊月二十九晚上,除夕之夜在北方有一个习惯回家的人必须在自家过年,吃团圆饭、看着可怜的五保户我就决定打破这个惯例,与他们一起过年,也许现在再穷的家里也有一个电视和取暖的炉子、可是这家除了一个温热的土炕外就什么也没有了、既是是这样、我已经决定和他们共吃年夜饭、就不能反悔,我开始为他们做年夜饭了,最简单不过的七八样菜、在他们的口中吃的如此的香、边吃边聊很快都十点了、虽然不知道春晚演的什么但是和他们在一起比看春晚还高兴、吃完饭边放鞭炮边放花、宁静的夜晚被鞭炮声打破了,他们的笑容在黑夜里如此的美丽,真希望时间能定格在那一刻,他们的开心永远留在那个夜晚、可是话虽说但时间还是不等人、匆匆这夜就这样过了,初一早上北方人们习惯吃饺子、我和他们一起包饺子、他们笨拙的动作确实可笑但我们还是包的很开心、吃着帆船似的饺子我们无比的开心、没看春晚但有春晚后的感动与开心。

清静的冬季被来来往往的亲戚朋友所打破,五保户家人穷亲戚也自然就少了、刚过完年自然也不能空手去左邻右舍家玩,所以我们就在五保户家玩、说话、听他们的经历、一阵笑一阵落泪、很快三天就过去了、我也要走访亲戚朋友同学了、真有些舍不得、可是现实毕竟是现实、就要离开给他们做了顿大餐,看着他们高兴的样子,自己真想开个敬老院,给他们天天做饭吃、给他们开心,同时自己也开心。。

农村生活没有城市快节奏的压迫、没有刚劲混凝土的味道,没有必要赶公交车,没有必要对着天花板看电视、只有农村的平静,冬季喂喂牛喂喂鸡、整天在土炕上看着电视、忙碌了一年的农民朋友们在这时可以放松了、可以玩麻将扑克、真可是随心所欲呀。

“三进三同”和“结穷亲”活动是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的具体载体,充分体现了党员干部的群众观的具体实践程度。在活动中,我们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农村广大老百姓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党在农村有着坚实的执政基础,因此我们共产党人要进一步坚定对党崇高事业的理想信念,不辱党赋予我们的使命,坚定对党带领全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的信心。同时,通过在农村与穷亲戚“同吃、同住、同劳动”,交心谈心,全面了解穷亲戚的具体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帮扶办法,进一步坚定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更加密切党员同群众的关系,真正做到“亲如一家”。在与群众共同劳动中,虽然我因多年未参加农村劳动而显得笨拙,但从群众真诚的话语和满意的笑容中,我从内心来说,深深受到了冲击。“你们是不是干部,不管你们是何身份,能来和我们拉家常,能尽力为我们出主意想办法,我们心里就亮堂多了,踏实多了”,这是群众五保户主人的一句感慨之言,朴实而又深邃,我深知这句话的分量,老百姓其实并不看重我们是否能做得来农活,也并不期望干部能为他们做多少事,他们真心希望干部能时常在身边,能与他们面对面的沟通。

第四篇:三进工作汇报材料

科技、文化、法律进村入户活动第二阶段工作总结及第三阶段工作安排

为认真贯彻落实三进办[2008]13号《地区“三进”活动今冬明春工作安排》和号文件精神,推动山南开发区“三进”活动深入开展,确保“三进活动”取得实效,开发区将地区、自治县和开发区抽调的干部共同编成七个工作组,共计抽调38人。工作队员深入各分区,扎实开展了走访入户、摸底排查和调查民生、民情、民愿的活动,对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进行了大力的宣传。现将第二阶段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领导,明确责任目标。

在第一批次“三进”工作开展过程中,开发区“三进”工作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肯定。为更好的总结经验,再接再厉使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工作组结合开发区实际情况,对今冬明春“三进”工作提出了新思路和新要求。工作组充分利用开展“三进”活动这一工作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将科学发展观融入到开发区新的政策和方针中去,充分调动农牧民的积极性,使农牧民广泛的参与到“三进”活动中来。工作组提出,要通过“三进”活动的开展,使老百姓打破“等,靠、要”的思想,转变致富观念,从科技、文化、法律等方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为自己找出路、谋发展解决根本问题。

为确保此次“三进”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开发区“三进”工作组成立领导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根据开发区实际情况,将工作人员编成7个小组,每个小组由小组长负责。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明确分工,明确责任。并组织动员全体工作队员集中培训三天,动员培训阶段工作圆满完成。通过动员培训阶段的学习,工作队员们在加强了自身工作、业务能力的同时,也从思想上做到认识深刻,从行动和方法上力争扎扎实实。利用“三进”工作带来的硕果为今年开展新工作奠定基础,也为2009年开发区经济新政策、新方针的实施发挥宣传动员作用。

二、宣传政策,形式多样。

为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县、开发区富农优惠政策,在宣传上,采取入户走访、集中宣传、广播等多种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的总体要求,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宣传到广大农牧民群众之中。使群众能够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同时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广泛深入的学习宣传动员,各分区营造出“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致富大讨论”的浓厚学习氛围,使“三进”活动深入人心,同时也为“三进”活动的深入开展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为开发区来年新经济项目的规划、发展奠定了基础。截止目前,开发区 “三进”工作组及工作队共编发信息、简报19期,上报各类工作信息30条。

三、精心组织,务求实效。

为确保“三进”活动取得实效,各工作小组结合各分区实际情况,制定出“计划方案”、“工作队员管理及考勤制度”、“工作汇报制度”等,精心组织安排了“三进”工作。

1、走访入户活动取得实效。地区、县“三进”办给开发区工作队员发放民情日记本和“四知四清四掌握”调查表。一是民情日记本进农户。工作队员能认真梳理和归纳收集到的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详细记入民情日记本。二是调查各分区实际情况,强化基础工作,全面了解掌握了每个家庭的基本情况、生产经营及来年生产打算等情况,为来年开发区经济发展的统一规划打基础。与此同时,在“古尔邦节”、“元旦”期间慰问困难户,给特困家庭送去了党的关怀和温暖。在元旦佳节组织文艺活动、知识竞赛、体育竞赛等活动,丰富了农牧民的文化生活,拉近了工作队员们和农牧民的距离,增进了友谊。

2、科技培训广泛开展。开发区各部门联合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在此期间,“三进”工作组与山南开发区社会保障所合作进行“面点三项技能”、“农牧民汽车驾驶等级证”等劳动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农民闲暇之时学习新技能、新知识为农民增收,提高农村非农产业就业能力创造条件。开展科技培训和宣传活动,深受农牧民群众欢迎。

3、法律知识进家门。结合走访入户活动,考虑到农牧民文化程度、生活环境等因素,开发区“三进”活动工作组,精心设计、搜集到一些贴近老百姓生活,对老百姓有帮助的科技、文化、法律知识。打印、分发给农牧民,让科技文化进农家。同时,发放《法律知识问答》手册400份。利用元旦搞活动的机会,开展关于“科技、文化、法律”以及十七大三中全会精神等方面的知识竞赛活动。一是宣传十七大三中全会精神;二是将“科技、文化、法律”等小知识送到每个农户家中,从而起到提高农牧民文化素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作用。

四、第三阶段学习讨论,深入实践,广泛开展活动的工作安排

(一

第五篇:三进工作计划

泰兴市新街小学

三进工作计划

2011年2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为重点,以学生“说好话、写好字、读好书”为切入点,通过开展“三进”活动,加强学生普通话、书写、诵读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引领全校师生深入感受领悟汉语言、书法艺术和中华经典的魅力,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了解和热爱,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品味;积极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学校文化和特色建设,着力营造一校一品、一地一景的教育文化,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作出积极贡献,三进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

学生达成目标:加强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让我校学生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能写一手漂亮的规范字,能诵读一定量的经典美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基本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培养目标:通过“三进”工作的步步深入,培养出一批能胜任“三进”工作的专兼职优秀教师,使他们成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能手”、“高手”、“多面手”。

学校发展目标:能够以“三进”工作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特色建设的突破口,形成学校文化中的书法特色和诵读特色。

三、具体要求

普通话进校园。总体要求是:学校把规范使用普通话列为学生日常行为准则,列为教师教育教学常规要求,普通话成为学校教学语言、校园语言。在职适龄教师普通话水平全部达到相应等级。具体内涵是:一要全覆盖。学校所有师生,无论职务高低,无论年龄大小,在课堂教学活动和学校各类会议、活动中都要使用普通话,教师与学生之间交谈、教师与家长之间交谈、学生与学生之间交谈都要使用普通话,鼓励学生在社会、家庭生活中坚持使用普通话。二要严要求。按照《江苏省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中规定: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师的普通话应当达到二级水平,其中语文教师应当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因为小学低年级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低年级教师的普通话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所以我们对低年级各学科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小学低年级教师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二级甲等水平。三要师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是否能够说普通话,关键在教师。教师要身先士卒,普通话水平不管是高是低,在学校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都有坚持使用普通话。

书法进校园。总体要求是:学校重视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和爱好,书法教学工作正常,学生书写能力普遍提高。教师的板书、教案、作业批改和学生的书写做到规范、工整、美观、大方。具体内涵是:一要重视抓好写字教学。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写字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是所有教师的共同任务,各科教学都应明确对学生写字的要求,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更要加强写字的指导与训练。二要明确书写要求。学校对师生的书写要有明确的要求,要求所有的教师,无论上什么课,板书、作业批改都要规范、美观。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无论是哪一门学科,无论是铅笔字还是钢笔字,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做到“笔笔不苟、字字工整”。三要激发学生写字兴趣。学校要开设书法指导课,对学生进行书法的教学。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生动、活泼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发挥学生认真书写的主动性;对不同书写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通过示范、比较、观摩、展示等各种方法,加强写字教学的趣味性。

诵读进教材。总体要求是:学校有经典美文的校本教材,开设经典美文诵读、欣赏课,校园诵读氛围浓郁,学生对诵读产生浓厚的兴趣。经典美文诵读水平列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具体内涵是:一要抓好教材建设。注重学科教学的渗透,特别是在语文、品德与生活(社会)、音、美术课程中融入并强化经典讲解、诵读内容,工作计划《三进工作计划》。诵读教材应当充分利用姜堰市教育局教研室规定必读、选读的课外阅读书目,可编印经典诵读的校本教材,也可以由教师推荐篇目,还可以让学生自主挑选。二要经常开展活动。学校要经常组织诵读比赛、诗歌朗诵会、“我与经典有约”征文比赛、评选诵读之星等活动,激发师生诵读兴趣,提高师生诵读水平。三要注意营造氛围。学校可在公共活动场所,如教室走廊、学校橱窗等展示经典佳句,每个班级也可创设富有特色的诵读环境,如张贴经典名言,创办专题板报等,让校园内到处文墨飘香、书声琅琅,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文化。

四、工作原则

(一)持之以恒原则。“三进”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系统设计,要长计划、短安排。关键是要持之以恒,贵在坚持,贵在积累。

(二)讲究实效原则。一切以效果为目标,围绕目标进行设计,开展活动,讲求实效,关键是要体现四个字——融合、渗透。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三进”活动组织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必要的师资培训经费和活动推进经费,保障“三进”活动的有效推进。

(二)纳入课程体系。从本学期起,我校将书法课和诵读课纳入课程、进入课表。小学低年级每周安排一节语文课用于写字指导,中高年级间周安排一节校本课程用于书法指导;(1—6)年级每三周安排一节语文课用于诵读指导教学。学生每天上午到校后自由诵读经典20分钟,每天中午上课前时段学生自主练字或阅读20分钟,学生每晚在家有30分钟的阅读、诵读时间。

(三)抓好教材建设。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选定诵读内容,加大经典诵读的容量。一是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二是充分利用新课标规定必读、选读的课外阅读书籍;三是精选各种经典美文,编写校本诵读教材。

(四)抓好融合渗透。充分利用兴趣小组、课外实践活动等载体,将“三进”工作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和学校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

“推普周”、阅读节、艺术节和学校开放日等活动载体,与书法等级考试、规范汉字书写竞赛、艺术特长比赛、经典诵读比赛等紧密结合,与学校语言文字规范校、传统文化特色校创建等活动紧密结合。学校在各科教学和教育的相关环节重视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既重视发挥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加强普通话和汉字书写的教学与训练,又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整合,如在音乐和美术课上,要积极引导,巧妙设计,让学生给经典配上音乐,为诗词作画题字,或诵读或吟唱或书写。

“三进”工作的三个方面不是孤立的,它们既是不同的要求,同时也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普通话是决定诵读水平的重要因素,学生在诵读经典、书写经典的过程中,普通话水平和书写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在工作中应注意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共同促进。

(五)加强师资培训。“三进”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师资。重视书法、诵读师资的培养,落实“三进”活动的专兼职教师。从现有教师队伍中选择有一定基础的教师加强培训,在抓好全体教师的普通话和书写基本功培训的同时,着力提高语文教师和低年级教师的普通话水平,重点在语文、美术、音乐教师中培养书法、诵读师资骨干。书法指导课安排写字水平较高的教师,诵读指导课以语文老师为主要力量。

(六)组织活动推进。学校将根据“三进”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推进活动,正常开展基本功竞赛、规范汉字书写竞赛、演讲比赛、诵读比赛等活动,每学年组织一次全校“三进”工作交流展示活动,促进师生普通话、书法、诵读能力的提高。

(七)强化舆论宣传。重视加强“三进”工作的宣传引导,充分发挥校园网站的作用,营造浓烈的宣传氛围。校园网开辟“三进”活动专栏,宣传报道学校“三进”活动进展情况和典型经验。及时做好“三进”活动信息向上报送工作。

(八)强化考核激励。抓好“三进”考核工作,将普通话、书法和诵读能力纳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将班级“三进”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班主任及相关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估和绩效考核,与评优、评先、教师职称评定工作结合起来。

六、具体安排

二月份

1、制定三进工作计划;

2、成立三进工作领导班子;

3、将三进工作纳入课程体系。

三月份

1、成立校班级兴趣小组,正常活动;

2、举行第一学段写字指导课竞赛;

3、抽查学生作业,评比优秀学生作业;

四月份

1、组织开展推普周活动;(第2周)

2、举行第二学段诵读指导课竞赛;

3、举行诵读之星评比活动;

4、抽查学生作业,评比优秀学生作业,评比写字写字特色班级;、五月份

1、举行第一学段诵读指导课竞赛;

2、开展诵读节活动;(五月第2周)

3、举行青年教师“我爱三尺讲台”演讲比赛;

4、抽查学生作业,评比优秀学生作业,评比写字写字特色班级;

六月份

1、举行第二学段写字指导课竞赛;

2、举行青年教师书法比赛;

3、举行班级学生才艺大赛;

4、举行各科学生作业展览,评比写字特色班级;

七月份

1、对三进工作进行量化评估;

2、做好校本课程----诵读的研讨总结;

3、学校三进工作总结;

下载三进新闻下载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进新闻下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进工作汇报

    沙岗中学诗词、书法、楹联进校园工作汇报 一. 工作回顾 自暑期接到上级主管部门关于诗词、书法、楹联进校园的通知后即开始着手准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组建了领导小组和......

    三进工作

    “三进”工作活动计划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打造学校教育特色,按照市教育局要求,在全校开展“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诵读进教材”活动(......

    三进工作汇报材料精选

    三进工作汇报材料精选 科技、文化、法律进村入户活动第二阶段工作总结及第三阶段工作安排 为认真贯彻落实三进办13号《地区“三进”活动今冬明春工作安排》和号文件精神,推动......

    三进工作汇报材料

    科技、文化、法律进村入户活动第二阶段工作总结及第三阶段工作安排 为认真贯彻落实三进办[2008]13号《地区“三进”活动今冬明春工作安排》和号文件精神,推动山南开发区“三......

    三下乡新闻

    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携手阿克苏市委开展“民族团结”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8月16日至20日 ,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组织开展了为期五天的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暑......

    “三进三同”调查报告

    关于2010—2011年重庆“三进三同”活动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性质的改变,国家、政府积极的提倡高科技人员进入到底层实践、工作,带动低下阶层人员共同创造未......

    三进三同策划书(范文大全)

    团课策划书 进年来,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十分关注,出台了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施粮食补贴政策、农村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等一系列惠......

    法律服务“三进”工作总结[合集]

    南路社区法律服务“三进”工作总结随着2011年4月份"三进"活动进社区开展以来,我社区认真按照酒仙桥街道办事处司法所的部署与要求,结合自身业务特点,经过反复讨论研究,制定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