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全市民营经济情况调查
关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
近年来,我市把实施“民营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战略重点,这既是对全市经济发展实际进行深入研究后得出的科学决策,也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对提前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为促进这一战略决策的深入实施,我们在分管主任的带领下,对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调查认为,近年来,我市对民营经济发展高度重视,通过招商引资、改革改制、放宽政策、降低门槛、安商扶商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群众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因素,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名副其实的“中坚力量”。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经营领域不断拓宽,行业结构逐步优化。民营企业的投资领域和经营范围由过去的商业、餐饮业、维修业等逐步向工业、建筑业、种植养殖业、交通运输业扩张,由传统的加工、流通、服务向科技、文化、信息等产业延伸,呈现出多领域渗透、全方位发展的态势。经营形式也日益多元化,形成了自我发展、租赁、买断、合资、承包等多种经营模式,发展空间明显拓宽。截止7月底,全市民营经济业户发展到1.7万家,民营企业达2060家,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0.3:60.7:39变为0.2:65.2:34.6,工业地位更加突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是组织形式日趋完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经过股份制改造、“四扩一调”、企业组织形式升级等三个改革阶段,我市企业已走上自我发展与完善的理性轨道。①企业队伍素质日益提高。目前,多数公司已按照《公司法》规范升级为有限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已初步显现。全市共有潍坊市以上企业家106名、乡镇企业家172名,总数列潍坊市第一,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有5000多人具有中专以上学历,2400多人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民营企业的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②形成了一批支柱行业。依据产业基础、技术装备水平、区位特点,已发展起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占全市总数的73.5%,三大主导产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占到了全市工业总量的90%以上。③培育了一批名牌。全市已有34家民营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9家企业通过了QS9000汽车业质量体系认证,荣获全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13件。
三是发展环境更为宽松,洼地效应显著增强。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四个放开”、“六个不限”的原则,进一步制定完善了《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设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发展局,成立了中小企业担保投资有限公司,从各方面入手打造优质的经济发展软环境,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围,促进了企业规模的迅速膨胀,实现了经济发展的不断跨越。1—7月份,我市招商引资认定项目537个,实际利用引进资金21.9亿元,其中外资2419万美元,到7月底,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18家,5家民营企业注册资本过亿元,11家过5千万元,64家过1千万元。
四是社会贡献日益突出,社会地位越来越高。民营经济已成为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占财政税收的比重逐年提高,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96亿元,利税16.1亿元,上缴税金30706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61.2%,出口总额9023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3.9%。目前,我市的民营企业家队伍中,省级以上劳模9名,潍坊市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32名,诸城市人大常委和政协常委13名,有10人获得“发展民营经济十大功勋”荣誉称号。在7月底召开的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大张旗鼓地对民营经济50强企业和百佳个体工商户进行表彰,营造了有利于民营经济能人脱颖而出的政治氛围。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从调查情况看,除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所带来的企业用地审批难度加大、资金供应紧张以及能源制约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等暂时性的困难外,我市的民营经济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观念性障碍没有完全消除。目前社会对民营经济发展持肯定和支持态度已成为主流,但由于对民营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轻视民营的观念仍或多或少地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中。出现了党政领导重视,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家着急,但个鹁咛骞ぷ魅嗽比鲜恫蛔愕摹傲酵啡取毕窒蟆?br>
(二)融资渠道不畅。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尚未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担保公司和基金由于数量和额度极为有限,面对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只是杯水车薪,特别是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由于其信用机制还不够健全,原始积累少,整体实力弱,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相对比较困难。导致大部分民营企业只靠自有的少量积累或向私人借贷进行微循环运作,企业扩大规模和技术改造都受到限制。
(三)企业诸多内部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管理上,家族制仍然是一些企业主的实际选择,没有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制定管理制度,经营权与所有权未完全分离;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涉足的大多是传统行业,与新技术不能很好地衔接;劳动力资源缺乏,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科技人才招不进、留不住,使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受到妨碍。有的企业主没有树立起牢固的科学发展观,或是只图眼前利益,或是小富即满,人本意识、社会意识、诚信意识、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存在财会制度不规范、做假帐,偷税、漏税,逃帐、赖帐,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影响了民营企业的社会形象。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意见
实践证明,民营经济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方向,也是今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从我市看,无论是建设工业强市、解决“三农”问题还是提前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都必须依托民营经济,因此,我们必须加倍重视、全力保持我市民营经济的强势发展,不遗余力地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新天地。
(一)提高认识,解放思想,牢固树立与民营经济共兴衰的观念。民营经济是以民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发展民营经济,必须摒弃那些旧的、保守的观念,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潮流的新观念。要积极宣传党和政府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宣传民营经济人士艰苦创业的成功典型,以及在推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使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职能部门的干部职工受到教育,深化认识,转变观念,进一步把各方面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六大与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齐心协力,共同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上来。各级党委、政府及市直部门要以保护、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为己任,放手发展、放活政策、放开市场,不限比例、不限速度、不限规模,切实“形成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努力营造想民营、干民营、助民营的良好氛围。
(二)优化环境,强化服务,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民营经济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环境经济。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发展。目前,我市民营经济还处在培育发展阶段,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呵护和支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继续坚持欲取先予、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继续创造民营经济发展的优势环境。一是优化政务环境。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是最重要的政务工作,要把是否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从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力求最小化部门利益,最大化部门服务,彻底解除影响、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规定,消除放权与收权受“条块”限制和部门利益驱动的现象,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二是优化法制环境。一方面,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强化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职能,纳入更多审批事项,减少审批“体外循环”,特别要强化干部依法履职意识,加强督查,彻底杜绝企业面临的“三乱”问题;另一方面,要抓好社会治安,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维护民营业主的合法权益。有的企业反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受到地痞流氓的纠缠,牵扯了相当的精力,建议对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三是优化市场环境。要坚决打击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走私贩私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扶优限劣,使绝大多数守法、规范经营的民营企业能够顺利发展。
(三)加强信用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增强民营企业发展后劲。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守法诚信经营,是民营经济存在的基础。要加快民营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信用缺失惩罚和警示机制、信用激励引导机制、信用保障机制,完善和强化信用监管,引导民营企业增强诚信意识,严格履行生产、经营和劳动保护等各类合同,合法经营、依法纳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要在引导规范民间信用发展的基础上,畅通融资渠道,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资金基础。首先,充分发挥金融部门融资主渠道作用,通过政府做媒,适当下放贷款权限,改进金融服务,促进银企联姻,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其次,大力激活、吸纳民间资金,把融资重点放在撬动民间资本上,多形式建立担保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向二三产业聚集,向特色产业和高科技产品投入;再次,积极扶持、推荐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债券和到国内外上市融资。
(四)优化产业结构,实施名牌战略,提升民营企业的综合实力。要按照“积极引导、相对集中、龙头带动、形成群体”的原则,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对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潜力大的企业、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培养,积极鼓励引导大中小企业联合,以社会化生产、专业化协作的“多赢”方式,形成众星捧月之势,发挥好比较优势,促进特色企业、特色产业、特色村镇和特色市场的快速扩张,构成特色鲜明的民营经济板块和产业群,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名牌代表了企业形象和城市形象,是企业成功的重要标志。实施名牌战略不仅关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直接影响到我市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要加强统筹规划,建议市政府对我市每年确定的创名牌产品,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落实责任,定好措施,抓出成效,加快创名牌步伐。对名牌要实施政策倾斜,优先保证名牌产品的生产资金、技术改造,坚决打击假冒名牌产品的违法行为。要加强对企业创名牌产品的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贯彻好ISO9000系列标准,搞好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克服在名牌问题上只顾眼前利益、借牌经营,忽视自己可持续发展的倾向。
(五)加强教育引导,构建人才高地,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民营经济是能人经济,要在民营经济工作中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强对民营队伍的教育管理。一是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制定培训规划,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对其进行系统培训,帮助他们熟悉法律法规和国际贸易规则,引导他们健全企业管理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人力资源、财务、质量和市场管理,克服家族企业和家族管理的弊端,实现由“低层次,不规范”向“高素质,高档次”的转变,尽快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二是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通过优化招才环境、高薪聘请、技术入股方式引进人才,组织企业技术人员外出培训、参观、请专家授课等方法,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经营管理队伍和科技人才队伍。同时要帮助引导企业加强职工的劳动保护,切实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其内部建立拴心留人的用才环境。
二OO四年九月
第二篇:关于全市民营经济情况调查
关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近年来,我市把实施“民营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战略重点,这既是对全市经济发展实际进行深入研究后得出的科学决策,也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对提前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为促进这一战略决策的深入实施,我们在分管主任的带领下,对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调查认为,近年来,我市对民营经济发展高度重视,通过招商引资、改革改制、放宽政策、降低门槛、安商扶商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群众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因素,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名副其实的“中坚力量”。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经营领域不断拓宽,行业结构逐步优化。民营企业的投资领域和经营范围由过去的商业、餐饮业、维修业等逐步向工业、建筑业、种植养殖业、交通运输业扩张,由传统的加工、流通、服务向科技、文化、信息等产业延伸,呈现出多领域渗透、全方位发展的态势。经营形式也日益多元化,形成了自我发展、租赁、买断、合资、承包等多种经营模式,发展空间明显拓宽。截止7月底,全市民营经济业户发展到1.7万家,民营企业达2060家,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0.3:60.7:39变为0.2:65.2:34.6,工业地位更加突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组织形式日趋完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经过股份制改造、“四扩一调”、企业组织形式升级等三个改革阶段,我市企业已走上自我发展与完善的理性轨道。①企业队伍素质日益提高。目前,多数公司已按照《公司法》规范升级为有限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已初步显现。全市共有潍坊市以上企业家106名、乡镇企业家172名,总数列潍坊市第一,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有5000多人具有中专以上学历,2400多人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民营企业的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②形成了一批支柱行业。依据产业基础、技术装备水平、区位特点,已发展起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占全市总数的73.5,三大主导产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占到了全市工业总量的90以上。③培育了一批名牌。全市已有34家民营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9家企业通过了QS9000汽车业质量体系认证,荣获全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13件。三是发展环境更为宽松,洼地效应显著增强。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四个放开”、“六个不限”的原则,进一步制定完善了《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设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发展局,成立了中小企业担保投资有限公司,从各方面入手打造优质的经济发展软环境,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围,促进了企业规模的迅速膨胀,实现了经济发展的不断跨越。1—7月份,我市招商引资认定项目537个,实际利用引进资金21.9亿元,其中外资2419万美元,到7月底,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18家,5家民营企业注册资本过亿元,11家过5千万元,64家过1千万元。四是社会贡献日益突出,社会地位越来越高。民营经济已成为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占财政税收的比重逐年提高,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96亿元,利税16.1亿元,上缴税金30706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61.2,出口总额9023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3.9。目前,我市的民营企业家队伍中,省级以上劳模9名,潍坊市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32名,诸城市人大常委和政协常委13名,有10人获得“发展民营经济十大功勋”荣誉称号。在7月底召开的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大张旗鼓地对民营经济50强企业和百佳个体工商户进行表彰,营造了有利于民营经济能人脱颖而出的政治氛围。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从调查情况看,除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所带来的企业用地审批难度加大、资金供应紧张以及能源制约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等暂时性的困难外,我市的民营经济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观念性障碍没有完全消除。目前社会对民营经济发展持肯定和支持态度已成为主流,但由于对民营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轻视民营的观念仍或多或少地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中。出现了党政领导重视,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家着急,但个鹁咛骞ぷ魅嗽比鲜恫蛔愕摹傲酵啡取毕窒蟆?br>
(二)融资渠道不畅。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尚未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担保公司和基金由于数量和额度极为有限,面对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只是杯水车薪,特别是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由于其信用机制还不够健全,原始积累少,整体实力弱,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相对比较困难。导致
第三篇:关于全市民营经济情况调查
关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
近年来,我市把实施“民营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战略重点,这既是对全市经济发展实际进行深入研究后得出的科学决策,也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对提前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为促进这一战略决策的深入实施,我们在分管主任的带领下,对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调查认为,近年来,我市对民营经济发展高度重视,通过招商引资、改革改制、放宽政策、降低门槛、安商扶商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群众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因素,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名副其实的“中坚力量”。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经营领域不断拓宽,行业结构逐步优化。民营企业的投资领域和经营范围由过去的商业、餐饮业、维修业等逐步向工业、建筑业、种植养殖业、交通运输业扩张,由传统的加工、流通、服务向科技、文化、信息等产业延伸,呈现出多领域渗透、全方位发展的态势。经营形式也日益多元化,形成了自我发展、租赁、买断、合资、承包等多种经营模式,发展空间明显拓宽。截止7月底,全市民营经济业户发展到1.7万家,民营企业达2060家,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0.3:60.7:39变为0.2:65.2:34.6,工业地位更加突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是组织形式日趋完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经过股份制改造、“四扩一调”、企业组织形式升级等三个改革阶段,我市企业已走上自我发展与完善的理性轨道。①企业队伍素质日益提高。目前,多数公司已按照《公司法》规范升级为有限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已初步显现。全市共有潍坊市以上企业家106名、乡镇企业家172名,总数列潍坊市第一,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有5000多人具有中专以上学历,2400多人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民营企业的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②形成了一批支柱行业。依据产业基储技术装备水平、区位特点,已发展起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占全市总数的73.5%,三大主导产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占到了全市工业总量的90%以上。③培育了一批名牌。全市已有34家民营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9家企业通过了QS9000汽车业质量体系认证,荣获全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13件。
三是发展环境更为宽松,洼地效应显著增强。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四个放开”、“六个不限”的原则,进一步制定完善了《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设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发展局,成立了中小企业担保投资有限公司,从各方面入手打造优质的经济发展软环境,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围,促进了企业规模的迅速膨胀,实现了经济发展的不断跨越。1—7月份,我市招商引资认定项目537个,实际利用引进资金21.9亿元,其中外资2419万美元,到7月底,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18家,5家民营企业注册资本过亿元,11家过5千万元,64家过1千万元。
四是社会贡献日益突出,社会地位越来越高。民营经济已成为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占财政税收的比重逐年提高,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96亿元,利税16.1亿元,上缴税金30706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61.2%,出口总额9023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3.9%。目前,我市的民营企业家队伍中,省级以上劳模9名,潍坊市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32名,诸城市人大常委和政协常委13名,有10人获得“发展民营经济十大功勋”荣誉称号。在7月底召开的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大张旗鼓地对民营经济50强企业和百佳个体工商户进行表彰,营造了有利于民营经济能人脱颖而出的政治氛围。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从调查情况看,除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所带来的企业用地审批难度加大、资金供应紧张以及能源制约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等暂时性的困难外,我市的民营经济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观念性障碍没有完全消除。目前社会对民营经济发展持肯定和支持态度已成为主流,但由于对民营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轻视民营的观念仍或多或少地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中。出现了党政领导重视,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家着急,但个鹁咛骞ぷ魅嗽比鲜恫蛔愕摹傲酵啡取毕窒蟆?br>
(二)融资渠道不畅。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尚未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担保公司和基金由于数量和额度极为有限,面对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只是杯水车薪,特别是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由于其信用机制还不够健全,原始积累少,整体实力弱,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相对比较困难。导致大部分民营企业只靠自有的少量积累或向私人借贷进行微循环运作,企业扩大规模和技术改造都受到限制。
(三)企业诸多内部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管理上,家族制仍然是一些企业主的实际选择,没有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制定管理制度,经营权与所有权未完全分离;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涉足的大多是传统行业,与新技术不能很好地衔接;劳动力资源缺乏,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科技人才招不进、留不住,使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受到妨碍。有的企业主没有树立起牢固的科学发展观,或是只图眼前利益,或是小富即满,人本意识、社会意识、诚信意识、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存在财会制度不规范、做假帐,偷税、漏税,逃帐、赖帐,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影响了民营企业的社会形象。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意见
实践证明,民营经济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方向,也是今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从我市看,无论是建设工业强市、解决“三农”问题还是提前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都必须依托民营经济,因此,我们必须加倍重视、全力保持我市民营经济的强势发展,不遗余力地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新天地。
(一)提高认识,解放思想,牢固树立与民营经济共兴衰的观念。民营经济是以民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发展民营经济,必须摒弃那些旧的、保守的观念,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潮流的新观念。要积极宣传党和政府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宣传民营经济人士艰苦创业的成功典型,以及在推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使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职能部门的干部职工受到教育,深化认识,转变观念,进一步把各方面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六大与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齐心协力,共同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上来。各级党委、政府及市直部门要以保护、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为己任,放手发展、放活政策、放开市场,不限比例、不限速度、不限规模,切实“形成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努力营造想民营、干民营、助民营的良好氛围。
(二)优化环境,强化服务,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民营经济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环境经济。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发展。目前,我市民营经济还处在培育发展阶段,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呵护和支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继续坚持欲取先予、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继续创造民营经济发展的优势环境。一是优化政务环境。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是最重要的政务工作,要把是否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从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力求最小化部门利益,最大化部门服务,彻底解除影响、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规定,消除放权与收权受“条块”限制和部门利益驱动的现象,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二是优化法制环境。一方面,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强化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职能,纳入更多审批事项,减少审批“体外循环”,特别要强化干部依法履职意识,加强督查,彻底杜绝企业面临的“三乱”问题;另一方面,要抓好社会治安,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维护民营业主的合法权益。有的企业反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受到地痞流氓的纠缠,牵扯了相当的精力,建议对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三是优化市场环境。要坚决打击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走私贩私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扶优限劣,使绝大多数守法、规范经营的民营企业能够顺利发展。
(三)加强信用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增强民营企业发展后劲。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守法诚信经营,是民营经济存在的基矗要加快民营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信用缺失惩罚和警示机制、信用激励引导机制、信用保障机制,完善和强化信用监管,引导民营企业增强诚信意识,严格履行生产、经营和劳动保护等各类合同,合法经营、依法纳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要在引导规范民间信用发展的基础上,畅通融资渠道,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资金基矗首先,充分发挥金融部门融资主渠道作用,通过政府做媒,适当下放贷款权限,改进金融服务,促进银企联姻,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其次,大力激活、吸纳民间资金,把融资重点放在撬动民间资本上,多形式建立担保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向二三产业聚集,向特色产业和高科技产品投入;再次,积极扶持、推荐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债券和到国内外上市融资。
(四)优化产业结构,实施名牌战略,提升民营企业的综合实力。要按照“积极引导、相对集中、龙头带动、形成群体”的原则,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对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潜力大的企业、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培养,积极鼓励引导大中小企业联合,以社会化生产、专业化协作的“多赢”方式,形成众星捧月之势,发挥好比较优势,促进特色企业、特色产业、特色村镇和特色市场的快速扩张,构成特色鲜明的民营经济板块和产业群,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名牌代表了企业形象和城市形象,是企业成功的重要标志。实施名牌战略不仅关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直接影响到我市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要加强统筹规划,建议市政府对我市每年确定的创名牌产品,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落实责任,定好措施,抓出成效,加快创名牌步伐。对名牌要实施政策倾斜,优先保证名牌产品的生产资金、技术改造,坚决打击假冒名牌产品的违法行为。要加强对企业创名牌产品的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贯彻好ISO9000系列标准,搞好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克服在名牌问题上只顾眼前利益、借牌经营,忽视自己可持续发展的倾向。
(五)加强教育引导,构建人才高地,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民营经济是能人经济,要在民营经济工作中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强对民营队伍的教育管理。一是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制定培训规划,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对其进行系统培训,帮助他们熟悉法律法规和国际贸易规则,引导他们健全企业管理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人力资源、财务、质量和市场管理,克服家族企业和家族管理的弊端,实现由“低层次,不规范”向“高素质,高档次”的转变,尽快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二是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通过优化招才环境、高薪聘请、技术入股方式引进人才,组织企业技术人员外出培训、参观、请专家授课等方法,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经营管理队伍和科技人才队伍。同时要帮助引导企业加强职工的劳动保护,切实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其内部建立拴心留人的用才环境。
二OO四年九月
第四篇:关于全市民营经济情况调查
关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近年来,我市把实施“民营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战略重点,这既是对全市经济发展实际进行深入研究后得出的科学决策,也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对提前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为促进这一战略决策的深入实施,我们在分管主任的带领下,对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调查认为,近年来,我市对民营经济发展高度重视,通过招商引资、改革改制、放宽政策、降低门槛、安商扶商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群众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因素,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名副其实的“中坚力量”。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经营领域不断拓宽,行业结构逐步优化。民营企业的投资领域和经营范围由过去的商业、餐饮业、维修业等逐步向工业、建筑业、种植养殖业、交通运输业扩张,由传统的加工、流通、服务向科技、文化、信息等产业延伸,呈现出多领域渗透、全方位发展的态势。经营形式也日益多元化,形成了自我发展、租赁、买断、合资、承包等多种经营模式,发展空间明显拓宽。截止7月底,全市民营经济业户发展到1.7万家,民营企业达2060家,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0.3:60.7:39变为0.2:65.2:34.6,工业地位更加突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组织形式日趋完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经过股份制改造、“四扩一调”、企业组织形式升级等三个改革阶段,我市企业已走上自我发展与完善的理性轨道。①企业队伍素质日益提高。目前,多数公司已按照《公司法》规范升级为有限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已初步显现。全市共有潍坊市以上企业家106名、乡镇企业家172名,总数列潍坊市第一,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有5000多人具有中专以上学历,2400多人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民营企业的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②形成了一批支柱行业。依据产业基础、技术装备水平、区位特点,已发展起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占全市总数的73.5%,三大主导产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占到了全市工业总量的90%以上。③培育了一批名牌。全市已有34家民营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9家企业通过了QS9000汽车业质量体系认证,荣获全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13件。三是发展环境更为宽松,洼地效应显著增强。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四个放开”、“六个不限”的原则,进一步制定完善了《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设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发展局,成立了中小企业担保投资有限公司,从各方面入手打造优质的经济发展软环境,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围,促进了企业规模的迅速膨胀,实现了经济发展的不断跨越。1—7月份,我市招商引资认定项目537个,实际利用引进资金21.9亿元,其中外资2419万美元,到7月底,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18家,5家民营企业注册资本过亿元,11家过5千万元,64家过1千万元。四是社会贡献日益突出,社会地位越来越高。民营经济已成为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占财政税收的比重逐年提高,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96亿元,利税16.1亿元,上缴税金30706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61.2%,出口总额9023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3.9%。目前,我市的民营企业家队伍中,省级以上劳模9名,潍坊市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32名,诸城市人大常委和政协常委13名,有10人获得“发展民营经济十大功勋”荣誉称号。在7月底召开的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大张旗鼓地对民营经济50强企业和百佳个体工商户进行表彰,营造了有利于民营经济能人脱颖而出的政治氛围。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从调查情况看,除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所带来的企业用地审批难度加大、资金供应紧张以及能源制约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等暂时性的困难外,我市的民营经济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观念性障碍没有完全消除。目前社会对民营经济发展持肯定和支持态度已成为主流,但由于对民营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轻视民营的观念仍或多或少地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中。出现了党政领导重视,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家着急,但个鹁咛骞ぷ魅嗽比鲜恫蛔愕摹傲酵啡取毕窒蟆?br>
(二)融资渠道不畅。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尚未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担保公司和基金由于数量和额度极为有限,面对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只是杯水车薪,特别是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由于其信用机制还不够健全,原始积累少,整体实力弱,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相对比较困难。导致大部分民营企业只靠自有的少量积累或向私人借贷进行微循环运作,企业扩大规模和技术改造都受到限制。(三)企业诸多内部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管理上,家族制仍然是一些企业主的实际选择,没有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制定管理制度,经营权与所有权未完全分离;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涉足的大多是传统行业,与新技术不能很好地衔接;劳动力资源缺乏,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科技人才招不进、留不住,使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受到妨碍。有的企业主没有树立起牢固的科学发展观,或是只图眼前利益,或是小富即满,人本意识、社会意识、诚信意识、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存在财会制度不规范、做假帐,偷税、漏税,逃帐、赖帐,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影响了民营企业的社会形象。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意见 实践证明,民营经济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方向,也是今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从我市看,无论是建设工业强市、解决“三农”问题还是提前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都必须依托民营经济,因此,我们必须加倍重视、全力保持我市民营经济的强势发展,不遗余力地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新天地。
(一)提高认识,解放思想,牢固树立与民营经济共兴衰的观念。民营经济是以民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发展民营经济,必须摒弃那些旧的、保守的观念,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潮流的新观念。要积极宣传党和政府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宣传民营经济人士艰苦创业的成功典型,以及在推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使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职能部门的干部职工受到教育,深化认识,转变观念,进一步把各方面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六大与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齐心协力,共同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上来。各级党委、政府及市直部门要以保护、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为己任,放手发展、放活政策、放开市场,不限比例、不限速度、不限规模,切实“形成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努力营造想民营、干民营、助民营的良好氛围。
(二)优化环境,强化服务,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民营经济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环境经济。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发展。目前,我市民营经济还处在培育发展阶段,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呵护和支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继续坚持欲取先予、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继续创造民营经济发展的优势环境。一是优化政务环境。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是最重要的政务工作,要把是否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从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力求最小化部门利益,最大化部门服务,彻底解除影响、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规定,消除放权与收权受“条块”限制和部门利益驱动的现象,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二是优化法制环境。一方面,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强化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职能,纳入更多审批事项,减少审批“体外循环”,特别要强化干部依法履职意识,加强督查,彻底杜绝企业面临的“三乱”问题;另一方面,要抓好社会治安,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维护民营业主的合法权益。有的企业反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受到地痞流氓的纠缠,牵扯了相当的精力,建议对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三是优化市场环境。要坚决打击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走私贩私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扶优限劣,使绝大多数守法、规范经营的民营企业能够顺利发展。
(三)加强信用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增强民营企业发展后劲。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守法诚信经营,是民营经济存在的基础。要加快民营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信用缺失惩罚和警示机制、信用激励引导机制、信用保障机制,完善和强化信用监管,引导民营企业增强诚信意识,严格履行生产、经营和劳动保护等各类合同,合法经营、依法纳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要在引导规范民间信用发展的基础上,畅通融资渠道,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资金基础。首先,充分发挥金融部门融资主渠道作用,通过政府做媒,适当下放贷款权限,改进金融服务,促进银企联姻,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其次,大力激活、吸纳民间资金,把融资重点放在撬动民间资本上,多形式建立担保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向二三产业聚集,向特色产业和高科技产品投入;再次,积极扶持、推荐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债券和到国内外上市融资。
(四)优化产业结构,实施名牌战略,提升民营企业的综合实力。要按照“积极引导、相对集中、龙头带动、形成群体”的原则,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对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潜力大的企业、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培养,积极鼓励引导大中小企业联合,以社会化生产、专业化协作的“多赢”方式,形成众星捧月之势,发挥好比较优势,促进特色企业、特色产业、特色村镇和特色市场的快速扩张,构成特色鲜明的民营经济板块和产业群,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名牌代表了企业形象和城市形象,是企业成功的重要标志。实施名牌战略不仅关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直接影响到我市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要加强统筹规划,建议市政府对我市每年确定的创名牌产品,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落实责任,定好措施,抓出成效,加快创名牌步伐。对名牌要实施政策倾斜,优先保证名牌产品的生产资金、技术改造,坚决打击假冒名牌产品的违法行为。要加强对企业创名牌产品的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贯彻好ISO9000系列标准,搞好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克服在名牌问题上只顾眼前利益、借牌经营,忽视自己可持续发展的倾向。
(五)加强教育引导,构建人才高地,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民营经济是能人经济,要在民营经济工作中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强对民营队伍的教育管理。一是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制定培训规划,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对其进行系统培训,帮助他们熟悉法律法规和国际贸易规则,引导他们健全企业管理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人力资源、财务、质量和市场管理,克服家族企业和家族管理的弊端,实现由“低层次,不规范”向“高素质,高档次”的转变,尽快适应
第五篇:县域民营经济基本情况调查总结
县域民营经济基本情况调查总结
一、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
我县有注册民营经济企业198家。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56家,第二产业的142家,2011年总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67家,2011年实现利润超1000万元的民营企业41家,企业就业人数50人以上的有38家。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一户个体经营户最少的也要吸纳2个劳动力,最多的达到1000余人,全县198户注册企业,共吸纳社会闲散劳动力超过18296人。
二、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民营经济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由于受历史和现实多种因素的影响,民营经济仍存在着规模总量偏小、产业层次不高、管理水平较低、发展速度不够快的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大部分民营企业难以吸引人才
目前,除少数企业外,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形成一个以经营者为核心,以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管理人才为辅助的决策层和智囊层,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产品开发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制约。民营经济人才极度缺乏,不仅总量很小,而且层次较低。现在大、中、专毕业生找工作还是找有实力、规模的大单位或国家财政拨款的单位,对规模小的、发展弱的单位特别是民营企业因各种想法不愿意去,这就让处于发展期急需大量人才的民营企业十分为难。同时相当一部分私营业
主对人才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招募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等方面缺乏战略思考,至使企业形成了原有的人才留不住,想要的人才来不了的两难境地。
2、民营企业融资难、资金渠道不畅
目前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但其占用的金融资源则非常少,其原因不仅仅是金融政策的因素,更主要是目前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制度缺陷和对现代市场经济运作规则的不适应。由于民营企业规模小,变化大,整体素质不高,银行对其信贷资产保全难,风险系数较大等诸多原因,使金融部门对民营企业贷款审查偏严,造成绝大多数企业资金严重短缺。目前,我县部分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采取相互担保的方式,从银行得到贷款,这种形式虽然暂时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但存在的风险较大,一旦某个企业倒闭或破产,将引起多米诺骨牌式的效应;相反大多数企业则是“求贷无门、担保无人”,企业根本无法获得银行的贷款。民营(中小)企业因资金问题失去了许多发展机遇。
三、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加快建立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鼓励开办并认真培育旨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管理咨询和培训服务机构、技术咨询和推广机构、创业服务机构和融资担保等中介组织,帮助企业做好管理诊断和咨询、法律顾问、人才培养、信息收集与交流、技术开发、资金融通、市场开拓等方面工作,提高效率和水平。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社会体系既包括政府的指导机构,也包括民
间经济组织。前几年南方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成立了小企业贸易发展服务中心,在为中小企业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建议我们学习他们的做法,组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2、建立一个统筹民营经济发展的机构。
根据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研究民营经济的发展思路,制定民营经济的发展方针、政策,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协调企业与各职能部门的关系,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化解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矛盾,这些工作的开展都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去协调和具体操作。
3、充分发挥商会的作用,促进民营经济向集团化、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我县各类民间商会及协会组织出现了较快发展势头,对促进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建议县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相应措施,关心、支持、引导这些商会协会组织的健康发展,使其在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促进作用。
四、民营企业如何在建设富裕、民生、生态、文化、和谐的幸福榆次中发挥作用
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主要有七大贡献:,对就业的贡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对繁荣市场、消除短缺经济的贡献;对社会投资的贡献;对新增出口的贡献;对社会发展和稳定做贡献。因此民营企业在建设富裕、民生、生态、文化、和谐的幸福榆次中必将发挥极大的积极作用:
1、发展区域经济需要一批实力雄厚、产权明晰、机制灵活、运
作规范、适应能力强的企业来支撑,而民营经济是发展区域经济过程中最活跃、最积极、最先行的因素。当前的市场机遇和发展前景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参与幸福榆次的建设,是民营企业转方式、调结构、走出去、促发展的重要机遇。广大民营企业要抓住机遇,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产业衔接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快榆次的开发建设步伐。
2、构建创业型城市,广大民营企业家要秉承勇于创业、乐于创业、善于创业的新时代创业精神,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民群众投身于火热的创业实践;要弘扬创业文化,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及“软实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把企业做大做强;要搭建创业平台,挖掘创业人才,积极探索创业培训与民营企业稳步发展结合的创新之路;要发挥民营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扩大就业规模,特别是注意吸纳大学生及下岗失业人员,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形成我市就好业、勇创业、创好业的良好氛围做出努力。
3、“十二五”期间,我市将继续巩固盐煤化工等现有产业,加快培育先进装备制造、电子材料、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广大民营企业要以此为契机,转变生产方式,加快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自主研发,创新管理机制,坚持科技兴企、品牌兴企、人才兴企战略,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规划好企业的社会定位、内部定位和发展定位,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
4、实施“走出去”战略,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企业发展的趋势和
潮流。民营企业要开阔视野,顺应大势,强化“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思维,扩大企业的外向度,努力从全球获取资金、技术、市场和战略资源,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要选准适合本企业特点的投资方向和地域,积极到境外投资,寻求发展;要选准目标市场,以多种方式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开展国际化经营;广泛同国外大学、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多种合作,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探索跨国并购投资方式,加快规模和市场的有效扩张,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主动;扩大服务出口,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5、广大民营企业者要勇于担当改善民生、服务社会的责任,积极参与和支持民生工程建设;要踊跃投身光彩事业和慈善事业;要义利兼顾,以义为先,“达则兼济天下”,以报效国家、回馈社会、奉献民众的实际行动,树立新时期民营企业家的良好形象,为建设繁荣榆次、和谐榆次、开放榆次、美丽榆次、幸福榆次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