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弘扬民族文化继承民族精神
弘扬民族文化继承民族精神
南山大坝小学五年级游景芳
指导教师李金波
各位领导、老师: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文化、继承民族精神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方圆九州,泱泱大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浩如烟海。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缔造了强汉盛唐,领世界风骚几千年,何等风光?
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以爱国为崇高之志,以报国为终生之责。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有“精忠报国”的岳飞,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为了中华的崛起,为了雪耻报国,为了振兴华夏,为了腾飞于世界,我们的前辈们发愤图强,凝聚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前进和不断发展。
正是靠着这种伟大的精神,亿万中华儿女迎来了崭新的一天——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这一天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中国社会发生了最深刻的变革。改革开放成效显著,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居世界首位,令亿万中国人信心倍增。申奥成功了,又使无数中华儿女为之骄傲。加入WTO了,也让无数国人自豪。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
从悠久的历史和伟大的现实中,我们领略到了我们国家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也明白了肩头担负的重担。我们要勤劳勇敢,我们要发奋图强,我们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去学习,去积蓄力量。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在理想的天空中搏击,用科学文化知识丰满羽翼,武装自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好准备。
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从我做起,从此刻做起,响应时代的召唤,弘扬民族文化、继承民族精神。
第二篇: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民族文化(演讲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民族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自信的源泉。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浩浩荡荡,滋养出的是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浸染着的是中华儿女炽热的爱国情怀,凝聚成的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力量,孕育的是历经千年洗礼依旧熠熠生辉的民族精神。
清明节——它是一个庄重的日子,在这个日子里一家人、一族人乃至整个民族,追贤思孝,祭祀祖先和民族始祖,以及缅怀英杰。我们经常说,清明到,儿尽孝。清明节的内在是孝道的传递、弘扬。
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对美好的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
同学们,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让我们拥有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光彩,让我们每个人都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谢谢大家!
第三篇: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少九 王子昱
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有一个民族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她的历史、文明从来就没有中断过。这就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展现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千百年来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伟大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当前,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生活,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它包罗万象,有古老迷人的汉字,有充满智慧的《论语》,《孟子》,《道德经》,有文学的四大名著,有数学的 《九章算术》,《周髀算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现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将来也会持久深远地影响着下一代。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每当听到这雄壮激昂、催人奋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刻,我就深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不知有多少人为此而流下激动的热泪。就像看到“神州七号”飞向太空,看到香港、澳门回到祖**亲的怀抱,看到奥运会赛场上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泪水再也无法忍住。1
这泪花代表了我们对一种超越时间、空间的精神力量的感动,这力量有一个崇高而伟大、流芳百世,传颂万年的名字——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所折射出的底蕴和更深一层的内涵则是纯真的爱国主义精神。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理想,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在我国历史上,民族精神从来就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每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所应有的骨气和胆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现代的中国,除了国力强大今非昔比,国际形象良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长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和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让中国闪亮地走向世界,也打动了世界。作为代表祖国未来的新一代,让我们认识中华文化之根,熔铸中华民族之魂,让伟大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更加发扬光大!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四篇: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继承传统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主题班会
三年七班
一、班会时间 2015年9月28日。
二、班会目的
1.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承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 化。
2.培育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成才报国的远大志向。
3.懂得以实际行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主持人 杨爽 朱家赓
四、班会准备
准备朗诵稿、演讲稿、歌曲。
五、班会过程
(一)班主任讲话
师:同学们,在人类历史上,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不断、生生不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连续进步、自强不息,自
2(3)说说你知道的民族精神的内容。(生说,自由发言。)3.行动中渗透。
韩卓越:我们知道了这么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那么我们也应该学习继承优秀传统,从现在起养成文明的习惯,做一个合格的学生,弘扬民族精神。要做到哪些呢? 生发言:讲文明、懂礼貌、积极、勤奋、爱劳动等。
孙炜鉴:文明就是综合素质的体现。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文明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生活习惯等。学生积极举手发言。
周喜哲:谈吐举止要文明。慢步轻声,礼让右行。课上坐要坐正,站要站直,让学生懂得这也是对老师的礼貌与尊重,更重要的是利于学生自身的身体健康。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交谈用礼貌语言,行为举止文明。
王一州:每一节课前充分预习,课上专心听讲,抓住重点。认真复习及时巩固,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利用课余博览群书,从中获取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六、班会总结
真正的民族精神和真正的文明素养不是一时能养成的,它应该体现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认真学习和领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讲文明、懂礼貌,做一个合格的文明小学生,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五篇:继承传统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
继承传统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
“历史的眼睛在注视着你,未来的耳朵在倾听着你,神奇的手指在点击着你,多彩的世界在呼唤着你……中国啊,中国!文明的中国,民族精神代代相传!我们爱你!中国!……”这高亢的歌声唱出了我们的爱国情,唱出了我们的爱国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人定胜天、锐意进取、浩然正气、居安思危、爱国爱民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千百年来,这些精神汇聚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长江与黄河,在世界的东方奔流不息。同学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承继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我们义不容辞。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同学交流一下。
一、爱国、气节
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孟子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为后人作出了榜样。
卓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久不衰、执着追求的完美精神气质。南宋文天祥的述志诗《正气歌》以其浩然正气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邪气”斗,与元统治者的威胁利诱的“邪气”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大义凛然,慷慨赴死;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要为人间留正气”,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牺牲在张作霖的屠刀下;民主战士朱自清贫病交加时,也以其浩然正气誓死不领美国救济粮,“不为五斗米折腰”,“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这是一切爱国科学家的心声。
国外科学家纷纷回归祖国,要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钱学森面对美国方面的关押、软禁、监视,毫不动摇;钱伟长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华罗庚放弃在美国重金聘用的工作,以拳拳爱国之心报祖国;李四光谢绝英国老师让他攻下博士学位再回国的劝告,把青春和知识献给祖国地质勘探事业。
这是我们的民族魂,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所在。然而历史上面对物质世界的诱惑及权势的威迫,小则卖友求荣,大则卖国求贵的,也大有人在。这就要求我们中学生时时刻刻都要以祖国和民族利益为重,爱国精神不可丢,民族气节不可无。
二、奋发、立志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方向。
“斫梓染丝,功在初化”说明一个人的成长与其少年时代有密切联系,历史上青年有大志者不乏其人。一代伟人毛泽东,17岁出外求学,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青年立大志,志凌霄汉;十九岁的周恩来作《大江歌罢掉头东》:“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青年有大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当个人、民族、国家处于逆境时更应奋发立志。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借古人自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 《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 《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表明自己发愤著书,雪耻传名的决心和顽强意志;越王勾践兵败甘为马夫,卧薪尝胆,饱受屈辱,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终吞吴。千百年来,迭经忧患的中华民族始终坚强地屹立于世界之林,“卧薪尝胆”的志向,多难兴邦的信念,坚韧不拔的精神起了多大的激励作用啊!
有志者事竟成。但这志唯有以天下百姓,以国家民族为出发点、为归属,才符合传统的民族精神,才能宏大高尚。奋发立志既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人生途中不断地砥砺操行,完成大志。这就要求我们胸怀鸿鹄之志,击水于中流,奋发图强。
三、改革、创新
中华民族虽屡屡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蹂躏,但这只雄鸡始终高高的屹立于世界东方,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这与中华民族跟随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创新的传统美德是分不开的。
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的王安石,面对北宋中期以来积贫积弱的现状,大胆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与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正统思想针锋相对。王安石敢改祖宗之法,勇于进取的思想,领一代风骚,为后人推崇和尊敬。
中国共产党是最具革命性的无产阶级政党。我们党及党的事业发展壮大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一部除旧布新、变革图强的历史。根据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我们党没有固守以工人为主体的框框,把农民作为基本依靠力量。在中国革命处于危机关头,我们党摆脱了苏联革命模式的束缚,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和游击战略战术,挽救了中国革命。我们党夺取政权以后,在带领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也始终贯彻了改革精神。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党进行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改革创新实践。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为标志的新一轮思想解放,摆脱了姓“资”、姓“社”的争论,确立了判断改革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党的十五大又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发展指明了方向。江主席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实质是要求全党同志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争做改革创新的模范。在我们党的发展进程中,涌现出许多雄韬伟略、能征善战的名帅、名将,也培育出一大批大智大勇、锐意进取的改革家和创业者。可以说,改革创新是我们党的一大特色和灵魂,是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军队不断发展壮大的巨大推动力。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不断汲取其他民族、国家先进文化,勇于创新的一个民族。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组织翻译整理成《四洲志》,成为我国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书籍。策划海防时也先着手调查西方情况,“师夷长技以制夷”打破长期以来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封闭愚昧状态,为中国人认识世界和学习西方长技,迈出了坚实一步。陈独秀开创的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民主”和“科学”,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启蒙运动;李大钊宣传介绍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之路,都体现了中华民族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
历史告诉我们,要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既离不开生养、哺育我们的这块黄土地,也离不开及时汲取世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这就要求我们锐意进取,敢于和善于改革创新。
四、勤学、好问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这与古人的勤学是分不开的。“头悬梁”的孙敬
汉代孙敬为了刻苦学习,用绳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梁上,以防瞌睡。一旦自己读书觉得疲倦想睡觉,系在梁上的头发就会被拉痛,提醒自己坚持学习。先秦纵横家苏秦为吸取广博知识,夜以继日发愤苦读,当困乏时,以锥子刺腿,用来振奋精神,坚持学习。
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都说明勤学的道理。
读书光好学还不够,还需善疑好问。孔子从小入太庙“每事问”。他主张“疑思问”,“不耻下问”。荀子把“不知则问”和“不能则学”相提并论。王充更是“智能之上,不学不行,不问不知”。他们都把学和问联在一起。不学不问怎能成为学问家,学贵在问,这样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书山有路勤为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勤学好问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多思考,大胆质疑,逐步形成勤学好问的良好品德。
五、勤俭、廉正
勤俭、廉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汉唐时期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勤政、勤俭带来了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与前朝秦隋的穷奢极欲导致覆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古人云:“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表明中华民族对勤俭与奢侈鲜明的善恶态度。
勤俭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经源远流长。三国时期,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思想,要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宋朝包拯说过“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从厉行节俭的晏婴到“一钱太守”的刘宠,从一代名相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这些人无不为我们留下了敬廉崇洁的珍贵精神遗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朴素、廉洁自律,他们的光辉事迹更是彪炳史册,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
不为金钱或物质所惑,不为权势所动,终身保持廉洁、清正的节操,这就是廉正。明北京保卫战中的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为人间留下了两种清白,其一是为民族为国家不计个人安危的“清白”之心;其二是平时严于操守,廉正不苟的“清白”之风。由于北京保卫战有功,他受到赏赐还加官进爵,但都被他坚决推辞,后遭谗陷抄家时却是家徒四壁。于谦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仅赢得世人崇敬,于今人也深有启迪。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传统的勤俭、廉正美德得到升华。
孟子曰:“路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就让我们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承继勤俭廉正的美德,做合格的当代中学生。
六、敬长、知礼
敬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大钊曾说过:“我不主张儿子对自己行孝,可是我疼爱自己的老人,因为他抚养了我,教育了我,为我付出过很大的心血,疼爱自己的老人这是人之常情 ”。而今天敬长传统美德更应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范。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敬长爱幼传统美德。古有“虚左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今有林秀贞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平凡的农妇之举同样让九州动容。
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了,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中学生讲文明懂礼貌,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同学们,承继传统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让我们为拥有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而自豪,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文明、高雅、有气度、有风范!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