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胡主席在清华100年校庆演讲心得--高浩
学习胡锦涛在清华大学演讲心得
---09应化班戴仁杰
四月和风吹过,当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钟声敲响之际,胡锦涛主席在清华演讲时,我们也在默默地注视着聆听着他对当代大学生的希望和寄托。通过网络,我们广大青年学子聆听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三点希望”让我深感振奋、备受鼓舞。我和同学们一致认为这既是党和政府对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也为青年学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胡主席在给我们的寄语中提到:一是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二是要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三是要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才。
人们坚信春天能带来希望,所以能拾回失去的自信。一个国家的崛起离不开 一代代人努力,青年被视为初升的太阳,给 国家的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国为掌握国际竞争主动,纷纷把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选择。
对我国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我国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必须谦虚谨慎、埋头苦干,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个青年不能建立社会责任感主要有两点原因:个人享乐主义以及对社会的失望。毋庸臵疑,一旦接受了享乐主义,一个人必然视社会责任为沉重负担,个人利益永远高于社会利益。曾经以国家主义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日本,在个人享乐主义的侵蚀下走到了非常尴尬的境地。日本青年已经不再具备老一代日本人那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奋斗精神,他们极少谈论政治和历史。因此不难理解日本当前的政治困境。虽然如今享乐主义正在中国蔓延,但中国浓重的家庭观念和入世文化决定了绝大多数中国人内心之中都存在着强烈的责任感。穷则关照亲友,达则兼济天下。这说明我们对享乐主义有着天然的强大免疫力,只要处理得当,必然可以将个人享乐主义扫地出门。真正危险的是第二种情况:对社会失望。
一旦对中国社会的未来不抱任何希望,自然不会对中华文化有信心,也就不会成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发扬者和传播者。在当今的中国,我们可以罗列的例证数不胜数。从名校学子出国不归,到不胜枚举的华人反华事件,都可以看到“失望”的影子。然而我们仔细观察就可发现,这样的“失望”其实是个历史问题。根源在于广大青年没有树立正确的历史
观,选错了评价一个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参照系,而不能用长远的历史眼光来看待现实问题。
正是这种对民族历史的无知导致了一些学生民族主体意识的丧失。一切以西方发达国家为标准,从而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民族,也就丧失了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心。中华民族从百年战火中走出,实为不易。然而我们在建设经济的同时,又必须面对世界上最复杂的地缘政治与贸易环境。如何把十三亿人口有效的组织起来,抗拒国际政治的风险和经济发展的困难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毛泽东时代,我们依靠本民族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了有效的资本积累,不仅建设了完备的工业体系,而且兴修了大规模的农业基础设施。这为改革开放、参与国际竞争并且取得贸易福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人说毛时代没有自由、民生凋敝,可是这些人根本不了解那段历史。个人收入的提高要建立在劳动边际报酬提高基础之上。劳动边际报酬的提高的重要条件是资本的积累。资本其实可以理解为过去劳动的凝结。也就是说祖辈、父辈为我们创造和积累了更多更优秀的生产工具,我们平均每个人就能够生产出更多的东西。新中国不能靠老牌发达国家那样通过侵略和掠夺形成资本积累,那就只能通过我们民族自己的体制构建一个未来发展的基础。这种积累当然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付出艰辛的努力。正是我们祖辈、父辈艰苦的奋斗,成就了今日中国之辉煌。虽然物质生活辛苦,但是那种创业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的丰富已经是今日之愤青所无法理解的了。可悲的是,有些人却将那一段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说成是制度错误造成的贫困。
另外,很多青年认为中国缺乏民主和自由。但他们连自己民族的人口和经济状况都不了解,更遑论地缘政治与军事环境了。大多数的批判是基于当前发达国家的价值标准,认为两党多党就是民主,游行集会就是自由。但是这只是民主的形式而非民主的本质。更重要的是这种形式使青年们丧失了民族自决的主体意识,丧失了创造自己发展道路的热情,而且增长了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这种个人意识的过度扩张会损害我中华民族崛起之路的动力和凝聚力。
一个高素质的中国人要对自己民族的历史和现状有充分的理解,才不至于在错误的国际比较中丧失自己的民族自信心。中国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是很多,但是如果社会稳定,一切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如果青年们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民族,过分自我矮化,那不仅是个人生命的黯淡,也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大多数青年学生不懂历史。不懂本民族的历史,更不懂世界历史。因此就没有什么历史观可言,很容易被消极意识形态所左右。这是我们民族面临的潜在危机。
学习胡锦涛主席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使我们懂得,对于当代中国,经济危机不可怕,文化危机才真正恐怖。很少有青年学生意识到国际政治斗争的风险。因此,要从今日开始,使我们的年轻人了解和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和现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才能让中国的青年挺起脊梁,树立起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在世界各地传播中华文化,报效祖国。
第二篇:学习胡主席在清华100年校庆演讲心得--戴仁杰
学习胡锦涛在清华大学演讲心得
---09应化班戴仁杰
四月和风吹过,当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钟声敲响之际,胡锦涛主席在清华演讲时,我们也在默默地注视着聆听着他对当代大学生的希望和寄托。通过网络,我们广大青年学子聆听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三点希望”让我深感振奋、备受鼓舞。我和同学们一致认为这既是党和政府对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也为青年学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胡主席在给我们的寄语中提到:一是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二是要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三是要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才。
人们坚信春天能带来希望,所以能拾回失去的自信。一个国家的崛起离不开 一代代人努力,青年被视为初升的太阳,给 国家的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国为掌握国际竞争主动,纷纷把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选择。
对我国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我国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必须谦虚谨慎、埋头苦干,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个青年不能建立社会责任感主要有两点原因:个人享乐主义以及对社会的失望。毋庸臵疑,一旦接受了享乐主义,一个人必然视社会责任为沉重负担,个人利益永远高于社会利益。曾经以国家主义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日本,在个人享乐主义的侵蚀下走到了非常尴尬的境地。日本青年已经不再具备老一代日本人那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奋斗精神,他们极少谈论政治和历史。因此不难理解日本当前的政治困境。虽然如今享乐主义正在中国蔓延,但中国浓重的家庭观念和入世文化决定了绝大多数中国人内心之中都存在着强烈的责任感。穷则关照亲友,达则兼济天下。这说明我们对享乐主义有着天然的强大免疫力,只要处理得当,必然可以将个人享乐主义扫地出门。真正危险的是第二种情况:对社会失望。
一旦对中国社会的未来不抱任何希望,自然不会对中华文化有信心,也就不会成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发扬者和传播者。在当今的中国,我们可以罗列的例证数不胜数。从名校学子出国不归,到不胜枚举的华人反华事件,都可以看到“失望”的影子。然而我们仔细观察就可发现,这样的“失望”其实是个历史问题。根源在于广大青年没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选错了评价一个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参照系,而不能用长远的历史眼光来看待现实问题。
正是这种对民族历史的无知导致了一些学生民族主体意识的丧失。一切以西方发达国家为标准,从而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民族,也就丧失了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心。中华民族从百年战火中走出,实为不易。然而我们在建设经济的同时,又必须面对世界上最复杂的地缘政治与贸易环境。如何把十三亿人口有效的组织起来,抗拒国际政治的风险和经济发展的困难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毛泽东时代,我们依靠本民族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了有效的资本积累,不仅建设了完备的工业体系,而且兴修了大规模的农业基础设施。这为改革开放、参与国际竞争并且取得贸易福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人说毛时代没有自由、民生凋敝,可是这些人根本不了解那段历史。个人收入的提高要建立在劳动边际报酬提高基础之上。劳动边际报酬的提高的重要条件是资本的积累。资本其实可以理解为过去劳动的凝结。也就是说祖辈、父辈为我们创造和积累了更多更优秀的生产工具,我们平均每个人就能够生产出更多的东西。新中国不能靠老牌发达国家那样通过侵略和掠夺形成资本积累,那就只能通过我们民族自己的体制构建一个未来发展的基础。这种积累当然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付出艰辛的努力。正是我们祖辈、父辈艰苦的奋斗,成就了今日中国之辉煌。虽然物质生活辛苦,但是那种创业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的丰富已经是今日之愤青所无法理解的了。可悲的是,有些人却将那一段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说成是制度错误造成的贫困。
另外,很多青年认为中国缺乏民主和自由。但他们连自己民族的人口和经济状况都不了解,更遑论地缘政治与军事环境了。大多数的批判是基于当前发达国家的价值标准,认为两党多党就是民主,游行集会就是自由。但是这只是民主的形式而非民主的本质。更重要的是这种形式使青年们丧失了民族自决的主体意识,丧失了创造自己发展道路的热情,而且增长了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这种个人意识的过度扩张会损害我中华民族崛起之路的动力和凝聚力。
一个高素质的中国人要对自己民族的历史和现状有充分的理解,才不至于在错误的国际比较中丧失自己的民族自信心。中国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是很多,但是如果社会稳定,一切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如果青年们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民族,过分自我矮化,那不仅是个人生命的黯淡,也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大多数青年学生不懂历史。不懂本民族的历史,更不懂世界历史。因此就没有什么历史观可言,很容易被消极意识形态所左右。这是我们民族面临的潜在危机。
学习胡锦涛主席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使我们懂得,对于当代中国,经济危机不可怕,文化危机才真正恐怖。很少有青年学生意识到国际政治斗争的风险。因此,要从今日开始,使我们的年轻人了解和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和现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才能让中国的青年挺起脊梁,树立起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在世界各地传播中华文化,报效祖国。
第三篇:学习胡锦涛主席清华百年校庆演讲心得
学习胡锦涛主席清华百年校庆演讲心得
100年前,外国列强的侵略欺凌,封建统治的腐败黑暗,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蒙受了水深火热的苦难。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历史背景下,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建立了,这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推动全民族更加自觉地走上了振兴中华的奋斗历程。
今天,清华大学迎来了百年校庆!胡锦涛主席等国家重要领导人前往清华同庆。胡主席在清华百年校庆上的讲话意义深远,尤其是演讲中体现出对我们大学生提高创新意识的寄语,更是令我们启示多多!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中央提出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是顺应形势要求的,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抉择。
自主创新从内容上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原始性创新,即通过科研和开发,努力获得更
多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二是集成创新,即通过各种相关技术成果融合汇聚,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三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地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自主创新在过程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创新,二是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是着重对自然界的研究并获得新发现,具有基础性特点,主要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主体;技术创新则是着重将基础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技术服务人类,强调成果的应用性,它往往以企业为主体。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有效衔接就在于两个创新主体的有机结合。就是说,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的企业主动向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投入或者提出所需要的带有产业化的科研方向,以获取原创性成果,实现原始创新。作为知识创新主体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主动参与技术创新过程,用知识创新成果解决其技术创新的难题,主动将知识创新成果在企业转化。
原创性、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活动,是高水平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研究型大学由于其自身的优势,日益成为我国知识创新的主力军,成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成为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方面军,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多学科优势便于学科交叉和知识创新;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先进的科研设备创造良好的条件保障;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构建适宜的组织文化,等等。世界一流大学都是知识创新能力最强的大学,在基础性、前瞻性、前沿性的科学研究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据相关数据,影响人类的70%重大科研成果和绝大多数诺贝尔奖获得者均来自世界一流大学。据有关统计,2004年大学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分别占总数的64.3%、60%和55.1%;2004年大学共申请专利12997项,获专利授权5381项,并取得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成果;2003年大学在国内发表论文18.1万篇,占总数的66%;三大检索系统(美国SCI、EI、ISTP)收录论文数,大学占总数的68.5%。这些成果很大部分是由研究型大学创造的。据武书连2004年发布的大学评价,36所研究型大学的科研成果占全国普通高校的62.16%,博士生导师数量占全国普通高校的58.92%,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数量分别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45.79%和66.35%。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也是研究型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我国研究型大学实现其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努力创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精英人才,这是我国研究型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或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必经之路。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高校这支最大的师生创新群体必须以凝聚学科方向、创造标志成果、汇集创新队伍、构筑学科基地为科技创新的基本战略,着力提高解决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放眼国民经济主战场,瞄准尖端科技的战略需求,围绕国家目标,以重大科研项目为驱动,加强基础性、前瞻性和前沿性的科学研究,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技术升级作贡献。在贡献中求支持,在服务中求发展。
那么,我国研究型大学如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笔者认为,主要应把握好三个方面。
一是创新观念。首先,要充分重视基础研究。21世纪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互相融合,呈现出“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的明显特点,科学与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之间的关联越来越紧密。基础研究作为自主创新的源头,决定着技术创新。谁会想到现在无处不在的计算机、互联网的技术基础是源于20世纪初发现的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而且发展如此之快。正如李政道先生所说:“只有重视基础科学研究,才能永远保持自主创新的能力。谁重视了基础科学研究,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就能自主创新。”因此,研究型大学要发挥基础研究的优势,努力提高原始性创新与知识创新能力,为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重视结合国家目标导向的研究工作。研究型大学是一个国家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中坚力量,因此,它们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必须紧紧围绕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需要,把个人自由探索与国家目标导向研究结合起来,积极推动基础研究成果向应用性转化,不断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创新队伍。人才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是自主创新的第一资源。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和若干高水平的学术创新团队,乃是决定研究型大学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南京大学历年来一直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队伍建设为核心”的办学思想。
三是创新环境。环境创新是维系和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保障,它包括创新政策、法律法规、文化等软环境;信息网络、科研设施等硬环境;以及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外部环境。在研究型大学创新环境中突出的是技术创新环境,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鼓励应用性研究。
总的来说,研究型大学是一个国家构建自主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我国研究型大学必须紧紧围绕国家目标,瞄准尖端科技的战略需求,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加强基础性、前瞻性和前沿性的科学研究,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走出一条中国研究型大学的自主创新之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第四篇:有关胡锦涛主席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的演讲的学习
有关胡锦涛主席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的演讲的学习心得
2011年4月24日,在这春风送暖的日子里,清华大学迎来了它建校一百周年的盛事。在这令人欢欣的日子里,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讲话。首先,胡书记表达了对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祝贺和祝福,并带大家回顾了百年清华的历史成就与步步发展。最后胡书记对青年人提出三点希望,他希望我们能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不仅是总书记个人对我们的希望,更是国家社会对我们的希望。
这次讲话总书记不仅总结了清华大学这100年来的发展历程,更肯定了一代代清华人对国家和社会所做的杰出贡献。建校以来,广大清华师生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形成了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隽永篇章。清华百年历史又一次表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为己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我们的大学就能获得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就能源源不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总书记的讲话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新的要求,为推进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讲话提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另外总书记对我们青年学生提出的“三个希望”更是回答了“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根本问题。
我们生长在一个自由、光明、崭新、充满朝气、充满蓬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现在的中国是自由、民主、倡导科学的中国,是朝着全面小康大步前进的中国,是充满信心、饱含希望、充满机遇的中国。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国为掌握国际竞争主动,纷纷把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选择。对于我国来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内国际形式,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必须谦虚谨慎,埋头苦干,更加奋发有为的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新时代的大学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刻苦努力,用知识武装自己,理论联系实践。同时,我们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为己任,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现阶段,我们要积极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并且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以这种精神指导和鞭策自己,努力做到学习上要求进步,思想上更要有进步的当代大学生,用清醒理智的头脑去看待事情,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自己的人格,把国家时刻装在心里,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
2011年4月24日,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xxx发表重要讲话。xxx 主席指出,总书记的讲话给了我很大的动力,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当代中国大学生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作为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刻苦努力,用知识武装自己,理论联系实践。同时,我们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为己任,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现阶段,我们要积极学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并且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以这种精神指导和鞭策自己,努力做到学习上要求进步,思想上更要有进步的当代大学生,用清醒理智的头脑去看待事情,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自己的人格,把国家时刻装在心里,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
他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我国广大有志青年提供了创造精彩人生的广阔舞台。我国青年一代应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应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共同为我们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奋斗、奋斗、再奋斗。
第五篇:学习胡总书记在清华校庆的讲话心得
学习胡总书记在清华校庆的讲话心得
4月24日,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在团委学生会的组织下,我们认真学习了胡总书记在大会发表的重要讲话,从讲话中得到了很多启示,特别是胡总书记对青年学生提出的三点希望,更是受益匪浅。
胡总书记的三点希望:
第一,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青年人朝气蓬勃,善于接受新事物,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珍惜美好青春年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夯实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同时,要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育科学精神,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牢牢把握人生正确航向,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谱写壮丽的青春乐章。第二,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理论、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同学们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同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同学们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对于这三点希望,我们作为青年大学生应当把实现社会价值与实现个人价值结合起来,在实现个人理想,个人抱负的同时,努力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重任。因此我们青年学生应当树立明确的目标并为之脚踏实地的奋斗,珍惜大学的美好时光,积极投身于各类社会实践,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