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发展六盘水市民营经济的思考
对发展六盘水市民营经济的思考
吴 进
〔内容摘要〕 作者通过分析指出,六盘水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政企分开、有利于推动国企改革、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利于增加社会就业、有利于培养和造就经营管理人才。应加强民营企业自身治理,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金融企业信贷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
〔关 键 词〕 六盘水;民营经济;思考
〔作者简介〕 六盘水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民营经济是指除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经济概念和经济形式,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渐进发展中,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生力军。
1六盘水市民营经济的特点
1.1民营经济增速快、比重不断提高
2012年,全市民营经济企业个数个9080户、实现增加值338.93亿元、同比增长36.68%,上缴税金69.45亿元、利润总额99.2亿元、民间投资331亿元、完场工业增加值202.6亿元、就业人数42万人,民营经济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45.9%。
1.2 民营企业初具规模
2012年,全市实现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577户、实现营业收入592.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58户、实现营业收入553.1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178户、实现营业收入49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4户、实现营业收入63.9亿元。
1.3 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晴雨表
民营经济企业实现增加值比重按照县域划分,六枝34.62亿元、占10.2%,盘县132.41亿元、占39.1%,水城县60.4亿元、占17.8%,钟山区111.5亿元、占32.9%。可以看出,民营经济比重越高的县区,经济总量也越大,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
1.4 民营经济结构单一
我市民营企业已初具规模,但多数大企业仍集中在煤炭开采、选选、焦化、建材和房地产,农产品加工和第三产业企业规模较小。另外,民营经济实现工业增加值202.55亿元,占59.7%,体现出一产和三产民营经济发展不足。民营经济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在我市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逐步扩大,开始发挥越来越广泛的作用。概括起来是:第一,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企业产权多元化和产权明晰,从而有利于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不过,目前我市家族式民营企业比重较大,企业制度还不健全。第二,民营经济的运行机制最接近于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在民营经济中体现得最充分,因而民营经济对国有经济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第三,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加供给、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全市餐饮、住宿、酒店、零售等服务性行业基本都是民营经济,可以说民营经济发展越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越高。第四,民营经济具有相对分散、规模小、易吸纳劳动力的特点,有利于增加社会
就业。2012年,我市民营企业有效吸纳就业人口42万人,全市民营经济吸纳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70%左右。第五,由于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特点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形式,所以民营经济能够充分调动所有者、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第六,培养和造就了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大批经营和管理人才。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要确保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在发挥优势的同时,切实解决民营企业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帮助民营企业走出困境。
3.1 围绕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
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实现“531”目标,关键在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市之要,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民营经济的发展一定要把发展融入到这一背景之下,民营经济的发展只有把自身价值的实现融入到社会共同目标中,通过总体目标的实现才能达到自我发展壮大之目的。具体而言,一是培育市场主体,做大总量。做特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大力实施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建设一批煤炭、化工、建材、装备制造、房地产开发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大集团;同时,重点落实“3个15万元”政策,积极培育一批铺天盖地的小型、微型企业。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特色经济为主导、中小企业为主角、人民增收为核心,激活和壮大民营经济的发展。二是注重结构。民营经济的发展既要消除进入壁垒和降低准入门槛,也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鼓励扶持和淘汰限制,更要优化调整结构。一产要围绕喀斯特特色九大产业,打造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基地和园区;二产要把民营经济融入到“四个一体化”中,同时积极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等产业;三产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以打造“凉都六盘水”品牌为平台,积极发展休闲旅游。三是在城镇化中积极发挥民营经济的作用。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红利,民营经济在城镇化发展中,要紧紧抓住“五个100工程”,在园区建设、特色小城镇建设、城市综合体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和旅游景区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3.2 创新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我市民营经济是在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和全国民营企业一样具备产权明晰、责权分明、经营方式灵活、自负盈亏、效率高效、生产成本低等优点,也存在规模不大,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相对不足等缺点。同时,还存在市场准入门槛高、发展起点低、要素市场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经营管理模式落后、科技含量偏低、职业操守不强等问题。民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相结合,则正好能弥补这些劣势,发扬自身的优势,这就要求不同所有制经济相互渗透、取长补短、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和谐发展。
3.3 加强民营企业自身的治理
(1)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加强财务信息管理。当前,许多民营企业仍是家族化管理,没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相应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团队,少数民营企业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真实性与准确性较低现象。只有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能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制度,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益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2)加强银企沟通,健全民营企业信用体系。民营企业融资时刻离不开“信用”二字,没有良好的信用文化和健康的信用环境,民营企业融资很难顺利开展。针对目前民营企业社会信用淡薄的问题,应尽快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加强信用文化建设,及时与银行进行信息沟通。并注重培育民营企业家的信用意识,提倡和弘扬信用观念,确保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在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加大对违约的惩罚力度。
(3)提高人才意识,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企业间的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民营企业要深化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源,转换企业自身经营机制。以人性化的管理激励员工,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提高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中国民营企业应努力实施名牌战略,创造品牌优势,通过创造知名品牌、引入知名品牌培植主导产业促进民企升级等措施,大大提升民营经济的发展规模和档次。
(5)重视文化建设,培育企业精神。当代企业的竞争不仅是产品营销、管理、科技等方面的竞争,更是人才和文化的竞争。实践证明,谁善于经营企业文化,谁就能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获得竞争的优势。凡成功的企业,必有令人称道的企业文化。
(6)加强舆论宣传,提升企业形象。民营企业要发展,就要不断地通过加强舆论宣传等各种方式建立和提升自身形象,进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
3.4 完善金融企业信贷管理机制
加强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服务,为民营企业提供合理的资金需求。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应当改善信贷管理,扩展服务领域,开发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调整信贷结构。为民营企业提供信贷、结算、财务咨询、投资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快金融机构自身改革,转变经营态度,变歧视民营企业为重视民营企业,加强与民营企业的信息互动,扩大对民营企业贷款融资服务;二是建立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银企合作的直接信息渠道,健全民营企业融资及信用档案,强化金融内部监管,确保资金投放合理;三是对大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融资一视同仁,通过提高效率降低为民营企业融资的成本,尽可能控制民营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减轻民营企业还贷压力。
3.5 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
在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同时,也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对于融资担保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可以考虑以下几个途径:一是建立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担保基金应以财政资金为主,同时也可吸收民营企业出资和社会捐资;二是由工商联行业协会组织民营企业联合组建会员制的担保机构,发挥联保、互保的作用,实行封闭运作;三是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企业评级、项目评级、代偿制度和担保准备基金等配套体系在担保业务全过程中都要有相应的配套服务。
3.6 充分发挥政府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
一是加大落实政府政策的力度。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真正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第一要务的实际行动,自觉地、主动地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
二是转变政府职能,为民营经济发展搞好服务。要进一步做好为民营经济的服务工作,把根治“三乱作为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投资环境的重点。通过改革审批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推行政务公开、整治”三乱等,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机关作风提高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水平。三是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监督和管理。要全面推进民营企业依法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保证其从业人员享受社会保障待遇。促进民营企业依法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严厉打击非法使用童工,恶意拖欠工资等行为。四是为民营企业开拓市场搭建平台。政府可责成有关部门组织民营企业产品展览会,协助民营企业打造市场,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提高民营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五是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民营经济要快速发展,关键还要提高民营企业决策者的水平。
六是依法维护民营企业及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设立民营经济投诉中心,及时受理各种投诉举报。对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人和事。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造成损失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赔偿经济损失。
第二篇:发展民营经济
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对策研究
一、民营经济的定义和作用
民营经济是指除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包括国有民营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经济和港澳台经济、混合所有民营经济和民营科技企业等类型。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经济概念和经济形式。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渐进发展中,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逐步扩大,发挥越来越广泛的作用,渐渐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生力军。
民营经济的运行机制最接近于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在民营经济中体现得最充分,它具有相对分散、规模小、易吸纳劳动力的特点,有利于增加供给,有助于增加社会就业并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更为关键的是,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途径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首先应该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自身科学发展,就要提高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拓宽发展领域;要提高技术开发、产品研发水平,着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提高核心竞争力;要抓住机遇进入交通电信能源等基础设施领域,兴办金融机构和社会事业;要结交各种经济团体,利用各种经济资源,开拓销售市场;要积极承担民营企业应有的经济责任、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
当然,民营企业也有诸多弊端,例如经营管理模式落后,融资渠道依然不畅,科技含量偏低都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除了要加强民营企业自身的治理,还要完善金融企业信贷管理机制建立,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另外也不能忽视政府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政府可以为民营企业开拓市场搭建平台,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提高民营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三、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
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农民增收的一剂良药,但影响农民收入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其一是地理区位因素: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的农村,农户收入受区位制约较少,但农户依然受自身交通工具的限制,还有恶劣的平房区位条件。因而农户增收缓慢。其二是资源气候因素,这一点自然不必多说。第三就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农村的产业化水平以及市场交易水平,农村大规模的果品蔬菜批发市场可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品牌产业的发展,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也可以根据市场行情采摘新鲜产品出售,卖个好价钱的同时,减少了许多成本。第四个方面的原因是劳动力素质,农民素来守业意识强,创业意识弱,等、靠、要的思想还很严重,有一部分农户仍然固守旧业,大部分人的学历与技术水平偏低,而农户对技术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还是需要专属的技术员来培训指导,来帮助他们提高技术水平。另外,农村的专业化组织程度明显不够,农民专业化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对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农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是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但由于组织成立的时间较短、组织程度不高、管理比较松散,以及产业链条较短的限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局面,仅停留在技术培训层面,既缺乏信息来源,也不了解市场行情。
四、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上级的政策引导力度需进一步加强,同时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给予发展特色产业贴息贷款支持,管好用好小额信贷及扶贫贷款。围绕特色产业发展谋划和包装项目,积极争取资金,实行打捆使用,重点支持村特色产业发展。
2、要主攻薄弱环节,大力发展农产品、扶持龙头企业。要鼓励企业之间的联合和兼并,只要能带动农民进市场,只要能增加农民收入,就应该一视同仁地给予扶持;要按照上级重点龙头企业政策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落实扶持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改善龙头企业的发展环境,促进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的自身素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改善企业的科技含量,尤其要注重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积极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打造龙头企业的精品名牌,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3、发展多元化农业服务组织,大力倡导农民自主自立的产业化组织。重点鼓励发展由政府支持、民间自办的农业产业化综合服务组织,如农民合作社等,形成上下贯通,相互联结的网络。最终形成农民自愿参加和自主运行,与政府机构脱钩的自立农业产业化推广服务体系,使之形成具有广阔前途和长久生命力的多元化服务体系。
4、积极培育发展、搞活壮大一批专业市场和农产品。概括为政府出资搭台,农民经营得实惠的举措加快建设。例如政府筹资统一承租市场周围的空铺面,建设一条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农民街”,各乡镇积极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对农户经销农产品给予帮助,这样既可以为农民提供一个就业舞台,也可为农产品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打开一个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大门,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5、增强乡镇执政能力。乡镇执政能力表现在谋划发展、对外开放、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四个方面。各乡镇要根据本地实际、因地制宜选准一个主导产业,制定战略,合理规划,提出思路,重点扶持、重点推进;其次,必须增强服务意识,承担起引导、扶持农户的责任,有效进行市场调研、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主动承担风险。同时,要建立农产品供需市场信息发布机制,为群众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6、以信息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其关键在于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建立农产品市场体系、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等方面,构建适合村情的农业产业化信息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广泛的信息服务,把有效的政策、科技、市场等信息,通过各种途径送到农户手中,真正发挥信息资源的巨大价值。最好建立一些专职机构、配备专业人员为农户提供高效、专业的信息服务,以保障农业信息体系能够提供大量经过筛选的、符合农民需求的有效的信息资源。
第三篇:发展民营经济的实践与思考(范文模版)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在深入学习《决定》的过程中,带着对“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这一问题的思考,对昌乐县民营经济进行了调查。深切地感到,民营经济已成为昌乐县经济发展中比重最高、活力最强、贡献最大的经济增长群体。
一、基本经验
近几年来,昌乐县始终把民营经济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天字号工程”紧抓不放,坚持总量抓扩张,骨干抓提高,政策抓落实,环境抓优化,民营经济实现了突破性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2004年,全县注册民营业户已达9611户,注册资金24.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7%、17.4%;完成营业收入145.5亿元,实现利税12.6亿元,实交税金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4%、54.8%和43.6%。昌乐县民营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势头,持续实现了量的膨胀和质的提升,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找准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近年来,昌乐县委、县政府从实际出发,确立了“招商引资促发展,求真务实建强县”总体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把“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作为两个“天字号”工程来抓,选准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起到了抓关键、带全局的理想效果。其中,招商引资实现较大突破,成为支撑和带动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04年,全县新引进项目311个,实际到位资金31亿元,实际引资额同比增长49.4%,其中引进总投资过亿元项目29个,过千万元项目51个。
(二)探索了市场经济新条件下指导企业工作的新方式。针对部分已改制企业改革不彻底、不到位和部分新发展民营企业管理粗放等问题,着眼于培养市场竞争实体和“四自”主体,在民营企业中广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推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使民营企业普遍上了档次、上了水平。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借助国外、省外、县外的力量“嫁接改造”全县民营企业,培植起了一批新的骨干企业。目前,全县规模企业已发展到160家,比2001年增加72家。潍坊盛泰药业有限公司原是一家严重亏损的国有企业,改制后积极与国外客商开展合作,新上万吨药用淀粉和万吨药用白糊精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000万元,利税1200万元。最近,该公司又与山东大学高分大材料研究所联合投资开发了药用水溶性包衣项目,该项目是获得国家专利、填补国内空白的高科技项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造就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好环境。坚持“环境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的观点,高度重视环境建设,既抓硬环境,又抓软环境,大大优化了民营经济的整个环境。硬环境建设方面,积极筹措资金,增加投入,为民营经济发展搭建平台。全县重点规划建设了“二区四园”,成为外资和县内民营项目注入的“洼地”,产生了良好的聚集效应。县经济开发区吸引了许多项目,其中投资过千万的11家。潍坊中传拉链项目,投资3080万美元,主要生产隐形拉链和拉链头,目前已形成年产隐形拉链6500万打、拉链头6000吨的生产能力,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利税4000万元。三艺珠宝石饰加工项目,由香港恒昌珠宝首饰有限公司、青岛世通工贸有限公司和潍坊蓝天首饰珠宝有限公司共同投资5000万元兴建,投产后可形成年加工黄金首饰
(四)形成了重视民营经济的大气候。昌乐县委、县政府狠抓解放思想这个“先导工程”,适时开展县情教育,提出“经济相对欠发达是昌乐最突出的实际”、“招商引资是解决昌乐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等重要观点,较好地统一了全县上下的思想认识,增强了大家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大力弘扬了“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这个时代主旋律,用“认真、扎实、求实”精神要求各级干部,先后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的扶持、考核、奖惩政策和办法,落实了领导包靠民营企业和招商引资项目等措施,在全县形成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良好风气。可以说,目前全社会关注民营经济发展、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参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大气候已经形成。
二、几点启示
昌乐县在发展民营经济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力度之强、措施之实、成效之大是显而易见的,为我们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面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提供了有益启示和借鉴。
其一,政府合理定位是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的关键。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抓经济的职能定位,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不抓经济”,市场做不好的才是政府要做的。在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在为社会公众的服务上,用驾驭市场经济的胆略和魄力,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不干预企业内部事务,把重点放在政策扶持、技术指导、项目引导等外部环节上。昌乐县明确提出了要让民营企业主“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经营上有靠山”,县里每年都要评选民营经济发展先进乡镇、50强民营企业、先进民营纳税企业、优秀民营企业家等,并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全面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能人脱颖而出的政治氛围。今年,又确定了20家重点骨干企业,在信贷投放、项目审批以及资金、技术引进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力争打造一批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大集团。在民营企业中开展党的建设,让民营企业家参政议政,吸收民营企业家入党,让民营企业家广播里有声,电视里有影,报纸上有名,政治上有位。同时,政府部门对企业不搞“吃、拿、卡、要”,不向企业征“过头税”,不与企业争利,藏富于民,放水养鱼,为民营企业营造宽松、和谐、优越的发展条件。
其二,立足本地优势是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的基础。对于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来讲,可能会没有什么绝对优势,但总会存在着比较优势。民营经济的成功者,大多数都是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因此,发展区域经济,不仅要在招商引资、吸引外力、扩大对外开放上下功夫,还要在发挥优势、激活内力、做大做强民营经济上下功夫。昌乐县民营经济的发展,就得益于把特色产业作为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这是靠壮大提升传统特色产业,打造经济发展新优势的明智选择。目前,该县的塑料制品、食品加工、化工、医药、乐器等十大特色产业,已成为支撑昌乐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这十大产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利税、上缴税金已分别占到全县工业指标的80%以上。
其三,实现科技和管理创新是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的动力。创新是企业前进的发动机。持续的科技和管理创新,是民营经济克服弱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法宝。如果创新停滞了,企业的生命活力也就行将结束。昌乐县坚持把人才作为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的一个大的战略,招才重才,尊才爱才,制定优惠政策,通过多种方式积极为民营企业引进、输送和培养人才,特别是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提高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同时,加强对企业家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让更多的优秀企业家脱颖而出。其根本目的在于打造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优势。这也是该县民营企业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的关键所在。以技术创新抢占市场制高点,通过自主创新,使产品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竞争风险,不仅使企业效益明显提高,而且企业规模也日益壮大。目前,该县90%以上的规模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关系,并拥有自己的科研机构,创办科技型企业20多家,其中,潍坊旭业塑胶公司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被评为“潍坊市十佳民营科技企业”。山东乐化集团与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联合成立了山东乐化纳米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现已研制成功了纳米基荷叶型自清洁外墙涂料和超耐侯涂料等产品,成为国内同行业率先利用纳米技术生产涂料的企业。
其四,优化发展环境是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的保障。从一定意义上讲,民营经济就是环境经济。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发展。为实现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大提高,昌乐县提出了“环境是生产力,环境是竞争力”的口号,并将其落实于行动,制定完善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等相关文件,认真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17项;建立了集“审批、收费、会计结算”于一体的行政服务中心,对所有项目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建立了县长热线和优化经济环境投诉中心,设立了投诉专线电话,优化了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当前,昌乐县正在开展以创新机制优势、创造人才优势、创建环境优势、争先晋位为主要内容的“三创一争”活动,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经济发展硬环境的同时,从各方面入手打造优质的经济发展软环境,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围,以此为保障,不断实现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第四篇:加快发展南溪县民营经济的思考
加快发展南溪县民营经济的思考
南溪县委副书记、县长肖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加快,我县民营经济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借助政策支持,以强大的竞争力、迅速的膨胀力、旺盛的生命力,快速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力军和县域经济主要增长点,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社会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进一步做强民营经济,对于加快我县县域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和活跃城乡市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南溪县委、县政府充分挖掘沿江优势,坚持“工业强县”战略,着力推动资源、产业和环境的集群化发展,努力打造百亿工业大县,建设县域经济核心支撑,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非公有制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民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截止今年6月底,全县非公有制经济达11127户,从业人员有31294人,注册资金127217万元。其中,私营企业834户,从业员工3656人,注册资金114784万元;个体工商户10293户,从业人员27638人,注册资金12433万元。
(二)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009年,我县GDP成451389万元,同比增长17.9%。民营经济增加值实际完成255306万元,同比增长22.3%,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达56.56%。第二、三产业占民营经济比重分别为51.13%、23.61%,同比分别增长36.8%、11.4%,两大产业总量实现190836万元。
(三)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国砫食品、三江食品、金山花炮、长兴酒业、振兴纸业、仁和药业、文龙药业等积极进行技术改造,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蓝天纸
业今年5-6月试生产5000吨,正式生产后将形成4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徽记公司1-6月实现工业总产值2.33亿元,8月份第四条生产线将完工投产,明年产值预计可达10亿元以上。
(四)生产领域不断拓展。民营经济几乎延伸到全县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已初步形成了轻工、生物制药、精细化工、机械制造、食品饮料、新型材料六大产业链,并向上下游延伸。蓝天纸业以年产40万吨涂布白板纸为主业,拟投资50亿元,新增年产80万吨白卡纸、20万吨纸浆生产线,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高档纸生产企业。宜宾仁和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加快中药饮片、曲类药生产扩能技术改造,加快研发新型药物。
二、制约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发展融资困难。资金短缺一直以来是制约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普遍问题,特别是南溪的传统民营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更加迫切:国砫公司在新产品“御米油”上市推广和新建两条线技改项目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富民白鹅作为我县去年推荐上报省里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上存在困难,后续发展受阻。三江食品原料收购时间集中、资金占用量大,而生产周期长、回笼资金慢,也需要向银行贷款保障生产和扩大规模。虽然政府及相关部门包括金融部门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做出了积极努力,但许多民营企业贷款存在困难。一是企业财务资料不够完善,加之未经审计确认,使银行对企业评价不实,信贷资产潜在风险大。二是担保条件受限制。我县民营企业大多总资产规模偏小,难以提供符合要求的抵押品和有实力的担保单位。同时,抵押担保程序繁琐,费用较高,部分中小企业难以接受。三是银行方面还存在重大轻小,将信贷服务对象定位于大中型绩优企业,对行业多、产业复杂、个体差异大的民营企业,厚“强”薄“弱”。
(二)人才缺乏。人才问题也是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南溪本土民营企业大多是从家庭作坊开始,员工多半是亲戚、朋友或者是自己家庭成员,普遍存在人员充足、人才不足的现象。我县民营企业最为缺乏的专业技术人才主要包括食品行业质检人才、建筑行业有资质的工程技术人才、企业高层管理营销人才、网络设备维护管理人才、机械设备制造行业一线技术人才和高级技工等。
(三)瓶颈制约仍然普遍。重点体现在西城开发中和罗龙园区内的在建企业以及部分扩能技改企业在水、电安装和道路设施建设等方面都遇到困难,有企业内部原因,也有政府部门原因,需要相关部门与企业共同破解。蓝天纸业电力保障不到位、金山花炮的水源问题、文龙药业的用水问题等。用地需求是企业在技改和扩建中最大的瓶颈,也是多数企业在发展中不可逾越的方面。仁和药业建购销超市、天伦药业建加工厂、徽记食品和金南福酒业技改扩建等出现用地紧张,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四)发展环境受市场影响。国家对一些地方房地产过度开发和大中城市房价虚高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直接影响大中城市售房行情和有效制止房价飙升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制约了我县新城建设的建筑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发展。国家房贷新政出台后,使贷款门槛变高、购房压力增大,市场购买力明显减弱。国家产业结构进行相应调整,对落后的机立窑设备进行淘汰,对口径2.5米-3米以下的窑进行关闭,使九龙水泥等企业生存遇到困难。
(五)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罗龙工业园区企业服务中心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服务质量的提高,但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较多,必须切实提高各环节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才能真正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但在很多环节中却出现部门配合不默契、服务不及时、管理乏力等问题。征地拆迁中出现的农民蛮横阻工现象,强行向企业高价售卖土石方等问题,而政府处理力度不足和
服务不及时,导致企业发展受阻;个别职能部门和一些垄断行业为了自身利益,不顾全大局,漠视政府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强行向企业收取高昂使用费的现象依然存在。其他极个别的拖延、塞责等现象时有出现,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极不负责。
三、加快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注重氛围营造,促进全民创业。通过各种宣传手段不断加大对民营经济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民营经济的重要性,让社会了解政府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激发全民创业的热情。树立创业典型,提高影响力,对近年来涌现出的优秀民营企业家,要大张旗鼓地在电视等新闻媒体上播放,让他们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通过召开民营经济工作会议,肯定民营经济发展成效以及对社会的贡献,总结交流民营经济发展经验,表彰民营企业中的先进典范,大力弘扬自主创业精神,让民营企业家在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更加坚定创业的信心。将民营经济的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和工作举措作为目标考评的主要内容将帮扶成效列入目标考评之中,激发各乡镇和联系单位的积极性,按照打造新型工业强县的总体要求,始终把多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作为发展民营经济的重中之重来抓。围绕市场、资源、科技等优势大力招商引资上项目,进一步完善园区设施,为上项目打造好优质发展平台。
(二)加大扶持力度,拓展发展空间。在鼓励全民创业的同时,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在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民营经济发展构筑公平竞争平台,让民营企业全面享受各种优惠政策,真正落实民营企业的“国民待遇”;二要进一步放宽投资领域和经营范围,坚持民营经济“非禁即入”的原则,拓宽发展路子,鼓励引导民营资本参与旅游资源等开发利用,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三要积极依
靠财源公司和罗龙投资公司、南溪小额贷款公司和罗龙工业园区工业投资担保公司等融资平台,建立由政府引导,金融部门参与,有利于民营企业融资的工作机制和外部环境;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经营机制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开展“动产质保、保理、融资租赁、知识产权和股权质押、企业主个人财产担保、联保贷款、应收财款和仓单质押等新型信贷业务。重点帮助既有产品、市场和发展前景,又符合产业政策的民营企业,及时为他们解决资金困难。四要从资金上扶持民营企业,重点扶持发展前景较好、主业突出、行业优势明显、拥有自主产权和知名名牌的民营企业做强做大。政府要逐年安排资金,认真落实解决征地拆迁等问题,促进房地产稳步发展。
(三)强化优质服务,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增强办事透明度,坚决实行“一条龙”审批、“一个口子”收费、“一个窗口”受理投诉的办事程序,加强对软环境的整治,强化队伍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主动做好服务,促进依法行政。牢固树立不干预、多服务的思想观念,做到多指导、不添乱,多服务、不设障碍,多支持、不指责,多协调、不扯皮。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知识产权,严厉打击仿冒、制假等违法行为,切实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充分发挥对民营企业的管理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推动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体系;要通过现代信息传播技术,促进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有效发挥工商联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帮助非公经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正确引导他们合理反映诉求,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有计划组织民营企业家和管理人员到高等院校培训学习,不断更新观念及知识结构,吸收现代管理思想、方法、技巧,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有效利用职业培训资源,建立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培训机制,提高企业用工质量,支持民营企业广泛吸纳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和高技能人才。
建立激励机制,使民营企业引进的高端技术人才享受政府津贴,让优秀人才向民营企业集中。引导民营企业在管理模式上创新,打破家族式管理的传统模式,向现代企业发展。
(五)科学整合资源,提升产业集群。依托人才、区位和科技优势,推动工业园区优化升级,工业集群升级,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延伸优势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提升食品、医药、轻工、精细化工、新材料、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的规模效益。依托南溪白酒、豆制品、畜产、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在白酒生产、豆腐干制造以及畜产品、蔬菜的深加工方面做文章。对徽记食品、三江榨菜等行业发展的“领头羊”,对其进行着力打造和全方位扶持,尽快创出知名品牌。整合企业有效资源,使企业向上下游延伸的同时,加强企业合作,实现互补,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利益空间,促进企业更好发展。加强企业联姻,促成企业抱团发展,形成合力,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第五篇:发展民营经济建议
发展民营经济建议
1、加强宏观政策引导和微观政策落实力度。殴债危机以来,国家及省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虽然涉及方方面面,但大多停留在顶层要求上,具体落实的措施、责任部门和谁来监督不够明确,政策的“玻璃门”“弹簧门”、问题始终未能很好解决,特别是在现有财政体制下,各地、各部门“因地制宜”选择性落实事项或层度,折扣率很大。建议由上至下进行制度化调整利益关系,把引导、扶持、激励政策落到实处。
2、改善经济运行环境和放大发展空间。在目前复杂多变、持续低迷的客观经济形势下,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举步维艰,成本高、融资难、税赋重,保生存已成为基本诉求。建议,一是特殊时期采取特别应对措施,阶段性调减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应征税率,放水养鱼;二是国有商业银行承担起社会责任,制度性安排较大比重的民营中小企业贷款盘子,清理贷款搭配项目和各种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国家、省级财政提高风险补偿,引导和督促银行流动性真正进入实体经济;三是加大对中小企业园区建设支持力度,按照基础设施投入量,省财政安排一定比例的补偿;四是为鼓励全民创业和小微企业孵化发展,对集中投建的标准厂房和入驻的小微企业进行统一打包,享受招商引资项目的政策优惠。
3、落实行政服务的有效作为,减轻“越位”“扰民”现象。目前企业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应对变化保运行上,政府应尽量减少行政性活动安排。一是开展调研活动宜少不宜多、宜粗不宜细、宜点不宜面、宜实地不宜问卷,从感性到理性;二是培训活动尽可能“小班化”,按镇区安排,方便企业主和管理层参加活动,提高效果;三是政务性会议、领导人“下基层”、组织参观、评比活动等,征求企业意见,尊重企业意愿,不做硬性要求;四是认真研究将部分行政职权如评比、认定、推荐、项目审议等下放到行业协会,政府只负责政策的制定和对执行的监管,强化行业协会对企业的指导和行业自律作用;五是组织力量开展“巡诊”活动,帮助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强化企业投资、财务和流动风险防范意识,促进企业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