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精神 凝聚伟大力量全

时间:2019-05-13 20:09: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弘扬民族精神 凝聚伟大力量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弘扬民族精神 凝聚伟大力量全》。

第一篇:弘扬民族精神 凝聚伟大力量全

弘扬民族精神 凝聚伟大力量

回望历史,传承精神。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首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一历史性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历史转折点。伟大的抗战是一座民族精神的丰碑,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一场全民族抗战。面对民族危亡,面对装备精良、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有着强烈爱国心的中华儿女,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卫国战争的英雄诗篇。是伟大的民族精神唤起了全民族的觉醒,激发了全国人民抗日救亡的爱国热情,凝聚了中国人民空前的团结和战斗力。

鉴往知来,汲取力量。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同样需要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弘扬民族精神,这是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而神圣的使命。弘扬民族精神,贵在实践,重在行动。我们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贯彻到各行各业,化为每个公民报效祖国的精神支柱,使之成为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巨大动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中,我们要大力坚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铸造新时代的民族之魂,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为中学生,我们要牢记历史,开创未来,同心同德,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为建设伟大祖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第二篇:抗震凝聚伟大民族精神的感悟和思考

汶川特大地震无疑是一场巨大的自然灾难,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受住了重大考验,抗震救灾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并赢得了国内国际高度的肯定和赞誉。巨大的灾难在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悲伤的同时,也再次让伟大的民族精神得到生动具体的集中迸发和新的拓展。这场英勇顽强、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让我们的民族会更加成熟,让我们的国家

会更加成熟,让我们的人民会更加成熟,让我们的社会会更加成熟。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可以预见,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更加成熟,伟大的民族精神的凝聚和拓展,必将作为历史进步的具体内涵成为这次巨大灾难的补偿。总结概括和继承弘扬这次抗震救灾中凝聚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对新时期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和历史意义。

一、就像历史上每次伟大民族精神的展现都有全民族和全民性一样,这次抗震救灾中展示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全民族和全民性的特点尤为鲜明,即使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在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和平年代更是少见的。

共和国的领袖们:他们冒着余震,踩着瓦砾碎石,走过残垣断壁,身临摇摇欲倾的危楼,站在仍潜藏危险的废墟上;他们那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指挥若定的神态,慈祥亲民的形象,坚定刚毅的声音;特别是他们作为最高统帅那运筹帷幄,临危不乱,果断决策,坚强领导,强有力组织,使整个抗震救灾进行得有力有序有效。他们既是伟大民族精神的身体力行的实践者,更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倡导者、组织者和灵魂核心。

灾区的人们:张开双臂死死护着桌下四个学生的那位老师,临死还护着几个月大的婴儿并发出“妈妈爱你”短信的那位母亲,无数个如此感人的瞬间足以感动天地;坚持、坚持、再坚持,不断创造生命奇迹的那些从钢筋水泥下救出来的顽强的生存者;从灾区的省委书记、省长泪流满面,到灾区基层干部党员那牺牲亲人仍忘我抢险的感人典型;从灾区百姓那知遇感恩,到地震刚过十余天就在那割麦插秧的勤劳朴实的灾民,他们是受难者,同时也是伟大民族精神的传递者。

人民子弟兵、医护人员、新闻记者、志愿者等群体:80多位将军带领的11万人民子弟兵,征服了一个个难以想像的困难和危险,他们那视死如归、亲民如子、大智大勇的高大形象,他们表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4万多名医护人员紧急救治几十万伤员,他们临危不惧,日以继夜,救死扶伤,把无数个生命从死亡线上救回来,为灾民牢牢筑起第二道生命保障线;新闻记者经历着生死考验,在第一时间把灾情事实和抢险感人画面告诉给世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开放和透明;超过20万的志愿者,以最快的时间从四面八方千里驰援灾区,他们那主动、无私、自觉、自愿汇合成了博大之爱。正是这些英雄群体让伟大的民族精神显得如此光彩耀眼。

全国人民: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13亿人的眼泪流在一起,13亿人的爱心同时涌动,13亿人的援手一齐伸出,13亿人共同在行动;一台“爱的奉献”文艺晚会就能募捐到15亿多善款,一项“特殊党费”的号召就有近20亿数额的交纳,一个献血的呼吁竟然造成交通堵塞;一位一次捐款可超一亿元的商人,一位堂堂男子在灾区回来的机场大厅可以泣不成声,一位年逾60岁的乞丐把乞讨来的零钱换成百元钞票塞进募捐箱。正是这些无数的普通人,成为凝聚和展现伟大民族精神的主体,成为升华和拓展伟大民族精神的推动者。

二、这次抗震救灾中迸发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对传统民族精神的一次继承和弘扬,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次集中的凝聚和展现,更是对伟大民族精神的一次新的拓展和推动。

不屈不挠、顽强前行的精神:在山崩地裂、人亡家毁的巨大灾难面前,灾区人民显得如此顽强、镇定、自信、坚韧;在余震危险随时袭来的抢险现场,十几万救援队伍表现出来的那种无畏、英勇、刚毅、执着;在巨大悲伤、哀思奔涌的时间里,中华大地上始终回荡着挺住、坚强、不哭、加油、前行的强音,凝聚起我们民族的那种历经磨难,百折不挠,决不屈服,顽强前行的伟大精神。正是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任何灾难都压不垮,任何困难都能战胜,推动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砥砺奋进,迎来伟大复兴的到来。

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我们民族历来就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精神。这次抗震救灾更是把这一伟大民族精神推至更高更新的境界。这些天里,华夏大地上悲伤的泪珠与感动的泪花交织在一起,整个中国深深沉浸于巨大悲哀和无疆大爱之中,悲痛弥漫的镜头同爱心涌动的画面极大地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大悲大爱,像两股溪流在整个中国人的心灵里涌动流淌。共同家园把灾区与全国紧密相连,我们在一起让全国人民守望相助。在巨大灾难面前,中国人表现出来的空前大团结,爱心援助像火山迸发,挚爱真情似暖流流淌,让世界感动和感叹。

尊重生命、人性挺立的精神:始终把人的生命视为至高无上,“救人是重中之重”,“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要百倍努力”,以国民的生命危机为国家的最高危机,以国民的生命尊严为国家的最高尊严,以整个国家的力量去拯救一个一个具体的普普通通的生命;国家用最高的祭奠仪式向罹难同胞告别,巨大的悲伤弥漫着中国,全民哀悼祈祷汇聚成大悲大

哀大祭;新闻报道前所未有的快速、公开、透明,既是对抢救生命的尊重,也是我们充满自信的表现,这些都昭示了党和政府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是人性光辉的闪耀和生命尊严的彰显。这次抗震救灾体现出来的尊重生命、人性挺立的精神,无疑是对伟大民族精神的一次拓展和推动,必将为伟大民族精神注入新的内容和生机。

公民品格、国民意识的精神:当国家受灾、同胞有难,亿万国人在现代层面上的公民品格和国民意识的精神被勃然唤醒。几十万志愿者日夜兼程驰援灾区,亿万人民心系苍生的大爱无疆,已经超越传统意义上的乐善好施、乐于助人的意义范畴,注入了现代意义的公民精神和国民意识,让我们看到了现代公民精神的成长和现代国民意识的重塑。这种新成长起来的仁爱、包容、责任的现代公民精神和国民意识,无疑拓展了我们民族的精神疆界,使我们伟大民族精神在新境界中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三、正如在历史长河中,每次伟大民族精神的凝聚和迸发,都会极大地推动民族发展和社会进步一样,这次抗震救灾中再现和拓展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今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空里,必将会带来长期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灾难无疑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伤害和损失,但同时灾难本身也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没有一个民族的复兴之路是一帆风顺的。一个民族只有善于从灾难中学习,才能得到更快发展和强盛起来。这或许也就是我们老祖宗所讲的“多难兴邦”的道理吧。这次抗震救灾,确实让我们学到了不少新东西。就拿如何应对和处置重大突发性事件来说,第一时间公布信息,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开放国际救援队进入灾区,设立哀悼日降半旗祭奠平民,让民间力量、国际援助、各种媒体争相进入,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对媒体、社会和世界的全面开放,反映了我们党执政理念又有了新的进步。有媒体称,这是执政理念全面刷新的拐点,是中国全面融入现代文明的拐点。特别是这次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再现和新的拓展,必将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这次巨大灾难的补偿。

这次抗震救灾显示出来的一切,特别是这次凝聚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必将作为人类的共同记忆,永远留存在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生命里。这次抗震救灾留给我们很多新的东西,也会给我们留下很多的思考,肯定也会改变我们很多东西。这次抗震救灾能够如此迅速有效展开,与我们改革开放30年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密不可分,让我们对坚持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次伟大民族精神的迸发,对这些年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消极负面的东西,无疑是一次有力的涤荡,更是对人们心灵的一次极大震撼,是对人们价值观的一次极好的教育,进而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平时是否对物质的东西看得太重了点?我们对国家、民族、社会、人民的公民责任和国民意识是否有足够的承担?我们有必要这样看重和追求金钱、权力、官位和个人利益吗?与他人、社会打交道是否可以多宽容点而不必太斤斤计较呢?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活着,人生主要价值取向是什么?我们应该思索点什么,我们应该改变点什么,我们更应该去做点什么?

抗震救灾中凝聚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它让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知道了如何共同面对巨大的灾难,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巨大挑战。这次巨大灾难,我们都走过来了。在今后任何灾难和困难面前,我们还有什么可以惧怕的,还有什么应对不了的。特别是80后、90后的青年人,他们几乎没有经历过比较大的灾难和困难,社会对这代在享受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总不太放心。但这次巨大灾难,让他们看到了,让他们感受到了,并让他们经历了。尤为感人的是,他们在十几万抢险人员队伍中,在几十万、几百万志愿者行列里,在亿万网民热议中,在13亿挚爱真情的援手里,都有出色的表现。他们也是这次伟大民族精神凝聚和迸发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可以相信,他们会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抗震救灾中凝聚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挥出长期的、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这正是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希望所在。

与时俱进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将永远伴随着、支撑着中华民族前行!

第三篇:弘扬善行文化 凝聚向善力量

弘扬善行文化 凝聚向善力量

艾文礼

《 人民日报 》(2014年01月02日 07 版)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习近平同志在山东曲阜考察时强调:“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这一重要论述为进一步深入推进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河北省广泛开展“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着力引导人们以善言善行做善事、以善道善德当善人、以善学善才尽善职、以善思善念修善心,为河北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道德支撑。

弘扬善行文化,激发群众关于善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道德意愿是对善行的感知和认同,道德情感是道德意愿的提升和表达,二者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前提。“善行河北”活动之所以能得到广大群众的高度认同和积极参与,就在于它符合人们对善良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的追寻。首先,“善”世代传承,具有广泛的影响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善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崇善向善之风始终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其次,“善”与时俱进,契合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道德作为当代中国人民共同恪守的行为规范,既吸收了“善”的传统内涵,又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再次,“善”回应道德诉求,体现了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良好的社会风尚是人民群众的美好向往。近年来,我国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消极现象,败坏了社会风气。“善行河北”活动抓住了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人情冷漠、诚信缺失、不尽职守等问题,顺应了人民群众对良好道德风尚的期待与向往,唤起了人们内心善良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

加强善行引导,培育群众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善良的道德行为来源于正确的道德判断和强烈的道德责任。“善行河北”活动充分发挥善行文化的思想动员作用,在扬善惩恶中培育群众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一是抓舆论引导,积极营造崇德扬善的浓厚氛围。通过媒体联动配合形成宣传善行义举的声势,通过开展研讨会、创作道德主题电影、举办主题文艺演出等形式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明善识恶、崇善抑恶、崇善向善的舆论导向。二是抓典型示范,不断增强群众的道德荣誉感。通过推出各行业、各领域的典型,使群众处处能看到、时时能听到、事事能感受到善的力量。三是抓道德治理,着力激发群众的道德责任感。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逐项进行集中整治。着力改变一些窗口单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倡导公共场所谦恭有礼、文明友善的社会风尚,依法查处“毒奶粉”、“瘦肉精”等造假欺诈、坑蒙拐骗事件,增强群众人人监督、人人举报的道德责任感。

广泛组织发动,提高群众自觉的道德实践能力。道德建设贵在自觉践行。只有人人修身自律,才能积小善成大德。“善行河北”活动突出重在实践的价值理念,努力促进群众实现从“向善”到“乐善”的转变。一是发挥党委、政府的引导作用。全省11个设区市和172个县(市、区)都以“善行河北”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各具特色的道德实践活动。二是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作用。交通系统的“善行交通”,民政系统的“心系民生、善行民政”,商务系统的“善行河北、惠民亲商”等,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力和感召力。三是发挥群众团体作用,引导社会各界踊跃参与。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充分发挥优势,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善行河北——千万职工在行动”、“日行一善、做美德少年”等活动,使社会各界一起感受善、宣扬善、践行善、积累善。

完善长效机制,凝聚群众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制度建设是道德建设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础。“善行河北”活动以科学管用的长效机制做保障,为凝聚群众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创造了条件。一是以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培育善。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把“善行河北”活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二是以有效的表彰奖励机制回报善。充分褒奖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模范典型,同时对严重背离道德规范的行为给予必要的惩戒。三是以健全的好人帮扶机制呵护善。出台《河北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关于帮扶生活困难道德模范的实施办法》,让善者生活有保障、有尊严。四是以严格的督导考核机制推动善。将“善行河北”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实绩考核范围,制定出台《“善行河北”活动考核实施办法》,从制度上促进道德建设常态化。

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不久前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食品安全放在更加重要位置来谋划,四个“最”铿锵有力,一个“确保”掷地有声。这样的宣示与承诺,对农产品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回应了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切,更彰显了党和政府勇于担当、为民纾困的坚强决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中央着重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各级干部必须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下最大气力抓好。

食品安全涉及的环节和因素很多,但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农产品生产是第一车间,源头安全了,才能保证后面环节安全。抓食品安全,必须正本清源,抓好农产品质量这个基础性工程。

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长期以来,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和生活各种排污,破坏了生产食品的环境,对食品安全形成威胁。只有土地干净、清洁生产,才会有优质农产品。大力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就能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严格控肥、控药、控添加剂,严格管制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就能把住农产品生产安全关。不管是整治生产环境,还是重塑生产过程,从根本上说,都需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夯实基础。

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面对生产经营主体量大面广、各类风险交织的形势,靠人盯人监管难以奏效,多头分管、责任不清、职能交叉等问题也消解了监管效力。这就要求我们创新管理、凝聚合力,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更为严格的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抓紧建立健全追溯体系,从而织出一张确保食品安全的天罗地网。徒法不足以自行,面对管理有漏洞、执法不作为、违法成本低等突出问题,针对农村等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更要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下猛药、出重拳、绝不姑息,让利欲熏心者得不偿失,让诚信守法者受惠获益。

食品安全是个社会问题,捍卫“舌尖上的安全”,需要方方面面付出不懈努力。产品有品质、品牌有信誉,人们的信心就会逐渐提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不断加大监管力度,让犯罪分子如过街老鼠无处藏身,才能形成维护食品安全的铜墙铁壁。实践证明,抓和不抓大不一样,真抓和虚抓大不一样。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把中央关于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让“盘中餐”令人放心,让生活质量更上台阶。

第四篇:大力宣传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范文

大力宣传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作者:金德万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十分重视精神的力量,在强调物质生产于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同时,无不充分肯定精神思想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进程中所具有的巨大的能动作用。马克思曾经这样论述革命理论和时代精神推动文明进程的积极发展:“因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所以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时代:那时哲学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即就其表现来说,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那时,哲学对于其他的一定体系来说,不再是一定的体系,而正在变成世界的一般哲学,即变成当代世界的哲学。各种外部表现证明哲学已获得了这样的定义:它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已成为世界的哲学,而世界也成为哲学的世界,──这样的外部表现在所有的时代里都是相同的。”①这一理论判断告诉我们,作为文明的活的灵魂,革命理论的最高概括──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与现实世界相接触能够产生巨大的精神能量。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②无产阶级在理论上的成熟使其从自发进入自觉的境界。哲学也将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哲学作为时代精神一旦应用于社会发展的实践,那么这个哲学、这个时代精神就成为一般的哲学,成为所有的时代里都普遍适用的时代精神的精华,那时候,“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③“一个强大的、一切时代中最强大的革命远景就会立即展现在我们的面前。”④

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用革命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全中国人民,正是不断弘扬民族的、革命的崇高精神,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毛泽东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曾提出要高扬马克思主义的积极精神。①在解放初期,他又号召全党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②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十分注重在党员和全国人民中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十分重视精神思想的范导作用。他曾经提出:“我们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解放初期的精神,以及六十年代初期克服困难的精神。”③他还联系新时期的实际,概括出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五种精神,即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④他指出:“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⑤他说:“如果一个共产党员没有这些精神,就决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但如此,我们还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这些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为世界上一切要求革命、要求进步的人们所向往,也为世界上许多精神空虚、思想苦闷的人们所羡慕。”⑥邓小平的这段话说得多么好啊,正是马克思的那段理论阐述的中国版,它说明了:民族的、革命的崇高精神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支柱,怀抱着崇高理想和革命信念的共产党人必须具备这些精神并有责任推广弘扬这些精神,使之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精神,而这些精神既可以号召一切要求革命、要求进步的人们,使之心向往之;又能在焕发巨大的能量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解决精神空虚、思想苦闷的问题,使那些颓唐的、委靡的人们能幡然醒悟,羡慕而追随之。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多次强调精神文明要“重在建设”,并将“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作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江泽民说:“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民族更要有自己的精神,”7 他提出:“几千年来,我们的民族经历了许多大风大浪,依靠我们的祖先自强不息的奋斗,不仅没有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沉没,反而成为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伟大民族。靠这种精神,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靠这种精神,我们推翻了三座大山,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新纪元。”他还说:“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积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开发建设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8 江泽民将自尊、自信、自强概括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伟大精神。9 与此同时,江泽民还提出了时代精神。他告诫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一定要保持革命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奋斗,去创造光辉灿烂的未来。”面对着“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任何时候都不能涣散革命意志,懈怠奋斗精神。”10 江泽民多次提出要“不断地发扬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他还系统地归纳总结出六十四字的伟大创业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他说:“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进行伟大的创业,必须有伟大的创业精神。”11 为了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江泽民在一九九二年曾提出“在全党大力提倡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精神,尊重科学、真抓实干的精神,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精神,谦虚谨慎、崇尚先进的精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把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出来。”12 进入新世纪以来,江泽民强调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他将此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13 这五种精神是对我们党在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祖国现代化历程中所体现出的各种崇高精神的提炼和升华,是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精神的继承和发展。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宣传和弘扬这五种精神,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经受各种风险考验,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践“三个代表”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党和国家面对国际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不断提升综合国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然选择。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绵延、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民族的发展史也是民族精神传承、弘扬、发展的历史。我们的民族精神主要表现于两个方面:一是表现于历史上无数体现出浩然之气的杰出人物。他们重道义、讲气节,把正义和人格看得重于生命;他们把个人的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甚至不惜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献身;他们在危急关头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表现出义无返顾、视死如归、气吞河山、压倒一切的大无畏精神,这种浩然之气在历代的志士仁人身上代代相传,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要的历史传统。一是表现于思想家的思想和文化典籍中,形成文化思想的传统。诸如“天下为公”的尚公精神;“发愤忌食,乐以忘忧”、“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坚毅精神;“之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以夺志”、“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节操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精神;“崇仁尚义、厚德载物”的雍容大度的宽容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懈追求精神;“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自励的勤学精神;“民胞吾与”、“海内存知己”的仁爱精神。这些精神深深植根于民族历史的土壤中,生生不息,薪尽火传,光彩夺目,耀辉人间。民族精神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积淀和发展而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不但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而且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不断地完成和推进重塑国民人格和重铸民族精神的伟大使命。

伟大的事业需要也必然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精神支撑着、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懈奋斗的民族精神,是宣传思想战线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促进全社会进一步树立由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求实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充沛扎实的工作干劲和学习干劲共同构成的良好精神状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迅速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趋向,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开阔眼界、认清形势,增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识,增进强国富民、紧跟时代的紧迫感和责任心,强化国家意识,升华民族情怀,把伟大的民族精神弘扬光大,永世相传。大力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通过舆论引导、典型示范,热情讴歌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人物,倡导见贤思齐,学先进、赶先进,推动人们以实际行动充分认识民族精神、发扬民族精神、身体力行民族精神,使民族精神引领潮流,在全社会蔚然成风。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1页。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页。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页。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页。①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61页。②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8版,第285页。③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版,第369页。④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8页。⑤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7页。⑥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8页。7.《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92页。8.《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95-396页。9.《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92页。10.《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84-185页。11.《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48页。12.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3页。13.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98-399页

第五篇:弘扬民族精神 实现伟大中国梦

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伟大“中国梦”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辉煌,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璀璨的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仁人志士层出不穷,中华美德熠熠生辉,民族精神世代传承。

爱国是高于一切的传统美德,正是如此,我们中华民族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他们的英雄事迹为中华美德的最高音。屈原因国破而投江明志,张骞出使匈奴、苏武牧羊北海边、文天祥为保国格而心甘受辱,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戚继光率兵抗倭、郑成功挥师收复台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为国义无反顾,李大钊、陈潭秋视死如归,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周保中,为还我河山而爬冰卧雪,甘洒一腔热血、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献身堵枪眼、邱少云烈火焚身稳如泰山„„他们哪一个不是具有伟大的民族精神?

我们的先辈用血、用汗、用宝贵的生命铸就了东方大地不屈的中华魂!换得华夏大地阳光灿烂。幸福的生活是我的祖辈、无数的英烈带着对祖国的挚爱、对人民的赤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这幸福来之不易,这里面凝聚着无数英雄的血与生命。这是他们为了捍卫祖国,保护人民而献出生命的回报,这是所有人民心中最甜的果实„„

今天,我们站在国旗下,面对冉冉升起的国旗,我们该有多少感慨“朝霞艳,国旗升,凝目立,添豪情”,同学们,请珍惜我们花朵般的年龄,用实际行动为早日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努力!

下载弘扬民族精神 凝聚伟大力量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弘扬民族精神 凝聚伟大力量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凝聚就是力量范文大全

    凝聚就是力量“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个民族,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共同谱写了华夏儿女不甘压迫、追求和平,共创辉煌的首首赞歌。 一个国家之所......

    凝聚精神的力量 弘扬理想的旗帜

    凝聚精神的力量 弘扬理想的旗帜 ——广大党员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综述八十九载,岁月难忘——一面红色旗帜始终高擎,无论是在井冈山、延安、西柏坡,还是在大庆、红......

    弘扬雷锋精神 凝聚振兴苏区力量(合集5篇)

    弘扬雷锋精神 凝聚振兴苏区力量 学雷锋,助人为乐、奉献社会,不仅仅是付出,也是一种收获,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精神的升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雷锋精神仍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当前,在......

    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怎样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即民族至上观念。它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梁启超作为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精神的第一人。他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

    弘扬民族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做了不起的中国人 ——崔坝小学二(1)班主题班会一、主题构思。 1、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响应“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倡议,对学生精神文明进行再建设,弘扬......

    弘扬民族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进一步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学校决定于2015年9月1日—9月......

    弘扬民族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民......

    弘扬民族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 热点聚焦 材料一:首个烈士纪念日 2014年9月30日,中国迎来首个“烈士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与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缅怀追思。当天,全国各地都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