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节礼仪学问大全
春节礼仪学问大全
中国春节自古有走亲访友的习俗,如何能在与亲友的交往中显得更加大方得体、彬彬有礼?著名礼仪专家、天津市国学研究会副会长、南开大学教授艾跃进介绍了拱手抱拳的学问。
应当讲究“酒满茶半”
“当今社会,以茶待客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交往的方式。俗话说: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奉茶时应该注意:茶不要斟得太满,以七八分为宜。否则就有逐客之嫌。”艾跃进说。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特别是小辈应双手接过,点头致谢”,艾跃进教授说,“以茶待客是家庭礼仪中待客的一种经常性行为,也是社会交往的一项内容,不仅是对客人、朋友的尊重,也能体现自己的修养”。
饭桌转盘不是方向盘
在聚会吃饭时,经常会遇到带转盘的圆桌,转转盘这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举动也有学问。艾跃进教授表示,如果饭局上有长幼之别,为表敬意,一道菜刚上来,应先转到主人、主宾,或长者、尊者面前,待其享用之后,其他人再慢转转盘。并且,转盘应顺时针转动,忌讳时而顺时针、时而逆时针转盘,或快速旋转转盘。这样不但会使其他人的筷子“落空”,也会给人一种不尊不敬的感觉。
“拱手抱拳礼” 双手有高低
“过年好,给您拜年啦!”双手抱拳拱手,互相行礼,既表达一种尊敬祝福之情,又有几分传统味道在其中。殊不知,这双手的高低、左手右手谁压着谁还有说法。在中国古代,很长时间里或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比较崇尚左、以左为大。《老子。三十一章》中说:“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因此,大多数情况下的拱手礼应该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即左手压住右手。这是因为,人们一般多使用右手来持兵器,用左手压住右手则象征或表达了中国古人热爱和平的意愿。当然也有特例,在出席葬礼的时候可是右手压左手,平常可千万别搞错了。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我国拜年的习俗行之已久。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春节礼仪-扫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有趣的是,古时有关扫尘的由来,却有一个颇为诡异的故事。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玉皇太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宫来个斩尽杀绝。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三尸神“ 道教称在人体内作崇的”神“。据《太上三尸中经》说:”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中尸名彭质,在人腹中;下尸名彭矫,在人足中。“又说每逢庚申那天,他们便上天去向天帝陈说人的罪恶;但只要人们在这天晚上通宵不眠,便可避免,叫做”守庚申“。
赠送贺年卡
现在的贺年卡,形式已是多种多样,作用也大有扩展。除了祝贺新春之意外,还起到宣传教育作用,有的印有名人语录,有的画有别致的图画,有的还可兼作书笺。过年之际,收到亲朋寄自外地的贺年片,可以增进友谊,从中得到教益,实乃一件趣事。贺年卡也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之一。从元旦到春节前,有些人家总要到商店里买上印刷别致的贺年卡,馈赠亲朋,祝贺节日愉快。
春节家宴礼仪
一、客人未到齐,茶食、果品恭候。为了避免先到的客人受冷落,应递上热毛巾,以略解路途疲劳,同时
端上茶,摆上几碟茶食、果品,如瓜子、花生、干鲜
果品和糖点、糕饼等。
二、冷盘案酒,进入佳境。客人到齐就座,接着上或8 碟冷盘,如香肠、彩蛋、小肚、海蜇、盐水虾、开心果、怪味花生米等,有的还可排成图案,以增添菜的品色和形美。针对不同客人的酒兴与酒量,准备相应的酒和饮料品种,推杯换盏,开怀畅饮,但敬酒劝酒切
勿过量过度,以热烈气氛为主。
三、热炒大菜,宴会高潮。饮酒正兴,可先上热炒,根据客人多少决定数量,4 -8 盘不等,家常的热炒
一般为韭菜炒鸡蛋、韭黄炒肉丝、炒腰花、炒什锦等,等吃到大半时,就可上大菜,例如红烧鱼、“全家福”、“狮子头”等之类。
四、汤汤水水,爽口助消化。宴席尾声,可上点心、汤或火锅,有条件的,再做点甜羹,上1 -2 款鲜水
果(如西瓜、草莓、葡萄等),以解油腻,其后给来宾
送上条热毛巾、餐巾纸。最后再端出桔子、香蕉、甘蔗,如果是苹果、梨子,还应备小刀以便削皮,亦可每人
一杯绿茶,清爽宜人,同时播放一些悦耳动听的轻音乐,以增加节日的热烈气氛。
春节串门礼仪
串朋友的6个NO
1.在朋友家,不要随便动朋友的物品,如果在朋友家小住,应该携带随身日用品。
2.不要随意破坏朋友家的风俗习惯。
3.饭桌上要注意礼仪,如不要发出不雅的声音。
4.不随意接听朋友的电话。
5.夫妻二人同去朋友家,不宜在朋友面前表现过度亲密。
6.要适当帮助朋友做家务,尤其是小住朋友家之后,要清洗整理自己用过的卧具等物品,不能扬长而去。
拜年,是中国人最隆重的礼节,也是过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拜年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我国拜年的习俗行之已久。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派”红包“是华人新年的一种习俗,华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
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根据华人的观念,已婚者就算成年),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只是要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因此,在分派红包的长辈面前打开红包,是不礼貌的做法。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祝大家新的一年健康快乐,吉祥如意,福满多多!
第二篇:打招呼的礼仪与学问
打招呼的礼仪与学问
打招呼这一看似稀松平常的小节之事,却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心态好坏和素养高低。一声招呼,一声问候,给别人送去关照,给别人带来尊重;一声招呼,一声问候,打开自闭的心灵,放飞心中的梦想,给自己带来自信,带来帮助,带来成功。善于问候,高品质沟通,将拉近您与同事、领导、下属的距离,使您的人生从此变得更精彩,事业变得更成功。我开博即将满年,十分感谢朋友们一年来给予的关怀、关注和厚爱,现择录网络中几段关于打招呼的段子献给朋友们!希望能给朋友们带来收获,带来福气。
一、学会主动打招呼
打招呼是联络感情的手段,沟通心灵的方式和增进友谊的纽带,所以,绝对不能轻视和小看打招呼。而要有效地打招呼,首先应该是积极主动地跟别人打招呼。
主动打招呼所传递的信息是:“我眼里有你。”谁不喜欢自己被别人尊重和注意呢?如果你主动和单位的人打招呼持续一个月,你在单位的人气可能会迅速上升。
见了领导主动打招呼,说明你心中敬重领导;见了同事主动打招呼,说明你眼里有同事;见了下属主动打招呼,说明你体恤下属。永远记住,你眼里有别人,别人才会心中有你。
1.主动打招呼不等于低三下四
有人认为,主动跟别人打招呼代表比别人低下,其实恰好相反,主动打招呼说明你有宽广的胸怀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民间有句俗话:“大官好见,小鬼难缠。”大官随和易见,主动跟下属打招呼,是其自信的表现;小官故意端架子,正是他生怕别人不承认他的权威,这也恰恰显示出他的不自信。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看到自己的自信,那么我们就应该首先养成主动跟别人打招呼的习惯,从今天开始,见到单位的同事和领导,主动向他们打招呼:“您好,小王!”“您好,李总!”不久后,你就会给别人留下自信热情的印象。
2.主动打招呼是职位升迁的通道
同时进入单位的两个年轻人,一年后一个升为了部门经理,另一个却还是普通员工。他们职场命运的差异并不是因为能力有多大差别,而是因为日常处事细节的差异。前者见到领导和同事都会主动打招呼,因此给大家留下了热情自信的印象;而后者见了领导躲着走,见了同事装作没看见,因此给同事和领导留下没有礼貌、不合群的印象。如此一来,职场命运出现这么大的差异也是意料中的事。你不主动向领导和同事打招呼,对他们来说并无任何损失。对于领导来说,有很多人想去结交他,也不少你一声问候,可是对你影响却大了,你不仅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和赏识,也不能和同事拉近距离,在这样的状况下怎么会得到提升呢?
主动向别人打招呼,不仅让别人心情畅快,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你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领导赏识、同事认可,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你自然会有很好的发展。
3.主动打招呼创造美好环境
在发达国家,当别人为你提供服务和帮助时,你要给对方小费,但是在中国,小费并不普遍,因此,为了表示对周围为你提供服务的人的尊重,主动打招呼是中国式的小费。
见到小区保安主动打招呼:“您好,今天是你值班啊,辛苦了!”这时,小区保安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站姿更加标准,下一次见到你时,他很可能会主动帮你提东西;见到邻居时点头问候,一句简单的“您好”会在潜移默化中营造出和睦的邻里关系;见到公司的保洁阿姨,主动问候:“阿姨您好,您把地拖得真干净,都可以当镜子使了。”你的一句问候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关系,还有可能换来更加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
4.主动打招呼要特别关注被冷落的人
对于那些被冷落的人,一声主动的轻声问候对他意义非凡。例如有些领导在位时被人前呼后拥,别人见面都主动和他打招呼,而退休之后“门前冷落车马稀”,他便更加在意别人对他的问候。这时,一个问候对他非常珍贵,会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主动打招呼可以提升个人魅力。另外,在社交场合,一些普通的参与者经常被冷落在一旁,而人们只关注显赫的成功人士,此时,我们应当用主动的关心和问候去融化普通参与者内心的冰山。比如,在餐桌上,除了赞美老总之外,还要顾及司机,一句“张师傅车开得很好”,会让司机开心,老总也会觉得你做事周全,因为“强将手下无弱兵”,赞美一个人的下属,其实也是变相地赞美这个人。
5.打招呼的方式可以灵活机动,多种多样。
有的可以问好、问安,有的可以祝福,有的可以握手,有的甚至可以拥抱,有的点头,有的挥手、招手,有的微笑,有的喊一声,有的唉一声等等。打招呼的时候,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表示出对他人的尊敬和重视,如在行走的过程中,打招呼时,或是停下脚步,或是放慢行走速度;如骑自行车的时候,或是下车,或是放慢行驶速度;在室内或非行进过程中时,或是起立,或是欠欠身,点点头都可以。但是,不论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候,打招呼的时候,都要面带微笑,眼睛看着对方,表示诚心诚意地向别人奉上一个见面礼,不是敷衍了事,客套一番而已。
二、要尊重别人的问候
2008年12月的一天,小张晚上加班完毕,在电梯遇见一位老人。老人和气地问他是哪个公司的?小张瞟了他一眼,没有理睬。老人第二次问他,他才说是期货公司的,并反问“有什么事吗”。事后,小张才知道这位老人是集团公司董事长。于是,之后一个月的时间里,小张就像《小公务员之死》里的切尔维亚科夫,一直提心吊胆。不同的是,小说里的将军早就忘记了切尔维亚科夫曾经打喷嚏溅着了他,而小张的董事长却一直耿耿于怀,最终砸了他的饭碗。
董事长要小张辞职的理由很简单:“素质不好,不适合做期货”。分析起来,小张的性格可能不够外向,如果做销售或者公关显然不合适,然而做期货其实并不需要乐于同陌生人交谈的性格,事实上,小张的业绩不差于同期进公司的同事,这个理由显然站不住脚。之所以时隔一个月,大老板依然不肯原谅反复道歉的小张,还是其自尊心太强——由于地位高,平日很少受冷遇,因此小小的伤害都会被无限放大,难以释怀。
别人向你打招呼时,要向别人认真地、及时地、热情地回谢。把“谢谢”二字说得恰到好处也很有学问,口与眼要紧密配合,嘴里说:“谢谢”时,眼神里一定要表现出出于真心,不是漫不经心地随便应付一句。否则,毫无表情,连看都不看一眼,就随便敷衍一句,别人立刻会感到你的虚伪,从而会从心底里泛起反感和不快,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回谢之意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人多的时候,要向大家致谢,或一一道谢,或一齐道谢,使每个人都感受到你的诚意。
三、员工躲着你 领导当反省
我刚上班的那一年,见人就爱打招呼。一天看到经理,热情地向他打招呼,却不料经理却眼皮也不向我抬一下,傲慢地从我面前走过去了,让我十分尴尬。从此有了心理障碍,远远看到领导就想避开。
过了一年,我换了单位。有一天,我到楼上办公室找人,远远看见局长。局长大声招呼我,我装着没听到,想溜之大吉,局长却走到我面前热情招呼,我又一次尴尬了,心想这下完了。不想局长乐呵呵地说:“大概在想什么心事吧?”他的话,一下子消除了我的心理负担。顿觉他可亲起来,害怕领导、时刻躲着领导的“领导心理障碍症”也消除了。
我觉得,领导不该为下属没同他打招呼大惊小怪,更不该把这个问题上升到人家工作是否合格的高度。下属碰到领导不主动打招呼时,领导首先应该看看自己平时的举止是否有问题?是否居高临下,让下属感到害怕?我想,一个和气可爱的领导,一般下属是不会想法躲开他的,更不会发生你同他打招呼、他不理你的事情。
其次,如果下属真的比你的“架子”还大,也不要轻易下结论说人家“思维有问题”。我做领导时,有一次在路上,碰到一个下属看见我,像没看见一样,“架子”很大从我面前走过。我感到奇怪,心想我这人平时还算是平易近人,同下属关系也还不错,她为什么不理我?是不是心里不痛快,或者走路想心事。过后,我开玩笑地问她:“你走路大概是目不斜视,一本正经的吧?”她听后大笑说:“我是高度近视眼,所以走在路上总是小心翼翼。”我这才恍然大悟——她不是故意不理我,而是没看见我。
在生活中,“视而不见”的原因是多样的。“思维有问题”的绝对是少之又少。领导和员工,在礼节上应该是平等的,只有平等、相互尊重,才有和睦相处的氛围。做领导,要有容人之量,如果员工不同你打招呼或者不搭理你,是否有客观原因?对这些,领导要了解,要反省。
第三篇:春节礼仪
春节礼仪-倒贴福字的传说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
写在红纸上的“福”字。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第四篇:春节礼仪知多少
春节礼仪知多少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我国拜年的习俗行之已久。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从仪式上看,拜年“拜法”较常见的通常有几种:
一是叩拜,即跪拜磕头,现在在一些农村地区,晚辈给长辈,尤其是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还行这种礼仪。
二是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势是先双手抱拳前举。这抱拳可不能乱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这称作“吉拜”,相反则是“凶拜”。大过年的,来上一个右手握左手,就是触人霉头了。行礼时,不分尊卑,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可作揖后鞠躬。这种礼仪一般是晚辈向长辈,或下级向上级拜年时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礼仪。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这种礼仪多见于平辈间的拜年。
四是万福,古代妇女礼仪的一种,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于右侧腰肋间,上下微晃数下,双膝微微下蹲,有时,边行礼边口称万福。当代已经鲜有袭用。
五是鞠躬,现代通用礼仪,用于拜年,多在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亦可用于平辈间,男女皆行。
拜年最好穿新衣
旧时拜年时,妇女们大多新装盛饰,头上簪了红绒蝙蝠、小聚宝盆或鲜艳的绢花;老太太们的发髻上也簪了红石榴花;男孩儿都要换上长袍、马褂儿或坎肩,以及新鞋、新帽;女孩都要穿上大红、大绿的旗袍。为什么要穿红色呢,主要是为了趋吉避邪,甚至旧时妓女平时不能穿红衣裙子,但春节时都可以例外。
现在的拜年着装并不一定非要穿中式衣服,但一般还是讲究穿新衣,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穿戴全新,质地档次无妨。如果限于经济条件难以全新,亦需“全洁”,整洁干净。色泽上亮丽,妇女以暖色为主,红色更佳,不仅渲染喜庆,还带着传统意义上的趋吉避邪的意思。忌讳穿一身黑或一身白。男士的鞋一定要擦干净、打鞋油。着新装的同时,别忘了理发,俗语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拜年时,必须将头发收拾干净整洁。
第五篇:春节礼仪心得体会
春节礼仪心得体会
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几千年来最受重视的一条道德规范,孩子礼仪教育,包括兴趣、动机、情绪、意志、性格、品德、行为习惯等等,它不仅仅是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能体现孩子素质的重要表现,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养成好的习惯,做一个懂礼貌、守规矩的好孩子。
春节期间,没有学校的管束,孩子们最为潇洒,可能会把学校里的学的礼仪全都忘在脑后了,家长要做好督促,利用这个大环境,让孩子有自制能力,养成好的习惯。
要在环境中渗透礼仪教育。家长事事要带头,新年见面先问好,见了长辈要要恭敬,吃饭要先让长辈,长辈做事要帮忙,自己事情自己做,饭后帮忙好收拾;不和玩伴吵与闹,好的东西要分享,懂得谦和礼让小朋友,得到帮助要感谢,说话文明不吐脏。要从每一件小事上身教,才能养成好的习惯,做一个讲文明,有礼貌好孩子。
用情感和环境渗透引导和礼仪熏陶,引导孩子主动学习、促进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