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文鹏同志发言材料
昌吉市第七批拔尖人才李文鹏同志
2011年度任期目标完成情况汇报
——在昌吉市第七批拔尖人才2012年迎新春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材料
尊敬的何书记,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2011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已经来到。在这辞旧迎新的喜庆时刻,市委把大家召集在一起,欢聚一堂,相互交流经验,我感到十分欣慰和愉悦。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借此机会,我把自己过去一年所做工作向大家做以汇报。
2011年,我的任期目标是:引进冬小麦新品种进行观察研究推广,推广新冬33号等新品种 2 万亩,对小麦滴灌综合配套技术进行研究与总结,推广滴灌小麦2.5万亩,平均增产60公斤/亩,2.5万亩可增加粮食150万公斤,共增收330万元;开展甜菜高产高糖配套体系建设与研究,大面积推广甜菜新品种,推广全程机械化机采模式。使甜菜含糖量提高0.3-0.5%,面积0.6万亩,每亩通过提高含糖量增收28-40元,共增收16.8-24万元。小麦与甜菜作物合计增收350万元左右。
经过一年辛勤努力,在各级党组织、单位领导和同事们大力支持下,我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向市委和全市农民群众交出了一份较为满意的答卷。现将本人2011年度各项业务工作开展和完成情况向大家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以项目为载体,努力完成目标任务。2011年自治区农业
厅分别给我站下达了农业部《小麦苗请诊断及远程监控》项目、农业厅、自治区发改委《小麦标准化示范片建设》项目及农业厅《小麦高产创建》项目,自治区农科院又下达了《国家甜菜产业体系建设》项目。作为这几个项目的主要承担者,结合拔尖人才年度考核目标,我将多项工作协调起来,齐头并进,狠抓落实,努力发挥最大综合效益,达到了预期目标。7月4日,经请示自治区农业厅,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验收,其中,二六工镇三畦村1028.8亩小麦平均亩产584.9公斤,二六工镇东工村410亩小麦核心攻关田,平均亩产达650.6公斤,榆树沟镇前进村860亩标准化示范片,平均单产488.6公/亩,各项目区产量均达到考核指标。2011年全市冬小麦平均亩产418.5公斤,比2010年增产12.5公斤。
(二)、努力做到三个结合1、与科研部门、涉农企业相结合。自治区农科院是《国家甜菜产业体系建设》项目主持单位,我是项目参加人。按照项目分工,我主要承担甜菜品种比较试验、种衣剂试验及高产高糖示范田建设;昌吉糖厂是国家甜菜产业体系建设项目的主要承担单位。因此,我们就和区农科院、昌吉糖厂一道,即分工又协作,努力完成各项建设目标;昌吉九禾种业公司和金天山公司是昌吉州两家最大的小麦种子生产经营企业。为大力推广小麦优良品种,我参与了这两家公司安排的冬小麦品种比较试验、原种田建设和良种田建设,参加了公司组织的新品种观摩会、展示会,积极的向广大种子经营商、广大农民宣传推广新冬33号,石冬8号等优良品种,使这两个品种在我市种植了2.8万亩,占全市冬小麦总播面积的近10%。
2、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相结合。试验研究是重大科技成果、重大新技术示范推广的前提,可为成果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为此,我认真完成了《小麦苗情诊断与远程监控》定期调查任务,定期上报传送资料信息12期,以便于各级农业决策部门参考分析决策、指导农业生产。同时,通过观测、调查分析,研究小麦生长发育规律,积累实践经验,探讨高产途径,指导高产创建。今年,我参与完成了冬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甜菜品比试验和甜菜种衣剂试验等各项试验研究、基础性研究工作,为多项科技成果推广寻找科学依据、为高产创建打好基础。
3、传统技术与现代新技术相结合。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既要保持传统的优良技术,又要大力推广新技术,两者相辅相成,并不矛盾。为此,在大力推广膜下滴灌节水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机采机收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病虫害预警监测数字化防控等先进实用技术的同时,还要让广大农民积极落实传统的、行之有效的秋耕冬灌技术、化肥深施技术、精耕细作等技术,两者缺一不可。
(三)、狠抓“科技入户工程”,确保关键技术落实到位
围绕小麦标准化粮田示范区建设、甜菜产业体系建设等项目,结合高产创建工作,只有扎实开展技术指导与技术培训,才能使各项技术措施及时准确应用到高产示范中。为此,我和项目组其他成员一道,分别于2010年9月份小麦播种前、科技之冬12月份和今年开春前对项目区农户进行逐村逐户集中培训,并发放技术资料和测土配方施肥卡。在农作物生长的各个关键时期,我和包片技术人员一道,多次入户到田进行指导,确保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在完成以上年度考核任务的同时,我还承担了单位安排的棉花与加工番茄高产攻关、全程机械化作业机采机收任务、日本捷卡援助
项目以及其它试验、调查任务。今年,我在《新疆农业科技》发表论文一篇,参加的棉花项目获昌吉州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昌吉州科技之冬先进个人奖励。
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党组织、单位领导和同事及农机等农口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二、对青年技术人员的培养情况
作为拔尖人才,不但本人业务和综合素质要高,要起到学术、学科带头作用,另一方面,要精心培养技术骨干,使培养对象能迅速进步,尽快成长。
经单位党支部研究,确定蔡付琳同志为我的培养对象。为了使她尽快提高解决生产中各种疑难技术问题的能力,农作物生长季节,我经常带她一块下乡,把田间地头当课堂,针对农作物生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把自己的技术与经验毫不保留的传授给她。每年“科技之冬”培训之前,我带她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的技术需求,组织她与单位其他技术人员一道,分析当前生产情况、气候因素及市场需求信息,结合实际提出“科技之冬”培训内容,指导她和其他技术人员一道,起草授课教案。努力使培训内容贴近实际,农民爱听,解决问题。
由于分工,单位决定由蔡付林同志编辑《农业科技简报》和农技信息宣传工作。为提高稿件质量,我经常帮她修改技术措施及方案,对她上报的各类农业信息内容进行把关。今年,她撰写的信息和简报内容被《昌吉日报》等媒体采用100多篇。
近几年,在我的带领下,蔡付琳同志先后参与多项科研推广项
目,开始在单位主要工作中独当一面,可以独立解决工作和生产中各类问题。由于工作成绩比较突出,她先后获得昌吉州农技推广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先后获区州科技进步奖4项,在专业杂志发表文章多篇,并取得了高级农艺师资格。
三、对进一步做好拔尖人才工作的建议
昌吉市委、市政府对拔尖人才工作十分重视,出台了提高拔尖人才待遇的各项政策,使广大拔尖人才深受感动与鼓舞,为进一步做好拔尖人才工作,下面,我提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1、每年人才办以文件的形式下发每个拔尖人才年度考核目标任务,要求所在单位安排工作时,以拔尖人才年度考核目标为主,不要过多安排其它工作,以保证拔尖人才集中精力完成各项考核任务。
2、每年年终对每个拔尖人才工作总结材料进行汇编成册或以电子版形式集中传送,以使大家互相交流学习、借鉴经验、共同提高。
3、使拔尖人才能参与市上的有关会议,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以便更好地为全市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服务,发挥更大的作用。
4、建议市上保证人才办经费,使大家每年能有1-2次外出考察学习的机会,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更好的投入本职工作,建功立业。
以上是对自己一年来所做工作的汇报和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建议,不正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共同努力,取得更好成绩。
昌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李文鹏谢谢大家!2012 年元月5日
第二篇:李文新同志先进材料
李文新同志先进材料
李文新同志,男,1965年生,200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武陟县农村公路管理所养护股的股长。自从事公路养护工作以来,他认真学习,扎实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保持列养公路的畅、洁、绿、安、安,他时刻以一个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忘我工作。连年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特别是今年,在全省农村公路系统养护工职业技能竞赛中,他取得了个人综合成绩全省第一名,并获得了“省技术能手称号”和省交通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的殊荣。
他1985年在武陟公路段参加工作,1993年调入我县地方道路管理所圪垱店道班上班,“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为人”是他心中的座右铭。1999年他担任圪垱店养护中心站站长后,更是早上班,晚下班,和同志们一道处理路面病害,当他看到自己管理的路段达到了“路面平整无坑槽,边坡顺直一个面,边沟畅通无堵塞,路肩整洁无堆积,标志齐全无短缺”的精细化目标的时候,他就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说再苦再累也值得。由于圪垱店站管护站的路段长,聘用近二十位农民代表工,在每周二的巡查,指导中错过吃中午饭是常事。几乎每到一位代表工段上,就要接过铁锨替代表工干活,边干活边给代表工做指导,谈家常,大大提高了代表工的工作责任心。
2008年调任所养护股股长后,为了给领导当好参谋,他学习了很多新东西。其中,包括各种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的起草,电脑的应用等,尤其是新的行业标准《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对于一个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他来说可谓难度不小,但是他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虚心的向别人请教,他常讲:年龄不论大小,能者为师。他曾多次向市、县有关领导和同事请教,带领相关技术人员在公路上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手拿理论书籍和养护工具,结合工作实际仔细对照、认真讨论,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多次试验,总结经验。他嘴上不说,但心里始终保持着勇争一流的坚定信念。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带领的团队业务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2011年全省第二届养护工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他取得了个人综合成绩全省第一名。总结以上,他主要有以下几点可供我们借鉴:
一、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过硬思想政治素质
作为养护股股长,他积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首先把政治思想放在首位,当作关键来抓,带头讲党性,讲纪律,讲团结,思想上多和同志们交流,感情上多沟通,工作中多通气,决策中多商量,使股室全体同志上下做到了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增强了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谅解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风气。其次是组织养护职工认真学习业务知识,采取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方式,人手一套相关专业书籍,组织集中学习,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并现场组织
路况量验和路面病害处理,熟悉路面病害情况,研究制定处置措施,达到规范化作业的目的。三是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优质服务的观念,把工作做到了养护工地,开展谈心活动,与广大干部职工交朋友,做到热心,细心和耐心,解决职工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二、工作中敢打硬仗,业务水平突出
做为一名公路养护工,是再平凡不过的工作了,但是李文新同志不这样认为,他经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工作只是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农村公路管养起来,任务大、困难多,管理着全县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工作,并负责县乡道大中修的养护任务,困难可想而知。在公路养护工作中,路面坑槽挖补是最辛苦、最繁重的,当时的条件是人工在火炕上炒拌沥青混合料,上面烈日当头,脚下是炽热的火炕,中间有刺鼻有毒的沥青蒸汽,常常呛的人头晕、恶心,他当时的任务是开小四轮拖拉机运送沥青混合料,但是当他将车停到火炕边后就立即和拌料的同志一起拌料、装车,然后开车将料送到四、五公里外的工地,一停车就和负责摊铺的同志一道卸车,一个人干两、三个人的活,工作中充满着火一样的激情。
在平时工作中,他总是身教胜于言教,处处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心系公路,一心扑在工作上。在艰苦的环境中,完成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是他人生最大的乐趣。
舍小家,顾大局,无私奉献,勇于开拓是他长期以来的一贯作风。每天的时间他都安排的满满的,早出晚归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折射出他以工作为事业,把事业当追求的工作品质。他舍小家,顾大局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感染了职工、带动了职工,使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每项工作,每次施工都能以良好的质量、优质的服务,安全、快速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平时工作中,他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要明确当前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是在发展中出现的,必须靠加快发展的办法来解决;二要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明确总的形势、正在向有利的方向发展。他一直要求广大职工变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认真落实新要求,完成新任务,开创新局面,丰富新内涵,再树农村公路畅、洁、绿、美、安的新形象,实现农村公路又好又快发展。
他的勤奋使他进步,他的执著使他成功。看着他满面笑容的站在奖台上,大家深深地知道,那是他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忘我工作的拼搏精神得来的。与其说是大家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不如说是他不断追求“更好”、精益求精结出的硕果。
第三篇:李文祥同志先进事迹
李文祥同志先进事迹
李文祥同志是濮阳市范县人,1925年5月出生,1947年参军入伍,194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解放军第28军83师247团战士、班长、排长、副连长,先后参加了济南、淮海、渡江、平潭岛等战役,荣立二等功、一等功、特等功各一次,荣获“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6年,他转业安排到福建省建设厅建筑工程总公司工作。1962年,他响应国家支农号召,主动要求回家乡务农,先后担任生产队长、村委会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
3月31日上午,在省人民会堂举行的李文祥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范县人武部政工科科长周玉陶、范县白衣阁乡副乡长杜晓玲、范县民政局干部刘朝庆、李文祥同志的女儿李金英、濮阳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张锋5位报告团成员从不同侧面讲述了李文祥同志的先进事迹。现将有关内容摘发如下,以飨读者。
永不生锈的军功章
这些天来,我一直被深深地感动着,而最让我震撼的,是省委卢展工书记看望老英雄时亲手打开的那个已经发黄的小布包,里面一枚枚军功章,见证了老英雄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辉煌。
1948年9月20日凌晨1时,是济南战役发起总攻的时刻。济南城西的永镇门是李文祥所在83师247团2营6连的主攻方向。伤亡很大,连长迅速收拢人员,决定组织“敢死队”进行强攻。“共产党员站出来!”连长话音刚落,齐刷刷地站出六七名战士。“李文祥,你不是党员,不能参加!”李文祥一听急了:“连长,别看俺不是党员,打仗俺可从没含糊过!”连长批准他加入了“敢死队”。李文祥迅速推起装有炸药的独轮车,城门被炸开了,我军7个主力纵队冲进城内,攻下了济南。这次战斗,李文祥荣立二等战功。
在李文祥的记忆里,永远无法抹去的一幕,是淮海战役中的鲁楼阻击战。经过3个多小时生死阻击,阵地上只剩下指导员蔡同田、李文祥和已经被子弹击中胸部的范县同乡马士华。“同志们,后面的战斗将会更加残酷,我们要随时做好牺牲准备。你们还有什么话要说?”指导员蔡同田说。“指导员,再过两天,就是俺17岁生日了,俺恐怕是过不了„„这个生日了„„”马士华断断续续地说着,便身子一歪,倒在了战壕里。眼睁睁地看着战友倒在自己身边,李文祥失声痛哭:“士华,俺的好兄弟,等革命胜利了,俺一定好好给你过一回生日!”这次战斗,李文祥消灭了30多个敌人。1949年2月,渡江战役即将打响,在长江边上,指导员与李文祥的一番对话,使他毅然下定决心,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6月15日晚上,在上海刘行镇国际电台战役中,李文祥带领全班担负炸碉堡任务。李文祥扛起10公斤重的炸药包,一跃而起,拉着了导火索,敌人的碉堡顷刻间轰然倒塌。这次战斗,上级为他记一等战功。
战争的硝烟渐渐散去,李文祥无比珍视地将一枚枚军功章悄悄收藏起来,包进了小布包,这一包,就是半个世纪!
今年2月24日,李文祥长期战斗过的老部队领导专程赴范县看望慰问已经87岁高龄的老英雄。部队的同志将83师《师史》递给李文祥,翻开英模名录说:“李老,这里边还有您的名字呢!”看到当年牺牲的战友名字时,老人又一次泪如雨下:“战友们,你们要是还活着,该多好啊!”
黄河岸边写忠诚
1956年,时任副连长的李文祥,转业到福建省建设厅建筑工程总公司工作。在福建,李文祥与美丽善良的闽南农村姑娘陈宝珍喜结连理,小两口过着幸福甜蜜的生活。
1962年,党和国家发出了党员干部回乡支农的号召。单位召开动员会后,李文祥第一个报了名,咬破手指,按下了鲜红的指印。就是这一按,按出了他50年的另一番人生境遇;就是这一按,按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赤子情怀!当年7月,李文祥带着妻子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老家。从此,在福建省建筑工程总公司的花名册里,少了一名干部,而在范县白衣阁乡北街村,多了一个农民。当时的北街村,到处都是盐碱地。这位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的汉子横下一条心,他说:“我就不相信,改变贫穷比打仗攻山头还难!”在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下,不到两年时间,原本亩产只有一二百斤小麦的低产田,全部种上了水稻,产量也增长到400多斤。
稻改成功后,大家联名推荐他连任村党支部书记,李文祥婉言谢绝:“我年龄大,文化低,还是让年轻人干吧,我做好配合就行啦。”就这样,他由村支书到副支书,由民兵连长再到生产队长,最后成为社员,“官”越做越小。
在李文祥的生活中,我们不能不提他的妻子陈宝珍。这位当年美丽清纯的闽南姑娘,如今已经年近八旬,50年过去了,陈宝珍老人早已和这里的生活融为一体,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北街村村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老太太。因为拿不起路费,这么多年,她只回过一次福建老家,还是卖了一头猪换来的路费。
李文祥,这位曾经驰骋疆场的特等功臣,这位半个世纪以来默默无闻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共产党员,很普通,普通得在他走过时,你都记不住他的背影;但却很伟大,伟大得在他面前时,需要仰视才能领悟他的境界!
英雄隐功50年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牵挂老干部、老党员、老军人的生活和待遇问题,先后于1979年和2001年两次对优抚对象进行全国性普查。几十年来,为了掌握准确情况,县民政局对优抚对象曾进行过12次核查。在这些普查、核查中,李文祥的辉煌历史始终没有任何记载。1993年,范县对全县新中国成立前的老党员进行排查,寻访人员到李文祥家里了解情况,李文祥拿出的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党费证。2009年,范县民政局开展了“红色记忆·追忆英烈”活动,广泛收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英模资料,李文祥老人在他填报的表格中,对参加的各种战役和家里的困难,一个字也没填。
十几年来,民政部门对前来反映生活困难的每一名优抚对象,都进行了登记。可是,在我们的登记册中,一次也没有出现过李文祥的名字。
几十年来,他把一枚枚军功章悄悄地藏在了小布包里,把信念深深扎进家乡的土壤,一次又一次地放弃了本该享受的各种待遇。
“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福建省建设厅的同志辗转来到范县,专门为李文祥落实待遇。“李文祥同志,组织已经决定恢复你的干部身份,请你回福建工作,不用在农村受苦了!”听到这个消息,李文祥十分激动:“没想到,这么多年了,组织还惦记着我呢。”随后他平静地说:“我在农村这么多年了,已经习惯了。再说,我是队长,村里的群众也需要我。要是大家都去富的地方,穷地方没人来,那不就更穷啦?!”
1984年,福建的同志再次专程来到范县,为李文祥发放了生活补助费,以后每季度给他寄一次。不久县民政局也根据相关政策,给他办理了原工资40%的补助。他知道后,马上拿出福建方面给他寄来的生活补助费凭证,找到民政部门说:“福建给我发着钱呢,咱不能昧着良心拿两份,让国家吃亏啊。”
第四篇:德育先进个人李文博同志事迹
春风化雨孜孜以求
——德育先进个人李文博同志事迹
李文博,男,生于1969年12月,中共党员,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管理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任岐山县职业教育中心副校长职务。近年来他在尽职做好自身承担的教学管理工作同时,一直担任德育课教学工作任务,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和创新德育课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不断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创造性地开展德育教学工作,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坚持经常学习德育教育理论,不断提高自身德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他坚持经常学习德育课教育理论,自觉学习借鉴德育教学先进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有关规定,积极推进本校德育工作改革。他深刻的认识到,面对高度开放、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德育就是要使我们的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健康的思想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坚韧的意志品质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同时,他能自觉践行‚身正为范‛,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给学生做出榜样,用自己良好的道德修养去教育和感染身边的每一个学生。
二、积极探索符合新时期学生特点的德育教学模式。
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教师就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新时期中职学生的思想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每个人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他采取学习理论知识、进行问卷调查、和学生谈心、交朋友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真正走进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未来的企业员工。在确立德育目标时,他把德育教学和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结合起来,德育就是培养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为了实现总的德育目标,他确定了德育目标三步走:一年级的德育目标是‚学会做人‛,二年级的德育目标是‚学会做事‛,三年级的德育目标是‚学会发展‛。在构建德育体系教学目标体系中,围绕培养合格的企业员工这一中心环节,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水平制定了阶段的培养目标,把德育总目标和具体目标结合起来,体现出德育教学的完整性、连续性、渐进性、层次性,保证德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他能认真钻研、大胆尝试和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在教学中坚持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去教育每个学生,认真上好每一节德育课。突出体现德育课的时代特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实施教学。坚决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教育不同的学生。
三、倾注爱心,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
在上好德育课的同时,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他以《弟子规》为新切入点,使学生达到‚国学滋养,身心健康‛的目的。他觉得,对中职学生进行《弟子规》教学很有必要,‘守孝悌’区区三个字,其内容却很丰富,包含了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等内容,一个人首先要孝顺
父母,乌鸦尚知返哺,做为高级动物的人更应该对养育自己的父母加以报答。小时候要听父母的话,成年以后要奉养父母。一个人如果不孝顺父母,不热爱自己的家,那么他就不可能热爱故乡、热爱祖国、有民族自豪感。因此‘守孝悌’应是做人之根本。‛他还说:‚《弟子规》十分‘前卫’、十分人性化。‘不怕犯错误,犯了错误要思过,要承认,才能改进’,‘过能改,归于无’,只有知错,才能改错,改了就好‛。在找到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后,他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要求每位学生都要记住自己父母的生日,回家后,为父母洗一次脚,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
针对中职学生德育工作的复杂性,他坚持经常举办专题讲座,针对中职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有效地开展教育。专题讲座延伸了德育课的教育内容,也增强了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例如对新入学学生进行珍惜学习机会和理想前途的教育,对临近毕业的学生进行择业、就业和创业教育等。利用学校组织的重要活动,创设情境,在活动中教育是李老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例如,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带领学生踊跃捐款;当得知某位学生家中困难时,他首先慷慨相助,然后动员大家伸出援助之手。
学校有一位叫张XX的学生,据班主任和其他代课教师反映,该生纪律性差,上课睡觉,不思进取。李老师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找来这位同学,耐心细致给他做思想工作,首先让他树立信心,明确人生目标。通过了解,得知该同学是单亲家庭,生活困难,李老师又给予该同学适当的帮助。浪子回头,通过长期耐心的教育,该同学转变很快,而且还在技能大赛中获奖。毕业后,该学生在看望李老师时感激地说,‚李老师,谢谢你在关键的时候拉了我一把‛。
他经常说:‚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是广大人民群众子女接受教育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中职德育要倾注爱心,让自暴自弃的孩子昂首挺胸地走上社会,成人,成才,成功。‛
四、注重德育教学研究,以教研促教学。
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他能不断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坚持撰写德育课教学体会文章,德育教学工作经验材料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交流,近年来有5篇教学论文公开发表和获奖。2010年他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改革创新战略专题研究班培训学习期间,在德育工作专题研讨会上他提出的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改革探索的思路和做法得到了与会专家和同仁的好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他先后被岐山县教育体育局评为‚创佳评差‛先进个人;两次被岐山县教育体育局党委评为优秀党员;被宝鸡市教育局评为教学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在宝鸡市首届师资培训机构教师赛教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在成绩面前他总是谦逊地说:‚脚下的路还很长,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要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但我会努力走好每一步,一直坚定地走下去……‛
第五篇:农业改革---李学鹏
中国农业改革思路
“三农”问题在中国已越来越重要,因为这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能否完成。
从包产到户到今天已有三十多年的时间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果有目共睹,中国农民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温饱,到二十世纪末达到整体小康,但是在现代农业大发展的今天,小农经营能否带领中国农民奔小康?中国的土地制度还要不要改?改成什么样的所有制形式?这已经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农”问题的突出表现是“两低”,“两难”。两低是指农民收入低和农业效益低,两难是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和农民增收难。中国农业一直遵循着传统的生产方式,机械化很低,也只有在东北这种商品农业种植区,其机械化程度略高,加上本身生产规模小,农产品整体价格不高,人工费用,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攀升,农民效益很低。农业结构调整不力,农民增收渠道少,基本上是弱质农业。小农生产过分的牵制了劳动力,使得农民增收渠道有限。
小农正在走向破产,中国农业何去何从?要增加农民收入,就要减少农民数量,按照现有农业生产率和考虑未来机械化普及程度,中国按有一亿两千万公顷耕地计算,一亿农民即可经营,而剩余的大约五亿农民将何去何从?现状是中国小城镇吸引力不够,而大城市问题突出,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未来大城市会提高外来人口的准入门槛。所以,不仅仅是农业的发展而且也是中国实现城镇化的途径。
考虑到以上提到的问题,建议改变包产到户的经营方式,改变目前超小规模的家庭经营状况,走农场经营的道路,具体来说,将全国农村耕地统一回收,按一个行政村或一个乡镇为单位进行登记,然后对外承包,当然,农民承包土地不能用于工业建厂和建房,必须用于农业经营或者严格来讲就是粮食生产,因为我们必须在改变经营方式的同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当然更不能改变土地的所有制形式,避免“新型地主”和土地垄断的出现,既然实行的是大规模的生产,就要引进机械,这是国家应建立相应的财政补贴制度(种粮补贴和农机补贴)和扶持政策,适时适当的 提高粮食价格,而失去土地的农民可以选择去继续经营土地,即接受农场主的雇佣,也可以选择外出打工。当然上面提到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所以应该大立兴办村办企业和乡镇企业,这类企业以对口服务本区域为渠道,简明讲就是农资生产企业,农产品加工业,物流公司(粮食,加工类农产品的外运)等,这类企业主要是根据本地需要而建立的,成本低,市场大。同时要建立农资代理,人才市场以及咨询机构,建立培训机构,完善网络信息传输和交流平台,逐步开放农村金融市场。
农业发展的关键其实就是打破土地束缚劳动力的现状,上面提到的农场经营其实类似于东汉的田庄经营,不过两者在土地所有制形式上有本质区别。如果上述目标能够实现,那么农村剩余劳动力便转化为产业工人,接着便是小城镇的崛起,而中国又在农业变革的过程中稳步推进了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