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招标法学习心得1
学习《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体会
新项目---安坤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11年12月20日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13号令,发布了《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于今年2月1日该条例正式实施。这是一部国家法制建设中促进公平竞争、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重大举措。我就通过利用假期学习了《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来谈点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总结了以往招标投标实践活动的成熟经验,进一步明确了法律重要概念和应当公开招标的范围
针对一些应当公开招标的项目以法律规定不明确为借口规避公开招标的问题,在《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中明确规定:凡属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除因技术复杂、有特殊要求或者只有少数潜在投标人可供选择等特殊情形不适宜公开招标的以外,都应当公开招标。其中更加具体明确了凡是以暂估价形式包括在总承包范围的工程、货物、服务属于依法必须招标的范围达到国家规定规模标准的,应当依法进行招标。《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不仅对《招标投标法》中一些重要概念和原则性规定也进行了明确和细化,比如《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二条规定:“招标投标法第三条所称工程建设项目,是指工程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服务。前款所称工程,是指建设工程,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及其相关的装修、拆除、修缮等;所称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是指构成工
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且为实现工程基本功能所必需的设备、材料等;所称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服务,是指为完成工程所需的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而且对招标投标的程序和环节进行了明确和细化,这里主要包括招标程序、投标程序、开标和中标程序等,使招投标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具体时间节点更加清晰,招标条件和要求更加严格,缩小了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评标专家等不同主体在操作过程中的自由裁量空间。
二、规范了招标人对投标人的资格审查,增加了资格后审的规定。
资格审查环节是最容易腐败的关键环节,为进一步规范资格审查环节,防止以资格审查之名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明确了资格审查分为资格预审和资格后审的具体要求,规定了招标人应当组建资格审查委员会及其成员的规定。明确了招标人资格预审申请文件。资格审查委员会以及成员应当遵守《招标投标法》和本条例有关评标委员会及成员的规定。明确了招标人如果采用资格后审方法对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应当在开标后由评标委员会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标准和方法对投标人的资格进行审查。
三、细化了防止虚假招标、围标串标、“明招暗定”的规定,直面招标投标违法行为的针对性。
实际工作中搞虚假招标、围标串标、“明招暗定”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招标人以不公正、不合理的投标人资格条件和中标条
件以及不规范的投标人资格审查办法限制、排斥其他投标人,以使其事先内定的投标人中标。针对这一问题,《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明确了招标人不得设定与招标项目特点和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或者合同履行无关的任何条件,不得以特定业绩、奖项作为中标条件,不得限定特定的专利、商标、品牌或者供应商等。实践中搞虚假招标、围标串标、“明招暗定”的另一主要手段,是招标人以各种方式与其内定的投标人串通,帮助其中标,针对这一问题,《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在重申禁止招标人与投标人串通投标的具体情形作了细化,比如《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中例举了六种具体情形属于招标人与投标人串通投标,为依法认定和严厉惩治这类违法行为提供了更明确的执法依据。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可能有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是我相信,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必将会对招投标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第二篇:招标法2
招标法
2
概述
我国建筑工程实行招投标制度的历史较短,是在对外开放以后随着外资的涌入而引进的,其发展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相一致。建筑工程招投标经历了1981年—1984年的试点阶段、1984年—1994年的推行阶段以及1994—2000年的完善阶段。2000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
国招标投标法》正式实施,标志着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步入法制化的轨道。现在,全国各地先后建立起有形建筑市场,将政府投资的工程招投标活动都纳入其中进行集中管理,统一招投标程序和手续,明确招标方式,审定每项工程的评定标方法。
在有标底招标中,招标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活动,尽管出台了《招标投标法》及其配套法规,但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信息公开不够、公平性不够、公正性较差、暗箱操作、明招暗定、行政干预、权力寻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我国已加入了WTO,各方面都要与国际接轨,建筑市场也不例外,而国际上招投标的惯例是“最低价中标法”的无标底招标方式,我国的招投标办法也应该随之改革。借鉴国外的有效做法,结合我国现阶段情况,一种有特色的无标底招标方式在我国交通、市政、建筑等部门逐步推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旨在对无标底招标法的操作程序、应注意的环节以及先进性和科学性进行探讨,以期对我省水利工程招投标工作有所帮助和参考。
2无标底招标的概念评标方法和程序
2.1无标底招标的概念
无标底招标法是招标单位在招标中不设标底或者即使设标底也不作为评标标准,而是将项目合同授予“其投标书实质上响应招标文件要求而且具有最低评标价格的投标人”。“评标价格”是指评标委员会根据投标文件的约定,对工程量清单中的计算和汇总中的算术错误进行改正和评估后的投标报价。
2.2无标底招标的评标方法和程序的设计
无标底招标的评标定标通常分为合理低价法(最低评标价法)和综合评定法。
2.2.1合理低价法
合理低价法是指投标人的投标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后报价最低者中标的评定标方法。采用最低评标价法的,通常按下列程序进行:
(1)对投标文件进行符合性鉴定。投标文件应实质上响应招标文件的要求,应与招标文件所有条款、条件和规定相符,无显著差异或保留。主要包括资格审查和商务标评审,评标委员会对实质上不响应招标文件要求的投标予以拒绝。
(2)对投标文件的技术标进行评估。评标委员会对投标单位所报的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计划、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的配备、施工技术能力、履行合同情况以及临时设施的布置等进行评估,按合格与不合格两个标准评定,不合格的投标被拒绝。
(3)对投标报价进行评估。评标委员会对确定为实质上响应招标文件的要求和技术标合格的投标进行投标报价评估。在评估投标报价时应按招标文件的有关规定进行校核后,确定评审报价,并按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出名次。
(4)对报价答辩结果进行评定。评标委员会对报价最低的投标人进行报价答辩,认定报价不低于成本后,即确定该投标人为中标单位,如被认定为属于低于成本的报价,则评标委员会有权否决其中标资格,并依次对下一名次投标人进行报价答辩,最终确定中标单位并写出评标报告。
2.2.2综合评定法
是指投标人的投标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的投标人中标的评定标方法。
综合评定法通常采用以计分为基础的评定方式。评定内容由技术标、商务标和项目班子配备三部分组成。按工程类别不同设定三部分的权重,总分值为100分。其中:技术标的权重为30-60,商务标的权重为30-60,项目班子配备权重为10-30。
3政府的政策导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41条明确规定“中标人的投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2001年国家计委、建设部等七部委第12号令发布的《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办法》第12条明确规定“评标方法包括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根据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的投标,应当推荐为中标候选人”。
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招标人可采用有标底招标或无标底招标,鼓励采用工
程量报价清单招标和无标底招标……”。由此看出,实行无标底招标,合理低价中标法有法律法规保障。
4、无标底招标与标底法招标的比较
4.1标底法招标
标底法招标是业主在招标前,委托招标单位或设计单位根据设计图纸、设计部门编写的施工组织设计和行业预算
定额,预先计算一个项目施工预算价,然后在评标时,以标底为基准或以一定权重参与而形成的复合标底为基准,对各投标商的报价进行打分的一种招标方法。
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后,标底法招标对有效控制投资、防止漫天要价、促进企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新工艺的普遍应用以及工程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采用标底法招标的局限性也更多地暴露出来。其弊端主要有:
(1)遏制了招标市场竞争的全面性。在统一定额、政府定价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下,定额项目和水平往往与市场脱节,远远不能真实地反映当时建筑产品的市场价和建筑行业的利润率。
(2)标底的编制和审定过程中涉及到诸多的环节和人,很难控制人为的倾向和泄露,容易产生违规、违纪和违法行为,滋生腐败。标底成为引发不正当竞争的“祸根”,投标人不惜代价猎取标底,无形中也增加了工程造价。围绕标底所进行的不正当行为,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失去作用。
(3)标底把各投标人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及生产成本放在同一水平上考虑,无法体现优秀企业的优势。
4.2无标底招标法
无标底招标法同标底法招标相比,其主要优点可总结为三个方面:
(1)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价、节约建设投资。一个工程项目建设总投资基本可以划分为两部分:一是不可压减的直接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这部分资金受国家物价政策的制约,对任何施工企业都是不可变的;另一部分是可压减的管理费用,包括施工管理费、计划利润等。很显然,选择施工工艺先进、管理水平高的施工企业,其管理费则应是最低的,工程的总造价相应也是最低的。
(2)更有利于促进施工企业加强管理,提高人员素质。由于无标底招标,从实质上讲,它彻底打破了行业内部保护,真正体现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道理。不论哪家施工企业,若能在众多的同行竞争中获胜,取得工程承包权,就必须有比他人更高的技术水平、更好的施工工艺和更高的项目管理水平,否则将会赔本,被市场淘汰。
(3)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招标过程中的腐败行为,使人为因素的干扰降到最低,使招标过程真正实现公开、公正、公平。由于在项目招标的全过程中,始终没有一个标底,所以在评标结束之前,任何人都不可预知哪一家能中标,这样就不存在标底的泄露问题。即使业主有一定的授标意向,也没有充足的理由来否决比它报价更低的企业。这样做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建筑领域的腐败行为,从制度上为工程质量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招投标是市场中各方主体的博弈行为,由于评标标准发生变化,投标人的博弈策略也随之变化。根据得益最大的博弈原则,投标人报价的博弈策略遵循项目的预期利润与中标概率的乘积最大化。在标底法招投标中,中标概率与投标价关系较小;在无标底招标中,较低的价格将得到较高的中标概率,因此,总体来说,其价格趋于合理降低。正是由于投标人各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产生了相互之间的竞争,通过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维护了开放型社会的价格体系,使工程价格趋于合理。
5、实行无标底招标法应注重把握的几个环节
5.1注重招标文件的编制质量
招标文件作为选定施工企业、进行施工合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技术规范还是商务条款,都必须尽可能详细、完善,任何一处的疏漏或不恰当,都可能给招标工作带来麻烦,也可能成为施工中承包商进行索赔的理由。因此,招标文件的编写应由设计部门、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技术专家、财务专家、懂经济合同法的专家共同完成。
5.2改进投标文件包装方式
按照目前流行的“双信封无标底评标办法”的要求,招标文件中要求投标人的投标文件按技术文件、商务文件(不含报价部分)和报价文件分别包装,技术文件应无标记。招标文件中应对技术文件的内容、排版、装订等作出具体的统一规定,技术文件的任何一页均不得标注与投标人有关的指示性痕迹或印记,不得有明示或暗示的标记,否则该投标文件视为无效。
5.3进一步开放市场,严把资审关
进一步开放市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行政手段或者其他不合理方式限制投标人的数量,排除潜在的投标人。招标人不仅要依据各标段的工程内容,技术含量和施工难度编制资格预审的强制性条件,而且要组织有关专家对潜在投标人的实力(人员、设备、财务)、业绩和信誉等进行认真审查,以确保通过资格预审的投标人,必须是实力强、业绩实、信誉好,符合强制性条件要求的施工企业。
5.4改变开标方式
无标底招标提倡二次开标。第一次,招标人当众拆封投标文件的商务文件,宣读合同段名称、投标人名称、工期、工程质量目标、项目经理等内容。技术文件交监督机关或公证机关进行统一编码,编码机关应做好原始记录随时备查,评标委员会对技术文件进行不知名评审。报价文件交监督机关或公证机关密封保存。第二次,在评标委员会对投标文件的商务文件和技术文件评审完毕后,招标人书面通知所有投标人对报价文件进行开标,宣读投标报价等。
5.5防止串标哄抬标价低于成本价中标
为防止投标人相互串标、哄抬标价或低于成本价中标,业主应组织工程造价方面的专家编制起控制作用的标底。该标底不作为评价投标人报价得分的依据,也不参与计算复合标底等形式作为评价投标人报价得分的依据。该标底只作为招标人对工程项目成本价的控制依据,如认为低于标底价a%为低于成本价(指所有投标人所能承受的最低成本价),招标人有权拒绝其投标。高于标底价b%为不具有竞争性(指高出行业平均利润较大幅度或超过概算价),当所有投标人报价均高于标底价b%时,招标人可以拒绝所有投标,重新组织招标。
5.6建立公正透明的招投标公示投诉制度
招标人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评标结果,中标单位将在中国招投标网或行业网站予以公示,公示期限为7天,接受社会监督。投诉信件的处理,按照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七部委发布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办法》规定的权限、程序严格执行。
5.7加强监督管理建立诚信体系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
各级行业主管部门要依法履行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管职责,不得干预招标人正当的招标工作,不得剥夺招标人定标的权力。要重点打击招投标中的串通投标、出借资质、低价抢标、暗箱操作、行贿受贿、地方保护、行业保护、同体建设、指定分包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大对中标人的监督检查力度,解决投标承诺与施工过程脱节的问题。对严重违约或由于低价抢标导致质量差、进度慢的施工单位,要依法处理并曝光。不得采用以奖代补或工程变更等方法解决低价中标问题,从根本上杜绝低价抢标行为。同时应培育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守信的激励和失信的惩罚机制。要加快建立施工、监理企业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科学的信用评价方法,定期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防止投标人弄虚作假、超能力投标、骗取中标,引导施工、监理企业加强自律,讲信誉、守合同。在合同的实施过程中,应注重索赔工作,正确
处理索赔与反索赔问题,维护业主和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需建立工程担保法和工程保险制度,搞好市场监管的立法。通过立法规定工程投标人必须提供投标保函、履约保函,招标人必须提供付款保函;工程保险方面,则应通过法规将有关费用列入报价,作为工程建设的必投险种,来完善风险转移体系。
6结论
(1)实行无标底招标,合理低价中标法有法律法规保障。
(2)实行无标底招标,合理低价中标法是我国建筑市场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3)无标底招标方式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价、节约建设投资,更有利于促进施工企业加强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招标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是遏制建筑领域腐败的有效措施。
(4)从发展趋势来看,推行无标底招标法势在必行,但无标底招标法还未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还需要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真正熟悉和领会无标底招标的实质,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第三篇:项目招标学习心得
《电力工程项目招标》心得体会
经过一节课的学习,我已经对招投标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解,感觉受益匪浅。老师生动讲解、精彩案例不仅充实了更多的理论知识,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较全面的提高了自己关于招投标法律法规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下面是关于工程项目管理案例中《电力工程项目招标》的一些具体的心得体会。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招标投标制度在我国起步较晚。我国的招标投标制度发展大致经历了探索与建立、发展与规范和完善与推广3个阶段。从建国初期到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我国实行的一直是计划经济体质,因为招标也曾一度被中止。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计划经济体制也有所松动,相应的招标投标制度开始获得发展。但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招标投标主要侧重在宣传和实践,还处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种探索与建立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们的招标投标制度经历了试行-推广-兴起的发展过程。1984年11月,《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暂行规定》的制定拉开了招标投标制度的序幕,更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中后期,招标方式已经从以议标为主转变为以邀标为主。1994年,我国进口体制实行了重大改革,使得专职招标机构开始逐步向市场化的自由竞争转型,至此,我国的招标投标制度开始与国际接轨且完成了发展和规范阶段。2000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投标制度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我国的招标投标制度从此走上了完善的轨道。与此同时,各高校也开设了与招标投标有关的专业和课程,开始培养相关人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年代,正在努力实现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了使我国能够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加强科技创新和资源配置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而招标投标具备这一功能。因此,在现阶段推行招标投标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2011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实施条例》较《招投标法》有了更为详细的规定。《条例》的出台至少体现了三个亮点:一是就招标投标评标中标甚至合同签订过程作了比较明细的规定和预防处理。这是作为《实施条例》本身的要求,也是经验的总结。例如对串通投标作了明确的认定,以及对评标的规范等。二是首次就实践中大量存在的招标投标交易场所进行了规定,明确了它的功能定位。如隶属关系、层级及性质作用等。《实施条例》提出招标投标信用制度。这是招标投标诚信体系建设非常重要的法律支撑。三是《实施条例》就实际中开始的招标师资格予以明确。这是招标投标职业发展的基础保障。
在招投标过程中,主要有13部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规范招投标活动,促进招投标市场健康发展;进一步落实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规范市场交易行为;进一步推进决策和规划管理工作公开透明,确保规划和项目审批依法实施;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行 政行为、市场行为更加规范;进一步深化有关体制机制制度改革,建立规范的工程建设市场体系;进一步落实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责任制,确保建设安全。使得工程建设领域市场交易活动依法透明运行,统一规范的工程建设有形市场建立健全,互联互通的诚信体系初步建立,法律法规制度比较完善,相关改革不断深化,工程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领导干部违法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建设的行为受到严肃查处,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势头得到进一步遏制。加强对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管,规范招标方式确定、招标文件编制、资格审查、标段划分、评标定标、招标代理等行为,改进和完善评标办法,确保招标投标活动公开、公平、公正。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知道,招投标工作需谨慎和认真,做事儿应该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在面对招标工作新的形势下,对招标人员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在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提高自己,不断的加强学习。在未来走向工作岗位之后,结项目招投标的实际情况,在招投标过程中对照《条例》规定,逐步完善公司招投标管理制度,做到责任在脑中,工作在手中。
第四篇:语言文字法学习心得
语言文字法学习心得
秦路华
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全面走上了法制的轨道,对于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意义重大。10年来,围绕贯彻实施该法律,以城市为中心,以学校为基础,以国家机关为龙头,以新闻媒体为榜样,以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我市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语言文字法施行以来,各级学校积极把普及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纳入学校管理常规,采取措施消除使用方言和不规范汉字的落后现象。
近年来,随着普及普通话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教师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的实施,社会上自愿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员逐渐增加。2004年起,每年的6月和12月,将定期开展面向社会人员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从而进一步促进普通话在全社会的普及。
在国家机关,越来越多的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均能自觉使用普通话。对国家公务员进行普通话培训和测试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要求,也是高效执行公务、确保政令畅通、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要求。广播电视媒体也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多年来,我市广电部门积极实践这一精神,大力加强对普通话的普及。为了丰富节目形态,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更好地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同时,推出了一系列的普通话节目,有效地增强了市民的推普意识。规范语言文字需要齐抓共管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施行以来,“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观念已然深入人心。然而,推进语言文 字的规范化工作并非易事,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社会用字不规范,不仅有损城市的整体形象,而且对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对中小学生的认知会造成不良影响。
为进一步加强社会用字管理工作,市政府要求各单位开展清理整顿城区社会用字工作;团市委也要在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期间组织青年志愿者上街检查我市户外广告、招牌、标语等规范汉字使用情况,再交由工商、城建等部门进行整顿,以进一步提高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管理水平。
国家语委强调,维护语言文字的纯洁、健康,不但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关系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大问题。当前,社会语言应用空前活跃,语言文字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日益突出,这种情形下,加大语言文字工作的力度尤为迫切。国家语委有关负责人认为,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关键在落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真正负起责任,健全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及时出台具体的相应法规或实施办法。同时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管理和监督。由于涉及面广,这项工作不仅要依靠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其他部门也必须协同配合,齐抓共管,以举办第八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为契机,在全社会逐步形成“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良好风气。
第五篇:文字法学习心得
学习《国家语言文字法》心得体会
富源中心学校 高照鑫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有56 个民族,共有 70 多种语言,50多种文字。用法律的形式确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规定了使用范围。有利于社会适应,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交往,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为纠正社会用语用字混乱的现象,推进语言文字的依法管理提供了基础。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使 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的数量很多,总数约 6 万个,常用字约 6000 个。汉字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发现的最 古老的汉字,是距今3400多年前的甲骨文,它们已是很成熟、很发达的文字。据科学家推算,汉字的历史有 5000 年左右。汉字,就是记录汉语的文字。它是我 国各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中华文化 的瑰宝。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各地方言复杂,分歧很大,而汉字是超方言的,它打破了地域的局限,为不同地域间的交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汉字适应汉语的特点,记录和传播了汉民族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遗产。今天,汉字在信息处理方面 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人们可以在电脑、网络上直接使用汉字处理和传输各种信息,从而显示出它的强大的生命力。汉字不同于英语、俄语等拼音文字,它是一种形、音、义相结合的独特的文字体系。也就是说,一个汉字不仅有一定的形体,有一定的读音,还往往能直接体现一定的意义。因此,我们说汉字是一种意表文字,也有人称意音文字。从字形上说,汉字是一种方块文字,是通过横、竖、撇、点、折等各种不同 的笔画构成的。从形体看,汉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独体字,一类是合体字。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但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人们对中国文字传统的写法有所改造,产生了所谓的“现代字”,也就是错别字,这种轻易的 “改写”,使得中国文字失去了她原本的韵味。平时,有很多人为了一时的方便,而把很多字简写;或是不会写的,就用另一个同音的字代替原本的字,这样就可能使原来的句意改变了。
如果细心观察,你将会发现身边的环境中,有很多的错别字。平时,为了简便、节省时间,把“点”字下面的四点水写成提横线,或是把四点水写成 “大”,这是一个什么字呢?在字典上找不到的字,算是一个字吗?这么一简化,变成了一个最新型的现代人发明的字。如果这个简化了的字继续写下去,那么以后中 国文字会变成什么样呢?文字的发展历史是否会被扭曲呢?
走在大街小巷中,你同样可以发现错别字比比皆是。有的是为了广告效益,有的是明显的低级错误。如:舞与伦比,这是一项街舞比赛的标题,有意将 “无”改成“舞”,取之近音,为的是吸引过路人的眼球。又如在同一个地方的两个不同的招牌,居然会有两种不同的写法,虽是同音,但给消费者两种不同的概念。
表面上看,汉字不过是一个符号,指称着对应的事物,但就在这对应背后,还潜伏着中国人的情感、习惯甚至本能。这些情感、习惯、本能,我们可以随意更改吗?汉字它是产生汉字以前,我们远古人对社会的认识结晶,对自然的认识结晶,科学的认识结晶,还有哲学的认识结晶。难道,我们要否定这一切认识结晶吗?
语言文明、文字使用的规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规范、优美的单位名称、招牌、标语、广告牌等是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能否正确书写、使用汉字,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人际交往以至发展经济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与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政令的畅通、法制的进步、人际交流的增多、市场经济秩序的统一,需要更加规范语言文字的使用,让我们继续努力,深入贯彻《通用语言文字法》,为祖国语言文字的健康 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