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演示实验2010

时间:2019-05-13 03:55: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生物演示实验201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生物演示实验2010》。

第一篇:高中生物演示实验2010

阿卜力克木

新课标高中生物演示实验

(一)1.2.3.4.5.6.7.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观察DNA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叶绿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1.2.3.4.5.6.7.新课标高中生物演示实验

(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观察DNA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叶绿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新课标高中生物演示实验

(二)1.2.3.4.5.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生物体维持PH值稳定的机制

1.2.3.4.5.新课标高中生物演示实验

(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生物体维持PH值稳定的机制

新课标高中生物演示实验

(三)1.2.3.4.5.6.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应浓度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模拟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的标记重捕法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1.2.3.4.5.6.新课标高中生物演示实验

(三)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应浓度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模拟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的标记重捕法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新课标高中生物演示实验

(四)1.2.3.4.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制做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土壤中分离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1.2.3.4.新课标高中生物演示实验

(四)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制做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土壤中分离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新课标高中生物演示实验

(五)1.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2.蔬菜在腌制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 3.菊花的组织培养

新课标高中生物演示实验

(五)1.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2.蔬菜在腌制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 3.菊花的组织培养

新课标高中生物演示实验

(六)1.2.3.4.植物花药的组织培养

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1.2.3.4.新课标高中生物演示实验

(六)植物花药的组织培养

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第二篇:高中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实验 一周强化

主讲: 主讲:黄冈中学高级教师 张玉祥 一,一周知识重难点 1,考试内容: 分类层次 实验名称 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 质的鉴定 实验要求 学会 探索类 离子, 2,比较过氧化氢酶和 Fe3+的催化 学会 效率 分子 学会 3,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水平初步学会 4,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 学会 5,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初步学会 6,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 7,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 细胞 水平实验 8,细胞质流动的观察 9,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0,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 原 学会 学会 学会 学会 探索类 探索类 验证类 验证类 实验方法 验证类

验证类 验证类 验证类 验证类 设计类 设计类 实习类

11,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 初步学会 察 初步学会 个体水平12,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 实验 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初步学会 13, 学习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培 养基制备,接种培养等技术)种群水 14,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初步学会

调查类 调查类 设计类

平实验 15,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实习)初步学会 16,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 初步学会 生态系统 态系统的稳定性(实习)水平实验

17,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8,观察 SO2 对植物的影响 2,考纲解读:

初步学会 初步学会

调查类 验证类

本考查点的内容大致与去年相当,但今年删除了制作类,调查类,收集类中的六个实验,实习考点,不再作为考试 要求,考生在备考时要作相应的调整.《考试大纲》对本专题的要求可划分为两类:一是理解实验及实习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 作技能,进一步理解有关的生物学知识;二是能独立完成实验和实习,理解探究性实验的基本过程,初步学会探究性实 验的一般方法.具体的是能用恰当的语言对实验结果及方法作出科学描述和解释(包括用图表,数据),用恰当的方法 验证相关的生物学事实,能在新情境下运用已有的技能,方法,原理解决新问题.高考对考生实验能力的要求体现在考查的内容上,由于在高考中考查实验操作技能目前还难以实现,因此考查的内 容主要集中在实验原理,目的,材料用具,方法步骤,操作要领以及实验程序,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的分析,归纳和总 结上.通过实验方法创设新情境,侧重考查实验思维能力成为命题趋向.从近几年出现的高考题分析,实验设计和分析是一个热点,主要考查考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能否分析实验结果, 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及在不同情境下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而研究性学习是新出现的一种实验题型,具有一 定的开放性.今后实验题有可能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突破:①开

放性(题目,材料,方法步骤一个环节),②对实践中 一些具体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表达和描述.3,规律,方法和技巧(1)实验,实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分类 中学生物课本中的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按其实验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Ⅰ,验证性实验:特点是验证前人的科学研究过程和结论,而这种结论在理论课中已讲过.例如:生物组织中还原 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等.这类实验重点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步骤,解释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Ⅱ,探索类实验:这类实验的特点是实验目的和实验结果带有不确定性,要经过实验或研究得出结论.例如:比较 过氧化氢酶和 Fe3+的催化效率;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探索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等.在这类实验中 应注意实验变量的控制,实验步骤的正确与否,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Ⅲ,模拟类实验:其特点是所用材料全是非生物材料和替代材料,通过对实际研究过程相似的情景,模拟实际研究 过程.例如: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制作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通过此类实验同学能理解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加深对课本相关知识点内容的理解.今年高考不涉及此类实验.Ⅳ,调查类实验:其特点是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现象,通过对客观事实和现象之间联系的了解,得出结 论,提出自己的观点.例如: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Ⅴ,设计类实验:其特点是根据学过的生物学原理设计完整的研究过程,包括仪器,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等.例如, 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 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和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

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2)中学生物实验包含的基本技术 Ⅰ,玻片标本的制作:一般制作的是临时装片.A 压片法(如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压片的一般过程是:a 取材;b 固定;c 解离(对不易分散的材料用 HCl 处 理);d 染色;e 压片;f 观察.B 装片法(如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a 将材料在载玻片水滴中展平;b 放盖玻片时应从一侧慢慢盖在 水滴上,防止气泡产生;c 染色时或改变溶液浓度时,从一侧滴染色液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C 涂片法(如血涂片制作,现行高中生物实验中未使用).涂片时要注意:a 载玻片必须清洁;b 涂层要均匀;c 染色细 菌可用亚甲基蓝染色;d 血液用瑞氏染液.Ⅱ,显微镜使用的基本技术:包括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技术.使用低倍镜时应注意正确对光和焦距的调节(粗, 细准焦螺旋的调节).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包括:a 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并移至视野中央;b 转动转换器,
,使高倍物镜镜正 对通光孔;c 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Ⅲ,纸层析技术(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具体方法:a 制样液;b 制备滤纸条;c 点样液;d 层析,观察 实验结果.Ⅳ,比色法(如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是利用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相互作用, 能产生颜色反应的原理,可以根据颜色反应鉴定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物的存在.Ⅴ,恒温技术(如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a 水浴,b 恒温箱.此项技术主要用于酶的催化反应或 细菌的培养等.Ⅵ,研磨,过滤技术(如叶绿体色素提取),研磨过程中加入 SiO2 是为了研磨充分,色素提取时加 CaCO3 是为了 避免色素被破坏.其原因是叶绿体基质呈弱碱性,细胞液呈酸性,加入 CaCO3 是为了让弱碱性的 CaCO3 中和细胞液的弱 酸性,使色素分子在叶绿体破裂后仍处于弱碱性环境中,使色素的结构和性质维持稳定.Ⅶ,设置对照:很多实验都要设置对照.设置对照的方法很多,有的以不处理为实验组的对照(如组织中还原糖的 鉴定时留一些组织样液作为比色对照);有的以常规品种或常规浓度作为对照;有的实验是相互对照.无论哪一种对照 都必须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3)实验设计的常见方法: a.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如: ①淀粉——碘液 ②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班氏试剂 ③CO2——澄清石灰水或酸碱指示剂

④乳酸——pH 试纸 ⑤O2——余烬复然 ⑥无 O2——火焰熄灭 ⑦蛋白质——双缩脲试剂 b.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如: ①光合速度——O2 释放量或 CO2 吸收量或淀粉产生量 ②呼吸速度——O2 吸收量或 CO2 释放量或淀粉减少量 ③原子途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 ④细胞液浓度大小——质壁分离 ⑤细胞是否死亡——质壁分离,细胞质流动情况 ⑥甲状腺激素作用——动物耗氧量,发育速度,动物活动状态,动物体温变化等 ⑦生长激素作用——生长速度(体重变化,身高身长变化)⑧胰岛素作用——动物活动状态 ⑨菌量——菌落数或亚甲基蓝褪色程度 c.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 ①增加水中氧气——泵入空气或吹气或放入绿色植物 ②减少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或油膜覆盖或用凉开水 ③除去容器中 CO2——NaOH 溶液(KOH 溶液)④除去叶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环境(饥饿处理)⑤除去叶中叶绿素——酒精加热 ⑥除去光合对呼吸干扰——给植株遮光(黑暗处理)⑦如何得到单色光——棱镜色散或薄膜滤光 ⑧血液抗疑——加入柠檬酸钠 ⑨线粒体提取——细胞匀浆离心

⑩骨的脱钙——盐酸溶液 学生除了要熟悉以上这些常见的实验方法外,还要学会如何针对一个具体的设计题去恰当地选用实验方法,这一方 面可围绕实验目的来选择,另一方面可

通过分析题目要求和材料用具来确定.(4)实验内容应融于构建的知识体系中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高中生物学中的学生实验和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及生物学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发现的研究过 程,是生物学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复习实验内容应以知识体系为基础,并与知识体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例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就可证明植物细胞是一个特殊的渗透系统,证明渗透作用的原理.在复习时 应抓住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半透膜和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再结合具体问题分析某些实验步骤为什么这样做?为什 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如为什么要选择紫色洋葱鳞片的表皮细胞做观察材料?“质壁分离”中的“质”和“壁”分别指的是什 么?分离发生后液泡中的紫色发生怎样的变化?教材中关于孟德尔发现和证实两个遗传规律的杂交测交实验,是“遗传 变异”的知识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其中问题的提出,实验的设计,实验现象的表述,对实验结果分析的假设,对假设的 验证,实验结论的得出和表述等内容是复习的重点.这部分内容的分析将有助于学生逐步提高分析实验和设计实验的能 力.此外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细菌的转化实验,生长素发现的实验,DNA 半保留复制等一些经典实验,都应结合 知识体系的构建,复习实验设计的思路,程度,方法,原理及实验现象和结论等.复习时将实验知识与理论基础知识融为一体,为分析,解决新的实验问题和设计新的实验,形成一定实验能力,奠 定知识基础.(5)关于实验应注意的几个原则: a.科学性原则 b.可行性原则 c.单一变量原则 d.实验对照原则 e.可重复性原则 f.简约性原则 其中 c 和 d 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两个原则.--


第三篇:演示实验观后感

演示实验观后感

作为文科物理学习的一部分,我和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安排下参观了位于理学院二楼的实验室,这次的参观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物理不仅仅书我们中学课本上一个个抽象的公式、概念,更令人印象深刻是它包含了许多现实意义,而这种现实意义正是通过一项项有趣的物理实验来体现的。无论是磁悬浮、风洞还是那些我们都叫不上名字的仪器设备,都向我们一一展示着物理这门学科的伟大与深厚。

在各种各样的物理设备中,最吸引我眼球的便是那个可以将声音图像转变为光再把光转变为图像的设备。这个设备清楚地揭示了光也是可以携带信息的这一道理:只要将手隔绝光线,电视机的屏幕上便是一片灰白。这样的原理被运用于光导纤维中,于是使得宽带上网走进千家万户。抽象的物理知识被灵活运用于现实实践当中,并化为更为实用的工具惠及寻常百姓,我相信,这才是众多科学家不辞辛苦、终日埋头于科学研究的终极目的。

其实,我对物理一直保持着敬而远之的观望态度,即使在对分数要求十分严格的中学阶段也只是力争考试结果不至于太过难看而已。直到现在,我依然对书本上那些公式或概念困惑不解。但是,那天参观完物理实验室以后,我才发现原来物理也可以这么生动有趣!如果在物理教学的最开始,老师就以这种方式加以引导并培养我们的学习兴趣,我想,大部分像我一样惧怕物理的人就不会再视物理学习为洪水猛兽了。

第四篇:演示实验感想

演示实验感想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因此物理学理论与实践永远不能分离。在物理学理论的教学过程中, 演示实验教学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充分体现出理论来源于现象而不是纯粹的逻辑推导。

同学们普遍认为大学物理抽象难懂、深奥复杂、枯燥乏味。物理演示实验能够将抽象、深奥的物理知识转变为具体、简单的趣味内容, 使模糊、枯燥、复杂难懂的内容变得清晰、生动、津津有味。另外, 物理演示实验能把我们在生产、生活中看到的和听到的现象, 通过实验手段再现出来。实物演示真实、直观, 能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极大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性以及激发创造的潜能。

上两周的物理演示实验课上,可以说真的是让我大看眼界,也让我对物理世界有新的认识,原理物理的世界不是像我们平时在课堂上接触的那样,只有复杂的公式,繁琐的定理,物理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物理的世界有美丽的光,有神奇的波,有威力的电磁,只要你用去接近它,用心感受,就会发现它的美。

在演示实验室中,老师给我们讲解并演示了二十多个实验装置。那些装置的原理大多都很简单,但是通过巧妙的设计让我们对那些我们早就熟知的物理原理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理解。同时启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客观地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去分析一个现象而不是凭自己的感觉去猜想,以此了解事物的本质。

我清楚地记得老师演示的一个实验室把一个类似于自行车车轮的东西转动后放在一个竖立的杠杆上,奇迹发生了,车轮没有掉下来,而是在杠杆上转动起来了。老师由此现象展开了解说,联系到了上学期大学物理上的知识,刚体转动的知识,因为车轮绕着杠杆的中心转动,两者之间的夹角没改变,所以不会掉下来,由此不禁让我们联想到了儿时玩过的陀螺还有杂技团骑得独轮车,原理其实和这个也差不多。另外还有一个演示的是一个锥体由低出自动往高处滚动的实验,这个实验的原理比较的简单,因为这个物体的重心看似是往高处的滚动,其实它的重心是在降低的。看似违背的人们生活中的水往低处流的道理,其实不然,这句话更好的说明了眼见不一定为实的,恰恰是这个假象欺骗了我们眼镜,让我们误以为物体真的可以有低处自己往高处走。还有一些装置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那是因为它们的设计都比较巧妙。比如“看得见的声波”和“角速度矢量合成演示仪”这两个装置,都是利用生理上的视觉暂留效应讲一些原本比较抽象的现象可视化,让我们更加直观的观察到一个原本不能直接观察到的现象。虽然“看得见的声波”这个装置有缺陷,就是会让声波的纵波显示成横波。

还有好多实验装置我没能一一赘述,通过这次演示实验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一些原本不是那么直观的现象原理,对物理和它在现实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体会到,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更具有创造性,现在的中国是一个急需创造性的中国。

第五篇:大学物理演示实验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

实验报告

71110419 顾兆伦

2011.11 1.大型闪电盘(辉光盘)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观察平板晶体中的高压辉光放电现象。

【实验仪器】:大型闪电盘演示仪

图11 大型闪电盘演示仪

【实验原理】:

闪电盘是在两层玻璃盘中密封了涂有荧光材料的玻璃珠,玻璃珠 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控制器中有一块振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12V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压加在电极上。

通电后,振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二产生紫外辐射,玻璃珠上的荧光材料受到紫外辐射激发出可见光,其颜色由玻璃珠上涂敷的荧光材料决定。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绚丽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实验步骤】:

1.将闪电盘后控制器上的电位器调节到最小; 2.插上220V电源,打开开关;

3.调高电位器,观察闪电盘上图像变化,当电压超过一定域值后,盘上出现闪光; 4.用手触摸玻璃表面,观察闪光随手指移动变化;

5.缓慢调低电位器到闪光恰好消失,对闪电盘拍手或说话,观察辉光岁声音的变化。【注意事项】:

1.闪电盘为玻璃质地,注意轻拿轻放;

2.移动闪电盘时请勿在控制器上用力,避免控制器与盘面连接断裂; 3.闪电盘不可悬空吊挂。

【实验感想】:通过本实验我们看到了小时候只能在科幻电影中看到的场面,在了解了它的原理之后,我对物理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知道物理不仅能够做一些很高深的研究,还能将成果很好的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物理真的很强大,也很奇妙。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学好物理来更好的服务大众。

2.偏振光干涉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学习偏振光干涉原理。【实验仪器】:偏振光干涉演示仪

图13 偏振光干涉演示仪

【实验原理】:

偏振光干涉演示仪内的图案分两种:

(1)层数的薄膜叠制而成的蝴蝶、飞机、花朵等图案(中心厚,四边薄),薄膜内部的残余应力分布均匀。

(2)光弹性材料制成的三角板和曲线板,厚度相等,但内部存在着非均匀分布的残余应力。

白光光源发出的光透过第一个偏振片后变成线偏振光。

线偏振光通过这些模型后产生应力双折射,分成有一定相差且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两束光。这两束光通过最外层的偏振片后成为相干光,发生偏振光干涉。

对于蝴蝶、飞机、花朵等模型,由于应力均匀,双折射产生的光程差由厚度决定,各种波长的光干涉后的强度均随厚度而变化,故干涉后呈现于层数分布对应的色彩图案。

对于三角板和曲线板,由于厚度均匀,双折射产生的光程差主要与残余应力分布有光,各波长的光干涉后的强度随应力分布而变,则干涉后呈现与应力分布对应的不规则彩色条纹。条纹密集的地方是残余应力比较集中的地方。

U形尺的干涉条纹类似于三角板和曲线板,区别在于这里的应力不是残余应力,而是实时动态应力,所以条纹的色彩和疏密是随外力的大小而变化的。利用偏振光的干涉,可以考察透明元件是否收到应力已经应力的分布情况。

转动外层偏振片,即改变两偏振片的偏振方向夹角,也会影响各种波长的光干涉后的强度,使图案颜色发生变化。

【实验步骤】:

1.轻地从仪器上方抽出仪器内的两种图案,看到它们都是由无色透明的材料制成,原样放回;

2.打开光源,这时立即观察到视场中各种图案偏振光干涉的彩色条纹; 3.旋转面板上的旋钮,观察干涉条纹的色彩也随之变化;

4.把透明U形尺从窗口放进,观察不到异常,用力握U形尺的开口处,立即看到在尺上出现彩色条纹,且疏密不等;改变握力,条纹的色彩和疏密分布也发生变化。

【注意事项】:

取玻璃片也小心轻放,注意安全。【实验感想】:通过物理下册的学习,我们光的干涉以及偏振光有了理论上的认识,这次演示实验我们对其产生的现象有了感官上的认识。理论结合实际,用理论解释实际现象,用实际现象探索新的理论观念,这是物理之路更加长久、更加平坦的必要条件。

3.声波可见

【实验目的】:

借助视觉暂留演示声波; 【实验仪器】:声波可见演示仪

图6 声波可见演示仪

【实验原理】:

不同长度,不同张力的弦振动后形成的驻波基频、协频各不相同,即合成波形各不相同。本装置产生的是横波,可借助滚轮中黑白相间的条纹和人眼的视觉暂留作用将其显示出来。

【实验步骤】:

1.将整个装置竖直放稳,用手转动滚轮;

2.依次拨动四根琴弦,可观察到不同长度,不同张力的弦线上出现不同基频与协频的驻波; 3.重复转动滚轮,拨动琴弦,观察弦上的波形。【注意事项】:

1.滚轮转速不必太高。

2.拨动琴弦切勿用力过猛。

【实验感想】:以前对声波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想像层面,当看到立体存在的声波后感觉非常奇特,本实验很好的利用了视觉暂留原理,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物理研究对象。实验对物理原理的应用实在是妙不可言。

通过这次演示实验的参观,我们对物理这门奇妙的学科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对物理理论上模糊的地方通过对实际现象的观察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希望以后能多一点实验内容,更大的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更好的推动物理学科的发展。

下载高中生物演示实验2010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生物演示实验2010.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演示实验论文

    谈谈我对物理演示实验的看法 首先感谢老师在这学期对我们的教导。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室工作总结一、认真学习,不断提高 今年,实验人员认真学习了《山西省中学理科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和《山西省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建设标准》,认......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汇总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DNA绿色,RNA红色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强化"生物实验从1986年正式纳入生物教学大纲,生......

    探讨改进高中生物实验

    探讨改进高中生物实验 孟祥多 摘 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基础,把创新 教育溶入到实验教学中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关键词: 高中生物 实验......

    高中生物【实验3】

    实验三: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 1.通过用显微镜的实际观察,理解细胞质的流动是一种生命现象 2.了解细胞质的流动,受细胞内、细胞外各种因素的影响。 3.学会高倍镜......

    高中生物实验改进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改进 该实验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实验。在教材实验中把抽象的实验直观化,对生物体的生长、细胞构成和细胞分裂等进行了验证。就实际来......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一、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1、实验名称:是关于一个什么内容的实验。 2、实验目的:要探究或者验证的某一事实。 3、实验原理:进行实验依据的科学道理。 4、实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