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拖欠工程款问题及治理对策
业主违约形成工程款拖欠是建设领域多年来未能得到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建设市场的正常秩序,不但损害了承包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设备和材料供应商的利益,而且最终也对工程项目的建设目标(工期、质量、安全等)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笔者就工程款拖欠问题谈几点意见:
一、工程款拖欠的现状及其危害
工程款拖欠一般包括勘察设计费、工程咨询费、工程监理费,尤其是承包商的材料预付款、工程进度款(中间支付)、工程结算款、工程保修金等。
据调查,目前施工企业被拖欠已占同期完成施工产值的38.5%o其中,拖欠1年以内的占拖欠总额的45.2%,1年至2年的占24.3%,2年至3年的占18.9%,3年以上的占11.6%.拖欠项目中既有政府项目、国有企业项目,也有民间项目、引进外资项目。拖欠工程款的项目一般占同期在建和竣工项目总数的50%以上,其中房地产开发项目,港、台投资项目,大型、特大型项目拖欠尤为突出口比较起来,拖欠金额和对象居前的主要是承包商;其次,是材料设备供应商、设计、监理、咨询等单位。去年,《建筑时报》对80家施工企业做过一次调查表明,截止1999年底,80家施工企业累计被拖欠工程款203亿元,平均每家被拖欠2.54亿元。其中单个工程项目欠款最多的达15亿元,欠款时间最长的为20年口勘察、设计、监理单位被拖欠费用的问题也很严重。这已形成一个涉及全行业的“畸形怪圈”。拖欠工程款已成为危及企业生存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扰乱了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给施工企业改制造成了诸多困难,严重制约了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工程款拖欠的原因分析
拖欠工程款所以愈清愈多,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投资有缺口,资金不到位,是工程拖欠的主要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我国基本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战线过长,多数建设资金不落实、不到位,基本建设项目资本金和铺底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引起项目拖欠。这其中既有中央、地方各级政府的宏观层次的原因,也有企业、项目等微观层次的原因。当然,金融机构的监督、配合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建设资金的源头发生危机必然迫使项目业主向承包商等承建单位转嫁压力和风险,最终导致“三角债”的形成。如:许多建设项目在实施中,管理机制落后,责、权、利不清,管理程序混乱,上级主管领导和部门经常进行行政干预,挪用项目建设资金;或是为获准审批,搞钓鱼工程等常常造成资金供应和使用计划无法落实,实施中严重超概算等后果,进而殃及生产企业(业主)设备款及材料款的正常供应和支付。有的设计单位资质不够,但挂靠在资质较高的设计单位名下,凭借不正之风承揽到设计任务后,才东拼西凑组建临时设计班子,经常不能按期完成设计任务,且没有严格的施工图审查程序,设计质量低下,不得不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修改、变更设计,从而使工程成为事实上的“三边工程”,造成实际投资超概算,资金不能落实,而业主往往又把这一风险转嫁给承包商。
2、建设市场法规建设滞后导致市场秩序混乱。
(1)对业主违约治理不力有些业主不认真执行合同文件,给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造成很重的经济负担,导致了大量的“三角债”的产生,破坏了整个社会的信用关系。
(2)市场各主体、法制意识淡薄,政府监管不力。当前建筑市场秩序混乱,法制不健全,无法可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情况较为严重,许多环节管理不严、纪律松驰、漏洞很多,是孽生种种腐败的温床口
3、队伍发展过滥,规模失控,竞争激烈。目前,全国的施工企业大体上有10万家左右,从业人员达3400多万人。勘察、设计单位也有1.2万家,从业人员80万人,而且大多为丙、丁级资质的单位。行业规模过大,组织结构又不合理,过。度的无序竞争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这是造成建筑市场秩序混乱、企业效益低下、工程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原因。
三、预防和治理拖欠问题的对策
1、理顺管理机制,政府和国企应带头垂范,依法办事。
要建立良好的建筑市场秩序,从长远来看,还要依靠深化建设体制的改革,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并符合中国国情的建筑市场运行机制。必须在政府、业主和施工企业共同努力下,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抓住国家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有利时机,首先应采取措施,规范投资主体行为,强化国有投资管理,从源头上解决工程款项拖欠的问题。从当前来看,深化我国的建设体制改革,应当从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做起,从政府职能分工人手,强化项目的资金管理和使用,确保合同的严肃性,政府、国企率先垂范,确立依法搞建设的思想。
2、采取有效措施,调控队伍规模,优化组织结构。改革和完善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建立严格的建筑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
根据建设部有关管理办法,将违法违规行为列为企业资质审查和年检的重要内容,是施工企业资质管理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是规范和制约施工企业行为的重要措施。
3、加强建设资金的计划、预算、供应、管理、支付等环节的监督、审查。从项目业主资金的计划、预算、供应、管理、支付等环节入手,对建设资金的流动全过程加强监督、审查、跟踪、充分发挥计划部门、金融机构、服务中介等主体的职能作用。业主要树立信守合同约定的支付条款的意识,在保障实现项目目标的同时,切实维护承建单位的利益。
4、引人项目外部制约机制,保险,建立业主信用,设立多重保险,支付保险。用工程担保,保险等经济手段,约束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行为,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合同的履行,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随着高层经济的不断完善,我们未来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行为,除了要运用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外,更多地还要借助于经济手段,建立以工程担保、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工程风险管理制度,将会使多年来拖欠工程款的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或缓解。引入付款保函制和建立竣工决算仲裁制,硬化资金约束,应当尽快建立在国际惯例中通用的付款保函制度,不仅能够依托银行信用,遏制工程款的拖欠问题,也能够有效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虚拟膨胀。同时尽快建立工程竣工决算仲裁制度,以法律手段解决工程款久拖不结的问题。
5、健全、完善、加快法律法规建设,增大处罚力度。近几年来尽管反腐败的力度不断加大,有关的制度建设和制约机制的建立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相对其他的一些行业和领域来看,工程建设领域的经济犯罪案件仍居高不下,特别是一些在国内外影响很大的重大案件,都与工程的发承包活动有关。因此,对以工程款支付为由引发的腐败行为,要以法律为武器,坚决予以打击。
第二篇:拖欠工程款的对策
拖欠工程款的对策
目前,国内建筑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低价中标、垫资施工搞得施工企业“找活难、赢利难、资金难”;建设单位大量拖欠工程款,更使得有些施工企业账上盈利库里却没钱,甚至连职工工资都发不出。要扭转施工企业的困难局面,对于工程款,一是要事先防止形成长期拖欠;二是对已经拖欠的要有切实有效的清欠办法。以下具体谈谈施工企业对拖欠工程款的对策。
一、慎重承揽工程,防止拖欠工程款的形成施工企业应深入调查建设单位的资信状况,掌握其信誉度和资金到位情况,争取做到信誉低的工程不揽,资金不落实的工程不揽,巨额垫资的工程不揽,防止工程一到手就形成拖欠款。这一点说起来简单,但在目前国内建筑业市场“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做起来其实很难。实际情况是很多施工企业为找到工程已经达到“不择手段”、“不惜血本”的地步,很少有施工企业敢跟甲方提要求、讲价钱。施工企业在这个失衡的市场上处于越来越被动的地位。但是,要扭转这种不利局面绝不能靠一味地、无条件地牺牲施工企业的利益,使一些合法经营的施工企业成为不正当竞争的牺牲品。国家要通过立法进行宏观调控,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建筑业市场,让那些实力雄厚、技术先进、合法经营的施工企业的腰板挺起来,理直气壮地跟甲方谈条件,建造精良的建筑产品,同时获取应有的报酬。在这个公平的市场上,作为施工企业,应该把人力、财力、精力从“公关”转向增强企业实力,提高施工技术.,完善企业管理,让实力说话,让甲方找上门来签合同。
二、严格合同管理,明确支付工程款的法律责任
建筑安装合同是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明确各自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文件。施工企业一定要牢固树立按合同条款提供服务和用合同保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高度重视建筑安装合同的签订和管理。与建没单位签订合同要保证真实、完整、合法、有效。每个合同条款都要认真对待,特别要把拨付工程款和结算还款的时间、方法、数量等条款及违约责任在合同中约定清楚,避免日后发生合同纠纷。切忌缺乏法律意识,把合同当儿戏,或是急于找活而不顾苛刻的合同条款闭着眼睛瞎签合同。
三、加强过程控制,及时结算工程款
施工企业在按照工程承包合同完成工程进度的同时,要及时结算工程价款。如果由于建设单位不能及时付款而造成停工或工期延误,需要收集书面证据,其损失要及时向甲方提出索赔;由于甲方设计变更导致工作量增加,一定要等甲方出具有效签证后方可施工,相应的工程价款也应该及时到位;工程分部完工后,要抓紧完工结算工作。最好在完工工程交付之前把工程决算书做好并递交给建设单位审批,建设单位应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审批工程结算书并支付工程结算款。若建设单位有意拖延或无理拒付,施工企业可按合同规定要求对方支付工程款及滞纳金,或行使留置权,不予交付完工工程。由此造成的损失一并由甲方承担。
四、建章立制,设置专门机构清理拖欠款
施工企业领导要把清欠工作放在一个重要位置,象抓投标承揽工程那样抓清欠工作。建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包括法律顾问),做到领导、机构、人员、物资、措施五到位。建议设置“清欠办公室”,隶属总会计师或总经济师直接领导,负责协调、处理有关拖欠工程款事宜;并制定清欠奖励办法,调动清欠机构及其他人员回收工程款的积极性;建立工程款清欠工作定期报告制度,设置“拖欠工程款”台账,以便对拖欠款摸底、分类、排队,随时跟踪清欠情况。
首先明确各级清欠部门的责任,确定指标,奖优罚劣;其次必须坚持“谁经手谁负责”的原则,实行项目经理承包责任制,纳入考核指标,责任包干。工程项目竣工交验后,把回收工程款的情况作为项目效益核算和业绩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工程款全部收回后才能兑现
项目效益工资和奖金;再次要把拖欠工程款分类排队,区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做到难度小的立即清,难度大的积极清,风险高的抓紧清,数额大的重点清。对拖欠时间长、清收难度大、几乎成为坏账的拖欠款,可以用张榜招贤的办法招募清欠承包人,清回后按一定比例提成奖励,也可采用拍卖债权的方式清收。
五、实行债务重组,与债务人协商解决拖欠款问题
对个别确实由于资金困难而不能如数支付工程款的单位,可以采用协商解决的办法。在诚实、信用、合作、务实的前提下协商,进行债务重组。施工企业可以适当做出一些让步,如延长还款期限、削减债务额度、非货币偿还等,目的是以较小的损失换取工程款的清偿。运用此办法清欠,要谨防个别人借债务重组之名,随意豁免应收债权,造成企业的国有资产流失。
六、正确运用法律,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在利用法律手段搞清欠之前,在思想认识上要明确两点:一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捍卫利益;二是要充分认识打官司的复杂性。鉴于我国的司法现状,确实存在许多人为因素影响司法、执法公正,有理的不一定能赢,赢了官司也难以执行,结果是得不偿失。这虽是个别现象,但施工企业也要有思想准备,慎重对待。说实话,对簿公堂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一旦逼上法庭必须有备而来、出击有力。施工企业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聘请律师,掌握法律,分析形势,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加强基础工作,注意原始证据的收集积累,做到铁证如山;三是要注意诉讼时效,必须在法定的追诉时效内提出诉讼请求。
七、建立债权贴现管理公司的设想
除了以上几个对策之外,笔者建议还可以参照目前已在我国开始运营的“不良资产管理公司”的模式,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债权贴现管理公司”,统一收购企业自身难以收回的债权。通过支付——定的代价,使分散在各个企业的不良债权变成债权管理公司的债权,然后再进行统一的清理。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一是通过贴现收购的债权,其本身的风险已经减小,因为一部分风险已经被贴息所负担;二是统一管理这些债权,可以实现一部分债权与债务的对冲,从而达到解决拖欠款的目的。
以上针对拖欠款的对策,施工企业应该针对不同债权的具体情况,或者单个实施,或者综合运用。
第三篇:工程款拖欠问题研究
工程款拖欠问题研究
来源: 作者:李诗林 日期:2010-01-08 我来说两句(0条)
【正文】
一直以来,建设领域工程款拖欠问题一直困扰着建筑企业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也是我们法律人士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追本溯源,找到问题的根源,方能对症下药。因此,只要找到了工程款拖欠的深层次原因,我们才能进一步探讨如何根治的话题。据笔者对建筑行业的了解,工程款拖欠大致存在如下原因:
一、立项阶段:
1.地方政府立项审批不到位。地方政府在建设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超投资申报项目,任意扩大投资规模,提高建设标准,造成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最终形成投资缺口,扰乱了建筑市场和国家的经济秩序,成为工程款拖欠的根源。
2.建设单位缺乏相应的主体资质,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公司诚信度不够。大部分企业都是通过银行抵押的形式获得相应的贷款资金,自筹资金非常少,特别是流动资金非常少。而一旦发生重大的突变事件,造成开发商资金断裂的情况下,拖欠工程款自然就会成为开发商的惯用伎俩。
二、招投标阶段:
1.工程垫资情况严重。从目前的情况看,大部分建设项目把垫付资金和企业的信贷能力作为参与招投标的条件,垫资额度少则是工程造价的10%,多则达50%,如果施工企业不垫资参与投标,不利于抢占一方市场,不利于生存;带资参与投标,一但中标,既承担着银行贷款高额利息的压力,又为以后的工程款拖欠埋下了隐患。据统计,地方建设项目招投标资格预审中,都要求由施工企业所在银行出具一定额度的信贷证明,几乎把业主的风险全部转嫁给了施工企业和银行。
2.“黑白合同”盛行,导致工程款结算问题存在争议。“低中标、勤签证、高结算”方式,一旦引发纠纷,对工程款问题必将有很大影响。
三、签约阶段:
1.没有严格约定工程款支付方式。预付款、进度款、保证金的支付方式、支付期限、违约责任等规定得比较模糊,不利于日后的结算及索赔。在施工方垫资经营的情况下,垫资款及利息的支付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归还期限和归还方式。
2.没有约定履约担保人,或者提供担保。根据国家规定,大型建设项目必须采用担保形式,但许多单位的担保方式形同虚设,采用的都是一些财力低、诚信度不够的公司。一旦发生工程款拖欠,施工方也无法找到一个工程款支付的替代人。
3.对签证问题没有约定明确。签证是影响双方工程量结算的重大问题。许多建设单位有意模糊签证形式、签证期限等问题,为以后的工程款问题埋下隐患。而时下大部分的建设方都会采用变更设计、降低工程质量等方式降低开发成本,如果没有做好签证工作,在结算时势必会相互扯皮,导致结算纠纷。
4.没有约定工程款结算的法律适用问题,如是采用送审价还是采用原定价。对于法律赋予的权利重视不够,法律武器运用不当。
四、履约阶段:
1.挂靠形式普遍,导致二手、三手的施工人无法拿到工程款。
2.没有及时做好签证工作,对工期顺延、工程价款问题没有及时予以确认。
3.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开发成本加大,未能以情事变更原则为由要求调整合同价格。
4.财务制度混乱:
(1)工程款用现金支付给项目经理或者实际施工人。
(2)对于承兑汇票,无收款人名称或承兑汇票转让无背书给承包方而支付给实际施工人做抵工程款支。
(3)支票限额支票收款人处为空白。
(4)没有经承包方公司同意的转支付
五、索赔阶段:
1.没有及时进行工程结算。施工方不及时制作结算资料,或者结算资料不全,或者结算数据不清晰等原因,都将导致工程款索赔的困难。
2.未及时进行索赔,错过了索赔最佳期限。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规定,施工方应在28天发函给建设方,要求确认相关工程量。但许多施工方没有按照这一要求来进行,以至于错过最佳索赔时机。
3.没有及时行使合同解除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9条规定,建设方未按照约定支付工程价款的,施工方可以解除合同。许多施工单位并没有重视这一条款的运用。
4.没有及时行使优先受偿权。《合同法》第286条:“承包人可以催告发包人在合理期限内支付价款。发包人逾期不支付的,除按照建设工程的性质不宜折价、拍卖的以外,承包人可以与发包人协议将该工程折价,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将该工程依法拍卖。建设工程的价款就该工程折价或者拍卖的价款优先受偿。”但很多施工单位并灭有重视这一条款的运用。
5.没有及时行使《合同法》的代位求偿权。
6.没有及时行使破产申请权。
也许笔者囿于己见,对原因的归纳还不够到位,但以上的分析基本上已经触及工程款拖欠的关键部位。以上原因综合起来,导致建筑行业工程款拖欠成为行业习气,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让建筑行业、农民工叫苦不迭,最终成为一个政府无法根治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从以上部分着手,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案。笔者近期将继续撰文,对如何解决工程款拖欠问题发表一孔之见,以求教于同仁,届时请多多关注!
第四篇:如何解决工程款拖欠问题
想学法律?找律师?请上 http://hao.lawtime.cn
如何解决工程款拖欠问题
工程建筑施工周期长,工程资金量大。因此资金周转经常是工程建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拖欠工程款的事情更是屡见不鲜,而拖欠工程款的直接受害者是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农民工朋友。关注农民工工资,解决工资拖欠问题正日渐得到国家的关注。那么应该如何来解决拖欠工程款的问题呢?
一、拖欠工程款的原因
1.工程原因
在一个工程项目建设中,从政府审批到建设单位发包,从勘察、设计、施工单位承包到建设单位验收,构成一条前后衔接的链条,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意外,都可能造成工程款拖欠。
(1)政府审批
政府有关部门对建设项目的审批,不仅包括建设项目的各种技术经济指标的评估,而且包括项目的投资能力的审核,如果对项目投资能力审查不严,就会造成投资不到位,造成拖欠工程款的源头。在拖欠工程款的中,有85%以上源于资金先天不足或概算批准后追加项目投资而形成的拖欠。
(2)建设单位
有的建设单位在资金不足、融资渠道还未落实的情况下,便盲目上马。有的建设单位甚至先上马,后筹资。还有的建设单位在项目审批后,随意增加预算,扩大工程规模和建设标准。有的建设单位甚至存在“欠款出效益”的错误思想,不守信用,利用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同业竞争激烈、僧多粥少、饥不择食的心理,搞带资承包,垫资施工,故意拖欠工程款,甚至故意结算后不及时偿还欠款。
(3)施工单位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www.xiexiebang.com
勘察、设计、施工企业竞争激烈,有的单位饥不择食,只要能拿下项目,什么条件都答应;有的甚至主动带资承包、垫资施工。大多数单位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缺乏信用风险意识,在签订和执行合同中不善于应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少数单位执行合同不力,工程质量不合格或延误工期,为建设单位找到了拖欠的理由。
2.市场原因
(1)建筑市场的供过于求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从业人员涌入到建筑市场中来,加上农村施工队伍的迅速发展,使本来就供过于求的建筑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恶性竞争的现象也是屡屡发生。业主与施工企业间已经失去了本应有的平等地位,一些业主往往在合同中附加一些不平等条款。施工企业自是有苦说不出,就是东挪西借垫资承包也要做下去,因为没有工程就没有盈利,企业也就无法生存下去。所以施工企业就会冒着极大的风险寻求企业的生存之路,这就为以后的拖欠工程款埋下了隐患。
(2)政府投资建设过于盲目,不切实际
现在拖欠的1756亿元工程款当中,政府项目拖欠占了36.7%。政府拖欠的最主要的项目一个是市政工程,拖欠款大概是265亿元;第二个是教育工程,这方面拖欠总额是155亿元;第三个是交通工程,拖欠总额是122亿元。可见政府项目拖欠工程款现象已经十分严重,成了我国工程拖欠款的重要组成部分。
(3)建筑企业法制观念薄弱,合同签订与管理存在问题一些建筑企业虽然知道拖欠款可以靠法律来解决,但在实际遇到问题时并不愿意诉诸于法律,一是怕引起纠纷影响与业主的关系及在其他业主心中的企业形象,二是打官司需要牵扯到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耗费时间比较长,且即使胜诉也不一定能够顺利的执行。而相关法律的不健全及其适应性不强也给一些业主制造了钻空子的机会,给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制造了困难。同时企业中负责签约的人员大多不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对合同缺乏周密细致的考虑,仅仅以争得工程为目的,为以后合同的实施埋下了隐患,也给最终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制造了困难。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一些企业并没有指派专人负责,以至于没有及时的发现业主的违约行为,也没有详细的记录,也就失去了索取工程款时有力的书面证据。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www.xiexiebang.com
(4)信用体系不健全,诚信意识薄弱
信用是社会运行的基础,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在建设领域里诚信经营更是显得无比重要。但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信用经济发展较晚,以信用关系为纽带的工程担保制度还未形成,建筑企业缺乏基本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加上国家的信用体系还很不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失信惩罚机制不健全,导致企业的经营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市场交易秩序混乱,“拖欠有理,拖欠有利”的风气在建设领域盛行,少数企业甚至将拖欠工程款作为一种经营的手段,丢失诚信,弃合同于不顾,在拖欠之路上越走越远。
二、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的对策
1.行政措施
(1)资金审查
政府有关部门应对建设单位上报的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尤其是投资能力的审查,严格执行先落实资金,后上项目的原则,严格审查上报项目的资金落实情况。资金不落实不审批,对抽逃资金的要追究法律责任,审批后增加概算扩大工程规模的责令补充资金或停止扩大规模。因主管部门审查不详,导致不良后果的,也要追究主管部门和主办人员的行政责任。
(2)项目审批
据报道,1998年在国家财政部门审核的23320个投资项目,审核投资资金额为759亿元,核减不合理支出88亿元,审减率为11%。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对建设单位拟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定要严格遵守审批、审核程序,并委托在关咨询公司进行评估、审计,然后按行政程序审批,重大项目还可聘请国内外专家咨询。从而,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及其他问题。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工程款拖欠的预防对策
工程款拖欠的预防对策
字体大小:大 | 中 | 小 2006-09-13 12:09评论:0
工程款拖欠,是建筑工程合同纠纷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久治不愈的顽症。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体制上项目投资法人责任制度没有真正建立和运行,建设单位玩“空手道”仍能大行其道。而这又得因于房地产行业长期蓄势待发,建筑行业竞争激烈,施工企业迫于生计,百般迎合建设单位,加上银行资金的利益驱动,使这种不正常却能“正常”。故此,拖欠工程款的顽症问题,属于建筑行业和建筑市场不规则、不成熟发展中的特殊问题。着眼其解决,既要面对现实,又要面向发展。近年来,这方面问题总体上正向良性转化,尤其是《合同法》第286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对该条适用的批复发布后,依法根治的力度加大。律师应顺势而动,着眼新法、新规则、新视角来帮助施工企业化解难题。
一、把好业主资金审查关
这就要积极介入建设单位资信的审查,做到未雨绸缪。凡应实行项目投资法人责任制度的,应审查其项目投资法人是否真正组建起来,注册资本是否真正到位。针对项目新组建的投资法人,通常还没有业绩,此时,观察其管理水平很重要。如果项目法人重视聘用和发挥监理工程师的作用,说明其较为稳健,具有可信赖的基础。在国际工程师联合会制定的FIDIC合同条款下,监理工程师的选择对承发包双方均有重要意义。发包人更换监理工程师要征得承包人同意,因为这事关一些问题的公正和不偏不倚的确认。对此,应有借鉴意义。
二、把好工程造价关
工程款结算难,一个重要问题是出在工程造价环节。过去较长时期,建筑工程款结算大都是以承、发包方委托审价单位,如中国建设银行审定的最终造价为依据;并同时,各级政府公布有详细的收费定额标准,随时根据市场变动进行调整,可作为审价通行标准。这种做法,曾带来了“选谁审价”、“审价单位是否有资格审价”、“给出的审价是否有效力”等纷争,并有较强的计划管理色彩,已逐渐被抛弃;人们转而寄希望于用合同约定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是,实践中,多数建设单位为了项目早建成早收益,在项目施工图纸则设计完或甚至还未设计完,就忙于和开发商签合同,急于让开发商进场动工,所以,有关工程造价即使采合同约定形式,也是名不副实,因为施工方案只能边施工边修改边完善,当初商定的造价,出现漏项、漏算不足为奇。这样,最终结算时,便突然发觉超支较大,互不买账,产生纷争。《建筑法》第18条规定:建筑工程造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发包单位与承包单位在合同中约定。公开招标发包的,其造价的约定,须遵守招投标法律的规定。而按《招标投标法》第46条,以招标方式发包的,中标金额即为合同价款。根据这些,并根据合同法原理,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工程造价应有约束力。但是,一旦产生纷争,把当初并不实际的造价问题摆出来,法院也只好基于公平原则,重新委托造价部门审价,这又似乎是回复到原来的老路。所以,给人的感觉历史总在原地踏步,并未树立合同的权威性。也不容否认,这也是助长一些不诚信的承包人乱冒套工程造价的诱因。
解决上述问题,仍应立足于以合同方式明确工程造价的方法,并主要着眼点在于审慎地选择确定合同价格的方式。对此,建设部1999年发布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列明了三种方式,应把握这三种方式的优缺点和针对性。
三、把好索赔关
施工合同中的索赔,指承包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对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并且属于应由发包人承担责任的情况所造成的实际损失,凭有关证据提出的给予补偿的要求,包括要求经济补偿和工期延长两种形式。根据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第12条第6款第(4)项的规定,施工项目索赔应具备下列理由之一:(1)发包人违反合同给承包人造成时间、费用的损失;(2)因工程变更造成的时间、费用损失;(3)由于监理工程师对合同文件的歧义解释、技术资料的不确切,或由于不可抗力导致施工条件的改变,造成了时间、费用的增加;(4)发包人提出提前完工而造成承包人的费用增加;(5)发包人延期支付期间造成承包人的损失;(6)合同规定以外项目检验是未发现或虽然发现但非因承包人责任的问题而导致新增加的费用;(7)非承包人的原因导致工程暂时停工;(8)物价上涨、法规变化及其他。可见,索赔主要是针对合同施行中遭遇到的非合同或合同之外的问题或变化,而导致承包人额外费用或损失。FIDIC条款下的索赔也主要是这种涵义。进而,不论是总价合同,还是单价合同,都有可能存在索赔问题,并索赔已被实务界看成是获得价外收入的“创收支柱”。工程款拖欠问题,有一部分即因此而起,并因此久拖不决。
为此的对策是:首先要把握好索赔的分寸。主要是注意在认识上把索赔与违约区别开来。虽然两者有时很难分清,但应看到其在某种程度上有以下差别:一是原因不同。索赔原因主要是给承包人造成了合同之外的支出或损失,而这种付出和损失应由发包方承担;违约则是发包人未履行或全面履行其义务。二是效果不同。索赔重在据实补偿,故要有确切的证据和准确的验算;违约责任虽也在于弥补损失,但不强求验算,通常按约定的方法计算。三是发生时间不同。索赔紧随相应事件发生而发生,并按惯例应在索赔事件发生后的28日内提出索赔要求;而追究违约责任则通常是在合同“清算的末尾”,只有诉讼时效要求。故此,要防止用打违约的情绪、方式来打索赔,换言之,要“心平气和”地打索赔。实践中,也可避免使用索赔的字眼,直言要求“经济补偿”的实质。
其次,要抓住“打索赔即是打证据”这一关键。国际实务中,承包商索赔的理论依据是“波纹理论”(Ripple Theory),亦即一旦承包商被施加超出合同规定之外的任务,其原定计划及安排,原有的施工组织,原定的施工顺序都将被打乱,就像平静的水面受到外界干扰而形成波纹一样。而是否出现了这种干扰和“波纹”,要实行严格的“螺丝——螺母”的证明规则,也就是说,要有确切的证据和严格的验算证明,我国索赔实务中,对索赔的根据及论证做得不够,存在着承包商借机冒套高报现象;也有的为夺标虚报低报,又企望借索赔拿回损失,这就违反了索赔的本质,免不了引起争执。
所以,打索赔重在讲理,并用事实和数字说话。一方面,在投标、议标和签订合同阶段,应当非常细致、非常仔细地设定研究合同条件,包括技术规程、工程量表等内容,以备日后便于分清哪些属于索赔事项。另一方面,则是在合同履行中,把索赔的经常性基础工作抓实。要建立严密的施工记录、记工卡片、工程进度记录、气象记录、工程进展照片、工程验收记录、返修记录、材料入库、化验、使用记录等。对于同工程师、发包人研究一切技术问题、进度问题和其他重大问题的会议,应做好文字记录,并争取与会者签字作为正式文档资料。尽一切可能积累有关索赔的资料。日常中,正常施工的定量统计也可能是索赔验算的依据。可索赔的范围,应该包括直接损失、间接损失、工地管理费、总部管理费、赶工费、延期和窝工损失或费用、财务费用及相关损失以及再生产成本(正常施工能获得的利润)等。
再次,要抓准索赔时机。这即一定要严守两个“28天”(事件后28天提出索赔,再28天提交清单),争早不赶晚。越及时越显示信心和据理力争的印象,否则就可能被当成能够反驳的弱点。要出现一项就索赔一项,避免一揽子索赔。每项次索赔,都要提交正式函件,留有收发函记录,即使有的一时索赔不着,也保有索赔权利,待竣工结算时继续一并追偿。
可见,索赔是一项极其深入细致的工作,并有很强的技术性。这就要求承包商要有专门人负责做这种日常工作。英国承包商设有工程料量师,其集工程预算、验工计价、项目索赔等于一身,类似于国内的验工计价工程师,但我们在这方面专精不够,应予改进。对此,律师要注意加以引导,并经常协调承包商中的工程技术、施工管理、物资供应、财务会计人员一起分析问题。
四、把好诉讼关
前述所谈问题是着眼防免诉讼;但问题如果累积起来,难以解决;又要直面诉讼。而且,基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批复精神,优先受偿权行使期间为从竣工或者约定竣工之日起6个月。这样一旦纠纷僵持,诉讼在所难免。
实务中,较复杂的是:
有的发包方为拖延付款,拒不组织验收,或故意出具不合格的验收报告,工程交工却不能竣工。以往出现这种问题,多是旷日持久地追讨协商。而根据建筑工程款优先受偿权的规定,就需要采取果断、及时的措施。只要是承包人有翔实的资料和依据,证明工程已按合同完成,就要敢打官司,申请法院予以竣工确认,进行相应的竣工程序,同时申请实行优先受偿权。值得注意的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规定:发包人收到承包人提交的竣工验收报告后28天内不组织验收,或验收后14天内不提出修改意见,视为竣工验收报告已被认可;发包人在收到竣工结算报告资料后56天内仍不付款的,承包人可以实行优先受偿权。所以,要注意采行和运用这种规范的合同条款。如果工程确有一些质量问题,也要分清其是属于轻微违约还是根本性违约。换句话说,如果承包商已实质履行了合同,则发包人不能以轻微违约为借口拒绝付款。判定是否实质性履行合同不一定严格按照图纸与技术说明来衡量,除非其中所有的细节都是重要的,这里关键是根据承包商的履行是否基本实现了合同的目的来判断。当然,此时应扣除弥补缺陷的合理费用。所以,这种情况下,也不影响实施优先受偿权。
有的工程款拖欠问题发生于半截子工程。由于各种原因,工程被迫停、缓建,而承包人大量垫资在里面。过去,遇到此种情况几乎是难题。但现在,司法实务界倾向认为在建工程可以优先受偿。原因是:在建工程已物化了承包人的劳动,具有一定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同时,法律上,如最高人民法院“担保法司法解释”第47条明确在建工程可以抵押,实务上,也有房地产开发项目转让的做法,故其具有流通性。所以,对中途停建的“烂尾”工程,也可以此类所竣工工程一样,行使优先受偿权。但是,毕竟合同法第286条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应的批复对在建工程未有明确表述,并相应地,该种情况下优先权期限从何时起算不好确定,故仍有待法院作进一步解释和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