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大全)
初中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
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
教育面临着新知识、新信息、新思维(新观念)的冲击和挑战。要适应这种冲击和挑战,就必须培养具有关键能力的未来人才。我们当代的教育,必须在“三个面向”(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战略方针指引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素质),学生自身更需冲破陈旧传统观念的束缚,面向未来,重新确立学习目标要认识到“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未来人才并非只是拥有大学文凭的人,而必须是具备了关键能力的人”。学生除了找到适于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更要培养自身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创造能力:“因为创造能力是未来人才基本素质的特征”。正是由于以上因素和目的,笔者深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起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与行为习惯培养不可凡事包办代替。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深入探讨研究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理论和切实有效的方法,把这一实验课题做出成效来。从而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创造,能真正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同时,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每一位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把科学探究列入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旨在把学习中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因此,在初中阶段,要大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和教师的主导,做到学、思、疑、问相结合,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借助设计的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走出一条新路来,促进我市义务教育的发展,现在通过3年的实践探索,全面总结对学生自主探究的实践与研究的报告。
二.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保障措施
1.课题实施步骤分为三个阶段:
⑴准备阶段(2007.1——2007.7)学习现代教育科学方法,完成课题申报,搞好基础材料的积累,完成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子课题立项实施方案,制定总方案,公布课题实施计划。
⑵实施阶段(2007.8——2009.8)完成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子课题研究,子课题阶段性经验交流,阶段性成果验证,阶段性总结、论文,上示范课。
⑶总结阶段(2009.9——2010.1)收集整理材料,汇总课题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
2.保障条件:
⑴本课题由学校行政领导和科研领导直接组织、协调和管理,不定期邀请市教育局教科研所的专家来校指导,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实验小组,通过细致分工,确保课题的目标,内容,措施得以有效实施。
⑵本课题的负责人是主研人员,又是学校教科研骨干,参研人员主要是有任教多年的中、高级教师,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及学科带头人。他(她)们具有较强的科研
理论基础和实践教学能力,拥有大量的教育科研经验。他(她)们的论文、经验性文章多次公开发表并获奖。
⑶学校把该课题作为重点课题在实施,在时间、经费上给予全力支持和保障。
三.课题研究与实验的目标、内容、过程和方式
本课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自主探究的一般过程,使他们在科学探究、思维品质、创新意识等方面有较大发展,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学科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是让学生亲自体验和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自主探究教学中,充分利用各学科的“学案”为载体,引领学生亲身实践,独立思考。通过创设和谐、民主课堂氛围,搭建“小组学习”的合作探究平台,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掌握各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不断缩短学生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所以,为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我校利用3年时间,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进行深入实践和研究。
为课题顺利开展,教办领导于2007年3月带领实验教师去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就是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到自主探究学习的全过程中去,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自己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让学生自己想,自己说,自己做,自己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乐学,勤学,好学,会学,学会创新。
通过三年的实验研究探索,已形成了一些培养学生“自学→讲解→练习”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并从中概括出了若干要素,即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预习→自学→讲解→交流→解惑→测试。
第一步:预习。学生根据老师编写预习学案,明确预习目标,完成预习任务。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做好预习题,不懂的难题全班交流,甚至留给教师下一节指导学习。
第二步:自学。让学生利用预习学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自学方法,精心设计学习情景,提供学习参考资料,教师对知识的重难点进行必要的思路点拨。学生充分利用小组平台,完成学习任务。
第三步:讲解。学生自学本节课的内容,整理重点,归纳方法,读懂做会例题,完成课后练习,并进行自测学习效果,把重点题在课堂上由学生来讲解,其他同学可以提问、补充。
第四步:交流。学生带着问题与其他同学交流,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做好记录,写在黑板上或课堂反馈记录上,与其他组交流,必要时,由老师点拨。
第五步:解惑。对学生自学和讨论交流遗留的疑难问题,随堂由老师讲解思路,借题发挥,举一反三,适当补充,延伸拓展,指导学生自学和质疑联想。
第六步:测试。课堂小结时,让学生回顾所学,交流收获,完成测试题,当堂反馈与矫正,老师随堂批改,辅导。
总之,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务必时刻提醒自己,避免越俎代庖。孩子很多的设计都是教师事先不曾料想的,虽然有些设计可能是不够严密,不够科学,但是也总比单纯的直接或间接的模仿要好。呵护孩子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孩子科学探究的能力,督促其从挫折中进行反思等才是探究性学习的价值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介绍“自学→讲解→练习”这一教学模式的时候,分别对自学、讲解、练习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三者是互相联系的,很难截然分开,也没有生硬的先后之分。自主学习是形成探究学习的基础,是内部动力,讲解是形成探究学习的重要条件,探究练习则是课堂教学的拓展提高。
四.实验效果
通三年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很高,学习主动性较强,主动探究能力有所提高。自主探究的课题实践研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增强了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一次次的成功,使他们兴高采烈,而这反过来又更激发了他们探究的兴趣,“要我学”的被动状态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2.教师指导,组织,协调能力增强,课堂上能够把一定的时间还给学生自主学习。
3.任课教师总结课堂教学的自己课堂教学模式:
①预习课
预习目标→知识提纲→难点解惑→典型例题→预设习题→探究思考题
②新授课
设计问题 创设情境→学生自学 尝试解决→信息交流 总结规律→运用规律 解决问题→当堂训练 深化提高→反思小结 观点提炼
③复习课
设计问题 创设情境→讨论交流 生讲师结→巩固练习运用规律 →答疑解惑 升华提高 →教师点拨思路
④讲评课
总结周结情况 反馈考试信息→展示学生解题正误→学生讨论 交流思考→总结教训跟踪练习→反思小结
⑤探究课
探究目的→器材→设计实验→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分析总结→评估交流→完成实验报告
4.通过3年的课题研究,教师逐步树立起新的教育理念,更新了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一批又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本市乃至地市的教学骨干,在各级各类评比、竞赛中频频获奖。这几年市里优质课一等奖的获得者,全部是课题组成员。在今年的市级论文评比中,一、二等奖获得者基本上是课题组成员。全校的骨干教师队伍中有90%以上是课题组成员。
五.存在主要不足
1.教师要多角度赏识学生,才能使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将自主探究的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
2.教师要多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提出问题和选择方法,进行探究。
3.小组合作探究,要分工明确,讨论交流不能流于形式,能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并调动学生把问题拓展延伸,发挥小组的优势作用,大大增强了孩子们的合作探究意识。
4.无法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适合自主探究学习的发展性评价,评价落后于课堂教
学改革,也制约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5.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的设计与运用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景和问题情境,防止陷入纯粹的技能训练或是花俏的课件演示。
六.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⑴学生课下预习任务要明确,预习和展示要接轨。
⑵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平台作用。
⑶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各样的贴近教学内容的活动,让讨论交流不走形式,调动学生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⑷统一教学课改思路,新授课基本流程:预习—自学—展示(讲解—交流—拓展)--达标。教师认真研究教学环节衔接,力求各个环节紧凑,自然,畅达。
⑸教师与学生都要准备大批学习查找的资料,为展示课做好准备。
⑹各学科课改教师都要动脑子,想思路,找不足,认真总结。
⑺课题组成员要精心设计课改方案,实施方案,有步骤,有计划,有组织的坚持开展下去,一定会在教育教学上有很大的收获。
真正的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分数更重要,为了促进我校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教师要逐步课改,不断实验,不懈努力。
第二篇:初中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
初中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
研 究 报 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育面临着新知识、新信息、新思维(新观念)的冲击和挑战。要适应这种冲击和挑战,就必须培养具有关键能力的未来人才。我们当代的教育,必须在“三个面向”(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战略方针指引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素质),学生自身更需冲破陈旧传统观念的束缚,面向未来,重新确立学习目标要认识到“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未来人才并非只是拥有大学文凭的人,而必须是具备了关键能力的人”。学生除了找到适于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更要培养自身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创造能力:“因为创造能力是未来人才基本素质的特征”。正是由于以上因素和目的,我们很有必要深入探讨研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论和实践,把这一实验课题做出成效来。从而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创造,能真正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同时,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每一位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把科学探究列入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旨在把学习中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我校大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要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参加实践、探究新知识,强调过程的重要,突出学生主体和教师的主导,做到学、思、疑、问相结合,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借助自主探究的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很好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今后走向社会时的自我能力,都要我们去思考,去面对?在这一问题的前提下,我们提出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实践与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掌握自主探究的一般过程,使他们在科学探究、思维品质、创新意识等方面有较大发展,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本课题研究目标.①在理论上进行探索,转变教学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探索实践,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把课程向校本化发展,提高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的教学效率。
②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对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的进一步认识、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分量;让学生动手、动脑,在实践中陶冶情操,在操作中锻炼思维,领会三学科的博大精深;让学生主动探究,综合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时代的需要,让学生在新的课改教学工作中得到应有的收获。
③从学生生活和认识特点出发,通过活动实践课,探索自然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科学规律,并将其运用于生产生活实际,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究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自主探究实践能力。
④让学生亲自体验和理解学科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自主探究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的“学案”为载体,引领学生亲身实践,独立思考。通过和谐、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搭建“小组学习”的合作探究平台,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掌握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不断缩短学生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本校的实情,我们把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实践与研究内容进行分物理、化学、生物学科进行尝试: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充分发挥物理学科自主探究方式的研究,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及课后小实验的探究,可以掌握物理知识,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生物课程倡导自主探究性,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能力培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并将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尽可能地渗透到个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体现出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真正做到使学生全面发展。化学教学,教师不宜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应合理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自己去参与,去探索,即教会学生学会探究。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对一些知识,尽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寻找问题,解决一些疑难。为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我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利用3年时间,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进行深入实践和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思想,更好地构建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实践与研究框架。
②调查研究法:课题开题前,子课题组通过设计问卷等形式进行相关调查,了解学校现状,教师及学生的心理、技能、个性等方面的情况。以便找准切入点,③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关注现实问题的解决。本子课题倡导教师自觉、主动的参与研究,并通过实践与研究改进方法、提倡素质和能力,边实验边总结,再进行行动,以实现研究的重新跨越。实现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养成。
④实验法:实验研究注重探索因果关系。学校现有基础是己初步确立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关于如何深化及形成系列方案等方面的实验,验证具体做法的可行性,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补充、完善,然后再实验、再修改。
⑤自我反思法: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要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作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反思之后,产生自己的观点、看法、评价,用于课题的研究。
⑥访谈法:由参研教师采访调查对象,提出问题,由访谈对象作答并将意见和表现详细记录下来,进行汇总分析,并得出结论。
⑦ 讨论与总结:利用实际应用中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讨论并进行总结。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实施步骤分为三个阶段:
①准备阶段(2007.1——2007.7)学习现代教育科学方法,完成课题申报,搞好基础材料的积累,完成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子课题立项实施方案,制定总方案,公布课题实施计划。
②实施阶段(2007.8——2009.8)完成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子课题研究,子课题阶段性经验交流,阶段性成果验证,阶段性总结、论文,上示范课。
③总结阶段(2009.9——2010.1)收集整理材料,汇总课题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保障措施 保障条件:
①本课题由学校行政领导和科研领导直接组织、协调和管理,不定期邀请市教育局教科研所的专家来校指导,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实验小组,通过细致分工,确保课题的目标,内容,措施得以有效实施。
②本课题的负责人是主研人员,又是学校教科研骨干,参研人员主要是有任教多年的中、高级教师,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及学科带头人。他(她)们具有较强的科研理论基础和实践教学能力,拥有大量的教育科研经验。他(她)们的论文、经验性文章多次公开发表并获奖。
③学校把该课题作为重点课题在实施,在时间、经费上给予全力支持和保障。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㈠端正思想认识
新课程方案改革的核心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这种教育理念已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但就中学教学现状来看,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观,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此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㈡明确实验任务
课题实验研究任务:一是自主探究学习理论流派在初中物理、化学、生物课程整合中的应用;二是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网上教学资源和资源库;三是面对教师和面对学生的教学设计可操作的步骤和成功案例;四是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评价指标体系;五是自主探究学习方式与不同学科整合的过程结构和教学模式;六是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在理化生学科课程整合中学习效果的测量数据与事实的获取与分析报告等。
㈢加强组织管理
学校明确实验目标,强化课题实验管理。并且围绕学校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注重课题研究方法的实践创新,形成自己的个性与特色:
①确立目标,明确内容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掌握自主探究的一般过程,使他们在科学探究、思维品质、创新意识等方面有较大发展,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②校长负责,责任到人
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课题实验研究,必须实行校长负责制。这是组织保证,是实验管理体制的核心。学校成立校长任组长的领导组,聘请专家作指导,建立三级研究领导体系,即领导组——课题组——实验教师;形成三个层次,即决策层——由校长和主管实验研究副校长组成;指挥层——由主管实验研究的副校长和课题组长组成;操作层——以课题组长为主,由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
③组织队伍,培训提高
我们围绕既定的课题,根据教师自身实际制订实验研究规划,细化指导思想、研究内容、实验目标、研究方法、实验步骤、预期成果、师资培训、硬件建设等要求后,及时组织教师开展实验研究工作。
组织教师参与实验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分解总课题,确立子课题。即由课题组将总课题分成若干子课题,最后由课题领导组核定。按照“边培训、边实践、边研究、边提高”的思路逐步形成“全员参加的校本培训,全面提高的通识培训,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全程培训,实验教师的集中培训,分学科参与式培训,跨学科交叉式培训”的多维立体培训模式,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外出学习,参加高水平高规格的培训、研讨、观摩活动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实践水平和研究能力。④规范管理,严格要求
规范管理是实验研究的有效保证。
一是实验领导组要定期召开会议,听取课题组长的工作汇报,及时发现问题,制订解决办法,并给予必要支持。
二是课题组长要依据实验研究规划,制定阶段工作计划,具体组织实施,使课题研究环环相扣,步步推进。
三是结合课题研究,开展教学改革实验,抓好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究,用足用好评价的导向功能,宁可不要上成传统的好课,而应当上出有改革特色的新课,不要求全面,而要求突破,求创新。
四是要制定鼓励课程整合的导向措施和激励机制,在考核、职称评聘、评先创优等方面应与实验研究工作相结合,对有突出成绩的实验教师要有所倾斜,以形成大面积的共同参与改革和应用的良好氛围。
⑤营造氛围,协作攻关
我们努力营造学术气氛浓、研究风气盛、研究环境良、友好竞争和协作攻关的科研氛围,促进教师树立锐意进取、肯于钻研、勇于实践、乐于奉献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倡导“教学资源多元开发”、“教学方式主动探究”、“教师配备因能施教”,扬长避短,以其之长“惠顾”学生。从课题的选择、规划的制定,到课题的落实、实验教师的确定、骨干教师的培养都要进行专门研讨,我们强调不要脱离课题研究而单纯营造科研氛围;只有协作攻关,才能充分发挥设备、人才和实验校等优势,取得最优的实验研究成果。
⑥实施评价,促进发展
为构建一个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倡导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激励教师主动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并必须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
(1)、评价原则
一是主体取向原则;二是民主性原则;三是自主性原则;四是开放性原则。(2)、评价的实施
1、评价主体。其构成包括教师自评、同行互评、专家专评、学生参评、家长及社会的开放性评价。
2、评价范围。专业知识基础与发展;教学能力与发展;人文素养与发展;主动参与和共事能力与发展;教育科研能力与发展。
3、评价手段与方法。
一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展示;二是教师代表作品展示与答辩;三是建立教师联席面谈制度;四是对学生自主探究状况的调查;五是课堂教学的开放式评价;六是讨论式的教师评价报告。
⑦提炼成果,推广交流
课题研究是一项长期工作,如果只总结经验,不精心提炼成果,不搞成果鉴定,不进行成果推广,不对外开展交流,就失去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推广交流是实验研究的重要环节,必须重视和加强,推进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学改革,体现基础教育信息化具有前瞻性的意义。
八.课题研究的成效
通过理论学习,专家引领,实践探索,我校的课题研究逐步取得成果:
⑴.教办领导于2007年3月带领实验教师去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就是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到自主探究学习的全过程中去,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自己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很高,学习主动性较强,主动探究能力有所提高。自主探究的课题实践研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增强了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一次次的成功,使他们兴高采烈,而这反过来又更激发了他们探究的兴趣,“要我学”的被动状态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⑵.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生存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让他们体验了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快乐,而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更促进了师生情感对话,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了学习小主人的角色地位,使学生主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
⑶.教师指导,组织,协调能力增强,课堂上能够把一定的时间还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并形成了一些培养学生“自学→讲解→练习”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并从中概括出了若干要素,即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预习→自学→讲解→交流→解惑→测试。
第一步:预习。学生根据老师编写 预习学案,明确预习目标,完成预习任务。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做好预习题,不懂的难题全班交流,甚至留给教师下一节指导学习。
第二步:自学。让学生利用预习学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自学方法,精心设计学习情景,提供学习参考资料,教师对知识的重难点进行必要的思路点拨。学生充分利用小组平台,完成学习任务。
第三步:讲解。学生自学本节课的内容,整理重点,归纳方法,读懂做会例题,完成课后练习,并进行自测学习效果,把重点题在课堂上由学生来讲解,其他同学可以提问、补充。
第四步:交流。学生带着问题与其他同学交流,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做好记录,写在黑板上或课堂反馈记录上,与其他组交流,必要时,由老师点拨。
第五步:解惑。对学生自学和讨论交流遗留的疑难问题,随堂由老师讲解思路,借题发挥,举一反三,适当补充,延伸拓展,指导学生自学和质疑联想。
第六步:测试。课堂小结时,让学生回顾所学,交流收获,完成测试题,当堂反馈与矫正,老师随堂批改,辅导。
⑷.实验教师初步总结出课堂教学的自己课堂教学模式: ①预习课
预习目标→知识提纲→难点解惑→典型例题→预设习题→探究思考题 ②新授课
设计问题 创设情境→学生自学 尝试解决→信息交流 总结规律→运用规律 解决问题→当堂训练 深化提高→反思小结 观点提炼
③复习课
设计问题 创设情境→讨论交流 生讲师结→巩固练习运用规律 →答疑解惑 升华提高 →教师点拨思路
④讲评课
总结周结情况 反馈考试信息→展示学生解题正误→学生讨论 交流思考→总结教训 跟踪练习→反思小结
⑤探究课
探究目的→器材→设计实验→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分析总结→评估交流→完成实验报告 ⑸.通过3年的课题研究,教师逐步树立起新的教育理念,更新了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一批又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本市乃至地市的教学骨干,在各级各类评比、竞赛中频频获奖。这几年
总之,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务必时刻提醒自己,避免越俎代庖。孩子很多的设计都是教师事先不曾料想的,虽然有些设计可能是不够严密,不够科学,但是也总比单纯的直接或间接的模仿要好。呵护孩子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孩子科学探究的能力,督促其从挫折中进行反思等才是探究性学习的价值所在。九.存在主要不足
1.教师要多角度赏识学生,才能使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将自主探究的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
2.教师要多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提出问题和选择方法,进行探究。
3.小组合作探究,要分工明确,讨论交流不能流于形式,能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并调动学生把问题拓展延伸,发挥小组的优势作用,大大增强了孩子们的合作探究意识。
4.无法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适合自主探究学习的发展性评价,评价落后于课堂教学改革,也制约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5.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的设计与运用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景和问题情境,防止陷入纯粹的技能训练或是花俏的课件演示。
总之,在课题研究实验过程中,教师务必时刻提醒自己,避免越俎代庖。孩子很多的设计都是教师事先不曾料想的,虽然有些设计可能是不够严密,不够科学,但是也总比单纯的直接或间接的模仿要好。呵护孩子自主探究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孩子科学探究的能力,督促其从挫折中进行反思等才是探究性学习的价值所在。
十.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⑴学生课下预习任务要明确,预习和展示要接轨。
⑵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平台作用。
⑶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各样的贴近教学内容的活动,让讨论交流不走形式,调动学生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⑷统一教学课改思路,新授课基本流程:预习—自学—展示(讲解—交流—拓展)--达标。教师认真研究教学环节衔接,力求各个环节紧凑,自然,畅达。
⑸教师与学生都要准备大批学习查找的资料,为展示课做好准备。⑹各学科课改教师都要动脑子,想思路,找不足,认真总结。
⑺课题组成员要精心设计课改方案,实施方案,有步骤,有计划,有组织的坚持开展下去,一定会在教育教学上有很大的收获。
真正的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分数更重要,为了促进我校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教师要逐步课改,不断实验,不懈努力,不断前进。
注:
本报告作者: 禹城市十里望回族乡中学 王成新
山东禹城课题组:初中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
第三篇: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研究课题题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研究课题题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研究课题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研究课题 研究报告
一、课题背景
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实验是在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来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实验假说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在现代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现行传统的集体教学形式的基础上,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以充分合作和互助,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业成绩,同时还能促进他们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合作意识、技能的提高以及健康个性的养成和积极情感的发展。
二、课题的目的、意义
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三、研究内容及目标:
A、实验对象:所任学科
B、实验时间:2003年9月至今
C、实验目标
(1)教师目标:更新教育观念,自觉地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与学生共同成长。
(2)学生目标:
一是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即能主动动脑思考问题;有主见,不盲从;能根据情况做出决定。
二是培养学生具有合作性。即能虚心听取同学的意见,相互合作、取长补短。
三是培养学生具有探究性。即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能主动进行探究。
四、研究原则及策略:
要遵循主体性原则、自主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和渐进性原则。
五、实验的具体做法
(一)抓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理论素养
我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精神,把握新的教育动向,在课堂教学中融进课题研究,研教结合,使课堂教学不仅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创设各种途径让每位教师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课堂教学也成为体现教师教学理念的第一阵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在工作中学习,提升自身理论素养。
2、在组织活动中学习,提升自身理论素养。
3、在骨干教师引领中学习,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
4、在校本培训中,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
5、在外出培训学习中,提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
6、在大阅读平台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
(二)转变教师备课方式:
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先改变以往的“备课方式”。以往教师的备课仅仅将教材、教学参考书或者现成的教案复制到自己的备课本上,然后在课堂上将它们搬运和装载给学生,这样的备课是平面的,拿着这样的教案去讲课,就不可能有深度、宽度和广度,也不可能调控好课堂,处理临时性问题,只能凭借经验。这样的备课显然无法落实新课标理念:写个性教案、创新教案,即从写教案的备课形式转到写教学设计。包括这么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
2、引导探索
3、自主探究
4、拓展延伸。重点考虑教师的教如何为学生的学服务,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以便尽情地张扬教学个性,并为教师表现课堂教学机智留足空间。扎实抓好“一人一课”的校性公开课,课前教师们除了能做到积极上网查找课件或自制课件,还能根据学生的需要、能力、思维,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灵活地采用教学策略。
(三)引发主动参与
1、以“趣”激活,让学乐于参与
参与是学生心理的需要,是认识发展的需要,也是主动探索知识,成为新世纪创新人才的需要。而参与的前提是激发兴趣。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们充分各种手段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的参与的积极性。
兴趣的诱发并不是空洞的说教,在教学中,要尽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唤起心理效应,激发求知欲。如:徐峥平老师在教学“时间的认识”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让生动的画面,轻快的音乐把学生带进这样的故事场面:小狗和小猪是好朋友,两人在不同的时间里两人不同的表现,小狗爱学习懂得珍惜时间,而小猪很懒惰,当出现不同的情境时,问学生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办?这样一下把学生带到了身临其境的氛围中。殷莉莉教师教学《搭配中的学问》时将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串成一个大的情景,并把学生喜爱的动画人物引入课堂,同时也让学生以游园者身份置身于数学广角这个游乐园,把一道道题目变成一个个有趣的游乐活动,从游园前做准备,让学生从穿衣、吃饭这些日常生活事情中寻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方法,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进入数学广角,将每个内容都设置成为一个小障碍,使课堂有起有伏,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学有所用,不知不觉中又巩固了组合的方法,游完数字乐园,学生思考了较多问题,思维活跃程度和情绪都稍有减弱,安排了领大家帮小丸子安排数学王国中足球比赛这一环节,整个环节将动画人物引入课堂,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而然地让学生将本节课所学到的排列组合思想方法运用到生活中,体会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实践证明,愉快的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望,而合作交流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放” 让学生全心参与
在课程改革中,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主渠道也是课堂教学。坚持“六个凡是”,即:凡是学生能读的就让学生读:凡是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说:凡是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想,凡是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讨论:凡是学生能写的就让学生写;凡是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亲自做。例如二年级的马金和老师教学的《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在认识角的特征时还有比较角的大小时,教师都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做到少讲精讲,充分让学生动手获得新知。
3、合作学习的方法需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①要培养积极参与的习惯,使学习懂得按照教师的要求,在组长的安排下认真地参加小组的活动,能在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驱使下,为合作学习取得较高目标达成高度努力。
②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只有学会尊重他人,重视采纳他人的意见,才能优势互补,共同提高。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四)学会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应把它理解为生与生,生与师,多项互动的交流,使每个学生有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也养成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我校教师殷莉莉在引导学生学习《搭配中的学问》时,注重通过学生亲自实践探索,发现规律,总结方法,由于排列组合知识的同抽象性,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连一连,在活动中感受排列组合的思想方法。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使学生在互相交流、补充中提高、学习,培养了学生团队合同精神。小组汇报进一步扩大交流范围,集思广益,拓展思路,加深学生对排列组合思想方法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徐峥平老师在教学“时间的认识”让学生动手拨时间,来巩固时间的知识。二年级的马金和老师教学的《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在认识角的特征时还有比较角的大小时,教师都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并且让学生同桌合作比一比来寻找比较的方法等等。
(五)、周周撰写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我们要求每位教师一周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根据自己的授课内容,自我反思,自我提高。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六)、完善评价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校初步构建了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从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发展的要求,制定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的、促进教育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七、课题实验成果
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创新教育的关键,经过几年的实验与研究,我们初步探索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途径,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探讨,恳请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以利于这项实验与研究更加完善和深化。
1、小组合作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体会到:合作互动要做好前期准备:(1)分组要科学。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以4——6人为宜,人太少、太多都不利于提高合作学习效率。其次,要让学习上属于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组与组间尽量保持相对平衡的水平,使之有利于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
(2)时机要讲究。
合作学习只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它不是教学的全部,这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设置合作学习的环节,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达到最佳效果。
(3)任务要求要明确。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那么在设置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时,教师一定要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以保整个合作学习过程活而不乱,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相互促进。
①时间要留足。
教师要真正确立“以学习为主”的意识,要根据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留给学习充分的讨论、研究的时间。
②评价要突出两个结合。合作学习的评价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要重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前者的评价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因为过程最能体现小组合作情况;后者的评价要更注重小组集体,因为合作学习是依靠同学之间的互学、互补、互带、互促达到提高学习效率。
课题的实施给学生和教师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①面向了全体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学生在课堂上互帮互学的客观条件,提供了多于以往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没有心理负担,不会感到紧张和无所适从,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有机会发言,人人有机会操作学具,人人有机会参与竞赛,人人做学习的主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自己学习,互助活动中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②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集体教学中相对一部分学生因得不到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的得不处于“旁听”地位的被动状况,为各层次学生的普遍参与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合作小组中,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自由表述自己的意见,这种信息的多向交流能促进智力的相互激发,情感的相互感染、操作的相互合作以及学习结果的相互评价,最大限度地调度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使学生内容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生理解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
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
为达成小组的预期目标,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需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因此,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同伴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伙伴关系,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活动中,逐步学会了如何有效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概括吸收同伴经验,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优良作风。
④学生主体性得到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良好途径。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从同伴身上看到自己,逐渐学会以自身为尺度,客观地评价他人,从而也形成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提高自我调控的能力。同时,群体中的认同、理解,将有效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创新意识,使自身向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⑤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对学生来说,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和志同道合者的那种教师。”这是因为良好的课堂环境最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思维敏捷,易于点燃心智火花和灵感。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使教师置于学生之中,在与学生讨论、交流中,在师生易位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交流。“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亲近引发学生对教师所教的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促使学生自动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达到肯学、爱学。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学会交际,在活动中学习其它同学的学习方法和品质意志,在帮助别人共同进步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社会活动能力。要在教学中合理实施合作学习,首先应明确合作的意义,如果只是把小组合作作为课堂教学形式的一种点缀,或是把引进小组合作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象征呈现给听课者,显然失去它的意义。
2、自主、探究学习
传统的教学是“老师牵着学生走”,老师在课前就能基本安排好课堂教学的程序、节奏,预计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疑惑;课堂是在老师的控制下有秩序地进行的,而在自主学习的课堂是“老师围着学生转”,学生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增强。由于教师不能充分考虑,估计课堂上可能产生的多种变化;由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手段丰富,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困难。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经验,掌握最新信息,以应付课堂上学生的提问。
①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探究活动激励学生去发现和捕捉这样的问题,用敏锐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增强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②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之间需要针对随时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甚至是辩论,相互交流想法和意见。并且要求学生用规范和科学的语言,将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表述出来。由于探究学习需要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信息和资料。
③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科学探求精神。探究学习是一个严谨、系统的过程,要求学生具有踏实、认真的态度,用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与方法来审视和处理问题。
④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该课题的实施,需要教师精心创设学生的探究问题,并根据学生自主探究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有效的、随机的开放引导,这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教师去钻研教材,捕捉信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教师自身的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
自2003年以来,我校课题组教师积极撰写的论文、案例、及教学设计。有15篇论文获昌吉州二、三等奖,有5篇论文案例获自治区的二、三等奖。在县级课题成果汇报活动中,有6节课分获一、二、三等奖。有2人被评为县级教科研先进个人。
八、课题实验带来的思考
1、学校管理方面:(1)课题研究需时间做保证,而学校工作的繁杂往往冲淡了教师的研究,使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常常处于被动状态,“听上级课题组的安排”去做的习惯不能根除。(2)学校在课题管理中,对于不同课题之间的整合不够,“各走各的阳关道”现象比较明显,使课题失去了相互间的补充。
2、在预设学习时间内学习内容难以完成。学生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增强,教师不能充分考虑、估计课堂上可能产生的多种变化;由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手段丰富,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困难。
3、在合作学习之前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但这点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做到。
4、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例如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往往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小组汇报的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5、学生学习方面:班额过大,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实验中,教师不嫩很好的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使个别教学策略在教学中不宜操作。
九、今后努力方向:
1、扎实开展好课题试验工作,使课题试验不流于形式,真正做到为促进课堂教学服务。
2、在工作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3、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真正做到为教师的发展服务。
4、继续加强管理,使课题试验为学校发展服务。
第四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谈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认识
所谓“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一种建立在互助合作基础上的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师组织下的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和课程的学习任务把班级的同学划分成若干组,小组的成员通过师生、生生合作进行自学、讨论、交流和操作、探索、研究等活动形式,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它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它对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降低学习难度,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识品质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下面就来谈谈我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几点认识。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利于美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最优化。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要对班级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把全班学生搭配成若干异质的学习小组,一般四至六人为一组。通常是以以下几种方式建组:
1、根据学生的常规固定座位,就近组成学习小组。根据学生人数及情况可采取多种座位排列的方法
①双马蹄形排列法;②“T”型排列法;
③田字格排列;
④梅花形排列以及自由排列等。
2、根据学生的小群体来分 在学生中,有一种不用组织而自然形成的“小群体”。由于小群体中的成员之间有共同的行为模式,有较强的凝聚力,再加上在这个小组中,学生的精神是自由的,所创造的氛围是宽松的,从而孩子的天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成员之间能产生较强的互相促进的力量。在这种形式的分组中,教师把分组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小群体,改变平时固定的座位,自己来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这种学习小组的学习伙伴是相对稳定的。
3、根据学生的能力与学具准备情况来分(1)小组之间合作
随着新课标的推广实施,美术课教材更加强调了趣味性,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还强调了探索性和研究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和种种问题,要通过学习他们讨论尝试得出结果,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和研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由于实验教材的活动方式非常多,进行班级集体活动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从中认识美术、感受美术。又因现在的美术课涵盖的范围广,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在每一课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以完成不断变换的教学内容。可是由于受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有些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孩子学习材料准备不足较难完成作业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资源互补,小组成员把自己准备的材料集中起来,共同使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每个人现有的学具,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2)交叉合作
我们在学习目标较难达成而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的时候,如果交差合作操作适当,往往能起到特长生对学困生的带动作用。如学习《让色彩动起来》时,在欣赏了许多图片,画面,讲解如何构图之后,让学生完成作品,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就采用了交叉合作的方法组织学习。通过特长生作品的示范或根据他们的建议把自己想法通过画笔表现出来。边看边学,边动手边体会,教师及时给予表扬,激发学困生积极的绘画心理,树立起自信心并在合作中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长期的耳濡目染,得到了潜移默化。
(3)自主合作学习
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寻找学习伙伴,使同一知识能力的学生在一起交流合作可以起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并带动其他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实践证明一个班级中如果有几个在某一方面(音乐或美术)很好的学生能够带动班的兴趣走向。依靠学生自主的、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开展探究学习获得了较长远的教学效应。自主合作学习还可以运用到课后拓展中去,引导学生围绕一定的文本或材料,自主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信息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来实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样,通过以上建组方式,既缩小了组际差别,又便于小组之间的竞争。此外,还要加强对小组长的指导和培养,树立榜样,带动其他成员。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4)课堂教学程序与策略:(1)课堂教学程序:
教师—→合作设计—→目标呈现—→创设情景—→诱导创造—→巡视指导—→─作业评价 学生—→明确目标—→自主探究活动—→合作学习——→尝试练习――反馈─┘展示交流
(2)基本策略:
a.设计合作活动,促进目标转化。缩短学生学习差异;修正合作设计;师生沟通,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b.引导自主创造。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创作潜能,引发学习动机;注重学法指导,善作精要点拨,启发思维想象,激励发散,褒奖创新。
组织合作研讨,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根据合作学习原理,运用合作学习技巧,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形式可以多样,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变个人之间的竞争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以小组的总体成绩决定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对成绩的评价不仅仅要看学习能力提高程度,更重要的要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出评价。这对学困生转化尤为重要。还要把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进步与提高上,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只要比过去的美术技能有进步,审美能力有提高,就算达到了目标。
4.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合作意识
平时不但在美术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而且经常利用一些活动让孩子们合作。如带领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活动巩固当天学习内容、实施班级装饰美化活动,班级板报比赛活动等。通过这样相互之间的协作活动,使每个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得到帮助和提高,同时也对小组合作的认识趋于一致,兴趣激增,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和合作意识。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贯穿教学始终有利于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
(1)课前准备:引导学生收集学习材料和资料。充足分的准备工作为一堂课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上一堂好课增添了的信心,所以课前准备非常重要。课前我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程的需要安排资料准备、材料准备、形象准备、记录准备等等,学生分工明确,高质高效做好了课前准备。例如:《彩墨游戏——染纸》这一课,课前由小组长分配一名同学负责查资料,查找与染纸图案有关的知识,一名同学收集染纸、蜡染作品和图案造型等,其他同学分别准备宣纸、颜色、碟子……记录的同学记录整理相关资料。
(2)课堂中合作探究学习:合作式探究学习质量的好坏是课堂教学是否富有成效的前提保障。虽然是以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探索研究最终获得知识为主要形式。但整个学习过程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课堂中我一方面放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展开讨论,探索实践,合作交流,一方面加强知识的指导,作品完成后展示互评,互相介绍作品,互相解释所领悟到的知识;互相找出不足的地方和原因,及时改正;互相小结学习心得,小组长作总结。这样使学生轻松愉快而且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收到良好的效果。
(3)教师积极创设情境:教师根据具体的内容,有步骤、有目的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情境的创设展开组内讨论、组际交流,互相启发、引导学生的自主的探究和学习,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我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的同时,也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做到收放结合,积极评价,质疑问难,开拓创新。
(4)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成效进行全面评价: 全面正确地评价是提高合作式探究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组际竞争,有效的减小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我在评价的过程中遵循了以下几点:首先,小组之间的评价。要让学生充分的考虑到,每个小组是否都积极地参与到合作之中,每个小组在合作中是否互相协作,每个小组是否在活动中有所创新,每个小组活动是否遵规守纪等等。评价要全面,评价的重点也要侧重于学习的过程。其次,评价又分为自我评价和民主评价。自我评价,作为小组成员首先要实事求是,对本组的水平及其表现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既能发现优点,、也能找出本组的不足,而民主评价则是要多发现其他组的优点,让本组从中学到某些长处,从而既促进小组成员合作的积极性,又能形成一种良好的组与组之间友好竞争的良好氛围。
评价这环节是对整节课完成教学目标情况的反馈和验证。目的在于领会学习方法,体会思想感情,总结经验教训。在教师的提示下,对学习目标的认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例如,在教学《吉祥图案》一课,我对照学习目标,通过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一看是否有创新意识,设计形式是否多样;二看绘制是否干净整齐,剪贴是否完整,制作是否合理;三看制做态度是否认真;四看小组合作是否和谐到位。在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形式围绕要求展开评价,自己提出鲜明的看法。评出等级,给予学生小小的奖励,同时鼓励学生把二方连续纹样运用到生活中。如办一期板报用上二方连续纹样,给自己毛衣设计二方连续纹样,为妈妈的背包设计二方连续纹样,给花坛设计围栏等等。
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人格的健全。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科学道德,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为目标,引导学生根据社会与自身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在开放的真实的情境中探求问题解决的各种途径与方法,取得具有一定原创性的发现。在小学美术课的探索发现领域运用这种灵活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按照进入问题情境——学生探究体验——欣赏评价交流三大步骤在《棋牌乐——牌篇》一课进行探索研究的教学。首先,我带领学生直接进入玩“英语牌”的游戏活动,然后学生自己研究玩法,按顺时针摸牌能凑出什么样的英语单词,又按反时针摸牌能凑出什么样的英语单词,看谁凑出的单词多等。学生的兴趣高涨、玩得很开心。这时有的学生提出我们想自己制作与众不同的英语牌的问题。这时我引导学生建立学习小组,研究用各种材料和方法制作新奇的英语牌。学生进入实践体验阶段,他们交流讨论如何设计、如何分工等问题,并进行具体操作。作品完成后,进入欣赏评价交流阶段。于是我领学生举办一个英语牌展,把自己的评价和意见表述出来。学生通过欣赏、评价、交流与他人分享快乐和成果,学会了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了理解和宽容,学会了观察与思考,学会了敢于表达与申辩。
四、友好协作,磨练意志,用于攀登。
我在实践中体会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程内容。巧于启发学生想象构思,还要指导学生敢于冲出传统美术观念的框框,大胆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如此的课堂,学生的闲言少了,争吵少了,互谅多了,友好、协作更多了,同学们的绘画、动手及欣赏能力提高了,群体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随之提高。为了不断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多组织他们参加各级主办的各种美术竞赛,让学生树立自信心。五月份我校组织学生参加了第六届“艺术之星”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大赛,谭立明、周艳慧、任晓翠、庄明旭等四人获特等奖,张泽暄、赵慧颖等十二人获一等奖,李靖阳、庄鹏达、等十一人获二等奖,滕靖宇、谭文达等八人获三等奖,四人获优秀奖。九月份参加了教育厅、文化厅举办的第七届“佳艺奖”青少年儿童书法绘画大赛,董文静、张泽暄等二人获金奖,林远、徐扬、庄宇飞、张颖、赵慧颖等五人获银奖,王学晔、李文静等十一人获铜奖,二十九人获优秀奖。在学生获得成绩的同时不断鞭策自己,并从中磨练坚强的意志。
总之,我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形式作为集体教育形式的一种补充,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启迪、相互补充、相互吸收、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种学习方式始终处于动态之中,既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又有利于培养拔尖人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和完成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五篇: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定稿)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
结题报告
内容提要: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
三、实验课题的目标
四、课题结构
五、实验任务
六、实验内容
七、实验对象
八、实验程序
九、实验结果报告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 新的课程任务要求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的过程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的课程实施要求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知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提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知的实验课题也就应运而生。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
1、学习是一门科学,而任何科学离不开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益的极端重要性是人所共知的。因此,方法和技能便成了学习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由于学生缺乏学习经验,很难自我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系统指导便成了学生能否掌握和运用科学学习方法的关键所在。
2、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本身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个方面。教法源于学法,学法又依赖于教法,教与学都是辩证的统一。教法与学法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学是主体,学是目的,教是手段,学是内因,学是根本,有学才有教。学习归根结底要靠学生的自我努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谁也不能包办代替。教师的教不仅是教会,还要会教,只有教得有方,学的才会得法,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其特有的长处。因此,在中师各科教学中必须做到以教乐学,以学促教,使教与学成为和谐统一的整体。要做到这一点,使学生首先是会学,然后才是善学,从而培养学生的优秀学习品质,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通过自己的自觉活动去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复杂而又艰苦的脑力劳动,是由“移置”到“裂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再从现代教育技术角度上讲,它以全新的科技视角,寓教于乐,感染力强,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乐学;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在保留师生信息交流的双向特点的基础上,开通了学生与现代媒体进行信息交流的渠道,拓宽了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领域;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信息具体化,能启迪思维,充分发展学生智能,培养能力,并开拓创新;现代教育技术中现代高新技术设备的运用,更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促使其勤奋学习,广泛获取知识信息。因此,在中师各科教学过程中,在加大学习内躯力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现代教育技
1术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使他们的学习符合认知规律,记忆规律和思维规律,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4、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学媒体的共同参与过程。教学媒体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提高,也制约着学生学习品质的养成。而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直观、形象、生动地再现客观事物和现象。其新颖性,多样化,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促进知识理解和智能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有效诱因。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可以更有效地构建教育的问题情景,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从根本上改变那种以教师讲、学生听、课后大量练习或简单机械重复的落后教学模式。因此,由于现代教育媒体的参与为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逐步启发和诱导学生把学习过程变为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
三、实验课题的目标
我们选择“学会学习”作为整个实验的突破口,拟定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知研究目标。
四、课题结构
根据本课题目标体系,构建子课题和具体课题。
五、实验任务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主动获得知识与发展智能,能动地实现与教育目的要求之间的动态平衡,从而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素质,以保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实验研究中,我们利用现代教育媒体采用下列七种方法进实验。
1、实验法:以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知的实验,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
2、调查法;设计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问卷调查题表,对学生进行调查和分析。
3、观察法:对实验学生采取个别观察的方法,了解学生在接受实验过程中的学习变化情况。
4、对比法:对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学生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实验效果。
5、测试法;每学期期末采用统一试题,通过学业成绩评估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各种能力的形成情况。
6、分析法:即作品分析法,对每学年进行一次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代表性的作业、考卷、学习心得体会以及实验教师的典型课例、教案、CAI课件、教研论文等进行分析。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形成、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能力的培养情况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情况。另一方面掌握实验教师对课题研究的深入情况并评价其成果。
7、文献法:通过对有关本课题的现有理论及实践进行研究,形成课题研究的理论模式和操作模式。
六、实验内容
1、教师教的方面:
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按学习、研究、实践、总结四步完成的。
(1)学习。采取了三种形式;第一,普及理论学习。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教育心理学和学习科学的先进理论,如《教师实用心理学》、《现代教师指导》等。从多理论角度探讨学法指导,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迁移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模糊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等等。第二,指导研究学习。我们特别组织了教学骨干深入学习学法指导方面的专门知识,比较系统地学习了《现代学习原理与学法指导》等有关资料。第三,结合课题学习。各学科教师结合自己研究的学科课题,认真学习了相应的一些专门理论。
(2)研究。在学科学法指导的研究上采取了四个“两结合”的方式:第一,学校和科研部门相结合。我们和县电教馆建立了联系,得到了他们的指导。第二,科研和教研相结合。我们既组成“学法指导”课题组进行科研,又发动教研组搞专题教研,并把两种形式结合起来。第三,教师和学生相结合。把学生纳入研究活动,发动他们写总结,与他们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第四,教法与指导学生的学法相结合。教师以教法带学法,给学生做出科学的学习方法示范;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
(3)实验。实验的具体形式有开设学法指导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方法指导;学科教育中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向纵深发展;在班组工作中开展学法指导等。
(4)总结。学校定期总结,分析情况,进行调整;教研组进行总结,研究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教师通过备课、评课、考试等形式进行总结,对实践情况进行系统思考,从而把教会学生学习活动提高到新的层次。
2、学生学的方面;
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抓了教育、指导、总结、激励四个环节。
(1)教育。第一,通过校会、年级会、校刊以及讲座等形式,教育学生认识学习科学化的重要性。第二,班级举办各种活动进行学习指导的教育。如举行主题班会、知识竞赛、名人谈学习等,把学习教育作为班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三,把学法、学风教育和优秀生表彰会、学习总结会结合起来,激励学生锤炼自己的优良学风,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2)指导。我校经反复实践,总结的方法指导有如下方式;第一,课堂渗透法:通过教法渗透学法,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有意地传授学习方法,把“指导”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以便从教法中悟出学法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第二,课程传授法:在各教学班,由班主任或科任教师上学习指导课。第三,举办讲座法:分年级开设指导讲座。通过讲座,系统传授学习规律的知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养成预习习惯,提高听课效率;提高阅读能力;认真完成作业;改进复习方法;做好学习笔记;提高应试技能;学会检索方法;丰富见习内容;掌握实习要领及分科学习方法指导等。第四,随时指导法:教师平时要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对学生的预习、复习、练习等随时加以指导。第五,相互交流法:组织学生交流自学方法和自学经验,选择获得成功的学生介绍学习经验作典型带动。充分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沟通交流的渠道,以便相互学习和借鉴。第六,积极参与法;着重于诱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获得的内驱力,促进学习的良性循环。第七,及时调整法: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并对教与学的方法及计划做及时的调整。第八,择优选择法:选用适合自身特点的学法,学会选择,这是学生主体意识的体现。第九,分组分类法;在了解学生学习及运用学习方法中所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分组分类指导或通过专门训练达到学习方法指导的目的。第十,群体“共生”法:通过建立一个积极、主动、乐学、向上的小群体或班集体,促使部分已形成不良习惯学生的转化。第十一,谈心了解法:针对各类型心理素质的学生,通过谈心,加强个别指导。第十二,经验推广法;把成功的经验向校内外推广,促进各种教学的发展。
(3)总结。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要靠教师的指导,尤其要靠学生自己积累。积累在学会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积累的方法和途径就是总结。
(4)激励。建立学法总结的激励机制,以推动学法指导活动的深入、持久开展下去。
七、实验对象
本实验周期为一年,参加实验的有三个班(共120余人),其余的一个班为比对班。参加实验的学生均按上学期考分对等编班,同时还考虑到年龄、性别家庭环境的比例基本对等,未加任何选择。实验班与对照班教师的教学水平基本相等。
八、实验程序
整个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
1、基础发展阶段(2009年3月——2009年7月)
主要任务培训实验执教老师,为全面开展实验作准备工作,同时边调查边充实完善方案边实验,实验一开始我们就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知两个方面开展实验研究。积累资料撰写出高质量的经验总结论文。写出阶段实验总结报告。
2、深化发展阶段(2009年9月——2010年1月)
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的情况和实验目的、实施方案,积累资料,分析实验情况。撰写出高质量的经验总结论文。写出阶段实验总结报告。
3、分析总结阶段(2010年3月——2010年7月)
主要任务是检测实验效果,总结经验教训,全面进行鉴定。撰写出高质量的经验总结论文,撰写出实验总结报告,编辑《实验单项研究成果汇编》
九、实验结果报告
(一)学生各科成绩稳定的显著提高
实验班(组)学生各科成绩明显高于全级(对照班)学生各科成绩。
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比较
由此可见,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学习的本质、学习的概念、学习的原则、学习的特点、学习的规律、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艺术、学习的卫生、学习效率、学习环境,以及特殊学法、记忆方法、科学用脑等诸方面进行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知。实验班(组)学生各成绩稳定,均优于全校同年级学生。
(二)围绕课题研究,构建多媒体教学模式
围绕课题研究,不少教师通过学习和实践,构建了符合本学科教学特点的最优化教学模式。
(三)通过实验促进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
在学生中由于开展“学习指导”,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使被动学习局面转变为自主学习、自主探知的局面。
(四)学生诸方面的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五)教师的业务能力不断增强,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全组教师撰写了多篇高质量论文。
(六)通过实验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
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