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捐资助教献真情关爱教育暖民心
捐资助教献真情关爱教育暖民心(本报讯)八月的校园,阳光明媚,鲜花盛开。随着新学期的开始,平日宁静的校园又恢复了往日的喧哗,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学期开学初马家堡镇小河村村支书记、民营企业家马马力克,再次捐助全校学生的作业本费,并为每位学生捐赠一本《英才教程》的好消息,瞬间传遍了小河村的每一个角落。这是他继上学期为学生捐助作业本费,购买《英才教程》后的又一次真情捐赠。至此,马书记先后两次共给小河小学、刘湾教学点学生捐助7000多元。他关心学校发展、支持教育事业的善举,温暖着每一个孩子和家长的心,家长纷纷送适龄儿童入学,几个在上学期辍学的孩子听到这个好消息后也重返了校园。此次捐助必将进一步鼓舞全校师生努力工作、刻苦学习,推动该校的各项工作向更规范、科学的目标迈进。(马胜国祁占平)
第二篇:节前送温暖真情暖民心
节前送温暖真情暖民心
节前送温暖,真情暖民心。为积极落实“举全州之力推动群众工作全覆盖”的重大决策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传统节日春节即将来临之际,康定县回民小学的教师深入到柳杨村30户亲戚家中,为他们送去了菜籽油和节日的问候,使他们过一个欢乐、祥和、喜庆的新春佳节,老师们还对亲戚嘘寒问暖、关怀备至,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和家庭收入情况,鼓励他们坚定生活的信心,勇敢面对困难,依靠当前党和政府的富民好政策,多想办法,广开门路,积极寻找生活的新起点,努力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
第三篇:真情献教育
真情献教育 实干谱新篇
——记板溪小学优秀教育工作者涂荣 板溪小学现任校长涂荣,自2009年2月任校长以来,板溪小学在他的带领下,全体教师秉承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踏踏实实的育人态度,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由于他爱岗敬业、锐意进取,敢于创新,因此他获得了丰硕的回报:在如今的板溪小学,校园环境优美,校园文化浓厚;教师勤教,学生乐学,学校多次被上级主管部门评为“先进学校”;教师、学生在参加镇以上各种竞赛均取得较好成绩。他在自己挚爱的教育热土上,播撒着汗水和希望,终于换来板溪小学今天的满园春色。他被社会、家长、师生称为 “实干校长”。
一、安全工作无小事,确保师生安全。
安全是学校工作的底线。板溪小学面前有一条河流,每逢河水暴涨,直接威胁着师生的生命安全。为此,他坚持每周对全体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他还坚持每周排查安全隐患,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他把消除安全隐患当作是自己校长工作的大事来抓。
安全工作无小事,他把工作细化。一是聘请看护人员24小时值班,实行来访登记制度,学校大门适时关闭;二是强化学生上下楼梯安全教育和教师楼梯值班;三是做好路队的
组织护送工作,同时与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责任协议;四是落实假日值班制度;五是落实校舍设备、设施、电路等安全隐患部位经常检查制度;六是经常性地进行安全教育工作;七是与各教师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由于他对安全防范措施常抓不懈,确保了学校财产安全和师生生命安全,因此,在他的2年多校长履历中,学校实现了重大安全事故和安全责任事故以及群体性事件“零”的目标。这是他对师生做到的最好的交代。
二、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三年来,学校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涂荣把自己的精力完全放在了改善办学条件上。
他初到板溪小学,看见学校只有一台电脑用于办公,全部行政和中层干部挤在20多平米的办公室一起办公,办公十分拥挤,而学校一楼还有两间办公室却用于两位教师的寝室。他了解这一情况后,几次和这两位老教师协商,让他们把学校一楼的寝室让出来用于学校办公。同时学校大部分教师是走读,中午教师都在学校,没有休息的地方,教师中午因没法午休苦不堪言。经多次商谈,最后说服两位教师搬出原来的寝室,一间用于行政办公室、一间用于女教师中午休息的地方。他还及时为教师办公室重新进行了粉刷装修,给教师办公室各室添置了一台电脑和饮水机,新换了办公桌椅。通过他的努力,大大改善了教师们的办公环境。
2009年,涂荣积极争取教育局和县水利部门的帮助,修建了水窖,解决了学校长期用水难的问题;两年来,学校购进7台电脑、三台打印机,加速了办公自动化进程,大大降低了教师们的工作量。2010年,新添置150多套课桌凳;购买了智能广播系统;学校寄宿制工程立项,学校新增地6000多平方米,将用于修建学生食堂、宿舍,综合楼,教师周转房。现在学生食堂、宿舍正在修建中。今年,对教学楼屋面长期渗水,全部用防水卷材做了防雨处理。学校的大门两侧新添置了两块6米长的宣传专栏,用于宣传学校的校园文化,使人走进校园就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他还将学校教学楼前的原有黑板专栏改换成了铝合金橱窗。
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极大地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广大教师能快速高效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素质教育的开展做了基础性的铺垫。如今,只要走进后板溪小学,就会看到屋舍俨然、窗明几净、绿树红花、俨然是一处花园式学校。
三、狠抓教育教学,提升办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涂荣认为,认真抓好教学工作,一直是校长工作的重中之重。他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让思维教学代替记忆教学。他坚持课堂教学改革,实行教研兴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工作,以教研促教学。在他的带领下,近两年来,学校派出的教师参加县、地区的教研活动都取得很好的成绩。教育教研有力的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显著的变化。
他狠抓教学常规。听课、评课、作业评比、教案检查等各项教研活动贯穿每个学期。每学期都坚持组织学校教务人员对教师的教案、作业批改进行3—4次检查。对发现问题认真纠正,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认真备好课,有效实施课堂教学,认真批改作业。确保了教师圆满完成各学期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他坚持走向课堂,认真听课,和教师探讨课堂教学的好方法,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通过他的努力,学校教学常规工作,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近两年以来,在全县教学质量表彰中学校获全县同类学校三等奖的好成绩。
四、树形象,做师生榜样。
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工作中总是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是全体师生学习的楷模。他默默奉献,不计回报,把自己无私地献给了教育事业。他早到晚归,不管风霜雨雪从不间断。为了搞好学校的各项建设,他的双休日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连节假日也很少休息。
从涂荣的身上,我们看到一个“硬汉校长”的精神,他不等不靠,仅凭学校的力量,积极改造着学校办学条件;在他身上,有一种老黄牛的精神,吃的是草,而默默耕耘在板
溪的教育事业上;在他身上,有一种爱,那是一种对付出而不求回报的爱,他每天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善待每一个人。也就在这份爱的召唤之下,板溪小学的老师们把教育事业当成一项精神去热爱和完成。
涂荣,这个简单而朴实名字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心怀感动,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奉献给了自己所挚爱的教育事业。他正以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自己的信念:“工作上多点吃苦,生活上少点享受;做社会、家庭、学校满意的校长。”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一定会用自己的实干精神铸就板溪小学的辉煌!
第四篇:服务进万家 真情暖民心
“优质服务窗口”宣传材料之一
服务进万家 真情暖民心
——记全国人社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兰州市城关区就业服务局
“就业是天大的事!”温家宝总理曾深情地说。
兰州市城关区就业服务局作为甘肃省就业服务的前沿阵地,近年来,每年帮助2万多城镇人员实现就业,帮助1万多人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发放1.3亿元小额担保贷款,帮助2100多人实现创业,带动5100多人就业,发展202家企业成为创业示范点,吸纳8600多人实现就业……
该局在创建全国优质服务窗口中,始终倾情就业困难群体,不断创新服务手段,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率先在甘肃省创造了10多个第一:
第一个在全省启动“充分就业城区”创建活动,全区有96%的街道、97%的社区实现了充分就业。
第一个在全省实行“城乡一体化就业服务”,将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民工及失地农民全部纳入免费就业服务体系。
第一个在全省开展了“零盲点,全覆盖”的就业服务,对辖区所有的下岗失业人员、居民住户、所有的用工单位提供免费就业服务。
第一个由政府拨款500万元,成立县区级再就业小额贷款 信用担保中心。
……
兰州市城关区就业服务局仅有30名干部职工,但却不分昼夜、不顾节假日、长年累月地忙碌在大街小巷。他们用一片炽热的真情,温暖着一颗颗祈盼的心灵。他们用热心诠释着“天大的事”,用真情赢得了辖区内外20余万城乡劳动者的信赖。
该局先后荣获全国人社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全国“巾帼建功”文明岗、甘肃省“劳动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单位”、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状”、甘肃省“学习型先进班组”、甘肃省“创建创业型城市示范区”、兰州市“就业服务先进集体”等十多项殊荣。
倾情援助,共产党员一个个争标兵,引领着一面面就业服务的旗帜,温暖着万千户群众的心田
2010年12月4日,在凛冽的寒风中,万般无助、饱受饥苦的残疾人周明义,带着8岁的小孩,一瘸一拐地走进了兰州市城关区就业服务局招聘大厅,他一脸茫然地对党员王鹤凌说:“大学毕业后我创办了一家影视公司,但一场大病却让我落下了残疾,花光了积蓄,变卖了房子,老婆也分手了,现在除了可怜的孩子,我什么都没有了。”他一边哽咽着,一边祈求道:“帮我找份养活孩子的工作吧!”
又一位困难人员的难题摆在了王鹤凌面前,什么岗位适合他呢?辖区内用工单位的门卫、库管、保洁,这些岗位都不行。王鹤凌走过一条条街道,苦口婆心地对一个个用人单位负责人 说情,终于找了份残疾人社区专干的工作。第三天,当王鹤凌把上岗通知书送到周明义家中时,这位40的岁的汉子眼含热泪哽咽着说:“好人哪,好人!”
这仅仅是兰州市城关区就业服务局十多年来帮扶就业困难群众的一个缩影。像周明义这样的就业困难人群,每年都会得到该局党员“一对一”的热心帮扶。
兰州市城关区作为甘肃省兰州市省会城市中心区,常住人口100余万,流动人口近50万,农村人口仅1万,这里是全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各类失业人员求职需求密集区,也是全省就业压力最大的县区。兰州市委常委、城关区委书记金祥明说:“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要把服务民生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根本目标之一,让党员和群众的心贴得更紧密、更牢靠。”
“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曾经是老百姓讽刺一些窗口行业工作人员的口头禅。兰州市城关区就业服务局党支部提出,每个党员要以“零推诿、零积压、零差错、零超时、零投诉”的“五零标准”公开承诺,服务群众,接受监督。佩戴党徽和服务牌上岗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走进城关区就业服务局明亮宽敞的服务大厅,每一张面孔都充满着亲切友爱的微笑,每一个窗口都流动着春风拂面般的温暖。
大厅中的“党员先锋岗”,像一面旗帜引领着全局人员真情奉献在就业服务岗位上。近年来,仅“党员先锋岗”就帮扶了2600多名就业困难人员,他们用一腔热诚温暖了千万家,谱写了一幅党群“心连心”的动人画卷。这里的星期六不是组织每周的用工求职招聘会,就是深入就业困难群众家中送就业岗位。累计下来,每年要比外单位职工多工作50多个工作日,4年干了5年的活。
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姐妹一样,对待每一名失业人员;像对待自己的家庭一样,对待每一户困难企业。
真情帮扶,带给一名名下岗职工生活的阳光,也带给一家家企业无限的生机
就业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看到木塔巷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肉菜市场,谁也不会想到它曾经是一个陷入经营困境、濒临破产倒闭的老企业。
在城关区就业局的直接帮助支持下建成的再就业基地,不但保住了这家企业原有55名职工的“饭碗”,同时解决了6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及时落实,让这家企业重焕生机。
木塔巷肉菜市场经理马继成深有感触地说:“没有城关区就业局的帮助,就没有木塔巷肉菜市场的建立,就没有110多名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机会。同时,这几年得到了就业、养老、失业、医疗等补贴70多万元,为企业下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这些年来,兰州市城关区就业服务局积极组织区、街道、社区三级就业服务机构,开展“对抗失业,我们在行动”、“百天再就业援助”、“双困专项援助”、“情系灾区,就业援助”、“春风行动”等一系列就业服务活动,每年举办50多场用工洽谈会,倾情为上万户企业、数十万求职者提供帮助。拖着病腿的余宏亚,曾是一名下岗失业人员。在就业局的帮助下,如今她成了一名社区就业专干。饱尝过无业之苦的余宏亚,更能体会到失业人员内心深处的疾苦和痛楚,也更能理解他们心头的渴求和期盼。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在楼群院落、住宅小区,经常能看到她为辖区群众服务的身影。刘生华夫妇都是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她积极帮助这对夫妇申请享受了低保,又根据他们的特长,多方协调筹集资金,开起了一家修鞋、缝纫店,并享受了社会保险补贴。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如今整个社区的人们都亲切地称余宏亚为“余姐”。社区的人们有什么事,心中有什么苦恼,都找她唠叨。每逢此时,余宏亚都会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热心地为他们解决问题。从事就业专干六年以来,余宏亚遭遇过冷落,挨过谩骂,受过数不清的委屈。但她始终坚信,只要有爱心、有耐心,就一定能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服务。用她自己的话说:“咱都是过来人,对待下岗职工,就应当像对待自己的姐妹一样;对待困难企业,就应当像对待自己的家庭一样。有了真情热心,不怕有过不去的坎。”
多年来,城关区就业服务局就是用真情注解和展示着优质服务。在服务大厅,为了让办事的人少走弯路,他们设置了开放式服务台、电子显示屏、电子信息触摸屏;为了解除他们的不便,免费提供复印机、手机充电处、老花镜。大厅里配备的沙发、报刊,让前来办事的群众在休息等待中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电子大屏橱窗滚动显示着用工单位的招聘信息、各类求职 择业的程序、办法和岗位薪金推荐标准等,让老百姓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和享受服务。专门开设的特殊通道,让残疾人可以方便地进出服务大厅。
“微笑服务”是群众满意的基础。就业服务局结合服务对象的特点,制定了“微笑服务”的标准,要求窗口服务员工在接待群众时必须做到 “一个微笑、二次站立、三声相待、四句言请”:“一个微笑”即接待群众微笑相迎;“二次站立”即站立式迎送;“三声相待”即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四句言请”即“请到几号窗口办理”、“请坐”、“请某日来取件”、“请您慢走”。要求工作人员在回答群众咨询时,严格实行“一口清”,一次性告知他们需要提交的材料和手续,坚决杜绝办事群众多次跑,来回跑等现象。《窗口工作人员文明服务规范》、《效能建设督查办法》、《窗口人员绩效考核办法》、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绿色通道制、局长接待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统一规范了窗口工作人员的行为,让“微笑服务”落实到每一个细微处。
把方便让给群众,把麻烦留给自己。全局就业服务窗口只有职工30多人,而固定的服务对象却达10万多人,有时对某一个服务对象的服务次数就多达四五次。为了不让群众多跑路,窗口工作人员总是坚持不办完最后一件事情不下班,不接待完最后一位服务对象不下班。每月领取失业金签字期间,是失业保险窗口最忙的时候,有时一天多达几千人。为了不让群众多等待一分钟,窗口工作人员尽量少喝水,因为怕上厕所耽误时 间。
创新服务,开辟就业服务一块块新空间,实现服务水平的一项项新跨越
民生服务无穷尽,就业创新无止境。城关区就业服务局在不断创新中开辟了新的就业空间,着力满足着辖区企业与求职群众的服务期盼,也实现着服务水平的新飞跃。
农民工范相虎想办一所农村幼儿园,由于资金不足难以如愿。有一天,他找到城关区就业局局长陆祖成,诉说办农村幼儿园遇到资金困扰,希望就业局给予扶持。按政策规定,就业扶持资金必须要有担保人,但范相虎找不到担保人。陆祖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找谁担保呢?想来想去,他决定自己做范相虎的贷款担保人,并亲手将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送到了范相虎的手中。范相虎由此成为兰州市第一位成功获得小额担保贷款的农民工。
发生在范相虎身上的事,仅仅是城关区就业服务局创新服务的一个例案。推行SYB+扶持、服务、项目、实训、技能的“1+5”创业培训,也是该局在就业培训服务中的创新。兰州明辉月嫂育婴天使服务中心,是下岗女工宋明辉在参加“1+5”创业培训后创办的服务企业。由于她不怕脏,不怕累,用爱心诚心为客户服务,赢得了客户的称赞,先后带动就业的月嫂有100多名,每个人的月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宋明辉也被甘肃省妇联授予“金牌月嫂”的荣誉称号。
苗永红,参加了就业局创新开设的网上开店创业培训班后,在互联网上注册经营“苗妙健康生活馆”,又利用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新开办实体店“花无缺生活馆”,主要从事手工绢花、纸雕、麦杆画等工艺品销售。现在,苗永红的网店和实体店生意红火,还带动吸纳了2名失业人员就业。
“足不出户,我就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借助“12580”求职热线找到工作的刘海燕如是说。城关区就业服务局与中国移动兰州公司联合推出的这项新的就业招聘信息查询服务方式,不出家门,就可以查询到各类岗位信息,公司名称、联系方式、薪酬待遇等一目了然。求职者可以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找工作。
提起创新服务,城关区政府区长张国一说:“创新就业工作服务机制,这是时代的要求,发展的要求,更是解决群众就业问题的需求。”
兰州市城关区就业服务局,在创建优质服务窗口中,始终在创新上下功夫,实现了不少率先。
他们率先建立了创业指导认定点和创业项目库,开展创业项目征集、评审、推介等“一站式”创业服务。
率先开展了“创业训练营”活动,为创业者搭建了“练手、试摊”的良好平台。
率先创建了“网上创业孵化园”,开展了网上开店创业孵化服务。
率先建立了创业培训“SYB+X”模式,使创业培训有了新内容。率先成立了创业指导专家服务团,使创业服务有了专业的全程指导服务。
率先创办了《人力资源周刊》、“城关就业网”、“城关创业网”、开通了免费求职网吧。网站点击超过100万人次,《人力资源周刊》免费发放450多万份。
率先被省人社厅命名为全省创业型城市示范区。……
这一个个率先,是城关区委、区政府提出“率先科学发展,建设首善之区”战略任务在就业服务工作中的有效落实。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兰州市城关区就业服务用“亲民、利民、便民”的真情服务,赢得了群众的赞赏。近两年,他们先后收到群众送来的锦旗12面,感谢信16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几任领导与甘肃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到该窗口检查指导工作,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兰州市城关区就业服务局用朴实无华的行动践行着“执政为民”理念,用细致入微的服务将真情洒满就业服务窗口,并汇成一股股暖流,流淌到了每一位就业受助者的心田。
第五篇:真情献教育演讲稿
真情献教育演讲稿
如果说工人是用一台机器创造着祖国的财富,那么教师则是用一支粉笔描绘出五彩的人生;如果说农民是用一把锄头开垦着四方土地,那么教师的三尺讲台则记录了学生成长的岁月;如果说战士是用一把钢枪守卫着祖国的领土,那么教师则是用一块黑板书写知识的篇章;如果说花农用一把大剪剪出了满园的碧绿,那么教师是用两袖清风培育出桃李满天下。
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它不同于母爱、友爱和情爱。母爱容易出现溺宠,友爱重在礼尚往来,情爱少了几多严谨。而师爱是严与爱的巧妙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主动的积极的爱。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我们的爱不会付之东流,我们平淡的生活并不平凡:三尺讲台是我们思绪纵横的绚丽舞台,它面对的是将来的桃李满天下;明净课堂有我们灯火阑珊的彻悟境界,那里写满了学生点点滴滴的成长。“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放眼物欲横流的世界,三尺讲台承载了多少薪火相传的道德与责任。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为人师者的种种滋味都已尝遍,也已经明白:那间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上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教师不朽的追求。虽然我们还很清贫,但三尺讲台需要我们去守望精神的家园。
站在三尺讲台上,教师会成为一种永久的伟岸;跋涉于文字间,我领悟了风清月白的宁静和旷远。疲惫忙碌的日子里,我只想着用道德和智慧的甘泉浇灌出一片如茵的芳草地。用坚实的脚步,书写一段段青春的壮丽诗行。
当我在课堂上倾心投入和同学们教学相长的时候,当我和同学们在办公室敞开心扉促膝谈心的时候,当我看到学生的成绩明显进步的时候,当我在节日里收到学生温馨的祝福和问候的时候,我和许多老师一样,体会到了付出后的快乐,这是教师所特有的快乐。拥有这些,我不再艳羡李嘉臣的万贯家财,我也拥有我人生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与学生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学生”“假如他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学生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众所周知,由于教育体制的变化,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都是普高的淘汰者,他们有的基础很差、有的调皮捣蛋;有的整天睡觉、有的沉迷电脑。管理这样的学生,难度可想而知,但家长把这些学生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我们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护他们、教育他们呢?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青春期的特征决定了学生不可避免会犯一些或大或小的错误,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帮助和教育。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老师更要有耐心,如果熟视无睹,置之不理,放任不管的话,很容易使学生一错再错,最终走上邪路!这是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
当然,也不能动辄呵斥怒骂,大呼小叫,横眉冷对,这样不仅于事无补,还会伤了学生自尊,使其产生逆反心理,与老师“尖对尖”、“硬碰硬”,导致师生关系恶化,彼此水火不容!
正确的做法是:要在平等、尊重、互信的基础上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讲究批评的方式方法,讲究艺术,讲究人情味,因为犯了错误的学生,并不是无可救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历史上的伟人在其一生中都难免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一生功过相随,何况思想不够成熟、未谙世事的青年学生呢?我班的?同学,性格比较暴躁,有时任性胡为,而且不计后果。有一次为了和朋友一起庆祝其生日,竟然在“查房”后溜之大吉,逃之夭夭,并且一夜未归。此举被宿舍管理员“抽查”发现,并且惊动了学校领导,虽是初犯,但情节比较严重,为警示后来者,学校对其处于“留校察看”的处分。事后,其本人对学校的处分很不理解,认为这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却处分那么重,心理有对抗情绪。为使其充分认识错误,笔者不止一次找他谈话,了解当晚发生的情况,向他说明一夜不归的后果,可能出现的“万一”的意外,以及老师为此“一夜未睡”的紧张和担心,对其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真意切,终于使他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理解了学校的做法,并书面保证不再犯错,为表示诚意和悔改的决心,又在全班同学面前作了深刻检讨!
高尚的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而精湛的业务能力就是教师的名片,教师的形象。现在咱们一提到“百家讲坛”这个节目,我们的脑海中马上就会想起易中天、钱文忠、于丹、纪连海、袁腾飞、郦波这些老师们,这些优秀的教师,正是凭着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潇洒的举止、风趣的谈吐,走进了学生的心中,为自己的人生画卷添上了最绚丽的一笔!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社会,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教师,更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和理念。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个体,不同的学生需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各位老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们的人生境界,“铸师魂,强师能,育新人”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既然我们已选定教师这一终身职业,我们就理应甘于平凡,永葆一颗事业心、责任心,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田,用爱去浇灌学生的理想之花,让它来辉映我们美丽的人生。
教师不是伟人,不能像伟人一样成为偶像,受人敬仰;教师不是英雄,不能象英雄那样树碑立传,流芳千古;教师不是明星,不能象明星一样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相比之下,教师所做的一切,是那么普通,那么平凡。但教师却能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培育出伟人、培育出英雄、培育出明星!亲爱的老师们!就让我们在平凡中用知识和爱去创造一个个不平凡吧!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我将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回顾过去,我无怨无悔,展望未来,我觉得任重而道远。“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身于幽谷处,孕育兰花香。”最后让我们发起青春的誓言:任凭岁月更迭世事沧桑,任凭青春流逝憔悴红颜,我们将永守心中这盏爱心之灯,虽然一灯如豆,四壁清辉。但在物欲横飞的年代,我们甘愿守住这一方净土,安于这三尺讲台,用知识和爱心写好“师德”,树万事之师表,铸不朽之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