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主选择,主动探究
自主选择,主动探究——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启发性学习、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引导 探究性学习自主探究
小学语文
自主选择,主动探究——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探究性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一)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教学过程中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学生要有主动的、积极的、能动的学习状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创造。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分析判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运用多种启发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入年新课时,或介绍写作背景,或表情朗读,或巧妙设疑,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这时,一句隽永精警的名言,一则简短而寓意深刻的寓言,一首流传千古的古诗,甚至一片随风而落的秋叶,一双被岁月磨损的拖鞋„„,都能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手中的道具。具体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以声、形、色等形象多方面多角度地吸引学生,穿插读、议、讲,在有疑难处点拨解答,于无疑处设疑深究,做到对课文有理解,对生活有感悟,在字里行间读出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悲苦酸甜,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把握恰当的启发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时机问题不仅在于教师对几个问题先后忽视顺序的安排,更在于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的把握。有些小学语文教师提出问题后急于要求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这样,学生没有经过过深刻的思考,没有结合课文内容做全面的剖析,这样的回答仍然是机械的。在教学中若能在讲述一些紧贴课文中心句和一些重点关键的语句提出种种疑问,无疑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大大拓宽思维的范围,提深思维的层次。、要重视学生思考基础的储备
语文是一门表现人的思想情感的一门学科,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是无法维护正常思维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对于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极为重要的。若没有充分的思考基础——语文基础知识和生活感受的积累,而欲展开有效的启发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那是无法想象的,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思考基础的储备。重视学生思考基础的积累,是为了学生能够具备持久的阅读前景,熟练运用多种的启发方式,则能让学生始终保持思维新鲜感,促使学生的探究性思维的形成,而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启发,可以获得更好的思维效果。
(二)创设情境,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
认知需要是学生学习中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动力。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要创设认知需要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觉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活探究的思维。、创设认知矛盾的情境
在现今语文课本中,常常有一些感人的英雄事迹,而这些英雄常常有不同与常人的壮举。可以让学生利用本身固有的思维方式与英雄人物的事迹进行比较,探究矛盾根源。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篇课文是描述英雄人物邱少云的。教师在讲授这篇课文时,可以先启发学生回忆被火柴梗或蜡烛烧着时的感觉。再出示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即那些描述邱少云再烈火中烧却仍然一动不动的情节。为什么邱少云能忍住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烈火焚烧之痛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创设认知冲突的情境
教师提供可选择的几种答案,使学生感到不知道该选择那一种答案才对,从而激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一些以物作为题目但实质上是写人的文章。对于这类课文的教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课文题目,再出示被选答案: a 专门写人,b 专门写物,c 既写人也写物,d 表面写物实际写人。使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冲突,教师便引导学生探究,到课文中找答案,并要求找到根据。
(三)让学生自主选择,激发其自主探究的兴趣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的学习。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地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1、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目标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因环境、条件、基础和个人爱好的不同,总存在着个体差异。探究性学习承认差异并力求通过教育手段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一堂课或一项探究活动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或自主确立。但教师应把握学生自主性的“度”,避免过于自主而脱离了教学中心。2、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的内容
一篇课文值得探究的内容很多,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内容进行探究。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时,每位同学的兴趣着眼点均不同。有的同学喜欢朗读,酒曲探究课文该怎么读,怎样才能读出情,读出神;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就去探究一篇课文中哪些句子含义深刻,该怎么理解;有的同学不明白课文某些情节,就会带着疑问去找答案,等等。总之,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提高阅读水平。、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伙伴
在课堂上,探究同一内容的同学可以组成临时探究小组,共同合作,这样每堂课的伙伴会不同,就有了多元的优势互补。课外的研究,学生更多地是愿意和自己喜欢的同伴共同探讨,商量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课题。
(四)巧拨妙引,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性学习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巧妙点拨,相机诱导,在教学中教给自主探究方法。、围绕矛盾处质疑
小学语文教材中常常有一些看似矛盾其实合理的地方,引导学生围绕矛盾大胆质疑,是寻找探究切入点的方法之一。、扣住情境点换位
课文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产物和思想轨迹,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或借用文中角色,或引入相关角色,或充当某些角色,去换位思考。为了使自己进入那种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中,当好工作人员这一角色,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研究课文,取得了较好地效果。、捕捉“空白”点延伸
课文是例子,更是艺术品,有许多“留白”之处。引导学生捕捉这些启人深思、促人挖掘的空白点,尽情发挥想象,是寻找探究之路的最好切入点。4、抓住模糊点探究
课文的语言具有模糊性,对课文的理解可以是多元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抓住文中的模糊点、交代不明处祛去探究,去探索,直陈己见。如何让学生确切地理解课文中的一些中心句,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那些模糊点进行讨论 , 甚至进行辩论,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性意识。、挖掘定势点创新
思维定势是学生创新能力得以形成的潜在障碍。在探究性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思维定势点,反向思考,拓展空间,引发创造。小学课本中有一篇寓言故事叫《滥竽充数》。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都是南郭先生的错呢?让学生在研究、讨论中明白:如果齐宣王深入实际,了解实情;如果其他人出于善意,给予指出„„南郭先生就不会落到如此下场。所以,可以教导学生从逆向的角度来分析课文,提高其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辩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不仅强调学生要倾听教师,更要强调教师要倾听学生,珍视探究中学生的个人观念、独特感受和体验,并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同时,要特别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交流与合作。当然,不能认为探究式学习就是先进的、唯一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学习方式就是落后的、过时的、应该抛弃的。实际上,不同学习方式各有所长,相互之间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可偏废,应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及其相互促进。
第二篇:自主探究
化学课自主学习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提问题,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因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创设直观鲜明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求欲望,唤起学生思维的能动性,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安排学生提问,让其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引导学生发问的过程中,教师要既教给方法,又提供思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示范作用,有计划、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准寻找问题的角度和提出问题的方法。如在讲解氯化氢尾气吸收时,要强调在水面上放一个倒置的漏斗,目的是防止产生倒吸现象,因为氯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由此,很 自然 地引导学生联想到氯气尾气的吸收能否也采用这样的装置来防止倒吸现象吸取?对这一问题,学生们热烈讨论,踊跃发言,绝大多数认为应该加这样一个装置,因为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我没有马上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课后自己查资料、做实验,结果发现把通有氯气的导管直接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没有发生倒吸现象。通过质疑引发的探究,最终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同学们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获取知识的途径加宽了。
(二)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设计、操作和改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做一些简便易行的小实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拓展知识,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教材中的许多演示实验尽可能让学生做一遍,习题中的某些问题也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这样达到的效果肯定比单纯的习题讲解来得好。如某些物质的鉴别,教师可事先在实验室中配制好这些药剂,然后让学生亲自操作。通过亲身实践,能帮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它们在实验中明白了 科学 的真正含义,培养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训练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如对原有装置的改进,针对课堂教学中某些实验的不足之处,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鼓励学生对其进行改进、重新设计,使实验更加易于操作,现象更明显,污染更少。例如有学生经过试验,对乙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作了小小的改动,在发生装置中 ,用一支试管,橡皮塞中插入一吸满了水的胶头滴管,然后往下逐滴滴加,即可达到实验目的。通过装置的改进和研制,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是素质 教育 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
四、自主学习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教师必须把握教学方向
强调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非是放任自流,让学生随心所欲。它并不排斥教师的严格管理和监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牢记自己的职责,不要过多地纠缠于某些较偏的问题,而应采取灵活的方法,引导学生的思路,把教学迅速扭回到正轨上来。毕竟,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容量作为载体。
(二)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
教师要把自己的身心毫无保留地、无条件地奉献给自己所选择和从事的教育事业,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既具有丰富个性和完美人格,又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全面 发展 的人才。实践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不是减少了教师的劳动,而是更多地挤占了教师的宝贵时间,教师必须抱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崇高使命,乐于与学生交朋友,在化学教学这一领域辛勤耕耘。
(三)教师要重视知识更新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式教学,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学习充实自己,了解 现代 科技知识和信息,尤其要掌握和了解一些当今世界的重大发现、发明、科学成果;另一方面,教师要坦诚承认自身的不足,采取平等、诚实的态度,和学生共同研究,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总之,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只有参与与实践注重,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学科的知识体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逐步形成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
一、“361·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在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形式,我们学校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361·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
1、学生主体
我们学校的生源状况位于全市中等水平,基本上每个班级都有30%的优秀学生,他们在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知识基础,智力发展上都处于比较好的水平;还有60%的中等学生,他们在各方面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进一步的教育培养;而10%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则需要教师,家长还有学生本人共同努力才能够取得较大的进步。
2、时间分配
教师讲授的时间总计不超过30%(约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个体学习)和合作学习(讨论、探究、展示)的时间约60%(30分钟左右);最后留给学生反刍消化过关的时间约10%(5分钟左右)。
3、教学内容
(1)自主学习内容。教材中的30%的内容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这部分内容教师不宜越俎代庖,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教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合作学习内容。教材中的60%的内容是通过合作讨论能学会的,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教师必须对合作学习的内容合理筛选,科学指导。
(3)点拨教学内容。教材中10%的内容是需要通过老师的讲授、点拨,反复操练后学会的。这部分内容教师不仅要讲,而且要讲透彻,点拨到位。
4、教学步骤
第一步、自主学习。由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内容,思考问题,完成作业。
第二步、合作探究。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相互讨论,解决问题。
第三步、成果展示。小组派代表在座位上或到黑板上展示合作探究成果。
第四步、自我完善。由同一学习小组内或其他小组的同学帮助订正完善。
第五步、导学点评。教师引导全班大组讨论或教师点拨解决疑难问题。
第六步、整理巩固。由学生整理笔记完成作业,反刍消化当堂课学习内容。
二、化学教师在实施“361·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点体会
从“361·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步骤来看,教师需要完成的也只有第五步——导学点评。从课堂实施的表面来看,教师把课堂的主体交给了学生,而教师的任务显得比较轻松,需要做的事情并不多。可实际上,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从教学内容,课堂组织,学情把握等各方面进行有效地掌舵,反而会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准备
俗话说: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应该有一桶水。只有教师全面把握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了如指掌的情况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总方向才不会出错,才不会走弯路,走错路,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1)认真备教材
这里的教材是广义上的“教材”,并不仅仅指教科书,还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指导用书,还有一系列超过教科书范围,但跟教学内容有关联的书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知识超过教科书的范围越远,他的话的含义就越深刻,学生从他的讲述的字里行间学到东西就越多。
学生自主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独立阅读课本,而需要以一定的课堂活动为载体,在课堂活动完成的过程中将课本上所要掌握的重点难点知识加以运用,而这一定的课堂活动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根据各学校各班级具体学生的学情,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研制出来,供学生们在课堂上使用。而活动单的研制把教学的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编写“活动单”的过程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不是“教案”的翻版,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地安排所研究的内容。它还要求教师有创新精神,提出的问题既从教学大纲出发,又不拘泥于大纲,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同时,在这份活动单上还有哪些细枝末节的内容没有能够体现出来,而学生又是必须需要掌握的,教师都要能够全局把握(2)认真备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通过做实验,通过生动和直观现象,使学生感知充分的、可信的事实材料,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观念或概念,达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培养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养成对学生解决实验题目有很大的帮助。首先教师要选好一个实验课题,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做到明确实验目的,搞清实验内容,并理解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实验装置和注意事项(包括操作、仪器的使用和安装、药品用量、观察现象、废物处理,安全防护等各方面的注意事项),并扼要地作好笔记。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以施展。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创新性思维出现的可能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考虑,并做好实验材料的准备,防止无米之炊的情况发生。上课时教师要加强组织指导,实验结束后要认真总结。小结时既可补足重点指导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又能全面巩固和发展实验的成果。
(3)认真备学生
对于中等生源学校的学生,备课时要从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接受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考虑。过高地估计学生能力,就是通过合作学习也不能无法解决的问题频繁出现,只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不能让学生体会到获得成功的快乐。而过低地低估学生的能力,所设计的活动内容每个人都能比较出色地完成,也失去了培养能力的意义,学生也会觉得没有意思。而有效的活动设计是需要以学生的具体学情为依据,让学生讨论的问题应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回答出来,也就是先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后达到自主成功。
2、智慧上课,精心组织课堂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之前的课前准备工作是为了让教师能做一名优秀的导演做准备的。而在课堂实施的过程当中,除了一些已经预想到的情况发生外,还有一些教师所没能够考虑到的突发事件,而教师如何巧妙智慧地处理问题,对教学效果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全面掌控课堂,让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
“361·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步骤的第一二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学生展示成果,获得成功感的奠基石。教师就需要认真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了解其掌握情况,更要观察有极少数的学生滥竽充数,自己完全不思考而是等着合作讨论时抄袭别人的成果,这样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极为不利。而真正参与合作学习的学生从中获得了知识,同时也提升了能力。而选修科目等级的考核,则会出现平均分是好的,但过等级情况却较差的状况。
(2)巧妙观察课堂,让每个评价都准确到位
“361·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步骤中教师所做的第五步导学点评,虽然看起来是短短的几分钟,但就这几分钟却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有时无意中的一句话,一个表情,对于学生来说确是100%的,他会将这些记于脑海中。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就要能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能够很快全面地扫描到学生的成果展示里还有哪些不太到位的地方,并能及时地加以纠正。评价时要注意(1)评价要到位,答案不能含混其辞,观点明确,立场鲜明。(2)评价有褒有贬,不能一味做老好人,更不能吝啬赞美。当然,也可以由学生自主评价,学生评价时,教师也及时加以点评,保证学生认识的总方向不出错。
3、及时反思,优化课堂教学
“361·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尚处于探究阶段,需要不断实践,反思和研究。教师要针对每节课课堂实施情况,根据每一阶段班级发展状况及个体学生发展的差异,找出“361·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时存在的问题,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完成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发展。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想到所教的学科,而且要注意到学生;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而在实施“361·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这些目标都能够实现
第三篇:自主探究式
z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进入新世纪,以科技创新为基础,以经济全球化、停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潮流,正把人类社会带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时代。现代教育现代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使受教育者不但要学习知识与技能,而且首先要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是世界性基础教育改革的潮流,也是终身学习理论的具体实践。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对我国传统教育反思的结果。审视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过分注重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手段滞后,教育内容琐碎,问题探索缺失,思维含量低;教育机械、沉闷、程式化,使学生失去了生命的灵气和学习的乐趣。这样的学习限制了思维,束缚了思想,背离了学习的本意和目的,既不符合人自身发展的规律,也不符合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改变过分强调“接受式”学习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能动性真正得到张扬和升华。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面对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生产过程日益智能化以及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现代社会急需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个体创造潜能的发挥,首先依赖个体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人一生的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跨世纪教育变革的根本任务之一。自主探究式教学可以改变学生在原有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推进教师教学行为变革的重要方式。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行为是新课改目标得以实现的桥梁和中介,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要具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倡导并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主动体验、敢于创新,主动地自我发展;可见,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变化,“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而“自主探究式教学”将有效地推进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被看成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式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有助于牵引出学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也会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将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幸福的人。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教学改革旨在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做法,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并能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课堂教学选用自主探究式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并能满足改革者的心理需要。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从而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和效力。给教师提供了学习别人和对比自己的机会,也提供了认识自己和认识学生的机会,破除“自我中心”,促进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自主探究式教学”便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实现我校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和保证。⑴深化课改研究成果的需要。我校研究过两项市级课题:《读报活动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作用与影响的实验与研究》、《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这些成果需要推广和应用,还有些问题需深化研究;“贫二”子课题“农村小学教研新构想”在教研工作中得到实施并坚持不懈,但这种常规教的组织格局,需要注入深化研究的活力。⑵创建学校特色的的需要。作为市级“教学研究示范学校”、“教育科研实验学校”和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重点学校”,该课题将有助于创生其特色,深化其内涵。⑶发展学校理念的需要。我校提出的学校“培养目标”是:“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具有特长,适应未来学习和生活的现代中国人”;教学理念:“用教学科研创造教学辉煌,用教学新理念和高科技创造教学高效益”;学习理念是:“用科学的方法学习,用生命的灵气学习。”
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而与之相关的研究,国内80年代后期就已开始,如北京师大林崇德教授的“学习与发展”研究;东北师大附小“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上海市课程发展研究所、课改综合研究课题组“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的课改目标”;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生及幼儿创造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验”;四川广元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读报活动教学实验”;江西的“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江苏的“浅谈信息技术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四川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的理论与实践”;等等。这些研究,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转变,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从理论与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以上探索,或侧重于学生发展的“自主性”,或侧重于学生发展的“创造性”,对“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仅侧重于模式的建构,针对农村教育现状开展的研究则更少。本课题与以上研究相比有以下突破:
1、强调自主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整合;
2、探索在农村小学的现实背景下开展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和操作模式。
3、从理念到实践,对农村小学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做更深层次的立体化研究;
鉴于此,对自主探究式教学进行研究,有效变革教师教学行为,努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广和深化课题研究成果,构建新的校本教研运作样式,全面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终身教育理论,“教育不在于获得有用的知识或技能而在于发展求知能力,不在于学习而在于达成理解,不在于获得信息而在于完成智慧。”未来的社会,需要的不是仅仅掌握了一定知识技能的工具化的人,而是具有求知能力和发展智慧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适应就业的需要,教育将贯穿于学习者的整个人生,终身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立足新世纪的全面教育,是以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的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认知心理学的学习和教学理论中的加工过程论、认知结构论。该理论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马斯洛·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管理心理学和强调实现人的潜力的最大发展,提出以人为中心,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师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主张建构性的学习、积累性的学习,强调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课堂教学活动应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现行教学改革更注重陈述知识的程序性,策略性教学过程。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不要把人当作被动的接受者,应当把人当作自主参与与探究知识过程的人。实施自主创造教育,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由、宽松、探究的思维空间,培养创新意识,调动学习的自主性。斯瓦布认为探究学习的过程,是在儿童对客观事物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去自主探究,发展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能力。社会学也认为极大地发展人的创造性和潜能的同时,培养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主体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实现自主探究学习知识是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习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于是,在教学中注重改革教与学的方式,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便已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我们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及教学论等方面看出,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有其丰厚的理论指导和支持,是本课题实施研究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构想
(一)研究范围的界定
该课题的内涵包含着两层意思:第一层什么是农村,什么是自主探究式;第二层什么是自主探究式教学。
这里的“农村”是指: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教育教学资源缺乏,设施设备简陋,班级容量较大,教师素质不高,学生知识面窄等,相对城市,区域性落差较大的广大地区;这里的“自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并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学生要自觉主动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探究”,就其本意来说,是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
“自主探究式教学”,就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这里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有如下几个主要特征:
1.它是以农村教育的现实为背景开展的教学研究,而非广义上的教学研究活动。
2.它是以自主、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及其相
互促进,并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而非唯一的教学方式。
3.它是适宜于多样化的科目和不同学段,并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形式,而非局限
于理科课堂,并针对个别优生的教学方式。
4.它是在辩证处理学生与教师有效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而非流于形式的花样翻新和表
面热闹。
5.它是对传统教学的扬弃,在于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而非对接受式学习的否定。
因而,本课题以农村教育的现实状况为背景,其研究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浓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自主探究式课堂。
(二)研究目标
研究成果目标:探索出一套适于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和操作模式,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学校目标:构建新的校本教研运作样式,大力推进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目标: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培养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创新精神的新型学科骨干教师队伍。
学生目标: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研究内容
1、农村小学自主探究式教学目标的研究与实践。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重要标志,是指导与形成小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确立教学目标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必须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学会学习。一方面,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应紧紧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另一方面,应正视和科学处理课堂中教学目标的“预设”、“预设生成”与“非预设生成”。
2、农村小学自主探究式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
自主探究式教学围绕怎样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加快新型人才培养这一主题,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为其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奠定良好基础。其实施策略主要包括课前、课堂及课外实践活动三方面。
课前实施策略: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创新教学设计策略;学生预习、收集有关材料等的策略;
课堂实施策略: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探究问题、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解疑导拨及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策略等。
课外实施策略: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的策略;开发和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促进新课程教与学的策略。
3、构建农村小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学校将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小善于创新,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为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实践过程中,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基本模式:激趣引题—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研讨评价—拓展应用
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操作模式根据特定的学习者、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做适当的调整,或创建新的课型模式。
4、自主探究式教学对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
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创新过程,而非学生在预设框架内机械被动的回应,教师在教学中会不断遇到新的疑问。要解决教师在课堂中遇到的实际教学问题,改善教与学行为,“实践+反思”的行动研究,将显得十分必要。行动研究的过程,将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引领教师走专业化之路。
5、自主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研究。
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扩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6、自主探究式教学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研究,将有助于落实校本教研制度,促使学校走校本教研课改之路,提升新课改内涵,充实新课改理论,全面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四篇:自主发现探究
自主·发现·探究
——《有趣的拓印》教学案例吴秀开
一、教学理念
探究性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突破了以往一般意义上的美术教学课,把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到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本课正体现出这样一种教学思想:教学不以灌输知识为重,而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着眼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到解决问题,运用综合知识进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这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美术课程标准的精神所倡导的,是新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二、教材分析
《有趣的拓印》这一课是湘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的设置是为了使儿童在活动中来认识、发现和体验实物纹理所具有立体感、浮雕感和形式的美感,在运用蜡笔等工具皴涂后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形象,这种简单的方法是学生易掌握的。在本课的图例中展示的自然纹理和实物纹理,是为了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更多纹理清晰的实物,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多种颜色、形式拓印,在作业中体现操作能力、创造力,使实物的纹理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呈现。
教学情景一:
(教师“变魔术”激趣导入后,学生兴趣盎然,让学生尝试表现。)
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
1.学生动手拓印。(教室伴随音乐)
结果:有的同学拓印成功,纹理清晰,有的却没有出现纹理。师:让我们来找找原因吧。
2.请拓印好的学生演示拓印过程。
生:把树叶反面向上放好,盖上纸,用手按好后,再用蜡笔平涂。
大家一起夸夸拓印成功的同学,并找自己失败的原因。
生1: 我的树叶是正面朝上了。
生2:我一涂,树叶、纸动了。
„„
3.质疑,体验纹理。
师:树叶为什么要反面朝上才能拓印出纹理呢?大家摸一摸树叶的两面,有什么感觉?
生:正面光滑一些,反面不平不光滑。
师:大家真聪明,树叶反面有许多纹理,是凹凸不平的,所以我们在拓印时只有拓印反面才能印出漂亮的纹理,而正面没有凹凸不平的纹理,就拓印不出花纹了,所以,我们印之前要仔细观察,只有在凹凸不平的纹理上才能印出来。
教学情景二:
师:大家除了用蜡笔拓印外,还可以用什么笔拓印也能让花纹展现出来呢?
生1:我今天没有带蜡笔,用铅笔侧着涂也可以印出花纹。生2:老师,我还有更好的办法,把东西直接盖在橡皮泥上,也能印出花纹。
教师积极肯定学生做法。
教学情景三: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有美丽的纹理,都可以拓印出来。
电脑课件展示,让学生拓展思维。
师:大家觉得美吗?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我们身边的物品,你看看哪些可以用来拓印?
师:下面大家可以选择你想拓印的物品,开始拓印吧。(学生自主创作)
„„
结果:同学们有的印出了课件展示的物品的纹理,有的同学非常善于观察,找到了身边的文具盒、水彩笔盒、矿泉水瓶盖子、钥匙、书包等物品上的凹凸图案,印下了各种美丽的花纹„„
几点启示:
一、培养一双会操作的手
“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动手操作体验是让学生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必要手段。教学活动中,以学生操作为主,首先是学生尝试操作,感知拓印的基本方法,怎样用笔和怎样把握力量的轻重;其次是学生操作表现,在实践
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另外在感受实物纹理凹凸特征时,也是由学生动手摸,感觉比较后说出来的,让学生直接体验到实物纹理所具有的凹凸感(立体感、浮雕感)。通过学生的操作和动手感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培养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这是《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的基本价值体现。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课件展示的图片——生活中的美丽纹理,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让学生自主创作表现,这样学生自觉地用眼光搜索身边的带各种纹理的物品,收到了意外的好效果。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大胆探究的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谈话中关于人才素质、教育方向的精辟论述。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该课教学活动中以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主,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利用各种材料表现身边的美丽纹理,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首先,在尝试操作中,我没有用讲的方法去直接告诉学生怎样拓印,而让学生
自己动手尝试操作,在操作中自我体验,寻找、发现问题,通过交流、体验,总结找到正确的拓印方法,这样比教师讲更有效。其次,在学生掌握了正确拓印方法以后,我再提出:“除了用蜡笔还可以用什么拓印呢?”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索,尝试用各种材料,在实践中发现,拓印不止能用蜡笔,还能用铅笔、橡皮泥„„让学生单一的蜡笔拓印形式,得到更宽的发展,让学生更能体验拓印带来的乐趣。第三,在学生自主创作表现时,鼓励学生大胆以身边的各种带有美丽纹理的物品为底版,表现拓印身边的美丽纹理。教学效果出现了大量的纹理是教师在引导时没有展示的纹理,足以证明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探究能力得到了一定发展。
让我们尽力培养孩子们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勇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自己之力。
第五篇:自主 合作 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
------试谈中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培养
四川省乐至县吴仲良中学唐胜前
摘要:培养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培养呢?一是要改变传统的课程观,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这是基础;二是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是关键;三是转变传统的评价观念,这是保证。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内容 方法 评价
教育部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首先应转变观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四条基本理念,其中第三条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进一步指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可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这种学习方式呢?
一、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基础
传统的语文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把自己孤立起来。新课标在课程建设上,倡导要有大视野,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课程是与现实生活有着天然联系的课程,如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土人情、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学生的日常生活等,凡现实生活中有的且适合语文课程的,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如把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引进语文教学内容,笔者在授《“两弹”元勋邓稼先》时,在谈到邓稼先为开创中国核武器设计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时,就与伊拉克战争联系起来,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科学与和平。
— —
1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活动场所,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关键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1.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另一方面教师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
首先,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打动学生,用自己对祖国语文的热爱之情影响学生,必然会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其次,教师要善于创设学习语文的良好环境。如校园的文化长廊、语文组的专栏、教室里的墙报、校园文学刊物等都能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课堂上民主、宽松、愉悦、融洽的学习气氛;师生之间平等对话、无拘无束地交流;教师不断地给学生以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并及时给予肯定……这些都是非常适宜学生学习语文的环境,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再次,教师还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分发挥出“导”的作用。教师要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前提下来“导”,在“导”中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引导并教会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引导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引导并激励学生在学习中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如笔者在授《鲁迅自传》时,问鲁迅回国是“因为我的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到底谁帮助谁?大多数同学都认为是: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帮助鲁迅。我首先肯定,若按现在的语法习惯来理解是正确的,但从当时鲁迅本人及其家庭情况来看,应该是鲁迅的经济帮助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只是当时的文法句式与现在不同。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2.努力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正确处理好课内、课外的关系。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首先,教师要不断开发并合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语文教育资源,密切联系现实生活、联系学生实际,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大语文实践的机会。如笔者在授《范进中举》时,当学完课文,师生共同归纳出本文的主题是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后,我设计了两个讨论题:①假如你生活在当时的社会,你对科举制度是赞成还是反对?②联系你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现在的考试(半期、期末、中考、高考)的看法。并单独用一节课,按每四人为一小组分组讨论。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赞成反对的不相上下。我趁热打铁按不同意见把全班临时分成两个大组,展开辩论,气氛空前高涨。辩论双方理由充分、事例典型、妙语连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第2题则要求同学们写在作文本上,老师评阅后,又及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当今的各种考试,并告诉同学们,我们国家正在着手改变评价方式、改革考试制度,并激励大家要趁年少努力学好各科知识,以报效祖国和人民。
其次,教师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改变过去“读死书、死读书”和讲授式、问答式等单调的形式为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讨论、游戏、表演、展示、欣赏、评价等,让每个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合作、展示的机会,使语文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如笔者在授《变色龙》时,就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并在课堂上表演。五名同学分别扮演警官、巡警、赫留金、将军家的厨师、独眼鬼五个角色,扮演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动作、神态、语言都较成功,博得了全班同学的阵阵掌声。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还使同学们对小说的人物形象有了更鲜明、深刻的印象,有助于理解小说的主题,更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培养。
总之,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组织、自我建构,在这种组织、建构中,逐渐提高语文素养,形成适合自己学习语文的方法。
三、评价方式的转变是保证
传统的评价观念是以单纯的考分为标准,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重结果轻过程,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禁锢了语文教学改革,不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如何改革呢?
1.要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综合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2.考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使学生成长过程成为评价的有机组合部分。如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教师和同学的评价、自我评价和来自家长的信息等都应成为评价的依据。评价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做到平时测验与期末检测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分数与等级相结合。此外,还要灵活运用除考试外的多样化评价方式。
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指出学生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多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采用激励性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
4.转变教师传统的课堂评价方式,即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简单的“对”或“错”的评价。新课程中出现的许多开放性问题,教师不能作简单的评价。如授《少年时代的毛泽东》时,针对少年毛泽东的“逃学”、“反抗父亲”,有同学认为是性格坚强的体现,值得学习;也有同学认为是不尊敬老师和父母的行为,不值得学习。对此,我们的老师能简单地说谁对谁错吗?
只有采用了正确的评价方式,才能保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加强合作交流,积极探索,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总之,教师要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评价方式的转变上多下功夫,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的培养,真正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