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探究式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关于探究式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统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知识灌输,强化教师主体作用,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挖掘,片面追求学生应试分数。其结果,课堂教学氛围死板,学生思维封闭,创新与探究能力差,高分低能。这种教死书、死教书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教育发展,造成学生素质低下。为此,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通过多种途径,注重对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就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探究式”教学尝试,下面就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谈一点粗浅的认识。组建合作探究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学生间可以进行交流与合作学习的契机。科学地组建合作探究学习小组是成功进行探究学习的前提。所以,老师可根据全班学生的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4人为宜。我们的分组原则是:“1优带2中共扶1差”,每一小组中需挑选一位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较强,有责任心,又乐于助人的学生当小组长。小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全组成员合作探究学习,组织动手操作,开展讨论、探究学习方法,完成小组学习探究任务。每个小组的座位方式按前后两排状排列,遇到合作学习时,只要前排二位同学转过身,即可和另外两人构成圈状分布,讨论极为方便,从而提高合作实效。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合作,同时又可以增加合作小组间的竞争性,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易于主动参与,积极讨论,学习优秀的学生增强自信。有些化学知识较为抽象、深刻,有些开放的甚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由于学生个人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单靠某个学生独立思考会出现困难或回答不全面。这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合作探究课堂教学基本操作程序
1.激趣引题自学探究
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自学探究是指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要求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口。教师的导入是为学生自学探究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探究。导课要做到短而精,一般不要超过两分钟,导课语言要“简洁”,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要直奔主题,要尽量避免使用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的导课模式。
①利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化学的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往往有精彩的实验现象,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驱动学生去探究。例如,在学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人教版)时,除了展示大量的图片来吸引学生的目光,提出若干个为什么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补充几个有趣的实验:“烧不坏的手帕”、“魔术棒点灯”、“雨落叶出红花开”、“清水变牛奶”„„当学生看到这些有趣的实验现象时,一个个眼里全是问号,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的探究动机油然而生,疑问自然形成并想办法解决,实验目的也就达到了。②结合日常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化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化学技术的成果将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效益。教师如果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
活中寻找学习问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关注学生每时每刻所接触的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去探究,使他们逐步认识和感受化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并对社会问题做出思考和决策。
③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好像演员在舞台上的台词,字字句句都能打动听众的心。而幽默风趣的语言则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极易形成愉快欢乐的学习意境,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例如,在向学生讲述白磷的有关性质与贮存的知识时,以一句“似蜡非蜡,白或黄;不声不响水中藏,有朝一日出水面,化作烟幕白茫茫”。把白磷在常温时是白色固体(放置时间稍长为黄色固体),应该保存在冷水中,若暴露在空气中易自燃,燃烧时产生浓厚的白烟的性质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此环节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疑布阵,给学生营造出探究的氛围。问题要问得恰当,问在知识关键处,问还应掌握坡度,难易适中,选准时机,问在教学当问处,使学生形成开放式探索性思维。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无明显现象,从观察的角度讲,学生无法判断这个反应是否发生。于是,我先做了个简单的实验:将一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插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氢氧化钠溶液会充满整个试管?能否根据这一现象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要使设计更严密,可采取什么措施?你还有哪些更好的设计?这一下,学生的求知欲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对于教师给出的问题就会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最后教师对于自己的设问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解答。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也就更为深刻了。
2.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这一步开始给予学生2-4分钟时间,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难点,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要求小组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切不可搞成问答或对话形式,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要避免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合作探究能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好巡视指导工作,合理引导、积极调整,承担好“促进者”和“合作者”等多种角色,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题、个别询问等途径进行调查,把脱离于小组之外或保持沉默的成员“拉进”小组的讨论中,使学生的问题得到解决,促进小组合作有效进行。
在这一过程中,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开放的环境,增强学生的自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待学生的怪问和错问,充分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帮助学生分析,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补充设问和反问,以增加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样,学生的各种奇思异想和独到见解才会层出不穷,才会有创造的火花,对新问题的探索才能顺利完成,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保持乐于探究的兴趣。
3.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这一步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首先,教师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几句画龙点睛的话,就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实践探究是巩固和扩展知识,同时也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实践探究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课堂要求和特点决定,不必强求统一,方法、形式要灵活多
样,只要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和发展能力,怎么有利就怎么做。
4.激励评价引深探究
这一阶段既要总结前三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及时指导、整理、小结所学内容,归纳各知识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分析知识点与考点的关系,研究学习方法等。同时提出与之相关的更深层次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去思考探究,延伸课堂教学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的知识达到高层的迁移,探究能力自然就会有较大提高,掌握探究方法,养成自主探究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这一步激励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教师补充。
以上探究式课堂教学四步操作程序,只是基本程序,并非固定不变,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自行设计教学步骤。一般情况教师讲话时间要控制在15分钟内,这样可给学生30分钟活动时间。
体会和思考
1.合作探究使“教”与“学”的方式发生变化
把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引入课堂后,教师由原来的“讲授者”转换成“指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参与,发现和探究知识,教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做真正的主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如有不同的观点、想法,我就请小组中的成员上台陈述,然后组与组之间展开交流、辩论,学生的害羞、胆怯,渐渐地被大方、响亮所替代。
2.合作探究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
实践证明,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充分发展的潜能,经过诱导,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在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不一定比别人差。合作探究学习还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的个性充分得到了发展。
3.合作探究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团结协作意识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不仅能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中高效学习,而且能促进学生相互间尊重、理解和关心,进而学会交流,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第二篇:探究式教学模式总结
探究式教学模式总结
李翌
我围绕学校数学教学模式确立研究课题是数学应用题教学模式研究。小学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能力,以体现联系实际生活,学以致用,沟通互动的精神,使学生在应用题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分享知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针对数学应用题的特点与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我在应用题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探,确立模式名称“情境——探究式”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环节: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审明题意,分析关系。3自主探究,交流归纳。4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选择素材要注意生活化、儿童化,抓住学生活动的兴奋点,创造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例如:教学买电器时让一名学生当导购员介绍一下电器的名称,其他同学当顾客,你想买什么?这样学生积极性很高,提出的问题也各有千秋。二 审明题意,分析关系
审明题意是解题的重要环节,题意弄不明白,学生就无从下手,在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时,我常用实物演示法、手势法、改变句子说法、问法等方法帮助学生明确题意,在明确题意后,我又教会学生运用分析法、综合法分析数量关系。三. 自主探究,交流归纳
自主探究刚开始还不能完全进行。它必须建立在学生具备一定分析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在理解题意、理顺思路之后让学生自己探究,然后和同桌或在小组内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然后教师在学生汇报反馈加以归纳总结,甚至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四. 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精心设计模拟习题、变式习题,此外还要设计对比练习、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的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根据以上四个环节在进行教学时我有不少收获: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这种方法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学生的问题非常广泛,有些问题是老师也料想不到的。
2.教会学生分析理解思路,就是教会学生去想,是送给学生打开应用题大门的钥匙,学生已经会分析、会思考,形成初步的解答应用题的能力。3.教师的归纳是点睛之笔。也是教师在总结的基础上将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
4.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的形式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帮助很大,但是由于自己的能力有限,时间较短,理论基础还不丰富,使自己的探索还不够深入,其中也存在很多不足和困惑:
1.虽然注意训练学生审明题意,但是还很不到位。不少学生存在看不清题,没弄懂题就下笔的坏习惯。
2.少数学生还没有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
3.小组的合作探究还很不到位,有的时候还停留在表面。
4.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环节中,有时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有些是本课需要的有些是不需要的。
这些困惑和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我不断探索,不断深入。
第三篇:探究式教学与能力培养
探究式教学与能力培养 汉寿县沧港中心学校 廖翠国
探究式教学是指依据恰当、合适的教学目标,先取适当的教学法资源,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规律,设计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程序,引导学生在自主获取运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一种新型的,适合新课程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特征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它适用于大量的科学性的课堂教学。
探究式教学引入语文教学领域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促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达到新课程的目标要求。
语文探究式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语文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探究式教学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而问题的发现又多于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乐于观察就可以发现许多自己未知而又感兴趣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探究,就可以通过观察而得到答案。在探究中不断观察,在观察中不断探究,因此观察伴行在整个探究活动过程中。
在语文探究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1、激发观察兴趣。如果一个学生对某一事物毫无兴趣,那他是不会主动去观察的。因此,在教学中要适时地向学生提出或引导学生自己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也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趣的知识,使他们善于去观察、去发现。例如,在教《风筝》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参观风筝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观察风筝的兴趣。让学生自制风筝、放飞风筝,然后把整个过程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出来。在这个教学中,我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既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深入探究的学习能力。
2、明确观察目的。如果观察时没有明确的目的,就不会有理想的结果,布置观察任务时,要向学生讲明目的、要求,让学生有的放矢,使他们的观察有目标,探究的方向,活动有收效。
3、萌生观察思维。因为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感知,它不单纯的事物在人的意识中直接反映,还包括了积极的思维活动。所以,只有将观察与思考相结合,才能引导学生的认识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使认识逐渐深化。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探究的前提,没有思维的探究是不存在的,而探究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积极的探究能使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思维活跃了,就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探究教学的核心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此内容凸现出来。如教《小巷深处》一文时,问“文中三处描写母亲的外貌、神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思考等过程,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学目标达到了。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加工改造形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告诉我们:“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十分有益的。
在教学中,要利用语文教材中给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想象,让他们展示探究的翅膀在语文教学的空间翱翔。如《树林和草原》一文中有这么一段:“它的前沿像衣袖一般伸过来,像穹隆似的笼罩着。顷刻之间,草木全部发黑了„„赶快跑!”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当时暴风骤雨前的情景(天好像要塌下来),并通过自己的想象把它写下来。又如《海燕》中“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之上。”“平贴于空中”、“围绕了一段绝轻的白沙中”等语句,引导学生想象这些语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这些探究活动,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达到了情感熏陶,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和探究精神,实现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心理学三研究表明,当学生双手在做精细灵巧的动作时,就能激发大脑中的一些特殊区域的活动力。探究式教学十分强调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活动(动手实践),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如《口语交际——采访任课教师》、《综合性学习——调查社会用字情况》这两则练习中,分小组采访、调查,每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采访、调查,从而得到锻炼。如学了《买油翁》之后,就安排了一个动手实践的内容,要每个学生自带瓶子、勺子学仿卖油翁的倒油动作,让学生动手实践,探讨研究。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世纪国际竞争在关键在于人才素质,而人才素质的优劣则体现在创新能力上。创新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环境,教师就是这种环境的创造者。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方面让学生坚持自学一些课程,看看能不能行。如果行学生会非常喜悦、十分自信。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的语文课本是一本实验教材。在教学中本人大胆实验,把每个单位后面的练习,整本教材的阅读课文,基本上让学生自学研究,教师只设计问题,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情况,达到教学目的。
二方面让学生做一件自己从来没有想做的事。如布置学生利用星期天在家的时候,弄清家里的照明电线是从哪里进来的,家里的线路有没有危险,有没有地方需要改进?
三方面让学生坚信自己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本领,尝试做一件大多数人不容易做到的事。如写一篇侦探小说,化解一段比较紧张的人际关系等。
四方面让学生养成不怕受挫,敢干探索的顽强精神。凡接触人和事,要求学生选择新方法、新途径去解决问题,如果没有成功,更应该探索失败的原因。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是的,人人皆有创造的天赋。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珍爱童心,从多渠道、多途径、多角度运用多种的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自主的气氛中,在自由的空间里,在广阔的天地中,健康、快乐地成长。ment.write('
第四篇: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阶段总结
“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段性总结
-----------马学海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把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作为重点,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在交流与实践中探索、发现与应用新知,形成积极主动的、轻松活跃的、气氛和谐的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就是要从根本上改革传统的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增进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树立科学价值观。因此,进行探究式教学既要把科学探究作为重要的教学方式,又要把科学探究作为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抓住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和能力培养要求,把探究式教学落到实处。
一.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根据科学探究的一般要求,结合初中物理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将科学探究分为七个要素,并对每一个要素提出了探究能力的要求。这七个探究要素是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科学探究的各个要素中,其难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科学探究的学习应该像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那样,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特别是在学习物理的初始阶段,应该从简单的探究活动入手,根据不同的内容分别安排突出不同环节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各个击破,最终达到灵活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进行探究式学习。例如对于第一章声现象,由于学生才开始接触到物理,其探究活动应该从最简单的环节开始,如第一节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其探究重点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观察、思考、总结出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让学生经历简单的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这个环节,在第四节探究噪声的污染和防治的途径进,其探究的重点是通过引导学生调查搜集和处理有关信息,创新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主要让学生经历搜集证据和评估这两个环节。
二.注重拓展教学空间,切实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初中课程中很多探究由于器材和课时的限制,很难保证其深度、广度,必须拓展教学空间,开发和利用其它教学资源,注重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紧密联系,将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有机结合起来,课内探究为学生提供范例,课外探究使学生有一个模仿的机会,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用来探究一切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对于培养他们探究的兴趣和能力都将取到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
1.引导学生采用多种途经,广泛获取现代科学技术信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由于物理学生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紧密和广泛的联系,教师不可能将这些信息有限的时间内塞给学生,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是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进行阅读;二是在选取教学内容时,结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选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和社会热点问题以及现代科技新成就、新成果,尽可能采用图片、摄影、多媒体等形式呈现给学生。三是鼓励学生自己以多种途经获取广泛的信息,例如可以将课外阅读、资料查询、观察记录、调查访问等作为课后作业的一个重要部分,让学生自己去搜集和处理信息。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展示和评价学生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成果。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结合本校和本地的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发挥社区优势,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大自然,去领会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去发现、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善于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器材,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既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消除科学的神秘感;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场地和条件。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积极开展小发明和小创造活动,激发学生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积极从生活中挖掘素材、激发灵感,大胆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几年来,我市小发明、小创造科技成果达几千件。三.积极开展教学评价改革,促进探究式教学的全面实施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织部分,对于教学实施具有很强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内容标准、评价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着研究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同时,加大了教学评价改革的力度,力争用评价改革来促进和推动探究式教学的全面实施。
1.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
我们在对学生的探究活动的表现和能力进行评价时,首先树立了以下评价观念:一是注重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二是重视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等方面的评价,不赞成以书面考试作为惟一的评价方式;三是倡导客观记录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具体事实,不过分强调对结果的评价。2.确定科学的评价原则和内容
我们在对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评价时遵循了下列原则:一是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探究的结果;二是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是知识的数量;三是重视学生亲身参与探究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而不是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四是重视全员参与而不是只关注少数尖子学生。其中最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一一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由于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评价应关注学生探究的全过程,所以让学生参与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等都是评价的主要内容。
3.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评价内容的需要,由于学生的探究活动内容是多元和综合的,那么对应的评价工具和方法也应注重多样化,尤其强调过程性评价。实践证明只有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纸笔测试、观察法和学生的自我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才可以全面、有效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主要综合应用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1)过程性评价。建立学生记录卡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方法。这种评价方法可以将课程与教学同评价整合起来,贯彻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去。它通过收集表现学生探究性活动的资料来反映学生成长的轨迹。
(2)表现性评价。所谓表现性评价,它不是以评价学生掌握物理知识为目的,而是以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包括现场调查、撰写研究论文、现场探究设计等等,其形式、内容和时间可以灵活多样,用表现性评价不但能够评价学生知道了什么,还能评价学生能够做什么,还可以在学生的实际活动中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和习惯等。
(3)学生自我评价法。由于对探究能力的评价强调的是发展与引发学生的反思,所以,学生个体应该是评价的中心对象,是主要的评价者。而集体评价、教师、家长、社会等其它的评价主要是为了评价“自我评价”正确与否。学生在探究学习中通过经常性自评,就能不断校准自己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更快、更好的实现目标。学生自评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另外学生接受各方面的评价,特别是更容易接受同学或协作者的评价,引起其反思,起到促进作用,起到学生能够更公正地看待自己的作用。
总之,就本质上说,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评价形成性而非终结性评价,所以评价的内容重点应放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在学生生活中和走向社会后也能有所启示和适用的共同方面。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的理解,对探究本质的把握等等,不能把是否探究出结论或结论是否正确作为唯一或最主要的评价指标,应将各种评价综合、整理,形成一个相对的总结评价。
四、实验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改变了课堂教学方式
探究教学的实践,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面貌,教学方式产生了变革:一是变被动接受为积极探究;二是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静态的讲授过程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三是变学生呆板消极的学习行为为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的灵活的学习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二)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探究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学生进行创造发明和技术革新的意识增强,如有的同学能探究设计家庭合适的提水设备;有的同学能自行设计、改进自家的炉灶,以提高热效率节约燃料等。特别是通过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课外实践等,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明显增强。
2013.1.15
第五篇:探究式教学课题第二阶段总结
《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
第二阶段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的全面提高,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在学校领导的的支持帮助下,我申报的课题已经开始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果。本课题在实施过程中主要目的是对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探索,我认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对近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简单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背景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基础较差,对物理的认识较少,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之后,学生对物理的认识仍然不足,难以有较高的学习兴趣,甚至厌学。为改变这一现状,尝试使用探究式方法教学,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越来越喜欢学习物理。
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不仅不忽视物理知识的学习,而是又注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科学探究与知识的建构是在同一过程中发生的。探究式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学习合作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协作完成,凭借学生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的大脑去独立思考、探究、交流、学习,不断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使学习内容有更强的内在联系、更容易理解,同时实现学生认知策略的发展。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我选择了课题《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
1、通过研究,促进了我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及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用这些新的教学理念,更新自己的头脑,大胆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以提高自身的素质,从本质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通过研究,寻找和构建一种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改变学生单纯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在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3、通过研究,初步探明学生学习的现状及实施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条件,并积累相关的资料,总结起来,形成素材整理成册。
4、通过研究,初步探明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教学质量。
5、通过研究,初步建立探究式学习能力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方法,从而正确地评价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
二、课题解读
为了有效地在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必须弄清探究式学习的内涵、探究式学习条件和策略,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式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此,我认真学习了新的课程标准解读,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心理学、课堂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尝试教育理论等有关文章,了解了探究式学习的涵义、特征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探究式教学的策略,为科学地开展研究提供了理论保障。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来说是教师启发诱导,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1、自主性
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来展开教学过程。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发现、亲身的体验与实践,以自己的方式将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2、实践性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过程的。学生借助于一定的手段,运用多种感官,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在做中学,使得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探究性学习特别强调学生的感知、操作和语言等外部的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交融、统一,使认知活动建立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用学习主体的实践活动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3、过程性
探究性学习追求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和谐统一,接受学习重视学习的结果,探究性学习更加关注学习的过程。探究性学习非常注重学习过程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它强调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尽可能地像科学家那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体验发现知识、再创知识的创新过程。
4、开放性
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很灵活的,没有像知识目标那样明确具体的要求和水平。探究性学习在内容上是开放的,在探究结果的要求上是开放的。探究性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在统一规定下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大胆创新、实现自我超越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大胆地怀疑,提出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不同的结果进行分析,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探究式教学的模式与策略
1、探究性学习的模式
探究性学习的课程实施模式很多,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动手做”学习模式和情境探索学习模式。
(1)“动手做”学习模式
“动手做”是一种实施科学教育的模式,其特点是,教师通过设置适当的活动和任务开展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投入到真实的情境中去,在亲自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2)情境探索学习模式
情境探索学习模式的核心思想有两点:(1)为不同类型学习者设置适合于他们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特定情境,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自主地选择适当的辅导内容和辅导方式;(2)通过在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情境中进行探索,学习者不仅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将各种不同的情境和相应的探索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就可以实现多样化的情境探索学习。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能力;可以有效地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指导者”。
2、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策略
(1)力求展示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
结合相关教育内容,强调知识发生的过程,及时剖析科学探究的规范过程,挖掘其中的探究要素, 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
(2)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全体参与探究过程
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探究以问题为导向,问题的提出源于仔细的观察,学生可以是课外随意的观察,也可以是对教师提供的背景材料的观察。探究的主过程要明确体现科学方法这一主线。
(3)精心构思,把思维品质的提升作为重中之重
探究式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品质极为重要。引导探究过程时,应针对探究的每一过程,对思维品质的不同层面进行针对性培养。要狠抓“发现问题”环节,突出思维的敏锐性。探究从问题开始。发现问题的能力与个人知识积淀有关,更取决于思维的敏锐性。为提高学生思维的敏锐性,除创设引入探究时的问题情境外,还可以利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意外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和反复实验查证,或利用课文中涉及的内容,不失时机地补充一些课外知识(经常是科学史中的实例),使学生受到思维敏锐性的培养。
3、实践应注意的问题:
(1)要有明确实验活动的目的:
开展探究活动的目的不是重在通过学生的活动让学掌握了多少科学知识,而是重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会提问题,会着手对问题去进行探究,会进行证据的收集,归纳和分析。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获取科学知识和能力。通过活动让学生领悟科技人员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打破科学研究的神秘感,认识到原来我们也能进行科学研究
(2)实验活动小组的组织:
把学生组织起来组成研究小组时,如在课堂上进行的,一般按教室里学生就座的座位为准组织小组,这样可以减少因组织小组而对课堂教学的干扰,使课堂教学能有序地进行,也便于课堂教学的组织。如是在综合活动课或课外活动中,可以问题或兴趣为为核心,对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同学组成 2 — 4人的小组,人数一般不宜太多,多了往往会造成一部分人无所事事,甚至反而干扰活动的进行。(如对问题感兴趣的同学较多,可以组织几个小组同时探究。)有时教师也可以对小组进行适当的调整,对那些思维不活跃,还没有“问题”的学生插入其他小组中去,带动这些学生共同投入探究活动中去。也可以提供一些“问题”让他们选择探究的课题。总之要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尽可能让班级里的学生人人都成为探究活动小组的成员。
(3)教师在活动中的引导:
探究性实验活动中,教师引导的好坏是活动成败的关键。首先教师要做到善于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及时的给以培育不要因学生问题太简单而不给予支持,也不要因学生 的问题太简单、太浅显而不给与支持。同样对那好高骛远或因知识和能力的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要给以适当的疏导,使学生不因问题过难或过复杂而失去探究活动中的乐趣。其次不要忘记教师在活动中不是活动的主体,从思维的形成,探究方案的落实,实验活动进程及最后结论的形成都主要应有学生来完成。教师在这儿是起着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和评价者的的作用。但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又必须时时刻刻注意和关心学生活动的情况,在最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信心动摇的时候给予支持、促进,有时教师也可以成为学生中平等的一员,共同研讨,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困难把实验进行到底。
(4)重在鼓励:
活动能否持续开展下去,保持学生的兴趣是成败的关键。学生的兴趣一是来源于活动的本身,二是来源于外界的评价。对任何一个活动,只要能开展起来,总能从中找到成功的有用的地方,抓住这些优点给予表扬和鼓励是重要的手段。对那些有创意的思维和活动则可以以班级或学校的名义,给以适当的奖励,使那些先知先觉者向更高的层次跃进,也给后进者树立了榜样,促进他们比学赶超。
四、课题研究中的困惑与对策
1、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困惑:
(1)由于刚刚参加工作,我对课题研究缺少足够的经验,不能很好的真正的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研究工作还停留在底层的层面上。担心让学生过多的进行探究学习会影响教学效率,故有时欠主动的去实验。
(2)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时空较少,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许多学生的学习方式比较陈旧,仅满足于传统的死记硬背和机械模仿,不善于积极思维,不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影响了自主学习的效率。
五、下阶段研究内容及主要措施
1、研究内容:
(1)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情景设计和材料编写;
(2)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3)课堂教学中使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4)学习方法的指导;
(5)对课堂探究式教学及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进行评价
2、主要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使用探究式教学的方式,积极寻找问题并努力改进模式,学习课题有关的著作、文章,努力提高研究的效率。
(2)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虚心向其他申请课题的成员学习,并相互观摩各自组织的研究活动,相互学习、听课,协商课题进展情况。研究教材、学生和学习方法,探索用何种方法对提高学习效率更有效。
(3)取其精华,提高研究质量。在实施课题之时,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研究目标、内容和措施,有步骤按计划的研究并及时进行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