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第25号应掌握的要点
学习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第25号
——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应掌握的要点
第一部分 基本要求
一、25号公告制定依据
二、资产的定义
三、准予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
四、实际资产损失
五、法定资产损失
六、资产损失扣除原则
七、以前年度发生的资产损失未能在当年税前扣除的处理原则和时间要求
实际资产损失:1.追补发生年度扣除,确认年限5年
2.特殊情况,经总局批准。
法定资产损失:申报年度扣除
八、多缴所得税款的处理
九、出现亏损的处理
第二部分 申报管理要求
一、资产损失申报时间的要求
二、资产损失申报的2种形式
清单申报
专项申报
三、正列举清单申报的事项
四、专项申报的事项
五、企业无法准确判别的事项
六、对境内跨地区汇总纳税企业要求
七、国务院决定事项形成损失审批权限
八、延期申报的要求
九、对企业的要求
十、对税务机关的要求
第三部分 证据要求
一、证据的种类
二、外部证据
三、内部证据
第四部分 货币资产损失确认要求
一、货币资产的范围
二、确认现金损失的证据材料
三、确认存款类损失的证据材料
四、确认应收及预付款项损失的证据材料
五、逾期3年以上应收款项损失的证据材料
六、逾期1年以上,单笔不超过5万或者不超过企业年度收入总
额万分之一的应收款项损失的证据材料
第五部分 非货币资产损失确认要求
一、非货币资产的范围
二、确认存货盘亏损失的证据材料
三、确认存货报废、毁损、变质损失的证据材料
四、确认存货被盗损失的证据材料
五、确认固定资产盘亏、丢失损失的证据资料
六、确认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损失的证据材料
七、确认固定资产被盗损失的证据材料
八、确认在建工程停建、报废损失的证据材料
九、确认工程物资损失的证据材料
十、确认生产性物资盘亏损失的证据材料
十一、确认森林病虫害、疫情、死亡损失的证据材料
十二、确认被盗伐、被盗、丢失损失的证据材料
十三、对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物资产损失金额的规定。
※余额
十四、确认未能按期赎回抵押资产损失的证据材料
十五、确认无形资产损失的证据材料
第六部分 投资损失确认要求
一、投资损失的范围
二、确认债权投资损失的证据材料
三、确认股权投资损失的证据材料
四、确认委托贷款、委托理财损失的证据材料
五、确认担保损失的证据材料
六、对“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担保”的定义
七、确认与关联企业转让资产损失的证据材料
八、不得税前扣除的股权、债权损失的事项
第七部分 其他资产损失确认要求
一、确认捆绑(打包)出售损失的证据材料
二、确认企业因自身制度原因损失的证据材料
三、确认企业因刑事案件损失的证据材料
第八部分 附则
一、明确没有涉及的资产损失,可申报时要求。
二、明确具体实施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三、明确施行日期。
四、明确3个废止文件。
五、明确2011年1月1日前发生,但尚未处理的资产损失事项,再处理的依据事项为“法定资产损失”。
第二篇:农村干部应学习掌握的法律法规
农村干部应学习掌握的法律法规
1、基本权利和义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如:宪法、党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民法、婚姻法、继承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收养法、义务教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律援助条例等。
2、农业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如:农业法、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种子法、森林法、草原法等。
3、关于市场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如:合同法、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担保法和税法等。
4、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法律法规,如:刑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信访条例等。
5、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如: 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6、“三资”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如: 农村土地承包法 土地管理法
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 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通知
第三篇:学习隶书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学习“隶书”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我78岁,退休前从事工会工作,对隶书情有独钟,经常以隶书形式做些宣传工作,打下了隶书功底。离岗后,协助所在园西社区做些文字工作,如写一些通知、标语、牌版等。并组织了老年书画学习班,举办过展览。后被矿区聘为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根据个人的书画作品成绩,先后被市、省、国家老年书画研究会接纳为会员。不少作品在省市书画展出中获奖。活动中经常和学友们切磋,交流经验,并有机会得到了专家和学友们的精心指导,同时也参阅了不少有关书法的资料,逐步增长书法知识水平,提高了书法书写技能。
根据多年来学习书法实践经验,向大家谈一谈学习隶书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仅供参考,敬请示教。
1、隶书的源流。我国书法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近四千年历史,自古文而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七个阶段汇成了我国浩茫天涯的书法艺术大洋,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中国,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修长城、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等,书同文一项就是改革以前六国各自使用的面貌不同的文字。由丞相李斯厘定了统一的篆文即小篆。小篆的出现完成了我国汉字偏旁化和线条化的任务。虽然小篆比大篆简易了一些,但仍未摆脱大篆文字的遗意,书写运用起来仍很繁琐,实际上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一种新的书写较快具有实用价值的字体——隶书应运而生了。隶书的产生是我国文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隶书以方折笔画取代了篆
书中的弧画。隶书的创始人相传有程邈“删古文立隶文”的故事。古文献中记载秦始皇时,有一狱吏程邈,因得罪秦始皇而下狱,程氏在狱中对当时社会上的大小篆文进行了整理、简化和改革,拟订了一种新的书体——隶书。程邈将新的书体呈现给了秦始皇审阅,秦看后十分欣赏。于是赦免了程邈,并封其为与御史。命他专门从事文字事业。
这种文字基本上不用转笔,多为折笔,大小不拘,结构长方。这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实际上说明了隶书起源于先秦,兴于汉盛于后汉。到东汉隶书发展到顶峰,出现了很多千姿百态艺术水平和历史价值很高的碑碣。如:礼器碑、乙瑛碑、张迁碑、曹全碑等,即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世代传承哺育晋唐以来万千书法家立下了伟大功勋。
隶书至今仍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自唐以来虽然楷书盛行但隶书不衰,仍广泛的在社会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报刊杂志名称标题、许多匾额、电影电视的标题字幕等都常有隶书出现,并有很好的艺术效果。因此我们学习隶书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又可直接的以此为社会服务。
2、隶书的基本笔画与字格。从篆书到隶书的演变不仅是汉字结体的一大变革,在书法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飞跃。在隶书中横竖笔画仍存有篆书的余韵,而特色鲜明的蚕头雁尾横的出现一改大小篆书中仅直弧二画的面貌,代之而来的如行云流水般的曲线,形象优美而且具动势。是汉字结体由纵势变为横势,左右开张颇富舒展博大的气韵。这一笔画的出现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对至今各种书法的形成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隶书的基本笔画及其写法:(1)平画,是隶书中最简易的笔画,其形象和写法基本上从篆书中来。具体写法是起笔藏锋逆入,头部无顿头、中锋行笔充实有力,回锋收笔不露顿挫痕迹。(2)弯勾画,此笔画如平画竖向弯写,是显示隶书特点的笔画之一,其写法是:起笔藏锋逆入,没有顿头,中锋行笔,转弯以中锋逆势行笔,收笔时需提笔向右上转回。(3)波磔笔画,俗称蚕头雁尾横,具有一波三折之势,是隶书中最有特点和代表性的笔画,它的写法是逆锋左上转左下完成蚕头,中锋行笔写出上凸之弧形,此弧上轮廓较平直,下轮廓线较弯曲,稍加停顿后顺势向上提笔写出雁尾,要注意该笔画两端应在一条水平线上。
以上三种笔画为隶书的基本笔画,其他形式的笔画都是由它们派生出来的。隶书笔画的写法繁于只有一种笔画的篆书。又大大的简于楷书至少要讲“八法”的繁琐写法。所以隶书入门要比楷书容易。隶书乃今文字之祖,学书者要能从隶书入手也是一条溯本求源的正确道路。关于隶书的字格,隶书属于规整类字体,给人以横成排竖成行整体印象,隶书的字形一般为扁方取横势,书写时字距大于行距。
以上讲的是隶书三种基本笔画,但在实际操作和作品创作中也有很多变化,有它的灵活性。横画的写法一般为蚕头雁尾,也有藏锋下笔,逆锋而入收笔回锋,前不露锋后不顿笔两头半圆形写法,另一种写法是方头方尾,方起方收,笔画粗细变化较小,笔势平直庄重苍劲。竖的写法一般也是藏锋下笔,中锋运笔。一种是悬针收笔不能太尖太细,要盾粗,和楷书有所区别,第二种写法是回锋收笔,在竖末端回锋收笔或稍向左转形成齐头或向右 3
偏齐头。捺的写法有四种,一种是普遍常用的也是隶书中富有特点的雁尾捺,一般不写蚕头,走势和收笔和雁尾写法一致。二是上乔捺,藏锋下笔,中锋运笔,收笔向右上挑。三是齐头捺,书帖中出现不多,收笔较齐稍往上挑一点。四是刀切捺,藏锋入笔回锋收笔,下笔收笔刚劲有力,形如刀切。
3、隶书的类型。根据有关史料记载,隶书可按碑帖文字的出处、风格和中心内容分为两大类型。一是端逸严谨类即庙堂碑,如礼器碑、乙瑛碑、华山庙碑等。二是朴拙奇厉飘逸犷达的山野平犷类,如张廷碑、石门颂等。我个人在学习隶书的实践活动中,根据隶书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的形态粗细、风格,大胆地把隶书分为三个类型,以便更加明确地把握和熟悉隶书的形体,提高隶书书写和创作技能。不是什么定论和学术成果,仅供初学隶书者参考,有待商榷。
第一类型,瘦劲型,具有字体清秀潇洒,笔画细瘦力度感强,方整俊杰,线条坚韧等特点。酷似楷书中柳体。“庙堂”“醒泉”原先属于这种类型,有代表性的有礼器碑和曹全碑。礼器碑为汉隶鼎盛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声价被誉为汉隶第一碑,有碑王碑胜的美称,特点是瘦劲绝伦,线条坚韧,润如金玉,劲若折钗,棱角分明,显示了作者非凡的功力。故书写时力争悬肘、垂直操笔、中锋运行,书写时一般只用笔锋,笔肚以上使用甚少。
第二种类型,中厚型,属于笔划适中,粗细较均,份量中等意态平稳,令人观之有四平八稳、肃穆严谨正坐之貌,其代表作如史晨碑、乙瑛碑、华山庙碑等。史晨碑,点画精美,风格典雅,法度严谨,一丝不苟,全然一幅从容舒朗、浑圆丰满的神态。临 4
此碑应注意,中锋用笔起收浑圆丰满,一般不见棱角,许多撇画有上翘起的形势。短撇体短而肥大形近三角状。
第三种类型,宽厚型,字体比较浑厚,笔画较粗壮、点画方整,朴拙茂密,章法错落,稳重大气。如张迁碑和鲜于璜碑。张迁碑立于东汉中平三年,藏于山东泰山岱庙,此碑用笔方圆兼施,方起方收,折转兼备,大小不一参差缠绕,苍劲有力,折笔多成直角,点形奇特如碎石,多成三角形。鲜于璜碑,一九七三年出土于天津,此碑展示了汉隶朴拙茂密的气势美,横竖笔画粗细变化很小,笔势平直庄重苍劲,方起方收也属于第三类型。临帖中养成全碑拆开逐字看,一字拆开看逐笔的方法,即要遵古临真,又不唯古是从,要具体分析研究,在熟练技巧基础上,去伪存真,正确理解和运用。
4、隶书章法。集众字而成篇的艺术处理方法叫做章法。隶书属于规整型书体,一般章法具有横成排竖成行的整体阵容。书法作品章法的构成分为三个部分。即正文、落款和印章。关于正文,一幅作品在书写前首先根据作品内容文字多少、纸张的大小形态连同落款用印用通篇整体设计,做到布篇量纸、择优定章。作品创作中末行的长度是影响作品优劣的重要因素,其一末行仅有一两个字给人以上吊的感觉。其二末行字数多到差一两个字 满行给人有堵得慌的感觉。其三,末行长度为整行的一半较好处理,余者可落款也可空白。其四,末行长度为整行的3/5比较理想,空白处可落款印章,正文字体的轻重变化、大小参差,以独特的面貌和神韵表达独特的文词内容是众多优秀汉碑的突出成就之一,从单字到通篇的艺术处理使内容和形式达到完美和统 5
一,是章法的神与魂。另外在形势美方面尤其字多的作品,应注意通篇的节奏、韵律、风格的统一,使作品形成一幅多样统一有轻重疏密变化的生动局面。
关于落款,多为上下款,一般诗词下款写出作者名字或出处,如赠人上款可写其姓名或遵称,如先生雅教、正腕、鉴赏、惠存等,下款写出创作时间、姓名、地点等内容,题款文字多少不拘一格。关于印章,分三类情况,一是名款下的名章,二是在作品首行外侧的引首章。三是用于作品首行外侧中下部位的腰章,用章应注意的是,如仅用一名章以阴章为宜,如名下用两个章应阳文在上,阴文在下相隔一章之空为好。引首章以竖式长方形、椭圆形阳文较好,腰章也以阳文为宜。在下款印章后的长度不能超出正文,最好留有一两个字的空间为宜。隶书作为一种独立并有一定特色的书体,尚有下面几种特点和习惯性书写格式,提出来供参考。(1)蚕不双设,雁不双飞。意思是说在同一个字中,只能有一笔突出,其他笔画则处于从属地位,这里包含了明显的阳郐阴敛阳动阴静的矛盾法则。(2)隶书属于一种规整字体,书写时横成排竖成行的阵容,字形一般为扁方,取横势,作品中字距大于行距。(3)隶书笔画除雁尾外,多以起笔藏锋逆入,中锋行笔,回锋收笔,起笔、弯折、收笔均无顿笔。横竖画两头呈方形或圆形。(4)隶书的落款字体一般不用篆书和隶书。(5)隶书作品多用繁体字,简化字极少。(6)关于长垂笔画。长垂笔画用在篇章段落之末或句末,最后一字的竖画延长一至二个字的长度:状如大戟长枪,用恰当了能增加作品光彩。
5、关于临帖。碑帖是古人留给后人宝贵的财富,学习书法 6
以碑帖为师,是古来书家一致提倡的良好学习途径,汉碑是隶书艺术的顶峰,拜汉碑为师如拜名门之下,是取法乎上的正确道路,好的汉碑数以百计可以临摹的碑帖很多,如:礼器碑、乙瑛碑、张迁碑、曹全碑、石门颂等都是汉代书家遗留下来的艺术珍品,如群星灿烂,多姿多彩,为我们学习隶书提供了良好资料。临写汉碑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选帖,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写字的方法习惯,以及对碑帖的理解、认识和兴趣。在众多碑帖中选一种碑帖作为临写的样板。第二,读帖,也称看帖,就是对所临和所接触的碑帖进行认真地阅读、观察,对字帖的作者、年份、历史背景有个初步了解,进而对碑帖的字形、书写方法、笔画动势、章法等有所认识和理解,胸有成竹,入笔得法。第三,认真刻苦持之以恒的按字帖的风格、动态、入笔、收笔方法进行反复练习临摹,并请教有关老师进行指导、修正改进以求达到掌握其笔法和间架结构规律,并领悟其神韵。争取从外形到内在美感的全面理解和掌握,切不可朝秦暮楚、东张西望、半途而废。在没有完全掌握某种碑帖特点之前,不可轻易换帖,在临帖达到一定程度后,再临其他碑帖,博取众长,提高书写水平,进而创作出有力度、有水平的隶书作品。
阜新市老年书画研究会
张本成
2014年4月 联系电话:***
第四篇:解读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46号
税务总局:8月工资9月发放 个税按3500元起征
按照新修订的个税法,9月1日起将执行3500元费用扣除标准。那么,8月份工资在9月份发放,在计算缴纳个税时能否按3500元扣除?对于这个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政策衔接问题,税务总局已于8月5日下发关于贯彻执行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46号),其中规定,按照“实际取得”收入时间执行新标准。对此,根据税务总局这一规定,8月份工资9月发放可按3500元新标准扣除费用。
在公告中,税务总局规定:纳税人9月1日(含)以后实际取得的工薪所得,应适用税法修改后的减除费用标准和税率表计算缴纳个税。纳税人9月1日前实际取得的工薪所得,无论税款是否在9月1日以后入库,均应适用税法修改前的减除费用标准和税率表计算缴纳个税。
也就是说,是按新标准还是旧标准扣除,以“实际取得”工资薪金的时间来判断。据税务部门解释,“实际取得”是指员工实际收到工资的时间,而不是纳税人取得的工资薪金的归属期间。
例:某单位于2011年9月8日向员工发放当年8月份的工资收入(扣除“三险一金”)5500元,并扣缴其应纳个税款,在2011年10月10日进行纳税申报。由于员工实际取得工资时间是9月1日之后,因此,应适用新的3500元费用扣除标准来计算缴纳个税,即该员工应纳个税额=(5500元-3500元)×10%-105=95元。
另外,在公告中,税务总局还就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项目应纳税额的计算问题,并明确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比照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项目应纳税额的计算问题的规定执行。
公告规定,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投资者(合伙人)9月1日(含)以后的生产经营所得,应适用税法修改后的减除费用标准和税率表。按照税法等文件规定,先计算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再计算全年应纳税额,其2011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为: 前8个月应纳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法修改前的对应税率-速算扣除数)×8/12;后4个月应纳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法修改后的对应税率-速算扣除数)×4/12;全年应纳税额=前8个月应纳税额+后4个月应纳税额。纳税人应在终了后的3个月内,按照上述方法计算2011应纳税额,并进行汇算清缴。
第五篇:解读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25号
解读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有新规
------------------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就资产损失发布今年第25号公告,重新制定了《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新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及相关政策同时废止。本文就新《管理办法》与原《管理办法》进行比较,就其主要内容和变化进行归纳和分析。
资产损失扣除范围适当扩大
新《管理办法》规定,企业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各类垫款、企业之间往来款项)等货币性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以及债权性投资和股权(权益)性投资。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在实际处置、转让上述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合理损失,以及企业虽未实际处置、转让上述资产,但符合国税发[2009]88号文件和本办法规定条件计算确认的损失。与原规定相比,资产损失中的应收及预付款增加了各类垫款和企业之间往来款项及无形资产,且企业尚未实际处置转让的资产发生的实质性损害,也可以按规定在税前扣除。例如企业的被其他新技术所代替或已经超过法律保护期限,已经丧失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尚未摊销的无形资产损失,就可以按规定申报扣除。
资产损失应在已作损失处理的申报扣除
企业实际资产损失,应当在其实际发生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申报扣除。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应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后方能在税前扣除。企业以前发生的资产损失未能在当年税前扣除的,可以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向税务机关说明并进行专项申报扣除。其中,属于实际资产损失,准予追补至该项损失发生扣除,其追补确认期限一般不得超过5年,特殊原因形成的资产损失,其追补确认期限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后可适当延长。企业因以前实际资产损失未在税前扣除而多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可在追补确认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款中予以抵扣,不足抵扣的,向以后递延抵扣。
审批扣除取消改为申报扣除
企业在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时,可将资产损失申报材料和纳税资料作为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附件一并向税务机关报送。企业资产损失按其申报内容和要求的不同,分为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两种申报形式。其中,属于清单申报的资产损失,企业可按会计核算科目进行归类、汇总,然后再将汇总清单报送税务机关,有关会计核算资料和纳税资料留存备查。属于专项申报的资产损失,企业应逐项(或逐笔)报送申请报告,同时附送会计核算资料及其他相关的纳税资料。原企业自行申报扣除的资产损失改为清单申报,原需要报经税务机关审批的改为专项申报扣除,不再审批扣除,并取消终了45天之内报批的期限规定。
明确汇总纳税企业资产损失申报地点
在中国境内跨地区经营的汇总纳税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应按以下规定申报扣除:1.总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发生的资产损失,除应按专项申报和清单申报的有关规定,各自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外,各分支机构同时还应上报总机构。2.总机构对各分支机构上报的资产损失,除税务机关另有规定外,应以清单申报的形式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申报。3.总机构将跨地区分支机构所属资产捆绑打包转让所发生的资产损失,由总机构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专项申报。
资产损失相关的证据不变
企业资产损失相关的证据,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和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是指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等依法出具的与本企业资产损失相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是指会计核算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企业,对各项资产发生毁损、报废、盘亏、死亡、变质等内部证明或承担责任的声明等。办法对内外部证据予以了列举,与原规定基本相同。
逾期3年以上应收款项损失可申报扣除
新《管理办法》规定,企业逾期3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在会计上已作为损失处理的,可以作为坏账损失,但应说明情况,并出具专项报告。企业逾期1年以上,单笔数额不超过五万或者不超过企业收入总额万分之一的应收款项,会计上已经作为损失处理的,可以作为坏账损失,但应说明情况,并出具专项报告。与原规定相比,3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应说明情况并出具专项报告即可。
非货币资产损失强调资产的计税基础
与原规定相比,新规定强调了资产损失认定价值概念的准确性,要求按照各项资产的计税基础而不是按企业会计账面价值确认。同时,新《管理办法》从实际出发规定,被投资企业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或撤销、吊销营业执照、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失踪等,应出具资产清偿证明或者遗产清偿证明。如果上述事项超过3年以上且未能完成清算的,应出具被投资企业破产、关闭、解散或撤销、吊销等的证明以及不能清算的原因说明。
没有涉及的资产损失事项也可以扣除
新《管理办法》第五十条规定,本办法没有涉及的资产损失事项,只要符合《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的,也可以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
另一解读
国家税务总局于2011年3月31日下发《关于发布《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以下简称“25号公告”)。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也意味着新办法自2011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适用,2010年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仍适用之前的规定。
《办法》同时废止了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以前未扣除资产损失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772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电信企业坏账损失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196号)。并且明确本办法生效之日前尚未进行税务处理的资产损失事项,也应按本办法执行。
2009年4月16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国家税务总局又在5月4日下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
上述两个规定运行两年后,国家税务总局又下发了2011年25号公告,其目的还是为了在上述政策执行基础上,对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中资产损失税前扣除问题的处理及报批等事项作一个比较系统性的规定。
从字面上来看,国税发[2009]88号文件的标题是《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25号公告的标题是《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是适用于所得税税前扣除的管理办法。
对比国税发[2009]88号文件我们可以看出,总体上讲,25号公告在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口径上比以前要宽松了,特别是将审批制改为申报制,方便了纳税人,顺应我国行政职能转变,逐渐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的大趋势。但也需要注意这一变动实质上是利好与风险并存。
审批制改申报制对企业利好与风险共存
25号公告最大的亮点就是将以前国税发[2009]88号文件关于资产损失自行申报和审批制度改为申报制。
新办法规定,自2011年起,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时,需要将资产损失申报材料作为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附件一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税务机关进行资料合规性及逻辑性审核后,其损失即可在税前扣除。
审批制改为申报制是国家税务总局企业所得税管理方向上的重大变化。申报制下,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不需要再审批了,但相应的涉税风险却增加了。因为以前只要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税务机关报批了,税务机关会有准予扣除多少的批文,一旦有批文,企业的税收风险就小了,即使后期被查出有问题,也是税务机关的责任,企业最多补税就可以了。但改为申报制后就不一样了。申报制下,税务机关只是对资料进行一个简单的审核,只要你符合规定,就可以扣除,但事后发现企业多报、错报资产损失导致少缴税款的,企业就可能被定性为偷税,要缴滞纳金或罚款。
那么如何应对这一变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呢,笔者认为有两点。一是从内部做起,建立较好的内控制度。25号公告第十四条规定,“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资产损失内部核销管理制度,及时收集、整理、编制、审核、申报、保存资产损失税前扣除证据材料,方便税务机关检查。”企业有内控制度,就能提供证据,减少税务风险。二是从外部转嫁,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出具财产损失报告。对于把握不准的资产损失,企业可以通过购买税务师事务所出具的资产损失报告进行申报,这样一旦被税务机关查出问题,企业也可以向税务师事务所索赔,就可以转嫁一部分涉税风险。
同样的,税务师事务所的执业风险也在加大。以前税务师事务所出具的资产损失报告实质上只是一个报备材料,最终还是要看税务机关的批文。但25号文下发后,税务师事务所出具的报告责任就比较大了,因为报告与税务机关检查不一致导致企业被罚,企业可以依照民事合同进行索赔。
25号公告将企业资产损失按其申报内容和要求的不同,分为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两种申报形式。清单申报有5项,除此之外,都要进行专项申报。
无形资产纳入资产损失税前扣除范围
25号公告将资产损失范围扩大到无形资产。这一点笔者理解应该是草拟文件时候的一个失误。因为在财税[2009]57号文件中提到了存货、固定资产、非货币性资产、生物性资产等,惟独没有提到无形资产。之后发布的国税发[2009]88号文件也没有提到无形资产的税前扣除问题。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就有三种理解:一是税务机关认为,既然税收文件中没有提到无形资产,发生的损失就不允许税前扣除;二是既然国税发[2009]88号文件中没有提到无形资产,那么就意味着不用报批,可以直接进行自行计算扣除。三是现有文件虽然没有提到,但还是应该进行审批扣除。
此次25号公告将无形资产纳入资产损失范围,解决了这一疑问,使得操作中税企双方的争议减少。公告第三十八条还特别明确了无形资产报损的资料及相关标准。
准确把握25号公告所列资产损失的含义
25号公告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用于经营管理活动相关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各类垫款、企业之间往来款项)等货币性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以及债权性投资和股权(权益)性投资。”
国税发[2009]88号文件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用于经营管理活动且与取得应税收入有关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票据)等货币资产,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等非货币资产,以及债权性投资和股权(权益)性投资。”
对照上述规定可知,25号公告删除了国税发[2009]88号文件中“与取得应税收入有关”的字样。不再强调资产损失与取得收入相关,但要与经营管理相关。
在预付款项中,除了应收票据外,还增加了各类垫款、企业之间往来款项。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
以前对于企业收不回来的垫资、往来款项是否可以扣除是有争议的,特别是涉及关联企业的此类款项扣除问题。25号公告将这些争议款项加进来后,笔者认为只要符合条件,应该就可以扣除。
注意区分实际资产损失和法定资产损失
25号公告第三条规定,“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在实际处置、转让上述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合理损失(以下简称实际资产损失),以及企业虽未实际处置、转让上述资产,但符合《通知》和本办法规定条件计算确认的损失(以下简称法定资产损失)。”
25号公告第四条进一步明确,企业实际资产损失,应当在其实际发生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申报扣除;法定资产损失,应当在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证据资料证明该项资产已符合法定资产损失确认条件,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申报扣除。
这也就是说,实际资产损失只有转让了才会发生损失,并在转让进行扣除。而法定资产损失必须要提供证明资料,且会计上已做处理才能扣除。
二者扣除的时间上是有差别的,这个差别尤其会体现在以前发生的资产损失。25号公告第六条明确,“企业以前发生的资产损失未能在当年税前扣除的,可以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向税务机关说明并进行专项申报扣除。其中,属于实际资产损失,准予追补至该项损失发生扣除,其追补确认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五年,但因计划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遗留的资产损失、企业重组上市过程中因权属不清出现争议而未能及时扣除的资产损失、因承担国家政策性任务而形成的资产损失以及政策定性不明确而形成资产损失等特殊原因形成的资产损失,其追补确认期限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后可适当延长。属于法定资产损失,应在申报扣除。”
上述规定中,追补确认5年的限定,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以前未扣除资产损失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772号)是有很大区别的。
国税函[2009]772号对于以前的资产损失允许追补确认在该项资产损失发生的扣除,是没有追补确认期限的。笔者认为这是非常合理的,因为对于那些多年前为申报扣除的资产损失现在再申报扣除,很多证据都已经缺失了,申报也很难证明是合理的资产损失,因此,给一个追补确认期还是比较合适的。
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企业要延长资产损失的追补确认期,25号公告将审批权直接上升到国家税务总局,地方税务机关没有权利再审批了。
此外,企业应注意把握对“属于法定资产损失,应在申报扣除。”的理解。比如,某企业在2年前因合作方资不抵债等原因发生了应收账款的损失,当时会计上已计提坏账准备,但并未向税务机关报损。2010年发现该企业破产倒闭,那么,这笔坏账损失,企业什么时候申报,什么时候扣除,但前提条件是会计上已进行了处理。
25号公告第六条同时提到了企业因以前实际资产损失未在税前扣除而多缴税款后造成亏损的,只允许抵扣,不能再退税。这里需要提醒企业,只有实际资产损失才会涉及到这一规定,法定资产损失不存在这一情况。
关联方借款损失允许税前扣除且范围较宽
25号公告第四十五条规定,“企业按独立交易原则向关联企业转让资产而发生的损失,或向关联企业提供借款、担保而形成的债权损失,准予扣除,但企业应作专项说明,同时出具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及其相关的证明材料。”
以前对于关联企业之间的借款形成的损失是否允许扣除是不明确的,税务机关一般的执行口径是不允许扣除。已失效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发生坏账损失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0]945号)规定比较苛刻,该文件明确,关联企业之间的应收账款,经法院判决负债方破产,破产企业的财产不足以清偿的负债部分,经税务机关审核后,应允许债权方企业作为坏账损失在税前扣除。
对比上述规定,25号公告的规定显然是放宽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只要符合独立交易原则即可做损失扣除,不再要求经法院判决负债方破产,破产企业的财产不足以清偿的苛刻条件;二是放宽了适用企业的范围,原来规定,只有金融企业发生的借贷行为才可以扣除,而根据25号公告的规定,只要企业间发生借款行为符合规定条件就可以作为损失扣除,不再限定为金融企业。
上述规定对于关联企业而言是一个利好,但也需要注意的是,今后税务机关一定会加大对该项业务的审核,防止企业通过各种借口逃避或悬空企业债权的形式进行避税。比如,A、B为关联企业,A账面有很大的盈利,B准备关闭停产,停产前,A向B注入大量资金,并通过其他方式将该款项转移出去,然后将B企业申请破产注销,形成大额的坏账损失,从而进行避税。这应该是税务机关今后重点关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