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描写说课稿
心理描写说课稿
一、说内容
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其实,一篇优秀的文章也少不了有细节的描写。比如:语言细节、动作细节、神态细节、心理细节等,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而心理细节描写则能够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情感。因此,本堂课我选择心理细节描写进行讲解,通过对心理描写的感悟、认识、仿写及创造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说目标
1、了解心理活动描写在叙事性作文中的作用。
2、学习几种常用的心理描写方法。
3、能熟练地运用所学心理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重难点)
三、说流程
(一)音乐导入,引出课题。
通过音乐的形式导入课题既可以让人放松心灵,同时也能激起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二)片段赏析,方法指导
通过回顾所学课文中精彩的的心理描写片段,感知心理描写,明确心理描写的定义。
以情景的形式具体感知什么是内心独白法,同时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心独白法,并配以习题练习,让学生尝试以内心独白的方式进行片段描写,以此掌握内心独白法这一心理描写方式。
(三)小练笔
趁热打铁的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心理描写方法,运用内心独白法完成片段描写。
第二篇:心理描写片段训练说课稿
心理描写片段训练说课稿
发表日期:2012年2月24日出处:湾潭民族中小学作者:刘文桂【编辑录入:教研处】浏览次数: 110
用摇曳多姿笔法绘斑斓心理世界---------心理描写片段训练说课稿
一、说内容:
单课时作文指导课——心理描写作文指导课。
二、说创意:
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训练途径。尤其是初一年段,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即先根据学生思维认知的发展,进行专项训练,比如刻画人物个性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专项作文指导及训练,在一系列专项训练后再进行综合训练。在一课时的教学中,由于时间关系,主张进行作文片段练习。我认为:“小片断能成就好作文”,学生经过一系列专项训练后就会逐步增强综合写作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在此基础上写出有个性的作文。所以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
三、说学情:
在写人记事的作文中,我们总希望学生笔下刻画的人物能“形神兼备”。但我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发现学生大都能正确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使人物具有“形”,却较少运用心理描写让人物具有“神”。是以他们笔下的人物形象往往缺乏立体感,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本课时选择学生在写作中不被重视的心理描写进行训练,通过阅读与写作的横向比较,通过对心理描写知识的感悟、借鉴与仿写及创造与拓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常见的心理描写方法,能运用心理描写方法来口头说话、书面作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及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自主、探究归纳写作方法并创造写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留心观察生活,品味生活,能站在不同的角度,揣摩人物的心理。懂得心理活动描写就是要写出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
五、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并运用心理描写进行写作。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摇曳多姿笔法,绘斑斓心理世界,进而丰富人物形象。
六、说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导学法、点拨法。学习方法:自学法、探究法、讨论法。
七、说流程: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因此,我将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从旧知中去总结,去发现,给空间让他们运用新知去判断,去说话、去写作。为了追求实效,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托尔斯泰有言:“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因此,一上课我就创设教学情境:手拿精美盒子,看到同学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我手中的东西上,我就微笑着说:“同学们,老师这里的东西就是我们在座的同学的,可能就是你的,你们想知道到底是谁的吗?”当学生说想时,我再次吊一下他们的胃口:“同学们能把你们此时心中所想的口头描述给大家听听吗?”(生口头汇报,我简单点评)我接着说:“这些东西到底是谁的,老师先给大家留个悬念,我们先保留一点神秘感,到时候你们自然就知道了。刚才同学们口头描述的内容如果用文字记录下来,我们就把它叫做“心理描写”,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心理描写。”(教师板书课题)然后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这一环节通过巧设悬念,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课堂,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和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这在写作之前具有导向作用,在写作活动过程中也容易使学生产生积极地、愉快的情感体验。
(二)对比品析,明确作用——在比较中感受、体会 首先明确定义(课件):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和心理状态进行描写,借以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
我接着出示A、B两个意思相同,描写详略不同的两组句子,引导:表达的意思一样,有什么区别吗?
小组研讨交流:表达效果有什么不一样?你更喜欢哪一句?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两分钟后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教师适当点拨并课件出示: 每组句子的第一句都通过具体的心理描写,突出人物的个性,使形象更丰富,更饱满。通过这两个语段的比较阅读让学生明白了合理运用心理描写能使文章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中心。学生知道了运用语言描写这么好,肯定就有运用的欲望。
(三)适时指点,明确方法——在范文中发现、归纳 朗读完心理描写的作用,我接着引导:“其实,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就接触过许多的心理描写。”(课件出示<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相关片段),让学生读一读并思考:下面这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方法?又分别表现文中人物怎样的心理呢? 边引导学生说边点拨归纳出六种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确在语言表达上的集中形式。这一教学环节我选用的范文是教材中的文章片段,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优质资源。所以,我从旧知入手,通过对文本的挖掘,让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心理描写片段,就是为了更好得使学生掌握心理描写的方法。也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学以致用的道理,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意识。更验证了作文与阅读相结合不失为一条研究作文教学的可行之路。
(四)读写结合,深入理解——在拓展中巩固、提升 在学习了方法,明确其作用的基础上,教师播放了《鲁滨逊漂流记》中遇到野人的一个片段,让学生仔细看并感受鲁宾逊此时此刻的心理。然后把学生放到那个情景中,写一个心理的小片段,强调用上一到二种心理描写方法。
通过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鲁滨逊在孤岛上的孤独和环境带给他的恐慌,再叫学生写,这样就不再是无本之源。
点三到四个同学交流后,接着出示作品原文,让学生比较读一读,然后问:和笛福比起来,你认为谁写得好?为什么?或者是说从哪里看出来?学生边说边让学生判断原文中都运用了哪些心理描写的方法?
这一环节,既让学生品读经典,感受名家风范,鼓励学生多读名著,又用读写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对心理描写方法的理解。另外,练笔是最好的巩固,只有在具体语境中思考、判断、运用,才能将概念、方法真正内化为能力。因此,判断心理描写方法的应用,举三反一,逐步深化学生对心理描写方法的认识,为下一部继续写作夯实基础。同时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五)运用方法,创造写作--在练笔中加深、运用
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的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心理描写方法,并用诗歌的形式总结方法。然后教师说:“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常用的心理描写方法,接下来你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到了。就请同学们运用刚才所学的方法,给一段话,补充心理描写,牛刀小试:
根据下面一段话,补充心理描写:
考卷发下来了,我的语文得了118分,我非常高兴。可有几个同学却说我是抄的,在我面前说了很多讽刺话,这对我刺激很大,更增添了我学习的信心。
五分钟后,展示学生作品,其他生听读后给予点评,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导,突破了重难点。此时的写作不再是为完成任务而写,学生的写作热情已经被激发到最高点,写作已成为他们内心的需要。
(六)揭示谜底,引发思考。
根据当堂练笔的情况,学生评选出写得最好的几个同学,教师发点小奖品,我接着说:“其实老师一上课的时候就说过,老师手中的东西可能属于你们其中的任何一个,只要你们用心去做,勇于创造,这个奖品也许就是你的。老师想让你们记住:机会人人都有,只要我们善于争取,善于把握,我们每个人都会取得成功。从今往后的二十年,是你们人生最瑰丽的一段历程,也是最关键的一段,希望同学们认真思考人生,用踏实、勤奋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老师相信你们都能成为成功者。
(七)布置作业,深化提高。
作业:结合情境,任选一段写成300字左右的一则心理描写的小短文。
1、明天,班级要召开家长会,我走在回家的路上„„
2、上课了,老师要检查课文背诵的情况,我坐在椅子上„„„ 注意:
1、要语言精练
2、要表现人物性格
3、要合情合理 作业的布置就是对所学内容的深化与再提高,同时所创设的情境也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始终激发写作的热情。
八、说板书:
我把板书的权力让给学生,学生在练习之前回顾并写出方法,突出重点。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
下面我就刚才执教的《心理描写》进行说课。
在写人记事的作文中,我们总希望学生笔下刻画的人物能“形神兼备”。但我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和文字编辑工作中发现小学生大都能正确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使人物具有“形”,却较少运用心理描写让人物具有“神”。是以他们笔下的人物形象往往缺乏立体感,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也要求学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像《凡卡》、《小抄写员》、《卖火柴的小女孩》、《穷人》等课文都是心理描写的优秀范例。因此,我结合12册第五组中几篇心理描写比较突出的课文,设计了这堂《心理描写》的读写结合型习作课。
本节课教学目标很明确。
知识目标为:掌握内心独白、旁观分析两种心理描写方法,初步了解幻觉描写。
实践操作目标为:能运用心理描写方法来口头说话、书面作文。
情感目标为:能留心观察生活,品味生活,能站在不同的角度,设身处地的考虑别人的意图和感受。
其中,以掌握内心独白、旁观分析这两种心理描写方法为重点。难点是: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人物的特点。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因此,我将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从旧知中去总结,去发现,给空间让他们运用新知去判断,去说话、去写作。为了追求实效,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一、范文引路--在范文中发现、归纳
教学不是空穴来风,作文教学更是如此。现用的教材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优质资源。所以,我从旧知入手,让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心理描写片段,并帮助学生归纳出“内心独白”、“旁观分析”、“幻觉”三种比较常用的心理描写方法。
稍后的巩固练习,我将小组竞赛贯穿始终。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的、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小组竞赛很好地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驱力,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意识,让他们在循序渐进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辨别巩固--在拓展中巩固、提升
练习是最好的巩固,只有在具体语境中思考、判断、运用,才能将概念、方法真正内化为能力。因此,我设计了抢答题--判断心理描写方法,让他们接触到更多的心理描写的例段,举三反一,逐步深化对内心独白、旁观分析、幻觉的认识。
三、表演迁移--在活动中加深、运用
新课标主张开放式作文,让学生人人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因此,在迁移环节,我创设了一个人拣到盒子以后打开盒子的情境。重在让学生在虚拟情景中体验,让他们全员参与交流,引导他们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相互说一说。在小组代表汇报的时候,我适当进行点拨、总结,并发动学生来点评,突破难点,让他们明白心理描写主要是达到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的目标。
四、动笔操练--在练笔中深化、提高
读百篇不如写一篇,可见练笔至关重要。在这个环节里,我利用“按要求完成任务的每人加100分”的激励手段,让每位同学都全力以赴,为小组争光添彩。此时的写作不再是为完成任务而写,而是为小组的荣辱成败而写,写作已成为他们内心的需要。耿老师的课有两大亮点值得我们学习:
其一:将心理活动放大。悄悄将一则好消息讲给一个同学听,再请他传给其他同学。听到这个消息你会怎么想?耿老师就巧妙的两次叫起了当事人,让那位同学自己来说。当老师选到其他同学时,你又是怎么想的?这样层层诱导,学生自然而然说出了自己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把学生交流中用到的表示心理活动的词板书到了黑板,也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发大到了黑板上。老师也在告诉着学生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也是等会写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样指导学生细致入微的放大找的过程,还会怕学生拿笔不会写吗?整个一个放大“找”字的过程就是在为下面学生自己习作做铺垫的。
其二:给予多角度范文片段,打开写作思路。耿老师提供的好几个描写心理活动的优秀范文片段,起到了引路的作用,打开了学生写作思想的闸门。用这一种片段式的范文形式,给了学生写作一个样本,让学生写作有了方向,更有了思路。
心理活动描写
──四年级习作指导
山东省德州跃华小学部 姚晓丽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心理描写。
2.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细致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3.学会直接刻画和间接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
4.能有意识地在习作中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漫画,猜心理
师:同学们,老师最近迷上了画漫画,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想看么?
生:想看。
师:我是画的人物不同心情下的表情,你能猜出他的心情么?试试看。
(出示第一幅图。)
生:她可能很吃惊,也许是看到了一只很大的苍蝇。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是怎么判断的? 生:她的眉头拧起来了。
师:还有么?好,那名同学想要补充。
生:你看,她的嘴巴张得大大的,我想是因为有名男同学今天让她去家里玩。
师:看来同学们都认为这个小女生很吃惊,从哪看出来的呢?是从她都长成了O形的嘴巴,和瞪大的眼睛看出来的,你们真厉害我画她的时候就是这样想的。你们也来做做这样的表情,同桌相互看看。
(出示第二幅图。)
师:我找名男同学来说。
生:我看到她很生气,很愤怒。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你看,她的眉毛都快竖起来了,成了倒八字,还有眉头皱起了小疙瘩。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请坐。这个小女孩的确正在生气。
(出示第三幅图。)
生:这一次她很高兴,因为她的眼睛都笑成了弯弯的月牙,嘴巴抿成一条缝。
师:说的真好,还用上了形象的比喻。这是典型的小女生高兴时美滋滋的笑。
(出示第四幅图片。)
生:我觉得他非常非常的伤心,你看,他的眼眶里都流出了眼泪。
师:对,这是伤心时最明显的标志。心里肯定怎么样?
生:伤心急了。
师:看完这些漫画,我们发现他们的心情在发生变化,什么也在发生着变化?
生:表情。
师:看了这四幅画像,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你画的那个小女孩好可爱,不过有一点变化无常。生:我想人的表情可真丰富。
师:你们说的真好,我们的内心就像大海有时风平──
生:浪静。
师:有时波涛──
生:汹涌。
师:就像五彩的春天多姿多彩,当我们耳闻目睹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或喜、或悲、或怒,总会有一些想法,我们把这些想法写下了就是人物的心理描写。
师:(出示幻灯片。)当你看到一只小蜗牛背着沉重的壳,一步一步向上爬的时候,(点出一名同学)你会想?
生:上面一定有好吃的。?(众笑)
师:还有么?
生:我一定要坚强,一定要坚持到底爬上去。
师:听到你的加油,我想小蜗牛一定会更加坚强,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
师:当你看到窗外小鸟正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的时候,你又在想?
生:前方一定有清澈的湖水,可以痛饮一番。
生:我想,我要是这只鸟多好呀,能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
师:老师听出你对自由和飞翔的向往。
师:通过刚才这几名同学的发言老师听出了宇航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潇雅对自由的向往。
看来一个人内心的想法恰恰反映出他的性格或者是品格。
这是当我们看到一些事物时内心想法,当我们亲身经历时间的时候,内心也会有更多的想法,这节课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点惊喜,是什么呢?
(摆出箱子,出示幻灯片“开始颁奖了!”)
二、创设情境
(一)发奖前
师:这节课我要根据同学们平时书写的情况设置了最佳书写奖,获奖条件第一是书法本上的作业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第二,平时所有科目的作业都工工整整、认认真真。奖品就在这个包装精美的箱子里,现在我来采访各位学生,你此时心里在想什么呢?
生:我想盒子里会是什么好东西呢?
师:也许──
生:也许是一支钢笔。
师:又想──
生:如果我能得到该多好呀。
生:我想,这奖品肯定不属于我。
师:为什么这样想?
生:平时我写作业时总是不够认真,怎么可能是我的呢?
师:以后呢?
生:我想我以后还是得认真写,现在真后悔呀!
生:我想奖品也不会落到我家。
师:为什么这样想?
生:因为,我的书法本上字写的还可以,可是平时的作业本上有时为了写快些而导致不认真,当然就写不好了。
师:哦,你有这么多的想法呀。好同学们都说出了此刻的心理想法,当同学们说出自己直接的想法时,老师又问道了为什么这样想,他们又说出了原因。所以同学们说自己心中的想法时不但要说出想什么,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想的?这样我们内心的想法就会变得──
生:更丰富。
师:谁能不用老师追问把你现在所有的想法都说出来?
生:一开始我想我书法本上写得还不错,得这个奖是绰绰有余,因为我的书法作业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可后来我一听还得平时作业很工整,就泄了气,因为我的数学作业总是不认真,有一次数学老师生气的对我说:“玉琛呀,不如我带你去一年级老师那重新学写数字吧。”我当时不以为然,现在想想很羞愧呀。我想,这也许是个办法,我以后要写好数字。
师:说得怎么样?
生:好。(鼓掌)
师:好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呀!
(二)小小恶作剧
师:现在老师马上就要发奖了,究竟会是花落谁家呢?──李玉琛
(被指名的学生兴高采烈的跑上讲台,拿起奖品就要往回跑。)
生:谢谢老师。
师:先不要回去,难道你不想当着同学们的面打开它。
生:啊,空的!(众笑)
师:你上当了,老师跟你开了个玩笑,你请回。
看这位同学笑的好开心,你来描述一下他上台领奖的过程。
生:他站起来,嘴巴张成了O形,很吃惊的样子,三步并作两步跑上了讲台,拿起奖品盒就要往回走,突然老师说:“难道你不想当众打开看看?”只听见“啊,是空的。”他很失望。
师:你从哪看出他很失望,什么表情?光顾着看笑话了,没仔细观察。谁来补充?
生:只见他努力抿着嘴唇,低垂着脸一脸的失望,然后走了回去。
师:怎么走回去的。
生:慢吞吞的。
师:这是你看到的,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内心在想什么?当老师喊道,李玉琛的名字时你在想──
生:当老师微笑着喊道李玉琛的名字时,我想:唉,不是我真失望,我转念又想,应该不是我,我平时写的字就不怎么认真,而且在书法比赛中我的作品都没有获奖,这时我的心情好多了。
师:他说到他的心情从一开始的失望到后面的舒服多了,倒是很会自我安慰,并找出了自己的不足。师:当他真的开始走向讲台时,你在想──
生:李玉琛啊李玉琛,你真是太幸福了,老师还是第一次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发这么神秘的奖品呢,我连个机会都没有。
师:真实羡慕极了。接着,李玉琛打开了什么的奖品盒,然后──你在想什么?
生:当他打开时我心想,不会吧,难道真的就这样让他得到奖品,我可是上次书法比赛的一等奖获得者呀,这可太不公平了。
师:此刻他打开了,并大叫道:“啊,是空的!”你心里──
生:我在心里说:哈哈哈,他被耍了!
师:是呀,被耍了,接下来他慢慢吞吞地走下了领奖台。你的心里──
生:我想,太好了,开来我还有机会呀,李玉琛真是倒霉蛋呀。
师:在他去领奖的过程中你是不是特别想得到奖品呀,有多想?
生:很想很想。
生:做梦都想.师:谁是这样想的?
生:我是。
师:你做梦出现什么情景呢?
生:老师笑眯眯地喊道:“张峻晗上台领奖!”我就大摇大摆地走上去。
师:大摇大摆用得好,显示出自己得意的心情。
生:然后看看全班的同学,打开盒子。
师:你只做了动作,是怎样打开的?
生:慢慢地,小心翼翼的打开盒子,砰地一声出来一个拳头。
师:老师讲给你一个玩具。
生:是的,我抱着回到了座位,乐的合不拢嘴。师:刚才张峻晗同学描绘梦中的情景,他虽然只是描绘了梦境,其实正好说明了他的心里想的是什么?
生:想得到奖品。
师:其实他的梦境正好折射出了他内心真实的想法。
师:当我们的内心有很大的渴望时,就会产生幻想,此刻你会幻想什么?
生:正当李玉琛要上台时,姚老师突然改变了主意说那个得奖人应该是我,我顿时心花怒放,一蹦好几尺高呢,我慢慢腾腾地走上讲台,回过头来偷看他们羡慕的眼光。姚老师也微笑着注视着我,我好幸福。
师:幻想终究是幻想,当自己回到现实时发现什么?
生:我稳稳地坐在这,自己的手里什么都没有。
师:这位同学描写的幻想的情景,其实也折射了他内心深处对奖品的渴望。
我们来看,其实梦境与幻想情景的描绘也是一种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一种间接地方式。
师: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作家也善于用这样的方法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出示截取的片段。)
生读。
师:这是选自哪本书?
生:黄蓓佳的《我要做个好孩子》。
师:谁想的?
生:金铃幻想的。
师:折射出他的什么想法?
生:对一百分的渴望。
师:表面上是在痴心妄想,是做了一个梦,实际上是想借助梦境和幻觉的描写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因为梦境和幻觉能折射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对事物的的喜爱、渴望或者恐惧。
板块二:间接描写
(三)交流口述,领会间接描写
师:能表达清楚自己的心理很容易,因为我们最了解我们心里想什么,可是,如果写他人的心理呢?我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怎么写呢?
生:看他的表情动作。不如看我的同桌吧,他刚才走下讲台时就拉这个脸,使劲抿着嘴,看到谁都想象到敌人似的,我就知道他很是失望也有点恼火。
师:你观察的很细致,也很喜欢思考,真好。看来我是惹着李玉琛了。
看来察言观色真的能洞察心理呀!那你看到李玉琛刚才的表情动作能猜出他心里的想法吧!
生:能。
师:作家也有这样的高明之笔。
(出示段落一)
“她跑到卫生间里,用手拍打着结实的鱼身子,又伸出一根手指轻触鱼的眼睛,还试着把整个拳头塞进鱼嘴里。”
师:这段话谁写的?让你想起了什么?你能读出金铃在想什么?写的好不好?好在哪?
生:金铃拍打鱼身子,拍打一个动作可以了解到金铃对鱼的喜欢。
生:还有后面的一系列动作都是反映了金铃的心理想法。
师:在刚才小小的玩笑中,我们学会了怎样写丰富自己的心理,也了解的怎样间接地描写他人的心理,收获不小,但是我知道你们最关心的还是奖品到底会落谁家呢?
现在真正的幸福时刻要来临了!
三、真正的发奖
师:现在我宣布最佳书写奖的获得者是──张哲。
学生领会奖品。
师:你在想什么?想说什么?不要说出来,一会可以写出来。以本次发奖为题材,自己拟题目写片段。可以运用上本节课学到的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
学生写习作。
附学生习作
难忘的发奖
于小艺
教室里静悄悄的,同学们都注视着讲台上那只金黄的盒子,突然老师神秘兮兮地喊道:“于小艺。”我兴奋地跑到那只礼盒前,大家都用奇怪的目光看着我,满脸的气愤,准确的说应该是盯着那个礼物盒,我刚要打开,有人拉了拉我,原来是自己幻想的。
我再仔细一看,原来,那只金黄的盒子还稳稳地躺在讲台上,李玉琛正站在旁边打算打开它呢,他用两只手仅仅的抱着盒子,好像生怕别人动似的。我又用力扭了胳膊五年级下册,哟,真疼,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礼盒被打开。“三──二──一”我默念着。盒子开了。“哎呀,是空的。”李玉琛失望的大叫道,那声音简直比贝多芬的《月光曲》还要好听,在我的耳边来回旋转,我高兴地偷笑起来:太棒了,就说你不会得到那个奖品吧,哈哈。原来是个玩笑。
不一会老师又说,现在要真的发奖品了。我瞪大了眼睛愣了一下,老师不动声色的把一件物品藏在讲台后面放进了礼盒里,我又想了想,讲台后面能有什么,应该是黑板擦吧,因为板擦比较小,放在里面又不会发出声音。
“张哲。”只听见老师铜铃般的声音。张哲像蹦蹦球一样一下子从座位上弹了起来,他又飞快的跑到讲台上。
什么?竟是他,我自言自语的说道,很是吃惊,他的字还没我好呢,我转念又想,没事,反正是黑板擦,伤心什么呀,我自我安慰起来。
张哲迅速地打开了那个金黄的礼盒,哇,里面装的竟是好吃的,还是我最爱吃的脆脆卷,我看到他脸上充满了快乐与兴奋,而我,唉,满脸失望,目光暗淡。
看来我还得继续努力呀!
我被耍了
李玉琛
“我被耍了,我生气的想。”原来是四四班正在发奖品。身穿金黄外衣的礼盒身上还戴着两个彩色的蝴蝶节,一看就知道里面有好东西。可就是这个外表漂亮的家伙今天居然耍了我。
“获奖人是李玉琛。”老师大声宣布,我呆住了,这是我来跃华第一次得奖品,我沉浸在幻想之中:我大步流星的走向讲台,把奖品高高地举起,台下每一个人都为我鼓掌,为我自豪,还为我大喊:“李玉琛你真棒!李玉琛你真棒!”
“快去呀。”同桌推我,我才发现自己还在座位上站着呢,每个人都羡慕的看着我,我的梦想就要成为现实了!我脚下像踩着风一样奔到讲台上,那身穿金黄衣服的礼盒前,享受着着神圣的时刻,心里乐滋滋的,在老师的提醒下我打开了那珍贵的盒子,居然是空的,一阵哄堂大笑后,我垂头丧气地回到座位,心想,我居然被耍了。
第三篇:心理说课稿
篇四:高中心理健康说课万能模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我抽取的编号是,所讲的课题为
。由于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统一教材,所以暂时用我代课时所用的教材。
我认为关于 课题的教学目标应从三个方面来达到:第一是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这方面,需要使学生了解到的概念以及
的特点和现象,探索带来的正负面影响;第二方面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学生认知水平,让他们学会克服负面影响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第三个方面是价值与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向学生传达的观念,增强学生对人生的理智感,通过学习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优化个性品质。
在以上三个目标的指导下,依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确定教育内容和程序。在我平时的心理咨询工作中,经常接到高中生因学业压力、早恋现象、自我意识过强而导致的抑郁、厌学、情绪不稳定等个案。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断增强,自我意识、独立意识也逐渐明显,他们是“自己眼里的大人,大人眼里的孩子”,对权威的认同不再是无条件的接受,这就使他们处于既依赖又独立、既认同又批判的心理冲突之中。因此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以互动学习、发现学习为主,才能使他们更好的吸收知识。
首先,根据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原理,讲述一个例子或故事,引出课题,并请同学们谈谈对
的看法,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便于进行有意义学习。预计所用时间5分钟。
第二,根据书本知识,讲解的概念,分析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
。跟学生探讨与 有关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自由发挥演出短小的情景剧,并从中总结与课本对应的特点和现象。这一阶段比较重要,预计用时12分钟。
第三,进行一个心理小测验,借助学生对心理测验的热情,让他们更了解自己的心理特质。预计所用时间5分钟。
第四,当学生了解了自己的 类型后,势必会产生各种兴趣,希望保持或改变此类型,借此引入5分钟。
第五,面对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尤其是负面影响,提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克服负面影响,现场访谈分析,并让学生体验比较新颖的心理学游戏和素质拓展活动:如放松训练、心有千千结、信任背摔等。这一阶段难度较大,预计用时12分钟,但以往经验中学生的热情来说,还需要约2分钟的时间让大家自由发言和恢复冷静。
最后总结这节课内容,渗透德育,布置放松训练法为作业,让大家在学业紧张时运用。预计用时4分钟。
以上教学内容中,其重点是根据高中生的特点,认识的特点和重要性,认识
在生活中的正负面影响;难点是学会调节方法,并将其运用于生活实践。对于本课重点,除了采用先行组织者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外,还联系之前所学的 和,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自由发挥演出情景剧,加强学生对的学习和认识;对于本课难点,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以一个学生为例,现场访谈,与大家讨论如果遇到此类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并带着学生一起体验素质拓展,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素质拓展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以舒缓高中生紧张的心理,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
这节课的内容设计贴近现在高中生的生活,符合高中生的心理命脉。并通过创设情境解决了师生间隙,使学生打开心灵之窗。课堂贯穿了素质培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课堂的教育效果来看,力求让学生达到“迎困难,避消极”的乐观意识。事实上我们也知道,学生不可能因为一节课就达到完美的人格,但只要学生在未来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意识到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能起到及时给学生敲警钟的作用,我想我也就实现了这节课的设计意图。《驾驭情绪,主宰自我》高中心理健康课说课详案
一、教学设计说明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均衡发展。同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使学生不断正确地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情绪是人的内心世界的反映,是人们在认识和处理事物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拥有良好的情绪则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本节课着眼于高三学生面对紧张的复习出现种种情绪波动的不良现象,从班级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通过本节课使学生懂得一些理论的指导,并学会将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应用于实践。
二、教学分析
1.心理课内容分析:
情绪是由现实事物引起的,是人对现实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在分析中,我看到现代中学生时常面对学习与考试的压力,青春期的困惑,人际交往的烦恼,还有自我成长,人格培养过程中的障碍等。无论是挫折还是失败,这些问题总会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严重的还会阻碍健康人格的发展。可见,一个人情绪的好坏对学习、生活、工作都具有强大的影响。因此,科学的情绪情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2.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依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而设计。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断增强,自我意识、独立意识也明显增强,对权威的认同不再是无条件的,这就使他们处于既依赖又独立、既认同又批判的心理冲突之中。再加上我所任职的学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校。近年来,由于省市重点校的扩招使学生的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主动性较差。部分学生经常有遇事敏感、冲动、自卑、消极、喜怒无常的表现。作为一名班主任,在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时常会看到学生心烦意乱,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心神不宁的样子。有时早晨学生刚来就带着一脸愁容,仔细询问答案几乎同出一辙就是“心情不好”,个别同学还借助周记直接象我倾诉“最近比较烦”一类的心声。面对学生们的这些“高三现象”,我觉得有必要及时查找原因,了解情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有关情绪的知识,认识产生情绪波动的原因,认清情绪波动带来的正负面影响。通过自我教育和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克服不良情绪的影响,树立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反思、问卷调查、现场访谈、即兴辩论、情景剧表演等形式提高认识,明确学会调节情绪的重要性和调节方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如何调节情绪波动,树立自我发展的乐观意识。同时借助校园情景剧表演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学会表达情绪,善于驾驭情绪,优化个性品质,从而更好地主宰自己。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情绪波动在学习生活中的带来的正负面影响,认识驾驭情绪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会调节情绪并指导于生活实践。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 适时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对课堂教学会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设计相应内容的调查问卷,课件中融入能够展现学生情绪波动的图片和影像,增强教学的直观感受,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实效性。
六、教学流程设计
(一)课前自主学习过程
(1)确定主题: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面对高三紧张的复习,学生凸现出这样或那样的情绪波动,如静不下心,听不进去课,焦躁不安,心烦意乱,严重地影响了学习进度的正常推进,出现备考危机。那么怎样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学生自身的心理问题呢?基于上述内容我将本节课的主题定为《驾驭情绪主宰自我》,希望能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
(2)搜集资料:学生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自学情绪的相关知识,设计情境题目,创作并编排短剧,调查分析,搜集、积累、筛选、整合资料与数据。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陶冶了情操,丰富了课内外生活。
(3)形成成果:通过本节课,立足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的亲身经历来突破中学生在遭遇困难时应如何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进而让学生形成共识: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二)课堂互动实践过程 ★ 感悟生活 导入新课
在批阅学生周记的时候,我读到这样一句话“头发乱了,有梳子;心乱了,有什么?”是啊,心绪烦乱,情绪低落了该怎么办?思索之后我决定就以学生周记中的《高三,我无泪有伤》一文的阅读为切入点,引领学生在聆听中思考:面对学习与考试的压力,我们怎样调控自己的情绪,怎样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从而自然引出本节课《驾驭情绪主宰自我》的主题。通过对现实生活经历的感悟来导入,既可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由课外转移到课堂,又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兴奋状态,为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提供了前提。
★ 创设情境 合作探究 第一板块:走近情绪 1.了解情绪的相关知识
由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自行搜集材料,独立完成对情绪相关知识的学习,进而对情绪做到准确科学的界定和全面的把握。
2.心理求助《我是一个情绪化的人》 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其实每个人都会有情绪波动的体验:它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类型表现。从而认识情绪波动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学生讲述的感受能让更多的人产生共鸣,课堂气氛活跃)
★ 师生互动 突破难点
第二板块:产生情绪波动的原因
1.现场访谈——举例说明易产生情绪波动的情况.2.即兴辩论会——师生间产生的情绪波动.3.短剧《嗓子哑了》——同学间产生的情绪波动.4.心理链接——分析产生情绪波动的原因
情绪波动表面看来像是无缘无故的,其实仔细分析自有其存在的原因。在这个板块,我通过“现场访谈”让学生各抒己见举例说明容易产生情绪波动的种种情况。其中即兴辩论和短剧《嗓子哑了》分别着重分析师生间、同学间产生的情绪波动。辩论中采用师生间真诚的对话方式,让学生了解老师的苦心和初衷,让老师理解学生的辛苦,在师生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对于营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短剧旨在让学生看清平日被自身忽视的一些不良表现,如自私自利,不讲诚信等,在笑声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心理链接”这一环节的设计的目的在于分析产生情绪波动的原因。分别从主客观出发,引导学生全面辨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
★ 联系实际 应用发展
第三板块:情绪波动带来正负面的影响 1.情景剧《找茬》——消极情绪的危害性 2.场景萃取《进球》《拔河》——由观看两段录像来展示良好情绪带来的硕果 校园情景剧《找茬》,诠释了消极情绪带来的危害;而场景萃取《进球》《拔河》则展示了良好情绪收获的硕果。这里再现了学生平日现实生活的原貌,学生在观看中不仅引发了思考,更深的感受着集体强大的凝聚力,利于让“班荣我荣”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学生借助情绪波动在学习生活中带来的正负面影响,认识驾驭好情绪至关重要。
★ 成果展示 总结评价
第四板块:如何调节情绪波动 1.情境创设题——调查分析
2.讨论具体对策——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坏情绪 在这个板块,我设置三道情境创设题,分别是:“面对有伤自尊的话语、面对家长的过分呵护、面对迫在眉睫的高考”三种情况时,你各会有怎样的情绪表现?要求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调查分析,并做出调查报告进行汇报。同时针对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良情绪,讨论具体对策,由学生归纳总结出一些调节情绪波动的方法并提供相关的书和可友情链接的网站,给大家以贴心的提醒。指导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调节情绪并能卓有实效地应用于生活实践也就实现了本节课教学目标。
3.学生自我总结:
⑴许多人通常这样诠释高三的生活:投入全部精力终日苦读备战.其实在漫漫求学途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引起情绪波动的问题。这个时候,女同学遇到问题可以大哭来释放情感。可是作为男生我们碍于面子,不能与朋友、老师、家长沟通,只能将苦闷郁积在心里。整个人就会情绪低落,就会变得庸懒,丧失学习的主动性。阻碍才能和智慧的正常发挥,所有的生活秩序被打乱。而今天这堂课,能够帮助我们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我想如果情绪好了,对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尽管是高三学年,但开展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必要的,又是我们学生十分欢迎的。
⑵通过这次德育课,我觉得让我最受益的主要有两点:首先,从我们自身来看,通过课上精彩的辩论,深入的调查分析,富有创意的板面设计,以及恰到好处的校园生活场景的抓拍,这里我想补充一句,足球、拔河的片段虽然拍摄的水平不是很专业,但是这都是同学们的业余爱好,是真实的校园场景,这堂课让我们学会了正确驾驭情绪,培养了我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我想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会影响我们的一生。其次,课上精彩的辩论也为我们师生间的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让我们彼此间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隔阂。这让我想起了一句歌词“阳光总在风雨后”我想有了这样科学的方法做指导,我们就能经历风雨,就能够拨云见日。
4.教师总结:
这节课大家精彩的辩论,深入的调查分析,富有内涵的板面设计,恰到好处的校园生活场景的抓拍,让老师深深感受到你们思想的成熟,思维的深刻。我为你们有了困惑,情绪烦躁而担忧,又为你们解决难题,舒展眉头而欣喜。人不仅有感情,更重要的是有理智。培养良好的情绪,有意识地用理智去驾驭情绪是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面对紧张而忙碌,充实而有序的高中生活,我们容易产生情绪波动。但关键是要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拥有健康的体魄,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去感悟生活,用心灵之美去发现生活之美。学会主宰自我,学会驾驭情绪,让我们达到喜怒有常,哀乐有度,带着一颗勇敢的心飞向属于你们的国度!
七、教学效果预测
1.这节课的内容设计不但贴近现代中学生的生活,而且还能直击中学生的心理命脉。课上对情绪产生波动原因的分析和如何调节情绪波动等内容,利于帮助学生从情绪的低谷中尽早走出来。
2.课上通过创设情境来解决师生之间的矛盾,彼此打开心灵之窗。如即兴辩论环节中,面对师生之间产生的误会,教师能从基于理解学生的前提出,发正确地评判自己,真诚的与学生对话,化解了师生间的不快与误解。学生体会到教师的苦心,看到教师身上的责任;教师了解了学生内心的真实所想,理解了学生心中的困惑与彷徨。这样为构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课堂贯穿了素质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上三道情景创设题的设置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和展示了学生的特长,锻炼和体现了学生自我组织、实际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在自我表现中得到自我教育,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4.在整个活动准备期间,我先召集班委会及班级部分同学,共同商讨确立了活动课的主题,进而设计整节课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布置学生搜集、筛选并整理资料,编写排练短剧。力求在最段的时间内求得最高的效率。不仅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而且要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最终也实现了我预期设定的目标。
5.本节课我立足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的亲身经历来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在遭遇困难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谈自己,谈生活,以典型的做法和有代表性的观点让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得到共鸣,从而达到以个体教育带动群体教育的目的。从课堂的教育效果上看,力求让学生达到“迎困难,避消极,逃懦弱”这样一种自我发展的乐观意识。事实上我也很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学生绝不会因为上了这么一节课,以后就不情绪化了,同学间就不会再有矛盾冲突了,就不会出现打仗等现象。这种期望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如果能让学生将这些理论认识卓有成效的应用于实践之中,当学生再遇到类似问题时,能想到用本节课讲到的方法,用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分析解决,能快速意识到应该怎样做,能起到及时给学生敲钟提醒的作用,我想我也就实现了这节课的设计意图。
初中心理健康《人格》说课
一、说教材 学生状况:当代中学生在科学不断进步,文化不断发展变革的今天,虽然能很快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但
他们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在情绪特征上表现为好冲动、不稳定、极端化等特点。对自己不良情绪表现缺乏深刻地认识,也不善于调适自己的情绪。
二、说教学内容
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情绪以及空间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并使学生在了解自己情绪特征的基础上,学会对情绪的自我调适,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以增进身心健康,在此基础上,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 认知目标:教学生了解情绪的表现及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明了情绪产生的原因。2 态度和情感目标:重视情绪的调控,培养良好的情绪。能力或问题解决的目标:能观察和分析自己的情绪,认识情绪对自身的影响,并能应用有效的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对情绪进行自我调适。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情绪的重要性 难点:结合自身的情绪体验,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寻求控制、调适情绪的方法。
四、教法、学法分析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刺激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强调师生互动。本课设计的基本内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主动积极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利用,能够学会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1、本课设计为七个板块,分别为:
(一)故事引入
(二)游戏激趣,探索感悟
(三)知识点
(四)帮帮看
(五)小小
测试
(六)情绪聊吧
(七)锦囊妙计
2、过程:
(一)故事引入。为了引入主题,教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向学生说明情绪的阴情由我们自己决定,心态的好坏靠自己把握。
(二)游戏激趣,探索感悟。
给学生词条:恐惧、欢喜、痛苦、愤怒、眉开眼笑、垂头丧气、狂喜、厌恶等。学生每一个组选两名代表上来,每人表演一个词条,其他同学猜测表演的含义。通过表演及自己的体验明白人的情绪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游戏的体会情绪的不同表现形式。
(三)知识点。
通过解释情绪的定义、讲解情绪的分类,区分不良情绪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初步对情绪进行正确的认识。并且说明不是所有的消极情绪都是不良情绪,积极情绪也有对人产生危害的时候。为了证明举例说明。
(四)帮帮看。
举三条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让学生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谈谈怎样帮小亮走出困惑。教师引导并总结:不同情绪会对个人智力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消极的情绪会对人的理智和正常水平的发挥产生不良的影响;不同情绪还会对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个环节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情绪,认识情绪。
(五)小小测试。
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情绪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以及不同情绪的不同作用,趁热打铁,学生在学习知识后肯定也想知道自己的情绪属于什么类型,目的是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对自己的情绪有个正确的认识。
(六)情绪聊吧。
在以往的生活中,同学们一定碰到过许多使你情绪不好的事情。以聊天的形式教师听过学生的讲述之后,引导学生分析:如产生激怒的情绪时,1)为什么发怒2)发怒的后果3)如何控制自己激怒的情绪。这节的目的是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当面对不良情绪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七)锦囊妙计。
为学生提供一些不良情绪的自我调适法。比如转移注意力、做放松训练、换角度考虑问题等方法。并讲述一则寓意深刻的故事。
教师结语:天气的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情绪的好坏是由我们自己把握的,让我们大家用头脑即智慧来驱散生活中的乌云。
六、教学心得
本节课落实了重点、难点,也较好地完成了已定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内容设计中,由于受课时限制,还有一些遗憾,比如没有讲清不良情绪有哪些危害,可能会让学生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为什么要调适不良情绪。
一、说课内容:勇敢
现在我们面对的多是独生子女,在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由于家长过度的呵护等因素,使孩子失去了很多应有的能力,胆小、无毅力是他们当中许多人的通病,培养勇敢精神已经被很多家长老师引起重视。在与家长的沟通及家访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单独的房间,可真正能做到单独睡觉的孩子却很少,多半原因是孩子不敢睡,有的孩子睡到半夜后,迷迷糊糊又钻进了父母的房间。有的孩子犯错误后,不敢向家长承认错误,为了隐瞒一个错误会接着犯下一个错误。还有的孩子认为勇敢就是胆大,无论多高都敢往下跳,活动时兜里时常揣着铅笔、小刀等坚硬的物品。低年级同学在勇敢方面主要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及实践上的不足,作为老师和家长应及时指导并多加鼓励,帮助学生锻炼胆量,为今后的生活积累经验。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坚强的意志。2.用辨证法的观点理解“勇敢”,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和讨论加深对“勇敢”的认识。
2.培养学生由浅认识的勇敢上升到在学习上,在困难面前,紧急关头坚强、勇往直前的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教学环节
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1、进述和讨论——认识勇敢理解勇敢
2、情境小品——判断哪种行为是勇敢的3、自我测试——如何克服怯弱,使自己变得勇敢
1、讲述和讨论
因为勇敢属于性格方面的问题,为了不伤同学们的自尊心,我先讲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让同学们知道老师也曾有过的胆小的时候,但正确面对后,克服了害怕的心理,经过不断的锻炼现在已不再害怕了。听了老师的讲述,你想对我说什么呢?从而引出“勇敢”的话题。“你认为什么是勇敢?”“说一件你认为是勇敢的事?”从学生的回答中比较“勇敢”和“大胆”的区别,让学生讨论,作为一名小学生什么才是真正的勇敢?
这一环节从认知方面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否定了那种别人不敢做我敢做就是勇敢的观点,有利于学生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
2、情境小品
在上一个环节中学生对勇敢的涵义有了初步的认识,仅仅是在认知层面上,接下来通过小品的形式,让学生判断哪种行为是勇敢的表现。第一个小品:一个孩子和家长在商场里走散了,他就在原地等家长,有人要领他找家长,他也不跟那人走,请售货员阿姨帮忙,用广播找到了家长。第二个小品:一个男孩和同学打架,脑袋上出了血,他不喊疼,别人夸他真勇敢。第三个小品:小丽在写作业,小刚叫她去玩。小丽有一道题算不出来,她不去,小刚同意让她抄自己的作业,小红拒绝。小红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做出来啦!第四个小品:小明看到一所房子着火,他想和消防员叔叔一起救火,于是就冲进了火场。
小品表演后,让同学讨论:哪种行为是勇敢的?为什么?通过讨论,让学生更加清楚勇敢的真正意义,对今后生活有定的指导作用。特别是第四个小品,作为小学生来说,是未成年人,是受保护的对象,救火是有危险的,这种行为太鲁莽,不能称为勇敢。
这四个小品展现的是孩子们平时生活中的事情,虽然事儿小,但从中反映出的却是他们对勇敢的理解,以小品的形式呈现出来,一方面孩子很喜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学生亲自表演的也是一种教育的过程,使学生对勇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自我测试
当学生对勇敢的含义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后,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自我测试,使学生对自己的勇敢程度有一个认识。(1)你是自己一个人睡觉吗?(2)晚上爸爸、妈妈外出办事,你一个人敢在家吗?(3)做不出题目,你想哭吗?会发脾气吗?(4)遇到危险或困难时,你是否会发抖或出汗? 能做到一至二件的同学,你比较勇敢;做到三件的同学,你挺勇敢。之后的“小勇士解难”给那些胆小的孩子出主意想办法,帮助他们克服害怕的心理,同时也是让他们自豪地展现了自己的勇敢。
五、本节课我想力图体现的几点
对小学生的心理教育要以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特点为基础。勇敢属于意志品质范畴,意志是指在认识和变革现实的过程中,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表明:优良的意志品质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儿童的实践活动中,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起来的。小学时期是意志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重视对小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将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意志品质影响学生认识活动的方向性、积极性与持久性。从小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对学生意志锻炼具有重要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困难面前表现大胆、无畏、果断、坚强——这是一种无可比拟的精神状态。在人的不幸中,最大的不幸是失去勇气,变成一个渺小的、胆怯的可怜虫。假如我的学生在童年时代不敢爬上树顶,不敢游过河流,不敢在夜晚走进森林,不敢在暴风雪中护送无能为力的小孩回家,这种教育只能是温室里的教育。”
1、帮助学生重新认识勇敢。很多学生都认为勇敢就是胆大,比如说上课大声地发言,不害怕雷电,不害怕昆虫等,在这种片面的认识下,会发生很多危险的事,像爬到窗户外够口袋、拿着铅笔对着同学乱画,在操场上扔石头等。这些行为都源于学生对勇敢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因此在这节课上,通过自己讲述、小品表演、讨论等形式,告诉学生什么才是真正的勇敢。“小勇士解难”则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提高自己的胆量。2.意志必须通过克服困难来实现
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有目的的行为都需要努力。只有克服困难的行动才是意志行动。困难有外部困难和内部困难两种,外部困难是指客观条件的障碍。内部困难是指人在行动时,受相反的要求和愿望的干扰。外部困难必须通过内部困难而起作用。意志主要表现为克服内部障碍上,因为对有能力的人来说,克服外部障碍是能力大小的问题,谈不上意志。外部障碍只有变成内部障碍,才能引起意志努力。如,第三个小品,在没有完成作业时,小伙伴来找她玩,这时就需要用意志来战胜自己想玩的欲望,在战胜的过程中自己的意志品质得到了提高。要想真的使自己变得勇敢还需要克服胆怯的心理,在实际生活中去锻炼。
3、同学参与表演。以往的课堂,常常是老师讲,学生听,这节课我把学生也当作一种课堂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他们来亲自表演小品,方式有变化,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是参加表演的同学,在排练的过程中受到的教育是最深刻的。
心理健康课《挑战自我,实现梦想》说课稿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挑战自我,实现梦想》
一、活动设计的背景:高三学生很快就要面临择业或继续求学的人生选择。面对新的挑战,何去何从?这对于涉世未深的高三学生来说,实在是个难题。进入高三,经过一段时间和学生的交流,我发现很多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心理上都存有很多的困惑.这次心理辅导课旨在帮助学生更好的调整自己,激励大家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由梦想直达成功的彼岸。
二、辅导的目的:帮助高三学生正确认识高考,面对困难,勇于挑战,并介绍缓解心里压力几种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调整自己,建立自信,并树立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的决心。
三、辅导的重点:帮助高三学生正确认识高考,面对困难,勇于挑战,并介绍缓解心里压力几种方法
四、辅导的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面对困难,勇于挑战
五、辅导方式:小品、讲述与讨论、交流、观看录像等
六、辅导准备:调查问卷、小品、视频录像、课件
七、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设计了七个环节:(1)辅导课前的准备,调查问卷“面临高三,你最大的困惑是什么?”(2)以一张鲜红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引入主题(3)学生探讨话题“高考,意味着什么?”(4)情境小品(5)学生讨论交流(6)观看录像(7)学生为自己写一句鼓励的话
(1)第一个环节是辅导课前准备,在学生当中进行调查问卷“面临高三,你最大的困惑是什么?”,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深入学生,了解学生们最关心什么,最大的烦恼和困惑是什么,从而发现热点,就找到了教学内容的主题。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之一是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其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围绕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来进行。
(2)第二个环节是创设情景,以一张鲜红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入手,你最希望上面写的是谁的名字?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非常强调“内在动机”对学习的作用,“大学录取通知书”是每个高三学生梦寐以求的,从教育心理学上来说,它就是诱因,可以激化和强化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兴趣,活跃氛围,直接进入主题
(3)第三个环节是“设疑”,创设问题情景,将学生引入到话题“高考,意味着什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谈谈对高考的感受和认识,拓展到对成功的看法,从而引出对成功正确的认识。贯穿一条线从高考录取通知书——高考意味什么——对成功的理解。心理学上要求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唱“主角”,在活动设计中要给学生发挥想象留有余地,在辅导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在活动中,尽可能让学生讨论、交流,通过讨论,对一些问题能达成共识,一些不正确的负面的心理得到正确的指引。
最后我做个归纳小结:高考只是成功的一个步骤,就算在这一次竞赛中失去了主动还有下一次,让学生知道其实人生还有很多的机会,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明白人生应该不懈的奋斗,真正的高考胜利者,并非是指那些成绩拔尖的状元,而是在高中这三年里成长起来的乐观、自信、坚韧不拔的你们!高考的竞争是压力和挑战,也是机遇和希望,成功属于战胜自我的人。
(4)第四个环节是情境小品,小品反映的内容是:第一位同学没有进入高三的状态,懒散,上课睡觉,发短信,课后泡网吧,玩游戏,没有信心,基础差,放弃学习------第二位同学非常渴望上大学,学习勤奋,晚上学习很晚,压力很大,过度紧张导致失眠,非常焦虑不安-----这个小品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设计的,我所带的高三(5)班是普通学校里的普通班级,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班上学习成绩两极分化。成绩差的同学自卑,没有信心,放弃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感觉压力大,焦虑不安。以往的课堂,常常是老师讲,学生听,考虑本班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这节课我把学生也当作一种课堂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他们来亲自表演小品,方式有变化,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是参加表演的同学,在排练的过程中受到的教育是最深刻的。体现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
(5)第五个环节是学生讨论交流,我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位同学的表现,鼓励学生发言,剖析原因,找出根源,思考:你遇到过这样的困惑吗?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们?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一切良好的教育应从建立儿童集体开始,让儿童在集体中接受教育。集体心理辅导,就是让学生在集体中接受教育,通过集体活动调整心境,明白道理,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感悟道理。集体的教育育人无形,润物无声,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集体心理辅导的教育,形成了较好的集体氛围,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最后我小结:高三的压力大,有些同学在压力面前显得意志薄弱,没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高考的挑战,逃避现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救世主,这些同学应该努力改变自己、完善自我,改掉懒散的毛病,勇敢地接受挑战,不管高考考得怎样,为了不给自己留下遗憾,在最后9个月的时间里,一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一些同学由于几次考试成绩不好,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就认为自己不行了,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而也容易产生苦闷自卑的心理。欲胜人,先胜己。复习备考,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精神分析者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书中说:“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自卑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为我们发现我们所处的现状都是可以进一步改善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卑也可成为一个人进步的动力,人生正是在对自卑的不断超越中而渐入佳境的。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勇敢接受挑战,树立信心。介绍几种树立信心的方法,针对同学们提到的学习方法问题,可适当地介绍: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鼓励同学们科学地记忆和合理地安排时间,并读高考状元的10条经验介绍,供同学们参考。
高三的同学们困惑最多的还有一个压力的问题---无奈,脾气暴躁,感到迷茫,没有自信,害怕,紧张。这时我提出问题:你也有过这样的焦虑吗?高三的紧张情绪要如何来进行自我排解?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积极发言。我指出:其实学习需要一定程度的焦虑,心理学试验表明:焦虑水平与学习成绩呈倒“U”形关系。无焦虑或焦虑水平过低,学习无紧迫感,对什么都无所谓,肯定学不好;而焦虑水平过高,人的精神极度紧张,又会影响正常的思维;只有处于中等焦虑水平的同学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变压力为动力,学习效果最好,能够形成一种最好的应考心态。介绍几种缓解压力的方法
(6)第六个环节是观看录像,我觉得这应该是我这节心理辅导课的精彩之处。从高一到高三,我和我的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真心地关爱他们。学生们课后都是亲切称我为“阿缨姐”,课堂上我是他们的老师,课后我希望是他们的朋友,活动初期在调查问卷中,反映出学生各种各样的困惑与烦恼,来自家庭的,身边朋友的,自身的等等,面临高考的压力,他们还要背负沉甸甸的心里负担,我真的很心痛,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不必要的困惑。考虑到以往的班会活动都是教师说教式的,或者学生单纯的节目表演。这次活动我决定给学生一个意外的惊喜。我在活动前采访了我们学校的校长和书记,部分科任老师,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与配合,我把他们对全班同学寄以的期望与鼓励都拍成了视频录像,我还召开了全班同学的家长会,我要求每一位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一句鼓励的话,不少家长是流着眼泪对着镜头呼唤孩子的名字,鼓励孩子要加油。这一段录像是瞒着全班同学拍摄的,目的是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受身边的老师亲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触动真情,从而树立信心,战胜困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文明最精细地表现在情感的文明里。”情感对学生的学习、品德乃至身心健康都有着巨大的作用,按照心理学上的解释,情感是一切行为的生命线,我们只有把情感融入课堂,才能把信服、震撼驻存在学生的内心,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我们认为,教学艺术不仅在于传授的本领,还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情感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当他受到情感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在人的一切活动中,情感因素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情感激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学习,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最后我告诉学生:在非洲的草原上,羚羊刚睁开眼睛,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须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跑得还快,不然,我就会被吃掉;而在同一时间,狮子从睡梦中醒来,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必须比跑得最慢的羚羊跑得快,不然我就会饿死。生活就是这样------不论你是羚羊还是狮子,当每天太阳初升时,就得毫不犹豫地奔向前方!从高一到高三,我们一路风风雨雨走过来,还有9个月时间你们就要踏进高考的考场,其实我们都会紧张,但是当你们焦虑、苦恼、无助时,不妨抬起头看看四周,你们有老师、父母、同学,高考的路上我们一起走过!
(7)第七个环节是学生为自己写一句鼓励的话。播放音乐《我的未来不是梦》大屏幕投影上出现的是同学们的照片,校运动会拼搏的身影,校文化艺术节上的节目表演,取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全班同学的合影等等。那一时刻,相信所有的同学都很激动,感觉到前进的道路是有老师、家长、同学的陪伴,浑身充满了力量。
最后我指出:高三有苦有累,有渴望有理想,高三,寄托了所有,付出了所有,为的只是成功时的喜悦,也为圆我们心中那个彩色的梦。就让我们大家都笑着面对高三,勇敢地接受挑战吧!相信我们高三(5)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以最好的心态走过高三阶段.相信我们整个班级会携手共进.让我们一起拿起笔写下最想对自己说的一句话.事先准备好的图纸,背景是蓝天,将每个人的梦想写在事先准备好的白云状纸片上,贴上去,拼成一幅鸽子形象,相信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自我激励是人们精神活动的动力之一,也是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种方法。心理研究发现:没有什么力量比自我激励的力量更强大、更长效地作用于一个人。本环节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激励的教育作用,由外激励转化为内激励,不断追求进步和成功,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
八、最后谈一下我在设计这节心理辅导课的几点体会:
(1)这节心理辅导课辅导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面对困难,勇于挑战。莎士比亚说过:“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重要原因。有了自信心才能充满信心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近年来,许多国家都把增强学生自信心作为培养目标。强烈的自信心能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全过程中始终保持较强的兴趣。因此,要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培养树立他们相对应的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我在这节辅导课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发表看法,我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心理学研究表明,高智商和低智商的人只占整个人群的4%左右,大多数人的智力在90-110之间。虽然平时有的同学表现得比较聪明些,有的反应较慢些,但这并不表明我们的智商不如别人,事实是:大家的智力都是平等的。只要你努力,只要你用功,只要你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只要你自信,你就能成功!自信还来自家长和老师的激励,学生需要激励,因此辅导课的最后我特意安排了录像,激励可以把学生的潜能发挥出来,促使他们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从而使学生自信。
(2)以往的高三心理辅导都是临近高考后期才进行,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我把心理辅导的时间提前到开学初,距离高考还有9个月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充分的准备,及时调整自己。这正是遵循了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学校心理辅导兼有矫治、预防与发展三种功能,就整体而言,应该是预防、发展重于矫治。
(3)心理辅导要能打动学生,必须做到真正为学生着想,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理解和接纳,从而抛开心理上的防范,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作更自由的、深入的探索。从高一到高三,我和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课上是老师,课下是朋友。我努力使自己遵循尊重与发展学生的原则。
(4)开设心理辅导还要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围绕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来进行,活动设计给学生发挥想象留有余地,辅导过程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宣泄情感,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在辅导前进行了调查问卷,对“高考,意味着什么?”进行探讨,对小品中人物进行剖析,观看录像这些环节的设计遵循的正是这一原则。
(5)心理辅导的重要基本原则之一整体性发展原则,心理辅导追求学生人格的整体性发展,要树立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观念,不论从事哪一个领域的辅导,都要关注学生人格整体的完善,这一原则强调不宜把心理辅导课程变为单存的知识传授。心理辅导涉及到学生知识、社会技能、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学习,而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因此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这节辅导课我太多的不是谈具体的学习方法指导,而是着重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从高考录取通知书,让学生谈对高考的认识,提升到对成功的理解;从对小品中人物的剖析,结合教育学心理学观点,让学生提高认识,从而让学生卸下心理的包袱;从录像中领导老师家长们寄语,接受情感教育,提升到自己鼓励自己,从而树立起信心,接受挑战,努力去实现梦想。
《给情绪找个家》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给情绪找个家》,我将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心得等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本课内容选自高一《心理健康教育自助读本》第一分册第18课。学好本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和思维水平,而且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正确调适自己情绪的方法,以便以更佳情绪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充分挖掘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并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
2、学生状况:当代中学生在科学不断进步,文化不断发展,社会不断变革的今天,虽然能很快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但他们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在情绪特征上表现为好冲动、不稳动、极端化等特点。对自己的不良情绪表现缺乏深刻地认识,也不善于调适自己的情绪。
二、说教学内容
本来在现行教材中,这节课的课题是《最近比较烦》,结合教学具体的实践、学生状况和我教完本课内容的教学反思,在原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确定本课课题为《给情绪找个家》,主要目的是要帮助学生认识各种情绪以及它们对人的影响作用,并使学生在了解自己情绪特征的基础上,学会对情绪的自我调适,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以增进心身健康。
在此基础上,我将本节课的目标确定为:
1、认知目标:教学生了解情绪的表现及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明了情绪产生的原因。
2、态度和情感目标:重视情绪的调控,培养良好的情绪。
3、能力或问题解决目标:能觉察和分析自己的情绪,认识情绪对自身的影响,并能应用有效的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对情绪进行自我调适,给情绪找个家,做情绪的主人。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情绪的重要性
难点:结合自身情绪体验,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寻求控制、调适情绪的方法。
四、教法、学法分析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刺激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强调师生互动。本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主动、积极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利用,能够学会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1、本课设计为五个板块,分别为:
(一)情绪故事吧;
(二)情绪图片吧;
(三)情绪聊吧;
(四)锦囊妙计;
(五)教师小结
2、过程:
(一)情绪故事吧。为了贴近学生心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向学生说明,愤怒、悲伤、痛苦等不良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而愉快、欢乐、满意、平静等良好的情绪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同时,结合两个故事,告诉学生任何情绪的表现都应适应,否则,就会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二)情绪图片吧。分为两个小环节:一是教师出示各种情绪图片,引导学生辨认各种情绪的不同表现。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情绪与表述一一对应,学生体味各种情绪的外部表征。二是列出喜、怒、惧、哀、思等情绪,让学生用语言表述这些情绪在日常生活中的形容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绪,在课堂中加以整理并理性分类,同时,又提高了学生正确表达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己最近一周或半个月以来的情绪体验进行勾划,句划出最适合自己情绪体验过的词,如以上没列出来,自己也可补充写上。
(三)情绪聊吧。通过以上分类,教师趁热打铁,提出以下十种情境,请学生说出他们会产生何种情绪及产生该情绪的原因。比如有人弄坏了你的文具,你会产生什么情绪?有过这种体验吗?当时又是怎样处理的?如果一旦再出现类似的这种情况,产生这种情绪时又如何调适呢?等等。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如产生激怒情绪时,①分析一下为什么发怒;②分析一下发怒的后果;③怎样使自己不过分激动;④如何控制、调节激怒的情绪等。我这节的目的是通过以上三个环节让学生在弄清情绪的各种分类后,当面对这些不良情绪时,怎样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何来调适情绪。
(四)锦囊妙计。为学生提供一些不良情绪的自我调适方法。
1、怡悦调适法。利用古代的一个故事作为案例。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自己怒骂无常,愤怒难耐,也可以通过这种怡悦法来进行调适。
2、宣泄法。分为三种:①在产生痛苦、悲伤、难过等情绪时,可通过哭来渲泄、释放积聚在内心的痛楚,达到心理平衡;②有郁闷、愤怒、困惑等消极情绪时,可通过体味或书写渲泄法来调适;③如受了委屈或欺侮后,可借物来渲泄。
3、还可以用自我暗示法、意志控制法、理智调适法、活动转移法、注意力转移法、交往调节法、情绪升华法等调适方法。
这一教学环节,诱导和启发学生在不良情绪出现时,应及时采取正确的调适方法,让学生达到不良情绪的有效化解,使自身的精神堤坝坚不可摧,让精神之库不断注入振奋、欢欣和愉悦,让心境之水永远清澈与蔚蓝。
由于受时间的限制,在这里只列出一些不良情绪的调适方法。老师必须重在诱导和启发学生。或许,这个不足能够留给学生更多的想像空间,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其他的方法。
(五)教师小结。
1、结合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布置作业:①想一想了解自己的情绪是否还有其他方法?②情绪与人的关系,以及对人的影响有哪些?③我该怎样培养良好的情绪?
2、教师结束语:情绪是人心理能量的调节器,它可以发动人的行为,确定人的行为方向,对人具有无法估量的感染力。我们要充分利用积极情绪的正确作用。让我们都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让自己的情绪永远有个快乐老家,让自己的心理世界更多地呈现出一片晴空。
六、教学心得
本节课落实了重点、难点,也较好地完成了已定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内容设计中,由于受课时限制,还留下一些遗憾。如我国自古就有“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的说法,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并没有讲清楚不良情绪给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习上带来了哪些危害,这样就可能会让学生不能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调适不良情绪。
《意志与成才》高中心理健康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执教的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读本》上册意志篇中的“意志与成才”一课。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体会坚强意志对成才的作用,认清自身存在哪些意志薄弱的现象,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于高一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关口,已经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但是自控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还比较薄弱,又处于发展的不完全成熟时期,形成了他们内心需要与意志调控能力之间的失调,从而导致他们在具体事情处理上,经常决心大于行动,计划难以持久。在实践中,很难将自己的行为同远大的目标真正连在一起,导致他们不能坚持不懈地完成一些任务。针对这样的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学生锻炼意志的情感,让学生体会意志对成才的重要性,认清自己身上存在的惰性,主动磨砺自己的意志.2.掌握磨砺意志的方法,自觉磨砺。教学重点为:意志对成才的重要性;教学难点为:磨砺意志的方法。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在主体活动部分,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1.看名人取得成就的时间表,初步感受意志对成才的重要性;2.讲述“由于坚强意志而成才的故事”,进一步体会意志对成才的重要性;3.通过自测,学生了解自己的意志水平;4.师生互动,自我剖析,寻找意志薄弱的地方;5.总结方法,指导行为。
在结束活动部分,教师以激励性的语言结束本节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完成,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反思一:心理氛围创设很重要。
此外,要让学生说心里话,特别是说自己的缺点,学生一般都有些不好意思,这就要求教师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围。在这儿,我运用了自我开放技术,首先说自己意志薄弱的地方,这样就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创设了一种轻松的谈话氛围。反思二:生成,很重要。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境,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我相信,这位教育家告诉我们两点:
1.课前预设很重要,精心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2.课堂生成要关注,精彩的生成犹如课堂里闪光的金子 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教育机制捕捉学生些好的想法,特
别是心理辅导课注重学生的心理体验、感悟,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碰撞、影响,将引起学生心灵深处的震撼。
这些是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学习和加强的地方。教学目标:
1.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学生锻炼意志的情感,让学生体会意志对成才的重要性,认清自己身上存在的惰性,主动磨砺自己的意志.2.掌握磨砺意志的方法,自觉磨砺。教学重点:意志对成才的重要性;教学难点:磨砺意志的方法。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偶像,那么,你知道老师最崇拜的人是谁吗?(出示照片,附简介)2005年中央电视台的“面对面”栏目对她进行了专访,我们来看一下其听几个片断。
二、看名人取得就的时间表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时间表: 看过时间表后,你有什么想法吗? 是啊,他们的成功浸满了时间的积累与旷日持久的意志,历史向我们证明了坚强的意志对成才的重要性。
三、讲述“由于坚强意志而成才的故事”。
那么,现在你能说一说你知道的由于坚强的意志而成才的故事吗? 好,看来坚强的意志对一个人成才太重要了。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意志水平呢?
四、通过自测,了解自己的意志水平。好,我们来做一个小测试:
指导语:下面这个小测验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的意志力,共有20道题。每题都有5个备选答案,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最适合你的答案;a、非常符合;b、比较符合;c、不确定;d、较不符合;e、很不符合。
1.很喜欢长跑、长途旅行、爬山等体育运动,但并不是因为我的身体条件符合这些项目,而是因为它们能锻炼我的意志力。
2.给自己订的计划,常常因为主观原因不能如期完成。3.如果没有特殊原因,我要每天按时起床,从不睡懒觉。
4.定的计划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如果完成计划有困难,随时可以改变或撤消它.5.在学习和娱乐发生冲突的时候,哪怕这种娱乐活动很有吸引力,我也会马上决定去学习。
6.我学习和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立即求助于师长或同学.7.在练长跑中遇到生理反应,觉得跑不动时,我常常咬紧牙关,坚持到底.8.我常因读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而不能按时睡眠。
9.我在做一件应该做的事之前,常想到做与做的不同结果,而有目的地去做.10.如果对一件事不感兴趣,那么不管它是什么事,我的积极性都不高.11.当我同时面临一件该做的事和一件不该做却吸引着我的事时,我常常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让前者占上风.12.有时我躺在床上,下决心第二天要干一件重要事情,但到第二天,这种劲头又消失了。
13.我能长时间做一件重要但枯燥无味的事情。
14.生活中遇到复杂情况时,我常常优柔寡断,举棋不定。
15.做一件事之前,我首先想的是它的重要性,其次才想它是否使我感兴趣。16.我遇到困难时,常常希望别人帮我拿主意.17.我决定做一件事时,常常说干就干,决不拖延或让它落空。18.在和别人争吵时,虽然明知自己不对,却忍不住要说一些过头话,甚至骂对方几句。19.我希望做一个坚强的、有意志力的人,因为我深信“有志者,事竟成”。20.我相信机遇,很多事实证明,机遇的作用有时大大超过个人的努力。评分规则:
凡是单号题(1、3、5、7??),a记5分,b记4分,c记3分,d记2分,e1分;双号题则相反,a记1分,b记2分,c记3分,d记4分,e记5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0-20分:意志力很薄弱;21-40分:意志力比较薄弱;41-60分:意志力一般;61-80分 :意志力比较坚强 81-100分 :意志力很坚强。
好,现在每个同学都知道了自己的意志力水平,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我老师做这个测试得了多少分? 我才打了59分,意志力属于一般。反思一下我自己,有时候意志力真的不够坚强。(教师谈自己意志薄弱的例子)那你有没有像我这样意志薄弱的时候呢? 好,实际上,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这本身就需要莫大的勇气。意志薄弱的一面,我们已经看到了,提高离我们还远吗?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磨砺自己的意志呢?
五、总结方法,指导行为。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个心理实验。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实验,给一些4岁的孩子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巧克力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可以吃糖,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再吃,则可能吃两颗,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糖吃掉;另一些孩子却能等待,对他们来说是无尽期的20分钟,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他们闭上了眼睛,不看糖,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唱歌,玩游戏,有的甚至睡着了,他们终于吃到了两颗糖。
结果发现,那些急着吃糖的孩子长大以后经不起挫折,胆怯,退缩,脾气暴躁,自制力极差;而那些通过唱歌、玩游戏转移注意力来抵制诱惑,坚持到最后的孩子长大后有较强的自信心,都获得事业的成功。
同学们,从这个实验中,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磨砺一个人的意志? 此外,你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吗? 同桌间可以讨论一下。谁有好的方法介绍给我们? 好,大家都很聪明,总结同学们的发言,我们可以归纳出磨砺意志的方法: 1.明确目的,树立远大志向;2.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3.培养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4.持之以稀,善始善终 5.自我激励法
6.名言暗示法等?? ?? 不论什么方法,大家要切记的一点,多为成功找方法,少为失败找借口。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磨砺意志的方法,但是我们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课后,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意志训练方案。
六、结束语
今天,我们通过和“意志”零距离接触,老师相信,我们高一()班,今天是永荣中学的莘莘学子,明天一定是祖国的栋梁之材;老师也相信,只要你拥有坚强的意志,你们的人生会更加精彩!
第四篇:心理描写
心理活动描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什么是心理活动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在叙事性作文中的作用。
2、学习心理活动描写的技巧和方法。
3、在具体的情境创设中引导学生进行书面交际活动,让孩子对现实存在的事件、人物、情感、感受进行描述,从而有效的进行了心理活动描写的写作训练。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写作实践中学会运用心理活动描写的技巧和方法。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人物的“喜、怒、哀、乐”方面的好词佳句。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游戏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做得这么端正,老师奖励你们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是“猜心情”。准备好了。(老师笑咪咪地望着学生)老师的心情如何?(高兴)你怎么知道的?(老师笑咪咪的….)这是什么描写?(神态)
师:噢,通过人物神态可以知道他的心里呀!(脸沉下来,摔书说:“气死我了。”然后跺脚走开)
师:吓一跳吧!刚才老师的心情是什么?(生气)从哪知道的?这是什么描写?
师:对,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的变化可以感悟到人物的心理活动。(板书)师: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这些语言、神态、动作变化都是从哪儿来的吗? 生:没想过。不过我知道,是从这儿来的(边说边拍胸脯)。
生:不对不对。(边说边拍脑门),应该是从这儿产生的!
师:对极了。这个心可不是指心脏,而是指大脑(稍作解说)。你这里想什么,(边说边拍脑门)往往就会通过你的动作、神态、语言表现出来的。(如:你想快点回家,你的脚步就会…..你不想回家时,你的脚步就会……)
师:人的神态、动作、语言的变化,都来自于人的心理变化。
师:我们常说“作文需要以情感人。”而感情又产生于心里。怎样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呢?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心理活动描写的天地。(板书:心理描写)
二、感悟心理描写的方法。
师:心理活动描写的方式有许多,除了我们刚才讲到的三点,还有其他的几种方式。(板书:内心独白)师引导学生品味美文,相机指导,点出这一段主要是直接描写心理活动,并将这一方法称为内心独白。.1、出示“内心独白”的例子
(1)师:咦,什么是内心独白呀?别着急我们先看一个例子。同学们看:(出示句子)
片断1:这时我等得有些慌了,心想:妈妈究竟去哪了呢?她为何这么晚也没回来呢?也许去姥姥家了,也许碰到同事了,也许……我摇摇头真的不敢想下去了。(选自习作《等待的滋味》)
片断品味
师:读一读,看你能从这些具体的描写中,体会到什么?
生:这样描写真感染人!形象写出“我”因急迫等待妈妈回来时推测妈妈去向的复杂心理,生:这段话都生动地写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
师:他俩真会品读。这个片断的心理活动描写,写得十分传神!师:这一段主要是直接描写心理活动,并将这一方法称为内心独白。.对比品味:这时我等得有些慌了。(心理描写的作用)
(2)练习:你们能从语文书中或你的习作中寻找出这样的例子吗?大家自由发表观点
(A)、学生读出好句好段,教师着重点出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板书:“感到……”、“觉得……”、“想起……、)
(B)、到底何谓“内心独白”学生自我感悟。如: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用人物“怎样想”来表现,这种写法最能清楚的表达出人物的心里活动。
(3)、练习
师:今天有老师来听课,大家的心情肯定各有不同,就请大家用内心独白的方式说一说自己的心情吧。(学生自由发言)。(刚才老师生气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评价:老师上课喜欢敢讲话的学生,只要大胆发言,说错了也发特等奖!
2、幻觉描写
(1)、出示幻觉描写的例子。
师:同学们说的这么好,现在听听你读的如何?一起读读这个句子。(我心里无比激动,好像听到春雨过后淙淙流淌的河水,又好似看到万里晴空中灿烂夺目的光芒。)
师:这段中的“我”此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师:他用的是什么形式来展现“我”此时激动的心情?(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好像听到、好似看到)
师:好像听到,那听到了吗?
师:这是一种幻觉描写。(板书:幻觉描写)这就是幻觉描写(2)你能仿照说一个吗?
评价:敢说就很好,能说一句很棒,能说两句了不起。
我突然想到我们刚学过的课文里也有这种幻觉描写想一想。提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突然,那朵幸福的云飘走了,我垂头丧气的。
3、景物衬托
(师:看同学们学习热情这么,我再教你们一招:是什么呢?)板书 师:顾名思义即用对景物的描写来反映人物心理。
(1)、出示景物衬托的例子。
如一位同学在写《我被评上了“三好生”》中写道:(读)“今天,校园大门两侧插着的彩旗特别鲜艳,花池里的月季花开得也格外美丽……”
师:这个语段体现了“我”怎样的心理活动?
师:这样一种兴奋不已的心情是通过什么描写体现出来的?(通过这些景物描写,生动地衬托出“我”被评为“三好生”而兴奋不已的心情。)
师:是呀,景物描写有时能侧面地展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板书:一切景语皆情语)
可见它的作用还真大。所以景物描写,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
(2)练习:(对比法:六一儿童节你的心情如何?(用周围的景物来衬托)早晨被父母训斥了你的心情如何?还是那棵小草,还是那朵花,此时还会对你笑,对你招手吗?谁来说。
师:人的心情不同,对周围景物的感受也不同。这就是生:一切景语皆情语。4.小结方法。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内心独白、幻觉描写及景物的烘托都能很好地展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写心里活动,要防止左一个心里想,右一心里想,这样就是画蛇添足了。只有在关键的神态、语言、动作等出现时,才伴之以心里描写。也就是说人物心理描写不可能孤立地进行,它要与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相配合、相穿插,它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三、片断练习:
师:我们学习这些心理描写方法最终目的是什么?(会用)敢不敢试一试?这股自信也把困难吓跑了。
紧张(板书)打开记忆的闸门:你曾经为什么事而紧张。(生交流)当时你的心里怎么想的?
---------伤心(忧愁)-----------------高兴-----------
---------焦急------------------羞愧又后悔-----(复杂)
师:但有时心理活动是既担心又害怕,既羞愧又后悔的等情感变化过程。写出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是最高境界。
师:相信你们一定会用好前面所学的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请从上面选一个内容写一个片断。相信你们肯定都是好样的!
(写完后交流,互赏互评互改,老师进行重点点拨,学生再完善片断。)评价:神情、动作描绘得栩栩如生!不同的神情,表现出人不同的内心活动。你真棒!
“外在言表→透视内心。”
四、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心理描写训练,要掌握这一要领,还要勤加练习,这样你的习作的水平才会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五、作业
1、翻开一至两篇自己以前写人记事的习作,看看文中在通过心理描写这方面,有没有“不尽人意”之处。如果有,动笔改一改。(折上老师看)
2、把这些句段抄到积累本上,作为今后习作的素材。
六、板书: 心理描写 语言 内心独白 动作 心理活动 幻觉描写 神态 景物衬托
心理描写教案
此处无声胜有声
——怎样让心理描写更具体 【教学目标】
1.探寻心理描写更具体的一般方法。2.进行心理描写片段训练。【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心理描写更具体的一般方法。【教学准备】
预习课前阅读材料等。【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段考作文表明,有部分同学把一件事写具体写生动还有一定难度。
二、探寻方法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
1.努力写出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2.综合运用多种心理描写方法。3.多加联想想象。
三、课堂练笔 1.小练笔。
2.学生互相推荐,教师讲评。
四、作业布置
命题作文:那一次,我终于战胜了自己。要求:运用大量的心理描写。
附: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此处无声胜有声
——怎样让心理描写更具体 阅读材料
心理描写的方法有很多种,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直接描写常用内心独白、梦境和幻觉描写等,间接描写主要借助环境烘托、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等。
一、请你仿写
(一)请填写你真实的心理
某同学心理:段考二结束了。终于要发语文试卷了,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你的心理:。
(二)进行心理片段仿写。
请你就你语文段考二成绩的心理情况进行仿写。1.内心独白,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
例如要描写上文中那位同学的紧张心理就可以这样写: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2.幻觉描写,人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其内容往往是自
己最怕看到或听到的,把这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我好象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3.环境描写暗示,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时看相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
例如: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4.语言、动作描写暗示:语言行动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物的心理通过语言动作向外界传达。人在紧张的状态下语言行动就会扭曲,就会与平时不同。写作时只要抓住这些不同,就能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紧张内心世界。
例如: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
二、请你思考
阅读下面例文,并做批注。想想看,文中的心理描写是如何写具体写生动的?
【佳作一】 那角落,那学生
强兵轻轻吁了一口气,放下刚才疾书已久的钢笔。抬头一看,同学们有的还在赶着写,有的写写停停——坐在角落里,教室的一切他都看得一清二楚。他知道,这一次写演讲稿,他不仅速度最快,而且质量也很高,且不说他从时代要求放谈开来,光那题目《中学生,请大胆站出来》就够有鼓动性的。
黑板上“新时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边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了。我的心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我的战友邱少云》中就有一段当作者看到亲爱的战友邱少云被熊熊大火包围时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自由读读,指名读。这段心理活动描写让你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担忧、痛苦)再请一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一下。3出示片段三
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
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穷人》表现了桑娜家穷,但勤劳、爱家人、乐观的美好品质,同时也揭露了当时沙俄的黑暗统治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这正是作家托尔斯泰所要表现的主题。
4、出示片段四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5.出示习作片段
那天是我的生日,我一回到家就飞速写完了作业。6点了,按照平常的惯例,爸妈早就应该回来了,更何况今天是我的生日!可能是去超市给我买东西了吧?想到这儿,我便打开电视看了起来。6点25分了,我站了起来,不停地踱步,焦急地等着„„难道他们出事了!我心里一惊,又想:一定是想给我一个惊喜„„“铃——铃——铃——”电话铃声刚响我就冲过去拿起了话筒,“喂!吴翔,补充题第二题怎么做?”我一听又泄气了,张雨这家伙就会扫我的兴。“我不知道,少打电话。”“砰”地一声,我挂上了电话。(吴翔)小声读读,知道他在等什么吗?(等父母亲回家)他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说说看。(学生自由发言,从各个角度说都可以。)
老师也觉得他写得挺好的,还在我认为好的句子下面划了线。你们读读,猜猜我觉得他好在哪里?(这些句子写出了他在等待的时候心里的想法,使我们体会到他内心的焦急、不安。)是的,吴翔同学的这个片段真实地写出了他在等待父母回家时的那种期盼、着急和不安的心情。
小结:从上面的心理活动描写中,我们了解到心理活动描写既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又能够为文章的主题服务,还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所以学会心理活动描写非常重要。那么,怎样进行心理活动描写呢?
三、赏析精彩片段,了解心理描写方法
1、直接刻画法。让人物与读者直接交流,仿佛面对面地谈话,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完整和丰满,也使人物形象更真切。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常用“他感到„„”、“他觉得„„”、“他认为„„”、“他想到„„”“他想„„”、“他回忆„„”、“他思索着„„”、“他想起„„”等带有标志性的词语来表达。当然,也可以不用这些词语,直接通过文章中人物的内心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1)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直接叙述、交代和说明。写作时常用“他想”、“他回忆”、“心里嘀咕”等词语引出。如《詹天佑》中的一段心理描写:“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这段内心活动表现了詹天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为国争光的坚定决心,也是他克服困难的力量源泉。刚才看到的桑那的两段心理描写也属于这一种。(2)内心独白法。在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文章里,作者让人物自言自语,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如《一夜的工作》一文,在“我”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之后写了一段内心独白:“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段内心独白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无比崇敬、爱戴之情。
我捧着这碗热呼呼的姜汤,一股热流流遍我的全身。我的每一个细胞都被温暖包裹着。这碗姜汤凝聚着老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限深情的爱。我一口气喝了下去,姜汤带着温馨,带着深情流到了我的每一根血管。它是那么香,那么甜,香甜中又透出令人振奋的辣味,使
我全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顿时,我眼睛发热,鼻子发酸,一颗颗泪珠滚到了腮边„„
这里描写的是一位病了的同学,喝老师送来的姜汤时的心理状态。写得具体而真切,表达了这位同学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间接描写法,人物的一举一动,都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刻画得好,往往能从侧面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对人物表情进行形象的描写,对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也起这很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就是心理活动,可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反映出来。即通过动作、神态、表情等其它描写方式来刻画心理。也叫动作暗示法:
即用一种下意识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严监生临死前摇头,手指灯心的动作,准确地刻画出了他要死了还担心浪费灯油的心理。
3、梦幻描写法。
作者借助梦境、幻觉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当时的思想。因为梦境、幻觉与人物的内心活动密切相关,能折射出人物的心愿和思想感情。如同学们都熟悉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课文中四次写小女孩儿擦燃火柴,四次产生幻觉。第四次是这样描写的:她在墙上又擦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奶奶!”小女孩儿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孩儿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里写的梦幻,实际上是作者的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是通过小女孩儿的幻觉来写的。这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小女孩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4.景物衬托法:
即用对景物的描写来反映人物心理。人物的心情不同,对周围景物的感受也不同。所以景物描写,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如一位同学在写《我被评上了“三好生”》中写道:“今天,校园大门两侧插着的彩旗特别鲜艳,花池里的月季花开得也格外美丽„„”这句景物描写,生动地衬托出“我”被评为“三好生”而兴奋不已的心情。自然景物不变,但人的心情不同,景物也就不一样。
孤独时会感到寂寞,使本来动听的蟋蟀叫声产生厌恶,使姹紫嫣红、赏心悦目的景物变得可恶;受挫时会产生悲观的心理,顿觉暗无天日。这就是典型的境由心生。
四、习作指导
1、以发考卷时自己紧张的心理描写为例 我们同学往往是怎么写心理活动的呢?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虽然,他用“紧张得要命”、“很是伤心”等词,但我们并不感觉到他有多紧张,有多伤心,原因就是他用抽象的概述代替具体可感的描写。
那么如何进行具体可感的心理描写呢?
(一)内心独白。例如要描写上文中那位同学的紧张心理就可以这样写: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mp3,不看电视,不打
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再如:老师开始发试卷了,我的心脏已经跳到嗓子眼了。我忐忑不安:怎么办?怎么办?我下我完了,肯定考砸了,老师会怎么骂我,妈妈会怎么唠叨?还有爸爸,对了爸爸出差了,但妈妈会不会„„天呐,我不敢再往下想了。试卷不知什么时候到了我的手上,我闭上眼睛,颤巍巍地拿着试卷让同桌读给我听,“84分!”我一下子瘫倒在座位上。
(二)用神态、语言、动作反映内心的变化。
例如: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
再如:老师开始发卷了,当我拿到试卷时,我双手挡住分数不敢看,我缓缓睁开双眼,左手慢慢移开,看到一个“1”,我心想:不会吧?才是十几分啊,我完蛋了。右手往右边移了移,一个“0”出现了,我心想:才10分,这回我是真的完蛋了。我绝望的拿开右手,又是一个“0”,我揉了揉眼睛,卷子上写了
三个鲜艳的红字,“哇,一百分!”我兴奋极了,但细细回过头想想:我昨天没有复习呀,怎么肯能考到100的?难道不是我的吗?我定睛一看,果然不是我的,就在这时,我的同桌扔了一张试卷给我,说:“喏,你的,59分。”
(三)用梦幻,巧妙地发出心灵的呼唤。
还是以上面那位同学的“紧张”为例。人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其内容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或听到的,把这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要用一些提示语,如:“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
例如:我好象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四)用景物自然地折射内心的感受。
上面考试紧张的作文,也可以用景物描写来烘托“我”的紧张担忧
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小结过渡:事实上,描写人物的心理会综合用到各种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学到的心理描写方法,写一写自己最难忘的一次心理活动。
2、我手写我心:提供题目,练习写作。1.《老师表扬我的时候》3.《忘记做作业了》
5、《检查背书》
7、《等车》
8、《晚上突然停电》
9、《考砸了》
10、《要秋游了》
五、片段讲评
六、总结:
今天我们初步了解了心理描写的作用和几种心理描写方法。但人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境遇里,心理活动是不同的,大家要多观察,用心去体会,灵活运用所学方法,心 理描写才能真实、具体、感人。
发考卷时自己紧张的心理
(一)内心独白。
例如要描写上文中那位同学的紧张心理就可以这样写: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mp3,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再如:老师开始发试卷了,我的心脏已经跳到嗓子眼了。我忐忑不安:怎么办?怎么办?我下我完了,肯定考砸了,老师会怎么骂我,妈妈会怎么唠叨?还有爸爸,对了爸爸出差了,但妈妈会不会„„天呐,我不敢再往下想了。试卷不知什么时候到了我的手上,我闭上眼睛,颤巍巍地拿着试卷让同桌读给我听,“84分!”我一下子瘫倒在座位上。
(二)用神态、语言、动作反映内心的变化。
例如: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
再如:老师开始发卷了,当我拿到试卷时,我双手挡住分数不敢看,我缓缓睁开双眼,左手慢慢移开,看到一个“1”,我心想:不会吧?才是十几分啊,我完蛋了。右手往右边移了移,一个“0”出现了,我心想:才10分,这回我是真的完蛋了。我绝望的拿开右手,又是一个“0”,我揉了揉眼睛,卷子上写了三个鲜艳的红字,“哇,一百分!”我兴奋极了,但细细回过头想想:我昨天没有复习呀,怎么肯能考到100的?难道不是我的吗?我定睛一看,果然不是我的,就在这时,我的同桌扔了一张试卷给我,说:“喏,你的,59分。”
(三)用梦幻,巧妙地发出心灵的呼唤。
还是以上面那位同学的“紧张”为例。人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其内容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或听到的,把这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要用一些提示语,如:“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
例如:我好象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四)用景物自然地折射内心的感受。
上面考试紧张的作文,也可以用景物描写来烘托“我”的紧张担忧
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第五篇:心理描写
好段:名家人物心理刻画
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他想:不过这条鱼给我弄死了,我倒是过意不去。现在倒霉的时刻就要来到,我连鱼叉也给丢啦。Detuso 这个东西,既残忍,又能干,既强壮,又聪明。可我比它更聪明。也许不吧,他想。也许我只是比它多了个武器吧。
海明威(美)《老人与海》
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曹雪芹《红楼梦》
她的姿态时常追随着我,醒时睡时她充满着我的灵魂!此刻,我把眼睛闭了,在我脑海里,我的心神之力凝聚着,有她的一双黑眼睛俨然存在着。我又睁开眼睛,她也在这儿,好像一个海洋,好像一个深圳,她在我的面前,我的身上,充满了我头部的感官。
歌德(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写作中如何把握人物心理刻画
四川省遂宁市东禅中学 田忠
高尔基曾说:“在过去或现在大量事实中,在对成千上万人的观察中,应该选取最主要的东西,并且学会用语言最充分、最鲜明地描绘人的内心生活和外部生活,描写人的意会、感情和思想。”(《回忆高尔基》)这里,高尔基说的“用语言最充分、最鲜明地描绘人的内心生活”就是指人物的心理刻画。心理刻画作为一种写作技巧大量用于人物描写之中。可以说,对于人物的刻画,离开了心理刻画是不完美的;掌握了心理刻画,就很大程度上掌握了对人物的刻画技巧。因此,必须深入细致地探索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思想,进而描摩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样便能把内在的、隐秘的心理活动形象化,从而让读者能够真正领会人物的真情实感。那么,在写作中如何把握人物的心理刻画呢?可用以下方法。
一、“心理独白”法
这种方法很常见,它常常以“(我、他、她、心„„)想”来表现。但多是以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来直接写。这种方法能清楚直接地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例如俄冈察洛夫在《奥勃洛摩夫》第242—243页中写道:“我的天哪,她是多么的漂亮!世界上竟有如此漂亮的女子!”他一边想,一边差不多以失惊的眼睛瞧着她。„„“是的,我正从她那里得到一种东西,”他想,“有什么东西在从她那里转移到我的心里。这里,我的心开始沸腾和鼓动„„我的天哪,瞧着她是多么幸福!甚至呼吸都困难了。”这处心理独白,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主人公见到眼前美貌的女子时的如痴如醉的忘我的心理。
二、“景物烘托”法
常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景物烘托”这种方法就是要用景物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心理。当然,这种景物是作品中特定人物眼中的景物,它区别于一般的自然景物,它带有浓厚的作品中人物的感情色彩,也因人物心情不同而对周围景物的感受有着明显的差异。例如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写道:“哲尔赛的旅行成了我们的心事,成了我们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这里景物描写烘托出“我们”愿望得以实现的欢快心理;然而当得知于勒叔叔并没有发迹时,母亲大为不满,因为我给了于勒叔叔10个铜子的小费而破口大骂,弄得“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此时“我”眼中的哲尔赛岛却是另一番景象:“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底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这里的景物描写则烘托出了
“我”的失望、沮丧的心情,与上船时的愉快心情形成了对比。从而把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人际关系暴露无遗。
三、“行为暗示”法
这种方法是指用一种行为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人的所作所为,是其思想的直接表现。因此,我们能够从人物的动作行为上来揣摩其心理活动。在这方面表现很典型的是孙犁的《荷花淀》中对水生嫂的描写,当她突然听说水生已参军了时,作者写道:“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妇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种细微的动作,看似自然而然,却十分贴切地表现了水生嫂依恋丈夫而以不愿让他发觉以使他为难的心理。再如《水浒传》中鲁达对郑屠那著名的“三拳”,多么萧洒!多么解恨!这正是他得知郑屠横行作恶,强骗民女金翠莲时,强烈的嫉恶如仇的心理驱使着他为之。这些都是我们从人物的行为上所悟出来的。
四、“梦境幻觉”法
常言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由此可看出“思”与“梦”是有一定的内在的联系的。梦境幻觉是现实生活的曲折反映,描写梦境幻觉也是表现人物心理的一种手法。在文学作品中,有许许多多通过写梦境幻觉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例子,其中典型的一例就是童话大师安徒生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写小女孩在大年夜流落街头,又冻又饿的境况下,划了几根火柴在眼前出现的种种幻觉。这些幻觉写出了当时小女孩是多么渴望温饱,多么向往亲情啊!小女孩的悲惨现实也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与黑暗。再如魏巍在《我的老师》里“梦里寻师”的片断:
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过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走。母亲喊住我:
“你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
这正是“我”长时间心里的“所思”已经达到了不可抑制的境界,集中表现在“所梦”上了,这充分展示了一个学生对自己老师的眷恋之情。
五、“神情表现”法
所谓“神情表现”法是指通过人物的神情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的方法。作者在写作时要运用一些表现人物感情或情绪的词语作提示。因此,这种方法又可以叫做“词语提示法”。分析这类心理刻画方法则必须抓住这些关键词语,只要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语,则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就会迎刃而解。例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中刻画中年闰土时说:“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支着嘴唇,却没有作声。„„”此处的“欢喜”和“凄凉”则明白地表现出闰土与鲁迅的这次重逢的高兴与他想到自己的现状而感到凄凉的自卑、痛苦的矛盾心情。
六、“直接叙述”法
这是一种有别于前几种的心理刻画的方法。用此方法刻画人物的心理,不是用作品中人物的言行、神情等来表现,而是通过作者的直接叙述,对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评价,从而揭示出人物的思想感情。例如鲁迅在《阿Q正传》中写阿Q遭打:
阿Q两只手都捏住了自己的辫根,歪着头,说道:
“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
但虽然是虫豸,闲人也并不放,仍旧在就近什么地方给他碰了五六个响头,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以为阿Q这回可遭了瘟。然而不到十分钟,阿Q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你算是什么东西”呢!?
作者在这段文字里,直接剖析了阿Q的“精神胜利”的心理:虽然受了害,但这种受害是其他人没有的,是“第一个”!因为“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瞧,我多么的骄傲,可以和状元媲美!“你算是什么东西”呢!?„„阿Q此时的确取得了精神上的胜利。这些心理活动,正是通过作者的叙述表现出来的。
上述的六种心理刻画方法是我们在读书和写作中要经常遇到的,只要我们认真归纳总结,恰当地运用,相信会对阅读与写作能力有所提升。
刻画人物心理,塑造鲜活形象
作者:朱国云
文章是否能以情感人,往往取决于人物形象的鲜活与否,而感情产生于人的心里,因此,着力刻画人物的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何为心理描写?先看下列习作片段:
“我心里十分紧张,很担心爸爸回来骂我,一听到门外的脚步声,我就感到害怕,真希望我能逃过这一劫„„”
这是一位学生在《家长会的启示》一文中的片段。
片段中虽有“紧张、害怕”等词,但读者并不了解他怎样的紧张和害怕,因为这些动词只是抽象的概述,而并未进行具体可感的描写。
其实,心理描写就是将人物内心的喜、怒、哀、惧、秘密和矛盾,生动具体地呈现给读者。其方法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描写,它包括:内心独白、梦境幻觉描写等;另一类是间接描写,它可借助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环境等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心理。
下面就以同学们熟悉的课文为例,具体介绍几种心理描写方法。
1.内心独白就是将自己特定状态下的心里想法,通过自言自语,详尽生动地呈现出来。
【例文】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简析:这是《最后一课》中一个失去了自己国土的儿童——小弗朗士的内心独白。当他知道这是“最后一课”之后,内心悔恨万分,懂得了上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感到了它的珍贵。心理描写具体细腻,形象可感)
2.幻觉描写幻觉能折射出人物的心愿或思想感情。人在特定的状态下,耳边或眼前会出现虚幻的画面或声音,而这些往往是自己最想或最怕听到和看到的,如将这些内容详细准确地描绘出来,就是当时人物内心的最好写照。
【例文】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简析:这是《藤野先生》一文的结尾,鲁迅先生通过心理幻觉,描绘当时自己对先生的思念和敬仰之情。)
3.借助人物的其他描写要展示人物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更有效地刻画人物形象,往往要借助人物的其他描写来实现。
【例文】(老孙头夸他的马是)“屯子里的头号货色,多咱也不能瞎呀”(可是当别人瞧上他的马时,老孙头却说)“我这真是个破马,性子又烈”,“„„样子也不好看,玻璃眼睛,乍一看去,像瞎了似的”。
(简析:这是《分马》一文的片段,它借助语言描写,将落后群众老孙头既怕失去马又要假积极的着急矛盾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例文】一个嘴巴打将去。众人和邻居见这模样,忍不住的笑。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心里到底还是怕的,那手早颤起来,不敢打到第二下。
(简析:这是《范进中举》中的精彩片段,胡屠户为因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女婿治疯,打了他一个嘴巴,那细微的动作“颤”,则将此时胡屠户的恐惧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
4、借助环境描写不同的心情看相同的景物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随主观感受选择景物。把这些在特定感受笼罩下的景物描写下来,就能充分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例文】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简析:这是《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两个片段。前后两处的环境描写,分别展示了菲利普一家在见到于勒前后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轻松愉快和失望沮丧)
当然,上述几种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在具体运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立体式的综合描写,灵活运用。此外,还要注意心理呈现的方式须因人而异,这样才能刻画出鲜活的个性形象,写出一篇篇生动感人的文章。
当场训练:
1.判断下列选文运用了那几种心理描写的方法。
【选文】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样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参考答案】这是《最后一课》的结尾部分,韩麦尔先生内心难以言状的悲痛和愤懑,通过他痛苦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来刻画,使爱国主义的激情在读者心中产生了共鸣。
2.仿照下列改写例文,另选其他心理描写方法,重新改写文首的习作片段,并当场交流。
〖改写例文〗“我直呆呆地望着大门,仿佛听到了爸爸咚咚的有力敲门声和那嘎吱的咬牙声,他似乎正冲进家门,冲我举起他那有力的大手„„我好像全身的每块肌肉都在颤抖,两腿直打哆嗦”
(说明:这里运用的是“幻觉描写”来刻画人物心理的,“紧张、害怕”等词虽只字末提,但人物的这些心理特征却跃然纸上,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课后训练:
以《当我走进考场的时候》为题,综合运用多种心理描写方法,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字数300左右。
(注:此文已在《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公开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