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高效阅读课堂构建策略与案例(第三学段)》有感

时间:2019-05-13 04:21: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高效阅读课堂构建策略与案例(第三学段)》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高效阅读课堂构建策略与案例(第三学段)》有感》。

第一篇:学习《高效阅读课堂构建策略与案例(第三学段)》有感

学习《高效阅读课堂构建策略与案例(第三学段)》有感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教学技术和教学理念已经逐渐地进入了小学语文课堂,这极大地提高了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坚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和以学生为本的基本教学原则,这一新理念的建立和传播,给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通过学习关心凤老师关于的专题讲座,我懂得了什么叫“高效课堂”。用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关心凤的话来说是“高效阅读课堂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心灵相通、情感相遇、智慧相生的一种课堂境界,是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言语智慧得到最大提升,健康人格得到最有效涵养的阅读课堂。”那么高效阅读课堂如何构建呢?

专家从五个方面去论述:一是设计主问题;二是抓实两条线;三是瞄准三个点;四是把握四个度;五是追求五融合。

设计主问题,应从11个方面去设计:1.从题目中提炼主问题。

2.从文眼、关键句提炼主问题。3.从过渡处提炼主问题4.从情节提炼主问题5.从课后习题提炼主问题6.从提纲提炼主问题7.从主旨提炼主问题8.从“比较”中提炼主问题9.从“反复”提炼主问题10.从课文的情节发展线索提炼主问题11.从言语表达提炼主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就要抓实两条线,一条是言语实践线,主要提升学生言语智慧,另一条是人文熏陶线,主要涵养学生健康人格。那么,切入点也是非常重要的,瞄准三个点。1.瞄准第一个关键点——精选切入点。2.聚焦着力点。3.巧设拓展点。切入点用得好,就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兴趣,教师要把握好阅读教学的着力点,“读、悟、品、写”,体现了阅读教学的流程。任何形式的读,都要体现出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把握四个度。“阅读理解的度”、“语言实践的度”、“人文熏陶的度”、“拓展延伸的度”。

追求五个融合,即与社会生活的融合、同一主题文章的融合、与课外阅读的融合、与学生亲身体验的融合、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就像专家说的阅读教学它是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世界,触摸语言文字心跳,品悟语言文字味道,挖掘语言文字内涵,规范学生语言表达、浸润学生健康人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阅读素养得到丰润,想象力、观察力、思考力、感染力等一系列能力得到锻炼,学生在与文本的一次次对话中,还获得诸多生命体验,精神历练,情感熏染„„学生的言语智慧和精神人格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提升和完整。

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以转变教学观念,转换教师角色。通过引导学生多种形式读、带着问题悟、联系文本想、交流感受说、深化内涵写等方式,引导学生触摸语言文字的心跳、感悟文本语言的精妙,从而提升学生的精神人格。

第二篇:通过对《高效阅读课堂构建策略与案例(第三学段)》课程的学习,谈谈自己的学习所得

通过对《高效阅读课堂构建策略与案例(第三学段)》课程的学习,谈谈自己的学习所得,重点说说“哪些方面是自己应该尽快尝试改进的,应怎样付诸行动”。

本学段学习了关心凤老师关于《高效阅读课堂构建策略与案例(第三学段)》的专题讲座,明白了高效阅读教学构建的策略,并得到了很具体的策略实施。设计主问题;抓实两条线;瞄准三个点;把握四个度;追求五融合。从而使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在语言智慧得到最大提升,健康人格得到最大涵养。讲座中,关老师不仅给予了“构建策略”的具体指导,还列举了许多的案例加以说明和实践验证。

感触较深的是“抓实两条线”,一条是“言语实践线”,另一条是“人文熏陶线”,这也是自己应该尽快尝试改进的问题。关老师引用孔子的论述及马加爵一事的警示阐述了“健康人格的涵养远远胜过知识学习”。又以湖南师范大学刘铁芳教授在《教育何以关注人事、人心、人文》讲演来剖析人的存在的三个层面“人事、人心、人文”。这与我们实际教学中忽略情感目标的落实,只顾教知识、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的现实是完全不同的观念。直接与社会需求和提高民族素质相联系,站在了“教育方针”的高度来落实“教育”,是地地道道的“教”与“育”的辩证统一,也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警醒!

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以转变教学观念,转换教师角色为切入点,严格落实教育的真实含义。说文解字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之作善也”。弟子规总序说:“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可见“育人”是教育前提。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树立学高为师行为世范的教师形象,其次要以恩义文化作为人文熏陶的重点。依照关老师的策略从“复习导入、感知恩义”,到“研读课文,感悟恩义”,最后到“拓展延伸,升华恩义”三个教学板块,都围绕“恩义”做文章,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多种形式读、带着问题悟、联系文本想、交流感受说、深化内涵写等方式,引导学生触摸语言文字的心跳、感悟文本语言的精妙、规范学生言语的表达、体会恩义文化的精髓,从而让恩义两字真正融入到学生的血液中,凝

聚到学生的生活里,成为他精神人格中一个重要的元素。

第三篇:构建高效课堂 策略 论文

构建高效课堂策略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效课堂的精髓在于体现一个“效”字上,如何“高效”回归本质还是重在于把握好教材,精心设计我们的教学流程,教师方可在教学中游刃有余。语文课堂的发展是迅速,复杂多样的。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课改无论怎么改,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是我们教师永远的根本。为了在课堂中充分体现“效”度,以前的教师主讲转向了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以前的个体学习转向了小组互助学习,以前的教师一家之言转向了互动式的答疑解惑,这无疑给沉寂的课堂增添了一些源动力和活力。在课堂中,学生有了学习的目标,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有了超越他人的竞争意识,课后有了可以继续学习的精神食粮。俗话说,有所需要才有所动力,在课堂中学生有了具体的目标,才会拥有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一、教学目标把握要准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教学目标的定位。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二、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就阅读课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读”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师诱导下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第二步,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三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精读课文,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第四步,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四步导读”模式符合《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流程的设计是合理的。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或删减,形成灵活的教学风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变的。

每一堂课中教师要发挥主导和引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能获得快乐。同组学生能在小组学习中既学到知识也能感受到小组这个集体的温暖,这样,将老师的个体关爱转移到小组这个群体的关爱,这无疑增强了后进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差生的脸上也能看到阳光的笑脸,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吗?

三、课堂教学提问要精当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四、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高效课堂改变了过去“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同学们可以大显风采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学生会的教师不教,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教。教师在课堂中抓住机会、创设条件让学生深入学习、合作探究。教师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要设臵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汇报探究结果。是学生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和创造性得到较好的发挥,真正体现“我的地盘我做主”。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课堂,教师能不能大胆放手,能否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需要教师在观念上加以改变,我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为了不教,也就是为学生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义务阶段的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

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追求的精髓,而课堂应该是我们实施“高效”的主阵地,我认为,如果为了知识的延伸或拓展,如果为了能使教师在课堂中教的所谓“轻松”,而把课堂中该学习的任务布臵到课外,这种所谓的高效我不敢苟同。这不仅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课业负担,而且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厌倦,甚至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的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所在。因此,我们实施教学的有效时间,应该是在课堂40分钟。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应该怎样教才是有效的,学生怎么学才是最快乐的。

如何去把握自己的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让我们的课堂更具活力,如何去把握教与学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让学生学得好,身心也得到发展,成为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五、建立高效的教学模式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面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而不是教师单方的输出和学生单方的接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了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学生是发展的人、生动活泼的人、有尊严的人,发展的人是具有巨大潜能的,最好的教师就是把学生的潜能开发出来。要改变以往命令式的、生硬的教育方法,要用商量、激励性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提倡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上这些观点体现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已有的经验着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六、重视弱势群体

以往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关爱有加,而对学习有困难、思想品质不那么端正的学生只有批评与责怪。因此上课只提问好生,给好生很多机会,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很少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他们觉得压抑,无形中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其实这样的学生,他并不是天生迟钝,只不过是这方面的潜能没得到很好的开发,只要教师给他机会,鼓励他,他会勇于发言的。避免成为臵身于课堂学习之外的“看客”。

七、重视课后反思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所谓课后反思,即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后,对自身在课堂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

总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尽心地教是认真地学的前提,认真主动地学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归属与落脚的地方,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境界,它需要教师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持之以恒地贯穿于课堂内外。让我们一起努力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教学相长的课堂;自主学习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高质量的课堂。

第四篇:第三学段策略收集

第三学段策略收集

—— 借助课例,指导写作方法

张秀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如果只是在作文课上单纯传授写作知识和进行习作训练,就很难“贴近学生实际”,而“让学生易于动笔”,更是心有余却力不足。陶行知先生指出:“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不在 ‘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真教,学也不成为真学。”在“做”上用功夫,鲜明地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我们现在使用的的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文章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内容上蕴涵着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美质,形式上富有结构美,语言美,音韵美等因素。这样的好文章,不仅能使学生提高心智,陶冶情操,也是我们用来指导学生学习习作的宝贵的教学资源。如果能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训练,指导学生从写作角度理解吸收知识,从中获得精神的陶冶,就会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人一直从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对这个阶段的学生习作特点有一些了解。他们经过三四年级的训练,有一定的习作能力:能够选择一些事例作为习作的素材,但选材不精不新;文章有一定的规范意识,但多是总分结构,结尾爱说套话;事情能记叙清楚,可细节描写不够生动;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与用词的推敲更是有待提高。学生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发现现实生活中更多的可写素材,需要了解更多的写作知识,需要更多的时间与机会进行习作的实践。

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与需要,我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把习作训练渗透在其中,由仿到创,一课一得,一课一练,一课一动笔,循序渐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习作兴趣增强了,习作能力提高了,几位同学的文章还刊载在报纸上。如何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训练,本人做了一些有意识的尝试。

一、仿写是语言的内化,是创作的基础。

小学生学写作文犹如幼儿学走路,引导学生进行模仿习作就如大人搀扶幼儿,牵着学步。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模仿优秀作品进行习作不仅可以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大家之作灵气的熏陶,而且可以不断增加自己的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在依样画葫芦中,感受作者的表情达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精髓,在模仿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小学高年级很多文章值得仿写。因此,本人在实际教学中注意分析文章的特点进行习作知识的传授。

如:我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九册《我喜欢》时,重点分析了下面这段文字中的结构、修辞、用词等特点,并指导学生仿写此段。

原文:我喜欢在春风中踏过窄窄的山径,草莓像个精致的红灯笼,一路殷勤地张结着。我喜欢抬头看树梢尖尖的小芽儿,极嫩的黄绿色里透着一派天真的粉红。学生写下了令人惊喜的文字: 我喜欢夏日的街景,白天,街上一个个清秀的小姑娘穿着漂亮的衣裙在微风中轻盈漫步;晚上,像彩虹般的霓虹灯在空中“挂”着,整个街道五光十色,使人目不暇接。

我喜欢七色的彩虹,它美丽的颜色时时刻刻吸引着我,赤橙黄绿青蓝紫,每种颜色都闪烁着奇异的光彩。它们色彩的搭配更有层次,使得整个世界充满了神奇和生机。雨后的彩虹更美,朦胧看见七种颜色搭成的彩虹桥。

学生不仅在结构、修辞上模仿,而且注意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达到了语言内化,为创作打下了基础。

指导学生模仿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换个时间、地点或人物,机械照搬而已。只有促使学生深刻体会优秀作品的共性与个性,把范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发展其个性的模仿,才是有效的模仿。经过有效的指导后,需要老师的点拨,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二、感悟中升华,大胆创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模仿只是学生锻炼基本功,学习写作技巧的途径,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把体验和记忆书写成文字才是真正的可以触摸得到的收获。在引导学生模仿的基础上,还必须加强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本人尝试通过多种练笔形式,把阅读教学和习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更能做到有的放矢,循序渐进,感悟中升华,积累中提高。

(一)写读后感。

文章本是有情物,学生读完文章都会或多或少有所感悟,要及时提醒学生把这些随感表达出来,积累起来,这些都会成为学生无形的财富。学完《凡卡》一课后,学生对凡卡的悲惨命运很同情。我请学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下来。大部分学生的文字有真情实感,有些学生还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到“珍惜身边的幸福”。《迟到》中有一段描写父亲看到作者赖床时的描写,对父亲的言行动作神态描写非常细致生动;对作者自己的心理描写细腻真实;对母亲的描写简短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侧面烘托气氛的作用。品读后,我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写写自己犯错时父母是怎么表现的。同学们有的写父母怎么严厉地批评或怎么和善耐心地教导,还有的写在父母“冷处理”时,自己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每一篇都是真情的流露,读起来有滋有味,并且可以看到《迟到》的影子,可又比《迟到》更加贴近时代,更加充满童趣。

(二)改写。

升入高年级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所发展,有时会对课文的内容提出质疑。这是学生思维的火花,要鼓励学生查阅资料,敢于大胆改写。学生在质疑、解疑、改写的过程中,也会提 高写作能力。

《黄河象》中有这样一段话:“黄河象„„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化石骨骼安装的。”学生读后纷纷质疑:“为什么这么完整的象的骨骼化石,没有了那一段小骨头?”课文中有一段想象黄河象遇难的故事情节,学生也质疑:“难道周围的大象都不去帮助它吗?”联系这两个问题,有学生提出了大胆的想象:黄河象在陷入淤泥时,可能周围有大象来帮忙,用鼻子卷住了它的尾巴使劲拽,最终把它的尾巴给拽了下来,所以这头黄河象骨骼化石没了尾椎骨。看到学生对这些问题这么感兴趣,我临时改变了教学设计,让学生写下自己想象的故事。(片断):„„老象迈出去的前脚又来不及收回,掉进了淤泥里,又烂又软的淤泥怎么可能经得住那么重的老象呢?老象惊恐万分,用力挣扎,可是越挣扎,陷得就越深。老象侧身发出惊天的哀号,可水立刻朝它的嘴里猛灌进去。跟在后面的一只大象听见了老象的号叫声,急忙用长长的鼻子卷住老象的尾巴,竭尽全力地往后拉。可又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只听“噗”的一声,顿时,血流满地。原来老象的尾巴被拉掉了。由于惯性的缘故,老象向前一栽,陷得更深了。终于周围的大象无计可施了,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老象慢慢下沉„„ 这段情节看似离奇,但有学生合理的推断与想象。这说明学生已经注意到改写的合理性。

(三)续写。

续写作文,就是写课文的续篇,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对课文进行创新处理的一种练习。在教材中,有些课文结尾“文尽而意无穷”,留有大量的余地耐人回味,尤其是一些悬念性的结尾,大都可以进一步推测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因而,本人经常根据课文提供的条件,鼓励学生补充情节,由此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在学完《生死攸关的烛光》后。课文有一道思考题:“当德国军官走后,母子三人会说些什么?”我觉得仅仅思考“说些什么”局限了学生想象,如果改为“当德国军官走后,母子三人会怎么样?”更能发挥学生想象力,可以根据情节发展想象他们会有什么神态,什么动作,什么话语等等。这种续写既可以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锻炼学生想象能力与习作能力。有的学生写一家三口“相视无语”,有的写“三人拥抱在一起”,还有的写“三人商量如何应对下一次搜查”等等。这说明学生已经在续写中注意到了文章内容的延续与情感的延续。

(四)扩写。

扩写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扩展,进行细致地描述,使文章的内容得到扩充,变得具体生动。经常做扩写练习,可以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发展想像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将学到的语文知识,在写作中加以实际运用,并在运用中不断提高写作技能和技巧。

在《小抄写员》这篇文章中,叙利奥几次被爸爸误解时的心理描写非常细致,生动地表现了叙利奥内心的委屈与矛盾。文中对叙利奥父亲的心理描写很少,本人启发学生思考:“当叙利奥的父亲知道真相后,他会想些什么?”有的写会回忆以前他对叙利奥的责骂,有的写他会想怎么向叙利奥道歉„„通过扩写让学生进行了换位思考,更加深入地揣测人物的内心。

(五)想象与主人公或作者对话。换位思考是学生入情入境写作的好方法,是学生与文本真心对话的一条途径。引导学生想象,用心灵与作者或课文中的主人公对话,换位思考,体味揣摩他人的心理世界,那么,学生的写作灵感就有可能激发出来。通过换位,学生用文字表达的情感也更贴近于主人公与作者的心声。

在学习《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后,我们在欣赏小英雄的勇敢机智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假设雨来在你眼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学生不仅表达了对他的敬重与佩服,也对自己提出了希望。这些语言虽有些稚气,但都是孩子的心里话。在学习《夜莺之歌》时,我们开了“英雄报告会”,学生分别进行角色转换,可以担当英雄的角色,也可以当记者。想象自己是英雄人物的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想象自己是记者的学生,对“主人公”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表达能力,也发展了观察力、想象力和对生活的认识、理解能力,更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快乐。

“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教材中“写”的训练内涵丰富,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地挖掘教材这一资源,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写结合训练,最终能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第五篇:构建高效课堂的教育策略

构建高效课堂的教育策略

邾城二中 阮志凤

语文在中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更为重要。但是,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有些学生读书时间越长,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中学,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造成中学生对语文教学逐渐消极、渐行渐远的现状主要可从师生客观和主观上找原因。客观原因:1.语文学科太枯燥,尤其是初中语文复习课,字音、字形、标点、病句、文言文等,难以吸引富有现代气息的“喜新厌旧”的学生。2.考试的效度影响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很多学生说,语文考试靠运气,语文成绩靠发挥。3.学习语文没有成就感,没有数理化解题时的快感。主观原因:1.部分语文老师秉承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居高临下,不愿放下“师道尊严”,不能和学生平等对话,难以和学生打成一片。2.有些语文教师课堂上缺乏激情,教学观念陈旧,甚至有的认为高中语文尤其是专题复习课,无需技巧,结果造成课堂气氛沉闷,3.高考指挥棒下应试教育的沿袭,使大多数老师仍然认为应试教育实在而摒弃素质教育,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语

文课。那么,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在即将推行的新课程理念下,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转换教师角色搞“活”课堂

新课程标准在很多方面都有深刻创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角色进行历史性转换:(一)由课程知识体系的灌输者转为平等对话者。老师要以开放的胸襟与学生平等对话和碰撞,从而和学生打成一片,增强课堂效果。(二)由知识的传授者转为知识的共享者。改变传统教授者惯用的手法是“填鸭式”和“启发式”,而采用体现出教学中师生角色的新境界,真正体现了师生的平等对话地位,实现师生互动的“共享者”教学。学生成了课堂乐趣“共享人”,课

堂能不活起来吗?(三)由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转为主动创造者,由成绩的裁判者转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教师可以因材施教,对教科书进行“裁剪”,有选择性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依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来选择,拓宽和拓深语文课程,并使有字之书与鲜活的现实统一起来。让课堂吸引富有现代气息的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用激情激“活”课堂

语文是情感的语文,因为语文不仅学语文知识,还承载着传承文化的责任,文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李镇西先生就说过:“一个教师要以自己对所教学科态度去影响学生,用发自内心肺腑的职业情感去感染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爱。”

生命,因为激情而更美丽;教学,因为激情而更动人。

其次要使课堂充满激情,还得让课堂语言精妙,回味无穷。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果”,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实践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

三、灵活多样的方法教“活”课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中学语文课虽无定法,但却需要讲究教学方法。语文界前辈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种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

那么为了让学生“活”起来,可以尝试哪些手段方法呢?

(一)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能以它丰富的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出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能有效地弥补传统语文教学的枯澡、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主动学习并运用这一高科技手段,使昏昏欲睡的学生集中精力“活”起

来。(二)以读激情。语文教学,读为根本,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的很多文章都充满了农厚的感情色彩,很合适朗读。这时,假如老师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将文章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定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学生也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三)竞答抢答。有些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主动作出回应。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而也有很多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却羞于启齿或明知不答,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采用竞答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必答、轮答、抢答等类型的题目,形成一种竞争的氛围,学生的思维和课堂气氛就会“活”起

来。(四)角色对换。语文课堂上,可以做一些适当的角色对换,部分知识、题目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讲,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又可以加强学生记忆,找出自己知识盲点,懂得老师讲课的艰辛,从而尊重老师,与

老师“情同意会”。以上是我教学中的一点点反思。于漪老师说过“语文教师教了多少年语文都是新教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省新课程的即将推进,我们语文教学中将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要我们不耽于经验,不囿于传统,与时俱进,努力创新,就一定会常教常新,学生也永远会坚守在我们的课堂,等我们点亮那求知的眼睛。

阅读全文(15)| 回复(0)| 引用通告(0)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2010-4-28 9:02:09 | By: 10黄颖 ]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的保证,而有效性既体现“教”的有效性上,更体现在“学”的有效性上。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课堂活动对课堂的有效性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教育策略。

一,课前准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要想真正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认真备课是其基础和前提。备课前教师对自己所任教学生的学习兴趣,现有知识储备应有充分的了解,除此之外,为了实现有效备课,笔者认为还应注意以下两方面。

1.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程标准对现代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理念下,课本不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只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载体。教师应结合自身的实际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思维水平等,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合理设计任务

二、课堂——语文有效教学的主阵地

1.设置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著名的教育实验“罗森·塔尔”效应表明: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直接影响。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让每位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并抓住各个时机将自己的热情、关心、信赖和期望传递给学生,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活动和语言实践的积极性。教师可因人而异,设计一些难易适中的问题,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

2.精巧设问,为有效教学导航

教学始于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是教师对学生组织教学,启发思维,提高理解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语文交际活动的催化剂。合适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3.记好笔记,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克服遗忘。但语文新课程强调以探究为核心、开放式的学习方式,强调知识的获得过程、探究思维过程的参与和体验,强调方法、情感与知识的感受。

首先,教师得让学生明白“记什么”。其次,教师得指导学生“怎么记”。

三、课后作业——有效教学的补充

作业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作业设计能让学生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围绕教材,使课内外学习相互沟通,尽量减少一些单调、枯燥的作业,多布置一些能张扬学生个性、展示个人才华的作业;并让学生在作业中学会自主探索、搜集信息、小组合作等能力。

下载学习《高效阅读课堂构建策略与案例(第三学段)》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高效阅读课堂构建策略与案例(第三学段)》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基础1.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重要性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其内在素养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不可替代。在当......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与探究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与探究 商丘经济开发区一中田美娥 摘要: 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语文教师探索课堂教学的当务之急,因此,加强课改势在必行。作者认为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应从四......

    高效课堂学习有感

    高效课堂学习有感(林华) 作者:Admin 时间:2011-11-23 11:31:44 点击数:6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高效课堂学习有感 承德八中 林华 2011年10月29号至11月4号......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教师:曾址强 通过学习第三学段目标,使我对学生年段特征有了更深的理解与体会。虽然是又一次的学习,但还真有“温故而知新”的感觉。让我又......

    构建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语文教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鲁家沟初级中学 卢晓丽近期以来,我校全体教师参加了构建高效课堂的学习培训,取得了一定成绩,大部分教师都已进入了常态化状态。“高效课堂”充分体......

    学习构建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学习构建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2014年暑假里,我怀着一颗探求的心学习了教育局下发的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在这里我领略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认识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学校......

    构建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陆坪中学杨 贵通过本次中继教的学习,使我感触很深,特别是对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有了更深的理解。“高效课堂”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课堂......

    学习构建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学习构建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