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贫困村庄搬迁安置工作实施方案
对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的贫困村庄实施搬迁安置,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要工作部署,对于加快全省扶贫开发进程,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做好此类村庄搬迁安置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粤发〔2010〕5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革命老区建设工作的意见》(粤办发〔2010〕8号)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积极稳妥实行移民扶贫,对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的贫困村庄群众实行搬迁安置,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增加扶贫资金投入,帮助搬迁群众改善发展环境,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的目标。
(二)工作原则:一是政府引导、村民自愿。政府积极引导,充分尊重村民意见,做到成熟一个村搬迁一个村,不搞突击行动,不搞强迫搬迁。二是整村搬迁、稳步推进。搬迁的村庄需全部农户搬迁,但可以分期分批进行。三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当地实际和农户意愿,实行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农村安置和城镇安置相结合,建房安置和买房安置相结合,具体安置形式由农户自行确定。鼓励农户到城镇安置,原则上不搞跨县(市、区)安置。四是规划先行、讲求实效。集中建新村安置的,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要求,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并切实搞好道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民住宅原则上由农户按规划自行组织建设,不搞统包建房。
二、扶持范围
离村委会或大村6公里以上、200人以下,且解决“五难”问题成本过大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石灰岩地区等贫困地区的边远分散村庄,以及存在严重地质灾害的村庄,列入扶持范围,逐年帮助其搬迁安置。
三、补助标准及要求
(一)补助标准:搬迁建房以农户自筹资金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省财政给予搬迁农户每户补助1万元,地级市和县级财政根据当地实际给予补助。
(二)有关要求:
1、原则上以一个家庭为一户,一个家庭有多个儿子的,未结婚的与父母共作一户;已结婚的单独作一户;全都结婚的,父母跟随其中一个儿子作一户。
2、在上报年度搬迁计划前已自发搬迁离村,并且已建或购买楼房的农户不列入补助范围;靠租房或建泥砖房居住的农户可列入补助范围。
3、搬迁户数和户主名单经核定后在村内张榜公布,无异议后上报,凡多报户数的一律取消补助。县级扶贫办应设立举报电话进行监督。
四、有关政策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搬迁农户在原村承包集体的耕地、林地等农用地的经营权不变,并有权自行决定依法流转。原享有公益林补助的,补助仍归承包农户。原则上在安置地不给搬迁户配置耕地,但有条件配置耕地、林地等农用地的,应依法办理承包经营手续;在安置地承租土地进行种植、养殖的,应签订书面协议,并经当地村委会鉴证;与安置地村民或集体置换耕地、林地等农用地的,双方应签订置换协议,经乡镇国土所鉴证,并划出置换地的红线图。
(二)宅基地。搬迁农户在本行政村内安置的,其宅基地由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协商解决;搬到本乡镇其他行政村安置的,由乡镇政府与接收安置方协商安排;与安置地农户置换宅基地的,双方应签订置换协议,并经乡镇国土所认可。搬迁农户的宅基地应符合乡镇、村庄规划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利用荒坡地和空闲地,面积不得超过省规定标准。涉及占用农用地、未利用地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涉及使用林地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规定另行办理使用林地审批手续。搬迁农户办理用地手续后,相关部门应及时发给集体土地使用证,已开展办理房屋所有权证的地方,应及时发给房屋所有权证,并免除建房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只收取集体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的工本费。
(三)户籍和行政管理。搬迁农户原则上应将户口迁入安置地。安置地公安机关按属地管理原则,及时办理搬迁农户的迁移落户手续。搬迁农户入户后实行属地化管理,涉及计划生育、合作医疗、子女入学、社会保障、民主权利、社会治安、就业培训等方面均由安置地政府管理,享受与当地群众同等的待遇。
(四)其他扶持政策。搬迁农户从事个体经营、兴办工商企业的,当地有关部门给予扶持,优先发给经营证照。搬迁村中的农民工回乡创办各类企业或者设立个体工商户的,享受国家和省规定的优惠政策。搬迁农户开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按规定免收各项工商行政事业性收费。搬迁农户符合低保条件的,民政部门优先列入低保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
五、有关部门工作职责和扶持工作的主要内容
各级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抓好各项扶持措施的落实。
(一)财政部门负责按时下达、发放扶持资金。省财政厅根据确定的年度搬迁计划下达补助资金。地级市财政部门在收到省下达资金的一个月内,与本级补助资金一并下拨县级。县级财政部门在收到市下达资金的一个月内,与本级补助资金一并安排到户,并根据搬迁农户的建房进度发放补助资金,原则上搞好房屋基础发给一半补助资金,第一层封顶发给全部补助资金。
第二篇:紫阳县2011年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方案
紫阳县2011年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为切实做好我县2011年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按照《安康市2011年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体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实行梯次搬迁,达到富裕户进县城,中等户到集镇,一般户住新村,困难户靠保障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群众自愿。
(二)统筹城乡,规划先行。
(三)相对集中,设施配套。
(四)公开公正,阳光操作。
三、任务及目标
2011年全县搬迁安置3000户12000人,其中:特困户搬迁安置300户。
通过实施移民搬迁安置工程,努力实现移民搬迁户居住安全舒适、生活设施配套、公共服务改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的目标。
四、搬迁对象
1、对受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危害、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区域的农户进行搬迁;
2、对生存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区域的农户及农村危房户进行搬迁;
3、对旅游区、水源涵养区、生态敏感区以及对生态环境存在潜在威胁的农户进行搬迁;
4、对因国家工程项目建设生产生活受到影响的农户进行搬迁;
5、不符合上述1-4条规定条件的农户,也可自愿搬迁到县外、县城、集镇及集中安置点居住,除不予建房补助外,均可享受与符合条件的搬迁户同等的公共服务和优惠政策。
五、安置方式、补助标准、用地标准及优惠政策
(一)安置方式。
釆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结合、以集中安置为主,有业安置与有土安置结合、以有业安置为主,鼓励进城,支持外迁。
1、进城居住。鼓励有条件的搬迁安置对象举家到县城、中心城市置房居住。
2、集镇安置。鼓励和支持在集镇规划区内集中建房安置移民搬迁农户。
3、集中安置点安置。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选择符合安全条件、有利产业发展、具有一定居住规模的安置点,引导移民搬迁安置对象入住集中安置点,建设“土地集约、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城镇化管理”的新型农村社区。
4、对痴聋傻哑、鳏寡孤独以及无能力建房的农户,实行购房或统建免租金房集中安置。免租金房建筑面积控制30-50平方米。
5、支持外迁。鼓励有条件在外省市工作、务工人员在当地置房或投亲靠友定居。
6、分散安置。允许在本村集中安置点附近地质稳固的地方或水、电等设施较为完善的公路两旁采取“藤结瓜”的方式自主建房安置。
(二)补助标准。
1、对符合本次移民搬迁安置条件、经验收实施完成了移民搬迁安置任务的,每户按15500元给以奖补,特困户每户再增加配套建房补助资金1000元。同时享受县政府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
2、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资金渠道不变、县级整合项目资金的原则,将以工代赈异地搬迁、扶贫移民搬迁、电力改造、道路交通、教育、医疗卫生、通信设施、水利等各类资金综合用于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
(三)用地标准。
本着“节约土地、降低成本”的原则,鼓励通过联建单元房的办法在安置小区建设多层住房,农村社区独立建房或分散建房的移民搬迁户宅基地面积不超过120平米。
(四)优惠政策。
凡被列入移民搬迁计划的搬迁户,在移民搬迁安置中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1、免收建房户及进城入镇购房户涉及国土、财政、林业、交通、规划和住建部门除办证工本费之外的一切费用。
2、集中安置点建房涉及电力、电信、广电、移动、联通线路及杆位的改线、迁移,由相关单位自行迁移,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优先安排和解决集中安置点人畜饮水、河堤、排洪等项目。将土地治理、丹治工程等惠民项目向移民搬迁安置项目村倾斜。
4、优先对搬迁户安排农村沼气池建设,对集中安置点统一建一处沼气池的,按实际共用户数补助。
5、对移民搬迁户贷款实行优惠利率,在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浮动利率范围内适当下浮,贷款额度放宽到5万元,还款期限放宽到三年。
6、根据群众意愿,保留或处置移民搬迁安置户原有承包地、林地、宅基地。
7、电力、交通、广电、通讯、文化、教育、移民、卫生等部门,对移民搬迁安置点给予积极扶持,优先安排惠民项目。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了加强对我县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研究确定移民搬迁安置有关政策,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各镇应成立由镇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机构,负责做好移民搬迁政策宣传、对象选择、类型确定、规划选址、征地建设、协调服务等工作。
(二)部门配合,多方协作。
县、镇及县级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扎实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具体工作职责为:
项目镇:负责制定本镇移民搬迁规划和实施方案,集中安置点的征地,项目组织实施,项目的图像、文字资料等软件档案收集归档。
县监察局:负责制定移民搬迁安置有关工作纪律规定,对移民搬迁安置对象、补助资金兑付、基础设施建设招投标及其建设进度、质量等进行全程监督,查处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
县发改局:负责制定移民搬迁安置项目资金整合办法,项目工程计划编制,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产业开发项目申报和向上级争取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移民搬迁安置配套资金落实,项目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到户补助资金的“一卡通”兑付。制定项目资金运行管理办法。
县审计局:负责对全县移民搬迁安置资金使用的全面审计核查工作。
县民政局:负责移民搬迁户中的特困户、五保户、低保户的救助工作,筹集特困户建房资金不足部分。
县人劳局:负责农民进城奖励政策兑现、就业培训和安置工作。
县规划局:负责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的户型设计、基础设施、服务配套等方面的规划。负责建房施工的技术指导、质量监管。
县住建局:负责进城入镇移民搬迁户商品房及保障性住房的供给、房屋产权证办理工作。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移民搬迁居住安置点地质灾害前景评估、协调集中安置点建房用地报批、移民搬迁户宅基证办理及搬迁安置工作经费筹措等。
县交通运输局:负责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内的道路、桥涵设计和建设,负责公路沿线建房红线控制及涉及公路交通方面有关手续的办理。
县农业局:负责移民搬迁户的农业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扶持、沼气池配套建设工作。
县水利局:负责移民搬迁安置点的洪涝避灾前景评估把关、人畜饮水、排洪、河堤建设及水利惠民项目的落实和组织实施工作。
县林业局:负责搬迁移民林业惠民政策的落实兑现,集中安置点公路、小区内三化一片林的设计实施工作。
县扶贫开发局:负责移民搬迁安置项目计划的编制、工程实施与管理、项目检查验收和搬迁农户奖补政策资金兑付的审核把关。
县移民局:负责库区内移民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的设计、实施及库区移民村特困户建房资金不足部分的筹措工作。
县物价局:负责做好价格监管,防止哄抬建材价格,确保移民搬迁安置所需建材市场价格平稳。
农业银行、县信用联社:负责足额组织移民搬迁户贷款规模,在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浮动利率范围内适当下浮,贷款额度放宽到5万元,还款期限延长至3年。
县电力局:负责全县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的供电电网设计和工程实施。
(三)培育典型,示范带动。
各镇都要规划建设一个100户以上的移民搬迁安置示范小区,为有条件进城入镇的移民搬迁安置对象提供房源。项目村要规划建设2-3个集中安置点,以此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步伐。同时,要从移民户稳得住出发,探索组建产业协会,形成产业协会+基地+农户的新型产业格局,促进农民增收。
(四)健全机制,规范运行。
1、建立规划先行机制。县上制订总体规划,各移民搬迁安置点要有具体规划。规划要从村从镇做起,逐级上报,分级审批。重点集中安置小区和重点镇安置规划由规划局负责编制,转县移民搬迁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市审批。一般集中安置小区及分散安置规划由县移民搬迁安置办公室负责指导各项目镇编制,报县移民搬迁安置领导小组审批。
2、建立资源整合机制。要整合各类可以利用的项目资金,用于支持移民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产业发展、农民技能培训、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建设。
3、建立督查考核机制。从2011年7月起,将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对项目镇和包联部门的目标责任考核范围,由县考评办会同县移民搬迁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量化考核指标,制定考核评价办法,考核评价结果列为“一把手”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设立单项奖。
4、建立公开运行机制。移民搬迁安置工程建设有关事项的确定实行群众代表参与的听证会制度和监理制度,项目资金管理实行审计制度。对违规操作的单位和个人,将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2010年7月18日,紫阳县受到严重洪涝灾害!
7月16日20时至18日23时,紫阳县全境持续强降雨,25个乡镇普遍受灾。从尚能通话的20个乡镇收集来的数据统计,至19日14时发稿时止,全县倒塌房屋2997间,形成危房13434间,损毁道路1019公里,转移安置人口26219人,受灾人口达144608人,因灾受伤人口555人,2名干部和5名群众在转移过程中被泥石流淹埋失踪,2名群众死亡。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9708万元。
全县17个区域监测点降水量超过200mm的有14个,其中联合乡降水量达到333.5mm,为1958年有水文记录以来连续两日累计降雨量最大值。任河流域洪峰流量达到6090 m3/s,50年一遇。毛坝、高滩集镇老街被冲毁,湘贵锰业院墙被冲毁、厂房进水。渚河流域洪峰流量达到3020 m3/s,锆钢玉和红椿二、三级电站厂房进水,红椿镇新街进水。由于任河水位猛涨,致使停泊在汉江紫阳港避险的16艘货船钢缆扯断走锚流失,经过紧急抢险,有11艘货船安全靠岸,5艘货船翻沉。
全县共发生滑坡险情1157处,紧急转移安置群众26219人。因灾倒塌房屋1387户2997间,损毁房屋4322户13434间。东木乡木王小学跨塌,城关镇长白九年制学校被淹,蒿坪龙泉小学、向阳镇卫生院成严重危房。
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1510公顷,凡被洪水冲毁、泥石流和滑坡垮塌掩埋的地块几乎颗粒无收,魔芋、烤烟、中药材等经济作物也遭受严重灾害损失。
县乡村公路交通全部中断瘫痪,冲毁道路1019公里,桥涵1246座,档墙28720处,塌方261560处,毛瓦路、毛联路、斑界路、东燎路因沿河而建,大部分路基被洪水冲得荡然无存。143个村供电中断,108个村通讯中断。冲毁基本农田10906亩,堰渠56公里,河堤131公里,人饮工程96处,24个集镇和县城自来水供应中断。
自16日以来,紫阳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省市指示精神,快速反应,严密防范,扎实开展抗洪抢险工作,竭尽全力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16日当天,全县停止双休,紧急召开了防汛防滑紧急视频会议,及时启动防汛三级应急响应,全面落实抗洪抢险各项措施。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巡回深入任河、渚河一线现场指挥防洪抢险工作,联乡县级领导立即赶赴所联乡镇,县乡两级干部深入村组、农户,具体组织防、抢、撤工作。全县各级各部门都坚持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灵通信息,随时待命。县电视台、无线调频广播不间断播出雨情汛情信息,滚动播出县防汛指挥部各项指令,及时将雨情、汛情和抗洪抢险措施传递到基层单位和村组、农户。县乡两级抗洪抢险应急分队全部集结,分赴全县各个危险地段。从县直部门抽调200人组成抢险突击队,赶赴重灾区抗洪抢险。全县实行了全面封航,落实专人管理渡口,防止冒汛强渡。
对江河沿岸、病险库塘、危房校舍、滑坡险段等重点部位,落实专人24小时不间断监测,一旦有滑塌迹象,立即组织群众转移。当任河达到警戒流量4000立方米/秒时,毛坝、高滩等乡镇立即对集镇住户和沿岸群众进行了紧急撤离。当预报任河流量将会达到7200立方米/秒时,县防总紧急指令,任河沿线各乡镇进一步做好更大范围撤离。斑桃、燎原、洄水因受山体滑坡威胁,及时将乡镇机关和街道住户全部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县城土地庙、马槽二处重点滑坡发生险情,及时对危险区域住户进行了转移。紧急征用救灾物资,千方百计保证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
7月19日上午,安康市政府副市长、市防讯抗旱指挥部总指挥薛建兴,带领市扶贫开发局等部门领导,到紫阳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目前,全县正积极开展基础设施抢修和查灾救灾工作。
第三篇:村庄搬迁管理办法
晋城煤业集团压煤村庄搬迁管理办法
第一条 本办法所称压煤村庄搬迁,是指为了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和劳动效率将井田区域内影响生产矿井采掘衔接的压占煤量的村庄实施整体或部分搬迁的行为。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各煤炭生产子、分公司。资源整合矿井由二级资源整合主体参照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三条 为了对压煤村庄搬迁工作实行规范化、程序化的统一管理,集团公司成立压煤村庄搬迁领导组。
领导组组长:集团公司总工程师
领导组成员:由资源环境管理局、生产处、机电处、财务中心、发展与建设局、审计部、法律事务部、监察处、纪委等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及五个工作组,办公室设在资源环境管理局。
第四条 集团公司压煤村庄搬迁领导组的职责
1、落实国家有关村庄搬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2、制定和完善集团公司压煤村庄搬迁管理办法。
3、研究解决集团公司压煤村庄搬迁工作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 领导组办公室负责压煤村庄搬迁的日常工作,牵头组织协调、处理相关事宜,指导、监督、检查集团公司压煤村庄搬迁工作。
五个工作组为:技术业务组、预算审核组、资金审批组、搬迁实施组、监督监察组。技术业务组:由资源环境管理局牵头,生产处、机电处配合,具体负责各矿上报的压煤村庄搬迁项目的技术资料和压占煤量、采出煤量、效益的审核。
预算审核组:由发展与建设局牵头,审计部配合,具体负责压煤村庄搬迁项目的预算审核。
资金审批组:由财务中心牵头,审计部配合,具体负责压煤村庄搬迁项目的资金审批。
搬迁实施组:由生产矿井牵头,宏圣公司配合,具体负责压煤村庄搬迁项目的组织实施。
监督监察组:由纪委、监察处、法律事务部组成,具体负责对压煤村庄搬迁过程、重点环节及结果实施监督监察。
第六条 各矿要明确一名副矿级领导负责压煤村庄搬迁工作,并成立压煤村庄搬迁管理机构,其职责如下:
1、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有关村庄搬迁的政策及法律、法规。
2、按照采掘衔接计划,编制上报3~5年压煤村庄搬迁计划。
3、提前2~3年上报压煤村庄搬迁申请报告。
4、负责组织实施批复的压煤村庄搬迁。
5、负责搬迁项目的所有资料的整理、归档及保存。
6、做好压煤村庄搬迁过程中的其它工作。申请报告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地面村庄分布及占地面积、户数、人口数,房屋以及地面上相关附着物的概况。②村庄压占煤量详细的地质资料,包括压占煤层、煤量、煤层厚度、工作面布置情况等。
③环境影响分析(包括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水源井、道路、管道、线路等影响搬迁的其它设施)。
④实施搬迁工作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计算、分析。
⑤搬迁实施建议及要求:包括搬迁选址意向、实施步骤建议及时间要求、搬迁费用预估,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⑥结论意见。
第七条 压煤村庄搬迁计划及资金预算管理
1、各生产矿井根据3~5年采掘衔接汇报编制压煤村庄搬迁计划,于每年11月份前上报集团公司领导组办公室。
2、领导组办公室根据各矿上报的压煤村庄下搬迁计划汇总、编制集团公司压煤村庄下搬迁计划。
3、领导组办公室汇编搬迁预算,报送财务中心纳入全面预算管理。
4、未列入搬迁计划的压煤村庄搬迁项目,不考虑当年搬迁。第八条 压煤村庄搬迁工作流程
1、各矿根据采掘衔接安排和本矿的村庄搬迁计划,行文上报压煤村庄搬迁申请报告。
2、领导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对申请报告进行讨论研究,下发批复文件。
3、生产矿井按照批复文件要求编制搬迁实施方案(包括总体设计、工程质量及安全保障、预算、工期、潜在风险及应急措施等相关内容)报领导组办公室。
4、领导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对搬迁实施方案进行审核,报请领导组同意后下达搬迁实施方案批复文件。
5、搬迁实施
①生产矿井要与各级政府、村委签订搬迁协议,完成所有村民同意搬迁签字承诺,完善各类手续,并依靠当地政府,协调解决好村庄搬迁中涉及到的企业、政府、搬迁村庄和搬迁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②生产矿井与实施单位签订搬迁实施协议,明确搬迁工程的时间、进度、安全、质量、价款、结算及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③生产矿井对压煤村庄搬迁过程实施全程监督管理。
6、搬迁项目结束后,生产矿井要及时上报竣工验收申请报告。
7、领导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竣工验收,报请领导组同意后下发验收批复文件。
第九条 搬迁预算要依据省、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和标准,并结合企业和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
第十条 搬迁项目总费用采取包干制,原则上不能突破批复的预算总额。
第十一条 压煤村庄搬迁的新址要选择在无煤区域或井田以外,以免造成重复压煤。搬迁工作不得影响矿井的采掘衔接计划。各矿对搬迁的村庄不再留设保安煤柱。
第十二条 搬迁村庄村民迁出后,生产矿井要及时将搬迁村庄原有建 筑物推倒铲平,并派人定期巡视,不留安全隐患,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
第十三条 各生产矿井在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28日前将搬迁进度及资金使用等情况以报表形式报领导组办公室,领导组办公室及时召开压煤村庄搬迁会议。
第十四条 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应包括项目的批复、准备、建设、安装等情况及对应的相关配套材料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等。竣工项目验收采取现场验收和对费用支出资料审核的形式进行。
第十五条 各生产矿井在压煤村庄搬迁完成后,由于搬迁引起的遗留问题由各矿自行解决,集团公司不再追加费用。对出现的特殊情况,书面报集团公司搬迁领导组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
对集团公司没有批复的搬迁项目或各矿自行组织实施的搬迁工程,费用由所在矿井负担。
第十七条 各领导组成员单位(或部门)要明确一名副处级领导负责压煤村庄搬迁工作。凡因工作不到位,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的,将按集团公司的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0年10月1日起执行,解释权归集团公司。原晋煤集总工字[2007]654号文《关于下发《晋城煤业集团村庄搬迁管理办法》的通知》同时废止。
第四篇:村庄搬迁讲话(定稿)
王 军 民 同 志
在全省煤矿矿区农村住房建设和压煤村庄搬迁工作
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8月13日)
同志们:
省政府确定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贯彻省政府办公厅最近下发的《关于做好煤矿矿区农村住房建设和压煤村庄搬迁工作的意见(试行)》(鲁政办发„2010‟40号),参观学习肥城等现场经验,研究部署我省煤矿矿区农村住房建设和压煤村庄搬迁工作。
刚才,大家参观了肥城市压煤村庄搬迁示范村,肥城市政府等5个单位介绍了各自的经验做法,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焕彩、昌森同志分别讲了意见,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煤矿矿区农村住房建设和压煤村庄搬迁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省是全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含煤面积约1.65万平方公里,分布于12个市、34个县(市、区)。截止2009年底,共有压煤村庄2072个,涉及65万农户、200万人口;村下压煤25亿吨,占全省可采储量的40%。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推动煤炭工业健康发展,搞好农村住房建设,促进煤矿矿区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保障我省煤炭可持续发展。煤炭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能源,煤炭消耗占我省一次性能源消费的78%。而目前大量煤炭资源处在村庄建筑之下,特别是作为我省主要产煤区的鲁西南地区,60%以上的煤炭资源储量被村庄及建筑物压覆,而且所压覆的绝大部分是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的优质煤炭。因此,加大压煤村庄搬迁力度,科学合理地解放煤炭资源已势在必行。
二是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改善民生。省委、省政府对农村住房建设高度重视,在全国率先作出了全面启动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重大部署。矿区农村一般地处偏远,相对落后,危旧房较多,旧村改造难度较大。我们要充分利用压煤村庄搬迁政策,按照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从根本上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彻底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三是有利于抓住机遇,实现双赢。煤炭工业是重点产煤市县的支柱产业,煤炭生产能够直接带动当地运输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当前,做好矿区农村住房建设和压煤村庄搬迁工作的结合点,就是以矿区农村住房建设带动压煤村庄搬迁,以压煤村庄搬迁促进矿区农村住房建设,实现矿区农村住房建设和压煤村庄搬迁工作互促双赢。近年来在一些老矿区,如肥城、滕州等,已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为做好这项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矿区农村住房建设与压煤村庄搬迁工作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抓手,是改善民生、扩大农村需求的强力引擎,是推进城镇化、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采取更加扎实有力的措施,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二、突出重点,积极稳妥地做好矿区农村住房建设与压煤村庄搬迁工作
矿区农村住房建设和压煤村庄搬迁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要求高,直接关系群众利益和企业发展,要突出重点,确保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摸清底数,搞好规划。各有关市、县(市、区)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和煤炭企业,对煤矿矿区压煤村庄进行详细摸底,重点查清压煤村庄数量及农户数量,宅基地院落房屋数量、结构以及村庄压覆煤炭资源量、地质条件、开采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等,并按照有关规定,依法进行登记,逐户建立档案。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编制本行政区域矿区农村住房建设和压煤村庄搬迁的中长期规划。要把节地、节能、环保要求贯穿矿区农村住房建设和压煤村庄搬迁全过程,集中连片,布局紧凑,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市、县(市、区)政府组织压煤村庄搬迁管理机构严格把关,严密组织论证,严格按规定组织实施。
(二)抢抓机遇,用好政策。矿区农村住房建设和压煤村庄搬迁作为全省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享受省政府关于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优惠政策,各地一定要抓住机遇,用足政策,加快推进。一是资金政策。省财政连续三年设立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各地农村住房建设给予扶持。各市、县政府也统筹安排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部分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对新建农房和改造危房的农户予以补助或贴息扶持。要落实好压煤村庄搬迁补偿政策,有效解决住房建设资金问题。二是用地政策。要抓住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机遇,统筹城乡建设用地,与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相衔接,合理布局矿区小城镇、中心村周围的基本农田,预留用地空间,优先保障搬迁村住房建设。提倡对采煤塌陷地进行科学治理,作为搬迁村址用地。三是收费政策。省政府明确规定,旧村改造和整体迁建农民自建住房,实行行政性事业性费用“零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减半收取。各地严禁搭车收费,更不允许自立项目乱收费,最大限度地降低搬迁成本。四是补偿政策。省政府办公厅最近下发的40号文件,对压煤村庄拆迁补偿范围进行了重新明确和界定。煤炭企业要严格履行压煤村庄搬迁补偿责任,保证补偿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三)依法搬迁,创新模式。要严格执行鲁政办发„2010‟40号文件及有关规定,学习肥城等地的成功经验,研究制定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办法,创新搬迁模式,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方向,按照统筹规划、节约资源、合理补偿、高效便民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合村并点,促进土地节约、资源共享,提高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煤矿矿区农村住房建设和压煤村庄搬迁要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条件的矿区,可组织矿区内多个村庄就近并入新规划的农村社区,企业就近迁入工业园区,实施整体搬迁。要提倡多层住宅楼模式,以节省土地。新村规划和建设要做到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让群众搬得起、住得上,不搞盲目攀比。
(四)积极稳妥,加快推进。要妥善处理好农村住房建设与压煤村庄搬迁中的拆迁、补助、用地等敏感问题,坚持阳光操作,确保公开、公正、透明。每一个压煤村庄搬迁,都应将搬迁范围、搬迁程序、每户建筑物丈量数、补偿标准、新村建设方案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向村民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确保不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坚决避免影响稳定事件的发生。要加强对搬迁补偿和住房建设专项资金的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加大监管力度,确保资金安全不出问题。
(五)遏制地面违规建设。按照《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办法》的规定,在煤矿井田范围内,不得擅自兴建永久性设施。确需兴建的,建设单位应当与煤矿企业达成兴建协议。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煤炭资源的保护,建筑、修路、开辟工业园区等,要尽量避开煤炭资源富集区,防止对地下煤炭资源造成新的压覆。对违法违规抢建的建筑物,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依法处理,决不姑息。
(六)抓好塌陷区复垦治理。随着煤炭开采强度增大和开采范围的扩大,我省每年大约新增塌陷地3万亩左右。必须坚持合理开发煤炭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并重,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各煤矿企业要切实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大力推广“绿色开采”技术,减少因采煤造成的地面塌陷。同时要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主动协助地方有关部门抓好采煤塌陷地的复垦治理工作。
(七)切实安排好搬迁和失地村民的生产生活。矿区农村住房建设和压煤村庄搬迁工作的每个环节、每项步骤上,都要准确把握和细心研究群众的利益诉求,关心群众的实际困难。既要严格执行政策,又要解决好矿区群众的具体问题。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事业单位、社区吸纳被征地和搬迁农民就业,支持被征地和搬迁农民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各级政府要按照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就业岗位,不断提高吸纳搬迁农民和塌陷区农民就业的能力。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矿区农村住房建设和压煤村庄搬迁工作落到实处
加快矿区农村住房建设与压煤村庄搬迁,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省政府40号文件对这项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规范。各市县政府也要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相应的协调机构和工作机制,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县、乡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成立与驻地煤炭企业相结合的专门工作机构,明确工作目标和考核标准,负责具体实施工作,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要强化责任。各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协作配合,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煤炭部门要发挥好在压煤村庄搬迁工作中的牵头作用,组织编制压煤村庄搬迁规划,并协调相关煤矿落实塌陷区治理和压煤村庄搬迁补偿资金。国土资源部门要对压煤村庄搬迁和搬迁村庄建设用地给予政策支持,搬迁村庄选址在城市规划区内的,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征收、划拨手续;在城市规划区外的,办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手续;要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对塌陷地治理力度。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对搬迁村庄规划、建设给予支持,配套建设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财政部门要将压煤村庄搬迁纳入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范围给予资金支持,按规定减免有关行政性收费。交通运输部门要做好搬迁村庄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做到通村道路与搬迁村庄建设同步进行。水利部门要优先解决搬迁村庄饮水安全问题,对于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市、区)中的压煤搬迁村,优先纳入规划,给予重点支持。电力和通信部门要按照压煤村庄搬迁规划,统筹做好电力和通信设施配套建设。各级监察机关要严厉查处各类违纪违法行为,对玩忽职守、弄虚作假、贪污受贿、挤占挪用建设资金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究责任。
三要注重协调沟通。构建和谐地矿关系的关键是地矿之间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加强情况沟通和交流。地方和企业都要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和谅解,求大同存小异,实现互促共赢。要积极沟通,主动配合做好工作。企业要认真按照补偿标准、协议出资额度和工程建设进度,及时足额拨付资金。地方政府要加强与煤矿企业的沟通,及时协商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
四要搞好宣传引导。要大力宣传矿区农村住房建设与压煤搬迁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政策、规划原原本本地交给群众,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要通过宣传教育、典型引路、政策鼓励、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起矿区农民建设美好新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关于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今年以来,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重特大事故多发。我省矿井受水、火、瓦斯、煤尘、冲击地压威胁严重,潜在危险依然很大,基层基础工作还不牢固,安全隐患比较多,重大侥幸事故多发,稍有疏忽就可能引发大事故。8月6日,招远市岭南矿业公司罗山金矿发生电缆着火事故,造成16人死亡。这起事故也给全省煤矿安全生产敲响了警钟。
特别是山东能源集团筹建工作8月初已经启动,这是全省煤炭结构调整的一件大事,工作头绪多、任务繁重,牵扯各级领导精力多,职工思想相对活跃,当前又正值汛期,煤矿安全生产任务艰巨。各煤炭企业、各级煤炭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当前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把安全生产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做到慎言成绩,警钟长鸣,警示高悬,常抓不懈。
一是坚定不移地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严格落实两个主体责任。特别是要加强对山东能源集团公司组建涉及矿井、破产改制煤矿、整合技改矿井和基本建设矿井的监管,防止落入监管空隙。涉及山东能源集团组建的企业和煤矿,必须坚持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保证各级领导班子思想不散、工作不乱、力度不减、秩序稳定,坚持“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班子成员分工负责靠上抓,细化落实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责任、技术责任、监督责任和现场管理责任,确保特殊时期煤矿安全措施到位,确保安全形势稳定。各级煤炭管理和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要依法履行好对所辖煤矿重大安全隐患和违法生产行为的检查和查处职责。
二是继续深入排查治理安全隐患。立足于“抓大环节、查大系统、防大事故”,围绕“一通三防”、防治水、冲击地压防治“三个重点”和顶板管理、机电运输“两个薄弱环节”, 全面细致地抓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落实好安全隐患建档立案制,实行ABC三级管理,挂牌督办。尤其是下半年全省煤矿排查确认的61项A级隐患,坚持一月一调度,严格做到治理责任、措施、资金、期限、预案和监控“六落实”,并安排专人严盯死守,确保不出事故;对隐患严重、不能保障安全生产的,坚决停产整顿。
三是突出抓好汛期煤矿防治水工作。由于受前期强降雨和降雨量增加的影响,大部分矿井地表沿河、沿湖等水量陡增,地表水渗入加剧并存在溃入井下的危险,有些矿井地下水位急剧上升,水压增大,老空区积水量增加,矿井防治水任务十分艰巨。近期要专门组织专家对本地区、本单位再进行一次全面的水情水害排查分析,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要重点抓好全省25处受地表水威胁、29处受老空水威胁、37处受承压水威胁、32处受相邻矿井及已关闭矿井等威胁煤矿的水害隐患监控治理,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原则,未进行探放并消除事故隐患的或资料不清的矿井,不得进行采掘作业,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严防各类水害事故发生。
四是强化应急处置管理。要健全完善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预防机制,坚决执行“大雨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停产撤人”规定。要加强职工安全知识教育培训,一旦井下发生瓦斯异常,涌水量出现突增突减、冲击地压、有异常情况危及职工生命及矿井安全的,要按照“调度员10项应急处臵权”规定立即果断采取停产撤人措施,并在3分钟内通知到井下。要认真贯彻国务院23号文件和省政府77号文件,严格落实24小时调度值班制度、领导带班制度和安全情况报告制度,矿级领导带班必须与工人同时下井、升井。从现在开始到汛期结束,每个矿要组织专门队伍,加强对井田范围内重点部位巡查力度,严防死守,及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保证安全生产信息上下畅通。
五是继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要认真吸取省内外发生的一系列煤矿重大事故教训,组织开展煤矿安全专项检查。重点围绕煤矿调度员十项应急处臵权落实,阻燃电缆、皮带安全管理,火工品安全管理,瓦斯专项整治,A级隐患治理等内容,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矿井的拉网式检查,大力开展安全执法活动,加大对严重违反煤矿安全规程和《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446号令)等非法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以铁的纪律抓问责,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有效消除事故隐患。
同志们,推进矿区农村住房建设与压煤村庄搬迁工作,是各级政府为煤炭企业和矿区农村办的一件好事、实事,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希望各地各部门和有关煤矿要积极作为、科学务实,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卜 昌 森 同 志
在全省煤矿矿区农村住房建设和压煤
村庄搬迁工作会上的讲话
(2010年8月13日)
尊敬的王省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省政府专门召开全省煤矿矿区农村住房建设和压煤村庄搬迁工作会议,王省长非常重视,会前提出明确要求,今天又亲临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住建厅的杨厅长也要对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和部署。会后,全省煤炭系统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王省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重点就压煤村庄搬迁工作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十一五”以来全省压煤村庄搬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重点产煤地区各级政府、压煤搬迁部门和煤炭企业,对压煤村庄搬迁和因采煤造成建筑物损害赔偿等工作高度重视,地矿之间密切协作,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压煤村庄搬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搬迁步伐明显加快。全省煤炭系统累计投入搬迁资金35.2亿元,搬迁村民26125户、90271人;解放煤炭可采储量2.57亿吨,有效缓解了部分煤炭企业开采接续紧张的局面。
——民房斑裂责任认定和经济赔偿工作扎实推进。全省共处理因采煤造成的民房斑裂矛盾纠纷近百起,涉及村庄258个,农户3.2万余户,总面积325.7万平方米,保护了矿区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密切了矿区工农关系。
——采煤塌陷地治理卓有成效。煤炭企业累计支付绝产地征地费和减产地补偿费30.2亿元。截止2009年底,全省治理采煤塌陷地6.5万亩,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恢复了使用功能。
——“绿色开采”成效初显。2007年以来,全省煤矿累计投资6.6亿元用于充填开采,有37处煤矿实施了充填开采,占大中型煤矿总数的36%,累计充填矸石874万吨,实现以矸换煤产量786万吨,增创效益约15亿元。
——助推了矿区农村住房建设。“十一五”以来,通过压煤村庄搬迁,12个村并村合建,9个村迁到城镇驻地附近,共建成公寓楼119栋,3163户村民住上了楼房。节约土地2100亩。此次会上命名的五个示范村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压煤村庄搬迁工作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地矿双方、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得益于矿区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得益于各级政府压煤搬迁部门和煤炭企业工农关系部门扎实成效的工作。在此,我代表省煤炭局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总结“十一五”以来的压煤村庄搬迁工作实践,也赋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第一,领导重视是做好压煤村庄搬迁的关键。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压煤村庄搬迁寸步难行。多年来,各级领导一直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压煤村庄搬迁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作出批示,要求有关地方政府和煤炭企业必须加快压煤村庄搬迁。在今年4月份召开的全省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现场会上,姜大明省长又专门要求“要加快采煤塌陷区和压煤区村庄搬迁改造,维护群众安全,促进煤炭生产”。王军民副省长多次听取专题汇报、作出重要指示,对《关于做好煤矿矿区农村住房建设和压煤村村庄搬迁工作的意见(试行)》逐字逐句进行了精心修改,今天又亲临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各重点产煤市、县建立了“政府主导、乡镇主办、部门协调、企业配合、村民参与”的工作机制,明确了乡镇是搬迁实施主体、搬迁办是搬迁协调主体、煤矿是搬迁投资主体、村委会是建设主体,合力推进压煤村庄搬迁。泰安市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并全力支持压煤村庄搬迁工作。肥城市委、市政府把压煤村庄搬迁工作纳入全市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了压煤村庄搬迁“联席会议”制度和重大问题“市长协调机制”。济宁市建立了地企联席会议制度。菏泽市委、市政府把压煤村庄搬迁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市委书记、市长亲自协调、常务副市长具体抓,定期进行专题研究,及时出台实效性、操作性较强的办法和措施,为推进搬迁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二,注重结合是推进压煤村庄搬迁的有效途径。压煤村庄搬迁工作头绪繁多、涉及各方面利益的调整,必须做好结合文章,兼顾并重、协调推进。各产煤市、县和煤炭企业抓住全省加快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有利时机,创造性地把压煤村庄搬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相结合、与区域化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以矿区农村住房建设带动压煤村庄搬迁,以压煤村庄搬迁促进矿区农村住房建设,相互借力推动,实现了矿区农村住房建设和压煤村庄搬迁工作互促双赢。莱芜市将全市54个压煤村纳入“统筹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菏泽市委托专业设计单位对压煤村庄进行整体规划,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居住习惯,合理确定新村单体户型和村庄总体规划;宁阳县以压煤村庄搬迁为契机,实行并村入镇、小村并大村,建设新村镇;嘉祥县借助压煤村庄搬迁政策,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调整,将有搬迁任务的老僧堂乡定位为“农业产业化乡镇”、大张楼镇确立为“工业主导型乡镇”,实现了乡镇经济发展新突破。
第三,不断创新是做好压煤村庄搬迁工作的强劲动力。创新出活力,创新显生机。全省重点产煤地区的各级政府、压煤搬迁部门,积极创新,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压煤村庄搬迁模式,有力推动了压煤村庄搬迁工作顺利推进。肥城市探索出“政府监管、矿村自愿、经费包干、限期完成”的协议搬迁模式;宁阳县采取“规划搬迁”模式,调动煤矿、村民和地方政府三个积极性;滕州市实施用地方式由传统型向现代节约集约型转变、工作机制由企业为主向政府主导转变、新村建设方式由农民自建向统一建设转变;邹城市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资金管理、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签订建房协议和统一旧村腾空时间的搬迁模式,充分调动了干部群众参与压煤搬迁的积极性。第四,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压煤村庄搬迁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矿区的本质要求。各级政府及管理部门在压煤村庄搬迁工作的每个环节、每项步骤上,都注重细心了解和研究群众的利益与诉求,尽力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济宁市在选择新村址时,充分征求多数群众的意向,尽可能方便搬迁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赢得了老百姓的支持,优化了搬迁工作环境。各煤炭企业严格按合同约定的时间,保证补偿资金按时到位。肥矿集团在发展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优先保障支付补偿资金,做到了不折扣、不拖欠。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压煤村庄搬迁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健全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压煤村庄搬迁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压煤村庄搬迁新村建设用地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难以解决。我省的压煤村庄搬迁新村建设用地大都占用基本农田和耕地。目前各地解决搬迁新村用地周期长,快则一年左右,慢则两年以上。同时,新村用地属划拨,对被征地村失地、减地农民养老保障、补偿救济政策不明确,增加了搬迁难度。三是部分矿区违规抢建建筑物现象严重。部分群众受利益驱动,肆意违反有关法规抢建建筑物。对这些违规建筑如何认定和处理,由于缺乏要求严肃、可操作性强的办法、措施,有关各方意见分歧,行动不一,致使抢建乱建现象事前管不住,事后管不了,呈曼延态势,影响了搬迁工作的开展。以上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正视现状,提高认识,认清压煤村庄搬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煤炭是工业的“粮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能源。全国煤炭消耗占一次性能源的近70%,我省占78%,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现有煤炭资源,是我省较长时期内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作为煤炭行业,为全省提供能源保障责无旁贷。而从我省煤炭工业现状看,产煤大省、耗煤大省、资源小省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村庄压煤已成为制约我省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
从产煤情况看,2002年之前,我省一度是全国第二产煤大省,但由于后续资源不足,“三下”压煤严重,现在产量已降为全国第五位,预计近几年内将退至第八到九位。今后20年左右我省煤炭产量将基本稳定在1.4-1.5亿吨的水平。
从耗煤情况看,近年来每年以2000—3000万吨的速度递增,2007年我省耗煤2.4亿吨,2008年耗煤2.7亿吨,2009年耗煤2.9亿吨,预计今年将超过3亿吨,到2015年将超过4亿吨,是名副其实的耗煤大省。
从煤炭资源情况看,我省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小省。截至2009年末,全省煤炭资源储量258.4亿吨,可采储量50.3亿吨,实有经济可采储量20.4亿吨。按照目前的生产能力,仅能维持20年左右。
从煤炭资源压覆情况看,我省目前村下压煤总量约25亿吨,占经济可采量的40%左右。经分析,对全部压煤村庄的30%左右进行搬迁是可行的,可以解放煤炭储量15亿吨以上,煤炭服务年限可延长10年以上。因此,增强省内煤炭支撑能力,最大限度解放村下压煤是关键。
加大压煤村庄搬迁力度,最大限度地解放煤炭资源已成为保障山东能源安全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意义重大。
对煤炭企业来讲,抓好压煤村庄搬迁就是保接续、保发展、保生存、保稳定、保安全。一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我省优质、厚煤层资源如巨野、济宁、滕县煤田,绝大部分储量属村庄下压煤,因为煤层厚,无法进行充填、臵换等方法开采,村庄不搬迁,煤矿企业生产接续困难,可采储量锐减,我省煤炭产量稳产期大幅缩短,将对我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兖矿集团近几年因压煤村庄搬迁滞后,致使鲍店、东滩、兴隆庄等大矿部分工作面停产减产,煤炭产量由2003年的4560万吨下降至2009年的3970万吨;肥矿集团梁宝寺矿因压煤村庄搬迁严重滞后,2006年以来被迫实行村下条带开采,将造成搬迁后复采安全隐患大等问题;巨野矿区的赵楼、龙固、郭屯等新建矿井首采区开采就要搬迁村庄。尤其是目前济宁、菏泽及枣庄西部的部分矿井已到了不搬迁就停产的境地,而且这种现象会日益加重。煤炭企业只有通过加快推进压煤村庄搬迁,才能保证正常生产接续,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有利于安全生产。村庄不能搬迁或搬迁不及时,造成煤矿采场无法正规布局和正常接续,被迫进行村庄不搬迁开采,井下必须留舍若干“孤岛”煤柱和残余储量以支撑地面,会形成许多老空瓦斯库、积水区和应力集中区,极易诱发火灾、突水、冲击地压和瓦斯爆炸事故。煤炭企业通过压煤村庄搬迁,可以有效避免事故发生。三是有利于融洽地矿工农关系。我省衰老矿井较多,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村庄不搬迁开采后,地面会产生沉降和斑裂变形,对村庄房屋、道路、水源、供电、地形等都会产生永久性破坏,由此会引发矛盾纠纷、村民上访等群体性事件,影响地矿工农关系,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煤炭企业通过压煤村庄搬迁,可以大幅减少与农民之间的利益磨擦。
对地方政府来讲,抓好压煤村庄搬迁就是抓GDP、抓发展、抓民生。我省重点产煤地区,煤炭工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在济宁、枣庄、菏泽等重点产煤地区,煤炭工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很高,部分县区甚至占居半壁江山。一是可以从原煤生产和销售环节中受益。地方政府按规定通过收取价格调节基金、资源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城建费、教育附加费、土地使用费等,每吨煤收益在25至30元左右。二是从企业经营成果中受益。按照所得税有关规定,以去年我省综合煤价521元/吨为例,每生产百万吨煤炭,地方政府可以获益6000-7000万元。例如济宁市2009年煤炭行业贡献的地方财政收入和税收分别占全市的31.8%和44.5%。三是从带动就业中受益。每座煤矿投产都能够直接带动当地运输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四是节省新农村建设成本,迅速提升城镇化水平。有煤矿沉陷补偿巨大资金的支撑,地方可以迅即低成本启动新农村建设。五是可以节约大量土地。据测算,搬迁后新旧村用地可节约40%左右,可以有效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壮大二三产业、拓展城镇发展空间创造有利条件。
对于农民来讲,抓好压煤村庄搬迁是谋幸福、得实惠。一是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生活环境。矿区农村作为特殊区域,一般地处偏远,相对落后,危旧房较多。通过搬迁不仅住单元房、走柏油路、用自来水,许多农户还用上了暖气、煤气和太阳能,购物有超市、看病有卫生室、休闲有小公园,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二是可以实现就业渠道多元化。通过租赁、转包、合作化等方式实现了原有耕地流转,实现了农村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农民从种地中解放出来,大量从事商业、制造业、服务业,增加了收入,实现由农民到居民、由农民到商人、到工人的转变。三是可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因此,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高的境界认识压煤村庄搬迁,以更大的决心、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压煤村庄搬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做好压煤村庄搬迁工作,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要更加注重统筹协调。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对城乡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统筹产业发展、统筹城市发展、统筹乡村发展、统筹社会发展、统筹环境治理,着力提高新村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适应性,促进搬迁工作健康发展。
二要更加注重依法推进。要坚持原则、严格标准,把压煤村庄搬迁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推动依法搬迁。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实行“阳光操作”。特别是各级政府搬迁办在矿区群众与煤炭企业的关系处理上,必须做到公正、公平,既要优化好煤炭企业的发展环境,维护好煤炭企业利益,又要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要更加注重搞好结合。要更好地把压煤村庄搬迁与矿区农村住房建设相结合,优势互补,互利双赢,最大限度地发挥好搬迁效益,保障煤炭工业、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四要更加注重创新模式。加快压煤村庄搬迁工作需要持续推进创新来提供强力支撑。要针对影响工作全局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加快搬迁的新模式,努力构建支撑压煤村庄搬迁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
五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每项工作步骤上都要了解和细心研究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关心群众的疾苦和困难,既要严格执行政策,又要在不违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前提下,解决好矿区群众的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最大限度维护好他们的合法利益。
三、强化措施,积极作为,更加扎实有效地抓好压煤村庄搬迁工作
“十二五”期间全省压煤搬迁工作总的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煤炭工业持续发展和矿区群众根本利益为目标,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压煤村庄搬迁进度;认真做好建筑物损害赔偿工作,确保矿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主动协助有关部门加快采煤塌陷地复垦,保护好矿区生态环境;妥善协调好地、矿、群三者利益关系,切实维护好矿区群众和煤炭企业的合法权益;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融合,加快建立压煤村庄搬迁和矿区农村住房建设工作一体化新机制,努力为全省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十二五”期间,煤炭企业投入50亿元以上搬迁资金,确保实施搬迁村庄100个,约3.5万余户,12万余人;力争120个,约4.2万余户,14万余人;搬迁建筑物面积500万平方米左右;解放煤炭储量3.7亿吨。
重点抓好五项工作:
(一)各煤炭管理部门和煤炭企业要做好压煤村庄搬迁的前期经济、技术工作。目前,我省各级各部门都在研究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全省各级煤炭管理部门和煤炭企业要利用好这一有利条件,在根据压煤村庄搬迁规划、本单位生产接续需要和资金条件,编制各个压煤村庄搬迁方案基础上,积极协调配合地方政府做好压煤搬迁规划的编制工作。煤矿企业编制规划要遵循充分开发煤炭资源、经济合理和有利于矿区农村住房建设的原则,并要与当地的小城镇建设、社区建设、中心村建设规划协调一致。要以2011—2015年为重点,充分考虑企业资金等条件,合理确定的搬迁目标、任务和时序,各县(市、区)要在今年10月底前编制完成本区域的压煤村庄搬迁规划。特别是菏泽市煤炭局和压煤办要加大协调力度,超前编制矿区塌陷区综合治理规划和压煤村庄搬迁规划。
(二)严格履行压煤村庄搬迁补偿协议,保证补偿资金及时到位。省政府办公厅最近下发的40号文件,对压煤村庄拆迁补偿范围进行了重新明确和界定。煤炭企业要严格履行压煤村庄搬迁补偿责任,保证补偿资金及时到位。各级压煤搬迁部门要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希望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补偿资金的监管,重点向压煤搬迁村庄倾斜,最大限度地完善路、水、电、医、学等基础设施,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三)加强地矿沟通,实现和谐搬迁。压煤村庄搬迁由政府主导,各级政府特别是县、乡政府负责搬迁的组织实施。希望各级政府把推进压煤村庄搬迁当作份内的事情,下大决心,采取强有力措施,全力向前推进。各煤矿企业要积极主动地做好配合保障工作,自觉服从地方政府的工作大局,争取地方的支持;要算大账、重长远,理解地方政府的工作难度,体谅群众的实际困难,主动承担社会义务,主动帮助地方政府化解矛盾、分忧解难;要把压煤村庄搬迁作为整个煤矿的工作重点,人财物向搬迁工作倾斜,切实提高效率,保证工作进度。
(四)增强机遇意识,做好结合文章。要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节约资源、合理补偿和高效便民的原则,实施压煤村庄搬迁。要牢牢把握压煤村庄搬迁工作的新特征,创造性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相结合、与区域化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积极借鉴“协议搬迁”、“回填沉稳塌陷地建新村”等经验,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积极推行科学采煤、绿色采煤。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煤炭资源的保护,统筹地面建设与地下开采的关系,把仅存的煤炭资源最大限度地开采出来。凡搬迁开采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必须实施搬迁开采;凡经批准进入村庄和重要建筑物下采煤的,各煤炭企业应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严格按批复的开采方案组织生产,严密观察地面建筑物的受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煤炭企业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联系,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加强对压煤村庄等建筑物下采煤的技术研究,全面推广臵换开采、膏体充填等“绿色开采”方式,减少对地面村庄及建筑物损坏,有效解决部分村庄及建筑物压煤安全开采、高回收开采问题。
各位领导、同志们,贯彻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和各项目标任务,意义重大。一是山东煤炭工业可以延长10-15年服务年限,多采出20亿吨煤炭;二是可诞生数百个像西大留这样的高标准新农村;三是可为我省赢得15年左右新能源研发、过渡期和能源结构调整期;四是可拉动几百亿元以上内需。
让我们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王军民副省长的讲话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积极作为,努力开创我省压煤村庄搬迁工作的新局面,为推动我省新农村建设和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村庄搬迁合作协议
村庄搬迁合作协议
甲方:办事处(简称甲方)
乙方:(简称乙方)
×××办事处一队老村庄,占地约××亩(以实测为准),现有住户××户,所有房屋均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建农场初期,建筑标准低,且多已破败不堪,有的已濒临倒塌。为配合××(农场)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垦区职工危旧房改造步伐,支持农户拆旧建新,经甲乙双方平等协商,达成如下合作协议:
一、合作的总体办法:
1.甲方协调,乙方出资,将甲方所居的一队老村庄现有住户,整体搬迁至甲方选定的新宅基地,按新规划重新建设。
2.老村庄搬迁后,复垦的土地租给乙方××年,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收费标准与农场经营田同步。
二、双方的权利和责任:
1.甲方的权利和责任
(1)协议签订后,甲方即按相关程序选择申报新村规划建设地址,办理相关用地手续,为新村庄建设铺平道路。
(2)成立工作专班,扶持乙方批定搬迁补偿方案,并做好搬迁户的思想工作,以便顺利搬迁。
(3)为搬迁户争取垦区危旧房改造每户××万元补贴政策和户均××××元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政策逐步到位,并督促上述专项资金用于新村的建设。
(4)积极申报土地整理“双挂钩”项目,整合项目资金,支持该合同项目的实施。
(5)分年按约定收取复垦土地的年租金,为支持乙方开展项目,正式交地的第一年,作为土地培肥期和水利设施建设期,急收土地租金,第二、三年按正常年地租的××%收取,第四年起按正常地租标准收取。
(6)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乙方与相关拆迁户的纠纷,维护治安,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2.乙方的权利和责任
(1)还建点的建设规划由乙方出资设计
(2)在双挂钩项目落实前,由乙方先行垫付拆迁补偿款到户,且补偿标准不得低于“双挂钩”项目的补偿标准;“双挂钩”项目拆迁补偿到位后,再还给乙方,不足部分由乙方承担。
(3)建房协议由乙方与拆迁户直接洽谈。
(4)参与还建配套工程、土地平整工程的竞标,取得工程施工权。
(5)通过项目的合作,取得一队老村庄搬迁后复垦土地的生产经营权,按约定及时缴纳土地租金。
三、违约责任
本协议一经签定,双方应当严格遵守。如有违约,违约方足额赔偿对方损失。
四、其他事项:
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及时协商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和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保留一份,××、公证处各保留一份。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二○一四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