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花草养殖注意事项总结
生石花拉丁名为Lithops,为番杏科植物,品种繁多为世界著名?男⌒凸凵椭参?.繁殖方法分株
或播种这里我们来说说播种方法
1)播种时间,国内主要播种季节在秋天九月以后进行,当然也可冬天或春天播种,一般温度控制在晚上12至15-白天24至27度最好。
2)播种盆,播种盆使用6~8厘米浅盆,瓦盆 塑料均可,盆土与盆口留1~2CM距离.3)播种土。应采用疏松透气.且保水性能好的土壤,一般主料有营养土 泥碳土 赤玉土鹿沼土木碳粒(透气用)稻壳碳(透气用)草木灰少量(含多种营养及微量元素),辅料有硬煤渣 粗沙 珍珠岩 蛭石细兰石等 ,可取其中几种主辅料混合后过筛,大些的颗粒放在下面(不要过大)细颗粒放在上面,表面撒上薄薄一层一毫米左右的细颗粒土,消毒用微波炉中火中温五分钟,也可以用开水浸盆)从盆底给水浸透,等土壤完全浸湿后.就可以播种了.(也可以用高锰酸钾作为浸盆用,这样播种的同时也给种子消毒了不过浓度稍高些)
(4)播种.生石花种子十分细小,播种时要仔细均匀地撒在土表,不要盖土,种子要播的适当密些,切不可在大盆里只播种几粒种子。播种后可用玻璃片将盆盖上,白天高温时可以掀开一角晚上盖好,保持湿度百分之八十。播种以晴天最好,阴雨天气不要播,播种后遇上连续阴雨天气,发芽会推迟(可用一个灯炮照射加温)。播种后将花盆放在温暖湿润和能晒到阳光的地方,温度30度以上要遮荫,种子一般3天开始发芽也有些品种的种子会半个月左右才发芽。发芽期为一个月左右结束,发芽后要特别注意管理,才能很好的生长。
(5)苗期管理。种子发芽后,可以将玻璃片去掉,刚发芽的小苗对阳光的需求很高要及时移到阳光充足又不太强烈的地方,阳光可以起到矮化苗子的作用,如果发芽期光照不足会造成苗细徒长至少得第一次脱皮后才能用光照矮化回来中午阳光强烈就需要遮阴,(不建议用细沙表层如果是用细沙铺的会产生硬沙壳层)种子发芽后小苗的根部很容易暴露在外面.需及时将它埋到土里去,盆土在一个月的发芽期内保持大湿等种子发芽出齐之后,减少水份但必须保证盆土有湿度,当盆土处于微湿时就需要浸盆了(浸盆一般是浸透可用一定的容器定量),施肥是在种子发芽后1-2月进行的,肥要极淡,可当做浇水,用浸水法施肥。没有把握时请不要急于施肥,土壤中营养足够它生长一段时间了,大约种子发芽三?母鲈潞竺缇鸵嫉谝淮瓮似?,这时可以用电简照射苗子能清楚的见到有一个明显的阴影,这时太阳和给水就需要注意了太阳是必需的水份要适当减少,这样用不了多久新的植株吸收掉老皮的水份,到皮完全干掉后就可以给水了不久带有花纹的小植株就
能从老皮中破茧而出.这样在一年内的精心管理下就能长到八毫米至一厘米大
第二篇:水产养殖注意事项
高温干旱天气水产养殖注意事项
日期:2013年08月13日
7月份以来我省持续晴热高温天气,使大小河流、山塘、水库和池塘蓄水量急剧下降,有的鱼塘水位下降达三分之二,给我省水产养殖生产造成了不小的的损失。
持续高温干旱,使养殖塘水位下降,水温上升并维持在较高水平。据对水位较深的池塘水温测定,水温已高达36.2℃,超过了我省主要养殖生物的生长、生理极限。如我省养殖的大多鲤科鱼类,其适宜生长水温在15~32℃,超过32℃食欲减退、生长缓慢,升至34℃影响呼吸,37℃时失去平衡,41℃时出现痉挛和昏迷。海水蟹类的生长温度在15~32℃;南美白对虾尽管能耐35℃的高温,但其最适生长水温是25~32℃,36℃以上的高温造成摄食量大幅下降,影响蜕壳生长。因此,长期持续超过生长极限的高温,易使养殖鱼虾抵抗力下降。据我省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全省7月份的养殖病害损失达到去年同期的3倍。其中,余杭2600亩乌鳢养殖,发病率达到57.7%,亩均损失4000多元。乐清某泥蚶养殖场有120亩池塘出现无症状的死亡现象,死亡率高达3.97%,经济损失近20万元。周边养殖场也有类似的死亡现象。嘉兴市嘉善县也有66亩养殖河蟹出现了高温导致的死亡现象。
当前正值养殖生物生长旺盛期,摄食量大,排泄物和残饵多,会产生大量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使水质、底质环境恶化,病原菌大量滋生,极易导致病害发生与流行。再加上近期高温干旱过后,可能出现雷阵雨天气,极易形成高温、低压、闷热天气,造成水体溶氧下降,从而导致养殖生物缺氧死亡。
因此,针对当前持续高温干旱和后续可能出现高温、低压、闷热气候情况,对水产养殖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1.适当减少投饲量。在持续高温情况下,更要注意科学投饲。可
适当降低投饲量或减少投喂次数,注意饲料质量,并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免疫增强剂等,提高鱼虾的抵抗力。同时,要及时清除残饵,防治水质恶化。
2.适量加换新鲜水。有充足水源的地方要及时加换新水,并使池塘水位尽可能维持在最高水位。一般7~10天注入新水一次,每次换水10~15厘米。加注新水时,尽量避免将底质冲起。
3.及时开启增氧机。要增添增氧机、抽水机等机械设备,增加增氧次数,防止鱼虾缺氧浮头。要特别注意中午和后半夜增氧,雷阵雨天增氧,适当延长增氧时间,必要时全天增氧。
4.加强水质环境管理。生石灰改善水质效果明显,可每10~15天按每立方米水体25~30克的剂量全池泼洒生石灰一次。消毒3天后,施投微生态制剂、底质改良剂等,以改善养殖水体环境。
5.要特别注意可能出现的气候突变。高温过后,可能出现雷阵雨和高温闷热天气,容易引起水质突变和鱼虾应激反应。因此请各养殖户注意气象信息,平时要勤巡塘,及时掌握天气、水质、鱼虾吃食活动变化情况,尽可能保持水体环境的稳定,预防鱼虾病害的暴发。
6.及时进行疏捕。要准确估算每个池塘的承载能力,对密度过高的池塘进行适当疏捕。已达到商品规模的可适当捕大留小,鱼苗塘要及时分塘养殖,降低养殖密度,力争把因高温干旱造成的渔业损失降到最低。
7.温室养殖要注意通风。
第三篇:鱼塘养殖注意事项
鱼塘养殖注意事项
一、严清塘。新鱼塘的开挖或老塘改造,要确保鱼塘面积在2亩以上,水深在2米以上,池底要求保水性能好,不渗不漏,水源充足且无任何污染,水质良好,且背风向阳。老池塘要按照“小池改大池,浅池改深池,死水池改活水池,漏水池改保水池”的原则,每年要清除池底淤泥,保留底泥10—15厘米,清淤后要让鱼池暴晒几日,选择晴好天气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清塘消毒。
二、多施肥。新开挖的鱼塘,放种前要早施基肥,以培育天然饵料。施肥量可根据底质、池况及肥种而定,一般消毒5天后,将鱼塘水注满,每亩施入人、畜粪肥400—600千克,直接遍洒池底。在开春后鱼种生长期必须及早强化追肥,可施用化肥,也可以按使用说明利用生物肥进行培水。
三、重放养。新鱼塘放养时应根据当地饵料和水质条件,确定主养品种。若水、旱草丰富,宜主养草、鳊鱼等;若肥源充足,可主养鲢鱼、鳙鱼、罗非鱼等;螺、蚬等多的地域,可主养青鱼、鲤鱼等。放养量视池塘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而定,精养鱼塘一般每亩投放1500尾—2000尾,粗养鱼塘每亩放养500尾—1000尾。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应实行多品种、多规格鱼种合理混养。
四、勤投喂。新鱼塘投放鱼种后,要及时投喂营养全面的人工配合饲料,以增强鱼种体质,加速其生长。当鱼塘表层水温上升到10℃左右时,鱼类开始少量摄食,便可每天或隔天投饵1次,每次投饵量以3小时—5小时吃完为度。投喂时可进行驯化,使鱼类养成定时到食台吃食的习惯,提高饵料利用率。
五、早防病。新鱼塘一般在冬春季投放鱼种,而此时鱼类易发病,所以要实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每半个月亩用生石灰20千克化水泼洒,以调节水质,增强水体的缓冲能力。也可用浓度为0.5mg/l的二氧化氯全池泼洒。可以连水中的细菌一起杀死,同时还能为以后的幼鱼投放提供弱碱性水环境,可彻底杀灭害虫、寄生虫,青苔和致病细菌。如果除藻需用2mg/l的二氧化氯全池泼洒,能迅速杀灭水体中的蓝藻、绿藻、硅藻等,且不影响鱼。0.5mg/l的二氧化氯可以抑制藻类生长。
第四篇:发展养殖的注意事项
豪猪发展养殖的注意事项
很多人从事养殖行业,养殖就是培育和繁殖水产动植物等,包括家禽养殖、生猪养殖、野猪养殖、水产养殖等等。
以下我们就一养殖豪猪作为例子来谈谈发展养殖业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自己的养殖技术要过关,选择优良的品种,要注意加上自己的细心管理,保证养殖出的动物质量优良,好的商品是有很有竞争力的,在一定程度不断推动市场的消费。
二是市场:搞养殖前,最好做好市场的调查,当地人好的生活饮食习惯,经济消费行为,经济能力.特种养殖价格一般就要高于一般品种。
三是看看当地是否已经有人在搞这样的养殖,规模有好多。
四是如果确定准备搞特种养殖了,最好先去联系好几个买家,制造提前消费.一般养殖成熟,销路已经通了。
五是注意加强疾病的防治。
六是为了保证动物所采食的饲料含有饲养标准中所规定的全部营养物质量,就必须对饲用原料进行相应的选择和搭配,即配合日粮或饲粮。
总结:以上介绍的是豪猪养殖技术,既然已经从事着一行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豪猪饲养方法。
第五篇:娃娃鱼幼苗养殖管理过程中注意事项总结
娃娃鱼幼苗养殖管理过程中注意事项总结
大鲵又名娃娃鱼是我国重要的野生水生保护动物,近两年时间在不少地区都被发展成为了特色水产养殖产业,不过由于大鲵对于养殖环境十分挑剔想要成功养殖大鲵需要克服不少困难。特别是在苗种养殖阶段,养殖管理、病害防治等措施不到位,造成大批量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如何搞好苗种养殖成为大鲵养殖的关键。笔者走访了多家养殖户,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认为搞好大鲵苗种养殖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持证养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11月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第十七条规定:“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持有许可证。”大鲵是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水生动物,因此新增加的养殖户在养殖大鲵前必须先向有关部门申请获取养殖许可证。具体做法是养殖户向县、市(行署)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报省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获取许可证,方可养殖,否则视为非法。苗种池建造
大鲵苗种池一般以水泥结构的水池为好,面积以1~2㎡为宜,水深20~30cm,由于苗种阶段大鲵皮肤比较娇嫩,要求池底和池壁都贴上瓷砖,减少大鲵与粗糙池面的摩擦而受损伤,养殖池使用前一周彻底消毒。新修的养殖池有较强的碱性,强碱对大鲵有强刺激,造成大鲵皮肤和机体损伤,因此新修养殖池要泡水两个月,中途要换水2~3次;如果要求时间短,可以用草酸先泡10d左右,再用清水泡2次,一个月后可投放幼苗。苗种选购及运输
大鲵苗种采购最好是就近选购熟悉的繁养殖场自然繁殖的苗种,并要求繁养场具有《大鲵水生野生经营利用许可证》,同时要做好检疫工作。在选购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3.1 首先检查幼苗或种鲵的健康状况,要求无病无伤,活动规律正常。人工繁殖和自然繁殖的鱼苗首选自然繁殖的,因为其抗病性好,免疫力强。买前先要停食2d,这样在运输途中鱼才不会吐食,胀破肚子,特别是小苗。如果要购买带鳃鱼苗,不但要在氧气袋中充氧,在气温较高时期还要在包装箱中采取瓶装冰等方法降温。
3.2 在运输前要制定最佳的运输方案,比如交通线路和运输时间的选择。选择最近的和避开运输高峰期,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运输任务。3.3 运输回来的幼鲵先别着急开袋入池,应该把鱼和运输袋一同先放进池子浸泡一会,待袋内温度和池中温度一样时再开袋。幼鱼入池前可用一定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几秒,杀毒消菌再入池。前2d不要急于投喂,让其饿2d,适应环境后再投食。幼苗饲养
刚脱膜的幼鲵体长为2.0cm左右,侧卧于水里,运动量十分少,游泳能力较弱,依靠尾巴在水中作摆动,一般1~2h游动1次。刚孵出的幼鲵,经过30d左右,卵黄已消耗殆尽,此时幼鲵开始摄食。适时投饵时间非常重要,投饵过早,幼鲵还没有开口,不具备摄食能力,饵料生物在水中不仅要耗去水中大量氧气,影响幼鲵生长,而且排泄物还产生污染;投饵太迟,幼鲵卵黄能量耗尽捕食能力下降,捕不到饵料,或者已闭口不进食,最后死亡。目前普遍采用的幼鲵开口饵料是人工培育的红虫。开口饵料要求:一是个体大小适口;二是活动能力较弱,游泳速度慢于幼鲵,便于幼鲵摄取;三是要干净,无泥、无污物;四是最好是活体;五是饵料量要充足。
早期由于幼鲵活动能力差,为便于管理和清洗养殖池,一般置于塑料篮中饲养,每平方分米不超过5尾,随着大鲵的长大要适时分稀,到6~7cm可直接放入水泥池中饲养,饲养过程中用水要求过滤保障水质清新,无污染,水不宜太深,以能覆盖鱼体,鱼能自由游动即可。池中保持微流水,每天要求清洗鱼池。投喂量
大鲵性贪食,在自然界的生活习性是昼伏夜出,养殖投食选择傍晚投喂为好,投喂量以幼鲵吃到 7~8成饱为宜。在幼鲵时期,有时少量由于摄食过多,至腹部肿胀过大,无法游动,浮在水面无法沉在水下,对这些幼鲵应单独放置于塑料篮中,放置于浅水区,让其平卧尽量减少其活动,经过2~3d,待其腹部消肿,再放入池中。食性转换
幼苗大约经过5个月左右的饲养,体长可达到10~12cm,这时要适时转换食性,改成以小鱼虾为食。具体做法是:选择新鲜鱼肉,剔除鱼刺,剁成鱼糜和红虫一起投喂。开始夹杂小量鱼糜,并相应减少红虫量,3d后再逐渐增加鱼糜量减少红虫量,最终达到全部投喂鱼糜,经过15~20d,幼苗食性可全部转换吃食鱼肉,转换食性的幼鲵可投喂适口活鱼虾。消毒管理
大鲵幼苗养殖中,消毒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搞好该项工作要做好以下几点:
7.1 养殖池和工具消毒:苗种养殖工具,要做到专池专用,每次使用后都要用食盐或高锰酸钾浸泡。同时每10d对养殖池和苗种用聚维酮碘等鱼用消毒液适量浸泡0.5h。
7.2 饵料消毒,投喂饵料要求新鲜,无论是红虫还是鱼肉在投喂前都要用5%的食盐水浸泡15min,用清水漂洗后再投喂。
7.3 在日常养殖中要特别注意尽量不要触碰幼鲵,如要分池等操作采用小抄网。对有机械损伤、撕咬受伤,病变幼鲵要及时隔离治疗。
7.4 同时切忌养殖场之间尽量减少串联,如触碰了其他养殖场有病的鱼,双手和其他物品都要严格消毒,当天最好不要进入自己养殖区,以防病害相互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