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知识(写作方法)集锦
小学语文知识(写作方法)集锦
01、怎样写文章开头?
文章的开头,就是文章怎样“提笔”。开头应该新颖别致,引人人胜。常见的方法有:
(1)总冒式:文章一下笔就开宗明义,点出全文的中心思想,使读者对全文的中心思想有一个概括了解,然后,全文围绕这一中心进行记叙。
[例段]我家对门住着一位远近闻名的下棋能手——胡爷爷。《下棋能手》
(2)开门见山式:文章一下笔就先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人物,然后再叙述主要内容。特点是下笔扣题,点出题目,揭示文章主题,直截了当,既可清楚地展开记叙,又可节省篇幅,全文顺势而下,但开头要注意语言简洁、凝练。
[例段]今天早晨,我们想去看日出,可太阳总是不肯出来,我们就只好看云。《太阳和云》
(3)介绍式:这种开头的方式是对所叙述的人物、事件、环境等,先作一些概括的、简单的介绍,使读者获得总的印象,然后引入正文,再作具体的介绍。
[例段]电子计算机是尖端科学、高新技术、渊博知识的象征。而微机是计算机大家庭中的一员。从前,我对它是非常陌生的,而在今年暑假,我却和它交上了朋友。《同微机交朋友》
(4)提问式:文章开头提出问题,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急切关注或兴趣,促使读者读下去,而问题的答案就是正文要叙述的内容。
[例段]我的家乡,在中国地图上是个连手指甲大的位置也没占到的地方,近年来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相信吗?你听——《你听——我讲新鲜事》
(5)描写式:这种格式的开头,从写景状物下笔,抓住景物的特征,起到渲染环境气氛,烘托文章中心的作用,引出即将出现的人物。
[例段]记得小时候暑假里的一天,太阳象火球一样炙烤着大地,一丝风也没有,我坐在家里虽然拿着扇子猛扇,可黄豆般的汗珠子还是直往外冒。《我难忘的一件事》
(6)倒叙式:倒叙式开头,与“开门见山式”开头恰恰相反,先写出事情的结果,再回过头来写事情的起因和经过。其目的是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例段]虽然刘老师已经离别我们三年了,但崇拜、眷恋之情还时常在我的心头滋生,多么难忘呀!那堂堂的仪表,爽朗的笑声,习惯性的用小拇指搔头„„ 《桃李情》
02、怎样写文章结尾?
文章的结尾,就是到此收笔,结束全文。好的结尾,有深化主题、突出中心或增强文章感染力的作用。文章的结尾与文章的开头一样,方式很多。常见的方法有:
(1)首尾照应式:即结尾照应开头,前有伏笔,后有照应,首尾圆和。不仅使文章结构完整,而且给读者留下余味。这种结尾的特点是在开头段中,对以后将要出现的人物、事件作必要的暗示。而在结尾时,对首段留下的伏笔作必要的回应。
[例段](开头)每当我看到写字台上那笑容可掬的“不倒翁”时,那举家欢笑的情景便浮现在眼前„„
(结尾)是啊!小小的“不倒翁”给我家带来了欢笑,但更多的是给人们以启迪„„《家中的欢笑声》
(2)总结点题式:在写人叙事文章中,尤其是层次多、内容多的文章里,结尾往往要对人或事做出评价,即点明全文的中心。它的作用是起到归纳、总结全文、点明事件的意义。
[例段]这次爬竿,使我深深地懂得,只要有决心、毅力,就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爬竿》
(3)画龙点睛式:这种结尾方法是在主要内容写完后,为了加深读者的印象,常常采用含义深刻的话来结尾。既点明题意,突出中心思想,又使读者深受启发,得到教育。
[例段]啊!椰子树,我爱您,我爱您所具有的品质,我爱您所具有的精神,但是我更爱您所具有的风格。我要高声歌唱您!《我爱椰子树》
(4)议论、抒情式:这种结尾,作者直接表明观点,发表议论,抒发情怀,令读者思考,余味无穷。
[例段]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03、怎样描写人物?
记人的记叙文就是对人物的概括介绍,再加上一个或几个事例来说明这个人在做什么,或他在怎么做。从而表现出人的品质和性格特点,形成“人物+事例”的基本方式。记人的记叙文,主要是以人物的描写为主。最常见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就是具体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即外形、音容笑貌、神情姿态、生理特征、衣着服饰等。目的在于展示人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因为“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因此在写作时要善于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富有特征的外貌特点来写。同时还要注意人物的年龄、经历、教养、身份、生活习惯等因素,不能“千人一面”。
(2)动作描写:动作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动作行为、举手投足的描写。是人物描写的中心环节,因为人的活动离不开行动,它是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最直接、最具体的表现。所以在写作时,要善于通过人的动作行为、情态变化来展现其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描写时,要用准确、传神的动作表现出“他(她)”是怎样做的,只有这样才能将纸上的人写活。
(3)心理描写:心理描写就是对人在具体环境思想里的活动,即内心世界的描写,描绘出他(她)在想什么或怎么想。通过人的喜、怒、哀、乐,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心理活动是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在人的心灵中的反映,只有揭示人物的内心隐密和心灵冲突,才能够成功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描写时要注意人物的身份、职业、年龄、性情和爱好。还要同动作、语言描写配合使用。常用方法有:①采用第三人称时,直接描述他(她)在想什么?②采用第一人称时,由我自叙或内心独白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③通过环境烘托或梦境等间接手法来表现出人物特殊的心理活动。
(4)语言描写:语言是思想的衣裳,是人内心活动的直接透露,人的语言总要受自己的思想支配,无论自言自语,还是和别人对话,都是思想的表露。语言描写就是指对作品里人物说话的内容、语气、声调等给以文字描写。它包括个人自叙、独白、两人对话,以及各种场合、各种人物交往时的谈话等。语言描写必须描绘出人物独特的、个性化的语言,才能表现出这个人的精神面貌和心理活动。
04、怎样记叙事件?
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也就是以记事为主,虽然也是写人,但不着重对人物的描写和刻画。为把一件事或几件事、一个场面或一次活动,记叙得具体明白、条理清楚,就是要按记叙文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六方面)去写。描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审明题目,是记一件事还是几件事。(2)要明确需要记叙的重点是什么?(3)要认真构思,理清文章思路,按一定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顺叙或倒叙)进行记事。还须写得有头有尾,做到文章的结构完整、条理井然有序。(4)要认真选材。根据文章中心需要选取有代表的、有新意的材料。
05、怎样状物绘景?
状物就是对动物、植物、器物、景物作物体上的具体描摹,犹如绘画中的写生。主要是记叙描绘物体的形状、大小、构造、色彩、环境。但应注意,有的文章虽以物品命名,但实际上却是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文章;或是以托物寄情为主的文章;或是借物展开联想,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而已。
(1)怎样写动物:动物是能活动并具有感觉功能的兽禽(包括昆虫、水簇等)。在写作时要注意描写它们各自的生活习性、生物特点、动物情态。行文时可采用比喻、拟人等多种手法。
(2)怎样写器物:器物一般指生活用品、文具、玩具、工艺品等,描写器物就是对物体作具体描摹,说明物品大小、形状、质地、构造、色彩、用途等。
(3)怎样写植物:植物的范围极广,一般指花草树木,它是状物文章记叙的对象;要状写好植物,就得观察、熟悉它的主要特征、形状、姿态、生长特性、颜色、气味及作用、用途等。描写时,首先要看其整体是什么样子。然后再看局部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又分别是什么形状。即按“根一干一枝一茎一枝一花一果实”或相反的顺序去观察。根据自己观察的角度(上下左右、远近俯仰等)去描写,就像照相取景一样。但要注意植物生长季节和生长环境,植物无不受到气候、时令、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影响。不同的环境和季节,植物就有不同的风貌。同时,个人的思想感情对状物也起着极大的作用。
(4)怎样写景物:景物描写也就是描写环境,包括自然风景中的风雷雨电、山川河流、城市村庄;社会环境中的风俗人情、社会风貌。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三种,一种是以写景为主,把景物作为描写对象。描写方法是按景物的位置,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里到外,或按相反的顺序进行记叙。另一种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描写景物是为人物故事作背景的,也就是说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环境,对衬托人物活动、增强故事的真实性,起着重要作用。
06、怎样写看图作文?
写看图作文,首先要仔细观察、分析图画。要注意观察顺序,可以按照先人物后环境,先整体后部分。或从上到下,或由近及远的顺序进行观察。观察的方法也要因图而异。还要分析人物的外表和内心,事物和环境的关系。看图作文分为单幅图作文和多幅作文两种。单幅图重点在画面部分,“图前”“图后”的情况,通过想象,适当交代一下。多幅图,整个事件的过程都画出来了,只要注意图和图之间的连接,并注意确定哪一幅、哪两幅作为重点,处理好详略关系就可以了。
08、缩写时要注意什么?
缩写就是不改变中心,不改变体裁,在保留原文的情况下,把长文章缩写成短文章。缩写时要删减掉次要人物、次要事件以及说明、交代等地方。不要随意添加自己的感想、意见,否则就变成改写了。
09、扩写时要注意什么?
扩写时首先要注意忠实原文,不能随便改变原文的中心思想、主要情节、以及人称、体裁,只能依据原文,在语言上、细节上、具体描写上多下功夫。其次要根据原文的具体情况,如果扩写的是有主要情节而少描写、议论性的文章,就可以增加一些描写、议论性的语言:如果是一个故事梗概,就要补充一些情节或细节。再次要详略得当。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要详写,反之略写。
10、改写时要注意什么?
改写就是以原文为基础,在不改变中心的前题下,用不同于原文的形式,将其内容写出来。改写的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改写体裁。即由一种文体改写成另一种文体。改写时要展开想象,补充一定的情节去充实空白部分,使情节完整。第二种是改写人称。最常见的是把第一人称改写成第三人称,改写时要跳出“我”的圈子去描写人物、叙述事件。第三种是改变叙述方式,常见的是把顺叙改成倒叙或把倒叙改成顺叙,这种改写只要注意叙述的顺序和前后的连贯照应就行了。
11、续写要注意什么?
续写时,首先需要读懂提供的材料,反复琢磨这部分内容的意思,思考接下去应该写什么,怎样接下去写。然后再据此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写作。续写,可以是片段,也可以是成篇的文章。
12、应用文写作应注意什么?
应用文是指日常生活、学习或工作中经常应用的具有固定格式的文件。应用文有请假条、留言条、通知、日记、书信、读书笔记、板报稿、会议记录等。写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格式要正确。每一种应用文都有固定格式,要按格式要求去写,不要随意改动。(2)语言要简捷。应用文最重要的是把事情说清楚,让别人看后立刻就能知道其中的意思。因而,应用文的文字要少而精,简单明了,通俗易懂。(3)内容要真实。应用文的内容不能虚构,因而在写作时,必须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说明问题。
小学语文阅读知识讲解及练习题
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看书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
看书报能力是指能够掌握学过的常用词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或复述指定的课文;能够给课文分段和层次,概括段落大意和文章的中心;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理解主要内容,有初步的分析能力。
认真阅读的习惯主要是指边读边想的习惯。查字典和运用其它工具书的习惯以及质疑问难的习惯等。
一、划分段落层次
段有自然段和意义段。自然段也叫小段或小节。它是作者在表达内容时,围绕一个意思说一句话或几句连贯的话,是构成篇章的最小单位。意义段又叫逻辑段,它可以由一个自然段组成,也可以由几个相关的自然段合并而成。自然段着重文字表达的需要,意义段着眼思想内容的划分。
我们学习段,一是弄懂怎样把话一句一句地连起来,表示一个主要意思;二是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概括能力。
自然段如何分层和概括段意呢?
自然段划分层次,就是通过对一段话的分析,看出这段在有个意思,这几个意思又是怎样一层一层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自然段常见的组合方式有:
1、顺承式。
即按事情或动作的先后顺序表达。
例如: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400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儿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勇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这一自然段共有四层意思,把四层意思归纳起来概括段意:
当九江赛城湖大堤塌陷时,官兵们闻讯赶到,扛沙包,筑人墙,终于保住了大堤。2、并列式。
在一段话中,分别写几种事物的几个方面,它们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存在的。
例如《精读与泛读》第五自然段:如果面对一大堆读物,我们可以将每本书的内容提要、前言、章节目录等很快地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样就能大致了解每本书的梗概、特点及应用范围等。//对一本读物来说,可以几段几段地粗读,也可以几页几页地翻阅,而不必逐一探究某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这一段前后两部分分别介绍了面对许多读物和一本读物时不同的读书方法。前后显然是并列并系的。3、总分式。
先总述后分述或先概括叙述后具体叙述,也包括先总述再分述最后总结以及先分述再总结。如《爷爷的芦笛》第1自然段。在强强的相象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碧蓝碧蓝的海水就踩在脚下。白天,成群的海鸟在窗外翱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中,如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更有趣的是,海水长着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一张普普通通的苇叶,经爷爷三折两卷,就成了一支芦笛。吹奏起来,曲调是那样婉转悠扬,还带着一股浓浓的海水味„„。这一段先总述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再具体描绘周围景色之美、芦笛曲调动听。
再如《夹竹桃》第三个自然段。先总述我们家常见的花应有尽有,再分述春、夏、秋三季花儿依次开放的景象,最后总结园子里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盛景。
4、转折式。
全段分两部分,前后两部分意思转折,常用“但是、可是、而”等转折词分开。
例如《灰椋鸟》第一自然段。“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这一段可概括为:原以为灰椋鸟没什么好看的,可是自从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我决定去看看。有时,前后两部分内容间没有转折词,但其中的转折关系仍显而易见。
如《烟台的海》第一个自然段:中国的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的居多,北面临海的却很少。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这一段前后两句问虽无转折词,然转折关系一读便知。
转折式自然段,一般抓转折后的内容概括段意。上面这段可概括为由于烟台是我国少数北面临海的城市之一,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5、因果式。
按照事物的原因、结果的关系表达意思的自然段,叫因果式小段。包括先因后果和先果后因两种情况。
例如《莫泊桑拜师》第一个自然段: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从小酷爱写作,孜孜不倦地写下了许多作品,但这些作品都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莫泊桑焦急万分,于是,他去拜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
这一段段意可概括为莫泊桑早年写作平平,所以他拜福楼拜为师。
以上是先因后果,再举一例先果后因。
《真情的回报》最后一个自然段“骑上这辆崭新的自行车送报快多了。当然,我从没想学会在马路上扔报纸的‘绝活’,依旧下车把报纸送到每家门口;下雨下雪天,依旧把报纸送进门里。因为我永远记住了:诚实的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和爱意。”
这一段前面是结果后面说明原因,从而突出了原因,点明了课题的含义。
二、划分文章段落、概括段意。
划分文章段落,可以参考上述分层的几种方法外,段落大意的概括,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找中心句(有的在段首,即总起句;有的在段尾,即总结句;也有的在中间议论部分或人物语言中)。抓住这一段的主要意思,用自己的话概括段意。用小标题的方式进行概括。
分别举列如下:
1、《夹竹桃》一文中第3、4自然段合并成的段意就是在段尾:“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又如《秦兵马俑》一文中第二段的段首就有中心句:“兵马俑规模宏大”,就是这一段的段意。
2、《暖流》一文第二大段没有中心句,可根据主要意思概括为:“江主席来到南开大学阅览室,与青年学生一起吟诵诗词并谈论古典文学常话。”
3、《碧螺春》各段则可以小标题形式概括各段内容。a、久负盛名;b、名称来历;c、采焙情形;d、品茶之趣;e、茶漾春光。
三、写文章的主要内容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要太具体,要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主要事件或叙述的几个要点简要地写出来。
抓主要内容的方法有:
1、把各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稍加整理;
2、按所叙述的问题来抓文章的主要内容;
3、根据文章的标题,加以补充。
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五段:第一段写了五壮士接受任务;第二段写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段写了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段写顶峰歼敌;第五段写英勇跳崖。把这五段段意连起来,稍加整理,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写了五位壮士接受了上级交给的掩护群众的任务,有计划地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终于把敌人引上绝路,歼敌于顶峰,最后英勇跳崖的经过。又如《颜黎明的信》一文叙述了这样几个问题:
1、青年人该怎样读书;
2、谈在上海看桃花;
3、能不能把信发表;
4、指出所署的是假名。
把这几个问题综合起来,稍加整理,可以这样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鲁迅在信中谈了青年人读书要博采众长、博览群书、兴趣广泛,又谈了关于在上海看桃花和同意发信这个话题,最后指出寄信人所署的是假名。
第二篇:小学语文知识(写作方法)汇总【精编】
小学语文知识(写作方法)
01、怎样写文章开头?
文章的开头,就是文章怎样“提笔”。开头应该新颖别致,引人人胜。常见的方法有:
(1)总冒式:文章一下笔就开宗明义,点出全文的中心思想,使读者对全文的中心思想有一个概括了解,然后,全文围绕这一中心进行记叙。
[例段]我家对门住着一位远近闻名的下棋能手——胡爷爷。《下棋能手》
(2)开门见山式:文章一下笔就先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人物,然后再叙述主要内容。特点是下笔扣题,点出题目,揭示文章主题,直截了当,既可清楚地展开记叙,又可节省篇幅,全文顺势而下,但开头要注意语言简洁、凝练。
[例段]今天早晨,我们想去看日出,可太阳总是不肯出来,我们就只好看云。《太阳和云》
(3)介绍式:这种开头的方式是对所叙述的人物、事件、环境等,先作一些概括的、简单的介绍,使读者获得总的印象,然后引入正文,再作具体的介绍。
[例段]电子计算机是尖端科学、高新技术、渊博知识的象征。而微机是计算机大家庭中的一员。从前,我对它是非常陌生的,而在今年暑假,我却和它交上了朋友。《同微机交朋友》
(4)提问式:文章开头提出问题,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急切关注或兴趣,促使读者读下去,而问题的答案就是正文要叙述的内容。
[例段]我的家乡,在中国地图上是个连手指甲大的位置也没占到的地方,近年来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相信吗?你听—— 《你听——我讲新鲜事》
(5)描写式:这种格式的开头,从写景状物下笔,抓住景物的特征,起到渲染环境气氛,烘托文章中心的作用,引出即将出现的人物。
[例段]记得小时候暑假里的一天,太阳象火球一样炙烤着大地,一丝风也没有,我坐在家里虽然拿着扇子猛扇,可黄豆般的汗珠子还是直往外冒。
《我难忘的一件事》
(6)倒叙式:倒叙式开头,与“开门见山式”开头恰恰相反,先写出事情的结果,再回过头来写事情的起因和经过。其目的是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例段]虽然刘老师已经离别我们三年了,但崇拜、眷恋之情还时常在我的心头滋生,多么难忘呀!那堂堂的仪表,爽朗的笑声,习惯性的用小拇指搔头……
《桃李情》
02、怎样写文章结尾?
文章的结尾,就是到此收笔,结束全文。好的结尾,有深化主题、突出中心或增强文章感染力的作用。文章的结尾与文章的开头一样,方式很多。常见的方法有:
(1)首尾照应式:即结尾照应开头,前有伏笔,后有照应,首尾圆和。不仅使文章结构完整,而且给读者留下余味。这种结尾的特点是在开头段中,对以后将要出现的人物、事件作必要的暗示。而在结尾时,对首段留下的伏笔作必要的回应。
[例段](开头)每当我看到写字台上那笑容可掬的“不倒翁”时,那举家欢笑的情景便浮现在眼前……
(结尾)是啊!小小的“不倒翁”给我家带来了欢笑,但更多的是给人们以启迪……《家中的欢笑声》
(2)总结点题式:在写人叙事文章中,尤其是层次多、内容多的文章里,结尾往往要对人或事做出评价,即点明全文的中心。它的作用是起到归纳、总结全文、点明事件的意义。
[例段]这次爬竿,使我深深地懂得,只要有决心、毅力,就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爬竿》
(3)画龙点睛式:这种结尾方法是在主要内容写完后,为了加深读者的印象,常常采用含义深刻的话来结尾。既点明题意,突出中心思想,又使读者深受启发,得到教育。
[例段]啊!椰子树,我爱您,我爱您所具有的品质,我爱您所具有的精神,但是我更爱您所具有的风格。我要高声歌唱您!《我爱椰子树》
(4)议论、抒情式:这种结尾,作者直接表明观点,发表议论,抒发情怀,令读者思考,余味无穷。
[例段]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03、怎样描写人物?
记人的记叙文就是对人物的概括介绍,再加上一个或几个事例来说明这个人在做什么,或他在怎么做。从而表现出人的品质和性格特点,形成“人物+事例”的基本方式。记人的记叙文,主要是以人物的描写为主。最常见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就是具体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即外形、音容笑貌、神情姿态、生理特征、衣着服饰等。目的在于展示人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因为“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因此在写作时要善于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富有特征的外貌特点来写。同时还要注意人物的年龄、经历、教养、身份、生活习惯等因素,不能“千人一面”。
(2)动作描写:动作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动作行为、举手投足的描写。是人物描写的中心环节,因为人的活动离不开行动,它是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最直接、最具体的表现。所以在写作时,要善于通过人的动作行为、情态变化来展现其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描写时,要用准确、传神的动作表现出“他(她)”是怎样做的,只有这样才能将纸上的人写活。
(3)心理描写:心理描写就是对人在具体环境思想里的活动,即内心世界的描写,描绘出他(她)在想什么或怎么想。通过人的喜、怒、哀、乐,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心理活动是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在人的心灵中的反映,只有揭示人物的内心隐密和心灵冲突,才能够成功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描写时要注意人物的身份、职业、年龄、性情和爱好。还要同动作、语言描写配合使用。常用方法有:①采用第三人称时,直接描述他(她)在想什么?②采用第一人称时,由我自叙或内心独白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③通过环境烘托或梦境等间接手法来表现出人物特殊的心理活动。
(4)语言描写:语言是思想的衣裳,是人内心活动的直接透露,人的语言总要受自己的思想支配,无论自言自语,还是和别人对话,都是思想的表露。语言描写就是指对作品里人物说话的内容、语气、声调等给以文字描写。它包括个人自叙、独白、两人对话,以及各种场合、各种人物交往时的谈话等。语言描写必须描绘出人物独特的、个性化的语言,才能表现出这个人的精神面貌和心理活动。
04、怎样记叙事件?
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也就是以记事为主,虽然也是写人,但不着重对人物的描写和刻画。为把一件事或几件事、一个场面或一次活动,记叙得具体明白、条理清楚,就是要按记叙文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六方面)去写。描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审明题目,是记一件事还是几件事。(2)要明确需要记叙的重点是什么?(3)要认真构思,理清文章思路,按一定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顺叙或倒叙)进行记事。还须写得有头有尾,做到文章的结构完整、条理井然有序。(4)要认真选材。根据文章中心需要选取有代表的、有新意的材料。
05、怎样状物绘景?
状物就是对动物、植物、器物、景物作物体上的具体描摹,犹如绘画中的写生。主要是记叙描绘物体的形状、大小、构造、色彩、环境。但应注意,有的文章虽以物品命名,但实际上却是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文章;或是以托物寄情为主的文章;或是借物展开联想,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而已。
(1)怎样写动物:动物是能活动并具有感觉功能的兽禽(包括昆虫、水簇等)。在写作时要注意描写它们各自的生活习性、生物特点、动物情态。行文时可采用比喻、拟人等多种手法。
(2)怎样写器物:器物一般指生活用品、文具、玩具、工艺品等,描写器物就是对物体作具体描摹,说明物品大小、形状、质地、构造、色彩、用途等。
(3)怎样写植物:植物的范围极广,一般指花草树木,它是状物文章记叙的对象;要状写好植物,就得观察、熟悉它的主要特征、形状、姿态、生长特性、颜色、气味及作用、用途等。描写时,首先要看其整体是什么样子。然后再看局部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又分别是什么形状。即按“根一干一枝一茎一枝一花一果实”或相反的顺序去观察。根据自己观察的角度(上下左右、远近俯仰等)去描写,就像照相取景一样。但要注意植物生长季节和生长环境,植物无不受到气候、时令、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影响。不同的环境和季节,植物就有不同的风貌。同时,个人的思想感情对状物也起着极大的作用。
(4)怎样写景物:景物描写也就是描写环境,包括自然风景中的风雷雨电、山川河流、城市村庄;社会环境中的风俗人情、社会风貌。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三种,一种是以写景为主,把景物作为描写对象。描写方法是按景物的位置,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里到外,或按相反的顺序进行记叙。另一种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描写景物是为人物故事作背景的,也就是说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环境,对衬托人物活动、增强故事的真实性,起着重要作用。
06、怎样写看图作文?
写看图作文,首先要仔细观察、分析图画。要注意观察顺序,可以按照先人物后环境,先整体后部分。或从上到下,或由近及远的顺序进行观察。观察的方法也要因图而异。还要分析人物的外表和内心,事物和环境的关系。看图作文分为单幅图作文和多幅作文两种。单幅图重点在画面部分,“图前”“图后”的情况,通过想象,适当交代一下。多幅图,整个事件的过程都画出来了,只要注意图和图之间的连接,并注意确定哪一幅、哪两幅作为重点,处理好详略关系就可以了。
07、缩写时要注意什么?
缩写就是不改变中心,不改变体裁,在保留原文的情况下,把长文章缩写成短文章。缩写时要删减掉次要人物、次要事件以及说明、交代等地方。不要随意添加自己的感想、意见,否则就变成改写了。
08、扩写时要注意什么?
扩写时首先要注意忠实原文,不能随便改变原文的中心思想、主要情节、以及人称、体裁,只能依据原文,在语言上、细节上、具体描写上多下功夫。其次要根据原文的具体情况,如果扩写的是有主要情节而少描写、议论性的文章,就可以增加一些描写、议论性的语言:如果是一个故事梗概,就要补充一些情节或细节。再次要详略得当。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要详写,反之略写。
09、改写时要注意什么?
改写就是以原文为基础,在不改变中心的前题下,用不同于原文的形式,将其内容写出来。改写的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改写体裁。即由一种文体改写成另一种文体。改写时要展开想象,补充一定的情节去充实空白部分,使情节完整。第二种是改写人称。最常见的是把第一人称改写成第三人称,改写时要跳出“我”的圈子去描写人物、叙述事件。第三种是改变叙述方式,常见的是把顺叙改成倒叙或把倒叙改成顺叙,这种改写只要注意叙述的顺序和前后的连贯照应就行了。
10、续写要注意什么?
续写时,首先需要读懂提供的材料,反复琢磨这部分内容的意思,思考接下去应该写什么,怎样接下去写。然后再据此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写作。续写,可以是片段,也可以是成篇的文章。
11、应用文写作应注意什么?
应用文是指日常生活、学习或工作中经常应用的具有固定格式的文件。应用文有请假条、留言条、通知、日记、书信、读书笔记、板报稿、会议记录等。写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格式要正确。每一种应用文都有固定格式,要按格式要求去写,不要随意改动。(2)语言要简捷。应用文最重要的是把事情说清楚,让别人看后立刻就能知道其中的意思。因而,应用文的文字要少而精,简单明了,通俗易懂。(3)内容要真实。应用文的内容不能虚构,因而在写作时,必须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说明问题。
第三篇:小学语文写作方法指导
作文的开头
开头遵循的原则:
1.向心性。开头必须与全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紧密相联,为突出中心服务。
2.精简性。语言要精简,最好是开门见山。
开头常见的毛病:
1.拐弯抹角离题千里。落笔时,总爱兜圈子。有人把它比作大头娃娃。2.千篇一律格式固定。开头写来写去就是这么几句话。
3.追求花样弄巧成拙。写得很好,表达思想感情不明白,不清楚,不真实。
常见的作文开头: 1.点题式
开门见山,不拐弯抹角,开头第一句就点文章的题目。
初学者最好用这种方法。如《翠鸟》的开头:‚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又如《爱迪生》。2.交代式
开头就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大要素‛,如《视死如归》的开头:‚一九三一年深秋(时间),王若飞同志(人物)在包头(地点)不幸被捕(事件)‛ 3.描写式
或描写人物外貌,或描写动物外形,或描写建筑外观,或描写周围环境。给人一个鲜明的印象。如《燕子》的开头:‚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 4.设问式
开头就提出问题,或引起读者注意,或激发读者思考,或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如《海底世界》的开头:‚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5.引用式
开头或引用名言警句,点明中心;或引用人物语言,突出人物性格;或引用诗歌,唤起读者共鸣;或引用俗语谚语,说明事理等等。如《桂林山水》的开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6.抒情式
开头直抒胸臆,以情感人。如《别了,我爱的中国》的开头:‚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爱国深情一下子就出来了。7.总起式
开头总领全文。如《伟大的友谊》的开头:‚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他们共同研究学问,共同……‛ 8.联想式
文章的开头或从远到近,或由此及彼,从别的事物写起,再联想到要写的事物上来,供以烘托要写的事物。如《春蚕》,开头从春天联想到养蚕,从养蚕联想到母亲,再回忆母亲养蚕的情景。9.倒叙式
从事情的结果写起,引人入胜,再回过头来叙述事情的原因和经过。如《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一九二七年四月十八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有十六年了。‛
作文的结尾
结尾常见的毛病:
1.画蛇添足。添上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2.公式化。空喊中号。常见的作文结尾: 1.自然式
事情结束了,文章也结尾了。如《麻雀》的结尾:‚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2.照应式
结尾或点题,与文题遥相呼应;或与开头相照应,收拢全文。如《颐和园》的结尾是:‚颐和园的景色可真美啊!‛与开头:‚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首尾照应,有力地突出了中心。3.引申式
结尾或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化主题;或总结提高,使主题得到升华。如《高大的皂荚树》的结尾:‚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4.抒情式
结尾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以引起读者的共鸣,从中受到感染,受到教育。如《再见了,亲人》的结尾:‚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5.评价式
结尾对人物或事物进行总结、评价,表达作者的看法,突出文章的中心。如《狼牙山五壮士》的结尾:‚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作文头尾用语辑录
人们说,作文开头难,结尾也不易。如何开头,怎样结尾,有什么要求,这儿辑录了几则妙语。凤头豹尾
元代乔梦符提出作文‚六字诀‛:凤头、猪肚、豹尾。巧妙地运用比喻,说明文章开头要像凤头一样美丽动人,中间要像猪肚一样丰满充实,结尾要像豹尾一样警策有力。确实,作文开头平平淡淡,缺少吸引力,并不见佳;结尾拖沓,松散,无法给人强烈印象,也不可取。当然,究竟怎样开头和结尾,无不因文而异,全在于作文的人精心安排。爆竹撞钟
明代的谢榛对文章开头、结尾则用了另外两个比喻: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是文章开头要像燃放爆竹一样,清脆响亮,贯通全篇;结尾要像撞击铜钟一样,清音袅袅,悠然不尽。实际上要求开头不同凡响,震撼人;结尾余意未尽,耐人寻味。比较起来,这一要求又比上面的‚凤头‛‚豹尾‛,似乎更加明确具体些。
人物‚心想‛的时候
好的心理描写恰似无声的语言,能表现主人翁的性格特点,能增强文章感染力。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时候,要把握好契机。
当遇到问题时。如一位小朋友写的《我成功了!》: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究竟想个什么办法才能‚药到病除‛呢?妈妈是为爸爸不做家务事而吵嚷的,我不如来个对症下药……
当环境变化时。如一位小朋友写的《房子的变迁》:当我随父母又一次来到家乡时,心里不由得打起了小鼓:‚这是我的故乡吗?是不是认错了路?‛
当回眸往事时。如一位小朋友写的《后悔》:这时,我看着卷上的‚61‛分,不由得流下泪来。往常学习的情景又一幕幕闪现在我的眼前:爸妈叫我复习,我不睬!同学劝我不能贪玩,我置之不理……回忆过去的这段日子,我多么的内疚啊!考这么一点分,对得起父母、同学、老师吗?
在做梦时。如《我做了一个美妙的梦》:想着,想着,我渐渐进入梦乡:老师没有了平时的盛气凌人,而是和颜悦色;当我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老师总是耐心地帮我解决,不再讥讽我,‚差生‛这个词在老师的嘴里消失了……
在憧憬未来时。如一位小朋友的《我的爱好》:忽然,我觉得自己长大了,成了一位解放军战士,正拿着我发明的潜望镜观察敌情呢。在遐想时。如一位小朋友的《心愿》:中秋节又到了,我翘首望着东南方,美美地想着:假如我是一座彩桥,就接爷爷、奶奶回到家乡和我们团聚!
把经过找回来
有的同学在记事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把事情经过给写‚丢‛了。这是一个四年级的同学写的作文《一个熟悉的人》,要求通过一件具体的事,表现一个人某一方面的品质。这个同学的原文是这样的:
一天傍晚放学,我回到家里,看见奶奶坐在桌前做着什么。我走过去一看,原来她正在补钱。使我大吃一惊的是,奶奶补的竟是一分钱的纸币…… 以下虽然还有100多字的话,但写的都是议论和抒情的话,说一分钱现在人怎么不放在眼里啦,奶奶的精神非常高尚啦,自己为何渺小啦等等。也就是说,真正写奶奶补钱的过程,只有那么一两句话,二三十个字!我觉得这个同学选择奶奶补钱的事非常好,很典型。但把这件事的经过基本上给写‚丢‛了,可惜得很,我决定帮助她‚找‛回来。我问她:‚奶奶补钱时,你有没有在她身边?‛她说:‚我一直都在奶奶身边,看着奶奶补钱的。‛‚你奶奶多大年纪了,眼睛还好吗?‛ ‚我奶奶79岁了,眼睛很差,要戴老花眼镜。那天她补钱时,眼镜取下来擦了好几次。‛ ‚你看见过那张一分钱吗,是什么样子的?‛‚当然看见啦,那一分钱黑糊糊的,皱巴巴的,字也看不清了,四个角都不成角了,中间裂开,差一线线就掉下来了!‛ ‚这么破的钱,奶奶是怎么补起来的呢?‛‚奶奶先把那破烂不堪的一分钱摆在桌面上,用手掌压平,再用干净的布把钱擦了又擦,然后撕下透明胶,放在钱上比量一下长短,再用剪刀剪下,小心翼翼地把透明胶粘在一分钱的中间。奶奶补钱的时候,还在自言自语地说:‘一分钱也是钱啊,10个一分就是一角,100个一分就是一元哩……’‛ 我叫这位同学把那篇作文重写,将‚找‛回来的这些材料插在事情的经过里。后来我看了这篇作文,已达到‚优‛的等级。
范文: 手
嗬!好一轮喷薄而出的朝阳!(起笔于天气,衬托心情的愉快。)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快步来到了地处闹市的新华书店,因为我终于攒够了钱,可以买一本心爱的《哈利·波特》了。(写心情好不是闲笔,是为了引出‚买书‛。)
进了书店,我几乎是‚抢‛(‚抢‛字很有力度,表现出‚我‛对书的极度喜爱,‚抢‛字也注解了后文写的‚加塞交钱‛)到了那本似乎还带着油墨芳香的书,就在我满意地把交款单和钱举到交款台前的时候,另一个人也同时交款。电子计价器后面带着套袖的纤细的手(突出了‚手‛的特点:‚戴着套袖的纤细的‛),取走了那人的钱。片刻间,打印的字条交到了那人的手里。(详略把握得好,文章重点写买书交钱的过程,因而,找书的经过一笔带过。)
我又把手向前伸了伸,计价器后面伸出的那只手,似乎长了眼睛,又似乎没长眼睛。到我手边灵巧地一拐,又取走了我身旁另一个学生手中的钱。(两个‚似乎‛用得准确,它们引领的内容是‚我‛的推测。这两句看似矛盾,其实耐人寻味:‚长眼睛‛是说‚手‛知道我是‚加塞‛的,‚没长眼睛‛是说‚我‛的手都递了半天钱了,还不接。‚灵巧地一拐‛也是手的语言:你不守秩序,我就要绕过你去。)
我气恼而又莫名其妙(‚莫名其妙‛用得不准确,改为‚不由自主‛为好)地踮了踮脚,把又麻又酸的手再举上去:‚同志,给您钱!‛我感到口干舌燥。谁知,那只纤细的手又像遇到了十字路口的灯,绕开我向右拐,对我全然不理,而且一次比一次‚熟练‛!(‚我‛的‚气恼‛‚踮脚‛‚又酸又麻的手‛‚口干舌燥‛,既表现了‚我‛心情的急切,又是对那只‚手‛的烘托---赞美它对原则的坚持。)
我垂头丧气地转身离开收款台,望着计价器的屏幕发呆。这时候我发现沿着柜台排着一队交款的顾客,似乎在看着我,又似乎在讥笑我,我不由得低下头,想赶快溜走。(‚我‛的‚转变‛是由于那些守秩序的公众的目光的压力,这个心理过程自然而不牵强。)
忽然一个念头闪过:是我,是我自己犯了一个令人厌恶的错误!这时,我竟感到一阵喜悦!(明白了自己的过错,愧疚之后,为自己的觉悟喜悦。)就像半天解不出的一道题,猛然发现思路不对而又重新燃起希望一样---我本应站到队尾却站到交款台前了。(比喻新颖而生动。)我快速移动脚步,站到队尾,这时我坦然地抬起头来,此时计价器‚嗒嗒‛的声音如此悦耳,让我如释重负。我忽然感激起那只手来。(语言含蓄,耐人寻味:那只‚手‛教育‚我‛要守秩序!)
我取了书,若有所思地走出了书店。哦,今天阳光灿烂,惠风和畅。(依然用天气衬托心情,而且呼应开头。)简评
本文标题只一个字‚手‛,极简练,极醒目。作者以‚手‛谋篇,以‚手‛责己,以‚手‛颂人。通过对收款员无言的‚手‛的描写教育了‚我‛,也教育人们要遵守社会公德,耐人寻味。
第四篇:小学三年级语文写作方法借鉴(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语文写作方法借鉴(人教版)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燕子》
写好比喻句:比喻就是打比方,描写事物或者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来比作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本课就运用了恰当的比喻,如把“电线”比作“五线谱”,把“停着的燕子”比作“音符”,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那么,如何写好比喻句呢?
1、要用非常熟悉的事物来比喻人们不熟悉的事物。如果不这样,就达不到比喻的目的。如“翠绿的荷叶像一个磨盘”,把“荷叶”比作“磨盘”就令人不解,因为磨盘并不常见。
2、比喻要贴切。即比喻的两种事物之间必须是根本不同的,但必须有某种相似之处。如“她的性格很像他的母亲”就是把两种相同的事物作比较,不贴切。
3、比喻要新颖、独特,不落俗套,更要体现正确的思想。如“歹徒趁着人们慌乱之机,顺着高粱地,像耗子似的跑了。”这个句子就没有体现正确的思想。第二课 《古诗两首》
怎样写好春天的景色。
春天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万物生机盎然,景色宜人,是人们喜爱的写作对象。本课的两首诗把春天的景物写的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生机。
那么,在写作中如何写好春天的景色呢?
1、按顺序写出春天的景物。可按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空间顺序有条理地把自己看到的景物记叙下来。
2、抓住春天景物最突出的特点来写。要抓住冰雪融化、春风送暖、春雨滋润、桃红柳绿的特点。但不要面面俱到,要把一处景物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写下来。同时还要描绘春天的颜色,描摹春天的声音,把春天的景色写的有声有色、生动逼真。
3、融入感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描写时,要把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做到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抒发自己对景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第三课 《荷花》
在习作中展开想象。
想象是作者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用语言加工描写新形象的思维方法。想象是写作中重要的必备能力之一。一篇文章,在记事、写景、状物的时候,加上适当、合理的想象,文章就会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更加鲜明、深刻。本文作者就把自己想象为吃糖中的一朵荷花,并把想象中的情节描写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真的把一池荷花绘成了一幅活灵活现的荷花图。
那么,如何在习作上展开想象呢?
1、要掌握好“合理”二字。合理的想象,就是想象的情节要符合生活的情理、科学的规律。如,一位同学在《叔叔戒烟》中所想象的叔叔因吸烟而发生的两个笑话,就合乎情理。如果他写叔叔为了吸烟而满街捡烟头,就不合理了。
2、要在平时注意积累想象的材料。这些材料是来自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如,一提起猪八戒的贪吃形象吗,人们就会想起生活中类似的真实的人。同样,《西游记》的作者在描写猪八戒时,一定离不开他对生活中类似的人的观察。
总之,想象必须和生活体验、丰富的知识结伴,平时多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第四课 《珍珠泉》
让你笔下的美景跃然纸上。
本科描写了家乡山林中一眼美丽的清泉。那美丽的景色仿佛就在眼前。那么,怎样让自己笔下的美景跃然纸上呢?
1、应恰当选择观察点,不能漫无目的地观察,那样的印象是模糊的。应确定观察点,位置应开阔些,使观察的景物可以尽收眼底。同时,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如,写《校园秋色》,按方位顺序“校园门口——操场上——教学楼前”一步步仔细观察,这样文章便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读后感觉仿佛跟着作者游览了校园一样。
2、抓住景物的特点。大自然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事物,每一种景物都有各自不同的特征。
3、描写要言之有物。写景,不但要写出有什么,更重要的是写出景物怎么样。如,“稻田金灿灿的,随风起伏,如金浪翻滚„„”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回味无穷。第五课 《翠鸟》
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世间万物,多姿多彩,千差万别。即使是同一种用具,由于设计、制造的不同也会各有独特的地方。本文对翠鸟的介绍,作者就紧紧抓住了它外形和动作上特征,将翠鸟的美丽、敏捷,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那么,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1、要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要对所写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细致观察,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然后抓住它的形状、大小、颜色及各部分的特点进行描写。
2、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事物写“活”。如《小闹钟》一文,作者就是按从整体到局部抓住形状及各部分特点来写的,特别是对闹钟正面的图案展开想象,把“柳浪闻莺”描绘的形象逼真。第六课 《燕子专列》
使用倒叙的写法增添文章的新颖性。
倒叙是记叙方法的一种,是指把后面发生的事情或结果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或原因写在后面。
本文就使用了倒叙的写法,开头先写人们为燕子送行,然后记叙事情发生的原因及经过,最后回到开头送行的一幕,首尾呼应。使用倒叙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但在使用时要把时间关系交代清楚,开头与结尾要呼应。例如,《十六年前的回忆》开头写:“我永远也忘那个不了那一天„„”把事情的结果先写出来,给读者留下悬念。接着具体写“那一天”发生了什么事,是文章由设疑到豁然开朗。作者又在结尾处写道:“那一天是„„”是首尾呼应,突出对付请的无比怀念之情。值得注意的是:运用倒叙,非有过渡句或过渡段衔接不可。当倒叙的部分叙述完毕回到顺序是要交代清楚。否则,就会显得头绪不清,脉络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第七课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用对比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随笔是一种普遍使用和易于掌握的作文方法,作者往往从事物的正面或相对的两个方面去叙写,运用对比可以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突出地表现文章中心。本文将小村庄以往的美丽与后来的被破坏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那么,如何使用对比呢?
1、要在动笔前想好对比的两种事物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抓住其特殊性。如写《逗狗》,就可用两只狗进行对比,抓住两只狗各自的特点,在玩耍时不同的表现,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以突出它们各自鲜明的个性,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本文采用的是同一个事物“小村庄”,通过他的前后变化的对比,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给人们留下了深刻而鲜明的印象。第八课 《路旁的橡树》
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表现人物品质。
通过一件小事,一个小的细节,一个小的片段,来反映一个大的中心,就是以小见大。本文就运用了这种手法,通过保护路边的一棵橡树,表现了筑路者的高尚品质。
那么,如何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表现人物品质呢?
1、抓住人物的语言,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的思想。如写同学爱护班级:“这份比是老师讲课用来写字,你那一根,他那一根,老师还用什么讲课呢?”
2、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如写以为朴实的买菜老人:“他一只手拿着称,另一只手挑出新鲜的、顶花带刺的黄瓜,轻轻地放在秤盘上。” 第九课 《寓言两则》
描写人物的语言。
语言是人物心理、品质、性情的直观再现。几句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往往对突出人特点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南辕北辙》一文中就用四次对话揭示了故事内容以及去楚国的人不听劝告,执意而行的性格特点。
那么,如何描写人物的语言呢?
1、要做到真实,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身份,不可夸大其词,胡编乱造,否则就失去了文章的真实性。
2、在一件事中,人物对话也许很多,这就要围绕文章中心,精选几句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来写,无关紧要的可以不写,从而做到干净利落,精炼紧凑。例如,写《妈妈的唠叨》,就可以选择妈妈平时说得最多的话来写,如“走在路上,要靠右边行走”“你正在长身体,多吃点,不要挑食”“这两天天凉了,快去加件外套”等,既表现了妈妈的唠叨,有突出了妈妈对孩子的关爱。第十课 《惊弓之鸟》
巧用倒装因果关系突出中心。
倒装因果关系即先写结果再写原因,倒装因果关系的句段组合是本文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小到更羸对大雁分析的句子,大到整篇课文的结构安排,不仅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特点,而且有力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所以我们应在习作时学会这种结构安排。例如,写一位工人忘我地工作的倒装因果关系句段:“站在机器前的他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合眼了,人明显消瘦了。机器更新的数据摆在他眼前,两天来他一直在努力核实确保精确无误。”这就更能突出人物的精神。
第十一课 《画杨桃》
首尾呼应
首尾呼应指开头与结尾互相照应,彼此依附,使文章结构严谨,中心突出。本文就采用了“首尾呼应”的手法,即第一自然段中父亲经常叮嘱第一句话与老师说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扬的就画成什么样”相呼应,从而十分有力的解释了文章的主旨。
那么,如何做到首尾呼应呢?
1、要在文章开头点名事情的结果或感受。
2、在结尾再次辨明这样的结果或感受。如写一件后悔的事,开篇时“有一件事就像一道疤痕,深深地可在我心上,让我永远也忘不了。”结尾写道:“至今这件事仍像块石头压在我的心底。”这就恰当地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第十二课 《想别人没想到的》
设置悬念,让文章引人入胜。
一篇带有悬念的文章,最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也能使文章增色不少。本文就采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文章并不急于告诉我们究竟该怎样才能画出最多的骆驼,而是一步一步地展开三个徒弟所画的画,让人迫不及待的往下读,最后解开奥妙,说明为什么小徒弟的画最好。
那么,如何设置悬念呢?
1、在动笔之前要做到对所写之事了若指掌,安排好结构框架,然后让事情环环相扣,每一环都能让人产生疑问。例如写童年捉“贼”的趣事,设置悬念,先写一位邻居家新买的肉放在仓库里不翼而飞,人们要报警,“我”却说不用,然后再布置现场让小偷落网,结尾揭示小偷不是人,而是一只猫。
2、悬念的设计要合理、自然、有意义,不要故弄玄虚。
第四单元
第十三课 《和时间赛跑》
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
每一篇文章都倾注着作者的喜怒哀乐,作者运用恰当的语言传达自己的情感,往往会使读者沉浸其中。本文就具有这一特点,如开篇作者就用“我无法排出自己的忧伤”“跑的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苦”来反映自己失去外祖母的痛苦心情。
那么,再细作中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呢?
1、一边想象一边写。习作时,脑海中一边浮现着景物的样子、事物发展变化的情景,一边进行细致地描绘。如写《观礼花》时,描写礼花的美丽、人们的神态,就能突出当时喜悦、热闹的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来。
2、用童话表童心,即小孩子说小孩儿话,真正做到“我笔写我口,我口表我心”。敢于运用词语,善于炼字炼句,这样才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第十四课 《检阅》
刻画人物形象。
是指对人物进行深刻而细致的描写。可以从外貌、神态、语言、心理等方面进行描写。本文在描写拄拐男孩时就抓住了小男孩的神态进行了描写。
那么,怎么进行人物形象的刻画呢?
1、要进行细致的心理描写。直接描述和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其状态,是刻画人物形象的良方之一。本篇课文就运用了细致的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刚开始,大家都很犹豫、矛盾,不知道怎样解决“该不该让伯莱克参加检阅”这个难题。大家又想使自己的检阅队伍整齐划一,又不想伤害大家的好伙伴。还是队长提出了大胆的方案,并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大家的心情忐忑不安到激动自豪,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变化过程。
2、语言描写要有特色。成功的人物语言,应该突出人物性格,使读者读了以后,就能“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例如《刘胡兰》一文中记下了刘胡兰英勇就以前的话语:“要杀要砍由你们,怕死的不是共产党员!”这些话集中体现了刘胡兰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使人物形象立刻鲜明起来。第十五课 《争吵》
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
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感情。本文就细致地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勇气认错的矛盾心理,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
那么,如何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呢?
1、抓住人物语言、神情、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如文中“克莱伯不是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从动作中可以体会到克莱蒂的心理活动,对“我”的行为感到可悲。
2、所写心理必须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假如让小孩表现出成人的心理特征,那就不真实,不能令人信服。第十六课 《绝招》 写好文章的结尾。
一篇好文章,有“虎头豹尾”之说。也就是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本文的结尾就很新颖,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那么,怎样写好文章的结尾呢?
1、自然结尾法,即用事情的结果作为文章的结尾,事物叙述完了,文章也就结束了。
2、点题结尾法,这是一种常见的结尾法。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结尾点明了文章中心,也总结了全文。
3、发问结尾法,即结尾时已发问的形式(反问或设问)提出问题。如《一夜的工作》的结尾具有启发感染的作用。
4、抒发感情结尾法,即结尾时作者对描述的事物抒发真情实感,包含赞美之情。
5、展望未来结尾法,即在叙述现状之后,结尾展望未来,鼓舞人心,激励斗志。
第十七课 《可贵的沉默》
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的描写。
神态是人的一种行为,指人脸各部分的变化和动作。人们常说:“脸是人感情的晴雨表。”人的内心活动常常从人的脸部显示出来。这篇课文就是以孩子的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由兴奋、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渐渐回到热闹。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来再现场景。
那么如何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的描写呢?
1、仔细观察,抓住典型来刻画。如:课文中描述的当老师问孩子们:“生日那天,爸爸妈妈想你们祝贺吗?”孩子们的表现是“骄傲地”“举起”“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细致地刻画了孩子们当时自豪、得意的心理。
2、用词要准确。如:我写着眼睛一看,啊!大事不妙,爸爸要揍我了。我立刻跳上床,躲到床角边,抓了两个枕头来“掩护”。这一句准确地使用了“斜”“跳”“躲”“掩护”几个词,生动地刻画了“我”当时害怕、躲避的心理。
3、做到真实可信,不故弄玄虚。第十八课 《她是我朋友》
写好习作的开头。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文章也是如此。恰当、新颖的开头,不仅能使你笔下生花,而且能吸引读者。本文就以“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开头,使人产生疑问,这是怎样的一件事呢?从而引起阅读兴趣。
那么,怎样写好习作的开头呢?
1、交代四要素开头发,即简单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如:“下课铃响了,同学们都快步走出教室,到操场上参加自己喜爱的课间活动。校园里顿时沸腾起来。”
2、开门见山发,即是一开头便把描述主要人、事、物,直截了当地交代出来。如:“劳动是最有滋味的事,肯劳动,连过年都更有滋味、更有乐趣。”
3、提出问题开头发,即开头先提出问题,让人思考,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如:“你可知道,大海的深处是怎样的吗?”
4、倒叙开头法,即开头就写出事情的结果,再写起因、经过,已造成悬念,增强吸引力。如《十六年前的回忆》就采用了倒叙开头法。第十九课 《七颗钻石》
学写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他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七颗钻石》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这社会理想,表达了作者美好的愿望。
那么,怎样写童话故事,并让笔下的主人公来表述自己的美好愿望呢?
1、做到主题鲜明。一则优秀的童话故事总会让读者有所收获:可说明一个道理,也可以告诉人们一些科学知识。主题是童话的灵魂,如《丑小鸭》告诉我们: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总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2、形象地刻画。童话故事非常重视形象的刻画。如超人体形象的有《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的金鱼;泥人人体形象的春姑娘、风伯伯等。
3、要敢于幻想。你可以上天入地、穿越时空,写仙境、写鬼怪、写神奇的事物等。表现幻想的方法有夸张、你人,如动物会说话、会唱歌。总之,童话实际上是“儿童之话”,是童心、童情、童趣之话,是天真无邪、纯真浪漫之话。第二十课 《妈妈的账单》
选择恰当的习作材料。
材料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凡是那些与写作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对表现中心思想突出有力的材料就应选用到习作中去。如文中小彼得帮帮送账单这一材料的选择就为下文做了铺垫,使小彼得为妈妈开账单出现的自然、合理。
那么,怎样为习作选择恰当的材料呢?
1、要选择真是的材料。习作的材料应当真实可靠可信,合情合理。如《我的战友邱少云》,就确有其人,作者只选择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耳闻目睹的,有真情实感的材料,使人读了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要选择典型的材料。应当选择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本质、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选择那些最能突出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鲜明地反映事物特点的材料。如《再见了,亲人》,作者选取了三个典型材料,集中表现了一个主题:中朝两国人民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友谊。
3、要选择新颖的材料。要选择那些新鲜、活泼、独特,使人耳目一新,有感受、有收获的材料。第二十一课 《太阳》
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
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是本文写法的重要特点。课文在介绍太阳时,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识显得具体、通俗、明了,这样描写太阳的特点,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写作中,如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呢?
1、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
2、根据实物的特征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如《鲸》一文中“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一段就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把鲸“大”的特点形象地介绍了出来。第二十二课 《月球之谜》
准确、清楚地向读者说明某一事物的特点。
特点是指人或事物具有的独特的地方。本文向我们准确、清楚地介绍了月球的特点。这些特点的介绍是按照实验、研究这一说明顺序进行的。
那么,怎样才能把事物的特点准确清楚地向读者说明呢?
1、以说明某一事物 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各部分的组成顺序或人们观察事物的先后顺序来说明。如文中介绍月球表面的景色就是按人们观察事物的先后顺序来说明的。
2、以说明某一事物发展过程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形成的时间顺序来说明。
3、以说明某些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特点为主的说明文,往往先总体后局部来进行说明。
4、以说明科学实验本身的顺序来进行说明。如文中列举月球的不解之谜,都是先说明实验结果,再对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指出其中的神秘之处。第二十三课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写好人物的感受。
人物的感受是文章真情实感的体现。本文就恰当地穿插了“我”的感受。如“我带着好奇心,迫不及待地叫妈妈打开电脑”就点明了当时“我”的内心状态,折射“我”对网络的喜爱之情。
那么,如何写好人物感受呢?
1、人物感受是通过心理活动体现出来的,所以首先要写好人物的心理变化,要描写的真实生动、活灵活现。如《第一次迟到》中的一段心理描写:“可以来到教室门口,我们都胆怯了,谁也不敢推门。生怕敲门后会面对老师那张严肃、生气的脸。”“此时此刻,我觉得空气都凝结了,呼吸困难。我们心惊胆战地来到老师面前,我不敢抬头,我仿佛看到老师严肃的目光中透露着责备、不满和疑问。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心跳也不由的加快,真希望找个地缝钻进去。”这段文字把“我”第一次吃到的紧张、恐惧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2、语言要准确,要符合人物身份。只有恰到好处地表现人物感受,才能增强习作的感染力。
第二十四课 《果园机器人》
推敲选择句式,使句子更加生动。
讲究句式变化,打破用陈述句“一统天下”的局面,可以使语言更活泼生动,增强文采。《果园机器人》就采用了多种句式,把机器人的各种特性介绍得生动、活泼。
那么,怎样推敲、选择句式呢?
1、把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以不同的句式表达出来。如:“你会想,可以让机器人来帮忙呀。”“能不能让机器人自己充电呢?”这两种句式的运用就是文章生动不少。
2、要进行综合性描写。如《果园机器人》的第一段,抓住果农们在丰收时的两种态度变化——“高兴”“发愁”来写,突出了果园机器人的重要。第二十五课 《太阳是大家的》
写好拟人句
拟人,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和描写,使“物”具有人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情感。本文就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太阳当做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她把小树往高处拔;他陪着小朋友在海边戏水,看他们扬起欢乐的浪花„„”这样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那么,怎样写好拟人句呢?
1、要有真情实感。运用拟人手法必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自然、逼真、感人。
2、要抓住事物的特点,与人物的特点的相似之处,这样才可以把“物”人格化。如:“麻雀叽叽喳喳的议论着什么。”
3、目的要明确。使用拟人手法,是为了突出事物的形象和特征,借物抒发作者的内心之情,从而突出中心。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使用拟人手法也就失去了意义。第二十六课 《一面五星红旗》
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
在描写中,动作描写诶对刻画人物性格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对于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也是不可缺少的。本文中“我”的内心情感都是通过“我”的表情和动作的变化来表现的。如:“犹豫”“展开”“凝视”“摇摇头”“向外走去”等词语,有力的表现了“我”的爱国之情。
那么,如何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呢?
1、集中描写人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来表现人物情感。例如文中“我摇摇头,吃力的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列列强咧咧趄趄的向外走去”。这几个动作的集中描写突出了“我”宁可而死也要捍卫国旗尊严的精神和“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精选词语,把人物动作写准确、具体。如小说《孔乙己》中,“偷”“摸”“爬”“窃”四个字精确地写出了人物特定条件下的神情心态。第二十七课 《买木雕的少年》
详略得当
详略得当是指详细与简略的地方都要处理妥当。将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地方详写,同表现中心有联系,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地方就要略写。本篇课文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笔带过,而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等内容上,从而使文章中心更加突出。
那么,如何做到叙述详略得当呢?
这就要根据中心的需要有所侧重。一般来说,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叙述较简略,对事情的经过叙述则要详细,通过具体详细的描写,揭示其内在的思想意义和深刻的社会意义。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中,父子在南京“勾留了一日”,并应约去游逛只是一笔带过,因为游逛的事与背影无关,多写反而会冲淡“背影”的感人力量。再如,在写“买橘子”的过程中,详写了父亲爬月台的背影。这样详略得当的安排,就把父亲的爱全部都凝集在这个背影里了。第二十八课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通过环境描写突出主题 环境描写,就是对与人物活动或时间的发生、发展有直接关系的环境的具体情况和条件进行的描写。本文就通过环境描写衬托出人物的表现,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如文中描写城市的悲惨景象:“房倒屋塌,失去亲人的大人、孩子在哭泣,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在这种环境描写中烘托出救援工作的难度,体现出救援队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牺牲精神。
那么,如何通过环境描写突出主题呢?
1、独立成段或较大篇幅地集中进行描写。描写环境,展示生活画面、自然景观,借以赞扬人物,表现主题,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小站》一文中几段集中的大篇幅的生活环境描写,突出了这个车站小而精美的特点,从而表现了工作人员热爱本职工作、热爱旅客、热爱祖国铁路事业的精神。
2、随着文章故事情节的发展,穿插三言两语或点到为止的简要环境描写。通过描写环境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发展,或映衬人物的意志、品格和形象。如《我的爸爸》一文中,“雨越下越大,浇得人睁不开眼”“爸爸又转身钻到雨雾里”“身影渐渐地消失在茫茫的雨雾中了”等几次环境描写,既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更映衬出爸爸意志的坚强。
第二十九课 《古诗二首》
情景交融
写景离不开抒情,要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做到情景交融。例如《嫦娥》一诗中,作者开篇即写了屏风、烛影、长河、晓星,这四种事物通过用“深”“渐落”“沉”三个词一串联,就明显地蒙上了诗人的感情色彩,是我们领略到主人公那寂寞凄凉、不堪忍受寂寞的情怀。
那么,如何做到情景交融呢?
1、抓住最能表现自己感情的景色特点,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是描绘的景物具有感情热点。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将感伤赋予景物。这样,习作 出来才能情景交融,生动感人。
2、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做到寓情于景。第三十课 《西门豹》 突出重点,细节明确
写文章要有主次之分,重点突出。本文就把“找原因”“惩治巫婆官绅”作为重点来写,而“兴修水利”则一笔带过,体现了鲜明的层次性,突出了文章的重点。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重点突出,细节明确呢?
1、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将文章的“六要素”交代清楚,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楚,给读者一个完整的印象。
2、把中心段写具体。要做到详略得当,对于详写的内容,要不惜笔墨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细致的描写。然后抓住细节,进行描写。如写《捉螃蟹》:“我左手按着它的背壳,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从它的大钳子后面伸过来,轻轻地把它捉了起来。他不停地挥舞着两只大钳子,想施展它的本领,却因为被我紧紧地抓住,而无能为力。”通过对“我”的动作的详细描写,就把捉螃蟹的画面写活了。
第三十一课 《女娲补天》
用词准确、生动
用词准确、生动,不仅能把作者要写的人、事、物逼真的描述出来,而且还可以把细微的感情生动的表达出来。本课就做到了用词准确、生动这一点。如描写天塌下来的情景,通过一连串叠词的运用(轰隆隆、黑黑的等),逼真地表现出人间的悲惨状况。
那么,如何做到用词准确、生动呢?
1、要学会连续想到几个意思相近的词语,然后反复的推敲、比较。
2、选择出一个最符合事实,最能恰当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特点,最能贴切地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最能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词语。例如:每当天空渐渐撩去那黑色的面纱时,东方便飘起了一朵朵红色的云霞。随着红霞的出现,太阳慢慢地、慢慢地透过云霞,露出了早已涨得通红的脸庞。第三十二课 《夸父逐日》
如何写想象作文。
所谓想象作文,就是作者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借助想象的翅膀,超越生活实际构思出来从未见过的或者根本不曾出现过的生活图景,并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文章。本文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向我们讲述了这一神奇的故事。如,用“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形容夸父奔跑的速度快;写夸父为了解渴,“俯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等等,是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神话的神奇魅力。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想象作文呢?
1、选材一定要坚持“以现实生活为依据,表达美好的愿望,抒发真情实感”为原则。如《再过五十年》一文,想想未来世界冥王星上的四种动物:千里眼、顺风耳、天神、机器鹰的功能。这四种动物的名字大家都熟悉,所以写出来就能引起共鸣。
2、想象一般要按“现实——想象——现实”的顺序来写。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是孕育美好想象的肥沃土壤,离开现实的想象,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漫无边际的乱飞。
第五篇:语文作文写作方法
语文作文写作方法
高考作文目前主要分3类: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命题作文。根据高考作文“稳中有变、变中有稳” 的原则,2001~2005年全国卷都是话题作文,2006年两套全国卷都是新材料作文,2007年两套全国卷都是新材料作文。另外,也不能忽视广泛出现各地方卷子上的作文类型:命题作文。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最重要
考生一定要抓住新材料作文的最佳立意。最佳立意就是对材料本身最直接最全面的概括总结。材料中重复出现的短语就是应该重点关注的东西。
理清材料中的因果关系
考生应该先弄清材料中的因果关
系。也就是“什么事情导致什么结果”,“为什么导致这种结果”,从而推出“要想有好结果,就必须怎么样”或“不想有坏结果,就不能怎么样”。
看看这个例子: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乌鸦于是也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爪子被羊毛缠住,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可以这样分析:“什么事情”是指乌鸦看见老鹰俯冲抓羊很羡慕,于是经过拼命练习之后也俯冲抓羊。“什么结果”则是乌鸦的爪子被羊毛缠住而被牧羊人抓住了。“再问问为什么导致这种结果”,是因为乌鸦没有认清自己,盲目尝试。“要想有好结果,就必须怎么样”,可以这样认为:要想有好结果,就必须认清
自身,不能盲目学习。最后得出论点:大胆尝试的同时更要认清自己。
感受作者的感情倾向
高考语文新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在字里行间的叙述中,常常有一些感情色彩的词语,可通过对形象的描述或命题人的评论来判断。
例如:半年前,一位日本盲人戴着手套亲密触摸秦始皇兵马俑,引发公众的强烈质疑,因为触摸兵马俑会对文物造成一定损害。有关单位曾出面澄清说只是特例。然而,11月25日,法国总统萨科齐走进兵马俑坑,他用一只并未戴上手套的左手,触摸了一匹马俑的头部却无人阻止。
其实,对于残疾人等“特殊游客”可触摸文物之举无须过多苛责,在国外也早有先例。法国卢浮宫就建有一个触摸式展厅,专门给视力有问题的参观者一个零距离接触文物的机会,以便他们尽可能地对这些世界瑰宝有更深的了解。
这样分析:“然而”、“却无人阻止”、“无须过多苛责”,“在国外也早有先例”,“以便他们尽可能地对这些世界瑰宝有更深的了解”。这些词和句子带有感情色彩。得出结论:法国总统萨科齐不该触摸马俑;我们应该关爱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可以确定以下4个论点:特权者不应享受特权;弱势群体反而应享受特殊照顾;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坚守原则;不能向权贵低头,不能搞特殊化等。
通过语法抓住材料的主次
许多材料有主次之分,怎么拨开云雾见天日、扒掉枝叶见主干?这就需要借助语法来判断。
举个例子:在茂密的山林里,有一位樵夫救了一只小熊,母熊对樵夫感激不尽。有一天,樵夫迷路了,遇见了母熊。母熊安排他住宿,还以丰盛的晚宴款待了他。第二天早晨,樵夫对母熊说:“你招待得很好,但我唯一不喜欢的地方就是你身上的那股臭味。”母熊心里怏怏不乐,说:“作为补偿,就请你用你的斧
头砍我的头吧!”樵夫按要求做了。若干年后,樵夫遇到了母熊,问:“你头上的伤口好了吗?”母熊说:“噢!那次只痛了一阵子,伤口愈合后,我早就忘了。不过那次你说过的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这样分析:“不过”这个词语决定了“那次你说过的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是材料的内核。由此得出观点:利刀割指伤易合,恶语伤人恨不消。千万别让一句本不该出口的话去伤害善良的人。
◆命题作文需要拓展思路
命题作文已多年未考,而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已经考得太多。从近两年各省市单独命题的趋势上看,今年高考考查命题作文的可能性也很大。
命题作文的审题难度比材料作文小,但因为提示性的材料很少,要打开思路却不容易。采用组词造句法和提问的方法来打开命题作文的思路是非常简便有效的方法。
例如以“习惯”为题的作文可以这
样想:什么是习惯?谁的习惯?习惯还有哪些种类?习惯有什么作用?习惯怎样养成?习惯可不可以改变?为什么要养成好习惯?习惯让你联想
起哪些故事?历史上或现实中有哪些人因为有着怎样的习惯而走向成功或遭致失败?……这样一想,可写的内容就多了,然后从中挑选出自己最有把握的内容来写,就容易写出内容充实的作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