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吉林省公务员面试甲级试题库
【例题12】扫黄打非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扫黄打非”工作从未间断过,但文化市场中“制黄”、“贩黄”、“盗版”、“盗印”等违法犯罪活动也从未停止,时有回潮。有人将“扫黄打非”屡打不绝的原因归纳为以下6个方面:
(1)有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2)存在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以言代法等现象。
(3)一些地方政府及管理部门认识上存在误区,甚至成为保护伞。
(4)监管机构编制和经费不足,装备落后。
(5)盗版音像制品价格低廉,仍有较大市场,不法分子为利益驱动铤而走险。
(6)“制黄”、“贩黄”和“盗版”、“盗印”有着复杂的国内、国际原因。
要求:请你们通过讨论,确定上述原因对“‘扫黄打非’屡打不绝”现象的影响程度,力求达成共识。
评分参考标准:
优:(8-10分)考虑问题周密,计划有条不紊,结合实际,思路清晰,组织工作严密,有良好的技巧和开拓精神,措施得力,可以保证完成工作任务。
中:(4-7分)整个计划组织工作基本可行,思路基本清晰,协调能力一般,措施得当。差:(0-3分)思路狭窄,抓不住工作要点,组织工作混乱,措施不当,无法完成工作任务。
【答题思路】
这是一道多选式题目,没有固定的答案,应试者可以根据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来进行排序和加权,但在这6项之中,一定要把最重要的排在第一位,并在小组成员中间达成共识。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利益的驱动是一切不良现象滋生的首要原因。所以消费者喜欢低价买进商品,而不法分子为赚取高额利润会不顾一切地“制黄”、“贩黄”和“盗版”、“盗印”。因此,消费者和生产商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同时作为管理者的政府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把题目中给出的6条原因进行分类:
1.市场层面的原因(最本质的原因或内因):第5项;
2.管理层面的原因:第3项、第2项、第4项和第1项;
3.环境原因(外因):第6项。
把这些原因分类后,应试者不但能很快达成共识,并且讨论的结果也容易获得考官的认可。
【例题13】关于优化政务环境,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2003年广东省公开选拔副县级干部考试面试题)
广东省某山区县近年来的发展相对缓慢,最近,该县政府办公室准备代县委、县政府起草《关于优化政务环境,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现请你和本小组的其他应试者以县政府领导成员的身份,参加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讨论对《决定》的修订意见。
你们的任务是:通过讨论,确定优化该县“政务环境”的举措,力求达成共识。具体做法是:
一、备考阶段(30分钟)
(一)在认真阅读《某县政务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与举措》(系《决定》的节选,附后)的基础上,针对每个问题,从备选的两项措施中,选择一项你认为比较可行的措施。
(二)根据措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对你所选的5项措施进行排序,相对重要、相对可行的措施排在前面,填写《措施选择排序表》(一式两份),准备阐明自己观点的发言提纲。
二、考试阶段
(一)第一轮发言。根据抽签顺序,依次发言说明措施选择和排序并阐述理由,每人限时5分钟。
(二)自由交叉讨论35分钟。力求在措施选择和排序上达成共识。在本阶段允许自由插话,但发言要语言简练,不长篇大论,独占发言机会。
(三)讨论总结。按原抽签逆向顺序依次进入考场,对本次讨论进行总结,完善、充实自己的观点,或提出自己新的看法,每人限时3分钟。
附:某县政务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与举措
(一)县直机关和乡镇干部严重超编,总体素质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且收入偏低,贫困乡镇留不住干部。
拟采取的措施:
1.压缩县直机关和各乡镇工作人员,出台鼓励机关工作人员“三年带薪下海”政策。人员压缩分流后,适当提高全县机关工作人员职务补贴,较大幅度提高5个贫困乡镇工作人员的职务补贴,贫困乡镇干部的家属可以优先办理“农转非”。
2.加快推进全县局、科级干部的竞争上岗工作,尽快让一批年富力强、群众认可的干部走上局、镇级领导岗位。加快愿意留在贫困乡镇工作的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
(二)政府职能转变相对滞后,部分政府机构职能交叉重叠,行政审批不规范,服务观念淡薄。
拟采取的措施:
3.清理和规范所有行政审批项目,三个月内完成。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深入清理各部门的“小金库”,把治理“三乱”作为净化政务环境、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环节来抓。
4.加大县政府机构撤并力度,同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近期由县委、县政府向各部门派出督查组,重点检查政务公开和制度建设的措施是否落实。在社会上聘请机关作风监督员,在本县各媒体开办常设性的机关作风监督专栏和专题节目。
(三)部分基层单位的领导班子软弱涣散,脱离群众,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缺乏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拟采取的措施:
5.扎扎实实地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建设好村党支部,理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继续排查问题相对突出的镇、村,由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重点帮助整治。
6.选好配强乡镇领导班子。选调县直机关一批素质高、有朝气、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到村党支部任职或推荐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
(四)部分综合管理部门办事手续繁琐,效率低。前些年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遗留问题尚未解决,政府的公信力受损,影响全县投资环境的改善。
拟采取的措施:
7.县城中心广场、县政府和各乡镇政府门前均要设立政务公开专栏,公开办事程序,宣传本县发展民营经济和引进外资的政策规定。总结推广县民营经济工业园区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经验,为投资者提供低成本、高效率、文明规范的服务,加快推进“一个窗口办公”和“一站式”服务。
8.缓建县委、县政府新办公大楼,将基建款用于清偿前几年县财政修建大桥拖欠群众的集资款。实行项目引进责任制,内源、外源经济一起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每年每人至少引进一个投资项目,县直各部门由县计委拟定引资指标,各部门一把手必须亲自抓引资工作。
(五)政府各部门依法办事水平有待提高,某些领域的腐败现象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9.全县各单位一把手集中在县委党校参加“党纪、政纪、法纪”培训班。纪检监察部门要集中力量查处经济领域的违法违纪行为,着力遏制部门和行业的不正之风。要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10.整顿社会治安秩序,重点打击妨害经济发展的严重犯罪分子,特别是危害社会稳定的黑恶势力。工商管理、税务、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要继续打击制假贩假、偷税骗税行为。
【答题思路】
这是一道多选式无领导小组讨论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试者根据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把握找出合理的选项,并说明原因,最后再根据重要性排序就可以了。在整个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其他成员的观点,最后大家要达到一致意见。
【参考答案】
按照先后顺序,我选择的措施依次是第1、4、6、7、9这五项,其理由如下:
第一个问题可以概括为干部超编、收入偏低、留不住干部,其深层次原因是干部超编,因为干部精简之后,就可以解决干部收入偏低的问题,解决了干部收入偏低问题,也就容易留住干部,第1项措施具体提出了精简的措施,具有可操作性,所以我选择了第1项措施;
第二个问题的本质是机关作风涣散,并不是第3项措施中谈到的“小金库”或“三乱”问题所致。所以,只要落实第4项措施,狠抓作风建设,同时加大县政府机构撤并力度就可以解决第二个问题。相比之下,第4项措施更具有针对性,所以我舍弃了第3项,选择了第4项措施;
第三个问题是基层单位的领导班子缺乏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第5项措施虽然可以解决领导班子缺乏凝聚力的问题,但却不能有效解决战斗力和创造力的问题。而第6项措施强调
了选好配强乡镇领导班子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选调素质高、有朝气、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到村里任职的具体措施,具有针对性;
第四个问题是服务问题,第8项措施中提到的缓建县委、县政府新办公大楼,将基建款用于清偿前几年县财政修建大桥拖欠群众的集资款等做法虽可以解决政府公信力问题,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政府的服务环境和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没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哪怕是引入责任制,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每年每人能够引进一个投资项目,恐怕也难以留住项目。所以解决服务问题,仍应从服务着手。所以我选择了第7项措施;
第五个问题是政府部门的作风形象问题,只有从政府自身抓起,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政府形象,打造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第10项措施虽然从社会治安秩序整顿上寻找突破口,可以打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但是却回避了问题本身,因为问题是来自于政府自身。所以我赞同第9项措施,解决问题,首先从一把手抓起、从纪检监察抓起、从政法队伍抓起。
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根据措施的可操作性以及相关的强弱标准,我对选出的这五项措施的排列顺序是:1→7→9→4→6。县政府应该按照上面的排序采取相关的措施来解决该县近年来发展相对缓慢的问题。
【例题14】荒岛逃生记
题目背景:私人飞机坠落在荒岛上,只有6人存活。这时逃生工具只有一个只能容纳一人的橡皮热气球吊篮,没有水和食物。只有这个人成功寻求到援助才能最终救出另外5人,你该选择哪一位乘坐热气球去寻求援助。
角色分配:
(1)孕妇:怀胎八月
(2)发明家:正在研究新能源(可再生、无污染)汽车
(3)医学家:经年研究艾滋病的治疗方案,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4)宇航员:即将远征火星,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新星球
(5)生态学家:负责热带雨林抢救工作组
(6)流浪汉
【答题思路】
有人选择流浪汉的角色:驾驶热气球去求生很危险,你们几个人要么对人类有贡献,要么是一尸两命;与其让你们冒险,不如让我去冒这个险,我一定会带人回来救你们的。
有人选择宇航员的角色: 受过专门的生存训练,那也就意味着他搭乘热气球之后,活下来的机会最大。那么他找来救援人员以救活其他人的可能性也最大。此外,剩下的四个人,却正好组成一个最佳的团队,也只有这些人通力配合才能在荒岛上存活下来,等到宇航员找来援兵。还有很多人选择了孕妇,可这个题目的立意并不在于讨论生命的价值孰轻孰重,而是权衡利弊,寻找最优的求生方案。选择孕妇的人可能是仁慈的,可是却没有考虑这个方案的可操作性,试问一个站着都困难的孕妇如何操控热气球逃生,又怎么能把所有生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行动不便的孕妇身上呢?
【华图名师点评】这类面试题考查的是什么呢?这类题考查的是应试者的分类和计划能力,还有一些必不可少的生活常识。因此,应试者在答这类题时可按照“讨论前提(经济人、道德风险排除等)→目标(求生)→原则(全体获救第一位、有一人获救第二位,求生第一、求救第二,或按时间分长中短期策略等)→达到目的的条件(维持生存、求生必备工具等)→风险防范”的逻辑框架来整理思路,再有人控制时间、有人负责记录总结、有人用来反驳,也就可以完成这种形式的面试了。
【例题15】好领导的标准
你认为什么样的领导是好领导?
【答题思路】
这是一道开放式问题,好领导的标准太多了,所以要答这类题很容易,但要把最重要的标准以符合逻辑的方式说出来,并且大家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本题要求各位成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地制定一个好领导的标准,下面是几个答题的思路,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
【参考答案1】
刚进入社会的新员工,做事情往往没有经验,工作没经验,需要领导的言传身教和培养。好领导的标准一般有三条:
1.好领导要有宽广的胸怀,在公开场合能适当地克制自己的脾气和喜好,有容人的雅量和肚量。
2.好领导不但善于阐述自己的观点,更愿意从部属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执行制度。
3.好领导敢于承担责任,能够为部属负责任(即幸福的花儿我与大家同浇水,夜走麦城的败绩我有份)。
【参考答案2】
好的领导干部要过好“四关”:
1.要过好权力关。领导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使用权力时必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切不可将权力视为己有、为私所用。
2.要过好名利关。名和利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但共产党人是不求虚名、不争浮利的。领导不能随着职位升迁,工作取得成绩,就放松政治、思想、道德的修养。名利思想是一种精神腐蚀剂,它会使人事业心消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淡化。
3.要过好法律关。法律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别的发明使人类学会了驾驭自然,而法律让人类学会了驾驭自己。各级领导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代表者、扞卫者,为此,我们要从自身做起,用法律来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这就要求领导必须学法、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用实际行动做依法治国的实践者。
4.要过好群众关。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力量的源泉,离开了人民群众,任何人都将一事无成。得民心、顺民意则兴盛,失民心、拂民意则衰亡,这是古今中外公认的真理。我们应该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的需要放到第一位,把群众的忧虑和呼声作为我们从政的第一信号,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干群众之所盼,解群众之所忧。
【参考答案3】
1.处事果断:该下决定的时候就要下,哪怕是个未知成果的决定,一旦认准就不要犹豫;还有,当要裁人的时候,切不可顾及什么情面,什么人情!对自身公司发展有害的就一定要清除!
2.善于用人:什么样的人胜任什么样的岗位,懂得区分!
3.平衡之道:公司里总有些许好人和“坏”人,学学古代皇帝,用“坏”人牵制好人,用好人遏制“坏”人。
4.赏罚分明。
5.一诺千金:答应过员工的事,一定要做到!
6.有远大的理想,并且能感染身边的员工,使其盲目地相信你:有一种人,他可以用语言促使员工卖命地给他干活,虽然可能他渲染那个目标太过理想,但他用自己的热情感染了身边的人!如阿里巴巴的马云。
7.百折不挠:不论遇到多大的风雨,都坚持自己的理想!(除非你的理想本身是个错误)
【参考答案4】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又说“群雁高飞头雁领”。领导者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车头”,是干部群众的“头雁”,是工作和事业的骨干、中坚,应该具有更好的素质,更好的本领,更好的能力。这种素质、本领和能力应该是综合性、全方位、立体化的,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六个方面:
一是脑中要有规划。规划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定时期内全部工作的战略谋划与总体部署,主要阐明奋斗目标和政策思路。其中,目标任务是灯塔,是航标,指引人们进取的方向,激发人们拼搏的动力;政策思路是过河的桥、摆渡的船,是明确人们干事创业的基本遵循,是引领人们达到目标的行动路径。要想推动事业发展,提高领导绩效,就必须有明确而符合实际的目标任务来团结干部群众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就必须有扎实而可行的政策思路来引领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步调一致。没有目标的行动只能是盲目的行动,没有思路的行为只能是忙乱的行为。因此,一定要强化规划意识,既要善于从实际出发,把上级的要求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提出目标任务,理清政策思路,科学制订规划,又要善于运用规划来武装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规划的内容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宏伟的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二是胸中要有全局。当今世界,通信越来越发达,交通越来越便捷,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强劲,不仅一个单位与所在部门、一个部门与所在地区、一个地区与全国大局的联系与互动越来越紧密,与国际大局的联系与互动也越来越紧密起来。在这种形势下,只有胸中有大局,才能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获得正确的工作指向,不然,就会像盲人骑瞎马,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领导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反映到领导者身上,就是要善于把握全局、精心谋划全局、自觉服从全局,以宽广的眼界胸怀通观全局,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以宏观的战略思维分析全局,顺势而动、因势利导;以普遍联系的辩证思维谋划全
局,瞻前顾后、统筹兼顾;以在大局下行动的党性修养服从全局,自觉为党分忧、为国建功、为民造福。
三是手中要有典型。典型调查是重要的工作方法,典型引领是有效的领导方法。一批富有代表性、体现广泛性的典型数据、典型材料、典型单位、典型人物,是领导者开展工作的重要支撑。典型数据、典型材料,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宝贵资料和重要信息,透过它们,可以迅速了解情况,准确掌握尺度,深刻认识规律,进而科学决策,恰当安排,有效落实。典型单位虽然只是面上工作中的一些点,典型人物虽然只是群体中的一些人,但通过这些点、这些人,认真细致地“解剖麻雀”,既可以发现好的经验,供面上推广,以点带面;又可以及早发现存在的共性问题,查找原因,及时对症下药。典型犹如镜子,正面典型可以立为标杆,激励人们对照典型找差距、瞄准先进定措施,见贤思齐、争先创优;反面典型可以作为警钟,提醒人们吸取教训,改正错误。
四是心中要有韧劲。“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事业征程,从来少有康庄大道;蟾宫折桂,自古未见轻而易举。荣耀面前,道不尽几番风雨,几经艰辛;成功背后,有谁知几多苦甘,几多坚毅。知难而退、畏首畏尾、患得患失,只会半途而废,干无所成;只有不畏艰难、直面挑战,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哲人云:运气喜欢在某些时刻撤退,为的是要你以坚韧的努力把它重新召回。江苏省昆山市二十多年快速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就是,保持连续就是速度,保持稳定就是效益。一项事业、一件工作,干到最艰难的时候,常使人觉得“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只要领导者善于团结广大群众,“咬定青山不放松”,必将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五是身上要有魅力。对领导者来说,执政能力、工作成绩,往往与其人格魅力密不可分。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形象,给人以无言的教育;是一种力量,给人以鼓舞和鞭策;是一种表率,给人以示范和引导。据现代管理学的研究,部属的积极性,至少40%要靠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来调动;有的西方领导科学专家甚至认为,领导者的成功定律,是由99%的魅力与1%的法定权力构成的。因此,领导者要加强自身修养,增强人格魅力。魅力出于美德,清正廉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的人格,能传递出一种伟大的力量;魅力源于学识,有了丰厚的学识作底蕴,有了对各种现实规律的全面把握,才容易获得同事及下属的尊重和佩服,更好地树立威信,赢得未来。
六是身边要有人才。充足的人才是领导者成事立业的首要条件,善于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身边是领导者开创事业的必备素质。因此,要具有强烈的人才意识,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能见人好、能容人好、能助人好,从思想上重视人才,从感情上贴近人才,热心发现人才,诚心使用人才,精心爱惜人才,用心留住人才,形成人才群贤毕至、层出不穷的良好局面。要准确无误地识别人才,客观公正地评价人才,公道正派地用好人才,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展其长、各得其所、“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氛围,助推事业成功。
【华图名师点评】
上面几个答案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谈一个好领导应该满足的条件,同学们在答这类题时可以从自身入手再加上自己所报的岗位来谈。前面说了很多好领导的标准,其实好领导的标准很简单,我们可以站在不同人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1.在上级的眼里是个好下属--能够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2.在下级的眼里是个好上级--合理配置资源,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
3.在群众的眼里是个好干部--本着以人为本和执政为民的思想来展开各项工作;
4.在家人的眼里是个好父母和好子女--关爱家人,遵守家庭伦理道德;
5.在朋友的眼里是位好朋友--诚实守信。
第二篇:2012吉林省公务员面试宝典
2012吉林省公务员考试面试宝典
【导读】此宝典为吉林市华图精心搜集整理的,以备广大吉林省公务员考试考生面试备考所用,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备考也是可以通用的。本宝典内容将会不断进行更新充实,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此宝典为吉林市华图精心搜集整理的,以备广大吉林省公务员考试考生面试备考所用,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备考也是可以通用的。本宝典内容将会不断进行更新充实,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2012吉林省公务员考试面试宝典:公务员面试必须穿正装吗?
2012吉林省公务员考试面试宝典:身材比较胖会影响印象和分数吗?
2012吉林省公务员考试面试宝典:面试时,穿牛仔裤行吗
2012吉林省公务员考试面试宝典:面试时对考生的举止的要求
2012吉林省公务员考试面试宝典:模拟练习具体包括那几部分呢?
2012吉林省公务员考试面试宝典:练习时说不出或表达不出来怎么办
2012吉林省公务员考试面试宝典:面试现场时间安排的相关问题
2012吉林省公务员考试面试宝典:面试五项警示
2012吉林省公务员考试面试必知十大应答原则
更多公务员考试面试辅导资料>>>
第三篇:2009年吉林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甲级)
2009年吉林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甲级)满分:100分 时限:12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30分钟,作答9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造成农村就读学龄人口减少。村办小学布点分散,班额小,教育资源浪费严重,教师素质不齐,教育质量堪忧,教育经费紧缺,软硬件设施差等问题明显。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政事及发展的决定》正式出台。文件规定凡是10人以下的乡村小学,教育点,一律给予撤销式合并,农村教育管理体制由原来的“三级办学两级管理”,即县、乡、村办学,县、乡两级管理,改为以县为主。当时,这一消息曾让多年研究农村教育的一些专家学者兴奋不已。他们评这是“第一次将农村教育纳入国民财政保障体系。”
随后,农村“撤点并校”工作在中国大地快步推进。以广东省为例,2007年化州市撤并教学点105个,2008年撤并小学207所,初中9所,两年共撤并学校32l所,仅两年时间,化州撤并的学校就占学校总数的37.5%”同样,大埔县的小学由2002年的254所减少到如今的142所,七年时间共撤并小学112所,撤并比例为42.3%,四会中小学数月从2001年调前的175所减少到目前的125所,撤并比例为28.6%。
大力度的撤并“麻雀校”和集中办学使当地农村教育出现新亮点,如:显著扩大了学校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一定程度上集中了优质资源,教育质量有了保证,特别是寄宿制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的积极作用突出。
但这个“撤点并校”的改革在8年的推广过程中,一系列“尴尬”也逐渐暴露出来,近日.某省社科院“农村改革背景下贫困山区基础教育需求与评估”课题组发布调研报告,详细分析了偏远地区实施撤点并校的利与弊。
课题组在陕南调查时发现,撤点并校后,六七岁的孩子为了上学,每天都要走几十里山路,早晨四五点钟就要起床,晚上十来点钟才能回到家里,每天在路上耗费的时间最多超过4个小时。
在岚皋县东坪乡中心小学,课题组访问了23个学生,其中,4个学生在上学路上被蛇咬过.9个学生被狗咬过,大多数学生被蚂蝗和马蜂蛰过,有些学生还被山上掉下来的石头砸伤过。
有的地方寄宿制学校建设滞后,学生食宿条件较差,生活费用超出当地群众承受能力.增加了农民负担,有的地方对布局调整后的学校处置不善,造成原有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流失等。
教育部在回复部分网友反映的布局调整导致部分学生上学难的问题时指出:今后农村小学布局调整要按照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方便就学的原则实施,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调整,要在保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进行.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须保留必要的小学和教学点,防止因过度调整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问题。这个回复被舆论解读为国家叫停“强行撤并”。
某文化研究机构郑教授对此发表意见说,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暴露了太多问题。早该到打住的时候了,撤点并校名义上是讲农村中小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听起来挺美,实则是在实行了义务教育免收学费后。以县为主的财政制度让不少地方政府为了减轻负担而出的一个“馊主意”。通过学校大合并可以减轻财政压力,但却毁了农村的教育。把学生都集中在几个学校,也可以搞一些形象工程,看着好看。这些撤点并校大跃进.除造成上述严重后果外,还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一个学校的存在不仅仅是学校,它还担负起传播的重任,是知识中心,不分青红皂白地给并了撤了,等于文化中心给亡了,农村就真成文化沙漠了。
2.“脱贫四五年,一病回从前”“救护车一响,一年猪白养”这些顺口溜道出了一此百姓在看病问题上对因病返贫的担忧.
在陕西一个叫神木的小县城,居民已经没有了这种担忧,因为当地实施了一项特殊的医疗改革政策——全民免费医疗,只要是神木县户籍的居民在指定的乡镇医院住院开支200元以上,县级医院住院开支400元以上部分都由县财政买单,每人每年最高可以报到30万元。这项从今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实施办法称为。开国内先河的医疗保障制度”,而这次实施的全民免费医疗其实是神木县出台的十大庶民工程中的一部分。
有人说,经济实力是这项惠民政策的基础。据估算,陕西神木县去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了6.87万元,已经远远超过了全面小康社会人均生产总值3000元的标准,地方财政收入达到了16.7万元,综合实力位居陕西省第一位,西部第五位。
这项惠民政策实施了两个多月之后,却出现了让一些当地医疗部门失调的问题。比如许多患者蜂拥而至,该县7家定点医院病床爆满。一名患者家属说,现在着急住院,就得找熟人说情,在免费住院的福利之下。甚至出现了有 些人“小病也要住院“‘病好了也不出院”,“无病也要住院”等等现象,各大媒体及网友纷纷发表评论,争议四起。
《京华时报》一篇题为《神木免费医疗疑似大跃进》的评论指出,“重大政策出台的时候除了理想主义的动机,决策部门需要更多现实的思索和科学的考虑,一套完善的医疗体系或者任何社会服务体系必须有与配套的成熟机制”。
《西部商报》发表评论《神木免费医疗有巨大探索意义》。《新京报》发表评论文章.认为“神木模式打破了城乡之间的界限,也打破了职工、居民之间的身份界限,相比现有体系迈出了一大步。”
某社会学研究所的专家则认为,中国的医疗政策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是逐步推进的,神木医疗改革是以这些年该县公共财政收入节节攀升为基础的,无论是成功的探索还是出现的问题都与神木的政治、经济发展分不开。
3.今年年初,湖北某县政府发的“红头文件”,针对全县机关2009年公务用烟制定了专门的考核管理办法,全县所有行政、事业单位、服务中心、企业一律试行政府采集采购;管理办公室对用烟数量都有指导计划任务。每月检查完成进度;凡公务用烟使用非正规渠道卷烟的,发现一次扣减该单位公用经费1000元。在这份文件后面还附有一份指导性计划表。记者发现,全县一年计划抽烟23000 余条。如按每条烟170元的标准计算,全县的单位一年要抽掉近400万元,才能完成任务。
对此,该县卷烟市场整顿工作领导小组的人解释,该县每年烟草税收流失很大,出台这个指导性意见,意在引导公务人员为地方经济做贡献。保护地方税收,也就保护了地方的经济发展与百姓生活。
当记者问到既然是指导性计划,为何又规定了处罚措施呢?该县委宣传部负责人称,县里出台文件,当然希望各单位严格遵守,标明扣罚措施可起到约束作用。该负责人同时强调,“指导性计划”出台以来,政府并未真正实施过扣罚措施。
4.去年,四川某县柑桔丰产,黄澄澄的桔子挂满枝头,煞是喜人,然而,网上一则“川桔有蛆虫”的传言使柑桔大量积压,眼看果农一年的幸苦就要付之东流,该县要求辖区各单位干部职工每人购买一百斤柑桔,因为涉及到果农利益,大家从情感上很难开口否定。在这个越来越重视农民利益保护的社会,只要与涉及农民利益相符,任何措施似乎都不为过,但是,对这种做法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人们还是产生了怀疑。
政府能够切实为民着想,下力气为农民解决困难,这一点是值得赞许的,使用行政命令让干部买柑桔怎么觉得不伦不类。且不管实际效果如何,是否能解决柑桔滞销问题.仅是每个人一百斤,就会有很多家庭可能一下子买入两百斤乃至更多的柑桔,即使它营养丰富,老少皆宜,如此大的数量也让人难以接受,最终可能大部分都会被扔掉或者腐烂掉,政府与其逼迫公务员“献爱心”何不亲自动手?因为政府有更充分的实力购人这些滞销柑桔,购人后也有更多的处理方式:可以销往外地企业深加工,即使以较低的价格,剩余的一些何不权当福利发给公务员?还能避免了大量柑桔被扔掉或腐烂掉。
5.2007年4月,河南长垣县在乡镇领导班子考察中,首次把忠诚、感恩作为一项主要内容,明确提出“不孝敬父母的干部不能提拔重用。”
这一项规定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干部群众议论纷纷,多数人鼓掌叫好,认为善恶为先,一个连自己亲生父母都不孝敬的人还能指望他“孝敬”人民,为百姓于实事?但也有人提出,要分清“公德”与“私德”,不能以道德代替法律,对官员应该不求完美,但求尽职。
个人私德,能否成为干部选拔使用的标准?人们意见纷纷,说法不一。不可否认的是.人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我国经历了长期的人治社会,“法律虚无”的论调曾经喧嚣尘上。人们呼唤和渴望法治社会的到来,对法律充满了期待和依赖.但是娇枉有可能过正。“法律万能论”异军突起,并呈蔓延之势。各种法律、规范性文件层出不穷.法律和各种准法律文本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而法律万能”热流未止,人们的冷思考接踵而来,法律是不是万能的?法律能不能取代道德规范? 6.根据红谷滩新区“管字发48号文件”和3月26日下发的《临街建筑物空调安装、窗帘设置、衣物晾晒规范管理实施方案》的规定,所有建筑的外立面需架设空调室外机的.开发单位需要委托设计单位,结合建筑外立面的风格、结构、颜色,统一设计,报区规划分局、区城管局批准后,由开发单位统一实施:外置空调主机必须以格栅式进行遮蔽.未达要求的,由项目开发商提出整改意见报区规划分局和区域管理局审批后进行整改,相关费用由开发商和本楼盘管部门负责。
根据实施方案,所有临街建筑外漏窗帘的色调要统一用纯白色,所有临街原有建筑物外露窗帘色调按照本规定要求进行调整.可设置双层窗帘:外为纯白色,内侧自定。所有临街建筑物阳台及窗台外不得设置外置晾晒托架,所有晾晒物不得吊挂在阳台窗户外部,在阳台内晾晒衣物扶手位置。
该《方案》还要求,楼盘物主管理公司和社区委员会负责针对空调安装、窗帘设置、晾晒物吊挂等规定向业主进行说服解释工作:区城管执法分局负责针对部分消极配合住户的督促执法工作,并成立由管委会主任组长的红谷 滩新区临街建筑物质对立面美化整洁活动领导小组。
红谷滩一社区委员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说,此工作很难开展。对此,有人发出疑问:“如果居民使用的不是纯白色,是不是意味着都要更换掉,那么换掉窗帘这笔钱由谁出?空调安装位置不符合要求的,要将外机移到指定位置,如果住宅建筑时没有设计安装位置或者不同住宅安装的外置不一样,又如何协调?”一位当地居民告诉记者,这笔钱不管谁出,都有点“劳民伤财”的感觉。
红谷滩新区管委会主任宋铀表示.红谷滩新区正打道“百年经典”城市。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重点整治城市的形象地区、主干道和临街的地方。改装窗帘和空调产生的费用,宋铀表示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必要时管委会会补贴一点。
国家发改委会国际中心特邀研究员王利认为: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的这个方案以美化市容、打造“百年经典”为目标,但这种做法凸显了我国地方政府职能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方面,政府管了很多不该管也管不了的也管不好的事情。政府应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更好地发挥公民在公关事务管理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如何将政府行为纳入法治轨道,加强公民参与,实现程序正义,是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就本事件来说,在方案出台前,是否有必要举行听证会,听取临街居民的意见?涉及公众切身利益,应为公民参与提供渠道和平台,多角度全方位的听取群众意见,包括座谈、听证、恳谈等方式,明确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避免政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避免对政府公信力的损伤,使法治真正成为政府动作的价值追求和制度保障。
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廖晓明教授表示,为市民美化环境,规范空调安装、衣服晾晒很有必要,但对临街窗帘的色调统一要求就不妥了。
三、申论要求
1.在现实工作中,一些政策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除了执行层面的原因外,很多源于政策制定层面。请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概述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20分)要求:概括准确,观点明确,条理清晰.不超过400字。2.给定资料1中,有人认为“撤点并校”是一个“馊主意”,是“形象工程”。这项改革也被教育部“叫停”,请你对这些事进行分析.谈谈见解。(20分)要求:概括准确,观点明确,条理清晰,不超过.400字。
3.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的《临街建筑物安装空调、窗帘设置、衣物晾晒规范管理实施方案》受到市民的质疑难以实施,该管委会决定调整原来的方案和工作方法,请你以该部门工作人员的身份完成以下工作:(1)修改原文案的不合理内容。(10分)要求:明确指出原方案不合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调整意见,不少于200字。(2)写开展“红谷滩新区临街建筑物外立面美化政治活动”的基本思路。(10分)要求:围绕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作答。措施要具体得当,步骤全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200字。(3)对原来红谷滩新区临街建筑物规范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10分)要求:不要写成文章,分条作答。观点明确,体会深刻,表达准确,不少于100字。
4.请根据你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与感悟,以《从政策的法、理、情谈起》为题,写一篇文章。(30分)要求:观点明确,视野开阔,论证深刻.语言流畅,800字左右。2009年吉林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甲级)参考答案:
1.在现实工作中,一些政策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除了执行层面的原因外.很多源于政策制定层面。请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概述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20分)要求:概括准确,观点明确,条理清晰,不超过400字。答案(395字):
从政策制定角度来看,导致政策执行遇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政策制定的出发点不够合理。政府的公共政策应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出发点,但有些地方政府却把政府或部门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和群众利益之上,导致政策制定的方向出现了偏差.难以得到公众认同。
二是政策制定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够充分。调查论证工作不到位,或没有进行科学地调查、论证和分析,政策制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的政策违背市场规律和社会公理,明显有悖情理,科学性欠缺,以致政策公信力不足.难以令人信服。
三是政策制定过程中民主性、合法性不足。突出表现在.政策公开环节缺失,政策制定缺少群众参与。没有坚持决策公开原则,遵循法定程序.提前公布政策的内容、目的、预期效果。没有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反映群众意愿和要求.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以致政府的政策制定民意基础薄弱,甚至背离了群众的意愿.使群众由针对政策制定过程的疑问引申到了对政策本身的质疑。
2.给定资料1中,有人认为“撤点并校”是一个“馊主意”,是“形象工程”。这项改革也被教育部“叫停”,请你对这些事进行分析。谈谈见解。(20分)要求:概括准确,观点明确,条理清晰,不超过400字。答案(400字):
“撤点并校”是政府根据小学布点分散、班额小.教育资源浪费严重,教育经费紧缺等问题提出的一项政策,它扩大了学校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一定程度上集中了优质资源,保证了教育质量,对寄宿制时的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起到了积极作用。
部分“撤点并校”可能被一些地方政府利用.成为减轻财政负担、大搞形象工程的工具。但被“叫停”的根本原因是其没有依据农村的实际形势做出切合实际的政策。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有的地方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学生食宿条件较差:路途遥远的学生耗费时间长、人身安全存在隐患:生活费用增多,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生活负担.甚至出现大量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问题;
为此.教育部指出农村小学布局调整要按照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方便就学的原则实施。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和撤乡并镇的新区划,考虑校点的布局和撤并。以达到优化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方便学生上学的目的。
3.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的《临街建筑物安装空调、窗帘设置、衣物晾晒规范管理实施方案》受到市民的质疑难以实施,该管委会决定调整原来的方案和工作方法,请你以该部门工作人员的身份完成以下工作:(1)修改原文案的不合理内容。(10分)要求:明确指出原方案不合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调整意见,不少于200字。答案(292字):
一是政府存在着职能越位情况。针对这个问题,政府应恰当地行使自己的行政职权,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发挥公民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
二是对室内装饰的色调、窗帘颜色的选定进行强制干涉并加以规定,没有尊重公民的权利,政策制定不切合实际.可行性不强。因此,政策制定前要进行科学地预测、评估,保证方案的可行和有效。
三是政府行为缺少法律的约束和监督。没有纳入到法制轨道上来。因此,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政府的行为给予保障和约束。
四是政策制定前,没有举行听证会听取群众的意见,没有汇集民智体现民需。为此.应为公民参与提供渠道和平台,通过座谈、听证、恳谈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听取群众意见。
(2)写开展“红谷滩新区临街建筑物外立面美化政治活动”的基本思路。(10分)要求:围绕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作答。措施要具体得当,步骤全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200字。答案(285字):
在制定方案上,首先应由红谷滩管委会制定美化整洁工作的草案,加强调查研究.对于草案中的内容加强论证分析,避免草案脱离实际。其次,为公民参与提供渠道和平台.通过座谈、听证、恳谈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听取群众意见,汇集民意,避免政策的盲目和随意。同时,将方案提交给有关专家审议并听取其意见。最后,管委会 结合群众和专家的意见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
方案实施中,管委会应该发挥指挥领导作用,发挥居民和开发单位的主观能动性.由开发单位和居民完成对自身区域的美化整洁工作,相关费用可酌情由管委会承担。同时.规划部门和城管部门负责审批监督。发挥各方主体的能动性,做好临街美化整洁工作。
(3)对原来红谷滩新区临街建筑物规范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10分)要求:不要写成文章,分条作答。观点明确,体会深刻,表达准确,不少于100字。答案(200字):
第一,明确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发挥市场经济中的应有职能。
第二,加强依法行政,在出台政策行使权力时要严格依法办事.保证行政活动的合法性,避免脱离法治轨道。第三,加强与居民的沟通交流.行政要多加强居民的参与力度,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更要为公民参与提供渠道和平台.多角度全方位地听取群众意见,包括座谈、听证、恳谈等方式。
第四,在行政活动中也要考虑到给居民带来的影响,在关系城市形象的公共工程应该考虑由政府买单。4.请根据你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与感悟,以《从政策的法、理、情谈起》为题,写一篇文章。(30分)要求:观点明确,视野开阔,论证深刻,语言流畅,800字左右。参考例文(900字):
从政策的法、理、情谈起
政策是指以政府和政党为代表的公共权力机构为了解决公共问题,实现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目标,通过一定的程序制定的行动方针和行为准则。它是社会组织从事社会管理的依据,是判断是非、划分行为界限的准绳,是社会秩序的“调节器”。
良好的政策能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良性运转,不良的政策则会引起社会恐慌.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因此,政策在制定前.要进行科学地预测和评估,切合实际.符合法律和情理。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政府也要依法行政,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而.恰当地处理好政策与法、理、情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政策的科学化、法治化、民主化和公开化。
法即法则,强调的是统一性、确定性和强制力,它为政府的行政行为提供了法律基础和制度保障。但是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并没有做到依法行政,而是置政策内容的规定不顾,这不仅违犯了政策的原则性,而且导致群众对政策严肃性的怀疑.从而使政策的权威大大减少,政府的公信力降低。因此,政府要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依法行政。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理即公理、公共道德或者是公共利益.它是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们日常行为的准则.对事情的本来面目起到一种昭示或者揭示的作用。如四川某县发布行政命令让干部买桔.这种行为不属于政府的职能范围之内,有悖于常规,既不合法也不合理,体现出政策的缺陷。因此,政策制定后要及时地优化方案.本着符合实际、效益突出、合法合理、切实可行的原则,修订后再出台。
情即情感、社会道德,它是一种行为规范,一般不具有实施的强制力。它的实现靠社会的舆论评价、人们的内心信念、习俗、惯例、传统和社会教育的力量维系,对全体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具有规范和调整作用。当政策里包含过多的情感或者是在执行过程中与公众的内心信念、社会道德相抵触时,在集体主义面前,应以政策为主,同时,对于不完善的政策也应及时修正,以期更好的服务于大众。
总之,政策的制定应多方面考虑,制定前不仅要对方案进行科学的评估和预测.还应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研究,与广大人民群众沟通交流,汇集民智,采取民意。并要兼顾法律与社会道德,全方位、多角度思考,从而制定出科学、法治、民主的政策,以此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第四篇: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甲级)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甲级)真题及参考答案
满分100分 时限12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30分钟,作答9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
1.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共同构成国民素质的三大要素。身体素质是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素质的优劣、民族体质的强弱,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体育事业和国民身体素质非常重视。
1952年,毛泽东同志将体育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根本任务确立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1997年,江泽民同志为体育工作题词:“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重申了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宗旨。
2013年8月31日习近平强调,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方针和任务。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2009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年《全民健身条例》„2012年《“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议计划》。
2.2013年8月5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城乡居民健身情况和体质状况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健身活动的参与度有所提高,有492%的人参加过体育健身活动,其中城镇居民为598%,乡村居民为356%;男性为502%,女性为482%。而经常参加体育健身的人数比例达到327%,与以往的调查结果相比提高45个百分点。体育健身也日趋生活化,在参加体育健身的人群中,每周参加体育健身活动1次及以上的人数,达到了781%,其中767%的人已经坚持了1年以上,321%的人坚持了5年以上。随着年龄增长,常年坚持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比例增加,城乡60岁以上人群,基本上半数以上的人坚持体育健身活动在5年以上。
调查结果显示,在“单位或小区的体育场所”健身的人数比例为23.1%,在“公共体育场馆”健身的人数比例为15.2%,在公路、街道边和在广场、场院的健身的人数比例均为14%,在公园健身的为12%,住宅小区空地健身的为8.7%。
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参加体育健身的前五位原因依次为增加体力活动(36.6%),消遣娱乐(23.7%),防病治病(14.5%),减肥(9.4%)、减轻压力及调节情绪(8.6%),而认为没必要进行体育健身的人数比例排在15个因素中的最后一位,仅为0.1%-0.2%。这些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人有明确的体育健身目的,对体育健身提高健康水平的作用具有明确的认识。
3.山东省体育中心建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山东省8000多万百姓每人捐献一元,以加快其建设,可谓“取之于民”。据山东省体育中心副主任王耀南介绍,这是为1988年首届城运会建设的体育场使用25年后,其功能首次实现向服务全民健身转变。
早6时许,记者在篮球主题公园看到已有近百人在打篮球。体育场西侧空地上,有跳健身操的老者,也有红扇白衣翩翩起舞的太极扇爱好者。在内场塑胶跑道,记者看到有6人正在或跑步、或慢行,工作人员说开放第一天约有20人前来锻炼。56岁的王玉华跑完四圈后告诉记者,坚持跑步七八年,多数是在路上跑,听说省体开放了,专门坐了半小时公交车来这跑步。“马路上车多、废气多,省体这塑胶跑道就是舒服。
据调查,在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的方法中,健步走„„各种球类活动等。
4.李先生是”塘沽夕阳红骑行队“的创办人从最初的28人一直发展到现在的130余人,他带领队友通过科学锻炼、低碳健身,增强了体质。并且通过骑游中开展的公益宣传活动„„轮迹遍布全国。
在日常生活中,他除了组织骑行活动,还经常举办讲座„„(3行)交流了经验,知道了工作。
在全国亿万健身群众的行列中,活跃着很多像李先生一样的人,„„社会体育指导员„„(3行)还担当着技能传播者的角色。
5.”30分钟体育生活圈“是近年国内勃兴的一个新概念。但像上海这样在党的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优化完善30分钟体育生活圈,改善市民生活方式,提升市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并在201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申这项任务,这样重视又放到如此高度的,实不多见。在全部17个区县中推出7个区作为试点。
”30分钟体育生活圈“,并非一般地理位置上的设施布局。从时间概念看,每周需有3次、每次30分钟的体育健身时间;按空间距离划分,步行30分钟约2800-3000米的体育生活距离;以地理位置界定,以社区为基本范围,以体育健身为主要行为,以多功能体育设施为基本保障的圈层结构体系。
一位市民若想学一样健身项目,从自己的居住地出发,在30分钟半径之内可找到一个综合场馆或健身技能培训基地,学习广播操、太极拳等。学好后,能在社区里与健身团队一起互动,过段时间再到监测站进行体质测试,了解自己健身的效果,达到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身体素质的期望。这正是上海创设”30分钟体育生活圈“意在营造多维、和谐、健康的新型生活方式。
”体育生活化“,生活体育”画“。在”30分钟体育生活圈“里,我们不仅看到许多常规内容,还耳闻目睹如智能移动平台在线商店同步上线、电子地图、楼宇运动会、”幸福存折“等耳目一新的时代元素。此外,有的试点区在区域范围内设定”上班的路“、”回家的路“等特色概念路,倡导市民,尤其是职工每天坚持走30分钟路,加入行走健身行列。不难想象,随着越来越多的上班族步行上下班,还将为减轻交通拥堵和节约能源作出更大贡献。
6.我国共有各类体育场地85万个,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6.5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03平方米,体育场地的开放和利用少。我国体育场地大多数属于教育系统,占总量的65.6%,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率较低,仅为29.2%,即使是开放的体育场地利用率也不高。
首都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李鸿江指出,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25年下降,其中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全面下滑,肥胖、豆芽菜型孩子和近视孩子的数量急剧增长。以北京为例,去年北京高中生的体检合格率仅为一成。北京一所大学学生军训,3500人的学生规模,累计看病人次达到6000余次。
校长李有毅则反映了另一个问题:”学校有1000名学生住宿,他们早上有时候起不来,学校就想能不能让他们晨练,可坚持一个月就不得不停止了。家长联名写信说‘你们太摧残孩子啦’。还有家长建议‘能不能把锻炼改在放学之后?’“同样夭折的不仅是晨练,”原来学校初一有军训,后来也停了,太多家长拿来了从医院开出来的请假条“。
2012年江西某县发生了学生长跑猝死事件,折射的是中国青少年学生缺乏体育锻炼、体质严重下降的现状。一些学校因此纷纷取消了运动会长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谢尚明日前表示,在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下,我们看到的是社会对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的忽视,而这也一直是青少年教育过程中的积弊
钟南山院士介绍说,有超过60%的学校,其体育设施没有达到标准,中西部地区问题尤为严重。30年前,体育设施比现在还匮乏,但那时环境还好,户外跑步的人很多,“现在这种空气质量,并不是每一天都适合户外锻炼。”缺的不仅是体育设施,体育教师也严重不足。调查显示,全国小学体育教师缺口达24万人,在已有的体育教师中,相当一部分还是兼职,“往往是文化课老师过来凑个数”。虽然教育部已逐渐将学生体质纳入校长考核范围,但在实际执行中,“往往对此会高抬贵手”。“对中学老师和校长来说,最大的压力还是升学率。只要这个指挥棒在,体育课就很容易成为可有可无的课程。”
在最新公布的世界青少年体质综合排名中,„„因此有人说社会越发展越富足,身体素质反而越差,中国已经进入了“未富先病”的境地。
7.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谢尚明呼吁全社会一起行动,建立健全帮助青少年提高身体健康素质的长效机制,补齐青少年体质“短板”。
另有专家认为,其实“短板”不仅表现在青少年体质的全面下滑„„尽快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杨桦表示„„教学大纲„„毕业衔接
在钟南山院士看来,身体是未来发展的基础„„强制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学校、机关、厂矿现有的体育设施,通过何种形式与社会共享,同样要寻求最佳方案。在我国现有的体育场地和设施中,学校所占份额最重,在保证学生体育活动需要及校园安全的前提下,将遍布城乡的学校体育设施资源合理开放利用,就相当于增加了体育设施。云南省从2008年开始,在昆明和玉溪的20所中小学校开展了学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试点工作,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每年向每所试点学校划拨3至5万元开放经费予以支持,取得很好的效果。取得很好的效果
从现状看,相当数量的人健身科学性上还存在不少问题,譬如,“大师”现象的频出,对微博上“吃什么补什么的”盲从认同,乃至用迷信替代科学健身等。所有这些都说明,在人们孜孜不倦追求健康的同时,一定要有科学理论和方法指引。具体到每个人,都应建立终身科学健身理念,这包括在不同人生阶段,掌握科学健身的系统知识。只有通过自身不断更新和完善健身知识,杜绝迷信、盲从,全民健身才能更有成效,更有质量。
8.三年前,从事体育产业开发的重庆人刘玲玲前往英国伯明翰深造,在北京读小学的儿子也被她带到了英国。
没过多久,刘玲玲就惊喜地发现,内向的儿子有些变了“学校每周安排了3节体育课,而且还规定每天至少确保两个小时进行体育锻炼。一开始,不爱动的儿子有些抵触,不过,学校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还是慢慢改变了他。现在,他不仅身体壮了,不容易生病了,性格也开朗了许多。”
刘玲玲感慨地说,自己之前就听说英国学校十分重视体育课,但是没有具体概念。现在亲身体会后,才感受到中、英学校在这方面的天壤之别。
据她介绍,在英国,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十分重视体育,均把体育列为学校的中心课程之一,“在他们的观念里,让孩子们放下书包,没有压力地走上运动场,和同学们锻炼1个小时,效果不亚于任何一堂文化课。”
当然,如果在体育运动中表现突出,孩子们也会得到极大的奖励。比如,孩子如果能够入选某一项目的校队,且取得优异成绩,在升学评分时最多能达到40分,而一名考试满分者得到的评分可能只有25分。
曾在哈佛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后殊荣的“中国女孩”刘明珠,在谈到美国人对孩子的教育时也表示,在美国,父母都会处处以身作则,每天陪孩子一起看书、学习、锻炼身体,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和体育锻炼习惯,并因此终身受益。
在东京住宅密集的地方,专门为市民和青少年修建的公共健身场地并不多,但是,几乎所有的学校体育场和企业运动场都会免费或廉价向市民和青少年开放,“不管你是不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只要想锻炼身体,都可以选择就近的学校运动场;不管你是不是这个企业的员工,只要愿意进行体育锻炼,都可以使用企业的体育场地。”
据统计,目前,日本有体育场馆设施21.86万个,按人口计算,平均每500人有一个体育场,每2680人有一个室内体育馆;而且,99%的公立中小学体育场地都对外开放,学校和企业所拥有的体育馆、运动场对外开放率达到80%。
三、申论要求
1、根据给定资料,概括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20分)
要求:内容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准确,不超过200字。
2、给定资料6提到了“社会发展越富足,身体素质反而越差。中国已经进入了”未富先病“的境地,你怎么看?(15分)
3、假如你是某市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请针对当前中小学生体质连年下降的问题,结合给定资料68,提出提升本市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建议,供领导参考。(25分)
请你参考给定资料,结合实际,以”补齐全民健身的‘短板’需全力破题“为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主题正确,内容丰富,论证深入,语言流畅,900—1100字。
参考答案
1.根据给定资料,概括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20分)
要求:内容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准确,不超过200字。
【解题思路】
作答本题,首先需要注意几点要求:第一,概括对象为“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此题为归纳概括部分内容的试题。第二,作答要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观点明确需考生首句即总结出我国目前居民参加体育健身的现状;条理清晰则要求考生按一定逻辑结构整理答案,层次要点要清晰。
【参考答案】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活动参与度进一步提高。
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对体育健身的认识提高,体育健身积极性增强。二是居民参加体育健身项目更加丰富,健身形式多样化。三是选择公共体育场所参加体育健身、接受体育指导员的科学指导趋势明显。
但是,“无时间”仍成为制约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的首要因素,体育健身场所少、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率低等不利因素仍然存在。
2.给定资料6提到了“社会越发展越富足,身体素质反而越差,中国已经进入了‘未富先病’的境地。”你怎样看?(15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合理,表述准确,不超过250字。
【解题思路】
本题要求理解句意,是一道综合分析题。句子出自给定资料6中,作答时需仔细阅读本材料,并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观点明确,首句需先亮明观点。第二,分析合理,全面理解句子含义,做出清晰阐释。第三,表述准确,依据材料内容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社会发展富足与国民身体素质差没有必然联系,但我国已进入“未富先病”却是不争的事实。
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25年下降、肥胖近视孩子增多,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令人担忧。究其原因,是社会对青少年锻炼的忽视。这体现在:一是体育设备缺失,学校体育设施、器材未达到标准。二是体育教师严重不足,且一部分为兼职教师。三是缺乏硬性要求,对校长学生体质方面的考核无实际意义。四是家长过分宠溺,阻止学校晨练、伪造请假条,且一旦在体育活动中发生问题则不依不饶。
因此,全社会应一起行动,建立健全帮助青少年提高身体素质的长效机制。
3.假如你是某市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请针对当前各中小学生体质连年下降问题,结合给定资料6-8,提出提升本市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建议,供领导参考。(25分)
要求:方法合理,有针对性,有操作性,不超过400字。
【解题思路】
从作答范围来看,题目要求结合给定资料6~8写一份建议供领导参考,那么考生可在这三则材料范围内进行作答;从题目中的身份提示来看,“某市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这一身份决定了本题的立场是从教育部门出发,针对当前中小学生体质连年下降的问题,通观全局,提出合理建议;从作答要求来看,“方法合理,有针对性,有操作性”说明考生提出的建议要针对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措施,此外,本题没有对格式做严格要求,故考生无需写出称谓、结语等公文格式。注意作答字数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近年来我市中小学生体质连续下降,其中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全面下滑,肥胖、豆芽菜型孩子和近视孩子的数量急剧增长。为增进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特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履行监管责任。严格监督各中小学开足开好体育课,并把“1小时”作为学校体育的刚性指标,将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与评优、升学和毕业链接,强制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第二,要加大政策和资金投入。通过政策配套、构建长效机制来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引导学校、机关、厂矿合理开放体育设施,提高体育场地利用率。
第三,要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大力精简非体育教学人员,提高专业体育教师的比重,加强对全体体育教师的专业体育技能培训,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增强创新能力。
第四,要引导社会媒体和家庭发挥教育的主动性。教育部门要积极联合大众媒体加强宣传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鼓励家长以身作则,引导孩子进行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4.请你参考给定资料,结合实际,以“补齐全民健身的‘短板’需合力破题”为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主题正确,内容丰富,论证深入,语言流畅,900-1100字。
【参考例文】
补齐全民健身的“短板”需合力破题
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重大赛事的捷报频传,掩盖不了我国国民健康水平历年持续下降的现实。当学校的晨练成为一种“摧残”,当五千米长跑成为青少年的“夺命”赛事,当对疾病的恐惧潜入中年人的心头、爬上老年人额头,健康水平已经成为我们通向幸福未来的短板。全民健身,我们再也耽搁不起。
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所传递的核心理念是力与美的和谐,将体育融入教育是古希腊的优秀传统,全社会参与体育也是社会健康向上、文明健康蓬勃的内在基础。而我国“社会越发展越富足,身体素质反而越差”的现实恰恰表明:我们的教育理念错位、社会助力不足。
补齐健身“短板”,须从教育入手。体育精神,从来就是教育不可或缺的要素。孩子是未来的成人,如果没有良好的教育,则可能影响整个社会。我国古典教育从来都讲究文武兼备,书剑为伴。教育,旨在培养未来社会的主人,而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没有健康体魄、没有坚强意志,靠谁独领风骚?靠谁角逐群雄?以教育补齐健身“短板”,一要调整教育理念。对优秀传统回归,还孩子以旷野、郊野,还孩子以天性、自由,在体育和游戏中重视激发他们内在的竞争品质和内在活力。二要调整教育考评体系。教育为的让人成为真正意义的“人”,而不是以升学率为核心的“教育GDP”,为此,我们必须调整高考这个指挥棒,引入多侧面的评价要素并坚决执行。当优秀的体质更胜于满分,孩子们才会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成长。
补齐健身“短板”,须全社会参与。健康的缺失,损害的不仅仅是每个个体,更是社会财富、社会精神的损耗,幸福期望的落空,共同梦想的泯灭。我们不能再活在追求金山银山,埋葬绿水青山的忙碌中,不能活在过劳死、加班死的不归路上,在美好的世界并没有抛弃我们之前我们要珍惜自己。补齐健身“短板”,一要将体育融入生活。奥运会上斩获金牌的西方选手,往往是在校大学生,而西方也将体育看做青年步入竞争社会的模拟和演练。当体育能融入生活,融入千家万户,不仅能带给大家以欢乐,更能将健康这个无价之宝带给每个国民。补齐健身“短板”,还要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提供资源。从随处可见体育场的日本,到30分钟体育生活圈的上海,社会都开放了足够的资源给广大市民。补齐健身“短板”,还须学会科学的健身方式,通过社会引入健身专家,为更多的人提供健身咨询,科学有效的健身必能承载千千万万人的欢乐。
“啊,体育,天神的欢娱,生命的动力!”这是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眼中的体育。弘扬体育精神,其实就是激发社会的活力,也是为每个平凡而忙碌的人点燃火炬,使得他们在追求自己内心梦想的路上前行,不丧失希望,不迷失方向。
第五篇:2006年吉林省考试录用公务员申论(甲级)试题
2006年吉林省考试录用公务员
申论(甲级)试题
满分:100分 时限:12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30分钟,作答9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
1.195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新中国第一部完整的户籍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我国传统户籍制度正式形成。此条例确立了一套新的户籍管理办法,它包括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变更等多项人口登记规定,并以法律的形式对人口流动进行了严格的管制。单纯从经济的角度看,1958年起实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必需的,也是有效的。随后的饥荒之年,如果人口毫无管理地盲目流动,造成的社会危害与社会管理成本将是无法想象的。这个制度在当时对稳定社会经济有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条例的颁布也在城乡之间、城市之间构筑了一道道高墙,而现在为各方人士深感头痛的城乡“二元经济”也由此蔓生出来,并一直影响着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困扰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1963年以后,公安部在人口统计中把享受国家供应粮的城镇居民划为“非农业户口”,从此,中国城乡分离的二元模式初步形成。1964年8月,国务院批转了《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草案)》,该文件比较集中的体现了处理户口迁移的基本精神:对从农村迁往城市、集镇的要严加限制;对从集镇迁往城市的要严加限制。此规定堵住了农村人口迁往城镇的大门。
2.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传统的户籍制度在不断的进行调整。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农转非”、“农民自带口粮进入城镇务工经商”、大城市的“蓝印户口”、城市户口买卖、城市购房入户等现象逐一涌现出来。
1977年11月,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提出“严格控制市、镇人口,是党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一项重要政策”。该规定进一步强调要严格控制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第一次正式提出严格控制“农转非”。长期以来,户籍制度还与粮油关系、劳动人事制度、社会福利制度、教育制度、住房制度紧密挂钩,它从不同方面限制着中国人的迁徙自由。户籍是一道无形的墙,阻碍着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墙的一边是城市更好的福利,另一边是农村的公共服务不足。
1984年,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农民进入城镇落户问题的通知》,文件规定,有经营能力、有固定住所或在乡镇企业单位长期务工的,公安机关应准予落常住户口。统计为非农业人口,吃议价粮。给了部分人以“迁徙自由”,农民由此获得了在城市合法生存的权利。1997年,公安部提请国务院批转《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和《关于完善农村户籍管理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从农村到小城镇务工或者兴办第二、三产业的人员,小城镇的机关、团体、企业和事业单位聘用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在小城镇购买商品房或者有合法自建房的居民,以及与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可以办理城镇常住户口。
1998年,公安部提请国务院批转《关于解决当前户口管理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主要规定:实行婴儿落户随父随母自愿的政策;放宽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的户口政策;投靠子女的老人可以在城市落户;尤其是第四条:“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随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凡在城市有合法固定的住所、合法稳定的职业或者生活来源,已居住一定年限并符合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的,可准予在该城市落户。”这解决了新生婴儿随父随母落户、夫妻分居、父母投靠子女等几个民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2001年5月1日,国家明令取消《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转移证明》,终结了延续近40年的“户粮挂钩”政策,为今后户口迁移制度的改革排除了一个重大制度性障碍。2001年,公安部提请国务院批转《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对办理小城镇常住户口的人员,不再实行计划指标管理。2001年九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要“消除城镇化的体制和政策障碍”,“改革城镇户籍制度,形成城乡人口有序流动的机制”。同年10月1日,国务院批准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开始实施,中国两万多个小城镇中有固定住所和合法收入的外来人口均可办理小城镇户口登记。
2003年江苏省对户籍管理制度进行改革,自5月1日起实行按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制度,取消城镇户口和农业户口,统称居民户口。取消“农业户口”。户口迁移将更容易,只要有合法固定住所或稳定生活来源,就可以获准迁入县城、乡镇所在地。
近年来,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福建、山东、吉林、河南、湖南、四川等地的户籍制度改革,都开始启动。但公民还期待着更大的举措和突破。
3.传统户籍制度对社会的影响。传统户籍制度从1958年开始,已经在中国生存了将近半个世纪。在这近半个世纪中,户籍制度曾经对中国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例如对发展计划经济、对人口统计、提供人口资料、对维护计划经济下的治安等。但是,事实证明,户籍制度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起着阻碍的作用。具体来讲,传统户籍制度对社会的影响如下:(1)传统户籍制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才的流动。在传统户籍制度下,一个地区很难获得外地的人才,外来人才很难到户口外的地区安家落户,需要人才的地区也无法引进人才,因为它们也解决不了外来人才的户口问题。特别对于那些沿海城市,在这些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劳动力需求较大,仅是本地的人口已经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引入外地人才成了他们的迫切需求。传统的户籍制度,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传统的户籍制度是形成城乡二元结构的基础,它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延缓了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妨碍了人口城镇化的正常进行。我国农村积累了庞大的剩余劳动力,严重的压制了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就全国而言,全国76%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剩余劳动力估计有2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4,他们亟需向第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一个地区整体经济的发展,需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市、农村的共同发展。(3)传统户籍制度导致社会不公平。在传统户籍制度下,城市人口享受着社会福利保障体系,而农村人口却只能用土地来养活自己,而且农村人口必须被限制在农村土地上,不能进城。这对农村人口是不公平的。
4.1991年,36岁的南京某单位职工马某经人介绍,认识了比他小15岁的安徽肥东农村姑娘小芳(系化名),不久两人就结婚了。婚后,马某将小芳接到南京生活,并给小芳找了一个临时工作,婚后两人感情尚好。次年,小芳生下一个男孩。1995年,儿子满3岁了,马某的心思重了起来:孩子户口与妻子在一起,至今还是农村户口,以后上学借读费太高,就业也是个问题。他思前想后,决定与妻子“假离婚”,等孩子户口上来后再复婚。经马某一番开导,小芳也同意了。于是,夫妻二人演了一次“双簧”,以“年龄悬殊、感情不和”为名办理了离婚手续。果然,儿子判归马某,户口迁到南京。夫妻二人如愿以偿,“一家三口”仍像以前那样生活在一起,一切似乎没什么变化。一次小芳上班后突然失了踪,一个星期后打来电话,称要跟马某断绝关系。马某还想追问,小芳一句话把他呛得愣了半天:“我们早就不是夫妻了,你有什么权利干涉我的自由?”原来,小芳在外面有了男友。望着哭着要妈的儿子,马某心如乱麻地向派出所报案,民警表示小芳的行为并不违法,派出所也无能为力。
5.人才配置市场化有两个重要指标:一是人员流动的自由程度,二是工资的市场决定程度。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只有实现80%以上的市场化,才能被认为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而市场化程度的要素之一就是劳动力及其自由流动。世界遗产基金会和华尔街日报每年要对世界上15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所谓经济自由化程度的评价。美国是95%,中国大体上是美国市场化程度的一半,被认为是准市场经济国家。
6.北京人才服务中心的主任说,现在外地大专毕业生要进京留京,还需要指标,按条件审批。在京单位特别是“国”字号公有制经济成分的企事业单位招人,除性别、年龄、学历外,最重要的一条要有户口。这是用计划经济的办法管理市场经济出现的问题。这种做法出路会越来越窄,发展的方向不应是放宽迁移政策,而应是淡化户口的作用,淡化户口的观念。从实际上取消户籍对人才使用的限制。
7.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姚裕群指出,户籍制度的改革完全顺应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需要,户籍制度改革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将带来大量的人口流动和人才流动,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建设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他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共有三次较大的自发的人员流动(三峡工程迁移除外),一次是千军万马奔深圳,一次是海南掏金热潮,最近的一次是“上海热潮”。每次大规模的人员流动虽然给当地增加了诸如治安、交通方面的负面影响,但大规模的人员流动确实为当地经济的腾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认为,虽然我国部分地区在户籍改革方面有所突破,但还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人才合理流动、人才合理配置,也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战略。改革户籍制度,打破城乡界限,是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要求,它将有力推动地区间的经济融合,并带来社会结构、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他强调一些大城市虽向外地人开了一道口,但在开口的背后仍附加了这样那样的条件,特别是北京仍只限大学本科以上的高科技人才进京,同时大多数企业单位招工,仍把户口作为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硬件,使许多人才失去同等竞争的机会,这样将对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8.美国:实行的是“出生死亡登记大纲”。只进行公民出生、死亡登记,平时公民可以自由迁移、移民。但公民迁移和移居某地,其生活状态必须符合该城市卫生及相关法律规定,如有一定的住房面积,有稳定的收入能呆在该地。否则,有关部门将出面予以法律制裁,用这种方法维护一个城市的和谐和发展。
法国:户籍管理内容十分详尽,不仅有公民出生年月、性别、单双胞胎等内容,而且还有其父母的职业、经济收入、国籍、宗教信仰等相关内容。法国人的户籍信息与他们的就医、存款等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一旦变动,意味着整个生活将发生较大变化,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跨地区的人口流动,不论是城里人下乡,还是农村人进城,法国政府都没有任何强制性的行政措施,只要本人愿意,到哪儿扎根都没有人拦着。搬家的话,只需通知以前的社会保险机构,将其个人资料转到新住址所在地的相应机构即可。
日本:实行的是“户口随人走”的制度,它以家庭为单位标明每个人的身份、夫妻关系、父子关系等。孩子在20岁的法定成人之前,无权独立设立自己的户籍,一旦成人,完全自由。但是日本最常用的户籍文本称为“住民票”,它以每个人的居住地为基础设立,标有此人的姓名、出生年月日、性别、与户主的关系等。日本的住民票是完全随着住址移动的。
三、申论要求
1.认真阅读给定材料,概述材料的主要内容及当前户籍制度的弊端?(50分)
要求:层次分明、概括准确、表达简洁、语言流畅,字数不超过600字。
2.当前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但又存在许多的问题,请你就如何认识“户籍制度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写一篇文章。
要求:观点明确,自拟标题,条理清楚,行文流畅,字数1000—1200字之间。(50分)
参考答案
1.认真阅读给定材料,概述材料的主要内容及当前户籍制度的弊端?(50分)要求:层次分明、概括准确、表达简洁、语言流畅,字数不超过600字。
195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是新中国第一部完整的户籍法规,标志着我国传统户籍制度正式形成,并在城乡之间、城市之间构筑了一道道高墙。1963年以后,公安部在人口统计中把享受国家供应粮的城镇居民划为“非农业户口”,从此,中国城乡分离的二元模式初步形成。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传统的户籍制度在不断的进行调整。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农转非”、“农民自带口粮进入城镇务工经商”、大城市的“蓝印户口”、城市户口买卖、城市购房入户等现象逐一涌现出来。近年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山东、吉林、河南、湖南、四川等地的户籍制度改革,都开始启动。
现行户籍制度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阻碍了城乡发展,不利于我国农业人口城市化顺利进行。其弊端主要包括:第一,不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城市关门”抑制了劳动力、人才的自由流动,特别是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人才不足现象更为严重。第二,传统的户籍制度是形成城乡二元结构的基础,它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延缓了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妨碍了人口城镇化的正常进行。第三,传统户籍制度导致社会不公平。在传统户籍制度下,城市人口享受着社会福利保障体系,而农村人口却只能用土地来养活自己,而且农村人口必须被限制在农村土地上,不能进城。这对农村人口是不公平的。
只有上述三大弊端得以突破,有关户籍管理的主要障碍才能迎刃而解。其他国家在户籍管理方面的有效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2.当前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但又存在许多的问题,请你就如何认识“户籍制度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写一篇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自拟标题,条理清楚,行文流畅,字数1000—1200字之间。(50分)
户籍改革必须循序渐进
户籍制度在全国实行一蹴而就的同步改革的确是不现实的。户籍改革不是简单的户口本改革,它涉及就业、医疗、教育、福利等方面的利益调整和再分配,如果在相关配套设施没有落实之前匆匆改革,“户改”就极有可能成为一纸有名无实的空文。但另一方面,户籍改革是实现城乡人才自由流动,体现公平原则,推动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大势所趋。
改革城乡二元政策尤其是取消现行户籍管理制度是必须的,但要注意改革的力度和顺序。虽然户籍制度是其他制度安排的基础和前提,并且形成于其他制度之前,但根据现实的情况,改革的次序只能是反向的。应先逐步取消城市居民享有的各种优惠待遇,然后才能完全废除现存的户籍管理体制,实行国际通行的登记户口制。
户籍问题所指的并不是户籍管理本身。中国户籍制度的独特之处在于依附在户籍之上的各种权利和福利在城乡居民之间的二元安排,这才是不合理之所在。然而,实践已经证明:取消城乡居民的户口差异非常容易,而使进城农民享受同等的权利和福利却难上加难。
要统筹城乡发展,避免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就要对传统的城乡二元体制进行逐步调整,而这要求我们对这一系列盘根错节的体制安排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一系列排斥农民的政策无一例外都是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只有通过它,才能严格区分和分割城乡人口,并对农民实行所谓“歧视性待遇”。所以,户籍制度实际上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从这个角度来说,把改革的矛头指向户籍制度似乎是切中要害的。但是,在户籍改革中,应考虑到当地资源的承受能力,及早进行相关政策和公共设施的建设,避免出现“休克式改革”的局面,即“户改”不慎有可能引发的城市管理混乱和相关服务设施瘫痪,最终导致户籍改革失败。一旦取消对进城农民的户口管制,本来限于城市居民享受的福利和公共资源将会骤显极度短缺,甚至会对城市带来破坏性冲击。这其中的道理是很明显的:在城乡收入和福利差距如此巨大、城市化严重滞后的条件下,户籍制度如果立即取消,城乡制度完全一体化,大量人口的涌入必然导致城市陷入混乱和崩溃。这对一些特大城市和传统体制浓重的城市来说是尤为危险的。
户籍改革还应尽快剥离依附于户口的各种利益和功能,使劳动就业、子女升学、住房分配、社会福利等与户口完全脱钩,还原户籍的本来面目,让它纯粹成为国家管理、统计人口和进行决策的依据。户口管理办法也应由“事前准入制”向“事后登记制”改革,公民只要在某地居住、生活、工作等达到一段时间,就可自愿申请加入当地户口,实行自谋职业、自理口粮的制度,使人才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与户籍制度改革相抵触的是客观的基本国情,我们只能承认“罗马并非一日可以建成”。户籍制度对农民确实不公平,确实违反了公民的基本权力,但目前它在一些地区还有存在的必要。户籍改革必须渐进有序而不能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