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金
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
发布日期:2009年05月11日来源 : 国家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
字体:【大】【中】【小】
答:根据《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57号)文件规定,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退职费、安置费等所得要按照以下方法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1.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即可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允许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平均。具体平均办法:以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按实际工作年限数计算,超过12年的按12年计算;
2.个人领取一次性补偿收入时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可以在计征其一次性补偿收入的个人所得税时予以扣除;
3.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宣告破产,企业职工从该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4.个人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又再次任职、受雇的,对个人已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不再与再次任职、受雇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计算补缴个人所得税。
第二篇:解除事实劳动关系没有经济补偿金
解除事实劳动关系没有经济补偿金----杭州市江干区法院案例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03)江民一初字第211号
原告徐荣祥,男,1954年6月3日出生,汉族,原杭州华隆化妆品实业有限公司职工,住杭州市江干区华家池14幢85号201室。
委托代理人程雪原、徐涛,浙江援手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杭州华隆化妆品实业有限公司,住所地杭州市笕丁路135号。
法定代表人许承树,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许劲松,浙江浙经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徐荣祥诉被告杭州华隆化妆品实业有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由审判员章重独任审判,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徐荣祥及其委托代理人程雪原、徐涛,被告杭州华隆化妆品实业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许劲松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徐荣祥诉称,自1995年5月19日起在被告处工作,担任生产车间主管。在工作期间,被告一直未依法为原告缴纳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等社会统筹保险。2000年5月21日,原、被告双方签订养老保险合同一份,事后,被告支付原告一次性养老金人民币80000元。2002年10月19日,被告单方解除与原告的劳动关系。此后,原告虽于10月23日至11月18日一直在被告处工作,被告不但拒发原告工资,而且还在11月16日登报称原告从10月20日起矿工,并于12月9日对原告作出了除名决定。原告认为,被告违法解除与原告的劳动关系,系被告违约,要求判令原告无须返还人民币80000元,被告支付原告工资1112.57元、经济补偿金人民币14000元、补交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自1995年6月至2000年5月)以及押金1000元和垫付的电话费648.50元。
原告徐荣祥为此提供以下证据:
1、原告与许伟超(同音,系被告单位总经理,许伟超与原告法定代表人许承树是父子关系)签订的协议书一份,欲证明原告与被告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2、电信费发票一份,欲证明原告为被告垫付电话费人民币648.50元的事实;
3、仲裁裁决书一份,欲证明原、被告之间劳动争议经仲裁裁决的事实;
4、养老保险合同一份,欲证明原告自进公司以来,被告未曾为原告缴纳任何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 80000元补偿金是对于原告应享受的劳动保险待遇的补偿;
5、印晓虹、施文英(卫生监督检察员)出具的证明一份,欲证明在2002年11月7日,原告尚在被告单位正常上班的事实;
6、现场检查笔录一份,欲证明印晓虹、施文英系杭州市卫生局所委派的卫生监督检察员,以及她们曾于11月7日到被告单位现场检查的事实;
7、11月16日钱江晚报启事一份,欲证明被告在11月16日刊登启事,要求原告去上班,否则以旷工论处;而事实上原告一直在被告单位正常上班,被告的启事说明是被告单方要解除与原告的劳动关系,系被告违约。
8、决定书一份,欲证明该决定书的内容与事实不符,不能作为被告开除原告的有效理由及依据;
9、证人周建军于12月17日出具的情况说明一份、对周建军的调查笔录一份、证人周建军当庭所作的证词以及周建军的工作记录一本,欲证明原告2002年10月19日与被告单位总经理许伟超由于工作上的原因发生过争执,许伟超当时口头告知原告以后不要再上班,原告离开被告单位的时间是11月20日。
10、对证人朱慧英的调查笔录一份,欲证明原告2002年10月19日与被告单位总经理许伟超由于工作上的原因发生过争执,许伟超讲过“你以后不要进公司”的话;公司对徐荣祥的除名决定,员工不知情,公司也没有张贴过任何公告;
被告杭州华隆化妆品实业有限公司辩称,一、原告所称被告违法解除与原告的劳动关系与事实不符,10月19日原告与被告因加班事宜发生争执,并从2002年10月20日开始一直无故旷工。
二、由于原告无故终止合同,故其要求经济补偿金14000元的诉讼请求没有事实依据。
三、原告却有1000元存款在被告处,但不是押金。原告要求享受保险待遇、支付工资、返还押金和垫付电话费的诉讼请求不属本案争议范围,应另行申请仲裁。
被告杭州华隆化妆品实业有限公司为此提供以下证据:
1、养老保险合同一份,欲证明自2000年6月1日开始,被告支付原告一次性养老金人民币80000元,原告应为公司至少服务10年;
2、徐荣祥的收条一份,欲证明被告已经将80000元支付给原告的事实;
3、裁决书一份、2002年10月考勤表一份、启事一份,欲证明本案已经过仲裁,以及原告违约,无故旷工的事实;
4、除名决定一份,欲证明因被告违约,无故终止合同,原告对其作出的处分;
5、调查笔录(蒋美仙、郭建英、严菊兰)三份,欲证明许伟超在2002年10月19日与徐荣祥发生争吵时,没有说过要其以后不要来上班的话。
经庭审质证,被告对原告所提供的第3—8项证据的真实性没有异议,对第1、2项证据认为缺乏关联,第9、10项证据的内容不真实。本院认为,第1、2项证据与本案争议的事实缺乏关联,不予采信;第3—8项证据形式合法,内容与争议事实有关,应予确认;第9项证据形式合法,内容与案件争议事实有关,且能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虽然原告有异议,但却未能提供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对该项证据本院予以确认;第十项证据不符合证据的形式要件,不予采信。
原告对被告所提供的第1—4项证据的真实性没有异议,但认为对欲证事实没有证明力;第五项证据的内容不真实。本院认为,被告提供的第1、2项证据形式合法,内容与争议事实有关,对欲证事实有证明力,应予确认;第3、4项证据形式合法,内容与争议事实有关,但对被告“无故终止合同的违约事实”不具有证明力,本院不予采信;第五项证据不符合证人应当出庭作证的规定,也就是不符合证据的形式要件,本院不予采纳。
根据本院确认的证据以及原、被告双方的陈述,本案已经查明的事实是:
原告于1995年6月进入被告单位工作,具体负责该公司的生产和技术管理,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月工资1500元,1998年起调整为1750元,每月5日发放上一月工资。1995年6月至2000年6月期间被告没有为原告办理社会养老保险。2000年5月21日原、被告签订“养老保险合同”一份,约定期限自2000年6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止,被告支付给原告一次性养老金人民币80000元,原告在合同期内违约,无故终止合同,须全额返还养老金;双方还对付款时间等作了具体约定。合同签订后,被告按约支付原告人民币80000元。
2002年10月19日被告单位总经理与原告因加班问题意见分歧,发生激烈争吵。事后,原告未参加加班,10月22日原告恢复上班。11月5日被告未发给原告工资。11月16日被告在《钱江晚报》上刊登启事称:“徐荣祥,自200
2年10月20日起至今未到公司,请立即到公司上班。否则以旷工论处。”11月20日原告离开被告单位。12月9日被告作出书面决定,认为原告自2002年10月20日起无故旷工,依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的规定,决定对原告作除名处理。12月13日被告向杭州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原告返还一次性养老保险金人民币80000元。12月16日原告收到被告的除名决定。2003年3月杭州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2002)杭劳裁字第144号仲裁裁决书,原告于3月27日向本院起诉。
另查明,原告有人民币1000元在被告处。
本院认为,原、被告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属事实劳动关系。被告作为用人单位,其总经理在与原告发生争吵时用词激烈,事后漠视原告的正常工作、拒付工资,导致双方不能继续维持劳动关系。原告主张被告违约解除劳动关系,要求确认不返还养老金、被告支付拖欠工资的诉请,理由正当,应予支持。被告认为原告违约无故终止合同,却未能提供有效证据,其辩称理由不能成立。原告在被告处的钱款虽不属劳动争议范畴,但鉴于双方劳动关系已经解除,对原告因工作原因遗留在被告处的钱款,被告应予返还。因原、被告系事实劳动关系,原告关于经济补偿金的诉请于法无据。至于原告主张保险待遇、垫付电话费一节,因保险待遇已超过法定保护时效,垫付行为证据不足,本院不予采纳。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八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判决如下:
一、徐荣祥不应返还杭州华隆化妆品实业有限公司养老保险金人民币80000元。
二、杭州华隆化妆品实业有限公司应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支付给徐荣祥工资人民币1122.57元。
三、杭州华隆化妆品实业有限公司应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返还徐荣祥人民币1000元。
四、驳回徐荣祥的其他诉讼请求。
案件受理费人民币50元,由原告徐荣祥负担10元,杭州华隆化妆品实业有限公司负担40元。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提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并向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人民币50元(开户行:工商银行湖滨分理处,帐号:***2968,户名: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上诉期满后七日内仍未交纳的,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
审 判 员 章 重
二OO三年六月十日
代 书记员 蒋 敏 芝
第三篇: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应当如何缴
纳个人所得税
2007年08月23日 10:53:16来源:广西地税
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退职费、安置费等所得要按照以下方法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1)一次性补偿收入。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可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允许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平均,并按照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所在地级市上年职工平均工资。如用人单位所在地级市上年职工平均工资低于全区上年职工平均工资的,按全区上年职工平均工资执行。
计算方法为:个人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减去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再减去按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费,用此余额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实际工作年限数,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出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然后再乘以年限数,就是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个人在该企业的工作年限数按实际工作年限数计算,超过12年的按12年计算。
例:张某在振华钢厂工作20年,现因企业不景气被买断工龄,振华钢厂向张某支付一次性补偿金16万元,同时,从16万元中拿出1万元替张某缴纳“四金”,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为1.8万元,张某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应按以下步骤计算:免纳个人所得税的部分=18000×3+10000=640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的部分=160000-64000=96000元。
将张某应纳个人所得税的部分进行分摊,张某虽然在该企业工作20年,但最多只能按12年分摊,96000÷12-1600=6400元,对应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为375元;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6400×20%-375)×12=10890元。
(2)安置费收入。对于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宣告破产,企业职工从该破产企业中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纳个人所得税。
第四篇: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1]157号
2001-09-10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进一步支持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推进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妥善安置有关人员,维护社会稳定,现对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个人领取一次性补偿收入时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可以在计征其一次性补偿收入的个人所得税时予以扣除。
三、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宣告破产,企业职工从该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本通知自2001年10月1日起执行。以前规定与本通知规定不符的,一律按本通知规定执行。对于此前已发生而尚未进行税务处理的一次性补偿收入也按本通知规定执行。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二○○一年九月十日
第五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1]15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进一步支持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推进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妥善安置有关人员,维护社会稳定,现对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个人领取一次性补偿收入时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可以在计征其一次性补偿收入的个人所得税时予以扣除。
三、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宣告破产,企业职工从该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本通知自2001年10月1日起执行。以前规定与本通知规定不符的,一律按本通知规定执行。对于此前已发生而尚未进行税务处理的一次性补偿收入也按本通知规定执行。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1999]178号
近接一些地区请示,要求对企业在改组、改制或减员增效过程中解除职工的劳动合同而支付给被解聘职工的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政策问题加以明确。经研究,现规定如下:
一、对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而取得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二、考虑到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数额较大,而且被解聘的人员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固定收入,因此,对于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可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允许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平均。具体平均办法为:以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按实际工作年限数计算,超过12年的按12计算。
三、按照上述方法计算的个人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由支付单位在支付时一次性代扣,并于次月7日内缴入国库。
四、个人按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基金在计税时应予以扣除。
五、个人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又再次任职、受雇的,对个人已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不再与再次任职、受雇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计算补偿个人所得税。
六、本通知自1999年10月1日起执行,此前规定与本通知规定不一致的,按本通知执行。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扣除基本养老等保险基金问题的批复
国税函[2001]665号
辽宁省地方税务局:
你局《关于个人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在计征个人所得税时扣除基本养老等保险基金问题的请示》(辽地税发[2001]95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第四条规定:“个人按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基金(以下简称”四金“)在计税时应予以扣除”。此处所称应予扣除的实际缴纳的“四金”,是指个人在取得一次性经济补偿金时,按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比例实际缴纳的“四金”,在计税时应据实扣除。个人在取得一次性经济补偿金时未实际缴纳的“四金”以及以后实际缴纳的“四金”,不得在计算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应纳的个人所得税时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