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粮食企业征管调研报告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税收政策方面问题按照《关于粮食企业增值税征免问题的通知》*,凡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销售粮食,暂一律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但事实上如果购货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将少抵扣进项税额,所以多数购货企业要求粮食企业开具普通发票或不索取发票而有自己开具收购发票。
(二)粮食企业营销不规范,上门收购、现金交易,收购价格不稳定,税务部门无法准确掌握其经营情况,这就给国税部门税收征收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
(三)收购发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由于农产品收购发票是由收购者自行填开,地点不确定,涉及面广,虚开收购发票现象普遍存在。少进多开、低进高开,擅自提高购进价格或增加购进数量,甚至将运杂费、装卸费和一些无法取得发票的费用都计入收购价格之内,大大提高了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造成收购发票金额超过了实际支付金额。
2、管理手段落后,由于收购发票使用量大,因此在确认收购对象时,只能一户一户的进行实地核查,在确认收购产品的单价、金额等方面,由于无法掌握相关信息,也就无法监督企业是否做到了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而这样做即浪费人力物力,又无法查出实际问题。
二、对粮食企业税收征管现状的几点建议
(一)取消国有粮食企业免税的税收政策,粮食经销企业销售差价小和进项税按收购价低扣的原因,所有经营粮食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都是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认定国有粮食企业免税已无实际意义。
(二)加强对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的日常管理
1、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的发放必须从严。根据企业经营规模实行按月限量发放,验旧购新。
2、严格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粮食收购发票管理问题的通知》规定:“凡从事粮食收购业务的企业,在与卖粮人进行粮款结算时,必须使用税务机关统一印制的粮食收购发票。不得以其他凭证代替粮食收购发票使用,或作为会计入账凭证。”对会计核算不健全的企业,一律不得领用收购发票,由税务机关代开。严禁跨地区使用收购发票,既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
(三)加大对农副产品收购企业的纳税评估力度。一是要从收购渠道上严格把关。要坚持必须是从农业生产者手中直接收购的农业初级产品,方可开具收购发票;其余通过其他渠道收购的农产品一律不得使用收购发票;必须严格控制企业跨地区使用农产品收购发票,严格核查收购金额较大且同一销售者多次销售的情况。二是要从收购的数量及价格上进行核查。对于收购的数量,要通过实地查验核实库存数量与实际收购数量是否一致。三是要通过资金往来情况查找问题。农产品收购一般以现金支付为主要方式,对于企业的收购资金运动情况,可通过原始凭据和企业账目核实企业资金往来的真实性。
第二篇:国有粮食企业资产管理调研报告
加强国有粮食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的探讨
xx市粮食局
国有粮食企业的资产属于国家所有,由国有粮食企业占有、使用,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但由于企业所拥有的国有资产大部分年代长久,资料保管不完整,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和监督体系,使一些单位的资产状况不清,家底不明。本文对近年国有粮食企业资产清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粮食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资产名目问题。过去长期使用的账目已经不能完全适合发展了的国有资产科目的需要,应该根据财务制度,及时对资产账目进行变更、补充和扩展,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一是资产的核算不规范。有的单位不记固定资产明细账,有的单位资产保管不善,致使资产流失严重。二是往来款项缺乏有效管理。部分单位暂存暂付业务发生频繁、挂账问题严重,很多专项工作早已结束,但专项经费依然挂账、末予结转。部分单位应收账款账龄三年以上,债权数额较大,形成了名存实亡的空壳资产。
(三)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缺乏。一些单位末建立单位负责人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机制和离任责任审计制度。由于内部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职责不清、造成资产使用、移交手续不全、固定资产控制不到位。许多单位由于人员少,不明确资产管管理人员,管账与管物同一个人,不利于相互监督。
(四)资产的划转、调动、赠予等手续不全。由于行政干预,企业资产的调动、赠予等情况没有相关的权属证明、没经权威部门评估,甚至有些单位对上述财产没有及时入账,形成账外账。
(五)国有资产管理方式较为落后,资产管理与会计资料信息化管理相脱节。目前,有些地方国有资产的管理还停留在账簿和报表的管理上,不能动态地反映国有资产的变化情况。资产管理还末建立信息化系统,落后的管理方式造成资产管理的漏洞和风险。一些单位擅自处理了资产,主管部门也不能及时发现。
二、加强国有粮食企业资产管理问题的对策
为了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作用,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国有粮食企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强化监督、更新管理理念,改变管理方式,合理配置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一)完善国有资产监督制度,依法规范管理。各单位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及政策,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做到依法规范管理。通过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国有资产管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企业从思想上重视国有资产管理,掌握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政策。
(二)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化。为防止资产清查的前清后乱,切实提高国有粮食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应尽快建立国有资产动态管理系统。使财政部门及主管部门能及时、全面的撑握国有资产的总体情况,以利于资产管理的透明化和资源共享。
(三)加强基础建设,落实责任,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通过内部制约机制和外部制约机制相结合、资金管理与项目管理相结合,使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发挥制度建设的保障作用。明确法人代表为国有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并有财务科长、实物保管员等组成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加强国有资产产权占有登记,使企业的产权权属更趋于明晰,明确管理目标。
(四)建立国有资产考核制度,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健全的业绩考核制度是促进企业高效运作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长效措施,其核心是使国有粮食企业可持续发展。考核制度应依照国家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目的是为了切实履行法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企业内部应建立完善各层次负责人及其他员工的业绩考核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第三篇:征管基础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泰安市地税局
征管基础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省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处:
接到调研通知后,我局迅速组织精干力量,按照调研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深入研讨,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户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登记资料不完整、不真实。登记信息大部分是由联合办证国税部门传递过来的,但是有的单位办理税务登记后无附报的相关资料(如应税财产登记信息)。有些行业(如种植业、养殖业)业户只为了享受国家补贴而办证,提供虚假的基础资料,平时也不申报,有的甚至没有会计人员,所以造成税款申报率、财务报表申报率低,耗费大量的人力催缴。
2、登记率在不同的经济类型中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国有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登记率高;规模较小的个体户登记率低。
3、无证业户漏征漏管较多。新的小规模纳税人不办理税务登记的较多,登记率较低。这部分纳税人经营的范围主要是零售业、服务业中不需要或不索取发票的。
4、注销税务登记后继续经营。有的纳税人在税务机关按照办税流程办理了注销手续,但实际经营照常进行。有的是税务登记注销后,虽不经营但工商登记未注销,造成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信息不一致。
(二)原因分析:
1、制度不全岗责不清。《税务登记管理办法》出台以来,相应的更为具体的制度不统一,同时管理员的岗责不清,责任追究的不明,造成管理缺位。对同一责任区,两人以上共同管理,造成人员浪费,又重复劳动,同时责任不清。
2、部门间的协作缺位。相关部门未建立户籍信息沟通制度。《税收征管法》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将办理登记注册,核发营业执照的情况定期向税务机关通报。”,因为无与之配套的制度,工商机关“定期通报”很难得到保障。国地税两个税务机关都能办理税务登记,尤其是共管户,国税办理后,不及时到地税机关进行相关资料登记,造成差异。
3、部分税务干部的疏于管理淡化责任。主要表现在部分税务干部的素质不高,使工作能力和责任心都不能满足高质量的征管工作需要。
(三)相关措施:
户籍管理工作是整个征管工作的基础,它并不脱离其他环节而独立存在,这项工作需要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才可以达到以动态监控、堵塞漏洞、夯实基础的目的。
一是加强信息交换,拓宽管辖视野,把好税源“入口”关。通过外部信息管理系统,与工商、地税、质监、经委等部门建立信息及时交换制度,加强户源采集,与工商、国税部门相互传递户源管理信息,强化联合办证、登记比对处理,重点对营业税纳税人税务登记情况进行分行业、分区域、分步骤重点排查,清理漏征漏管户,对筛查出的未登记业户集中实地调查处理。
二是实施定期巡查,消除管理“盲区”。深化征管片区制度建设,落实税收管理员动态巡查机制,将动态巡查职责落实到每个税收管理员头上,原则上对所管的片区每季度巡查一次,发现漏征漏管情况及时为业户办理税务登记,并将漏征漏管情况与片区责任制结合起来,追究税管员责任。
三是严格注销、非正常户管理,把好税源“出口”关。对于申请注销登记的业户,先由税收管理员进行实地调查,制作《实地调查报告》上报审查。同时,对注销业户进行跟踪监控,一旦发现恢复经营,立即介入调查,并依法进行处理。对于非正常户,加强与工商、国税等部门的联系,多方搜集线索,对确实查无下落的,出具调查报告和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情况后,认定为非正常户。加强外出经营活动的报验登记管理。
二、微机定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个体户自身特点造就难以定税: 一是个体户经营活动不规范,小门面大仓库,货物存放地比较隐蔽,仅在经营场所难以掌握其全部生产经营情况,进入住所或其它地方查看又缺少相应的法律依据;有的个体户存在现金交易、店外交易,造成经营资料不全。二是纳税人通常建的是“流水帐,而且会计核算不健全,账目混乱,凭证、账簿残缺不齐,税务机关很难核实其真实收入。有的干脆不建帐,使税收难以核定,从而人为地增加税务部门管理的难度。
2、纳税人信息采集真实性不够。一是由于个体户大部分是利用自身房屋或租赁场地进行经营,涉及户数较多,实地核查信息难度大,信息采集存在真实性不足。二是涉及行业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行业定税涉及指标的测算难度大。
3、微机定税过于公式化、机械化,个别税种生成税额偏高,以个人所得税为例,营业税计税依据超出2万元则个人所得税生成的税额超过营业税生成的税额。
4、国地税信息沟通困难。当前,国税系统与地税系统分别采用两套税收征管软件,信息共享程度低,信息化水平不同步,无对接条件,要达到信息沟通非常困难。在日常税收征管中,也发现部分被国税确定为未达起征点户的实际经营收入超过了起征点,造成地税征税国税不征,不仅容易引起纳税人的抵触情绪,而且影响了国家税收政策的严肃性。
(二)相关措施:
一是建立税收岗位责任制,加强税源监控力度。对各种岗位进行明确而严格的分工,使各岗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有效地防止“关系税”和“人情税”的现象。
二是加强税源信息管理。信息采集是整个微机定税工作的基础,所采集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确保定税质量的关键。税收管理员本深入到户,全面采集纳税业户经营人数、经营面积、地理位臵、区域繁华程度等经营详细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微机定税工作提供大量详实、真实的数据。
三是实行“阳光评税”和定税公告制。定税时召开纳税人代表参加集体公开评议税负,集体定税,张榜公布,领导审批,下达《定税通知书》,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让纳税人心服口服。对新办个体工商户的定额进行定期公告,个体户根据公告可以提出异议,完全实行阳光作业。这样既有利于税务的公开透明,又有利于公平税负,易于被广大的个体工商户接受。
四是加强发票的管理,促进以票管税。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纳税人按规定使用发票,达到以票管税的目的。将发票管理与纳税申报相结合,提高纳税申报质量,每次换票,必须由各管片的管理员在领票申请单上注明上期的发票使用情况、税款申报情况;同时广泛宣传,采取多种形式激励消费者索取发票。
五是加强国地税信息沟通,建立科学合理的定额核定体系。在现有国地税分设的条件下,加强对未达起征点户管理工作的协调,及时沟通相关信息。积极推进计算机核定定额,准确确定核定参数及指标,提高定额核定的科学性,有条件的情况下实行国地税联合开展定额核定工作,提高核定的准确度,也确保对同一纳税人的定额核定基数相同。
三、对未达起征点业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税收征免界线难以确定。起征点在具体操作中确实很难界定,特别是界于起征点或免征额之间的纳税人,税收管理员无法准确界定纳税人收入是否达到起征点的界线。
2、办理税务登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免税户税法观念淡薄。部分免税户认为“税都免了还办什么税务登记证”办了证就得交税,存在抵触情绪,总是找种种借口推诿,不办证。二是假停业逃避办证。不少纳税人仍然存在相互观望和侥幸逃避的心理,擅自营业,一旦追究,则停业逃避,风声过后,又重新开业,有的只办营业执照,而不申办税务登记,即使税务机关上门催办,也故意拖延,逃避税收管理。三是部分税务人员的不作为。部分税务人员认为小户管理工作琐碎,税收收入少,纳入征管范围是种负担。
3、发票管理难。无论是起征点以上的纳税人,还是起征点以下的免税户,根据《税收征管法》的规定,税务机关都应当给其提供发票。但起征点提高后,部分业户的发票使用管理意识更加淡化,使得税务机关发票管理工作难度加大。表现为:一是少开或不开发票。一部分接近起征点的个体户尽量少开或不开或延缓开票。二是免征户发票用量少,周期长,监管难。三是流动性大,发票存根回收难。有的为了购发票才办一个登记证,购到发票时就失踪了,成为非正常业户,发票存根无法收回。四是虚开、代开发票。有的为了拉生意,代开发票或转借、有的则是化整为零,让已达起征点的纳税户代开发票;同时,不少已达起征点的纳税户为了少交税不开票或让他人代开票。
(二)原因分析:
1、工作量大,得过且过。税务管理员存在畏难情绪,由于未达起征点户数量大、人难找,工作难度大,为减轻工作量,减轻工作压力,该登记的不登记,能不巡查的不巡查。
2、监管难度大。个体工商户是否达到起征点的问题上,税务人员的主观判断起着很大作用,加之,由于税务部门人少,征管的范围面广户多,工作量很大,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范围内,要将大量的个体户起征点一一核实清楚,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
3、发票用票量统计难。起征点以下的业户使用发票,由于达不到起征点、不征税,缴销周期长,以票确认是否达到起征点难度大。
(三)相关措施:
1、严格税务登记管理。对起征点以下业户,同样要办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领购、税收咨询等项工作,并建立未达起征点户的台帐,随时掌握免征户的登记情况,建立户籍管理制度,对业户建立户籍档案,做到户户有档案、信息完整齐全,并全部纳入税收征管软件进行管理,同时,加强与国税、工商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加强源头控管,堵塞征管漏洞。
2、加强户籍巡查力度。对未达起征点户定期开展巡查,尤其是要加大对临近起征点业户的巡查力度,及时掌握其生产、经营变化情况,规定每月对业户巡查次数,并采取行之有效地方式,核实临界点业户的经营收入,逐月确定其经营收入,对达到起征点以上的业户,及时转入起征点以上业户管理,迅速恢复征税,并对巡查的情况及时记录在案,以备查阅检查;对月度实际经营额超过起征点的未达起征点户,税收管理员应该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向纳税人下达《限期缴纳税款通知书》,对实际经营额连续三个月超过起征点的,税收管理员应将情况反馈给税务征收管理部门,下达《核定税款通知书》,重新核定定额,敦促其依法纳税。
3、严格发票管理。一是限量供应。对未达起征点户生产、经营所需的发票数量实行有效控制,并制定未达起征点户发票开具、保管和缴销等管理办法。对未达起征点户开具的发票要指派专人逐一审核,加大调票核查力度。未达起征点户如果当月发票开具金额达到起征点的,税务机关应按其发票开具金额进行征税。二是严格检查。定期组织人员对未达起征点户发票领、用、存情况进行检查,对为其他纳税人代开发票或转借、倒卖发票的行为,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
四、外出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外出经营管理不规范,异地施工税收管理缺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在同一地的不超过180天应当持税务登记证副本和所在地税务机关填开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以下简称《外经证》),向营业地税务机关报验登记,接受税务管理。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绝大部分外地来马施工企业都是在生产经营后收取预付款需发票时进行报验登记,有的甚至在工程竣工结算需发票时才进行报验登记,还有的在已按无证经营规定进行税款征收的情况下为少缴税款而后补办外经登记手续。造成登记滞后,信息资料不实,管理上形成“空档”,外地工程项目漏征漏管情形时有发生。
2、没有严格执行外经证的缴销制度。
纳税人所在地与施工所在地的税务机关缺少沟通,缺乏有效的监督。开出外经证的税务部门没有对其开具外经证纳税人的实际经营情况及纳税情况进行及时深入的跟踪,到期也没有按规定做核销处理。另一方面,纳税人经营情况及其所得税的缴纳情况如何,施工地税务机关一无所知,在施工地凭一张外出经营证就可以不在经营地缴纳企业所得税,容易产生管理真空,纳税人就非常容易钻税收的空子,达到偷税的目的。
3、《外经证》开具管理不规范。有相当部分的税务机关对外出经营证只管盖章,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核,大部分都存在着内容不全面,不规范,不具体的现象。
4、施工地与所得税纳税地分离,客观上给征管带来难度。即使工程项目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和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能够按规定填写、传递、缴销《外经证》及《开具发票清单》,但所掌握信息也不可能全面准确,难免出现信息失真。究其原因:一是在外地施工的工程项目,一般单独设账,其会计资料都在工程所在地,企业所在地只是进行并表核算,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无法对在外地的工程项目成本费用核算和账簿设臵保管情况进行了解、监控。由于现在大部分施工项目都挂靠经营,企业对项目部的财务核算既疏于管理,也难以插手,且现实中工程结算总是拖延,难保并账的时效。二是对项目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来说,无法判断工程收入是否并入了机构所在地缴纳企业所得税,项目部不是独立企业纳税人,即使要就地缴纳,也只能进行核定征收或预征。管理中的空档和漏洞,给了纳税人左右逢源的余地。
(二)相关措施:
1、强化项目开工税务登记(或报验登记)。严格执行《征管法》及税务登记管理办法,根据工程项目立项、中标情况,对应办税务登记而未办、应报验登记而未报验的外来施工企业进行提前告知或催办通知,责令限期办理,对经催办通知后仍不接受管理进行登记或报验的,主管税务机关按无证经营进行税务管理。要加强注销登记和《外经证》核销的检查和核对,外来施工企业在办理注销登记和《外经证》核销时,应对工程的结算情况(附结算书)和其应缴税款、已缴税款作出说明,主管税务机关对“工程结算书”进行审核,结清税款,缴销发票及证照。
2、规范填写,统一传递流程。《外经证》必需经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实际情况及具体项目的施工合同的内容规范,真实,具体地填写,加盖主管税务机关的印鉴并密封后,由持证人在一定期限内报送到施工地税务机关进行申报登记;核销时由施工地税务机关签具意见盖章,附开票清单和完税凭证并密封后,由持证人在规定期限内带回原发证税务机关办理注销手续。
3、加强企业所得税汇缴管理,加大稽查力度,打击偷税违法行为。税务机关要组织力量开展建筑业税收专项检查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加大对做假账、不做账、不申报行为的查处力度,发挥以查促管作用。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要加强对建筑施工单位的检查,对开具《外经证》的单位要及时检查其是否将异地施工收入并入企业总收入一并核算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未并账的要按照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并对其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
五、欠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欠税的基础管理不细致。欠税企业的账面欠税数与税务部门的欠税台账数有差异。大部分企业未分税种分别记账,只记了一个合计数,税务部门根本无法逐一进行核实。税务部门的欠税台账的记录也未能全部按税种和欠税日期分别进行登记,与企业的账面欠税数核对时无从下手。对稽查部门查补、企业未按期缴纳入库的税款,由于部门之间的衔接不到位,未及时将有关信息传递到征管部门,在欠税台账上未作及时登记,使这部分欠税形成一个“管理真空”。
2、欠税的跟踪管理不到位。忽视了对企业欠税尤其是陈欠税款的跟踪管理,有的企业因改制已将欠税核销,有的企业欠税未清却已经注销,有的企业的账面欠税数少于税务部门的台账数,而税务部门的欠税台账数却一直未变,未能及时掌握企业的动态变化情况。
3、欠税的清欠管理不扎实。清欠力度不够大,存在着畏难情绪,怕得罪人,虽然也与欠税企业签订了清欠协议,但由于没有动真碰硬的措施,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4、与欠税企业主要负责人缺乏良好沟通。在欠税管理工作中,通过实地检查,由于企业的负责人掌握企业的全面情况,特别是资金流转情况,所以,在清理企业欠税过程中,欠税企业的负责人是关键。但是,由于企业客观上没有能力或主观上不想补缴欠税等多种原因,欠税企业主要负责人往往采取逃避的方式拒绝与税务机关沟通,因此,联系欠税企业负责人是清理欠税的难点。同时,占欠税企业数额比重大的外资企业及中外合资企业,这类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多为外籍人,经常自由往来于世界各地,当企业产生欠税后,对法人、董事、股东的查找工作相对比内资企业更加复杂,给我们的欠税清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相关措施:
1、加强催报催缴和实地调查。每月及时做好催缴工作,确保期税期清,严格控制新欠;对未按期申报或欠缴税款的纳税人依法发出执法文书,并做好实地核查工作,全面掌握欠税户的资金流动情况,及时督促其制定清欠计划和实施清欠措施。
2、建立欠税人报告制度,并建立欠税档案。对纳税人的财产进行调查,严密监控欠税户的生产经营和财务变动情况,实现对每一个欠税人的动态管理。加强对企业欠税的动态监控,随时掌握欠税企业的变化情况,防止因企业的改制、兼并、变更、注销等情况而造成国家税款的流失。
3、实行以票控欠。对长期欠税或欠税数额较大的纳税人停止配售发票,对欠税数额较小但经常欠税的纳税人控制发票用量,督促其足额纳税。
4、合理运用欠税公告、欠税约谈等办法,加强清欠宣传。该局在核实纳税人欠税金额基础上,依法对其进行欠税约谈和定期公告。
5、加大欠税清缴的执法力度。对一些货款回收正常,但多次催缴不纳、恶意拖欠税款的纳税人,运用征管法赋予的税收保全、强制执行权,积极与纳税人开户银行协调联系,依法从其存款账户扣缴欠税,维护税法的严肃性,使税款应收尽收。
6、落实责任,加强考核。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增强各单位、人员抓好欠税管理工作的责任心和主动性。
泰安市地税局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一日
第四篇:国有粮食企业违纪违法案件调研报告
加强制度建设 监督制约权力 ——xx市国有粮食企业违纪违法案件发生的特点及对策
xx市粮食局
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工作,关系着国企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在国有企业的体现,关系着企业与社会的和谐,认真研究和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确保企业职工队伍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市国有粮食企业前几年由于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到位,出现了一系列违法违纪问题,教训十分深刻。近两年来,由于扎实开展了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结合本单位实际,简要剖析一下违纪违法案件发生的特点,并就如何加强国有粮食企业反腐倡廉建设谈一下初浅看法。
一、我市国有粮食企业违法违纪案件发生的特点
按照xx市委、市政府关于市属工业与商贸流通企业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于2002年7月份起,我局下属26家粮食企业实施了大力度的改革。经过精心操作,全系统2653名职工解除了劳动关系,12家企业公有资产全部退出。由于粮食购销企业要承担政府对粮食市场宏观调控作用,因此,保留了8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并在实施人员分流,资产整合的基础上,重新返聘了部分人员。为盘活存量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保留储备粮库和军供粮站以及部分骨干粮站的基础上,对其余库、站由市局资产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并采取公开拍租、出售的办法,实行资产变现。通过改革,职工身份全部进行了置换、人员进行了分流、部分资产进行了整合,达到了改革的预期目的。
由于改革是一种探索和实践,各地不尽相同,加上在改革后,相关机制未建立、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到位,因此,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少。据统计,2003年以来,我市国有粮食企业先后有近十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和法律制裁,教训十分深刻。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特点:
(一)返聘人员违纪违法现象较多。从前几年被查处的情况来看,企业返聘人员违法犯罪,占返聘总人数10%左右,这些人作案胆子大,涉案金额三十多万元。
(二)企业领导班子共同违纪违法现象较多。海东粮管所前任班子因经济问题被查处后,后任班子不吸取教训,前腐后继,集体贪污公款15.5万元,四名班子成员均受到法律惩处。
(三)财务人员违纪违法现象较多。从前几年本系统被查处的数起案件来看,均有财务人员参与作案。
(四)财务管理混乱。一是在经营中采取低价购进,高价入账的方法,从中牟取差价,将其私分。二是资产出租漏洞多,部分租金不全额入账。三是财务支出不规范,乱列支、招待费用庞大。
二、简要剖析违纪违法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国有资产的管理不到位,缺少规范、健全、系统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随着人员身份的置换,资产管理模式要相应跟上。但由于当时未及时组织对资产进行清查、评估,导致资产权属不清。虽然也制订出台了一些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但具体措施未跟上,考核、监督机制不健全。
(二)放松了对人员的管理,缺少监督制约机制。本市国有粮食企业目前均系返聘人员,通过企业改革、这些人身份已经置换,已不再是国家正式职工。其心态上发生了一些变化,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因此,相应的管理措施必须跟上。但改革后没能及时办妥相关手续(签约、聘书),对企业班子人员配备未认真进行考察,从而混进了一些素质较差的人。同时,缺乏有效的管理考核机制,导致违纪违法现象的屡屡发生。
(三)财务管理混乱,监管力度不够。一是企业财务较混乱,随着人员和经营业务量的减少,财务制度不如以前规范,建章立制不够。二是市局缺乏对企业财务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审计工作不到位,走过场。
三、加强国有粮食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的几点想法
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对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专题作出部署,进一步强调了加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的高度重视。近两年来,由于我们吸取教训,加强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从而较好地确保了全系统的队伍稳定和粮食经济的健康发展。但形势不容乐观,反腐倡廉建设任重道远。结合本系统实际,我们认为:加强国有粮食企业反腐倡廉建设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教育要扎实有效。大力加强廉洁教育,以廉洁教育作为爱护领导人员、抑制腐败的第一道防线,夯实筑牢、严防紧守。首先,要抓住理想信念教育这个廉洁教育的核心。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体干部的头脑,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其次,要抓好党纪政纪教育这个廉洁教育的重点。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学法网上行活动,并坚持每月组织一次法律法规和有关反腐倡廉内容教育。通过加强党纪政
纪教育,推动各级领导和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地用法律和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加强自控能力。党纪政纪教育要贴近大家的思想和工作实际,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运用正面激励、反面警示,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来教育大家。我们组织党员干部认真算好廉政帐,开展了“5.10”思廉日等主题活动,并将这些监督保廉活动与廉政文化“六进”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润物
无声”、“春风化雨”的效果。同时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全体员工廉洁敬业。对领导人员,要大力提倡廉洁用权思想,对一般职工要教育他们增强服务意识和团队观念,努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
(二)制度要完善规范。要不断地在完善制度上下功夫,特别注意在反腐的源头上完善制度,进一步发挥制度的规范和保障作用。一要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的各个环节,体现到各个方面,用制度来规范权力运行,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制度约束就延伸到哪里。要加快建立健全适合现阶段粮食工作并切实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及时总结和推广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不断修订、改进制度建设中不完善、不规范、不配套、不衔接的地方。重点规范资产管理、资产运作、财务开支等制度。根据近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局先后修订完善了《粮食局廉政建设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见》、《粮食局财务核算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而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并结合粮食系统反腐倡廉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与市检察院共同制订了《关于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规范性意见(试行)》,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实现制度建设的与时俱进。二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要强化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责任追究,保证制度有效贯彻实施。三要坚持公开、公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近两年来,我局对国有资产的处置采取公开招租、竞拍,大大增加了操作的透明性,减少了矛盾,增加了租金收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采购大件储粮设备等都通过市招投标平台进行,有效地减少了支出。
(三)监督要得力到位。强化监督是防止权力滥用的关键。首先,监督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领导人员特别是“一把手”责重权大,风险也很大,是监督的重点对象,各单位涉及到资产、财、物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是监督的着力点。纪检监察干部及各单位党组织就是要抓住这些不放松,用好监督这把“利剑”,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各单位领导人员及关键岗位的人员要树立时时处处接受监督的意识,品行要端正,行为要规范,工作要透明。其次,要把监督职能落实到决策与执行的各个环节,全流程到位。在决策环节上,要重视程序监督;在执行环节上,要监督执行力度强不强,执行是否到位。一旦发现有违规行为就要及时制止,该查处的坚决查处。其三,要强化审计监督的作用。财务审计部门要围绕工作重心,主动深入地开展审计监督工作,查找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和管理制度的缺陷,提出改善控制的方法和建议,推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防范风险能力的增强。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要相互配合,超前研究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五篇:关于抓好粮食企业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抓好粮食系统企业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了更好地做好发改系统的党建工作,我们通过走访、座谈等方式,对粮食所辖的5个企业支部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体制由国营形式转向多元化体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针对目前粮食企业中程度不同的存在只注重抓经济发展,忽略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引领作用等问题。为此,我们就“如何在新形势下抓好基层企业党的建设,统领粮食企业的各项工作,使其沿着持续、健康、稳定的轨道向前发展,使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不断引领和促进企业经营,真正做到一手抓党建,一手抓经济,两手都要硬”开展了一次调研活动,形成本报告。
一、基本情况
发改局党委下辖共8个党支部,其中粮食系统企业支部5个、粮食局老干支部1个。企业支部共有党员66人,女党员7人,平均年龄47岁。
近年来,在市区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出台改制实施方案,妥善做好了职工的安臵、资产和土地处臵,并在收购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除了代收粮食外,充分发挥职工能动力,动员职工在其他商业银行贷款,用于弥补收购资金的紧张,同时盘活闲臵资产,将一些闲臵的粮库、所、站及利用价值不大的粮仓和场地进行整体出租或部分出租,提高企业效益等措施,实现了“一区一企,一企多点”的总体规划。
二、存在的问题
粮食企业虽经几轮改制,取得初步效果,但在多元化市场主体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受历史遗留问题及当前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国有粮食企业融资难、竞争力弱、经营模式单
一、缺乏自我积累的问题比较突出,所以企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增加经济效益方面,在思想上难以高度重视党建工作,重经济轻党建现象仍然较为普遍,忽略了党建的引领作用。
1、行政领导对党建工作认识上有偏差。部分粮食企业领导觉得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最大化,片面的认为业务经营是硬指标,完不成要挨板子,影响自己及职工的钱袋子。而党务工作是软任务,放松点无关紧要,所以存在着上级强调了就讲重要,实际上做起来次要,往往是做做姿态,走走过场,影响了党务工作的健康开展。
2、普通职工对党建工作认识上有错位。在座谈中了解到,大部分职工对基层党建工作缺乏明确的认识,认为党务工作就是组织一些安排学习、文体活动、组织劳动等,甚至认为党务工作可有可无,工作好坏无碍大局。在与一位职工的聊天中,他更是直截了当的说“党建又不能当饭吃”。虽然可能是极个别人的想法,但足以说明我们目前粮食企业大部分职工对基层党务工作认识上存在着错位现象。
3、基层支部书记素质参差不齐,兼职支部书记多。粮食企业支部多为兼职支部书记,兼而不管的现象普遍存在,不能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等对待,工作上“重业务,轻党建”,对做好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存在应付心理,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加上接受党建专题业务培训和参与党建工作机会少,工作视野不够宽阔,思路不够清晰,致使基层党建工作得不到正常开展。
4、党务工作者“两个作用”的发挥不够理想。开展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够,服务手段少,服务本领缺乏,找不准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的结合点,无法在结合上做文章,在贴近上下功夫,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脱节,达不到双促进、双发展的效果。
5、受市场经济冲击,少数党员在工作、思想、作风等方面出现滑坡,作风散漫,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没有把自己看作一名党员,更没有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有的党员甚至连一名普通职工的素质都不如,影响了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
三、措施与对策
1、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党组织在企业中角色定位。一是加强宣传引导,从战略高度认识抓好党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习总书记提出的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理念,确确实实的灌输粮食企业的每一名职工,让大家高度重视党建工作。二是明确企业党组织的“二重”定位,即政治定位和经济定位。从政治定位看,《党章》中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因此在企业中建立党的组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应该与必须的;从经济定位看,企业党组织不仅姓“党”,而且还要姓“企”,即党组织在企业的存在与发展,必须有利于本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把关正向、加油助推、化腐生肌、强筋健骨、雄魂壮魄的重要作用。三是企业党组织要把政治定位与经济定位统一起来并融汇贯通,发挥党建的独有优势,提升企业竞争力,确实做到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2、要加强企业党组织自身建设。一是要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到党务工作队伍中来,同时实行企业“同抓同奖工作法”。党务干部的待遇和奖惩应与行政干部一视同仁。二是党务干部自身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争当做生产经营工作的内行。只有懂得生产经营工作,才能防止出现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现象。
3、要加强基层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一是加强选配。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否有效发挥,关键在支部书记。因此在选配党支部书记时要坚持标准,严把“入口”关,一定要从保证党支部工作质量的高度来认识选配好党支部书记的重要性,认真把好选配用人关。对支部书记不但要配齐,更要配强,避免先天不足、后天难以弥补的问题。二是加强考核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励考核制度,以激发支部书记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三是加强教育引导。局党委要把加强党支部书记的思想教育纳入重要的工作日程,经常与党支部书记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和指导他们做好工作,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便利条件,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把党支部的工作做好。
四、结语
企业要发扬一种战斗的精神,抓住一切机遇,能够充分发挥职工在企业中的改进技艺、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方式、方法和一些途径,这样能够使得企业保持一种蓬勃发展的趋势。
作者:陈仓区发改局 马聚祥
霍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