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规定公办中小学乱收费校长一律先免职
广东规定公办中小学乱收费校长一律先免职 粤教宣讲义费、试卷费、重修费、考研复试费,这些统统都属乱收费!广东省教育厅和广东省政府纠风办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切实加强2013年春季教育收费监督严禁乱收费的通知》(下简称《通知》),严禁各类学校巧立名目牟利。
幼儿园不得举办兴趣班收费
去年底,国家教育收费督查组对广东省部分市及高校教育收费情况进行了重点督查,发现个别学校存在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和扩大收费范围等乱收费行为,新学期到来,“乱收费”这一老话题再被提及。
《通知》中强调,全省中小学不得自立服务性收费项目和代收费项目,不得巧立名目收取讲义费、试卷费、押金等。中小学服务性收费必须严格遵循学生自愿及从严控制原则,做到即时发生,即时收取,据实结算,不得盈利,并及时向学生家长公布收费支出清单,接受家长监督。中小学代收费必须按选定项目和内容集中预收,期末结算,多退少补,并向学生家长公布收费支出清单。此外,幼儿园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兴趣班收费。
在高校收费项目方面,教育厅严申各高校不得跨学年收取学费,严禁向学生收取“转专业费”、“赞助费”、“重修费(按学年制收费的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费”、“学位申请费”、“答辩费”以及押金、保证金等。
失职渎职追究分管领导责任
《通知》中还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做到阳光收费,通过设立公示栏、公示牌和校园网等形式,将收费项目、收费范围、收费依据和计算单位等内容,在收费地点或方便学生、家长阅读的地方公开明示。
省教育厅和省政府纠风办严申,将对各市各高校教育收费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的乱收费行为,将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凡发现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乱收费问题的,除坚决清退违规收费外,对公办学校校(园)长一律先免职再处理;对民办学校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失职渎职的将严肃追究分管教育的党政领导和教育局长的责任。对教育收费投诉出现反弹的教育收费规范县,将坚决撤销其收费规范县的称号。凡发现高等学校乱收费的,将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第二篇:广东严查春季教育乱收费 违规校长一律免职
广东严查春季教育乱收费 违规校长一律免职
中新网广州2月10日电(记者 杨薇)广东省教育厅10日发出通知,将开展春季教育收费检查工作。通知要求各地及早部署本辖区学校幼儿园教育收费自查自纠和检查工作,并明确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如果乱收费,对所属校校(园)长一律先免职再处理。
据介绍,广东此次检查重点主要包括规范幼儿园收费、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公参民办”学校办学及收费行为、治理中小学教辅材料散滥行为;治理中小学补课乱收费等十个方面。
其中,广东教育厅通知指出,将对幼儿园是否以开办各种特色班、兴趣班、课后培训班、亲子班等特色教育为名向家长另外收取费用等进行检查;不准收取与幼儿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等费用和自设项目收费;民办幼儿园制定或调整保教费、住宿费标准程序要符合《实施细则》规定;不能存在乱涨价行为,物价、教育部门应建立和完善了民办园收费备案程序。
对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学校不能以任何名义和方式举办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竞赛、办班;公办学校不能民办名义招生和收费的行为;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不能违规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河南事业单位考试网,发布河南事业单位考试信息和备考资料。
捐资助学费、择校费等各种费用;应公开学校办学性质、办学规模、招生计划、招生条件、招生范围、招生时间、录取办法、录取名单等。
对于治理中小学教辅材料散滥方面,广东对教辅材料的选用坚持“一科一辅”和自愿原则,不允许以任何形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或学生购买教辅材料的行为;学校、教师不能在省中小学教辅材料推荐目录之外以暗示、推荐、指定等方式组织学生订购教辅材料等。
而针对治理中小学补课乱收费情况,广东要求中小学校及其教职工不能组织或参与违规补课并收费;不能将课堂内容课外补,通过暗示、诱导、动员或者胁迫等方式组织学生参加补课或有偿家教活动;公办在职教师不能到校外培训机构兼职补课;不能组织、参与补课乱收费纳入对学校办学行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公办中小学不能向社会培训机构提供(包括租赁、借用等)举办补课活动的场所和设施等问题;不能以家长委员会、班委会等形式变相组织补课及收费。
该通知要求,凡发现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乱收费问题,将按照相关要求,对所属校(园)长一律先免职再处理,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的违规行为以及有关职能部门对违规行为不制止、不纠正、不处理,对群众举报不认真核查等问题坚持“零容忍”。
河南事业单位考试网,发布河南事业单位考试信息和备考资料。
第三篇: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 8 号现发布《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教育部部长 陈至立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三十日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
编辑本段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中小学校长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国家和社会力量举办的全日制普通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按照校长任职要求,有计划地对校长进行培训。
第四条 中小学校长培训要坚持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宗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和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
第五条 参加培训是中小学校长的权利和义务。新任校长必须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持证上岗。在职校长每五年必须接受国家规定时数的提高培训,并取得“提高培训合格证书”,作为继续任职的必备条件。
编辑本段第二章 内容与形式
第六条 中小学校长培训要以提高校长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其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思想品德修养、教育政策法规、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学校管理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现代科技和人
文社会科学知识等方面。培训具体内容要视不同对象的实际需求有所侧重。
第七条 中小学校长培训以在职或短期离岗的非学历培训为主,主要包括:
任职资格培训:按照中小学校长岗位规范要求,对新任校长或拟任校长进行以掌握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300学时。
在职校长提高培训:面向在职校长进行的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管理能力、研究和交流办学经验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培训时间每五年累计不少于240学时。
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对富有办学经验并具有一定理论修养和研究能力的校长进行的旨在培养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专家的培训。
第八条 中小学校长培训实施学时制,也可采用集中专题、分段教学、累计学分的办法。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培训机构,要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并积极创造条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
编辑本段第三章 组织和管理
第十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宏观管理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主要职责是:制定保障、规范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有关规章、政策;制订并组织实施培训工作总体规划;制定培训教学基本文件,组织推荐、审定培训教材;建立培训质量评估体系;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
第十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地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制定本地区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划和配套政策;全面负责本地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实施、检查和评估工作。
第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承担中小学校长培训任务的机构的资质条件予以规范,加强对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的监督检查和质量评估。鼓励有条件的综合大学、普通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等机构发挥各自优势,以不同形式承担中小学校长培训任务。第十三条 中小学校长培训施教机构的教师实行专兼结合。培训机构应当配备素质较高、适应培训工作需要的专职教师队伍,并聘请一定数量的校外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优秀中小学校长作为兼职教师。第十四条 对参加培训并经考核合格的中小学校长,发给相应的培训证书。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证书的管理。第十五条 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期间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培训费、差旅费按财务制度规定执行。第十六条 中小学校长培训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地方教育费附加应有一定比例用于培训中小学校长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中小学校长培训人均基本费用标准。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把中小学校长参加培训的情况纳入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对培训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编辑本段第四章 培训责任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保障中小学校长接受培训的权利。中小学校长对有关组织或者个人侵犯其接受培训权利的,有权按有关程序向主管教育行政机关提出申诉。
第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无正当理由拒不按计划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校长,学校主管行政机关应督促其改正,并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直至撤销其职务。
第二十条 担任中小学校长者,应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或应在任职之日起六个月内,由校长任免机关(或聘任机构)安排,接受任职资格培训,并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在职中小学校长没有按计划接受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时数的提高培训,或者考核不合格者,中小学校长任免机关(或聘任机构)应令其在一年内补正。期满仍未能取得《提高培训合格证书》者,不能继续担任校长职务。
第二十一条 经评估达不到培训要求的培训机构,主管教育行政机关要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者,应责令其停止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第二十二条 对未经批准自行设立、举办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或中小学校长培训班的,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编辑本段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幼儿园园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培训参照本规定执行。中等职业学校及其他各类成人初、中等教育学校校长培训另行安排。第二十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依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规定第十二条已根据2010年12月23日教育部30号令《教育部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规章的决定》进行修改。原文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申请承担中小学校长培训任务的机构要进行资格认定。普通师范院校、教师进修院校、有条件的综合大学,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承担中小学校长培训任务。”
第四篇: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
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8号
1999年12月30
严跃森 下载整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中小学校长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特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国家和社会力量举办的全日制普通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按照校长任职要求,有计划地对校长进行培训。
第四条 中小学校长培训要坚持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宗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和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
第五条 参加培训是中小学校长的权利和义务,新任校长必须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持证上岗。在职校长每五年必须接受国家规定时数的提高培训,并取得“提高培训合格证书”,作为继续任职的必备条件。
第二章 内容与形式
第六条 中小学校长培训要以提高校长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其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思想品德修养、教育政策法规、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学校管理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现代科技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方面。培训具体内容要视不同对象的实际需求有所侧重。
第七条 中小学校长培训以在职或短期离岗的非学历培训为主,主要包括:
任职资格培训:按照中小学校长岗位规范要求,对新任校长或拟任校长进行以掌握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300学时。
在职校长提高培训:面向在职校长进行的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管理能力、研究和交流办学经验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培训时间每五年累计不少于240学时。
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对富有办学经验并且具有一定理论修养和研究能力的校长进行的,旨在培养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专家的培训。
第八条 中小学校长培训实施学时制,也可采用集中专题、分段教学、累计学分的办法。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培训机构,要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并积极创造条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
第三章 组织和管理
第十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宏观管理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主要职责是:制定保障、规范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有关规章、政策;制证并组织实施培训工作总体规划;制定培训教学基本文件,组织推荐、审定培训教材;建立培训质量评估体系;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
第十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地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制定本地区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划和配套政策;全面负责本地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实施、检查和评估工作。
第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申请承担中小学校长培训任务的机构要进行资格认定。普通师范院校、教师进修院校、有条件的综合大学,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承担中小学校长培训任务。
第十三条 中小学校长培训施教机构的教师实行专兼结合。培训机构应当配备素质较高、适应培训工作需要的专职教师队伍,并聘请一定数量的校外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优秀中小学校长作为兼职教师。
第十四条 对参加培训并经考核合格的中小学校长,发给相应的培训证书。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证书的管理。
第十五条 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期间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培训费、差旅费按财务制度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中小学校长培训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地方教育费附加应有一定比例用于培训中小学校长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中小学校长培训人均基本费用标准。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把中小学校长参加培训的情况纳入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对培训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四章 培训责任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保障中小学校长接受培训的权利。中小学校长对有关组织或者个人侵犯其接受培训权利的,有权按有关程序向主管教育行政机关提出申诉。
第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无正当理由拒不按计划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校长,学校主管行政机关应督促其改正,并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直至撤销其职务。
第二十条 担任中小学校长者,应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或应在任职之日起六个月内,由校长任免机关(或聘任机构)安排,接受任职资格培训,并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在职中小学校长没有按计划接受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时数的提高培训,或者考核不合格者,中小学校长任免机关(或聘任机构,应令其在一年内补正。期满仍未能取得《提高培训合格证书》者,不能继续担任校长职务。
第二十一条 经评估达不到培训要求的培训机构,主管教育行政机关要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者,应责令其停止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
第二十二条 对未经批准自行设立、举办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或中小学校长培训班的,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幼儿园园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培训参照本规定执行。中等职业学校及其他各类成人初、中等教育学校校长培训另行安排。
第二十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依据本规定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第五篇:宝安区中小学校长工作规定
宝安区中小学校长工作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校长负责制,增强学校活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建设教育强区,根据深教人字〔1997〕26号《深圳市中小学校长工作暂行规定》,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 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校长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外行使法人职权,对内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校长的任免按干部管理权限和干部任免程序进行。
第三条校长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中小学校长任期一般为4年,可以连任。校长应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任期目标和工作目标,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或教职工大会)讨论通过,报所在街道教育行政部门同意,经区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区直属学校直接报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并以此作为考核评价校长工作的重要依据。学校可根据有关编制文件规定,设立1至3名副校长,协助校长工作。
第二章任职条件、职责与要求
第四条校长任职的基本条件。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热爱学生,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熟悉教育法规、教育理论,熟悉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熟悉学校管理工作,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勇于探索、积极进取和改革创新精神。
(三)遵纪守法,为人师表;克己奉公,为政清廉;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作风民主,办事公道;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四)中学校长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小学校长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从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5年以上;经过岗位培训并取得校长“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五)身体健康,能适应工作。
第五条校长的主要职责是:
(一)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按教育规律办学,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领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工作方针,坚持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按照国家下达的教育计划,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学年、学期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系统,搞好教学常规管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积极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教研活动,树立良好的校风。
1.领导和组织德育工作。把德育放在首位,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工作方针,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建设德育工作队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持不懈地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
2.领导和组织教学工作。坚持学校以教学为主,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开齐课程,不偏科。遵循教学规律组织教学,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做好教学常规管理。深入教学第一线,正确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领导组织和开展体育、卫生、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工作及课外教育活动。
(三)管理学校的人事工作。认真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干部政策,团结、依靠教职工,建立和健全教职工岗位责任制和有关规章制度,做好教职工聘任、考核、奖惩、晋升工资等工作。关心群众生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抓好行政管理工作,加强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教职工的思想、道德、文化、业务水平,建设一支团结精干、结构合理的教职工队伍。
配合党组织,支持和指导群众组织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等群众组织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五)管好用好学校经费,做好经费预算和核算,审批学校财务开支。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建设好学生劳动技术教育基地,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益,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和教职工的生活福利待遇。
(六)抓好后勤工作和校园建设,管理好校舍、设备等校产。
(七)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努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第六条校长的岗位要求是:
(一)岗位品质要求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2.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修养,能努力运用其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学校工作。
3.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尊重、团结、依靠教职工。
4.实事求是,勤奋学习,作风民主,联系群众,顾全大局,公正、廉洁、艰苦奋斗,严于律已。
5.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6.具有勇于进取和改革创新精神。
(二)岗位知识要求
1.政治理论、国情知识:具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邓小平理论知识。具有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基本知识。
2.教育政策法规知识:在实践中领会、掌握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基本精神与中小学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与教育有关法规的基本知识。
3.学校管理知识:联系实际掌握学校管理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以及与学校管理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手段。
4.教育学科知识: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的论述,了解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具有教育学科基本知识。熟悉主要课程教学大纲及有关学科的教材、教法。具有中国教育史常识,了解中小学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动态。
5.相关知识:掌握与中小学教育有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了解本地的历史、自然人文环境、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民族与宗教政策等。
(三)岗位能力要求
1.能根据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
2.善于做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能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具有听课、评课及指导教学、教研、课外活动等工作的能力。具有指导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改进教学的能力。
4.善于发挥群众团体组织的作用。能协调好学校内外各方面的关系,发挥社会、家长对做好学校工作的积极作用。
5.能以全面育人为中心,研究学校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从实际出发,开展教育、教学实验活动,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具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能起草、演说学校工作报告、计划、总结等。
第三章权利与义务
第七条校长的主要职权是:
(一)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结合任期目标,决定学校的全面工作。
(二)根据国家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要求,选用合适的教材,并调整学校的具体教学计划,开展各项教学改革活动。
(三)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决定学校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提出学校副校长、中层干部的人选。
(四)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编制和工资的总额,以及有关法规、政策、决定学校定员,调配、聘任教职工,确定教职工的职务岗位和工作量,决定各种岗位津贴和超工作量补
贴,认真执行奖惩制度。
(五)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和财务管理制度,安排和使用政府拨款、勤工俭学及社会赞助款等。
(六)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根据社会需要和学校情况,提出与厂矿企业、社会团体或个人联合办学方案,报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七)有权拒绝校外的任何单位或个人抽调、借用学校人员和占用学校校舍、土地、物资和奖金,以及摊派劳务费用。
第八条校长应定期向学校党组织通报工作情况,主动听取党组织对学校重大问题的意见,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
学校党组织的主要职责:学校党组织的任务,按党章规定执行。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后,学校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学校得到贯彻、落实。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负责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和学校党组织的思想、作风建设,认真抓好党的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参与学校行政工作和重大问题的决策。
(四)根据“党管干部”原则,负责干部的推荐、考察、培养、教育工作。
(五)支持和监督校长履行职责,协调学校内部关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办好学校。
(六)负责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七)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支持它们根据章程独立开展工作。负责统战工作,关心民主党派组织建设,支持他们开展工作。
第九条校长须尊重并支持教代会(工会)根据有关规定行使职仅,对学校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前,要认真听取教代会(工会)的意见。
教代会的主要职责:学校教代会是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教代会接受学校党组织的领导。
(一)团结教职工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完成教育、教学和各项行政工作。
(二)听取校长的工作报告,审议学校重大工作、改革措施和规章制度;讨论通过教职工生活福利、住房分配等方案。
(三)根据上级党组织的部署,参与民主推荐学校行政领导人员的人选,评议学校行政领导干部,根据有关规定对校级干部提出奖惩建议。
(四)积极支持校长履行职责,及时收集、反馈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对学校工作实行民主监督。
(五)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关心教职工生活。
第十条学校工作重大问题的议事规则:
(一)重大问题的内容
1.办学方针;
2.事业发展规划,校长任期目标,工作计划;
3.重大改革措施及学校规章制度;
4.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
5.副校长人选,中层干部人事安排;
6.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7.经费预算决算报告;
8.重大基建项目;
9.校内机构的增设或撤并等;
10.学校教职工工资福利分配方案和奖惩工作;
11.教职工住房分配原则;
12.其他重大问题。
(二)重大问题决策的主要形式
1.建立学校校务会议。校务会议由学校的正副校长、学校党组织的正副书记和工会主席等组成。
2.校务会议由校长主持召开。
3.校务会议对学校工作重大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校长负责决策。如是认识不能统一,讨论意见严重分歧,学校党组织有责任如实地向上级党组织或机关反映情况。
(三)重大问题决策的主要程序
1.校长根据上级党组织和行政领导的指示、要求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经与学校党组织负责人商议后,提出学校重大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案。
2.学校党政领导认真听取教代会(工会)、党内外群众的意见,集思广益。
3.校长主持校务会议进行决策。
4.校长组织实施,学校党组织要保证顺利实施。
第十一条校长提出学校副校长、中层干部人选时,应与学校党组织充分研究,并广泛听取教代会(工会)或教职员工的意见。副校长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由聘任校长的部门聘任;中层干部由校长聘任,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具体按宝安区中小学校长聘任管理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校长在任期内因故申请辞职,必须提前3个月向主管部门提出书面报告,经聘任部门批准后,方可离职。校长在任期内,一般不调动工作。
第四章待遇与考核
第十三条学校的主管部门必须为校长实现任期目标提供必要的办学条件,并发给校长职务津贴。
第十四条教育主管部门对校长实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和任期届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工作成绩显著者,给予表彰奖励;连续两年未完成工作目标或任期届满未完成任期目标的,按照一定程序,由聘任部门予以解聘。
校长由于工作失职或玩忽职守而导致学校发生重大事故,应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分;触犯法律的应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十五条本规定适用于我区教育行政部门所属的各级各类学校。民办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第十六条本规定解释权属区教育局人力资源科。
第十七条本规定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