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政法干警申论提出对策前先弄清问题所在
根据历年来的申论出题特点,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将提出对策题型分为直接提出对策的题型和需要概括问题的题型。
例如2011年国考申论(地市级)第三题:
假定你是一名派到农村的支教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简要分析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考。
通过仔细审题,考生会发现本题题干中明确指出是要针对“希望小学遭废弃”这个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建议,因此在作答时就不需要再从材料中概括要解决的问题。
有时候命题人为了增加试题的难度,并没有具体指明问题,这个时候考生就需要自己从材料中找到问题,并在作答时把问题概括出来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版权。
例如2012年国考申论(副省级)第三题:
“给定资料1”反映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假定你是某市政府职能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处理此事,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或者2010年国考申论(地市级)第二题:
针对W市在进一步建设“宜居城市”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参考给定资料,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建议。
通过阅读材料考生会发现第一道题目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食品安全”问题,第二道题目要解决的问题是“近海海域污染”的问题,在作答的时候考生把问题写在总括句里就可以拿到相应的分数。
综上所述,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建议,广大考生在面对提出对策题时应仔细审清题意,尤其是那种“犹抱琵琶半遮面”、没有给出具体问题的题目,不光要最终解决问题,还要通过自己的归纳概括,在作答中把要解决的问题体现出来,这样才能拿到完整的分数。
第二篇:2015扬州国家公务员考试辅导:提出对策前先弄清问题所在
扬州中公教育:http://yangzhou.offcn.com/
2015扬州国家公务员考试辅导: 提出对策前先弄清问题所在 申论考试中的提出对策题型主要测查考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给定资料内容的基础上,发现资料中的问题,然后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然而中公教育在对历年申论真题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提出对策在题干中都明确地指出了要解决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很多考生在作答时不必要的丢分。根据历年来的申论出题特点,中公教育将提出对策题型分为直接提出对策的题型和需要概括问题的题型。
例如2011年国考申论(地市级)第三题:
假定你是一名派到农村的支教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简要分析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考。
通过仔细审题,考生会发现本题题干中明确指出是要针对“希望小学遭废弃”这个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建议,因此在作答时就不需要再从材料中概括要解决的问题。
有时候命题人为了增加试题的难度,并没有具体指明问题,这个时候考生就需要自己从材料中找到问题,并在作答时把问题概括出来中公教育版权。
例如2012年国考申论(副省级)第三题:
“给定资料1”反映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假定你是某市政府职能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处理此事,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或者2010年国考申论(地市级)第二题:
针对W市在进一步建设“宜居城市”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参考给定资料,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建议。
通过阅读材料考生会发现第一道题目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食品安全”问题,第二道题目要解决的问题是“近海海域污染”的问题,在作答的时候考生把问题写在总括句里就可以拿到相应的分数。
综上所述,中公专家建议,广大考生在面对提出对策题时应仔细审清题意,尤其是那种“犹抱琵琶半遮面”、没有给出具体问题的题目,不光要最终解决问题,还要通过自己的归纳概括,在作答中把要解决的问题体现出来,这样才能拿到完整的分数。
扬州中公微博:扬州中公教育http://weibo.com/yangzhouoffcn
第三篇:2015国考申论答题技巧:提出对策题要弄清问题所在
2015国考申论答题技巧:提出对策题要弄清问题所在 申论答题技巧:申论考试中的提出对策题型主要测查考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给定资料内容的基础上,发现资料中的问题,然后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然而中公教育在对历年申论真题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提出对策在题干中都明确地指出了要解决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很多考生在作答时不必要的丢分。根据历年来的申论出题特点,中公教育将提出对策题型分为直接提出对策的题型和需要概括问题的题型。
例如2011年国考申论(地市级)第三题:
假定你是一名派到农村的支教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简要分析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考。
通过仔细审题,考生会发现本题题干中明确指出是要针对“希望小学遭废弃”这个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建议,因此在作答时就不需要再从材料中概括要解决的问题。
有时候命题人为了增加试题的难度,并没有具体指明问题,这个时候考生就需要自己从材料中找到问题,并在作答时把问题概括出来中公教育版权。
例如2012年国考申论(副省级)第三题:
“给定资料1”反映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假定你是某市政府职能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处理此事,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或者2010年国考申论(地市级)第二题:
针对W市在进一步建设“宜居城市”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参考给定资料,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建议。
通过阅读材料考生会发现第一道题目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食品安全”问题,第二道题目要解决的问题是“近海海域污染”的问题,在作答的时候考生把问题写在总括句里就可以拿到相应的分数。
综上所述,中公专家建议,广大考生在面对提出对策题时应仔细审清题意,尤其是那种“犹抱琵琶半遮面”、没有给出具体问题的题目,不光要最终解决问题,还要通过自己的归纳概括,在作答中把要解决的问题体现出来,这样才能拿到完整的分数。
第四篇:2014年政法干警申论:显性对策
2014年政法干警申论:显性对策
华图教育王海梅
对策类的题型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中占了绝对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很多考生却并不能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这里交给大家一个办法,也就是在材料中有很多句子是可以直接拿来当对策用的,我们称之为显性对策。
一般而言,在材料中可以当成显性对策的内容有:一是领导人或是权威部门的观点讲话等,这些讲话内容是有很多可以当成对策来源的,例如2009年国考材料中“今年9月8日至10日,胡锦涛同志前往河南焦作市农村考察粮食生产,在玉米丰产示范田,询问乡亲们对国家惠农政策有什么要求。一位村民答,希望粮食价格提一点,政府补助多一点。总书记表示一定把这些意见带回去。他指出,发展粮食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二是重要的法律法规文件,这些文件需要辩证看待,但是很多权威性的是可以直接拿来用的;三是参考文献,在2009年三省联考试卷中,最后一则材料就是此类内容;四是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意见,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专家学者的观点都是正确的,我们需要辩证看待,找出与出卷人观点一致的内容。
第五篇:2014年政法干警考试申论:隐性对策
2014年政法干警申论对策来源:隐性对策
华图教育王海梅
在对策题的作答中,并不是所有的对策都需要考生绞尽脑汁的去思考的,事实上在材料中会有很多的提示,并且这部分的提示很有可能就是采分点。这就需要考生用火眼金睛去自己挖掘了,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一下对策来源中的隐性对策,希望能帮助广大考生顺利渡过难关。
首先是根据问题提对策,在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或明显或隐晦的问题,而根据这些问题我们只要转换一下说法就是可以落实到纸面上的对策,例如在2009年三省联考中的第一则材料“相关研究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村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较差;社会保障制度没有覆盖农民和农民工。”在这一段剪短的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一共提出来了三个问题,我们稍加改动就可以有了三条对策:增加农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并且我们可以看到,这三条对策都是表达非常规范的句子,不仅可以用在对策题里面,更可以放在大作文的分论点里面。因此,学会根据问题提对策是很重要的。
前面我们说了隐性对策的第一个,根据问题提对策,在这里再教给大家一个小方法——分析原因提对策。
在申论的材料里面如果明显的出现的导致某些问题的原因的话,我们就可以用到分析原因提对策的方法了,例如在2010年国考试卷中有这样一段材料“《碧海计划》只是一个政策性文件,不具有法律强制性效应,执行过程中,难以借助法律手段实现管理体系、监测体系、投资体系、统计体系、评价体系的对接统一,这也直接影响了渤海治理的效果。”这里面提到渤海污染难治理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碧海计划》没有法律强制性,那么我们就可以提出对策:出台相关法律。在这里要跟大家强调的是:法律前面的固定搭配很多,这里为什么可以用出台或者颁布、颁行、建立等,而不能用完善、健全呢?因为材料里很明显的提到了《碧海计划》并不是法律,也就是说渤海治理没有法律依据,而说到完善法律的时候,就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法律,二是法律不完善。因此我们应该用出台而不是完善类似意思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