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政策
国税发[1999]178号、财税[2001]157号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政策问题2007-10-26 10:53
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发文文号:财税[2001]157号
发文内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进一步支持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推进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妥善安置有关人员,维护社会稳定,现对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个人领取一次性补偿收入时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可以在计征其一次性补偿收入的个人所得税时予以扣除。
三、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宣告破产,企业职工从该破立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本通知自2001年10月1日起执行。以前规定与本通知规定不符的,一律按本通知规定执行。对于此前已发生而尚未进行税务处理的一次性补偿收入也按本通知规定执行。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发文文号:国税发[1999]178号
发文内容:近接一些地区请示,要求对企业在改组、改制或减员增效过程中解除职工的劳
动合同而支付给被解聘职工的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政策问题加以明确。经研究,现规定如下:
一、对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而取得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二、考虑到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数额较大,而且被解聘的人员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固定收入,因此,对于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可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允许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平均。具体平均办法为:
以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按实际工作年限数计算,超过12年的按12年计算。
三、按照上述方法计算的个人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由支付单位在支付时一次性代扣,并于次月7日内缴入国库。
四、个人按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基金在计税时予以扣除。
五、个人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又再次任职、受雇的,对个人已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不再与再次任职、受雇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计算补缴个人所得税。
六、本通知自1999年10月1日起执行。此前规定与本通知规定不一致的,按本通知执行
第二篇: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请查阅“税务公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2003年07月25日发布)。解除劳动合同的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
一、在计算税款时,可以扣除以下两项::(1)当地(县区)上年职工年平均工资(统计局公布的为准)3倍的数额。(2)个人在领取该补偿金时按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实际缴纳(提供有关凭证)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但扣除额应仅限原属于个人负担的部分,原由企业负担的部分不得扣除。
扣除上述两项后的余额,再按以下办法计算:按职工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超过12年的按12计算)进行平均计算,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如果商数小于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标准(内籍人员3500元/月,外籍及港澳台人员4800元/月),则无需纳税。
但也应零申报。反之,则按以下公式计算:
具体的计算公式=[(A—B—费用扣除标准)×税率—速算扣除数]×工作年限 其中:A=(取得的补偿金—我市上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的数额)÷工作年限
B=(取得补偿金为解除劳动合同的上月,按照政府规定的比例缴纳的由个人负担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或补交的社保费合计)÷工作年限。
备注:上述公式中出现的两个“工作年限”超过12年的按12计算。
申报请在“个税业务——个人所得税申报——收入明细申报”应税项目选择“解除合同一次性补偿金”,个税计算时应税项目计算说明请查看https:///xmds/02/grsdsjssm.htm#工资 中“
五、解除合同一次性补偿金”。
第三篇:解除劳动合同一次性补偿金个人所得税申报说明N
代扣代缴-工资薪金-解除劳动合同一次性补偿金个人所得税申报
说明
一、申报准备
完成《个人所得税基础信息表(A表)》填制。具体填表方法请参见相关申报说明。
二、填报报表
《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
三、填报说明
(一)表头栏目填报
税款所属期:个人取得所得的月份的第一日至最后一日 扣缴义务人名称:实际支付个人所得税的单位的法定名称全称
扣缴义务人所属行业:选择“一般行业”或“特定行业月份申报”,按照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特定行业,是指采掘业、远洋运输业、远洋捕捞业以及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行业。
扣缴义务人编码:扣缴义务人纳税人识别号
(二)申报表基础信息栏目填报 序号(1):顺位序号
姓名(2):纳税人姓名。中国境内无住所个人,其姓名应当用中、外文同时填写。身份证件类型(3):填写能识别纳税人唯一身份的有效证照名称。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填写身份证、军官证、士兵证等证件名称。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如果税务机关已赋予18位纳税人识别号的,填写“税务机关赋予”;如果税务机关未赋予的,填写护照、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等证照名称。
身份证件号码(4):与身份证件类型填报内容相对应的身份证件号码。
(三)申报表计税申报栏目填报 所得项目(5):工资、薪金所得
所得期间(6):扣缴义务人支付所得的时间 收入额(7):纳税人取得的全部收入额(含税)。免税所得(8):税法第四条规定可以免税的所得,包括: 1.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免征个人所得税部分。
2.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宣告破产的,填报企业职工从该破产企业取得的按照规定免征个人所得税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
基本养老保险费(9):填写个人领取一次性补偿收入时实际缴纳的按照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10):填写个人领取一次性补偿收入时实际缴纳的按照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基本医疗保险费。
失业保险费(11):填写个人领取一次性补偿收入时实际缴纳的按照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失业保险费。
住房公积金(12):填写个人领取一次性补偿收入时实际缴纳的按照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住房公积金。
税前扣除项目(13)-(14):一般不填。
其他(15):法律法规规定其他可以在税前扣除的费用。合计(16):第16列=第9列+第10列+第11列+第12列+第13列+第14列+第15列。
减除费用(17):填写3500或4800。
准予扣除的捐赠额(18):按照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相关税收政策规定,可以在税前扣除的捐赠额。
应纳税所得额(19):根据相关列次计算填报。第19列=第7列-第8列-第16列-第17列×工作年限数-第18列。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按实际工作年限数计算,超过12年的按12计算。
税率%(20)、速算扣除数(21):以[(第7列-第8列-第16列-第18列)÷工作年限数-第17列]的余额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额(22):第22列=[(第19列÷工作年限数)×第20列-第21列] × 工作年限数。减免税额(23):符合税法规定可以减免的税额。此项有填报的,需同时填报《个人所得税减免税事项报告表》。
应扣缴税额(24):根据相关列次计算填报。第24列=第22列-第23列。
已扣缴税额(25):扣缴义务人当期实际扣缴的个人所得税税款。一般不填。
应补(退)税额(26):根据相关列次计算填报。第26列=第24列-第25列。一般与第24列相同。
备注(27):注明“解除劳动合同一次性补偿金”和“实际工作年限”。
(四)签署盖章栏目填报
相关人员、扣缴义务人、代理机构(人)填报相关内容,签名或盖章。
四、客户端申报
第一步:点击左侧 “报表填写”中的“扣缴所得税报告表”,在“管理表单”下选择“工资薪金”里的“解除劳动合同一次性补偿金”,如下图所示:
第二步:您可以选择【添加】或【导入】两种方式录入人员数据,操作方法和正常工资薪金相同,如下图所示:
第三步:点击【添加】,按照员工收入情况如实录入数据,如下图所示:
第四篇: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政策专题
解读国税函[2009]694号: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政策
2009年12月10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694号),明确了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相关问题。根据《通知》,企业年金的个人缴费部分,不得在个人当月工资、薪金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扣除。企业年金的企业缴费计入个人账户的部分是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所得,属于个人所得税应税收入,在计入个人账户时,应视为个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不扣除任何费用,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当期应缴个人所得税款,并由企业在缴费时代扣代缴。《通知》规定的将企业缴费计入个人账户的部分单独计税的方法,很好地体现了对企业年金发展给予适当鼓励和扶持的原则。以前国家对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的操作方法不同。《关于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范了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企业参加企业年金,本文就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有关政策进行解读。
一、企业年金内涵
(一)企业年金的定义。企业年金是一种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指企业及其员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朴充养老保险的制度。企业年金由企业和员工个人共同缴纳,员工参加了企业年金,退休则可领取双份养老金,企业年金可以说是保障员工退休生活的“第二支柱”。
(二)企业年金的条件。可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必须符合3个条件,即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且未拖欠缴费、具有相应的经济负担能力并已建立集体协商机制。企业年金适用于本企业所有试用期满的员工。不仅各种企业可以办理,企业化管理、经费自筹的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属于经费自筹的人员,也可建立企业年金。企业年金实行封闭式管理,员工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即可从个人账户中一次或定期提取企业年金。
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可以采取年金计算方法的应为符合《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中相关条件的部分,并非所有的补充养老保险都可以采用年金的方法进行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此外,根据《企业年金试行办法》规定,企业缴费每年不超过本企业上职工工资总额的十二分之一,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合计一般不超过本企业上职工工资总额的六分之一。
(三)与法定保险(基本养老、医疗、失业)的区别。无论是法定保险或是年金,都应分为企业为个人缴纳部分与个人实际缴纳部分分别处理。
1.个人实际缴纳部分,法定保险允许在其个人所得税前扣除,而年金则不能在个税前扣除。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0号)规定,个人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而国税函[2009]694号文则规定,个人缴纳年金部分不能在计算个人所得税前进行扣除。
2.企业为个人所缴纳的法定保险有免税部分,而企业年金应全额征收个人所得税。依据财税[2006]10号文规定,企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免征个人所得税,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超过规定的比例和标准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应将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即法定保险是有免征部分的。而国税函[2009]694号文则规定,企业年金的企业缴费计入个人账户的部分需要计征个人所得税,同时规定,年金在计入个人账户时,应视为个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不与正常工资、薪金合并),不扣除任何费用,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当期应纳个人所得税款,并由企业在缴费时代扣代缴。
(四)与商业保险的区别。企业为个人建立商业性补充保险或者年金时都应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但其计算方法明显不同。
1.商业保险与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合并适用税率。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批复》(财税[2005]94号)相关规定,企业为职工购买商业性补充保险,应在办理投保手续时作为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所得”项目,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即:为职工建立商业补充保险时,企业缴费部分并入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2.年金单独适用税率。年金应视为个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这部分工资并不与正常工资、薪金合并,也不扣除任何费用,而是单独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当期应纳个人所得税款,因而,年金的特殊算法实际上体现出了国家对于企业建立年金制度的一种鼓励态度。
二、企业年金的税务处理
(一)企业年金个人缴费的政策规定及企业缴费的税务处理方法。[2009]694号文重申了企业年金个人缴费的政策规定,明确了企业缴费的税务处理方法。即个人缴费不得在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税前扣除,企业缴费计入个人账户的部分(以下简称企业缴费)与个人当月的工资、薪金分开,单独视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不扣除任何费用计算应缴税款。例如,假设A企业某员工某月工资8000元(包括1000元的住房公积金、社保费、失业险),职工年金账户中每月个人缴费200元、企业缴费800元,其中200元的个人缴费不得在工薪所得税前扣除,属于个人税后工薪的缴费。在该月计算个税时,8000元工资计税=(8000-2000-1000)×15%-125=625(元)。企业缴入其个人账户的800元不并入当月工资、薪金,直接以800元对应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税率表的适用税率,应扣缴的税款=800×10%-25=55(元)。合计当月需缴纳个税625+55=680(元)。
(二)企业代扣代缴与退税管理。企业年金缴费的个人所得税征收环节是企业缴费环节,在企业缴费计入个人账户时,由企业作为扣缴义务人依法扣缴税款。设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应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和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实行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制度。
对因年金设置条件导致的已经计入个人账户的企业缴费不能归属个人的部分,[2009]694号文规定,其已扣缴的个人所得税应予以退还,具体计算公式如下:应退税款=企业缴费已纳税款×(1-实际领取企业缴费/已纳税企业缴费的累计额)。例如:北京华康公司为市场总监张某累计缴纳年金共10万元,已纳税9200元,因张某跳槽,按合同张某只能拿回7万元。应退税款=9200×(1-70000/100000)=2760(元)。退税时,应持居民身份证、企业以前月度申报的含有个人明细信息的《年金企业缴费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复印件、解缴税款的《税收缴款书》复印件等资料,以及由企业出具的个人实际可领取的年金企业缴费额与已缴纳税款的年金企业缴费额的差额证明,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实后,予以退税。
三、计算年金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企业按季度、半年或,缴纳企业缴费的,在计税时不能分摊到所属月份。应将其作为缴费所属月份的单独一个月工资、薪金,不扣除任何费用,按照适用税率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这与目前所执行的个人所得税法基本原则是相同的,即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收入应于个人实际取得时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对于个人一次性取得原本可能属于不同月份的工资薪金,除法规有明确规定外,原则上都不允许进行分摊。例如:山东兴旺公司2010年第1季度给每位员工缴存年金1500元,不管当月工资是多少,年金个税=1500×10%-25=125(元);假若按月缴年金,个税=500×5%=25(元),该项年金三个月个税合计75元;如果按年缴,个税=6000×20%-375=825(元),因此,在年金缴纳时还应
考虑个税负担。
(二)该计算方法应按文发之日即2009年12月10日起执行。那么前期发生的年金交税如何衔接呢?国税函[2009]694号文规定,2009年12月10日之前企业已按规定对企业缴费部分依法扣缴个人所得税的,税务机关不再退税;企业未扣缴企业缴费部分个人所得税的,税务机关应限期责令企业按以下方法计算扣缴税款:以每未扣缴企业缴费部分为应纳税所得额,以当年每个职工月平均工资额的适用税率为所属期企业缴费的适用税率,汇总计算各应扣缴税款。
第五篇: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与管理
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与管理
作者:李延勇
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一次性奖金也包括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那么,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与管理具体如何规定?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 2005年1月21日)明确指出:
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并按以下计税办法,由扣缴义务人发放时代扣代缴:
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雇员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确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计算公式如下:
A、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B、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适用公式为: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在一个纳税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
《河北地方税务局关于个人所得税几个业务问题的通知》(冀地税函[2009]10号)还规定:
关于全年一次性奖金是否可以扣除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即“三险一金”)问题。按国家统计局规定,工资总额包括全年一次性奖金,企业在支付职工全年一次性奖金时应当计提“三险一金”。因此在计算全年一次性奖金应缴个人所得税时,允许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按国家规定提取的“三险一金”。具体实例如下:
例
1、周先生为一家内资企业员工,12月取得当月工资6200元,同时取得企业发放的全年奖金21000元,计算周先生12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假设全年奖也可以作为“三险一金”的计提基数,计提金额为工资薪金总额的23%)。
分析: 工资部分:
应纳税所得额=6200×(1-23%)-3500=1274元
应征收个人所得税=1274×3%=38.22元
奖金部分:
平均每个月奖金=21000×(1-23%)÷12=1347.50元,每月奖金适用税率为3% 全年奖金应纳个人所得税=21000×(1-23%)×3%=485.1元 12月合计应纳个人所得税=38.22+485.1=523.32元
(注:“三险一金”必须建立在实际扣缴的基础之上,才允许扣除。)
例
2、叶小姐为一家内资企业员工,2012年 12月领取当月工资3300(扣除三险一金后)元,同时取得企业发放的全年一次性奖金9000元,计算叶小姐2012年 12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假设全年奖也可以作为“三险一金”的计提基数,计提金额为工资薪金总额的23%)。
分析:
12月份工资部分:
达不到扣除标准,应征税款为“0” 12月份奖金部分:
12月工资低于扣除标准数额=3500-3300=200 平均每个月奖金=(9000×(1-23%)-200)÷12=560.83元,每月奖金适用税率为3% 全年奖金应纳个人所得税=(9000×(1-23%)-200)×3%=201.9元
12月共应缴纳个人所得税=0+201.9=201.9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