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地委扩大会议上的表态发言
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在地委扩大会议上的发言(定稿)
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
2009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用市场化理念引导农民,用现代化理念建设农村,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优势资源转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致力硼业、农副产品加工、化工产品开发三大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工业化进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全力打造水韵县城,争创国家园林县城和最佳人居环境县城,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奋斗目标是:实现生产总值22.55亿元,增长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8亿元,增长22.5%,第二产业增加值6.8亿元,增长42.9%,第三产业增加值8.37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亿元,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1亿元,增长3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2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70元,增加1000元以上。
一、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着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经营的发展要求,全面提升特色林果基地、特色种植基地、特色家禽养殖基地建设水平,全力打造工业生产的“第一车间”,努力提高农产品转化增值能力,推进工农业生产互动发展。林果业强化管理促效益。致力红枣、核桃精品园建设,重点完成红枣加密补植569.2万株,直播
6500亩,嫁接改造894万株,核桃加密补植48.2万株,新定植1500亩,嫁接改造32万株,使全县经济林总面积达38.25万亩、2479万株,农民人均占有果树240株。健全林果业技术服务体系,严格落实修剪嫁接、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性技术措施,着力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力争新增果品1.6万吨,实现林果业农民人均增收480元以上。种植业优化布局促效益。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扩大洋芋、小茴香等特色高效经济作物规模,种植洋芋4万亩、小茴香6万亩,发展“多熟制”、“三高田”、“万元田”12万亩,实现种植业农民人均增收170元以上。通过引进优质原种,采取先进扩繁技术,力争用2—3年时间,把泽普建成南疆洋芋良种扩繁基地。畜牧业扩大规模促效益。坚持“两大一特”战略,充分发挥600万只肉杂鸡出口养殖备案基地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村建设,新引进两个规模为500万只以上鸡苗孵化场,使全县家禽孵化能力达到1500万只以上,家禽养殖总量达到1000万只,年末牲畜存栏39.4万头(只),出栏35.8万头(只),实现畜牧业农民人均增收200元以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扶持佰佳肉业、泰润果业、晋泽枣业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发展一批新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逐步把泽普建成叶河流域重要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发展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倾力打响“祖娜尔”红枣在首届中国枣业大会荣获金奖这一品牌,扩大“祖娜尔”系列农产品知名度,继续办好红枣文化节,加大红枣、核桃、红富士苹果等优质农产品宣传推介营销力度。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做好高新节水工作,新增高新节水面积3万亩,新打机井100眼
以上,改造防渗渠道27公里,归并整理土地10000亩,改造中低产田4500亩。投资3000万元,建设覆盖城乡居民自来水总厂,在全疆率先实现县级城乡自来水供给一体化。投资1600万元,改建重要农村公路32公里。加大“五清、五改、五通、五有”工程投入力度,在巩固扩大24个试点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新增12个试点村进行建设,进一步塑造乡村新貌。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民收入多元化。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严格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千方百计促增收。一是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有效空间,加快庭院经济发展,新建种养结合庭院温室500座,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二是大力推广配方施肥、高新节水等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效益性收入。三是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城镇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力争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22000人次,实现农民人均工资性增收100元以上。
二、以“三大基地”建设为支撑,着力开创城市经济发展新局面
依托“三大基地”,加速工业化进程。确保1.5万吨十水硼砂、1万吨五水硼砂项目达产,3000吨的二硫化碳厂、日处理200吨硫磺中试厂投产,2万吨硼酸、1万吨氢氧化镁项目建成,积极推进企业强强联合战略,实现与山东力诺集团的合作开发,加快硼业基地发展。确保佰佳肉业鸡、羊、牛屠宰、分割包装、速冻生产线达标达产,开发建设微生物有机肥生产线、喷雾血粉和喷雾骨粉生产线、熟食制品生产线,积极寻求与大企业、大集团的深度合作,进一步壮大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完成聚丙烯项目建设,引进丁烷项目,推进化工产品开发基地建设。继续抓好企业挖潜增效,完成新雅纺织新增1万锭精梳生产线、雪鹰水泥20万吨生产线技改工程和泰润果业二期扩建工程,促进久一新材料与天洋实业合作,充分利用棉花秸杆资源开发新型木塑复合材料,填补南疆空白。力争实现工业增
加值4.56亿元,增长56.2%。围绕工农业发展优势,优化招商环境,促进以商招商、以会招商、以诚招商和网络招商,全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8亿元,增长20%。
加快发展商贸流通和旅游业,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紧紧围绕打造喀什在中亚南亚经济圈重心地位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工农业特色产品出口量,力争实现对外贸易额2496万美元,增长25%。以城镇建设为载体,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健全市场体系,改善居住环境,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促进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家政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继续开展“寻找胡杨王”系列旅游文化活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丰富旅游项目,提升旅游品位,增强旅游服务功能,重点完成金湖杨宾馆及水上娱乐项目开发建设,挖掘整合全县旅游资源,做大做强“金湖杨”旅游品牌。
千方百计争取资金项目,强力推进固定资产投资。抓住目前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大好时机,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集中一切力量最大限度地争取资金项目。组织各方面力量,加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建立科学、规范、完备的项目储备库。成立专门班子抓项目,建立项目工作责任制,努力提高抓项目能力,积极主动做好项目沟通衔接和申报工作,力争在水利工程、交通运输、资源开发、城市建设、生态环境、教育卫生等重点方面实现突破。确保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不少于200万元。
三、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推进城乡融合,着力开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加快城市化进程,打造最佳人居环境。城市规划建设坚持突出特色、适度超前的原则,提高城区绿化、亮化、美化层次,同时引水进城,增添江南水乡韵味,提升城市灵气,以凸现西域戈壁法桐天堂的魅力。重点完成4万平方米的县城中心区改造二期工程、700亩法桐生态公园一期工程、滨河公园一期工程和建材市场建设,实施100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中心和水利、城建、卫生等8个部门联
合办公楼建设,启动政务中心大楼建设前期工作。加强城市管理,巩固扩大国家卫生县城成果。
推进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按照宏观调控、微观放开搞活的原则,着眼未来,适度超前,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小城镇总体规划,做好乡镇建设规划与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衔接。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进城入镇务工就业,以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把经营城市的理念延伸到城镇建设领域,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经营谁收益”的原则,引入多元化投入机制,吸引企业、个人参与小城镇建设。
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财政资金重点向“三农”倾斜。拓宽城乡发展公司对农村经济的支持领域,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健全完善县级领导联乡、部门包村制度,建好领导干部示范田、示范园、示范棚、示范养殖户,丰富帮扶内涵,强化目标责任,确保对口帮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着力开创社会和谐发展新局面
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县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积极备战“两基”迎“国检”工作,投入5000万元以上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新建校舍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投入1000万元以上,更新配齐学生课桌椅和教学器材设备,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确保“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检”。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3所乡镇卫生院、119个标准化村卫生室等工程。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推进城镇低保对象医疗救助工作。大力发展文体事业,重点完成8个乡镇场文化站、10个村文化室、40个农家书屋、30个村体育场建设工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成400套廉租房和2000户抗震安居房建设任务。
五、深入推进平安创建工程,着力开创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新局面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地委关于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系列方针和各项工作部署,总结奥运安保成功经验,固化奥运安保的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平安泽普建设,力争2009年跨入“全国平安县”行列。强化情报信息搜集、研判能力,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动态管理。全面落实各项防范防控措施,严厉打击“三股势力”和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坚决制止零散朝觐,确保零散朝觐“零控制”,严厉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各种渗透破坏活动,切实保护好爱国宗教人士、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深入开展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加强信访工作,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力度,妥善化解人民内部矛盾。
六、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着力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主线,全面加强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强班子带队伍、抓作风聚民心、保稳定促发展”,以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核心,以完善基层组织“六个长效机制”为重点,以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为保证,继续深入开展“四有”领导班子、“五好”干部队伍争创活动,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维护稳定、服务群众、廉洁高效、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2009年,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第二篇:在地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0xx年8月18日)
一个地方的历史或一定时期的历史,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刚才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郑朝福同志宣读了省委的决定,并作了重要讲话。我服从省委的决定,决心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去工作,不辜负省委的重托和信任。A同志作了一番富有感情的讲话,我向A书记表示敬意,决心发扬地委好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辜负中江人民的期望。
中江是一个人口少,地域辽阔,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在历任地委、行署领导下,经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中江的工业、农业、交通等各方面事业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正如省委领导找我们谈话时肯定的,中江全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我从资料上看到,中江人均GDP这几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去年排在第6位。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江149万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地委、行署正确领导的结果。特别是与A同志作为班长带领地委、行署一班人勤奋工作分不开的。对A同志的工作,省委有很好很高的评价。a同志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朴实,任劳任怨,经常深入基层、实地调查研究,为中江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如省委领导评价的,“A同志对中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作出了贡献”。由于干部任职年龄的规定,A同志几度要求从地委主要领导岗位退下来,转岗到人大工作,这表现了一个领导干部的高风亮节,我们向A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同时,我也利用这个机会向历任地委、行署的领导同志表示诚挚的谢意,向为中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诚挚的敬意。
到市地州工作我有准备,但到中江来工作我准备不足。临来之前,省委领导找A同志和我谈话时,对中江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更多的是对今后中江的工作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和新的希望。我理解省委的殷切希望,感到目前中江面临着三个方面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一是目前中江撤地建市。这不仅仅是换一个称谓,组建好几套领导班子,也不仅仅是建立党委、政府高效有序的运转系统,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从原来地区的组织和行为功能转为城市建设的组织和行为功能,如何通过城市建设这种更具现代化水平功能的扩张来影响和带动整个中江经济的发展。这不仅涉及领导观念、领导理念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涉及行政行为、行政职能的转变。这是一个挑战和机遇。第二方面是成雅高速公路修通以后,中江的区位优势发生很大的变化。现在中江到成都只要1小时左右。如何紧紧依托成都这种大城市,利用好区位优势来更大力度地引资引项,如何更好地加快中江环境建设,造就资本大量引入的条件,为外来企业、外来资本造就较好的比较效益,进一步激发中江的人气、财气、商气,这是亟待研究解决的。第三是在全省落实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和实施经济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大举措中,对中江这种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讲,压力更重。如何落实省委跨越式发展目标任务,而且富有成效地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结构的调整,加速中江经济发展,在全省工作大局中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不拖后腿,甚至产生有意义、有影响的作用,这是省委、省政。我感觉责任重大,压力很大。
我本人长期在省级机关工作,虽然县市也工作过,但是没有领导工作的阅历。这些年,由于工作关系对地方的经济工作和党建工作有一定层面的了解,但缺乏具体的实践,这次到中江,我感觉是岗位新、情况新,需要尽快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这对自己也是一个考验和挑战。令人欣慰的是,有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有中江历任领导打下的良好基础,我们有一支好的干部队伍,更重要的是有全区149万人民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和巨大积极性,中江的工作一定能取得新的进展,作出新的成绩,中江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必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对此我充满信心。
对一个地方的历史发展,我有这样一个观点,我认为:一个地方的历史或一定时期的历史,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作为“过程”,我们不能也无法割断历史,必须、也应该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去努力,必须依靠原有的工作基础去拓展工作,因为任何阶段都是这个地方历史发展的一个“过程”。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来讲,我们又不能默守陈规、循规蹈矩,而必须根据变化的情况进行新的探索,新的创新,新的发展。刚才我讲到中江面临这三个变化的背景情况,我觉得就需要根据变化的情况,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工作思路,加快发展,加快创新,揭开中江历史的新篇章,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为了尽快进入角色,取得工作发言权,最近一段时间我的工作应该是调查研究,熟悉区情、熟悉工作、熟悉干部。关于当前和下一步的工作,地委和行署已有明确部署,希望大家按既定部署认真抓好实施,抓好落实。各方面的工作都没有等待的问题,各项工作都要正常高效有序的进行。
第三篇:在地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一个地方的历史或一定时期的历史,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刚才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郑朝福同志宣读了省委的决定,并作了重要讲话。我服从省委的决定,决心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去工作,不辜负省委的重托和信任。A同志作了一番富有感情的讲话,我向A书记表示敬意,决心发扬地委好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辜负中江人民的期望。
中江是一个人口少,地域辽阔,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在历任地委、行署领导下,经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中江的工业、农业、交通等各方面事业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正如省委领导找我们谈话时肯定的,中江全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我从资料上看到,中江人均GDp这几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去年排在第6位。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江149万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地委、行署正确领导的结果。特别是与A同志作为班长带领地委、行署一班人勤奋工作分不开的。对A同志的工作,省委有很好很高的评价。a同志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朴实,任劳任怨,经常深入基层、实地调查研究,为中江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如省委领导评价的,“A同志对中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作出了贡献”。由于干部任职年龄的规定,A同志几度要求从地委主要领导岗位退下来,转岗到人大工作,这表现了一个领导干部的高风亮节,我们向A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同时,我也利用这个机会向历任地委、行署的领导同志表示诚挚的谢意,向为中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诚挚的敬意。
到市地州工作我有准备,但到中江来工作我准备不足。临来之前,省委领导找A同志和我谈话时,对中江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更多的是对今后中江的工作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和新的希望。我理解省委的殷切希望,感到目前中江面临着三个方面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一是目前中江撤地建市。这不仅仅是换一个称谓,组建好几套领导班子,也不仅仅是建立党委、政府高效有序的运转系统,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从原来地区的组织和行为功能转为城市建设的组织和行为功能,如何通过城市建设这种更具现代化水平功能的扩张来影响和带动整个中江经济的发展。这不仅涉及领导观念、领导理念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涉及行政行为、行政职能的转变。这是一个挑战和机遇。第二方面是成雅高速公路修通以后,中江的区位优势发生很大的变化。现在中江到成都只要1小时左右。如何紧紧依托成都这种大城市,利用好区位优势来更大力度地引资引项,如何更好地加快中江环境建设,造就资本大量引入的条件,为外来企业、外来资本造就较好的比较效益,进一步激发中江的人气、财气、商气,这是亟待研究解决的。第三是在全省落实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和实施经济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大举措中,对中江这种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讲,压力更重。如何落实省委跨越式发展目标任务,而且富有成效地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结构的调整,加速中江经济发展,在全省工作大局中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不拖后腿,甚至产生有意义、有影响的作用,这是省委、省政。我感觉责任重大,压力很大。
我本人长期在省级机关工作,虽然县市也工作过,但是没有领导工作的阅历。这些年,由于工作关系对地方的经济工作和党建工作有一定层面的了解,但缺乏具体的实践,这次到中江,我感觉是岗位新、情况新,需要尽快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这对自己也是一个考验和挑战。令人欣慰的是,有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有中江历任领导打下的良好基础,我们有一支好的干部队伍,更重要的是有全区149万人民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和巨大积极性,中江的工作一定能取得新的进展,作出新的成绩,中江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必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对此我充满信心。
对一个地方的历史发展,我有这样一个观点,我认为:一个地方的历史或一定时期的历史,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作为“过程”,我们不能也无法割断历史,必须、也应该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去努力,必须依靠原有的工作基础去拓展工作,因为任何阶段都是这个地方历史发展的一个“过程”。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来讲,我们又不能默守陈规、循规蹈矩,而必须根据变化的情况进行新的探索,新的创新,新的发展。刚才我讲到中江面临这三个变化的背景情况,我觉得就需要根据变化的情况,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工作思路,加快发展,加快创新,揭开中江历史的新篇章,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为了尽快进入角色,取得工作发言权,最近一段时间我的工作应该是调查研究,熟悉区情、熟悉工作、熟悉干部。关于当前和下一步的工作,地委和行署已有明确部署,希望大家按既定部署认真抓好实施,抓好落实。各方面的工作都没有等待的问题,各项工作都要正常高效有序的进行。省委要求抓紧撤地建市的工作步伐,年底之前完成建市工作,这项任务十分紧迫,我们将抓紧启动。搞好中江的工作,需要班子成员的团结合作,需要在座同志们的支持,需要全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希望大家支持并监督我的工作。
作为我个人的工作要求,我记得最近省委周书记强调了两个重要的观点,一个是他提出,“目前我们已经明确了发展目标和任务,当前最关键的是选拔一批能把目标变为现实的干部。”另一个是,他在谈到班子建设的时候,谈到把目标变为现实时,强调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一批符合“四化”条件,“能干事、也能干成事”的人。省委领导在这里突出的两个重要精神:注意“把目标变成现实”、“能干事能干成事”,这两点我与同志们共勉。
谢谢大家!
《[推荐]在地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第四篇:在地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一个地方的历史或一定时期的历史,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刚才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郑朝福同志宣读了省委的决定,并作了重要讲话。我服从省委的决定,决心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去工作,不辜负省委的重托和信任。A同志作了一番富有感情的讲话,我向A书记表示敬意,决心发扬地委好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辜负中江人民的期望。
中江是一个人口少,地域辽阔,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在历任地委、行署领导下,经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中江的工业、农业、交通等各方面事业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正如省委领导找我们谈话时肯定的,中江全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我从资料上看到,中江人均GDp这几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去年排在第6位。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江149万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地委、行署正确领导的结果。特别是与A同志作为班长带领地委、行署一班人勤奋工作分不开的。对A同志的工作,省委有很好很高的评价。a同志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朴实,任劳任怨,经常深入基层、实地调查研究,为中江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如省委领导评价的,“A同志对中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作出了贡献”。由于干部任职年龄的规定,A同志几度要求从地委主要领导岗位退下来,转岗到人大工作,这表现了一个领导干部的高风亮节,我们向A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同时,我也利用这个机会向历任地委、行署的领导同志表示诚挚的谢意,向为中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诚挚的敬意。
到市地州工作我有准备,但到中江来工作我准备不足。临来之前,省委领导找A同志和我谈话时,对中江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更多的是对今后中江的工作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和新的希望。我理解省委的殷切希望,感到目前中江面临着三个方面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一是目前中江撤地建市。这不仅仅是换一个称谓,组建好几套领导班子,也不仅仅是建立党委、政府高效有序的运转系统,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从原来地区的组织和行为功能转为城市建设的组织和行为功能,如何通过城市建设这种更具现代化水平功能的扩张来影响和带动整个中江经济的发展。这不仅涉及领导观念、领导理念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涉及行政行为、行政职能的转变。这是一个挑战和机遇。第二方面是成雅高速公路修通以后,中江的区位优势发生很大的变化。现在中江到成都只要1小时左右。如何紧紧依托成都这种大城市,利用好区位优势来更大力度地引资引项,如何更好地加快中江环境建设,造就资本大量引入的条件,为外来企业、外来资本造就较好的比较效益,进一步激发中江的人气、财气、商气,这是亟待研究解决的。第三是在全省落实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和实施经济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大举措中,对中江这种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讲,压力更重。如何落实省委跨越式发展目标任务,而且富有成效地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结构的调整,加速中江经济发展,在全省工作大局中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不拖后腿,甚至产生有意义、有影响的作用,这是省委、省政。我感觉责任重大,压力很大。
我本人长期在省级机关工作,虽然县市也工作过,但是没有领导工作的阅历。这些年,由于工作关系对地方的经济工作和党建工作有一定层面的了解,但缺乏具体的实践,这次到中江,我感觉是岗位新、情况新,需要尽快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这对自己也是一个考验和挑战。令人欣慰的是,有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有中江历任领导打下的良好基础,我们有一支好的干部队伍,更重要的是有全区149万人民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和巨大积极性,中江的工作一定能取得新的进展,作出新的成绩,中江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必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对此我充满信心。
对一个地方的历史发展,我有这样一个观点,我认为:一个地方的历史或一定时期的历史,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作为“过程”,我们不能也无法割断历史,必须、也应该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去努力,必须依靠原有的工作基础去拓展工作,因为任何阶段都是这个地方历史发展的一个“过程”。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来讲,我们又不能默守陈规、循规蹈矩,而必须根据变化的情况进行新的探索,新的创新,新的发展。刚才我讲到中江面临这三个变化的背景情况,我觉得就需要根据变化的情况,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工作思路,加快发展,加快创新,揭开中江历史的新篇章,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为了尽快进入角色,取得工作发言权,最近一段时间我的工作应该是调查研究,熟悉区情、熟悉工作、熟悉干部。关于当前和下一步的工作,地委和行署已有明确部署,希望大家按既定部署认真抓好实施,抓好落实。各方面的工作都没有等待的问题,各项工作都要正常高效有序的进行。省委要求抓紧撤地建市的工作步伐,年底之前完成建市工作,这项任务十分紧迫,我们将抓紧启动。搞好中江的工作,需要班子成员的团结合作,需要在座同志们的支持,需要全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希望大家支持并监督我的工作。
作为我个人的工作要求,我记得最近省委周书记强调了两个重要的观点,一个是他提出,“目前我们已经明确了发展目标和任务,当前最关键的是选拔一批能把目标变为现实的干部。”另一个是,他在谈到班子建设的时候,谈到把目标变为现实时,强调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一批符合“四化”条件,“能干事、也能干成事”的人。省委领导在这里突出的两个重要精神:注意“把目标变成现实”、“能干事能干成事”,这两点我与同志们共勉。
谢谢大家!
《[推荐]
第五篇:在地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最终版)
在地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000年8月18日)
一个地方的历史或一定时期的历史,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刚才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郑朝福同志宣读了省委的决定,并作了重要讲话。我服从省委的决定,决心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去工作,不辜负省委的重托和信任。A同志作了一番富有感情的讲话,我向A书记表示敬意,决心发扬地委好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辜负中江人民的期望。
中江是一个人口少,地域辽阔,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在历任地委、行署领导下,经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中江的工业、农业、交通等各方面事业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正如省委领导找我们谈话时肯定的,中江全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我从资料上看到,中江人均GDp这几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去年排在第6位。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江149万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地委、行署正确领导的结果。特别是与A同志作为班长带领地委、行署一班人勤奋工作分不开的。对A同志的工作,省委有很好很高的评价。a同志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朴实,任劳任怨,经常深入基层、实地调查研究,为中江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如省委领导评价的,“A同志对中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作出了贡献”。由于干部任职年龄的规定,A同志几度要求从地委主要领导岗位退下来,转岗到人大工作,这表现了一个领导干部的高风亮节,我们向A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同时,我也利用这个机会向历任地委、行署的领导同志表示诚挚的谢意,向为中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诚挚的敬意。
到市地州工作我有准备,但到中江来工作我准备不足。临来之前,省委领导找A同志和我谈话时,对中江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更多的是对今后中江的工作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和新的希望。我理解省委的殷切希望,感到目前中江面临着三个方面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一是目前中江撤地建市。这不仅仅是换一个称谓,组建好几套领导班子,也不仅仅是建立党委、政府高效有序的运转系统,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从原来地区的组织和行为功能转为城市建设的组织和行为功能,如何通过城市建设这种更具现代化水平功能的扩张来影响和带动整个中江经济的发展。这不仅涉及领导观念、领导理念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涉及行政行为、行政职能的转变。这是一个挑战和机遇。第二方面是成雅高速公路修通以后,中江的区位优势发生很大的变化。现在中江到成都只要1小时左右。如何紧紧依托成都这种大城市,利用好区位优势来更大力度地引资引项,如何更好地加快中江环境建设,造就资本大量引入的条件,为外来企业、外来资本造就较好的比较效益,进一步激发中江的人气、财气、商气,这是亟待研究解决的。第三是在全省落实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和实施经济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大举措中,对中江这种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讲,压力更重。如何落实省委跨越式发展目标任务,而且富有成效地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结构的调整,加速中江经济发展,在全省工作大局中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不拖后腿,甚至产生有意义、有影响的作用,这是省委、省政。我感觉责任重大,压力很大。
我本人长期在省级机关工作,虽然县市也工作过,但是没有领导工作的阅历。这些年,由于工作关系对地方的经济工作和党建工作有一定层面的了解,但缺乏具体的实践,这次到中江,我感觉是岗位新、情况新,需要尽快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这对自己也是一个考验和挑战。令人欣慰的是,有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有中江历任领导打下的良好基础,我们有一支好的干部队伍,更重要的是有全区149万人民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和巨大积极性,中江的工作一定能取得新的进展,作出新的成绩,中江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必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对此我充满信心。
对一个地方的历史发展,我有这样一个观点,我认为:一个地方的历史或一定时期的历史,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作为“过程”,我们不能也无法割断历史,必须、也应该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去努力,必须依靠原有的工作基础去拓展工作,因为任何阶段都是这个地方历史发展的一个“过程”。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来讲,我们又不能默守陈规、循规蹈矩,而必须根据变化的情况进行新的探索,新的创新,新的发展。刚才我讲到中江面临这三个变化的背景情况,我觉得就需要根据变化的情况,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工作思路,加快发展,加快创新,揭开中江历史的新篇章,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为了尽快进入角色,取得工作发言权,最近一段时间我的工作应该是调查研究,熟悉区情、熟悉工作、熟悉干部。关于当前和下一步的工作,地委和行署已有明确部署,希望大家按既定部署认真抓好实施,抓好落实。各方面的工作都没有等待的问题,各项工作都要正常高效有序的进行。省委要求抓紧撤地建市的工作步伐,年底之前完成建市工作,这项任务十分紧迫,我们将抓紧启动。搞好中江的工作,需要班子成员的团结合作,需要在座同志们的支持,需要全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希望大家支持并监督我的工作。
作为我个人的工作要求,我记得最近省委周书记强调了两个重要的观点,一个是他提出,“目前我们已经明确了发展目标和任务,当前最关键的是选拔一批能把目标变为现实的干部。”另一个是,他在谈到班子建设的时候,谈到把目标变为现实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