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巨人贝多芬
莲山课件http:///
音乐巨人贝多芬
(何为)
(第二课时)
教者:李丽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
2、从人物的描写中感受到人物的性格及精神。
3、学习人物的高尚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的人物描写的方法并会运用这种方法。
教学难点:从描写方法中感受到人物的性格及精神,并能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反映人物的性格及精神。
教学方法:整体建构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对初步的了解了“乐圣“的内心,知道了他的伟大人格及与命运不屈抗争的精神,今天让我们伴着这《命运交响曲》再次走进贝多芬,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出这一伟人的形象的。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根据目标出示学习方法的知识树。
四、出示自学指导
五、检查点拔
作者在描写贝多芬时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六、合作探究
找到文中的描写语句,说一说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或精神?
概括板书:肖像
动作→人物性格、精神
语言
七、拓展:
1、议一议:片段练习
2、找一找:本册书中其它课文中的人物描写的语句,并分析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
3、动一动:自己选择人物描写的方法,描写一下我们的老师和同学,表现出他们的性格特征。Xkb1.com
八、回归系统:谈一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九、作业:
莲山课件http:///
第二篇:音乐巨人贝多芬(推荐)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赛教)冯 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查字典,看注释,读准每个字的的音,掌握重点词语。
(2)探究几个难句的含义,把握文章内容。
(3)体会课文中出色的肖像描写,学习从肖像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书籍、影视等各种资源收集资料、整理资料,以便进一步了解人物。让学生学会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
(2)通过上网查资料,利用网络课件学习,提高学生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3)通过对课文中疑难问题的探究,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课文中出色的肖像描写。
(4)通过人物速写练习,学习塑造人物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对贝多芬的热爱。
(2)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形成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名人单元)中,学习本课探寻贝多芬的生命足迹,学习他的顽强精神。更要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刻画人物的写法。
2、难点: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含义。教学方法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生主动参与型教学模式。课前准备
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教学用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讲述贝多芬逝世的情形及墓碑,引出贝多芬
2、贝多芬简介
①大家说说你所知道的贝多芬。
②教师出示贝多芬生平及主要作品创作表。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正音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2)客人拜访贝多芬的过程是怎样的?其间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来访者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来访者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与来访者谈话——贝多芬与来访者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
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划下文中你认为最关键的字句,思考一下:如果让你给文章加上一个小标题:一个 样的人。
(导学:我们常从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来刻画人物。本文在人物的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方面也有独到之处,通过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揭示了贝多芬的个性特点和他的精神世界。在交流时要联系具体的外貌和语言描写的句子作分析。)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点拨。
五、精读品味,课外延展
1、文中是怎样描写贝多芬的肖像的?跳读全文,勾画关于贝多芬外貌描写的句子。(生齐读外貌描写的句子)
2、小结:人物的描写,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两点(放投影)⑴:要以形传神,忌面面俱到。⑵:忌“脸谱化”,要反映出人物的内心和思想。
3、五分钟人物肖像速写。
六、延伸拓展
1.感受贝多芬。播放《命运交响曲》。学生复听,再次让学生感受贝多芬的精神世界。
2.畅谈贝多芬。贝多芬是音乐上的巨人,更是精神上的巨人,他在音乐上的地位无人能及,他的精神更是榜样,下面请看几位名人对贝多芬的评价。
多媒体展示:
贝多芬的伟大,绝不仅在于一个音乐家,他的音乐是他的伟大灵魂的表征,他的音乐是灵魂的声响。
——丰子恺
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整个世界死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造那已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这样一种超生和创造的力,只有自然界里那种无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
——傅雷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
——罗曼·罗兰
师:请同学们也写一段话,表达你对贝多芬的敬意。(生写好后师指名交流。略。)
七、课堂小结
音乐巨人贝多芬用他的一生和他的作品为我们做出了杰出的榜样。是的,人生旅途中不可能没有失败和挫折,就让我们像贝多芬一样,去坦然面对苦难和失败的挑战,让我们扼住命运的咽喉,做一个真正的强者!
八、布置作业(选做两题)1.把今天所读的文章讲给别人听。
2.摘录课文与课外阅读中值得你铭记的句子,抄下来,作为你的座右铭。3.推荐阅读书目:《张海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吴运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霍金传》。
第三篇:音乐巨人贝多芬
音乐巨人贝多芬
【课文学习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体会本文于肖像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特点,学习使用肖像描写。
3、了解贝多芬内心的痛苦,学习他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
4、了解本文所涉及到的音乐家及其作品。
5、了解本文的作者何为。【课文学习指导】
一、自主学习
1、根据“提示”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重荷 深邃 踌躇 磐石 门槛 为难 .......流氓 下颏 模仿 头颅 喧嚣 惹人注目 ......
3、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重荷:
深邃: 踌躇:
磐石: 愁苦:
巴望: 锁闭:
喧嚣 惹人注目: 杂乱无章: 不见天日:
4、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5、记下你初读的体会、感受以及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1、按时间顺序划分课文的结构层次,有好几种不同的结果。请根据下面的概括进行划分。然后讨论一下,还有哪些不同的划分。
第一部分:(第 自然段——第 自然段)写客人敲开贝多芬的家门,来到贝多芬工作的房子,以及女佣对贝多芬的介绍。
第二部分:(第 自然段——第 自然段)写客人见到了贝多芬。第三部分:(第 自然段——第 自然段)写贝多芬下楼以及他和客人的交谈。第四部分:(第 自然段——第 自然段)写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以及他对往事的回忆。
2、文章不管是在对贝多芬的外貌描写上,还是在对他的语言描写上,都表现了他对不幸遭遇的抗争精神。请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
答:
3、品味下面的句子,说说它们表达了什么意思。⑴“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答:
⑵“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答;
4、对这篇课文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老师同学作进一步的探究。
参考答案 1、1—5
6—9
10—24
25—27
2、“两肩极宽阔,„„及命运的担子”,“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生的意志。”这些外貌描写都显示了他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意志;“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这句话表现了贝多芬在遭到失聪的打击后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巴望”表现了他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
3、⑴这是一个比喻。贝多芬的意思是说,一般人都以为他很可怕,很难接近,而“客人”竟然来拜访他,女佣也未经他的允许就让客人进门,他对他们的做法感到吃惊。这句话显示了贝多芬幽默,也间接地表现了他渴望被人了解的的心情。
⑵贝多芬以他整个的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在他的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完美传达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即贝多芬“心里的音乐”。这句话揭示了贝多芬视音乐为生命的感情。
第四篇:音乐巨人贝多芬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
2.复述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大致了解贝多芬的人生经历,归纳贝多芬的性格特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情节。难点:归纳贝多芬的性格特点。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音乐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高潮部分。学生谈谈对这段乐曲的感受。(激昂、悲壮)。这是贝多芬最著名的交响乐之一,可是同学们,这首曲却是贝多芬在失去听力之后创作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贝多芬的生活,了解一个扼住命运喉咙的人。
二、主人公简介
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三、感知课文
1.读准下列词语的读音。
门槛(kǎn)
深邃(suì)
踌躇(chóu chú)磐(pán)石 清晰(xī)头颅(lú)喧嚣(xiān)重荷(hè)杂(zá)乱无章
2. 小组讨论思考:客人拜访贝多芬的过程是怎样的,其间写了几件事? 明确: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
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3.小组讨论,归纳文章的主旨
明确:课文按照访问的顺序,叙述了贝多芬的基本生活状况,描写了他的精神状态,再现了贝多芬的形象,揭示了贝多芬面对厄运的态度,展示了他作为音乐巨人的内心世界,赞颂了贝多芬独特的气质和坚强的个性。
四、品析课文
1.全班朗读第9自然段,找出描写贝多芬外貌的句子,说说这些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个性?
明确:“头发蓬勃似火,像从未梳过”。这说明生活压力使贝多芬无暇顾及自己的外貌;
“凝重不可逼视”的眼光,“紧闭的嘴”“略带方形的下颌”显示出贝多芬坚忍无比的求生意志,对不幸遭遇的不妥协、不屈服。
2贝多芬的哪些语言触动了你,请找出来。小组讨论。
师提示可以在课文中第20、22、24等自然段中寻找。
明确:如“一株树叶比一个人好”,可理解为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
“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可理解为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时,却遭到了耳聋的打击,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巴望”表现出他与不幸命运作斗争的决心。
3.小组讨论,归纳贝多芬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从女佣的介绍可知贝多芬生活简朴;
“客人”与贝多芬交谈可知他孤独忧郁、善良坚强; 从贝多芬回忆往事可知他热爱音乐,面对厄运不屈不挠; 从他的外貌得知他严肃、骄傲。
五、回顾课文
学生再次聆听《命运交响曲》的高潮部分,边听边回顾本堂课的内容。
作业布置
1.抄写课后生字词
2.完成《优化设计》[夯基达标]1、2、3题 3.写几句你想对贝多芬说的话。教后反思
学生能够从音乐中初步体会出其中的情感,而贝多芬的不幸遭遇和坚强意志也让学生心生敬佩,奠定了一种敬仰、同情、赞叹的课堂氛围。可以尝试在其他课上运用音乐导入。
此外,贝多芬形象的挖掘还有待提高,本次课上显得有点单薄;此外,还可以由学生自主探索贝多芬的相关资料,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贝多芬的内心、灵魂。
第五篇:13 音乐巨人贝多芬
厦门英才学校中学部初一语文
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 导学练
编制人:审核人:初一语文组
【格言积淀坊】
搏命运风浪奏出一支支悲壮的乐曲
------贝多芬
【目标要求】
1、了解音乐巨人贝多芬,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
2、揣摩语言,理解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和感受。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4、对贝多芬的形象有一个整体了解。
5、揣摩语言,理解贝多芬的精神世界。
【预习导学】
1、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被称为“乐圣”。出身于德国波恩的音乐世家,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后,音乐上取得了更伟大的成就。他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八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他仍然创作了大量堪称绝唱的优秀作品,如:九部交响曲(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歌曲《费黛里奥》,歌剧《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五部(《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小提琴协奏曲一部,弦乐四重奏十六部,小提琴奏鸣曲十部,弥撒曲两部等。
2、学法指导
1、对贝多芬的事迹有简要的了解,尽量充分地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尤其是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句子的内涵,争取对贝多芬“心里的音乐”有真正理解。
3、学习方法:自由朗读法、合作释疑法、质疑交流法。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重荷()深邃()磐石()惹人注目()杂乱无章().....2,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支铅笔给客人。()
(2)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
(3)一个身高五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
3,请你找出“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中的几件事?
4,请你概括一下贝多芬的形象。
5、注意描写贝多芬穿着和外貌特征的语句,模仿这种写法,用几句话描写你最熟悉的一个人的外貌。
【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贝多芬说:“谁?那是谁?”
他又粗着嗓子喊道:“你们说的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
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视了一会儿:“好,你
们竟敢到售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
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枝铅笔给客人。
客人在纸上写着:“我们要知道您的生平,把您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
您真实的好灵魂。”
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灵魂!
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贝多芬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
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
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停地记下来。
1,在选段中找一个比喻句,指出它的“本体”和“喻体”。
答:
2,选段中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来写人?
答:。
3,为什么贝多芬在看见客人时,会问女佣:“谁?那是谁?”接着又“粗着嗓子喊”? 答:
4,文中加点的句子“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有什么深刻的含意?试用自己的话加以
分析。
答:。
拓展阅读
爱迪生传(节选)
81岁时,爱迪生到了佛罗里达。在他诞辰的那天,纽约的友人在阿斯托饭店内举行欢宴,但他本人却不能参加,他发来了一个电报:此刻正愉快工作。
宴席上,梅多克洛夫特站起来向大家报告爱迪生的“工作”:
“由于他那天赋的彻底精神,他现在正探索着一切关于橡胶的种植和制造的知识。他的目的是想从美国南部各州和其他在冬季冷至零下20度的各州中所产生的葡萄藤、灌木以及杂花中提炼出橡胶来,爱迪生先生已经在进行着这一伟大而艰苦的工作;而他很安于这一工作,他依旧以他彻底的精神、充沛的活力和无限的热忱去处理这个问题。他对我说:‘我已经研究了60年的物理学,而我现在所从事的却是一些全然不同的学科,因此,我觉得很高兴。’而现在他在佛罗里达的确处在最紧张的工作中,这次他带去了7个助手,已经收集并实验了945种植物,他发现有很多种植物中含有橡胶,他将实验更多的植物,也许是一倍,也许再多些。”
美国种植橡胶的可能性问题对爱迪生来说是一项全新的事业。
10多年以前,即1915年他访问伯班克在圣巴巴拉的苗圃时,曾与福特讨论了假如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橡胶供应该如何解决的问题。
大战过后,爱迪生接受了福特的建议,于1927年成立了爱迪生植物研究公司。爱迪生心想:橡胶树以外的植物,没有办法生产同性质的东西吗?橡胶树需要经过那么些年,才能采到橡胶,如果像杂草那样,每年都能采到同性质的东西,那就好办了。他认为,首先应将北美和南美的植物收集起来,依次采取树液进行研究。
不到一年,被派往世界各地去寻找的人采集了约3000种植物回到美国,爱迪生对14000种植物进行分析研究。对几种菊科植物进行杂交。培育了一种含有大量胶乳的植物,但使用这种菊科植物提胶,造价太高。1928年,这个老发明家继续努力地实验。他说:“再给我5年的时间,我一定让美国出现常年产胶的植物!”“我希望产量能增至100天10磅,我们现在还刚刚开始,如果工作原理确定了,将来的希望真是没有止境呢。”
爱迪生由于患了肾功能失调综合症,便只好放弃了对橡胶植物的种植研究,当此项任务由爱迪生的后继者承担起来的时候,已不再是由菊科植物的功绩,受到世人极高的评价。
1931年10月18日,星期日的凌晨3点24分,发明大王爱迪生走完了84年的伟大人生旅程。临终时他说:“我为人类的幸福,已经尽了心力,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了!”
3天后的10月21日傍晚,这位发明大王的遗体埋葬在他西奥兰治克雷的家的大橡树下。
当时,全美各地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
在这一分钟之内,芝加哥、加利福尼亚、丹佛、纽约,整个密西西比河一片黑暗,纽约百老汇一片黑暗,世界一片黑暗,世界一片黑暗,接着,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从城市到乡村,灯火通明,亮如白昼,世界一片光明。
人们纷纷为爱迪生献上赞辞,其中以胡佛总统的话最令人感动。他说:“所有的美国人都是爱迪生的受惠人!我们不仅生活上接受他的恩惠和利益,最重要的是我们继承了他的精神遗产!”
1,文章开头写爱迪生81岁诞辰时纽约的友人举行欢宴,起了什么作用?
2,爱迪生为什么对研究生产橡胶这项工作那么投入?
3,在熄灭电灯哀悼爱迪生的这一分钟前后,世界从“一片黑暗”到“一片光
明”,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与好处。
4,“我们不仅生活上接受他的恩惠和利益,最重要的是我们继承了他的精神遗产!”你认为爱迪生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