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如何落到实处?

时间:2019-05-13 04:05: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业技术推广如何落到实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业技术推广如何落到实处?》。

第一篇:农业技术推广如何落到实处?

农业技术推广,如何落到实处?

“农业技术推广仍然面临‘技术从哪里来’和‘人从哪里来’的问题。” 3月11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孙其信代表表示,今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修改的农业技术推广法,将着眼于解决这些问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并明确:“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认为,钱有了,但要修补“网破线断人散”的农技推广现状,仅仅有钱是不够的。

“农技推广最大问题是技术源头缺失”

浙江省温岭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林燚已从事农业技术推广近30年,如今她最忧心的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老龄化问题。

她以自己所在的温岭市为例说,该市共有50名从事粮棉油菜的农科员,平均年龄超过50岁,其中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23名、初级职称或无职称26名(占总数的52%),而年轻、有能力的都已千方百计“跳农门”了。

“由于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等,农业科技成果很难在当地转化,先进农业技术很难在当地推广。”林燚说,这造成推广能力滞后于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的需要。

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吴鸿委员带来的数据也不乐观。

“由于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的原因,有些县市的推广机构已有多年未进1名大学生,造成年龄、知识结构的脱节与老化。”吴鸿表达了同样一个观点:由于培训制度不落实,缺乏培训经费,基层林技人员长期得不到培训、交流考察或学习深造的机会,知识老化,服务能力不强,已不能适应现代林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前些年,在政协农业界的一次小组讨论会上,委员们为了发言,不得不“撇开情面”抢话筒。他们讨论的焦点是:农业科研体制太旧了!农业科技投入太少了!农村科技推广体系太破了!

“网破、线断、人散”,这是部分农业界委员对农村科技推广体系的评价。有委员担忧:“条件差、没有钱,基层的农业科研人员大都靠卖种子、卖农药为生。你还能指望他给你推荐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吗?”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06年8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这也被认为是历年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与建设工作。但林燚说,从各省市调查情况看,基层反映最强烈,也是改革过程中没有解决好的主要问题是人员被抽调、工作要兼职等,以及推广人员“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职”等问题。

孙其信认为,如今农业技术推广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技术源头的缺失。

技术从哪里来?

农民碰到技术问题,不找推广站,反倒依赖直接将技术送到家门口的供销社等单位。人大会上,孙其信的这段阐述让不少代表委员产生了共鸣。这也是农业技术源头缺失的真实写照。

“现在的农业技术推广以省地县乡四级推广网络为主体,以大学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作为补充,即‘一主四元’。”但孙其信认为,在实践中,现有的四级推广网络已经远不能满足需求,更重要的是,现行的农科推广体系中,农业推广服务部门有推广责任,但没技术,而有技术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却没有推广任务,科技创新的源头高校和服务的对象农民是脱节的。

“一定要在‘一主多元’上做文章。”他告诉记者,6年前,在国家唯一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示范区支持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尝试以大学为依托的推广方式,把大学成果和地市县乡成果结合起来,在产品主产区,设立实验示范站和相应的示范基地,逐步形成了以农业试验示范站为主体,以农业科技培训和信息咨询服务网络为支撑的科技推广模式,打通了科研、推广和应用之间的通道,促进大学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

截至目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已先后建立起白水苹果、眉县猕猴桃等9个试验示范站,在省内外建立的关中玉米、渭南棉花、海南作物育种、青海设施农业等20余个示范基地,形成了大学农业科技推广的集成平台和快捷通道。

“这加速了学校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孙其信认为,通过这一模式,推进了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与推广体系的有效对接。

吴鸿建议,国家应逐步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收入。中央和省级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及农业发展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用于推广体系建设、农业技术推广计划项目的实施、技术培训等。各市、县政府可参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做法建立相应的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用于补助农业技术推广项目。

推广的人从哪里来?

人从哪里来?这个话题同样很受关注。

孙其信建议,设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准入制度,提高农技推广人员总体水平。他同时提出,一定要让推广站背靠一个有科研实力的科研院所。

他告诉记者,为鼓励科研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岗位设置中单列“推广类别”,通过设立专项经费、推广津贴等,鼓励推广专家扎根基层,服务农民。

“我们现在有150名推广教师。”孙其信自豪地告诉记者,在该校推广专家有工作补贴,推广成绩突出有奖励。推广专家待遇不比教授差,下一步还将尝试让专家在企业以技术入股,提高推广积极性。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梁桂3月3日在本报撰文称,杨凌计划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未就业大学生中,每年招聘200名科技推广助理,不断充实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力量。广泛开展基层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服务合作社等活动,选择当前农民急需、技术发展成熟的先进实用技术和优良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和应用,真正把科技输送到田间地头。

“ 建议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和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普查,为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提供决策依据。”林燚建议,人事部门也要完善乡镇农业科技机构人员的技术职称评定机制,避免技术职称评定从省到乡镇是一个标准,仅注重获得多少科技成果和有多少论文发表的不利做法,放宽科技成果和发表论文数量要求,重点关注其工作实绩,同时也要把好评定和质量关。

第二篇:农业技术推广学

浅谈休闲渔业

姓名:王明学号:20083447学院班级:农学与植保学院植物科学与技术08级2班

摘要: 休闲渔业(LeisureFishing)一词20世纪80年代首先出现在中国台湾,而后在中国大陆得到了普遍认可,现已成为当前国内各地渔业旅游发展的代名词。它是指人们劳逸结合的渔业活动方式。它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的场地、渔法渔具、渔业自然环境以及渔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发挥渔业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人们对渔村与渔业的了解,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渔民收益,促进渔村发展。

关键词:休闲渔业 建议 效益

休闲渔业是以渔业为基础、以水生动植物为主要对象,通过对资源、环境和人力进行一种全新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将现代渔业与旅游、观光、健身、餐饮及普及知识等有机结合的生产经营方式。它既是第一产业(渔业)的延伸和发展,又是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向第一产业的转移、实现渔业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融合的产物。

发展休闲渔业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2)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3)有利于其他各行业的发展。4)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5)有利于控制近海及江湖中的盲目捕捞。

目前休闲渔业就其表现的形态看可划分为四类:

一是生产经营形态。以渔业生产活动为依托,让人们直接参与渔业生产,亲身体验猎渔活动,通过开发具有休闲价值的渔业资源、渔业产品、渔业设备及空间、渔业生态环境、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活动,主要是以垂钓、观赏捕鱼等为标志的生产经营形式。

二是饮食服务形态。让人们更加贴近产地,直接品尝美味的水产品佳肴,建立起集鱼类养殖、垂钓、餐饮与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新型经营形式,主要表现在都市郊区以渔为依托的农家乐、避暑山庄、都市鱼庄等。

三是游览观光形态。以走进海洋、江河、湖库等自然环境,结合旅游景点、综合开发渔业资源,“住水边、玩水面、食水鲜”,既有垂钓、餐饮,又能游览观景、休闲、度假。

四是科普教育形态。主要是以水产品种、习性等知识性教育和科普为目的的展示形式,如水族馆、海洋博物馆等。

我国是一个陆地大国。内陆水域面积约17.6万km2(相当1760万hm2),占国土面积(不含海洋)的1.8%。其中主要江、河总面积占内陆水域总面积39%;湖泊总面积占内陆水域总面积42.2%;全国建成的水库8.5万多座.总面积200.5万hm2。自然分布的淡水鱼类有700多种,其中常见重要经济价值的鱼类有50多种。辽阔的水面及丰富的鱼类(其中有许多适于垂钓的肉食性名贵鱼类,如鲈、鳜、鳢、鲶等),尤其是许多江河、湖泊、水库地处风景秀丽的旅游区为发展内陆休闲渔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我国又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300万km2的管辖海域,大陆岸线1.8万多km。岛屿6500多个,其中距离陆缘18.5km以内的近岸无人小岛数以千计,岛屿岸线长达1.4万多km;大陆和岛屿岸线蜿蜒曲折,形成了许多优良港湾,为鱼类繁殖、生长提供优良场所。岛屿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海流畅通,无污染.是建造人工渔礁和发展栽培渔业、养护渔业资源、发展海水养殖业的最佳海域,更适于发展休闲渔业。海洋生物具有多样性,其中鱼类169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有150多种,其中有许多最适垂钓的肉食性鱼类,如:鲷科鱼类和石斑鱼类等。此外,沿海潮间带滩涂面积达1878.3万多hm2,栖息多种藻类及其它底栖生物,吸引游客在退潮时赤足下滩涂采捕。

对于我国的休闲渔业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认真规划,加大投入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制定休闲渔业发展规划。休闲渔业既涉及到经济发展、产业联动,又涉及到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环境保护,必须采取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客观上要求有规划上的大手笔。要尽快建立由城市、社会心理、民俗文化、景观生态、水土保持、森林、园艺环境工程、旅游观光、市政建设等各方面有关专家学者及单位代表组成“休闲渔业发展咨询小组”,坚持“统一规划、突出特色、有序开发、确保质量”的基本方针,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统筹考虑环境建设、生态建设、人文建设和渔区社会发展等因素,认真组织、制定好我市市及各区县(市)的休闲渔业发展总体规划,保证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积极组织实施规划,确保休闲渔业发展的起点高、水平高、区域特色明显。加强引导,积极鼓励县、区、乡、村、个人投资,广泛吸纳闲散资金,同时银行、税收、保险部门也要给予积极支持,建立起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群众自筹、吸引外资等开放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促进我市休闲渔业的发展。

2.合理布局,建设基地

休闲渔业基地布局原则:一是与旅游结合。将休闲渔业纳入旅游业的范畴,统筹规划,一体开发,促使旅游业与渔业相互结合、协调发展,扩大旅游业与渔业的协同效应,产生1十1>2的效果,携手发展我市休闲渔业。二是交通方便。休闲渔业基地建设要选择在离城镇较近、交通方便的地方,便于市民到基地休闲、娱乐,保证客源稳定。三是整合资源。通过成立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将单个的基地纳入一个村、镇或一条线、一个片,形成区域性休闲渔业基地,强化行业自律,加强指导,确保休闲渔业基地影响力大,整体竞争实力强,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良好。

休闲渔业基地建设要求:利用现有渔业资源,坚持改造完善为主、新建为辅,打破单一生产、单一垂钓的简单模式,实施长短结合、养钓结合,初期以养殖为主、游钓为辅,近郊以游钓为主、养殖为辅,远郊以养殖为主、游钓为辅,充分与其他资源进行整合,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实现休闲渔业的复合功能,提高休闲渔业的效益。

休闲渔业基地建设重点:结合旅游业发展,利用现有水产养殖场和渔业水面资源,不断完善养殖设施、游钓设施、道路交通设施、餐饮娱乐设施、旅馆设施,优化环境,建设一批城镇郊区休闲渔业基地。三峡库区要借旅游之“水”,行休闲渔业之“船”,加强休闲渔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在适宜区域,建设游钓码头(与网箱养殖结合)、“游钓鱼礁”、游钓渔船和相关配套设施,打造一批硬件、软件过硬的独具魅力的特色休闲渔业品牌,吸引海内外游客和钓鱼爱好者前来开展游钓活

动。

3.提高渔业劳动者素质,加强技术培训

休闲渔业是一项新兴的产业,也是一种新的旅游资源,同其他任何产业一样,休闲渔业需要具有一定知识技能的、较高水平的工作人员,然而,现有的从事休闲渔业的工作人员的状况决定了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在执业的人员中,多是世代相传的专业渔民,且老龄化程度较高,其现有知识水平是不能满足休闲渔业的发展要求。因此,对休闲渔业从业人员要进行渔业知识、法律常识、卫生知识、旅游知识、安全防范意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使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素质。休闲渔业是渔业的一种新形式,生产者也多是原来的专业渔民,它涉及到出海捕捞和近海垂钓,使用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都有其特殊性,对使用者的技能要求熟练和专业。休闲渔业起步较晚,它的作用和意义还没有真正得到社会上广泛的认可,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宣传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使大家对休闲渔业有更多的了解。积极参加此项有益活动。要推进休闲渔业的发展,保证休闲渔业的质量,就要加强宣传教育,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加大其技能培训,提高休闲渔业的安全性,提供给游客更好的服务和指导。

4.坚持环境保护与休闲渔业开发协调发展

休闲渔业是以生态环境为依托的产业。我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加大了水域污染的治理力度。因此,在开发中必须依托生态环境进行,坚持保护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与休闲渔业开发协调一致的原则,把生态文化、生态养鱼、生态捕捞等融入休闲渔业开发的全过程,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不能为了局部利益,掠夺性地开发渔业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从业者及游客要有环保意识,使休闲渔业持续性永久健康地发展。

5.完善管理机制,健全休闲渔业保障体系

休闲渔业的发展涉及到众多管理方面的工作,例如游客的人身安全管理、饮食卫生管理、船舶审批手续的管理和船舶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加强休闲渔业的管理,首先要明确行使休闲渔业管理职能的主管部门,落实管理职责,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落实监督管理。同时,对在渔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加以总结、引导、推广。各地方发展不平衡,海洋渔业主管部门应会同旅游部门及各相关部门共同制定有关的规定,或参照现有的相关条例,行使管理职能,共同把渔业经济和旅游经济带动起来。

总之,休闲渔业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发展这项新产业,有利于解决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有利于培育渔业特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带动全行业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渔业和渔区改革,推进渔业经济制度的创新和市场多元化、全方位的开发。通过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必将增强我国渔业实力,提高经济活力,增加渔民财力,使之成为培植我国渔业经济的增长点。我国休闲渔业的未来不是梦!

参考文献:

[1] 江荣吉.休闲渔业经营管理.(台湾)中国水产,1992

[2] 翟大维.养殖与沿岸渔业的新方向:休闲渔业.(台湾)中国水产,1990

[3]平瑛.完善管理体制 促进休闲渔业健康发展.中国渔业经济.2001

[4] 吴春霞 成秀贤.发展休闲渔业的几点思路.河科技.1999

[5] 刘正雁.台湾娱乐休闲渔业的兴起与启示.门科技.1999

第三篇:农业技术推广

实习目的通过实习,可以使我们熟悉农学专业对作物拷种的具体操作流程,增强感性认识,并可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农科院具体实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国际知名专家的具体操作和讲座,还能对某一行业深叶多汁、柔嫩、营养价值高,蛋白质、脂肪、可消化纤维均高于小麦、青稞秸秆,在西藏燕麦作为主要的饲草料作物,已得到大家的共识,成为我区农区发展畜牧业的主要饲草作物。

1、西藏发展燕麦的重要作用

西藏作为全国第五大牧区,天然草场超载放牧,造成现在草场退化,产草量降低,载畜量下降,高原生态受到威胁。草畜矛盾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客观上要求加强人工草场的建设,调整畜种畜群结构,挖掘潜力提高饲草供给能力,所以发展燕麦生产势在必行,且迫在眉捷,是解决西藏草畜矛盾日益突出和实现气候特征、农民传统种植习惯、以及部分燕麦品种特征特性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研究出了“双季饲草”、“夏粮秋草”等栽培模式。使农民在短期内认“国家燕麦产业技术体系—日喀则试验站”在日喀则曲美乡种植示范种植“白燕2号”5000多亩,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在水浇地上种植“白燕2号”平均株高170cm左右,在旱地等雨种植“白燕2号”平均株高60~80cm左右,籽粒产量和干草产量为260斤和530斤。同时,项目还在拉萨市墨竹贡卡县、堆龙德庆县、山发展畜牧业对饲草料的需求;②引进适宜多次刈割的燕麦品种和高产优质燕麦品种,满足农区发展畜牧业对饲草品种的需要。

3.2改变传统观念、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燕麦作为我区全新的作物,缺少相关的栽培技术及管理经验,首先改变群众重粮食作物轻经济饲草作物

第四篇:浅谈农业技术推广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

学生:简俊涛

学号:0801109049 班级:08农贸2班

摘要:农业技术推广自古都有,建国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农业技术推广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为我国粮食增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什么是农业技术推广,取得的成就有哪些,我们下一步该怎样发挥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为我国粮食增产,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为我国稳定做出贡献!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粮食增产;新农村建设

什么是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包括良种繁育、施用肥料、病虫害防治、栽培和养殖技术,农副产品 加工、保鲜、贮运技术,农业机械技术和农用航空技术,农田水利、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技术,农村供水、农村能源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技术,农业气象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等。

农业推广是一种发展农村经济的农村社会教育工作。农业推广人员应用行为科学的原理,组织农民与农民沟通农业和农家生活有关的实用信息,借以增进农民的知识,改变态度,提高技能,不但使农民接受新事物并且要培养个人与社团发展能力,以改善农家生活,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推广是一种活动,是把新科学、新技术、新技能、新信息通过试验、示范、干预、沟通等手段,根据农民的需要传播、传授、传递给生产者、经营者,促使其行为的自愿变革,以改变其生产条件,改善其生活环境,提高产品产量、收入,提高智力以及自我决策的能力,达到提高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最终目的的一种活动。农业教育、研究、推广构成农业发展的三种要素,三者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相互为用、相辅相成、进行反馈,缺一不可。发展农业、繁荣农村、教育农民,世界各农业先进国家,莫不采取农业教育、农业研究、农业推广同时并举的方针和各种具体措施,形成一个向农业投入科技成果的强有力的系统。通观古今中外历史,农业发展的实践证明:科技进步对人类的任何贡献,都是通过推广实现的。没有发达的农业推广,便没有现代化的农业、繁荣的农村和富裕的农民。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在亿万农民奔小康目标的大好形势下,研究和加强农业推广,满足农民的多种需要,主动为市场经济服务,就显得更重要了。现代农业需要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科学技术需要农业推广。只有农业推广才能更好地、直接地把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农业推广才能把农民的需求与科学技术密切结合起来。实践证明:科技成果

推广越及时,应用的范围越广泛,效率越高,取得的经济利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越多,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就越大。

针对80年代中期出现的粮食产量徘徊不前的局面,1996年7月农业部门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保障农业持续稳步增长的建议”,提出须加速推广应用十项投入少、收效大的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农牧渔业增产增收。国务院批准后,农业部编制了100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经与财政部酝酿,于1986年11月宣布从1987年起由农业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把先进适用的农业新技术组装配套,因地制宜地大面积、大规模地推广应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1987年以后,国家从中央财政每年拿出几千万元投入到丰收计划作为推广项目经费,起到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中央一级丰收计划带动起省地县各级推广计划的启动,吸引和粘合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资金,十多年来地方政府共落实配套资金50多亿元,中央投入与地方投入的比大约为1:12。另一方面,政府的资金投入又鼓励和带动了农民采用新技术的热情,调动起农民投入资金和劳力的积极性,其社会效应是令人瞩目的。此外,随着国家财政金融状况的好转,每年对丰收计划的资金投入是逐年增加的,1998年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为1987年的3.25倍。据不完全统计,丰收计划实施10年来,共完成技术推广项目257类,推广面积近13亿亩,新增粮食300亿公斤,培训各级技术推广人员90万人次,培训农民两亿人次。在粮食作物方面,主要推广粮食综合增产增收技术,面积达到3.8亿亩次(不包括亿亩丰收计划特别项目面积),年均推广应用3800万亩次。在粮食生产方面,主要推广的成熟技术有: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小麦高产良种等,水稻旱育稀植及抛秧技术,地膜玉米栽培技术,紧凑型玉米栽培技术,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小麦提纯复壮和统一供种技术,粮食种子包衣技术,模式化栽培技术,配方施肥技术,聚土改土垄作栽培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化肥深施技术,微肥应用技术以及复种改制技术等。加快新农村建设,关键是推广农业新科技;加强农业科教体制改革和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建设,农民科技知识的培训,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农村能源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引进力度,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和农业资源配置调整,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

推广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本文以个人在农村实际工作经历认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是推广农业新科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对农业科技的信仰、提高学习和掌握农业科技知识能力,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加农民收入,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

首先要加强农业科教体制改革加强农业科教体制改革,必须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精神和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加快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机构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按照有利于科技与农业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原则,合理配置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农业院校的研究力量,充分利用现有基础,集中力量从事重大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农业科研机构应逐步转变为科技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技术开发机构,建立起分别承担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服务的农技推广队伍,逐步形成国家兴办和国家扶持、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其次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要以实施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为依托,建成国家农业科研基地和产业综合研究中心,加强农业基础研究、重大应用技术研究和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尽快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吸引高层次的外国专家和科技精英开展合作研究,提高科技实力、人才优势和创新地位。通过学科结构和人才结构的调整,建成一支高素质的精干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加强农村干部和农民科学技术的培训加强农村干部和农民科学技术的培训,有关部门要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供合格的载体。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高、中等农业院校、成人院校、农业职业学校、农干校等各级各类农业教育培训资源,逐步建立起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和健全的培训制度,为全面实施各类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奠定基础。对一些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要进行工程化开发,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核心,以抢占市场和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目标。在种子(种苗)、种畜禽、疫苗与兽药、农药、肥料、饲料、农产品产后加工和节水灌溉技术及设备等方面,建成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使其为推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品种、提高品质、增加效益发挥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在加强农业技术研究,开发推广的同时,必须加强农业、农村的资源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如农产品下脚料的利用、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等,如不能很好的开发利用,会造垃圾,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改善会造成农民生产生活的二次污染),因此加强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能源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按照新的引进原则,以推动农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增强我国农业技术储备的前沿技术为主,以提高主要大宗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先进实用技术为主,以促进结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技术为主,加大技术引进力度。以农产品商业化、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工厂化农业为目标,加快农业高新技术及手段的引进,以提高我国农业高新技术研究能力和水平,增强科技储备和发展后劲。政府既要加强对农业科教资源的宏观调控,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采取新的举措,对现有农业科教资源在重点领域、方向和任务上进行有效配置和系统整合,切实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农业科技产业,鼓励社会、企业设立农业科技创业基金;争取金融、保险系统对农业科技投资予以倾斜,放宽农业科技贷款限制,加大农业科技风险投资力度;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和吸引国际组织和国外企业投资我国农业科技、教育和生态环境事业,才能有效地加快新农村建设。

当今要加快我国稳定发展,农业是保障,相信农业技术推广和当今农业和新农村结合在一起,以技术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那么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1王福海.农业推广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新科教》2009年第5期供稿文/俞兰新 柴国平王艳彬(四平市国营双辽农场,吉林双辽,13)

第五篇:农业技术推广

摘要:分析了乡镇农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几点建议,为下一步开展农技推广工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乡镇农技推广;主要问题;建议

近年来,虽着人事制度的频繁改革,用人机制的不断优化,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反映了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与新形势下的要求有许多不适应,从某种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技人员观念落陈旧,推广队伍力量较为薄弱

一是部分农技人员与外界接触、沟通较少,信息闭塞,知识更新慢,在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不能适应新形势对农技推广工作的要求与需要;二是农技推广技术装备差,技术服务手段落后,加之乡镇合并,农技推广战线过长,推广队伍人员不足,从而,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的进一步发展。

1.2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除了人员工资以及有限的人头经费外,县、乡财政无力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于农业科技推广项目之中,农业科技项目投入渠道主要依靠省、州业务主管部门进行投入。由于农业推广经费紧张,加之农技人员基本上没有什么福利待遇,所以,农技推广工作出现了 “既无钱养兵,更无钱打仗”的尴尬境地。

1.3特殊的地理位置条件,使农技推广工作步履艰难

有的自然村地处大山区,生存条件十分恶劣,农业生产条件落后,农户居住分散,与外界沟通接触少,对农业科技知识接受能力差,农民素质普遍偏低,加之,乡镇农技中心没有配备专业的工作用车,仅靠限有的摩托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农技人员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从而,致使现有的农业科技成果得不到很好的推广。

1.4服务条件滞后,服务与需求脱节

现有的服务条件跟不上新形势下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缺乏常规设备,农技推广人员服务手段基本还是靠“一张嘴、两条腿,开开培训会,管你会不会”的方式方法,凭着多年的老经验、老办法指导农民生产。对当地优势特色农业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技术研究较少;工作的重心主要集中在生产技术的环节上,缺少对农产品储藏、深加工等环节问题的研究,技术服务的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直接影响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效。

1.5缺乏激励机制,“大锅饭”思想、“平均主义”表现较为突出

缺乏有效的激励监督运行机制,广大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部分人员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思想在作崇,“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做天和尚撞天钟”等消极思想严重存在,导致农技推广人员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1.6知识更新慢,推广工作节奏跟不上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需要

大部分基层农技人员长期奋战在工作的第一线,外出考察学习机会较少,与外界沟通不多,信息闭塞,对新技术、新成果知之甚少,知识老化,观念陈旧,现有的知识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需要。

1.7借(拉)用农技中心的人员现象较为突出,科技推广队伍不稳定

由于乡镇合并和人事制度的不断深化,乡镇借(拉)用农技中心的人员较为突出,抽调从事其它工作的人员较为频繁,部份人员感到所学专业得不到有效

发挥和运用,从而,给原本就薄弱的农技推广队伍造成了不稳定的因素,1.8年龄、人才结构不合理,老中青年脱节现象严重

虽着人事制度的不断深化和改革,加之,近年来,很少有高校毕业生进入到农技推广队伍的行列,农技推广队伍出现了年龄偏大、人才结构比例不合理,造成老中青年交接班上的严重脱节。

针对以上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的问题,为切实解决推广工作中各种不利因素和问题的存在,顺利开展乡镇农技推广的各项工作,我认为,在农业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农业推广工作一是不能简单地把农技推广单纯推向市场,二是又不能以强调稳定而维持现状,应从解决服务“三农”问题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体裁依,不因循守旧,不默守陈规,大胆探索乡镇农技推广工作的新模式,新经验,按照“农技推广目标现代化、队伍多元化、行为社会化、形式多样化、人员配置合理化”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技推广工作。

2、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几点建议

2.1农技推广目标现代化

按照新时期农业发展的趋势,要服务好三农工作,必须实现二个转变:一是从追求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二是从服务农业生产型向加工综合型转变。从而,为调整农业和农村种植业结构、提高农业整体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2农技推广目标多元化

根据自然条件和具体实际,一是大力调动农民、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将原农技推广机构承担的产前、产中、产后及技物配套服务模式从公益性职能中分离出来,搞活经营性服务,转变理念,逐步形成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二是在稳定、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积极培育和扶持各类民办科技服务组织,将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龙头企业、涉农单位等参加的各种专业协会、产业服务中心组织起来,进一步推进乡镇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三是加强乡镇农技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农经办一次性划入政府管理。四是面对人员结构、人才比例不合理及老中青年脱节现象,应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竞争、择优聘用的选人用人机制,人员不足部分逐年从大、中专以上毕业生中考试择优录用,以充实到农技推广队伍中来,以此改善和优化农技推广队伍。

2.3农技推广行为社会化

一是要求各级政府切实加大对农业科技经费的投入,不断提高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二是建立健全和完善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技推广人员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工作实际,推行专业人员全员聘用制、技术职称竞争上岗制、目标责任考核等机制,实行绩效挂钩,不断提高专业人员自身素质,提高服务理念;三是用好用活优惠政策,大胆放手、放心,积级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创办、承包其它经济实体。

2.4农技推广形式多样化

按照农民的需要、市场的需求、产业的要求,树立为产业发展服务的新理念,围绕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做好一方服务。一是认真抓好农业科技培训,利用现代多媒体为平台,坚持现场指导与实施科技项目培训相结合,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二是农技推广要加强与龙头企业相结合,按照市场的要求和运行规律,为龙头企业开展全程科技服务和技术支持,努力实现农民、企业和科技人员三赢的服务格局。

2.5重视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力度,加快培养高素

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努力优化人员结构比例配置。

人才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最重要的资源和力量,乡镇应根据农技人员的学历结构、职称,所学专业、个人特长等合理搭配和组装,制定中长期的培训再教育计划,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理念,加大对农业技术人员的轮流培训,外出考察学习或鼓励参加成人考试学习等形式,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断改善和优化技术结构的合理配置,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下载农业技术推广如何落到实处?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技术推广如何落到实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合集)

    2010年个人工作总结 于洪波 今年来,本人按照县农委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本人做为一名农技站科技指导员,牢固树立服务宗旨,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紧紧围绕“粮食增产、结构调优、农业增......

    物理农业技术推广

    物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塔城地区农机推广站 2010年11月2009—2010年我站承担了自治区农机局下达的设施农业生产配套机械化技术推广项目,为促进设施农业生产向绿色、环保、......

    2014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

    篇一:2014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 2014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 187团农业技术推广站成立于1996年,现有总人数9人,负责全团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

    农业技术推广(推荐5篇)

    我深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者继续奋斗,也必将为当代有志者实现人生理想、创造美好生活,打开无比广阔的空间,我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实现中国梦的伟......

    农业技术推广论文

    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 摘要:近年来世界各地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正向高科技、智能化、 自动化、网络化方向发展。面对这种新形势,本文分析了国内设施农业发展......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1 一、种植情况全县种植小麦11.7万亩,主要集中种植在我县北部海拔700米以下地区,平均亩产200公斤,油菜种植面积3.65万亩,主要种植在我县南部地区,平均亩产1......

    农业技术推广策略

    论文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心理特点农民 论文摘要:发展农业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农业科技推广要以人为本。在分析农民接受科技成果时表现出的独特心理特点基础上,提出了相......

    农业技术推广试卷

    农业技术推广试题教学点:姓名:成绩:一、填空(5×4=20)1、农业技术推广的社会功能主要是指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的行为的主要特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