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生就是付出然后去收获
人生就是付出然后去收获?
保罗柯艾略,巴西著名哲理作家,他在其著名的《少女布莱达灵修之旅》中写道:
对人生,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建造或者耕耘。建造者实现目标可能要花费多年,但终有一天会完工。那时他们会发现自己被困在亲手筑成的围墙里。在收获的同时,生活失去了意义。选择耕耘者则需要经受暴风雨的洗礼,应对季节的变换,几乎从不歇息,他们允许人生充满不考虑未来、不考虑收获的冒险。
建造者时刻关注离自己的目标还有多远,时刻考虑着我这样做会不会有收获,而耕耘者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他的人生信条是耕耘的过程就是收获。是选择做建造者还是耕耘者,其实是每个人人生的大问题。
努力了却没改变境遇,我们抱怨生活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是如此之快,生活压力是如此之大,我们不得不为了能够生存、为了生活得更好而不断努力,可生活的境遇很多时候不一定就会随着你的努力和巨大付出而发生改变。
于是,我们很多人就开始抱怨:抱怨自己平日工作很努力,却没得到高工资和升迁机会;抱怨自己对女朋友关爱得无微不至,女朋友却离他而去;抱怨自己艰苦创业,为自己的公司付出了这么多,公司最后却不得不关门大吉;抱怨自己为朋友付出了这么多,却在自己需要帮助时看到的是朋友的推诿;抱怨为家庭付出如此多心血,孩子却还是不长进„
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我们的传统认识中,付出就必然有收获。所以我们一点都不吝啬自己的勤劳和努力,可当付出却没得到收获时,我们就会去抱怨。
抱怨就像慢性毒药,在使我们大脑中毒的同时,我们的人生态度也被其毒性感染。在抱怨的生活中,我们的意志不断受到消磨,就像可以“溃堤”的蚂蚁一样,精神之堤瞬间被生活的洪水化为乌有。
是时候重新审视“付出总有回报”这句至理名言了!
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人生中九成的快乐
无法改变的是客观现实,但我们的人生态度却可以调适——做一个柯艾略所说的耕耘者,允许人生充满不考虑未来、不考虑收获的冒险,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我们总相信天道酬勤,而不愿意相信付出真不一定就有收获。主观努力怎么可能完全决定客观结果呢?不一定所有的春耕之后都有秋收,不一定所有的春华都能收得秋实。
人生的本质不是不断地取得收获、到达目标,而是享受人生每一个过程。如果在意收获,人生一切的丰富多彩、波澜壮阔、曲径通幽就会被简单化为一个个干巴巴的目标与收获。人生中本可不断出现的快乐就被我们删减为达成目标时的瞬间快乐。就是说,我们丢失了人生中的九成快乐,却孜孜不倦地追求着那一成的快乐。
人为什么做事情非得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或者结果呢?人生的本来是快乐的,因为夹杂了个人欲望和野心,我们失去了本真的快乐;因为有了目标和比较,我们被烦恼纠缠不休。人生其实很好玩,人生本该很轻松,可我们总喜欢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人是一株树,人是一粒沙,人是一朵花,人是自然的一分子,要和自然万物一样,快乐享受生命的过程。生命的过程就是回归自然的过程,而自然其实就是顺乎人本然的天性,不刻意,不妄为,不造作,一切随缘而已。
不要给人生设定目标,无论做什么,都保持一种快乐,自然的心态,不妨以“我在玩”的心态尽力去做,至于结果则一切随缘,顺其自然。随顺自然,任意东西,无为做事,自然做人,是人生最美丽的事情。
老子说: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天下事从来都是无为故而无不为。但事耕耘不问收获,比赛如此,恋爱如此,工作如此,生活亦当如此。
太在意收获让我们活得很累
无论是什么目标,都是着眼于自己未拥有的,而忽视自己已经拥有和现在拥有的,而且总也不会静下心来体验我们正在拥有的那些快乐。挤公交太累了,想着两年你有自己的车;有车后觉得开QQ车太没档次,想着3年后换辆宝马;没有房子时下决心几年后有自己的房子,于是天天加班加点,不辞劳苦,透支健康;孩子还没长大,就把让孩子去外国留学或者移民定为新目标„
我们常常觉得活的很累,因为我们有意无意中把人生理解为付出和收获,在现在的中国,这种情况更甚。我们一直奔走在追求成功与收获的征途中,却忘记了人生本来的快乐。我们总是太专注于那个最终结果,而忽略了享受过程本身。
每当我们达成一个小目标时会很欣喜,可这欣喜是瞬间的,我们很快又去考虑自己的下一个目标。目标无止境,痛苦便无止境。永远没有最后的收获,所以我们总疲惫地走在追寻收获的途中。
对结果的要求越高,实现起来越难,不能实现时失望也就越焦躁,痛苦也就越多;痛苦越多,当不堪重负、心力交瘁时,就有可能在怅惘、愤懑和失落中沉沦下去。即使没有沉沦,我们也会抱怨:我达成了一个有一个目标,可还没有来得及认真享受生活,就已经走到了人生尽头。这也是我们总抱怨人生痛苦太多而快乐太少的原因。
太看重结果,把收获(很多时候还只是阶段性收获)当成人生目标有时还会让我们陷入绝望。英国伦敦有一位叫斯尔曼的残疾青年,他的一条腿患了慢性肌肉萎缩症,走路很困难,可凭着坚强毅力和信念却创造了无数壮举:
9岁时他登上珠穆朗玛峰;21岁时他登上阿尔卑斯山;22岁时他登上乞力马扎罗山;28岁前他登上了世界上所有著名高山„„然而就在他28岁这年,他却自杀了。
有记者了解到,在他11岁时,他的父母在攀登乞力马扎罗山时不幸遇难。父母临死前留给斯尔曼一份遗嘱,希望他能像父母一样登上世界著名的高山。
“斯尔曼把父母遗嘱作为人生奋斗目标,当他全部实现目标时,就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在他自杀现场,人们看到了斯尔曼留下的遗言:“当我攀登了那些高山后,我就感到无事可做了„”
如果斯尔曼享受登山过程,而不只是为登完所有高山,他就不会陷入绝望。
我们可能会嘲笑斯尔曼竟然把登上一座山当成人生目标。其实,我们很多人就是把一个个阶段性收获当成人生目标,人在年轻时容易把获得最心仪的爱人当成人生目标,年龄稍大点又把在城市有套房子当成人生目标,中年时容易把事业有成当成人生的目标„„而当付出不能获得预期的收获时就会痛苦甚至绝望!
第二篇:付出收获
付出收获
三年级时,爸妈为了让我多才多艺,劝我去学弹琴,其实我对琴一点儿兴趣都没有,但已经报了名,我不得不去。
学琴的地方是一个幼儿园,里面有一个老师叫汤晓玲,她多才多艺,是从音乐学院毕业的。送到那里的时候,就总觉得弹琴特别难。老师便经常开导我:“琴,能使你的心情轻松,能陶冶你的情操。”虽然老师如此说,但我讨厌它的感觉仍然没有变。为了能退学,我经常向父母提出要求:每次学琴,必须爸爸送我去,接我回来,因为琴太重不好背。但每次提出都受到父母拒绝,我很沮丧。我开始改变“战术”和父母和和气气地谈。我告诉父母我不喜欢弹琴,但爸爸总说这是为了使我多才多艺才决定的。心中的气越积越多终于爆发了。我放学回家弹曲子,可弹了好多遍都未弹好,我气得拿书在琴上乱砸,妈妈听到了声响跑过来问怎么回事,当时我火气正大着,便大声嚷到:“你们干嘛让我学琴,弹又弹不会,还非压着我。”爸爸闻声赶来:“既然当初选择了弹琴,干嘛又要放弃呢?”我朝着他大吼:“当初不是我选择的是你选择的。”“砰”的一声门被我关上了。慢慢地,老师的教导渐渐起了些作用,我有了进步。在五年级的元旦时,班级排了一个节目,我只好用我的琴来应付,当时我弹了《血染的风采》。弹过之后,同学们热烈的鼓掌,我打心底里高兴。后来,我的朋友对我说:“你弹的多好呀,我旁边的人都在赞叹。”我笑笑说:“这也没什么嘛!”我知道她夸大其词了,但我还是高兴,同时也很激动:原来有付出就有收获。
现在虽然时间很紧,但我还时不时的弹上一曲,我和弹琴已经分不开了。
第三篇:付出等于收获
付出等于收获
付出等于收获,你付出的越多,那你得到的越多。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底下更不会掉下馅饼来。人生于世,想要有所收获,就一定会得到付出的辛劳,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曾有这样的一则故事:一个在沙漠中行走的人,听从一个声音的提示,带回了一些石子和石块。回家后,这些石子和石块变成了钻石和珠宝。正如这个声音当初提示的那样,这个人又高兴又后悔。可以这么认为:这些钻石和珠宝是对这个人的回报,因为他付出在先。试想一想,在沙漠中行走,本来就是一件艰难的事,再带上石子和石块,无疑是增添了压力、负重而行,谈何容易?可这个人在不知道这些在沙漠里毫不起眼的石子会变成钻石珠宝的情况下,在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情况下,克服了路途的艰辛、洒下了劳累的汗水,带回了本无价值的石子,而石子却出其不意地变成了钻石和珠宝。这是他始料不及的,是对他一路上的付出的一种回报。
其实,这种不经意的付出而收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随处可见,而我也有类似的经历,在四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我来到了”学而思“,来到那里,我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可是这更坚定了我要努力学习目标。终于在我的努力下,我的学习更上一层楼。在培训班里,我们的数学早在学校之前就已经学完全部了。英语对许多同学来说,可能很难。但是只要认真一点都不难。在这里,我为同学们推荐一些学习方法:
英语,肯定会与别人交流。这是你的口语就很重要了。那怎么练好口语呢?在学而思里,我们学新概念时,我们的课文要把全文背下来。而我们应该多读课文,多记单词,多看课外的英语书。
语文:这次竞赛中,我们要求是三篇阅读和一篇作文。这时笔速就至关重要了。我们要多写作文,增加速度。而作文占分最多的一个,更是重要,而我们应该多看书,积累好词好句,多观察生活的一举一动记录生活中的题材。
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得人上人。只有我们肯付出,那么收获绝对与付出相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付出等于收获
六年(2)班贺浩东
第四篇:付出和收获[范文]
付出和收获
我看着电视上那些有名的烹饪师,做着美味的佳肴,不禁也想尝试尝试。
先做一个简单的吧!——核桃拌牛奶。我拿来一包核桃,用夹子夹开,四颗核桃肉就出现在了眼前,核桃肉就像四个孩子似的,异口同声地说:“快点,快点,我想离开壳,去旅游。”我听了,拿起半个核桃就用力地剥了起来。起先感觉和轻松,不一会儿,四个完完整整的核桃肉就离开了坚硬无比的壳。可十分钟过去了,我才剥了几个核桃,就感觉我的手又麻又痛,指甲也有点往外翻了,刚想放弃,我脑海里出现了一句中国俗语: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对啊!只要我肯下决心去做,世界上没有什么办不好的事情,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于是,我将手洗了一下,便又剥起了核桃肉来。一眨眼,十分钟又过去了,我的手也已经剥的彤红,但我在心里一直告诉自己:坚持就是胜利,你一定会成功的!
后来,我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做成了核桃拌牛奶,我尝着自己的成果,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
第五篇:人生“四然”
>>人生“四然”(法师版)(2013-01-11 04:54:39)转载▼
标签:来是
偶然
去是必然
尽其当然
顺其自然 分类:品读人生
读后感:
(1)人有主观能动性,但相对天、地、社会,人又在寿命、能力、精力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故人生既要拚搏之,又要适可而止,知进知退啊。
(2)“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风花雪月本闲,而劳攘者自冗。”人何不像风花雪月一样,依天地自然之道,多一些原始朴素敦厚之“质”,少一些粗浅自怜多情之“文”,来去无忧。
正文:
作者:夏辉
近日,因琐事繁多,生活劳累,心情颇不畅达,时常自怨自艾,脾气变得起伏不定,惶惶不可终日。朋友见状,劝我去趟附近的开福寺散散心,周末正好有一个佛学讲堂。
我去听了,刚好两个小时。法师讲了很多,只记下了四句: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顺其自然。回来后,细细咀嚼,暮寝而思之,不敢说是醍醐灌顶,但至少算得上豁然开朗,柳暗花明。
来是偶然。现在的科学已证实我们在成为受精卵之前必须要打败亿万个兄弟姐妹,也就是说我们降生的概率只有几亿分之一,这个数字实在太低,比中头彩的概率低多了,除了可以用奇迹来形容外,没有第二种解释。人人都是大自然神奇的造化,是前无
古人,后无来者的海内孤品;人人都是稀世珍宝,人人都是一个宇宙。
《菜根谭》上说:“人之有生也,如太仓之粒米,如灼目之电光,如悬崖之朽木,如逝海这一波,知此都如何不悲?如何不乐?”生活中固然不要骄傲自大,但也千万不要妄自菲薄,不卑不亢,坦坦荡荡方是智都之所为。
去是必然。世上存在许许多多的不公。主观的,客观的。可有一道关口谁也逃不掉,谁也躲不过,那就是人生的鬼门关。
一个人,不论他是四海之主的帝王,富可敌国的商人,还是满腹经纶的才子,倾国倾城的佳人,抑或是一贫如洗的贩夫走卒,青灯古寺里的僧尼,大限到来之际,都只能束手就擒别无他法。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知晓这一点,则一性寂然,自可起物外而游像先。生活会多一些闲情偶寄,增一分淡然,增一分自我;少一些名利权情,减一分难以自拔,减一分桎梏。
《小窗幽记》里说:“人生不得行胸臆,虽寿百风,犹为夭。”每个人都只能活一次,仅有一次,来到这世上,千万别客气,只要不逾矩,自己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谁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
尽其当然。世界很精彩,五彩缤纷,生气勃勃,因为是由形形色色、风格迥异的人组成的,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泥人张”。
陶渊明写过一首诗:“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虑。”哲学家尼采一生都在呐喊:成为你自己。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更是不遗余力地告诫我们要努力做到“自我实现”。人生中最开心的事莫过于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然后全力以赴去拼搏,让梦想成为现实。
是帝王,就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争取成为千古一帝;是将军,就金戈铁马,保家卫国,不教胡马度阴山;是才子,就舞文弄墨,悬梁刺股,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是隐士,就卧雪眠云,吟风弄月,琴棋书画诗酒花;是平民,就是出而做,日落而息,柴米油盐酱醋茶,平平淡淡每一天„„
顺其自然。当年孔圣人怀着匡时济世的宏愿周游列国,历尽艰辛,百折不挠,到头来还是未能如其所愿,只能退而著书立说,成万世之师表。因为人生除了自主性,可创性以外,还有天然的局限性:寿命有限,能力有限,精力有限,时势有限„„这是生命无可奈何的一面,也是自然的。
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烦恼只缘认得“我”字太真。一念求全,则万绪纷起;倘若随遇而安,则无人不得矣。正如王安石所言:“尽吾志也,而不能至都,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风花雪月本闲,而劳攘者自冗。”凡事尽我之所能,而后随缘随喜,顺乎自然,珍惜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则人生何处不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