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分析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分析
了解2004年以来湖北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分析影响因素, 评价工作成效,为进一步改进免疫规划工作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用分层容量比随机抽取县级调查单位共10个,用整群随机抽取乡镇级调查单位共50个,用容量比整群抽取村级调查单位共461个,入户调查2004-01-01/2010-06-31出生的适龄儿童。结果 全省调查适龄儿童37944人,平均建证率为91.75%,平均建卡率为89.84%;五苗单苗基础免疫平均接种率维持在90%以上,五苗全程平均接种率为87.29%,卡痕率为73.45%,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88.74%。但加强疫苗和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新增疫苗平均接种率均低于85%。结论 全省平均接种率基本维持较高水平,但建证率、建卡率、加强疫苗及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新增疫苗接种率均离目标要求有不同程序的差距,今后应重点强化相关工作措施,提高免疫规划工作质量。
为了解湖北省2004年以来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特别是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评价工作成效,为进一步改进工作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根据全省人口、经济、地形等条件,确定进行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工作,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4-01-01/2010-06-31出生的所有适龄儿童,含在该地永久居住和连续居住满3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
1.2抽样方法县级单位的选定:用分层容量比随机抽取县级调查单位,根据地形、地貌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将102个县(市、区)分成城区、山区、平原、丘陵四层,共抽取10县(市、区)。根据各层人口数总量,随机抽取3个城区、2个平原地区、2个丘陵地区、3个山区地区。乡镇的选定:用整群随机抽取乡镇级调查单位,将被抽中县级单位的辖区地图按对角线划分成东、南、西、北四区,以县城为中心与县城相连的乡镇作为中区,五区各随机抽取1个乡镇,共5个乡镇。用容量比整群抽取村级调查单位,每个乡镇以村为单位,按人口总数从小到大排序进行顺序编号,随机抽取1/2的村作为调查村。毎个调查村,入户调查所有对象儿童。
1.3调查内容基础免疫:卡介苗、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脊灰疫苗、含麻疹成份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等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接种情况。加强免疫: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含麻疹成份疫苗、乙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等疫苗的加强免疫完成情况。
1.4评价指标以县和省为单位分别评价:建证率、建卡率;卡痕率;12月内儿童卡介苗、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脊灰疫苗、麻疹成份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接种率及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12月龄内五苗全程接种率;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含麻疹成份疫苗、A+C群流脑疫苗等疫苗的加强免疫完成情况;不合格接种原因和未种原因分析。
1.5合格接种与及时接种判断标准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标准才判为合格接种:有准确的出生年、月、日和接种年、月、日记录;免疫起始月龄不提前;接种针(剂)次间隔不缩短(≥28d);基础免疫在12月龄内完成;内容填写齐全,记录清楚,不缺项。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是指在新生儿出生后24h内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有接种证和接种卡者以接种证记录为准;无接种证,有接种卡者以接种卡记录为准;接种证和接种卡两者均无者,判断为未接种。对每名儿童的合格接种判断只能选择接种证或接种卡一种方式。不能一种疫苗以接种证为准,另外一种疫苗以接种卡为准[1]。
2结果
2.1基本情况次调查10县市区,占全省备选县级抽样单位的9.80%(10/102)随机抽样确定50个乡镇,总人口1833471人,调查对象范围儿童数95590人,村级抽样确定调查461个村(社区居民)委会,覆盖人口867601人,占50个乡(镇、街办)总人口的47.32%;2004-01-01/2010-06-31出生的适龄儿童(含在该地永久居住和连续居住满3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47436名,占50个乡(镇、街办)适龄儿童的49.62%,其中流出儿童9078人,流入儿童729人,实际调查儿童37944人,占应调查适龄儿童数的79.99%
2.2建证率和建卡率调查2004-01-01/2010-06-31出生儿童37944人,平均建证率91.75%(34815/37944),建卡率89.84%(34089/37944),从地区分布看,建证率、建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山区、城区、平原、丘陵。其中:有4个县建证、建卡率均为100%,有1个丘陵地区县建证率低于80%,2个丘陵地区县建卡率均低于80%地区。
2.3五苗基础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调查2004-01-01/2008-12-31出生儿童28986人,卡介苗实种27728人,接种率为95.38%;脊灰疫苗3针全程接种27359人,全程接种率94.39%;百白破疫苗3针全程接种27253人,全程接种率94.02%;麻疹成份疫苗基础免疫实种27048人,接种率93.31%;乙肝疫苗3针全程接种27089人,全程接种率93.46%;五苗全程接种25303人,全程接种率87.29%。
2.4卡痕率和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
调查2004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出生儿童28986人,平均卡痕率仅73.45%,卡痕率最高的城区县为98.14%,最低的平原县为21.22%。卡痕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城区、丘陵、山区、平原。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25722人,及时接种率88.74%,最高的是平原县及时接种率为98.05%;最低的是丘陵县,及时接种率只有67.73%。及时接种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城区、平原、山区、丘陵。
2.5新增扩免疫苗接种情况
2.5.1乙脑疫苗调查乙脑疫苗第1针应种6488名儿童,实种5792名,接种率89.27%。接种率最高的是城区县为96.95%,接种率最低是丘陵县仅74.21%。从地区比较,接种率城区﹥平原﹥山区﹥丘陵;乙脑疫苗第2针应种6387人,实种3751人,接种率58.73 %,接种率最高的是山区县为77.53%,最低的是丘陵县仅28.62%,地区比较与第1针类似。
2.5.2A群流脑疫苗调查A群流脑疫苗第1、2针应种人数分别为6087、6488人,实际接种人数分别为4847和4731人,接种率分别为80.02%、72.92%。地区比较,城区和平原接种率高于丘陵和山区。
2.5.3A+C群流脑疫苗调查应种A+C群流脑疫苗儿童6089人,实际接种3462人,接种率56.86%,接种率最高的是郧县84.29%,接种率最低的是黄梅县,接种率仅16.21%。地区比较:平原接种率﹥山区﹥城区﹥丘陵。
2.5.4甲肝疫苗调查应接种甲肝疫苗儿童6488名,已接种3684人,接种率56.78%,接种率最高的为75.86%,最低接种率为0。
2.6加强疫苗接种情况
2.6.1百白破疫苗调查百白破疫苗应加强儿童28986名,实际接种22286人,接种率76.89%,接种率地区比较:山区﹥城区﹥平原﹥丘陵。接种率最高的是城区县为96.45%,最低的是丘陵县仅31.97%。
2.6.2脊灰疫苗 调查脊灰疫苗应加强儿童10067名,实际接种7348人,接种率仅72.99%。接种率地区比较:城区﹥平原﹥山区﹥丘陵。
2.6.3麻疹疫苗 调查麻疹疫苗应加强儿童28986名,实际接种22785人,接种率为78.38%。加强免疫接种率最高的是平原县为91.80%,接种率最低的是丘陵县,仅31.96%。接种率地区比较:平原﹥城区﹥山区﹥丘陵。
2.7不合格接种原因调查共查出不合格接种9073针次,按疫苗种类来分,含麻疹成份疫
苗1851针次,占不合格总针次的20.40%,其中提前接种410针次、超期接种1290针次;百白破疫苗1546针次(17.04%),其中提前接种329针次、间隔不够130针次、超期接种1016针次;乙脑疫苗1477针次(16.28%),其中提前接种173针次、间隔不够44针次、超期接种1260针次。
按不合格原因分析,超期接种的5797针次,占63.89%;提前接种的2011针次,占22.16%;间隔不符692针次,占7.63%;其他573针次占6.32%。
2.8未接种原因调查共查出未种针次57258针次,未接种原因中:说不清楚共16147针次(28.20%);本调查方案未涉及的原因共12326针次(21.53%);其他原因共11422针次(19.95%)。
从疫苗种类分析,A群流脑疫苗未种共12110针次(21.14%),其次是乙脑疫苗,未种10941针次(19.11%)。讨论
3.1本次调查适龄儿童37944人,预防接种证平均建证率91.75%,平均建卡率89.84%,离98%目标有一定差距,主要与大龄儿童接种证遗失、接种单位接种登记册保管不善有关。农村丘陵地区黄梅县建证、建卡率和松滋县建卡率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也一定程度拉低了本次调查结果。
3.2调查统计适龄儿童28986人,五苗单苗基础免疫平均接种率均维持在90%以上,但不平衡麻疹疫苗接种率最低只有75.05%;五苗全程平均接种率达到87.29%,但最低县只有70.60%。从调查结果看,丘陵地区五苗单苗基础免疫接种率明显低于其它地区,而城区、平原和山区无显著差别。五苗全程接种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城区、平原、山区和丘陵。
3.3调查统计适龄儿童28986人,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达93.46%,首针及时接种率达89.72%。及时接种率最高为平原地区天门市达到了98.05%,但最低为丘陵地区黄梅县仅达67.73%。
3.4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新增疫苗接种稳步实施,但接种率离目标要求还有差距,这与各种新增疫苗起始应种对象前推和疫苗品种分地区实施,以及大年龄组儿童难以通知到位有关
[1]。
3.5随着儿童年(月)龄的增加,相关疫苗接种率呈现下降趋势,特别表现在儿童加强免疫接种率不高[2-3]。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复种和加强接种率均不到80%。
3.6主要问题基层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工作主动性降低,“重基础、轻加强”的意识较为严重; 随着儿童年龄增大,接种频次减少,儿童监护人接受预防接种的信息量减少,关注程度降低,主动性差; 人员流动因素。农村地区大龄儿童隔代监护现象比较普遍,儿童接种经常错过接种时间;非城镇地区接种点布局不合理,路程远、交通不便、通知不到位等也是部分地区影响接种的重要因素[4-6]。
3.7工作建议加大政府投入,保障工作经费。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免疫规划工作是社会公益性福利事业,是国家要求,政府行为。政府要保证并逐步加大对免疫规划工作的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保障免疫规划项目的运转费用,落实免疫规划工作和人员经费,合理解决村医报酬,不断提高免疫规划人员的社会地位,激发免疫规划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促进免疫规划工作健康持续发展。加强部门协作,认真开展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改进在校、在托漏种儿童补种服务方式,及时、安全落实补种工作。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建立和落实适龄儿童主动搜索工作机制,及时发现未建证、建卡和漏种儿童,并落实补证和补种。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各级疾控机构要结合“强基”工程和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建设等工作,完善免疫规划科室建设,稳定队伍,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着力提高预防接种人员的整体素质。结合创建群众最满意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加强预防接种服务网络建设,明确责任区域,强化免疫规划工作基础管理。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合理布局辖区预防接
种单位,特别是山区和丘陵地区要合理布局村级接种点,进一步完善服务网络,提高预防接种服务的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加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步伐,改进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未完成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市级平台建设的市州要创造条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尽快完成平台建设,要着重加强对薄弱地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的督导,为提高客户口端录入质量和实现儿童接种信息资源的共享打下扎实的基础。创新工作方法,动员社会参与。各地要根据自身暴露出的问题,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工作方法,大胆实践,逐步实现预防接种服务均等化,促进免疫规划工作快速稳步发展。同时,我们还要大力加强健康教育,把国家免疫规划政策、预防接种相关知识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传达给广大群众,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第二篇:通城县2011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率调查方案
通城县2011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相关疫苗
接种率调查方案
为了解2006年以来我县儿童免疫接种率及影响因素,评价免疫规划工作策略,并为今后针对性开展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市疾控中心统一安排,将于2011年10月份开展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相关疫苗接种率调查。
一、成立接种率调查小组
组长:熊新征
成员:黎新泗 刘加军 杨劲王琼
二、调查内容
(一)、基础免疫: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接种情况。
(二)、加强免疫:按照国家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免疫程序规定应当完成疫苗的加强免疫完成情况。
四、调查时间及对象
(一)调查时间
本次调查要求在2010 年10 月20日前完成。
(二)调查对象
2006 年1 月1日至2011 年10 月31日出生的所有适龄儿童,含在该地永久居住和连续居住满3 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
调查对象出生年、月、日使用公历,农村习惯用农历都应换算成公(阳)历相应的日期。调查对象的出生日期,应以家长主述为准。
五、调查方法
全县所有乡镇均开展调查,每个乡镇随机抽取二个村,每个村调查7名适龄儿童。抽样方法采用现场抓纸团方式,先按上报报表的村级单位按顺序编码,由检查组人员现场抽取二个村。
六、调查内容
(一)适龄儿童建卡率、建证率;
(二)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合格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1、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和含麻疹疫苗成分疫苗基础免疫合格接种率;
2、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
3、含麻疹疫苗成分疫苗2 剂次接种率;
4、流脑疫苗(A 群2 剂次、A+C2 剂次)、乙脑疫苗基础免疫合格接种率;
5、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脑疫苗加强免疫合格接种率;
6、甲肝疫苗接种情况;
7、卡介苗疤痕率等。
(三)不合格接种原因;提前接种、间隔不符、超期接种。
(四)未接种原因:
1、不知道要接种;
2、不知道接种地点、时间;
3、怕接种 反应;
4、有人说接种不好;
5、接种地点太远;
6、接种时间不合适;
7、家无人带孩子去接种;
8、孩子患病未去接种;
9、孩子患病医生不予接种;
10、接种时无疫苗;
11、带孩子去时无人接种;
12、等待时间太长未接种;
13、收费太贵,未种;
14、孩子无户口,不让接种;
15、孩子户口在外地,不让种;
16、其它;
17、说不清楚。
七、及时接种与合格接种的判断
(一)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是指在新生儿出生后24 小时内接种第1 针乙肝疫苗。
(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合格接种判定标准
1、有接种证和接种卡者以接种证记录为准;无接种证,有接种卡者以接种卡记录为准;接种证和接种卡两者均无者,判断为未接种。
2、对每名儿童的合格接种判断只能选择接种证或接种卡一种方式。不能一种疫苗以接种证为准,另外一种疫苗以接种卡为准。
3、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标准才判为合格接种:
(1)有准确的出生年、月、日和接种年、月、日记录。
(2)免疫起始月龄不提前。
(3)接种针(剂)次间隔不缩短(≥28 天)。
(4)基础免疫在12月龄内完成(原五苗)。
(5)内容填写齐全,记录清楚,不缺项。
八、其他要求
(一)在调查中遵循随机化原则,发现适龄儿童后,查阅接种证或卡,询问接种史,逐项填写调查登记表,二项均无视未接种;未接种和不合格接种者要调查不合格接种原因。
(二)如见到家长(包括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亲属等以及监护人),询问儿童出生日期在该年龄段均应作为正式调查对象,调查资料全部纳入汇总。
(三)若没有在该地建立证、卡,虽然已进行过免疫接种,仍属不合格接种。
(四)对DPT3 针接种OPV3次服苗及乙肝疫苗三次接种应分别登记,以便计算第1针(次)至第3针(次)的脱漏率。
(五)麻疹、麻风、麻腮、麻腮风疫苗接种情况均归类于麻苗。
(六)本次调查包括接种二类疫苗的对象,只要接种证(册)有相应疫苗接种记录都纳入本次调查。
九、资料汇总、上报
调查工作结束后,由县疾控中心统一进行数据汇总,完成调查报告,同时将盖章的汇总表和调查报告及时上报市疾控中心。
通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0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第三篇:天门市2004~2010年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与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天门市免疫规划实施情况,为制定全市免疫规划工作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五点法”在全市随机抽取5个乡镇调查“五苗”及扩免后新增疫苗接种率现况及影响接种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五苗”基础全程接种率在95.70%~99.71%;“五苗”全程接种率为92.67%;扩免后新增疫苗基础接种率在51.84%~62.63%、单苗加强接种率在44.80%~86.870%;专业队伍稳定、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对全程接种率造成影响。结论 天门市儿童“五苗”全程接种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单苗加强接种率及扩免后新增疫苗接种率需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关键词】疫苗接种率 现况调查 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387-03
为了解天门市免疫规划实施情况状,评价2004~2010年报告接种率情况,为加强免疫规划工作,有效提高接种质量提供依据。推动免疫规划工作深入发展,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和控制免疫规划疫苗相关疾病的目标,天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0年7至8月开展了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06月30日出生的所有适龄儿童(含在该地永久居住和连续居住满3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
1.2 调查内容
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接种情况及按照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规定应当完成的疫苗加强免疫情况。
1.3 调查方法及标准
1.3.1 方法 采取“五点法”在全市范围内随机抽取5个乡镇,即将全市按地图对角线划分,以城区为中心与城区相连的乡镇作为中,东、南、西、北,各随机选取一个乡镇作为本次接种率调查单位。每个乡镇以村为单位,按人口总数从小到大排序进行顺序编号,偶数号的村作为调查村。采用询问家长,查看接种证、卡和接种日期,查看儿童卡疤等方法进行。
1.3.2 标准
根据《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合格接种率:有接种证、卡者以接种证记录为准;无接种证,有接种卡者以接种卡记录为准;接种证和接种卡两者均无者,判断为未接种(对每名儿童的判断标准只能选择接种证或接种卡一种方式,不能一种疫苗以接种证为准,另外一种疫苗以接种卡为准)。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标准才判为合格接种:(1)有准确的出生年、月、日和接种年、月、日记录;(2)免疫起始月龄正确;(3)接种针(剂)次间隔不小于28天;(4)基础免疫在12月龄内完成;(5)内容填写齐全,记录清楚,不缺项。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共计调查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出生、在本地居住超过3个月的儿童5726人,其中于2004年1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出生的儿童4762人,占83.16 %,作为本次评价接种率的适龄儿童;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出生儿童964人,占16.84 %,因未满12月龄,不作为“五苗”接种率评价对象,仅统计儿童建证建卡情况和乙肝疫苗首针接种情况。
2.2 建证、建卡率
建证、建卡率分别为94.91%、98.04%,从时间分布看,建证率逐年增高,建卡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从地区分布看,建证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马湾、汪场、石河、拖市、杨林,但均低于省定98%目标。
2.3 五种疫苗的接种率、五苗全程覆盖率、扩免后新增疫苗接种率和卡痕率
12月龄内儿bcg、opv、dpt、mv、hbv接种率分别为99.71%、96.64%、95.70%、95.91%、97.80%,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为92.67%;扩免后新增mena、je、hepa基础免疫接种率分别为: 51.84%、62.63、51.96%;观察4323名儿童卡介苗接种疤痕情况,有卡痕者3924人,卡痕率为90.77%(表2-1)。
2004至2009年,各年份bcg、opv、dpt、mv、hbv接种率和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均在90%以上,卡痕阳性率在85%以上,不同年份间无明显差异(表2-2)。
2.4 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首针及时接种率
乙肝疫苗首针24小时内及时接种率97.99%(5611/5726);全程合格接种率97.80%(4657/4762 因2009年6月30日后出生儿童因至2010年6月30日未满1岁,故剔除)(表2-2)。
2.5 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脑疫苗、流脑a+c群加强免疫接种率
opv(2004~2005年出生儿童)、dpt(2004~2008年出生儿童)、je(2004~2007年出生儿童)、menac(2004~2006年出生儿童)加强免疫接种率分别为86.87%(1257/1447)、85.89%(3694/4301)、44.80%(1498/3344)、55.82%(1333/2388)(见表3)。
2.6 五苗不合格接种和未接种原因
2.6.1 不合格接种原因
根据合格接种标准判断,有284人次判断为不合格接种,占适龄儿童接种人次数的0.54%(见表4)。主要原因:卡介苗全部为超期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以未达到免疫起始月龄的提前接种为主,针次间隔不符次之,分别占脊灰疫苗不合格接种的76.40%(68/89)和17.98%(16/89);百白破三联疫苗以针次间隔不符为最,其次为未达到免疫起始月龄的提前接种,分别占百白破三联不合格接种的47.89%(34/71)和42.25%(30/71);麻疹类疫苗为未达到免疫起始月龄的提前接种和超期接种,分别占麻疹类疫苗不合格接种的57.41%(31/54)和42.59%(23/54);乙肝疫苗为超期接种和针次间隔不符,分别占乙肝疫苗不合格接种的80.36%(45/56)和19.64%(11/56)。
2.6.2 未接种原因
“五苗”未接种原因除儿童监护人表述不清外,脊灰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未接种原因均以接种时孩子患病未去接种、孩子患病医生不予接种而事后没有补种为主,分别占未接种人次数的57.58%、58.97%、63.83%、66.67%;其次为怕接种反应、有人说接种不好、接种地点太远、接种时间不合适、家中无人带孩子去接种等缺乏积极性的因素,分别占未接种人次数的7.07%、11.28%、35.46%、9.88%(见表5)。讨论
3.12004年至2010年6月,全市平均建证、建卡率分别为94.91%、98.04%,建证率未达到省定98%目标。从地区分布看,5个乡镇均未低于省定目标,说明我市在适龄儿童的管理上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完善和提高。究其原因:一是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保管不善。二是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未落实,没有及时开展补证工作。三是辖区内0~6岁儿童主动搜索工作未真正落实,未能发现辖区内未建证儿童;平均建卡率虽然达到省定目标,但从地区分布看,拖市、石河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今后要加强预防接种卡证管理工作,及时为适龄儿童建卡、建证并建立和实施对入学、入托儿童查验接种证管理制度[1],尤其是要提高薄弱地区的建证率,统一卡证记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
3.2 12月龄内儿童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类疫苗、乙肝疫苗的基础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9.71%、96.64%、95.70%、95.91%、97.80%,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为92.67%,不同年份间无明显差异,表明我市原“五苗”基础免疫总体接种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形成了一定的免疫屏障,为控制和降低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奠定了基础;扩免后新增的a群流脑2剂次接种率、乙脑减毒活疫苗、甲肝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分别只有51.84%、62.63%和51.96%;通过调查,原因主要为:(1)2008年以前,我市a群流脑、乙脑减毒活疫苗和甲肝疫苗均为季节性接种,大部分儿童接种疫苗时没有携带预防接种证而没有及时填写接种记录。(2)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前,a群流脑、乙脑减毒活疫苗和甲肝均属于二类疫苗,由监护人本着“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选择接种,部分儿童因各种原因没有接种或没有全程接种。提示扩免后新增疫苗的免疫接种是我市免疫规划工作的薄弱环节,暴露出我市免疫规划接种资料管理尚不规范,今后工作中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新增疫苗接种率。同时,进一步加强对预防接种资料、尤其是二类疫苗接种资料的管理。
3.3 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脑疫苗、流脑a+c群加强免疫接种率在44.80%~86.87%之间,远远低于省定目标,提示加强免疫为我市免疫规划工作的又一薄弱环节,今后免疫规划工作应重点加强。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对加强免疫工作不是十分重视,宣传力度不够,“预约、通知”没有落到实处,家长不知道还要打预防针;二是部分家长认为1岁后儿童抵抗力强了,对加强接种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愿抽时间带孩子去打预防针;三是部分加强免疫接种信息未录入到接种证或卡上造成调查接种率降低。我们必须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基础和加强免疫并重[3]。
3.4 不合格接种原因以“未达到疫苗免疫起始月龄的提前接种、针次间隔不符、超期接种”为主,其原因可能为:(1)基层工作人员更换频繁,少数工作人员对免疫接种程序把握不严。(2)适龄儿童主动搜索工作没有落实,没有及时发现免疫不全儿童适时进行补种。提示我们应定期开展免疫规划知识培训,提高各级免疫预防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操作技能、管理能力和工作水平,促进免疫预防工作进一步向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4];儿童未接种原因中“怕接种不良反应、有人说接种不好、接种时间不合适、接种地点太远、家中无人带孩子接种”等缺乏积极性因素占有一定的比例,说明公众对预防接种缺乏科学的认识,今后应该进一步加大免疫规划工作宣传力度。
参考文献
[1] 王陇德.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3.[2]卫生部疾控司,卫生部国外贷款办公室,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疾病预防(卫生ⅶ)项目省免疫接种率基线调查报告[j].中国计划免疫,1998.4(1):1-9.[3]柯昌显.郧县2004-2008年出生儿童免疫接种率调查报告[j]。
第四篇: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儿童接种疫苗公示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儿童接种疫苗公示
根据卫生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五部委《关于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通知》精神,在现行全国范围使用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实行预防接种。依据四川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扩大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现将具体实施对象公示如下:
一、实施原则: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分步实施。
甲肝疫苗、麻腮风、无细胞百白破等疫苗暂不能满足全部适龄儿童接种,随着疫苗供应量的增加,逐步扩大实施范围。
二、接种对象
1.现行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按照免疫程序,所有达到应种月(年)龄的适龄儿童,均为接种对象。
2.新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其接种对象为规定实施时间起达到免疫程序规定各剂次月(年)龄的儿童。
三、实施时间:2008年7月1日起实施。
四、接种要求 1.甲肝疫苗
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月龄接种,即2007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
2.流脑疫苗
流脑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6—18月龄接种2剂次(2剂间隔3个月)A群流脑疫苗,即2008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3周岁即2005年7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6周岁即2002年7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各接种1剂次A+C群流脑疫苗。
3.乙脑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即2007年11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和2周岁即2006年7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各接种1剂次。
4.麻腮风疫苗(麻风、麻腮、麻疹疫苗)
目前,麻腮风疫苗供应不足阶段,使用含麻疹成分疫苗的过渡期免疫程序。8月龄即2007年11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接种1剂次麻风疫苗,麻风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18—24月龄即2007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麻腮风疫苗不足部分使用麻腮疫苗替代,麻腮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
5.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与百白破疫苗程序相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供应不足阶段,按照第4剂次至第1剂次的顺序,用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百白破疫苗。
以上疫苗在家长知情同意情况下,可选择相应的二类(自费)疫苗替代。
第五篇: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12苗防15病)
一、接种时间。
1.乙肝疫苗
接种3剂次,儿童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次,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2.卡介苗
接种1剂次,儿童出生时接种。
3.脊灰疫苗
接种4剂次,儿童2月龄、3月龄、4月龄和4周岁各接种1剂次。
4.百白破疫苗
接种4剂次,儿童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与百白破疫苗程序相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供应不足阶段,按照第4剂次至第1剂次的顺序,用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百白破疫苗。
5.白破疫苗
接种1剂次,儿童6周岁时接种。
6.麻腮风疫苗(麻风、麻腮、麻疹疫苗)
目前,麻腮风疫苗供应不足阶段,使用含麻疹成分疫苗的过渡期免疫程序。8月龄接种1剂次麻风疫苗,麻风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18-24月龄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麻腮风疫苗不足部分使用麻腮疫苗替代,麻腮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
7.流脑疫苗
接种4剂次,儿童6—18月龄接种2剂次A群流脑疫苗,3周岁、6周岁各接种1剂次A+C群流脑疫苗。
8.乙脑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乙脑灭活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8月龄接种2剂次,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
9.甲肝疫苗
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月龄接种。甲肝灭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18月龄和24—30月龄各接种1剂次。
10.出血热疫苗
接种3剂次,受种者接种第1剂次后14天接种第2剂次,第3剂次在第1剂次接种后6个月接种。
11.炭疽疫苗炭疽疫苗接种1剂次,在发生炭疽疫情时接种,病例或病畜的直接接触者和病人不能接种。
12.钩体疫苗钩体疫苗接种2剂次,受种者接种第1剂次后7—10天接种第2剂次。疫苗免疫程序见附表。
二、接种对象。
1.现行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按照免疫程序,所有达到应种月(年)龄的适龄儿童,均为接种对象。
2.新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其接种对象为规定实施时间起达到免疫程序规定各剂次月(年)龄的儿童。
3.强化免疫的接种对象按照强化免疫实施方案确定。
4.出血热疫苗接种为重点地区16—60岁的目标人群。
5.炭疽疫苗接种对象为炭疽病例或病畜的间接接触者及疫点周边高危人群。
6.钩体疫苗接种对象为流行地区可能接触疫水的7—60岁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