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使命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3 05:2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使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使命》。

第一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使命

2005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经济法律制度”的集体学习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我国将要推进新一轮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使命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从管制型政府走向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是针对管制型政府存在的弊病而提出的新概念。传统管制型政府的运作方式是,坚持以政府部门及其公务员为本位,政府成为经济和社会活动的绝对主导者。在这种运作模式下,由于政府控制着经济和社会资源的绝对支配权,容易形成社会公众对政府的绝对依赖性。而服务型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公民本位,政府必须按照人民意志施政。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推进政务公开建设,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拓展公民参与渠道,健全社会公示、民意调查、决策咨询和决策听证制度,通过多种途径听取民众的意见和呼声,让人民群众广泛地参与行政管理过程。

从全能型政府走向有限型政府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当前,我国政府仍过多地参与了一些不该管也管不好的私人领域事务,而对一些应该由政府管理的公共领域事务,政府还需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分内职责。从全能政府走向有限政府的过程,也是规范行政管理权力的过程,是要求不该伸手的政府部门“自断其臂”的过程,在改革中难免会遇到相当的阻力。正因如此,中央才提出要下更大的决心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从划桨型政府走向掌舵型政府

从新公共管理理论看来,政府的基本职责是“掌舵而不划桨”。健康的公共治理有赖于政府组织、市场组织和非营利组织这三驾马车的联合驱动。不论是过分强化其中的一辆马车,还是有意弱化其中的另一辆马车,都无益于现代国家的健康发展。为了降低行政成本和提高行政效率,政府管理所扮演的角色是制定政策,即负责掌舵和导航;而企业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则扮演着划桨者角色,即凡是市场能够有效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就不再亲自组织生产和运营,转而通过合同外包、委托经营、出资参股、花钱购买等方式,由企业和非营利组织负责生产。

从宝塔型政府走向扁平型政府

我国当前的地方政府层级设置,普遍实行省—市—县—乡(镇)四级制,形成了宝塔型的地方政府层级体系。从国外地方治理实践看,绝大多数国家实行两级制或三级制。过去,在政府管理信息化不高的情况下,增设地方行政层级有利于保证层级节制,但难免也会出现行政回应性差、行政成本高等问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沟通的改进,我国新一轮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必要适当减少地方政府层级设置,促进地方治理结构扁平化。(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南方》杂志第26期

第二篇:浅谈渔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际研讨会

2003年11月20日

浅谈渔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张忠孝

(四川省水产局局长)

张忠孝

高级工程师,现任四川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四川省水产局局长、中国水产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作家协会与书法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农业、工业、财贸管理工作,曾任四川省通江县县长、县委书记,巴中地委常委、秘书长,被评为优秀经济管理工作者。去年在第三届世界渔业大会上发表《发展水产经济,建设西部渔业强省》的论文,受到中外专家的广泛赞誉。近几年有多篇论文在中央、省级报刊发表并获奖。

历史进入新的世纪,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必由之路。渔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源优化配置、调整产业结构、确保农民增收、扩大对外出口的优势产业,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要把中国渔业建成现代化,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渔业行政管理体制。本文想着重就渔业行政管理的机构设置、职能配备和事权划分“三大”问题谈一点个人的浅见,望批评指正。

一、渔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当前,我国渔业行政管理确实存在着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权责脱节、政出多门、多重执法、名目不

一、管理混乱等严重问题,从不同程度上影响和束缚了渔民积极性的发挥、渔业生产力的提高和渔业经济的发展。要根本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法、监督相协调的要求,下大力气推进各级渔业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合理设置机构,提高人员素质,从机构、编制、性质上法定化。因此,渔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逐步形成统一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渔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达到的目标是:不断促进渔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开展产业化经营,构建社会主义现代渔业新机制,以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在更大范围、更大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为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出口创汇、民族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渔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

― 73 ―

浅谈渔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然而,渔业行政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近年来虽然不断进行内部改革,但是在对外名称、机构设置、职能配备、人员性质、事权划分、管理机制、技术推广、对外贸易、执法监督等许多方面仍然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还很不适应渔业经济的发展、城乡市场的需求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必须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加大管理职能、执法力度;改进工作方式、工作作风;提高人员素质、办事效率,以不断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渔业行政管理新模式,其核心是:中央集权,分级管理,权责相符,政令统一。

1.机构设置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发出了“把畜牧水产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的伟大号召,各级党委、政府加强了水产经济的领导,中国水产品总量达到了全世界的30%以上,出口连续几年居农产品的第一位,中国成为了世界上从业渔民最多、养殖面积最大、拥有渔船最多的渔业生产大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水产业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机构设置上,有的单设,有的合设,有的挂靠;对外名称上,有的叫“水产局”,有的叫“海洋与渔业局”,有的叫“畜牧水产局”,有的叫“渔政渔港监督局”;管理级别上,同一层次有的是“厅级”,有的是“副厅级”,有的是“县处级”;人员性质上,有的是“行政公务员”,有的是“事业人员”,有的是“企业人员”等等。这就造成在与外商交往中,无所适从;在渔政执法中,主体错位;在行业管理中,政出各门;在机关服务中,效率低下。为此,建议水产行政管理体制实行“三个统一”:

(1)统一对外名称

机构名称中一律贯“水产渔政”字样,因为“水产”,包括水生动物、水生植物、水生微生物,仅讲渔业是不全面的;“渔政”已涵盖了“渔船渔港监督”,再加上“渔船渔港监督”就显得重复繁杂。譬如在一个县(市、区)可称:“×××省××县水产渔政局”,这样命名就更为准确、简洁。

(2)统一机构设置

从全国而言,建议设立中央、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州)、县(市、区)、乡(镇)“五级”水产渔政管理机构。

● 中央级: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渔政局”。在农业部的统一领导下代表国家行使水产渔政管理权力,负责全面管理国家水产渔政工作。内部机构包括:渔政指挥中心、海区渔政局、几大流域、水产研究所、学会、水产科学院和现有各处室等。从英国、俄罗斯、日本、越南、秘鲁等世界发达的渔业生产国的管理经验来看,它们都单独设立或者与农业、海洋、环保结合设立“渔业部”、“水产部”、“渔业局”,并赋予了很高的权力。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水产品出口越来越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水产业又成了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更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加大水产渔政部门的职能和权限,为水产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组织保障、政策保障和法律保障。

● 省(直辖市、自治区)级:建立“××省(直辖市、自治区)水产渔政局”。从各省实际出发或者单设,或者与海洋、畜牧、农业合设,合设时应保留单独的牌子、公章、编制、人员和经费;为便于全国水产系统计划下达、项目申报、经费划拔、年报统计、行政执法,适宜归口到农业部一条线管理。各省的水产研究所、水产院校、水产学会、水产技术推广站,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渔政、船检、港监管理机构,渔药渔饲料企业,水产质量监测中心等适― 74 ― 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际研讨会

2003年11月20日

宜全部划归各省水产渔政局管理,切实形成“产学研”一体化,以便优化配置,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使省级水产渔政部门真正担负起全省水产行政管理的重大职能。

● 市(州)级:建立“××省××市(州)水产渔政局”。其机构职能、人员性质、工作范围、执法责任、行政管理,均可参照省级办法执行。

● 县(市、区)级:建立“××省××县水产渔政局”。特别是水产渔业大县,应建立健全专门的管理机构,具体办法参照省、市级机构的组建原则执行。

● 乡(镇)级:在水产品主产乡(镇)、大型渔区、跨界水域、应建立“××省××县××乡(镇)水产技术推广站”,或“××省××县××湖(库)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对那些产量较少、养殖分散的次产区的乡(镇),则可与农业技术推广站合并设立,但要保留牌子,经费来源按当地财政规定办理。

(3)统一人员性质

建议县级以上水产渔政局一律列为国家编制内的国家行政管理单位,其人员性质分三部分考虑,一是水产行政管理人员、渔政、船检、港监人员全部纳入国家公务员序列管理;二是水产质量监测人员、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国家水产原种技术管理人员、担负公益性、社会性的水产科学研究人员仍按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人员管理;三是水产、渔苗、渔机、渔饲料的企业人员,性质不变。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稳定行业管理队伍,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减少财政负担,确保渔业依法行政,在全国建立起一支“精减、统一、务实、高效、廉洁”的水产渔政工作队伍。

2.职能配备

水产渔政部门的职能配备原则是: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减政,提高效率,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从目前职能发挥的现状看,职能缺位、职能交叉、职能重复、职能复杂的情况都仍然存在,需要不断增补、强化、精减、下放,切实解决那些“该管不能管、不该管又在管、管又管不了、不管还不行”的问题。至于中央、省、市、县基本职能是大致相同的,只是工作对象、业务范围、调控能力的多少、大小、强弱而异。实践中,我认为以下四个方面应当进一步完善:

(1)要加强水产渔政工作的宏观战略研究

21世纪的水产经济,正在溶入全球经济的发展大潮,国家水产渔政部门应当设立专门的机构,组织精干的研究队伍,洞察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站在时代的前沿,用世界眼光,去进行宏观战略研究,提出科学的发展规划、政策措施、信息依据来指导我国的水产经济发展,使我们在国际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要加大国家渔政执法的力度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农业部的规定,省级建立渔政执法总队,市州建立渔政执法支队、县级建立渔政执法大队,开展综合执法,实行依法治渔。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规定基本上或者大多数省市都未落实,原因是无机构、缺编制、人员少、经费紧。导致渔事案件上升,水质污染严重,电毒炸鱼增多,执法手段极为落后,水产渔政主管部门想管也管不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有“看水流舟”。希望在进一步行政体制改革中,把渔政执法作为一个突出问题加以解决。

― 75 ―

浅谈渔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3)要减少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和行政审批

据调查,有的省水产渔政机构只是××部门内设的一个办公室或一个处,没有对外行文权,怎么履行渔业管理的行政职能呢?有的省水产生产是A部门管,水产科研是B部门管,水产教育培训又是C部门管,部门林立,互不统属。这样设置水产机构,必然政出多门,多头审批;产权不能优化配置、资源不能共同分享,人才不能统一使用;谁都在管,谁都又没有管;行政成本过高,办事效率低下;既不好办,又不好说。现在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4)要强化水产品、渔药、渔饲料等投入品的质量监督管理职能

农产品的发展方向是“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但是水产品是省水产局管生产,质监部门管质量认证,畜牧部门管渔药、渔饲料质量监督。职能交叉,多头管理,协调难度很大,被不法商贩钻空子,假冒伪劣屡禁不止。建议将水产质量、水产投入品、水产环境监测管理职能全部划归水产渔政部门,权责统一方能依法行政。

3.事权划分

事权划分,关键是要把管人、管事、管钱相统一。充分调动中央、省、市、县、乡各级的积极性,在各级的管辖范围内切实履行法律和政府赋予的权力和义务,向上级、向政府、向广大人民群众负责。就省级水产渔业部门为例其主要职责有10项:

(1)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全省水产经济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中长期发展规划;(2)贯彻执行国家《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农业技术推广法》、《水法》等法律法规。拟定并监督执行地方性渔业法律规章;

(3)负责全省渔政、船检、港监的管理,负责全省水生野生动物、渔业资源和环境的保护;负责渔业水质监测和渔船安全管理工作;负责重大渔事案件的查处和渔事纠纷的协调处理;负责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4)负责编制全省水产计划、规划、统计;负责水产专项经费预算的编制;负责水产基本建设项目的计划、申报、实施、监督、检查、验收,制订渔业区划及其设计审查等工作;

(5)负责全省渔业(含水利渔业)生产、种苗体系建设,商品鱼基地建设、滩涂水域开发利用;负责全省水产品加工流通、市场建设和境内检疫防疫、国际合作交流等管理工作;

(6)负责全省水产行业渔药渔饲料的核准登记、质量检测、市场监督;渔船、渔机、渔具、渔需物资、渔业信息的综合管理;

(7)负责制订全省渔业科技发展规划,组织重大科研课题攻关和科技成果鉴定、试验示范推广和开发,制订生产、技术、产品、渔需物资质量标准;负责水产职工教育培训和高、中、初三级技术职务评审推荐工作;

(8)负责全省水产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和乡镇水产推广体系建设;负责组织技术推广项目的实施、验收及评审;

(9)参与制订地方渔业税收、信贷、财政补贴和贴息的政策;(10)承办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渔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走向

渔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走向,是要建立一个“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 76 ― 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际研讨会

2003年11月20日

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与我国水产经济发展要求相一致,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相统一,与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相衔接,做到:精减、统一、务实、高效。改革中必须注意解决好“五大”问题。

1.舆论导向问题

改革,要涉及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必然引起广大职工和全社会的关注。必须统一思想,把“要我改”变成“我要改”,把被动当“对象”变成自觉当“动力”,把改革作“终点”变成改革为“起点”,这就是必须端正舆论导向,作好深化改革的宣传发动工作,为改革创造一个宽松的舆论环境。

2.方案制订问题

改革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场传统与创新、保守与发展的深刻革命。必须深入基层,依靠群众,调查研究,摸清家底,掌握动态,正确制订改革方案,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目的地按改革方案稳妥进行,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成果,做到:思想发动充分,改革方案科学,机构设置合理,人员分流可行,促进发展有利。

3.改革成本问题

按照三分法,减少改革的社会成本。一部分骨干要保留,有利于工作开展;一部分要分流,要找好去向,稳妥安置;一部分要脱钩断奶,纳入企业轨道。各级财政还必须准备支付一定的改革成本,买断工龄,进入社会保险。否则,欲速则不达。

4.社会稳定问题

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是确保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改革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广大干部职工的觉悟程度、合理确定改革的强度和高度重视社会的承受力度。使改革,既坚决又彻底,既有点的突破又有面的推动,既积极大胆又审慎稳妥,尽量减少改革的负面效应。

5.加强领导问题

我们的改革,从性质上讲是我国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制度的自我完善,党和政府是领导改革的核心力量,所以,必须加强改革的组织领导,这是毫无疑义的。

― 77 ―

第三篇:浅析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行政管理专业

本科

考号081100095 姓名 马兰明

浅析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提 纲:

一、内容摘要

二、关键词

三、正文

(一)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

(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及其原因(三)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四、结束语

五、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及新农村建设工程实施,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得乡镇政权,组织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弊端。对乡镇政权组织、领导班子、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等都提出了严峻的 考验和挑战。本文针对当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弊端以及采用的改革措施作了初步的分析。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农村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并分析了现行体制存在的弊端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进一步改革我国农村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措施。

关键词:乡镇 行政管理 体制改革 正 文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它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要靠乡镇贯彻落实,事关全局的“三农”问题与之休戚相关。在我国目前新形势下,乡镇行政管理中有许多问题急待解决。作为一名乡镇工作者,对此深有体会。乡镇行政管理作为最基层的行政管理,具有执行性、直接性和不完整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和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暴露了当前乡镇行政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党政不分、党委权利过分集中;管理方式陈旧;机构条块分割,政府职能被肢解;政府职能尚未根本转变,责任错位;财政体制不完善、乡镇财政举步维艰;人民代表大会功能柔弱,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政府与村委会矛盾加剧,工作难以正常开展等等。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传统体制、行政环境的影响和队伍素质、法制建设的不适应。

一、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

为了更好的探讨当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及改革措施,先就当前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作一简要概述。

(一)机构设置及管理情况

乡镇一级设立的机构主要有:党委办公室、纪检监察室、综治办、武装部、团委、妇联等党群机构;政府办公室、派出所、税务所、工商所、计生办等政府机构;司法机构以及下属企事业单位等。机构管理上,政府机构及政府所属企事业单位中,邮电所、工商所、税务所、派出所等属于垂直管理单位,即人事权及财权都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管理,是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乡镇政府直接管理的有政府办、计生办、财管所、卫生院、中学、中心校等单位。

(二)行政运行模式

作为上连县、下连村的中间政权组织,乡镇主要是按照宪法第107条的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工作”。同时,对村民委员会实施指导,宪法第110条规定:“农村按居住地设立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因此,乡镇人民政府与村的关系应为指导关系,但事实上几乎都是领导关系。

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及其原因

现行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我国农村税费改革以及新农村建设工程的实施,我国现行乡镇行政管理也存在着许多弊端,这些弊端严重的影响了我国乡镇职能的发展,阻碍了我国新农村建设工程的实施。

(一)我国现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主要是:

(1)政府职能庞杂、错位 按照规定,乡镇人代会有l3项职权、乡镇政府有7项职权,但实际落实并非如此。一是乡镇职能泛化。政府管的事情越来越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无所不包,如同一个全能的政府。有的乡镇职能错位、政企不分,在发展经济中职能越位,强制农民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二是乡镇机构设臵重叠。机构设臵的不合理,必然导致职能错位;责任分工的不合理,必然导致职能错位、越位或不到位,甚至产生违法行政行为。

(2)权力与责任不对等,行政运作方式不适应发展的需要

一是存在权小责大的矛盾。目前,乡镇政府主要做的工作是“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另一方面,税务、国土等机构承担的业务工作,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乡镇政府来帮助完成的。乡镇政府承担的责任没有减小,反而更大了。被上划的站、所越来越多,乡镇管理不了,有责无权。出现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事,农民找政府,乡镇政府除了做点解释工作外根本无能为力。二是乡镇在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之间处于两难境地。对下,由于财政困难,该为农民办的事却无能为力。直接影响了群众对乡镇政府的信任,因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对上,上级政府每年下达给乡镇各种任务,并且实行目标考核,乡镇干部形象地称之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每天应付各种事务喘不过气来。

(3)党政不分,政事不分

党政不分,主要表现为党委一元化领导与乡镇长负责制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够好。按照规定,乡镇行政工作实行的是行政首长负责制。党委对政府工作实施领导主要是把宏观、把方向,做好统揽和协调工作。但事实上,在乡镇一级,党委与政府基本上是混在一起的,几乎所有的工作任务和指标对每一个干部都同等下达、同等考核。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现象较为普遍。

(4)公务员政绩考核不完善,未形成科学合理的选拔任用体系

目前,公务员选拔任用办法不科学、不完善,考核公务员的政绩没有把个人贡献与集体贡献合理区分开,因此往往会出现把集体的政绩说成是个人的政绩,把别人的政绩说成是自己的政绩的现象。这种考核办法,会促使政府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同时,提拔任用干部必须经过大会民主测评和个别谈话推荐,致使部分乡镇干部对此却异常敏感。因此,该放手去做、去管的事不认真去做、去管了,因为做事就要触及各种利益的分配和调整,就会得罪人,就会在民主测评和个别谈话中少得一票,甚至少得若干票。所以,好人主义盛行,不利于干部的选拔任用。

(二)我国现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1)对乡镇政府职能认识不到位

乡镇干部的观念意识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乡镇干部对乡镇应该履行什么职能,新时期如何落实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如何提高公共管理水平缺乏明确地认识。习惯于完成上面的任务,习惯于做好眼前的事,缺乏发展意识和发展规划。

(2)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削弱了乡镇的职能体制

原则上乡镇是“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但是由于站所的人才物 全部收归县级职能部门,所以乡镇对于这些站所只能协商,不能控制和指挥。这样,乡镇在履行某些职责的时候就很困难,另外行政执法权又只能授予县级职能部门。乡镇在推动工作的方法上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3)经济因素制约了乡镇政府职能发挥的

税费改革以前,乡镇财政收入的70%来自农业税。免征农业税以后,乡镇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但是乡镇政府的事权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乡镇既要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本级财政收入,还要负担公共交通、公共卫生、农村公共设施维护、农村教育、社会治安、文明创建活动、科技推广等公共事务。这些公共事务决大部份依靠乡镇财政自行解决。大大制约了乡镇行政管理职能发挥。

三、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我国的最基层政府—乡镇政府,既承担着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任务,又承担着组织、动员、规划、引导新农村建设的各种任务。当前乡镇行政管理存在问题已经制约了新农村建设,因此,进一步完善明确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完善乡镇致府的机构设臵

在新时期,乡镇面临的问题来自于整个中国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乡镇不过是整个中国体制矛盾中最尖锐、最集中的环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因此,乡镇改革要合理定位乡镇的职能,改革乡镇的体制。目前,乡镇政府的机构设臵和人员配备都很不规范。要通过立 法明确乡镇机构职能、人员编制和工作程序,明确乡镇政府各项行政人事行为的程序和责任。在乡镇改革中,要贯彻“小政府,大服务”的方针,保留履行政治和社会服务职能的机构,压缩履行经济管理职能的机构。对规模过小的乡镇应视具体情况适当合并,减少数量,扩大规模。

(二)创新思路,转变观念,转变职能

在乡镇改革中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今后,乡镇政府应该从竞争性领域解脱出来,把办企业、做贸易的任务交给社会、交给市场,充分发挥市场优势,以多业并举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均衡协调发展,切实解决好政府的“越位”问题。乡镇领导要从过去包揽一切的思维定式中解脱出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的服务和引导上来,切实解决好政府的“缺位”问题。转变职能是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一是由政府改革带动企业、教育、医疗卫生体制等各项改革。二是防止把转变政府职能简单化,停留在提口号或做表面文章上。三是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现代化建设,通过转变政府职能,一是为乡镇经济发展创造种种便利条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植财源,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第二,通过提供社会性公共服务,解决最基本的社会福利与社会公平问题,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一个公共服务型政府。今后,乡镇党委政府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从行政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加强政府服务,把改管的事情管好,管到位,不该管的事情下决心坚 决不管。

(三)加快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减少财政供养人员

乡镇机构改革在我国已进行过多次,效果并不理想,现在有必要加快推进。重点是合理界定乡镇机构职能,精简机构和减少财政供养人员。要根据职能需要严格规范乡镇机构和岗位、人员设臵,从紧设臵乡镇内设机构,从严控制乡镇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人事部门在确定编制时,不仅要根据县、乡规模大小,也要结合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树立“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养多少人”的指导思想,从低、从紧核定编制额,从源头上控制财政支出的过快增长。深化教育改革,乡镇中小学要重新核定教师编制,杜绝超编现象。可以取得经营性或服务性收入的单位财政要停止供给。农技站、农机站、兽医站、林业站等服务性单位,应通过服务收费来实现自我平衡。应加快乡镇公共卫生改革步伐,减轻财政负担,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机构与人员的作用,减少人员开支。对于乡镇机构人员过多的问题,主要应该通过“扎口子”,也就是严格定编,然后通过调整、逐年退休或鼓励提前退休等方式,将问题分年化解,不能过于急躁冒进。清退乡镇机构临时人员要有决心,有措施。通过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裁减人员的生活出路。改革后,要避免或严格控制机构和人员的再膨胀。

(四)探索乡镇深化改革的目标

就长期目标而言,乡镇自治、实现乡镇建制的地方化和公利化,应当是乡镇改革的方向。但就近期目标而言,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建立起有效地领导和管理乡镇辖区内各项事务的管理组织。乡 镇政府要把工作重点转到提供公共服务和发展公益事业上来,要进一步规范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的工作职能与事权范围,打造法治、诚信、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四、结束语

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务实管用的原则,以有利于管理、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根本目的,并结合自身实际来进行。根据上述原则和目标,应从合理设臵乡镇党政机构、合理划分乡镇行政职能、加强乡镇机构编制管理、整合乡镇行政资源、推行领导干部“交叉任职”、引入市场机制、深化乡镇站所改革、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管理决策机制、压缩乡镇财政供养人员降低行政成本等方面人手,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信未来的农村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

五、参考文献

[1] 寇凤超.《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与对策》.经济决策与参考, 2008年

[2] 吴雁俊.《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研究.发展研究, 2008年

[3] 左然.《乡镇行政管理体制需创新》.新闻周刊,2009年

第四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分析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分析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转型,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不断变革,目前已经实施了7次较大规模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始于2013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等方面推出了大量创新性举措。我国海关作为掌管国家经济大门的重要行政机关,近年来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也出台了大量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降低了外贸企业成本,加快了通关速度,是我国在外贸领域释放制度红利的重要表现。为了及时反映海关监管制度的不断变化,“报关实务”课程近年来在教学内容上也出现了较大变动,这给相关专业教师的授课和教材选择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基于这一考虑,本文旨在梳理“报关实务”课程近年来的教学内容变动,解释这些变动背后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思路,并提出相关课堂教学建议,以促进学生及时了解并掌握我国现行海关监管制度,保证教学内容与报关实践活动的一致性。

1“报关实务”课程内容调整

1.1简政放权类改革与相关内容调整

实施简政放权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多证合一”和减少项目审批等措施,显著降低了企业创设成本,优化了营商环境。我国海关在落实简政放权方面,主要出台了以下政策:(1)简化报关单位注册程序。我国于2014年颁布的《报关单位注册登记管理规定》取消了报关企业注册资本、报关员人数等方面的要求,大幅简化了注册所应提交的材料,同时将报关企业行政许可与注册程序合二为一,并将注册许可由以前的前置许可改为后置许可。(2)取消了报关员的资格核准审批。对报关人员的从业不再设置门槛和准入条件,改为由报关企业自主聘用并对其所属从业人员进行备案,由报关协会自律管理。(3)取消了多项加工贸易业务方面的行政审批。我国在2016年取消了商务主管部门对加工贸易合同的审批以及对加工贸易保税进口料件或成品的内销审批,各级商务主管部门不再签发《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和《加工贸易保税进口料件内销批准证》等证件。

1.2贸易便利化改革类相关内容调整

我国自从加入WTO以来,始终将推行贸易便利化作为海关工作的重要努力方向;尤其是自从2015年我国接受《贸易便利化协定》以来,海关积极开展贸易便利化改革,有利于外贸企业高效、便捷地开展进出口业务。具体而言,我国海关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贸易便利化改革:(1)逐步推进通关一体化。为了提高通关效率,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从2014年起逐步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实施区域海关通关一体化,并最终于2017年7月启动了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全国通关一体化的实施,使得企业可以选择任意地点报关,全国海关各口岸在同一执法口径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统一的便利待遇,简化了通关手续,压缩了通关时间。(2)推进“关检融合”,推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制度。由于我国报关和报检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分属海关和质检部门,长期以来实施的“先报检,再报关”给外贸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近年来,我国按照“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方式,逐步推进“关检融合”,尤其是今年实施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将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划入海关总署,更是为“关检融合”提供了组织保障。此外,考虑到外贸企业在通关过程中需要登录不同职能部门的监管系统,按照各部门的规范填报相关数据,严重制约了通关效率,因此我国当前正在积极推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制度,旨在加强不同外贸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实现外贸企业只需提交一次信息,然后数据在不同部门之间共享的目标。(3)推进海关税收征管方式改革,实施“汇总征税”新模式。海关总署于2015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行的这一征税方式,改变了以往“逐票审核,先税后放”的模式。按照这一模式,海关在进出口企业办理了担保手续之后,可通过扣减担保额度的方式,先放行货物;进出口企业再于每月前五个工作日内对上个月放行的应税货物集中缴纳税款。

1.3企业自律与企业诚信类相关内容调整在我国进出口总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通过引导企业守法自律、诚信通关,有利于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提高海关监管效率和企业通关效率,实现安全、便利的通关环境。具体而言,我国海关在开展企业自律和诚信方面,主要实施了以下措施:

(1)报关单位分类管理。我国早在2011年就开始实施报关单位分类管理,综合考虑企业遵纪守法、报关质量、经营规模等方面的情况,将其分为AA、A、B、C、D五类。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结合进出口货物的监管要求,海关对企业进出口通关采取低风险快速放行、低风险单证审核和高风险重点审核等差异化措施,以此激励企业通过自律诚信提升等级。为了与世界其他国家海关的AEO制度接轨,我国在上述分类管理的基础上,于2014年进一步开始实施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将企业分为高级认证企业、一般认证企业、一般信用企业和失信企业。(2)报关单版式变化中的企业诚信原则。为适应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我国于2016年对进出口报关单进行了版式调整,除了将之前容易产生歧义的部分栏目名称进行了修改,还有两个方面的修改特别值得关注:一是要求填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逐步替代原海关注册编码;二是增加了要求企业在诚信基础上就进口货物完税价格进行自我确认和申明的栏目:特殊关系确认、价格影响确认和支付特许权使用费确认。

2课程教学建议

2.1注重教材选择,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更正,尽管我国海关监管制度近5年内在内容上变化较大,但是当前大多数报关实务类的教材并没有将这些最新的知识变化纳入其中,部分教材甚至依然沿用2013年全国报关员资格考试统一教材的相关内容。可能正是由于相关监管规定纷纷出台,加之报关人员考试的组织形式变化,影响了教材建设以及辅导资料编写,使得现有教材对于通关一体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制度”等重要制度变革完全没有涉及。因此,任课教师在教材选择上,一定要多方面比较,在考察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契合度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其内容更新情况。与此同时,针对所选择教材与最新监管规定不符之处,要向学生指出并明确要求予以更正,最好能辅之以相应的文字材料。

2.2重点介绍调整内容,理清知识变化脉络

准确把握我国海关最新监管规定,对于外贸专业学生今后的实践工作来说十分必要,尤其是对于选择报关职业的学生而言,是其业务水平的重要表现,关系到其所受雇单位的报关质量与通关效率。但是,正如前面所言,当前的报关教材与网络资源在这些知识点上较为混乱,不同版本、不同时期的海关监管规定同时并存,导致学生在认识上模糊不清,甚至使得部分报关新手无所适从。基于这一现状,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重点介绍最新的海关监管规定,必要时还需要给学生讲明这一规定调整之前的监管规定,理清我国海关在相关问题上的监管措施演进和知识变化脉络,从而为学生在今后工作过程中的进一步自我学习奠定基础。

2.3引申介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思路

报关实务课程内容的上述调整体现了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例如后置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强调企业自律与诚信等。围绕这些改革思路,我国不仅仅在海关监管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其它方面也制定了许多类似的改革举措。以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为契机,适当引申介绍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思路,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我国在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的最新政策调整,扩充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把握我国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过程,增强学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

第五篇: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论文关键词]农业税;政府机构;政府职能;服务型政府

[论文摘要]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只是后农业税时代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先导和必要环节,这样的改革是乡镇政府出于财政压力的应急性改革,治标不治本。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是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既是改革的重点,也是改革的难点,各地乡镇政府一定要因地制宜、抓住优势、突出特色,政府职能转变才会成功。构建服务型政府是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有利于乡镇政府更好地服务于农民、农村、农业。

农业税的取消开启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一个新时代,成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起点。农民的经济社会地位和发展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农民权益保护开始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但乡镇政府管理却面I晦着一系列难题。首当其冲的是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缺失。农业税的取消拆除了收费平台,断了公共产品的资金来源,乡镇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能力随之萎缩。其次是政府职能界定不清,法定职权缺失。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规定乡镇政府具体的职责范围,事权分配不清。第三是乡镇负债累累。农业税的取消并没能解决乡镇财政运行问题,反而使乡镇债务有增无减。第四是乡镇社会规范及管理能力减弱。取消农业税后,一方面由于不准乡村组织对农民使用强制手段,削弱了乡村组织的权威;另一方面随着乡村干部与群众相互接触变少,村民们对干部的态度变成一种“没事不理你、公事不管你、有事就找你、出事就告你”的局面。

虽然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管理面临一些困境,但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最基层的一级行政机关,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承担着农村众多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对地方乃至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安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地位和作用是其他政权组织无法替代的。因此,必须对乡镇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一、后农业税时代乡镇机构改革

1、调整机构、精简人员,因地制宜,撤乡并镇

针对乡镇机构运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必要对现有乡镇政府的职能进行结构性调整,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弱化经济管理职能,与此相应地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机构,合并职能相近的机构为中心站,从而减少部分机构和人员。同时对经济发展相对较好、农民素质较高的小乡镇,可考虑撤乡并镇,减少行政事业人员,降低政府运行成本,减轻财政负担。而对一些边远地区和贫困落后地区,应稳定政府机构现状,但调整其内部分工,精简、合并可有可无的作用发挥差的事业服务中心及其人员,加强最能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机构和人员。最后,根据中央要求,实现机构和编制法定化要求,加强对乡镇机构行政事业编制的控制,每过2—3年,核定一次编制,并通过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2、改革乡镇干部人事制度,完善县乡公务员考录制度

针对乡镇公务员小农意识严重、效率观念差、功利主义盛行而导致整体素质不高的现象,我们认为,首先要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改革传统干部任免制,推行合同聘任制,打破干部人事制度的铁饭碗,充分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加强对干部的业绩考核,指定科学的考核和量化标准。通过考核,让那些有责任感、工作能力强、农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干部继续留任或者进入领导岗位。其次是完善县乡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一是扩大县乡公务员选拔录用视野,彻底打破身份、地域限制。第一,所有社会成员都有参与社会竞争的同等权利;第二,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打破地区封锁政策,促进人才交流选拔。二是改革和完善考试方法,努力建立健全规范专业的考试录用制度。第一,采用现代化的结构性考试方法。公务员考试应根据公务员工作的特点采用结构性考试方法,其结构由笔试、面试、心理测试、考核等构成。不同部分在总成绩中的比率,根据不同的职责尤其是不同的职位要求来确定。第二,建立公务员考试试题库。公务员考试录用主管单位的人事部门应建立公务

员考试试题库,特别是专业科目试题库。可以按照统筹规划,分头开发,成果共享,有偿使用的原则组织有条件的省市共建专业科目考试题库和面试试题库。三是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增强考录工作的透明度。第一,借鉴高校招生考试的经验,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监督队伍。这一队伍可以由纪检、监察、公证机构、新闻媒体、群众团体的代表组成,并随时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第二,明确监督内容。主要监督招考程序是否按规定进行、报名及资格审查是否按招考公告的规定进行、笔试与面试命题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有无泄密问题以及考核录用是否客观公正。第三,完善监督方法。(1)建立考试录用工作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2)建立录用工作报告制度,接受上级政府人事部门的监督;(3)建立咨询制度,接受群众监督。

3、合理划分权限,理顺各种关系

乡镇政府作为一级政权组织,在很多方面并不是执法主体,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制手段,工作开展起来难度很大。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状来看,乡镇政府都不具备独立的决策权和完整的财政权。乡镇承担了大量上级交办的事务,却没有足够的权力,还要为执行结果负责。相对于县级政府的“权大于责”,乡镇却是“责大于权”,以有限的权力承担着无限的责任。乡镇政府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甚至是某些职能部门的办事机构。因此,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首先必须合理划分与上级(主要是县级)政府的权限。一是还权于乡镇,解决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问题,严格按照“权随事走,财由事定”的原则,明确乡镇政府的事权;二是明确与上级(主要是县级)部门的关系。县级部门与乡镇政府之间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县级部门不应对乡镇政府实施直接发文等行为。三是县级部门在乡镇的派出机构在工作上应接受乡镇党委和政府的协调、监督,工作人员的考核、任免、奖惩等,应征求和尊重乡镇党委和政府的意见。其次要理顺各种关系:(1)理顺政府与乡镇企业的关系,理顺企业的产权关系,真正实现政企分开;(2)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乡镇政府集中精力管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同时扩大和强化社会自身管理的功能,由社会的各种组织按照各自的性质和任务,共同承担社会义务;(3)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凡是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乡镇政府主动退出,只管一些市场管不到、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以弥补市场失灵。同时积极培育市场自我调节能力,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维护市场秩序。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只是后农业税时代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先导和必要环节,这样的改革是乡镇政府出于财政压力的应急性改革,治标不治本。

二、后农业税时代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1、目前乡镇政府职能定位存在的问题

进入后农业税时代之后,乡镇政府突出的问题是干了许多不该干的事情,而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又没做好。首先是在中央转移支付不能足额足量到位的情况下,乡镇政府为了维护正常运转和偿还债务,想尽一切办法增加财政收入,其中重要的途径就是发展企业和招商引资,有的乡镇甚至通过直接参与经济活动获得制度外收入;其次是有些乡镇超越经济能力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而又没进行科学规划和很好地利用市场力量,结果导致许多小城镇成为一无产业基础、二无市场依托、三无居民社区的“空城”,更导致乡镇政府负债居高不下;第三,乡镇政府服务功能低下。南于管理体制、经费保障等许多因素,许多诸如农业技术推广、文化宣传等公共服务功能履行不到位甚至基本丧失,导致农村社会公共事业长期受到冷落,发展滞后。

2、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归结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大的方向,这为我们重新定位政府职能指明了方向。但具体到基

层乡镇政府,我们认为它基本上不具备履行经济调节智能的能力,也几乎没有市场监管的能力,真正需要抓实抓好的应该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因此,体制改革中的乡镇政府的职能应该是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削弱、淡化、转移、合并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职能。具体说来,(1)更新观念。这是转变职能的关键。农业税的取消,标志着中国农业走向休养生息阶段,随着原有的乡镇工作格局的打破,旧机制必然被新机制所代替,工作观念,工作方式、方法,工作重点开始发生全新变化。在观念上,要迅速从去强管理、轻服务,重人治、轻法治变为重服务、重法治,主为老百姓出主意、想办法、找路子,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2)向农村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不收农业税了,国家每年都会有数千亿的财政资金转移到乡村,乡镇干部应从收税费转变为农民提供安全、保卫、科技服务和有效信息,乡镇政府应当更直接提供教育、乡村道路建设、社区医疗等公共产品;(3)规划、建设和管理小城镇。乡镇政府要合理规划集镇和新村,抓紧建立和小城镇相配套的劳动保障机构,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有序流动提供保障;(4)培育新型现代农民。乡镇政府通过各种方式用全新的文化科技知识武装农民,特别要做好农民的科技培训工作,培养他们的效益观念、科技观念、法律意识、人权观念及竞争意识,造就出一批具有现代商品意识和市场经济意识的新农民;(5)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当前农村地区仍然是人口超生的重灾区,各地乡镇政府在这一点上的职能一直没有放松,但是在新形式下,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的方式、手段应该向人性化方向发展。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是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既是改革的重点,也是改革的难点,各地乡镇自然、经济等环境千差万别,一定要因地制宜、抓住优势、突出特色,乡镇职能转变才会成功。

三、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目标:构建服务型政府

后农业税时代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不仅仅是乡镇政府为了履行职责而进行的职能转变,更不仅仅是为了减轻农民负担而进行的机构改革,而应该把这一改革放到国家、社会与农民之间的关系高度上,放到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去研究,从而将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拓展到乡镇政府管理模式转型和创新的高度,用现代治理的角度来审视这一改革,重构国家、社会、农民关系,城乡关系以及体制与机制等各方面的关系,并使乡镇政府更好地服务于农民、农村、农业。

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从纵向分析,其重点在“治官”而不是“治民”,在于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约束和规范政府应该干什么,只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做到科学执政、依法执政和民主执政的和谐统一,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强化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建立服务优先、依法行政、上下协调、精干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具体表现为:

1.乡镇政府职能界定准确。按照“因需设岗”、“因事设人”的原则,明确乡镇政府职能,界定乡镇机构的责、权、利。(1)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明确落实党和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2)保障公共产品供给,改善农村用水、用电、通讯、交通条件,改进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科学配置乡镇机构规模。乡镇机构规模主要由乡镇的个数、乡镇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三部分构成,而乡镇内部机构设置的规模是重点。一般说来,乡镇规模没有统一的标准,它的设置根据政府有效管理的地域、人口而定,要考虑到政府的行政能力、政府的职能、政府的办事效率以及相关的技术设备等方面的因素,最终以乡镇能否实现农村社会的有效治理和满足农民群众公共需求为准。3.乡镇权力机制的科学管理。权力机制是多方治理的核心部分,只有构建民主、科学、合理的权力机构,才能实施有效的治理,才能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乡镇权力的产生要从过去的自上而下,改为自下而上,让农民群众有更多的知情权、选择权、决定权;其次,乡镇权力的运用必须依法行政,规范乡镇政府行为。

从横向分析,后农业税时代乡镇政府治理应该强调政府与社会的合作,强调自上而下的管理和自下而上的参与的结合,强调管理主体的多样性。在管理的性质上强调政府对公民的服务,在管理技术上强调引入市场机制,从而建立起政府、市场、社会三维框架下的多元治理体制。我们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乡镇政府多元治理的构成,必须强调政府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村社会中间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管理和民主参与乡镇社会事务的权利,分清政府应当承担和做些什么事。具体说来:1.强调乡镇政府的主导地位和引导作用,这是乡镇政府作为一级政府机构存在的理由;2.完善农村中间组织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将乡镇政府让渡出来的一些社会事务承担起来,将城市文明导入乡村社会,在政府与农民之间、农民与市场之间发挥社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服务;3.倡导农民参与乡村公共事务和自主管理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最终取决于农民的自主和觉悟,只有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的权益,尊重农民的政治参与和自我管理,尊重农民的自主经营权,也只有政府通过各项政策引导,让近9亿农民获得更多社会资源,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村、农民建立各类社会经济组织和行会,扩大它们的生存空间,让农民为自己的事情做主,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政府才能真正为农村、农民、农业服务。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下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使命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使命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3) 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张为波 zhangwb@max.book118.com 张为波@健身 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 一、思考题:1.试分析影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因素......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第一部分行政机构改革与大部制改革开放后政府机构5次改革1982: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行干部年轻化从1978年至1981年,随着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转移和改革开放......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及其巨大成就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及其巨大成就 内容摘要:20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就巨大,已经基本摆脱了旧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束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新行政管理体制正在形......

    中华民族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中华民族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一、选题的依据: 民族行政对于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都是政府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中国和俄罗斯而言,更是如此。中国采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俄罗斯......

    浅论我国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浅论我国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摘要]本文主要阐述现有交通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及这种体制给交通业的发展带来的不便,并总结我国一些交通体制改革的内容,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

    浅谈乡镇行政管理的体制改革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 毕 业 论 文 题目:浅谈乡镇行政管理的体制改革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行 政 管 理 层 次: 专 科 学 校: 工作单位: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2016年5月 目 录 摘要......

    论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目录 摘要„„„„„„„„„„„„„„„„„„„„„„„„„„(1) 一、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2......

    试论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前 言 乡镇政府在我国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过去,我们靠农业的积累、农民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