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连市救助管理站优秀政研会事迹材料
大连市救助管理站思想政治工作事迹材料
大连市救助管理站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自成立以来,在市民政局的指导下,坚持与救助管理工作相同步,与受助人员的服务需求相呼应,始终以全心全意为受助人员服务为宗旨,以调查研究为抓手,以成果运用为载体,探索新思路,拓展新领域,运用新手段,构建新机制,取得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丰硕成果,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素质,打造“体现亲情,延伸关爱”的服务品牌,开展“满意服务在我站”的软环境建设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
一、思想重视,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重要措施,是强化思想教育、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救助管理服务水平的重要环节。站党支部一直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成立了党支部书记牵头负总责、各科室负责人协调配合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完善工作制度和措施,确定学习内容,落实责任人,确定长期规划和阶段性目标,并对安排和落实情况建立定期考核检查制度。
二、加强理论学习,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
为使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并扎实有效,我站结合实际工作,不断丰富学习内容,进一步完善学习计划,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全站职工通过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切实提高了自身思想水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转变了工作作风,同时也带动了其它工作的开展,通过“一定”:精心制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组织机构的实施方案;“二制”:建立以政研会带头读书学习、带头调查研究为核心,带动党员干部主题联学、普通职工自主选学的“三级联动学习制”和学习有指导、有笔记、有交流、有考勤、有奖励的“督学述学考学奖学制”;“两个联系”:把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把学习管理、经济、法律、社会学与学习救助管理业务技能联系起来;“三讲”:专家学者讲理论、政研会会员讲研讨课题、干部职工讲体会讲收获,保证了研究目标、内容、任务的落实,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有序、高效开展。我站先后投入10.5万元学研经费,购买学习辅导材料,构建网络在线学研平台,建立了图书阅览室和“学习长廊”,在网站和救助月报上开设了“学习体会园地”,在职工中开展了“每月读一本好书,每季度交流一次”的读书活动和“假如我是受助人员”学习讨论活动。
三、勇于探索,追求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最大化
我站先后实施了“我为救助献一策”为主题的基层调研活动,全面开展了“依法救助、亲情服务,满意在我站”为目标的救助服务技能竞赛。先后有10名会员考取社会工作师资格,居全省前茅,《职业乞讨行为治理》、《分类施教促进流浪儿童教育转化》、《引进社会工作、促进流浪儿童教育转化》、《开启流浪儿童新生之路》等21篇工作论文获部、省、市级奖项,“救助管理个案工作”等7项理论研究成果获国家、省、市表彰,“社区儿童之家”、破解外流人员安置难的“温暖阳光工程”等6项学习实践成果在省级以上推广。
大连市救助管理站
二〇一二年六月五日
第二篇:救助管理站工作总结
救助对象安置工作是救助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防止救助对象再次流浪,确保救助工作取得实效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在救助流浪乞讨人员过程中常有一些无法查明地址、姓名的痴呆傻儿童,并且我们对这些儿童的救助也只是临时性的救助,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类人群的安置是相当的困难。今年,我站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将救助过程中一些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童、智障儿童送往福利院、敬老院妥善安置,现已安置智障儿童xx人。
6、服务功能不断拓展。
救助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任何先例可以遵循。我站与时俱进,不断拓展服务功能,为部分有暂时困难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我们在坚持“自愿求助,无偿救助”原则下,实行积极主动的救助方式,我们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逐步解决了救助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满足了特殊困难救助对象的服务需求,确保救助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我站开展了为被盗、抢的进城务工人员以及为家庭纠纷出走的无着人员提供住宿、食物和返程车票等服务。服务功能的拓展,充分发挥了救助管理站的社会功能,树立了人民政府和民政部门以及救助站的良好社会形象。
今年,我站利用节假日以及xx会、xxx运动会期间,组织宣传
车在xx城区宣传《办法》与《实施细则》5次,在xxx以及流动人口比较多的xx车站设立宣传点,并向广大群众发放宣传单8000份。翻印《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各260份,分发到有关部门。以“以人为本、亲情救助”为我站宣传口号,并制作《办法》和《细则》宣传横幅各一块。在救助站大门设置了灯箱,xxx等主要路口制作了引路牌,公布了救助原则和值班电话。
利用流动救助车以及劝导、疏导小组对城区内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流动劝导、疏导,实施主动救助。我站积极发布救助管理信息,在《xxxxx报》等报纸上发布救助信息20篇,收到感谢锦旗一面。全年共接待和劝导救助人员xxxx人,实际救助xxxx人,男性救助人员xxx人、女性救助人员xxx人。其中:本省救助人员xxxx人,外省救助人员xxx人。精神病人xx人,危重病人xx人,年龄最大80岁,最小5岁。在救助工作中全体干部、职工不怕苦、不怕累,文明服务,圆满地完成了全年的救助管理任务。
我站还根据xx办事处以及相关部门的要求,认真做好爱国卫生、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消防安全、档案管理等工作,全年全站职工无违纪、违法行为。
一年来,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对危重病人以及传染病人的救治工作还有待进一步规范。二是救助站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明年工作中,我站将严格按照《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的规定,结合我站实际,一是进一步明确救助管理制度性质,科学把握新型社会救助制度与流浪乞讨行政管理的关系;二是科学把握救助对象的范围,充分发挥救助管理工作的社会职能;三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主动开展救助管理工作;四是在坚持自愿求助的前提下,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行保护性救助;五是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职工素质。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科学的发展观,勇于探索,积极创新,与时俱进,全面提高救助工作水平,使救助管理站的各项工作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救助管理站工作计划
救助管理站工作计划
2012年救助管理站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本着“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严格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救助办法》和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救助办法实施细则》。改善环境、狠抓优质服务、文明服务,推进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2012年重点抓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工作
根据国办发[2011]39号《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深入推进未成年救助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坚持实行亲情化、关爱型服务,切实做好未成年权益保护、心理疏导、教育矫治、技能培训、家庭指导、跟踪回访等延伸救助服务。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安定。
2、加大街头救助,努力做好医疗救助工作
进一步加大街头救助力度,安排站内职工加强对车站、繁华闹市、商业区等流浪乞讨人员流动的区域进行流动救助、现场救助和重点救助。对有救助需要的流浪乞讨人员按需施救,对强讨恶要的职业乞丐进行打击。一旦发现流浪乞讨人员中的危重病人和精神病人,马上将危重病人或精神病人送到相关的定点医院,由定点医院先行救治,同时由我站工作人员进行甄别。
3、进一步落实四级救助管理服务网络
进一步落实从市到基层社区(村)四级救助网络,建立了以市救助管理机构为平台,以管理区为依托,以社区(村)为基础的城乡全覆盖救助网络。在全市36个社区公布救助电话和联系方法,通过整合城乡一体化救助网络资源,使社会化救助实现了全覆盖。
4、进一步加强救助管理队伍建设
建好队伍,规范管理是做好救助管理工作的基础。进一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到救助有登记,受助有记录,救济有手段,处理有结果,查询有档案,必须锤炼一只文明服务,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工队伍。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升救助服务水平。
XX市救助管理站
二零一二年一月三十日
第四篇:××年救助管理站工作总结
××年救助管理站工作总结
××年救助管理站工作总结2007-02-01 11:12:20
民政局:
2005年,是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年,救助工作的任务繁重而艰巨。救助事业的发展也面临大好的机遇,我站抓住机遇,在x委、x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x民政局和x民政局的正确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以人为本理念,本着“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严格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通过全体干部、职
工的共同努力,针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服务,得到了x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和受助对象的广泛赞誉,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年来,我站严格贯彻执行国务院《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按照“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在x局的指导下,在各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全站干部、职工全力以赴抓好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接待、救助服务、宣传教育等工作。按照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以及xx区委、区政府的安排,为了迎接xx会在xx市召开以及xx市xx系统运动会在xx召开,充分展示良好的城市形象,我站对主城区内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了流动救助、劝导救助,确保了xx会和xx运动会的顺利召开,同时也提升了城市形象。
二、主要做法:
1、强化站内管理。
上半年,按照x局“保先”领导小组的安排,我站深入扎实地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保先”教育,切实加强了党员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认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建立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了救助工作的发展。
我站采取积极措施,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严格按照民政部的“八不准”规定和x委“七不准”规定,救助服务日益规范化。从领导职责到各股室职责;从受助人员入站到离站程序;从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到文明用语;从学习制度到承诺制度都做了明确规范,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法可依,体现了以制度管人和人性化的救助管理。
通过开展行风评议、继续整治发展环境活动,我站做到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升了服务水平,树立了三大意
识(大局意识、竞争意识、宗旨意识)、突破了“三大障碍”(观念性障碍、体制性障碍、资源性障碍),切实转变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方法,使救助服务水平日益提高。
2、主动救助措施初步到位。
今年,我站逐步摈弃了消极被动的工作方式,走出了积极主动向救助对象提供服务的新路。我们采取了走上街头向市民发放救助管理宣传资料,在城区设立救助宣传点进行宣传,向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发放救助宣传资料、指引卡,设置救助管理站引导牌、设置流动救助车,并组成街头劝导小组,我们利用救助小组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引导实施型劝导救助,对一些职业乞讨人员,我们在进行劝阻告戒型劝导,在劝导、疏导的同时还利用宣传单对过往的人群作宣传,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哪些才是真正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流浪乞讨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我们利用流动救助车,开展街头流动救助。对于这些新的救助方
式,提高了街头劝导救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主动救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增强了救助管理工作成效,同时也得到了政府、人民群众及受助对象的肯定。
3、危重病人、精神病人救治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在救助管理工作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的救治是一大难题。而今年,我们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在xx会期间由民政局牵头,x公安局、x卫生局、x市政局、x财政局为成员单位,在x民政局召开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大秘书网救助管理工作协调会,落实了相关部门职责。进一步明确xxx精神病医院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中的精神病人的定点收治医院,指定xxx第x门诊部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中的危重病人的定点收治医院。全年我站共救治流浪乞讨中的危重病人xx人、精神病人xx人。使我们的救助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同时也给xx区城市消除了一定的
安全隐患。
4、救助管理信息化
按照民政部以及xx市民政局关于尽快建立救助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知精神,为了能有效解决求助人员查询、甄别难等问题,防止受助对象短期重复求助现象,而且也为了跨省接送提供了协调、查询平台,并节省跨省协调、查询联络费用,同时也可让上级部门随时了解和掌握救助及资金的使用情况。完善基础数据、基础资料,建立和完善各种统计台帐,特别是建立求助人员数据库,构建信息平台,加快信息技术在救助工作中的推广运用,实现救助工作信息系统网络化。我站派人到北京和xx学习救助管理信息系统,现已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我站于2005年11月建立了xx区救助管理站网站(),使上级部门、广大市民以及其他救助站能更快的了解我站的工作动态以及救助信息。
5、救助对象安置工作取得新的突
破。
救助对象安置工作是救助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防止救助对象再次流浪,确保救助工作取得实效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在救助流浪乞讨人员过程中常有一些无法查明地址、姓名的痴呆傻儿童,并且我们对这些儿童的救助也只是临时性的救助,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类人群的安置是相当的困难。今年,我站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将救助过程中一些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童、智障儿童送往福利院、敬老院妥善安置,现已安置智障儿童xx人。
6、服务功能不断拓展。
救助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任何先例可以遵循。我站与时俱进,不断拓展服务功能,为部分有暂时困难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我们在坚持“自愿求助,无偿救助”原则下,实行积极主动的救助方式,我们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逐步解决了救助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满足了特
殊困难救助对象的服务需求,确保救助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我站开展了为被盗、抢的进城务工人员以及为家庭纠纷出走的无着人员提供住宿、食物和返程车票等服务。服务功能的拓展,充分发挥了救助管理站的社会功能,树立了人民政府和民政部门以及救助站的良好社会形象。
今年,我站利用节假日以及xx会、xxx运动会期间,组织宣传车在xx城区宣传《办法》与《实施细则》5次,在xxx以及流动人口比较多的xx车站设立宣传点,并向广大群众发放宣传单8000份。翻印《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各260份,分发到有关部门。以“以人为本、亲情救助”为我站宣传口号,并制作《办法》和《细则》宣传横幅各一块。在救助站大门设置了灯箱,xxx等主要路口制作了引路牌,公布了救助原则和值班电话。利用流动救助车以及劝导、疏导小组对城区内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流动劝导、疏导,实施主动救助。
我站积极发布救助管理信息,在《xxxxx报》等报纸上发布救助信息20篇,收到感谢锦旗一面。全年共接待和劝导救助人员xxxx人,实际救助xxxx人,男性救助人员xxx人、女性救助人员xxx人。其中:本省救助人员xxxx人,外省救助人员xxx人。精神病人xx人,危重病人xx人,年龄最大80岁,最小5岁。在救助工作中全体干部、职工不怕苦、不怕累,文明服务,圆满地完成了全年的救助管理任务。
我站还根据xx办事处以及相关部门的要求,认真做好爱国卫生、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消防安全、档案管理等工作,全年全站职工无违纪、违法行为。
一年来,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对危重病人以及传染病人的救治工作还有待进一步规范。二是救助站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明年工作中,我站将严格按照
《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的规定,结合我站实际,一是进一步明确救助管理制度性质,科学把握新型社会救助制度与流浪乞讨行政管理的关系;二是科学把握救助对象的范围,充分发挥救助管理工作的社会职能;三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主动开展救助管理工作;四是在坚持自愿求助的前提下,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行保护性救助;五是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职工素质。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科学的发展观,勇于探索,积极创新,与时俱进,全面提高救助工作水平,使救助管理站的各项工作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第五篇:淄博市救助管理站经验材料
淄博市是鲁中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城市,是省内外城市流浪乞讨人员重要流经地。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作为社会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年来,按照国家民政部和省民政厅关于开展救助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的工作部署,各级牢固树立“人性化救助”理念,变“被动求助”为“主动救助”,完善救助制度,创新救助方式,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全方位、全时制、无缝隙救助,有效维护了受助人员的合法权益。据统计,2006年以来,全市共接待求助对象8239人,实施救助7231人。其中,救助成年人5771人、流浪儿童635人,庇护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500余人。2010年,全市共接待救助对象2279人,实施救助2058人。其中救助流浪未成年人135人,庇护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11人,对53名伤病受助对象进行了有效医疗救助,为179名走失智障人员找到了亲人,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社会和谐稳定。我站多次被评为全市民政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文明单位。2010年7月,全省救助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8月12日,我站参加全国流浪未成年救助保护中心建设经验交流会,在会上作典型发言;我站被市民政局推荐参评全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提升救助设施建设规范化水平基础设施,是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重要物质平台。近年来,我市严格依据国家和省关于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部署和基本设施建设标准,加大资金投入,先后对全市救助管理工作的基本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更新和完善,使救助管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重点加强了三个方面建设:
(一)全面加强救助管理机构建设
2006年8月,市政府针对原市救助管理站场地狭小、设备老化的状况,将市救助管理站建设纳入当年全市重点工程项目。投入资金650万元,利用两年时间对市救助管理站进行了搬迁新建。整个工程,占地7亩,总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设臵床位120张,并根据受助人员的性别、年龄和身心状况,将救助站划分为“办公服务、成年人保护、未成年人保护、妇女保护、医护观察”5个功能区。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根据工作实际,依托市救助管理站先后成立了“市反家庭暴力妇女庇护中心、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市救灾紧急避险中心”三家救助机构,并协调公安部门在站内设立了专门的警务室,为全面维护受助妇女儿童的合法公益搭建起了重要平台。
(二)健全完善各类配套设施设备
在加强三项重点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救助管理能力,我市又围绕受助人员“生活、学习、娱乐、医疗”等需要,投入资金近200万元,为市救助管理站配套完善各类救助设施设备10余类70余项。投入资金近10多万元,对市救助管理站院内环境进行了绿化和美化。投入资金150万元,配备了3台专用救助车。积极协调驻地公安部门在站内设立了专门警务室,安排一名民警长期驻站办公,负责对受助的可疑人员进行身份甄别和认定,确保安全稳定。同时,着眼应急救助工作需要,投入资金近20万元,在站内安装了紧急呼叫救助服务系统。聘请专家建立了淄博市救助管理门户网站,并在全市开通了救助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全国互联、信息共享和实时监管。截至目前,已建立求助人员电子档案1万余份,其中流浪儿童档案500余份,庇护妇女档案130余份。
(三)积极推进基层救助管理站点建设
为推进救助管理工作深入开展,从2008年开始,各级民政部门围绕“自愿求助、无偿施救、无缝隙救助、应助尽助”的工作目标,以开展“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网络进社区活动”为载体,在全市启动了“乡镇(街道)、村(居)”基层救助管理站点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各类基层救助管理站点1142处。其中,乡镇(街道)救助管理站点109处,实现了全覆盖。建立村(居)基层站点1033处,占全市村(居)总数的28.9%。同时,围绕扩大救助管理信息覆盖面,投入资金60万元,在全市车站、商场、市区繁华地段设立救助引导牌100余处,张贴、发放印有救助站地址、电话等信息的宣传单1.5万余份,为流浪乞讨人员及时得到救助提供了极大方便。
二、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救助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近年来,我市围绕“规范救助程序、明确救助条件、完善救助内容、规范救助行为、提升救助效率”等方面,先后建立和完善各类救助管理制度60余项,为推进全市救助管理工作专业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特别是近年来,我们着眼“变被动求助”为“主动救助”的工作目标,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建立了三项新的救助管理制度:
(一)建立灵活高效的一体化联动机制
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民政、公安、妇联、交通、城管执法和铁路等12个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全市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救助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制定和落实相关配套政策。今年,市政府又着眼救助管理工作形势任务变化,及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救助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指导原则和经费保障渠道,对各相关部门的职责范围、参与救助工作的方式作了进一步调整和规范,为全市救助管理工作实现部门一体化联动、规范化开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建立了完善的街头流动救助制度
按照民政部和省民政厅工作部署,坚持把街头流动救助作为实现变“被动求助”为“主动救助”的突破口,在市和区(县)全部建立了完善的街头流动救助制度,安排人员和车辆开展经常性巡回救助。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岁末年尾、月初月末流浪乞讨人员较为集中的规律,探索建立了“每月逢九必救”工作制度(9日、19日、29日)和每年冬季“寒冬送暖”救助制度。在这些重要季节和时段,充足准备“御寒衣物、各类食品、饮用水、药品”等救助物资,安排救助车辆24小时巡回救助,并联合公安、城管、医疗卫生机构等部门和单位建立了应急救助队伍,随时做好突发疾病、突发情况的应急救助准备,确保流浪乞讨人员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据统计,2008年以来,全市通过流动救助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500余名,为受助人员提供食宿、购买返程车票折款40余万元。去年1月,市救助管理站成功解救一名被拐骗的四川少女并帮助其顺利返乡,经新闻媒体报道,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三)健全了受助人员安全送返制度
近年来,我们围绕帮助困难外省籍求助人员顺利返乡和淄博籍流浪乞讨人员接回,先后建立了《困难受助人员安全返乡护送制度》、《流浪乞讨人员家庭汇款程序》和《淄博籍流浪乞讨人员接送差旅费报销办法》等制度。同时,针对国家重大节日期间票源紧张的实际,积极协调市交通、铁路、客运和公安等部门签订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返乡订票和换票协议》,简化了救助程序,提高了救助管理效率。此外,市救助站还挑选3名年富力强、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成立了“外省籍流浪乞讨人员返乡护送队”,负责护送受助人员安全顺利返乡。2007年以来,我市共安全送返新疆、四川、内蒙、云南、广西等地流入我市的流浪乞讨人员560余名,均得到受助人员亲人和当地政府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我们围绕帮助困难外省籍求助人员顺利返乡和淄博籍流浪乞讨人员接回,先后建立了《困难受助人员安全返乡护送制度》、《流浪乞讨人员家庭汇款程序》和《淄博籍流浪乞讨人员接送差旅费报销办法》等制度。同时,针对国家重大节日期间票源紧张的实际,积极协调市交通、铁路、客运和公安等部门签订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返乡订票和换票协议》,简化了救助程序,提高了救助管理效率。此外,市救助站还挑选3名年富力强、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成立了“外省籍流浪乞讨人员返乡护送队”,负责护送受助人员安全顺利返乡。2007年以来,我市共安全送返新疆、四川、内蒙、云南、广西等地流入我市的流浪乞讨人员560余名,均得到受助人员亲人和当地政府的一致好评。
三、加强队伍建设,为救助管理规范化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近年来,我们按照“以人为本”的救助原则,坚持以“加强思想引导、规范服务行为、强化业务培训”为抓手,以深入开展人性化亲情服务活动为实践载体,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使全市救助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增强。
(一)加强救助管理队伍组织建设
为加强工作力量,2006年,市政府将市救助管理站编制数由12个增加到17个,工作人员工资和福利待遇全部由财政足额拨付。按照全市部署,各区(县)、乡镇街道和村居全部建立了相应的工作队伍。目前,全市各级从事救助管理的专兼职人员达到360余名。同时,积极发展、登记注册救助管理志愿者队伍3700余人。去年,我们又根据市救助管理站干部职工年龄结构趋于老化、救助管理任务日益繁重的实际,采取从市民政局内部调剂和利用事业单位招聘的时机,安排5名年轻、能力强的同志到市救助管理站工作。调整后,干部职工的平均年龄下降了4.5岁,大学文化程度上升了13个百分点,救助管理队伍的活力明显增强。
(二)加强救助管理专业技能培训
切实把把经常性的教育培训摆到突出位臵。从2007年开始,挑选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骨干深入基层开展巡回培训和专题讲座,让工作人员全面掌握救助管理工作的政策法规、救助条件和程序、方法技能,并作为一项工作制度长期坚持。截至目前,累计开展讲座和培训50余场次,培训区(县)、乡镇(街道)、村(居)和社区志愿者等基层救助管理人员8000余人次。同时,针对流浪儿童、庇护妇女救助管理和维权工作日益突出的实际,成立了流浪乞讨人员心理辅导室和心理咨询室,聘请山东理工大学的心理学专家和司法技术骨干定期为救助管理人员进行心理矫正、精神调适、依法维权和可疑人员身份甄别等知识技能辅导培训,使救助管理队伍的能力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建立、完善各类救助管理制度60多项,编印《流浪乞讨人员政策文件汇编》,定期组织职工业务技能比武和军训活动。通过理论学习、技能培训、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政教育等手段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同时,积极探索救助工作社会化推进方式,注重吸引整合社会资源推动救助管理工作,组建近4000人的救助管理志愿者队伍,对乡镇(街道)、村(居)干部进行救助业务培训,初步形成了“大救助”工作格局。
(三)组织开展亲情救助服务活动
坚持以经常性的教育引导和开展亲情化服务活动为抓手,着力加强救助管理人员思想和作风建设,变“管理者”为“服务者”,投入真情救助服务。近年来,我们围绕规范服务行为,开展了“三声、四心”服务活动,即:对待受助人员做到来有应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接待热心、服务细心、解答耐心、救助真心”,并动员救助站干部职工自发捐款设立了专项救助基金。通过开展活动,先后帮助160余名外省籍受助智障人员、流浪儿童和庇护妇女顺利回归家庭。同时,围绕为受助人员提供良好医疗服务,在市和区县全部设立了定点救助医院,实现了“小病不出站、大病到医院”的工作目标。
近年来,我市救助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业务部门要求和兄弟市的工作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民政部和省民政厅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虚心学习各兄弟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更新观念,开拓视野,不断探索创新人性化亲情救助模式,努力把我市救助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