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郑州市救助管理站介绍
郑州市救助管理站
郑州市救助管理站始建于1949年6月,站址历经8次搬迁,1997年元月从火车站一马路搬至长江西路98号,现占地50亩。站名14次易名,2003年8月1日由郑州市收容遣送站更名为郑州市救助管理站,是依照公务员管理的全供副县级事业单位,内设办公室、人事教育科、社会工作科、财务科、保卫科、总务科、卫生所、安置科、技能培训科、救助管理一科、救助管理二科、救助保护流浪少儿科12个科室。编制92人。
郑州市救助管理站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勇于尝试,扎实工作,在实践中探索救助工作社会化之路,率先在郑州市区建立的四级联动社会救助网络运行体系和创造性地开展的全国民政系统“七项工作第一”,在全国起到了先行探索示范作用。我站在实践工作中探索出的独具特色的救助保护流浪儿童“郑州模式”,被民政部评价为“在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事业竖起了一面旗帜。2005年9月,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分别对“郑州模式”作了重要批示。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儿童权利公约》审议会上,中国驻日内瓦大使、中国代表团团长沙祖康将“郑州模式”的做法提交所有成员国代表,受到赞誉,各国代表普遍认为:中国的人权就体现在郑州。
自2001年以来,我站先后荣获郑州市花园式单位、郑州市卫生先进单位、郑州市治安模范单位、郑州市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河南省园林绿化先进单位、河南省民政系统文明服务窗口示范单位、河南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先进集体、河南省民政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文明单位、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国民政基层单位行风建设先进集体、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荣誉。自2001至2007年上半年该站共救济救助各类受助人员15万余人;救治危重病人、精神病人、传染病人5000余人;救助越南、老挝、缅甸、台湾、香港籍人员20人。
2003年8月施行新的救助管理办法以来,我站先后救助流浪乞讨人员9.8万人次,救治危重病人、精神病人、传染病人3315人,救助越南、老挝、缅甸、台湾、香港籍人员22人,并在实践工作中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救助保护流浪儿童“郑州模式”。先后荣获郑州市花园式单位、郑州市卫生先进单位、郑州市治安模范单位、郑州市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河南省园林绿化先进单位、河南省民政系统文明服务窗口示范单位、河南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先进集体、河南省民政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文明单位、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国民政基层单位行风建设先进集体、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荣誉。
2005年8月,民政部在郑州召开的全国救助管理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现场会,推广郑州经验。民政部李立国副部长指出,“郑州模式在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于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2005年9月,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分别对“郑州模式”作了重要批示。2005年9月25日,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儿童权利公约》审议会上,中国驻日内瓦大使、中国代表团团长沙祖康将“郑州模式”的创新做法提交所有成员国代表,受到赞誉,各国代表普遍认为:中国的人权就体现在郑州。2006年4月18日“郑州模式”圆满通过国家民政部专家委员会软科学成果评审,获民政部科技成果奖,专家认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郑州模式”是国内首创和领先,并具有国际意义的研究成果。2007年7月15日“郑州模式”通过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儿童权利协会等国际组织评估,从此,“郑州模式”走向世界。2007年9月6日,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在视察我站时指出:早就听说郑州模式,今天看了郑州救助站,我觉得郑州救助站的基础设施在全国不是一流的,但管理是全国一流的,理念是全国一流的,如果全国一千多个救助站都能像郑州站这样,那么全国的救助管理工作会上一个更高的台阶。2008年3月9日,在第十一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向数百名中外记者提供的《中国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工作情况》报告中指出:郑州市“积极探索‘类家庭’、‘家庭寄养’等家庭教育保护模式;设立来去自由的‘全天候街头儿童活动中心’;综合运用社会工作、心理辅导、技能培训、文化教育等专业化的工作方法,帮助流浪未成年人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郑州模式’”。
“郑州模式”建立以来,先后有300余家国内外政府组织、民间非政府组织1200余人到该站参观学习。中央电视1、2、3、7、10套、新闻频道、上海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河南电视台等50余家新闻媒体予以报道。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编辑出版了英文版的《童年的第二次机会》一书向国外发行,民政部又将英文版翻译成中文版向国内发行,全面介绍了“郑州模式”。新华社特稿社记者白旭撰写的《让回家的路不再崎岖》英文版向国外发行。特别是日本东京广播公司经国务院新闻办同意也到我站采访并进行报道;2006年3月28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纽约总部新闻官员一行到该站实地拍摄救助保护工作纪实片;2006年元月20日中央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团中央、中宣部、全国妇联、民政部、公安部、教育部、司法部等19个部委联合在成都召开“为了明天,全国保护流浪未成年人工作”会议,郑州市政府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开拓创新,注重实效,促进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事业健康发展》的大会发言;鉴于“郑州模式”的政治和社会影响,2006年4月民政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该站成立了中国一流的集教育、培训、实践、科研于一体的“民政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流浪未成年人保护发展培训基地”;目前,我站被河南省委组织部确定为面向省委党校、郑州大学、河南财经学院等5所高等院校的现场教学培训基地。成为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社会工作教育实习基地、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实习基地。
主要做法是:
一、走社会化救助之路,建立“四级联动”救助网络体系
(一)建立救助亭,提供便捷服务
为方便流浪乞讨人员求助,我站在寸土寸金的郑州火车站广场,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救助亭。救助亭备有食物、饮用水等,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接待求助人员,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当场救助,不能当场救助的,送回站内安排。目前,该站已在市区建立救助亭、救助点6个,5年多来,为4万多人提供了救助服务。
(二)派出救助车,实施流动救助
从2003年12月开始,我站针对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明显增多的现象,抽出部分干部职工,组织5台流动救助车,走上街头,现场为乞讨人员发放食物、饮用水及衣服等物品。同时,利用车载广播宣传救助管理政策,救助服务卡等。5年来,流动救助车为3万多名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了服务,赢得了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
(三)建立“四级联动”机制,实现救助工作网络化。
一是服务机构网络化。在市内各区建立救助管理分站,各办事处建立救助管理所,各社区建立救助管理点,形成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社会救助管理网络。二是救助管理工作社会化。各区、办事处、社区组建救助管理服务队伍。建立民政、财政、公安、行政执法、卫生等部门密切配合,互相支持的工作机制。三是救助方式多样化。区、办事处、社区结合实际,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救助工作,整合社区资源,探索无家可归流浪乞讨人员的社区安置。使救助管理工作延伸到基层,渗透到各个角落。
二、更新理念,构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的“郑州模式”
在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方面,我站紧紧围绕维护流浪少年儿童基本权利,以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为依托,以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为基础,引入新的救助理念,采取全天候开放式救助点、类家庭、家庭寄养、技能培训、网站服务、跟踪回访、高校社工合作、定期评估等多种形式,构建了符合郑州实际的流浪救助保护体系,形成了具有郑州特色的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的“郑州模式”。在此基础上,加强与晨露?国际(比利时)合作,在中牟县九龙镇工业园区建立了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救助项目--“晨露国际?郑州爱童园”;积极开展预防和干预活动,在登封老庄沟村建立了“儿童日间服务站。
(一)抓好中心建设。制定了流浪少年儿童救助管理流程图、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健全了工作档案。根据儿童的特点,中心的老师自编教材,开展了心理、法制、健康等多方面、多形式的教育培训。
(二)开展专题调研与合作。与北京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省社科院等研究机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英国救助儿童会、国际儿童权利协会比利时晨露国际等国际机构合作,开展了流浪儿童状况调研、大学生参与的服务机制研究、社区预防等合作,其中,我站编写的《中国流浪少年儿童的预防、救助与回归》一文荣获2004年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为有针对性地做好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工作,提供了详实的参考依据。
(三)建立类家庭。“类家庭”是依托社区而建立的集看护、生活、教育为一体,类似家庭结构的救助保护方式,以培养流浪少年儿童独立的生活能力,学会合作、协作,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目前,我站已建立“类家庭”5个,先后有230名流浪儿童在类家庭中生活,从类家庭中返乡的儿童其稳定率达84%。
(四)开展家庭寄养。对被家庭遗弃的有“家”难回、年龄较小的流浪儿童,委托社会正常家庭给予养育,让儿童重新过上正常的家庭生活。目前已有15名流浪儿童进入寄养家庭。
(五)建立全天候开放式救助点。对流浪街头、暂时不愿进入中心的流浪儿童,采取完全开放式救助。2004年,我站在郑州火车站建立国内第一个救助点以来,已为3200名街头流浪儿童提供了各项服务。
(六)开展高校社工合作。与高校社工师生合作,每周定期,分成小组,深入流浪少年儿童聚集区,发放爱心卡、宣传资料,提供咨询、医疗、食物、衣物等服务,进行疏导、教育。已有2200名街头流浪儿童接受了救助。
(七)试办救助小学。救助小学在社区建立,老师由高校师生、社会志愿者组成,义务授课辅导,确保流浪儿童在最佳年龄时期能够继续学习。救助小学建立以来,每天有20多名儿童到这里上课,发挥了干预和影响作用。
(八)开展技能培训。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中心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组织他们接受电脑应用、汽车修理等基本生存和劳动技能培训,帮助掌握一技之长,培养自食其力、自谋出路的能力,目前已有1470名儿童接受了技能培训。
(九)坚持跟踪回访。对一些被救助过的流浪儿童,通过电话、信函、实地跟踪等方式,了解返回家乡后的情况,为遇到困难的儿童提供及时有效援助,防止再次流浪。
(十)救助保护进社区。利用市、区、办事处、社区完善的救助体系,为流浪儿童提供帮助和保护,最大限度减少儿童外出流浪。
(十一)建立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公益性网站。通过互联网站,发布寻人信息、中心简介、救助方法等,提供网络服务。确保了所有流浪少年儿童能够得到有效救助保护。
(十二)成立儿童艺术心理康复中心。为了更容易被流浪儿童接受全方位的救助保护,我站成立了儿童艺术心理康复中心。中心设有:音乐室、美术室、手工室、棋牌室、游戏室、多媒体教育室、心语室、体育健身房等。它是一个运用综合性艺术化手段对儿童进行心灵熏陶影响教育的场所。
我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勇于尝试,率先在郑州市区建立了“四级联动”社会救助体系,创造了全国民政系统“七项工作第一”,形成了享誉国内外的“郑州模式”。在全国起到了先行探索示范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积极争创国家级精神文明单位,努力开创救助管理工作新局面。
第二篇:救助管理站工作计划
救助管理站工作计划
2012年救助管理站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本着“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严格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救助办法》和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救助办法实施细则》。改善环境、狠抓优质服务、文明服务,推进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2012年重点抓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工作
根据国办发[2011]39号《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深入推进未成年救助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坚持实行亲情化、关爱型服务,切实做好未成年权益保护、心理疏导、教育矫治、技能培训、家庭指导、跟踪回访等延伸救助服务。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安定。
2、加大街头救助,努力做好医疗救助工作
进一步加大街头救助力度,安排站内职工加强对车站、繁华闹市、商业区等流浪乞讨人员流动的区域进行流动救助、现场救助和重点救助。对有救助需要的流浪乞讨人员按需施救,对强讨恶要的职业乞丐进行打击。一旦发现流浪乞讨人员中的危重病人和精神病人,马上将危重病人或精神病人送到相关的定点医院,由定点医院先行救治,同时由我站工作人员进行甄别。
3、进一步落实四级救助管理服务网络
进一步落实从市到基层社区(村)四级救助网络,建立了以市救助管理机构为平台,以管理区为依托,以社区(村)为基础的城乡全覆盖救助网络。在全市36个社区公布救助电话和联系方法,通过整合城乡一体化救助网络资源,使社会化救助实现了全覆盖。
4、进一步加强救助管理队伍建设
建好队伍,规范管理是做好救助管理工作的基础。进一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到救助有登记,受助有记录,救济有手段,处理有结果,查询有档案,必须锤炼一只文明服务,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工队伍。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升救助服务水平。
XX市救助管理站
二零一二年一月三十日
第三篇:救助管理站工作总结
救助对象安置工作是救助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防止救助对象再次流浪,确保救助工作取得实效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在救助流浪乞讨人员过程中常有一些无法查明地址、姓名的痴呆傻儿童,并且我们对这些儿童的救助也只是临时性的救助,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类人群的安置是相当的困难。今年,我站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将救助过程中一些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童、智障儿童送往福利院、敬老院妥善安置,现已安置智障儿童xx人。
6、服务功能不断拓展。
救助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任何先例可以遵循。我站与时俱进,不断拓展服务功能,为部分有暂时困难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我们在坚持“自愿求助,无偿救助”原则下,实行积极主动的救助方式,我们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逐步解决了救助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满足了特殊困难救助对象的服务需求,确保救助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我站开展了为被盗、抢的进城务工人员以及为家庭纠纷出走的无着人员提供住宿、食物和返程车票等服务。服务功能的拓展,充分发挥了救助管理站的社会功能,树立了人民政府和民政部门以及救助站的良好社会形象。
今年,我站利用节假日以及xx会、xxx运动会期间,组织宣传
车在xx城区宣传《办法》与《实施细则》5次,在xxx以及流动人口比较多的xx车站设立宣传点,并向广大群众发放宣传单8000份。翻印《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各260份,分发到有关部门。以“以人为本、亲情救助”为我站宣传口号,并制作《办法》和《细则》宣传横幅各一块。在救助站大门设置了灯箱,xxx等主要路口制作了引路牌,公布了救助原则和值班电话。
利用流动救助车以及劝导、疏导小组对城区内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流动劝导、疏导,实施主动救助。我站积极发布救助管理信息,在《xxxxx报》等报纸上发布救助信息20篇,收到感谢锦旗一面。全年共接待和劝导救助人员xxxx人,实际救助xxxx人,男性救助人员xxx人、女性救助人员xxx人。其中:本省救助人员xxxx人,外省救助人员xxx人。精神病人xx人,危重病人xx人,年龄最大80岁,最小5岁。在救助工作中全体干部、职工不怕苦、不怕累,文明服务,圆满地完成了全年的救助管理任务。
我站还根据xx办事处以及相关部门的要求,认真做好爱国卫生、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消防安全、档案管理等工作,全年全站职工无违纪、违法行为。
一年来,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对危重病人以及传染病人的救治工作还有待进一步规范。二是救助站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明年工作中,我站将严格按照《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的规定,结合我站实际,一是进一步明确救助管理制度性质,科学把握新型社会救助制度与流浪乞讨行政管理的关系;二是科学把握救助对象的范围,充分发挥救助管理工作的社会职能;三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主动开展救助管理工作;四是在坚持自愿求助的前提下,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行保护性救助;五是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职工素质。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科学的发展观,勇于探索,积极创新,与时俱进,全面提高救助工作水平,使救助管理站的各项工作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第四篇:××年救助管理站工作总结
××年救助管理站工作总结
××年救助管理站工作总结2007-02-01 11:12:20
民政局:
2005年,是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年,救助工作的任务繁重而艰巨。救助事业的发展也面临大好的机遇,我站抓住机遇,在x委、x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x民政局和x民政局的正确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以人为本理念,本着“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严格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通过全体干部、职
工的共同努力,针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服务,得到了x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和受助对象的广泛赞誉,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年来,我站严格贯彻执行国务院《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按照“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在x局的指导下,在各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全站干部、职工全力以赴抓好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接待、救助服务、宣传教育等工作。按照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以及xx区委、区政府的安排,为了迎接xx会在xx市召开以及xx市xx系统运动会在xx召开,充分展示良好的城市形象,我站对主城区内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了流动救助、劝导救助,确保了xx会和xx运动会的顺利召开,同时也提升了城市形象。
二、主要做法:
1、强化站内管理。
上半年,按照x局“保先”领导小组的安排,我站深入扎实地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保先”教育,切实加强了党员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认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建立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了救助工作的发展。
我站采取积极措施,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严格按照民政部的“八不准”规定和x委“七不准”规定,救助服务日益规范化。从领导职责到各股室职责;从受助人员入站到离站程序;从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到文明用语;从学习制度到承诺制度都做了明确规范,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法可依,体现了以制度管人和人性化的救助管理。
通过开展行风评议、继续整治发展环境活动,我站做到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升了服务水平,树立了三大意
识(大局意识、竞争意识、宗旨意识)、突破了“三大障碍”(观念性障碍、体制性障碍、资源性障碍),切实转变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方法,使救助服务水平日益提高。
2、主动救助措施初步到位。
今年,我站逐步摈弃了消极被动的工作方式,走出了积极主动向救助对象提供服务的新路。我们采取了走上街头向市民发放救助管理宣传资料,在城区设立救助宣传点进行宣传,向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发放救助宣传资料、指引卡,设置救助管理站引导牌、设置流动救助车,并组成街头劝导小组,我们利用救助小组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引导实施型劝导救助,对一些职业乞讨人员,我们在进行劝阻告戒型劝导,在劝导、疏导的同时还利用宣传单对过往的人群作宣传,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哪些才是真正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流浪乞讨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我们利用流动救助车,开展街头流动救助。对于这些新的救助方
式,提高了街头劝导救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主动救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增强了救助管理工作成效,同时也得到了政府、人民群众及受助对象的肯定。
3、危重病人、精神病人救治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在救助管理工作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的救治是一大难题。而今年,我们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在xx会期间由民政局牵头,x公安局、x卫生局、x市政局、x财政局为成员单位,在x民政局召开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大秘书网救助管理工作协调会,落实了相关部门职责。进一步明确xxx精神病医院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中的精神病人的定点收治医院,指定xxx第x门诊部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中的危重病人的定点收治医院。全年我站共救治流浪乞讨中的危重病人xx人、精神病人xx人。使我们的救助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同时也给xx区城市消除了一定的
安全隐患。
4、救助管理信息化
按照民政部以及xx市民政局关于尽快建立救助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知精神,为了能有效解决求助人员查询、甄别难等问题,防止受助对象短期重复求助现象,而且也为了跨省接送提供了协调、查询平台,并节省跨省协调、查询联络费用,同时也可让上级部门随时了解和掌握救助及资金的使用情况。完善基础数据、基础资料,建立和完善各种统计台帐,特别是建立求助人员数据库,构建信息平台,加快信息技术在救助工作中的推广运用,实现救助工作信息系统网络化。我站派人到北京和xx学习救助管理信息系统,现已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我站于2005年11月建立了xx区救助管理站网站(),使上级部门、广大市民以及其他救助站能更快的了解我站的工作动态以及救助信息。
5、救助对象安置工作取得新的突
破。
救助对象安置工作是救助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防止救助对象再次流浪,确保救助工作取得实效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在救助流浪乞讨人员过程中常有一些无法查明地址、姓名的痴呆傻儿童,并且我们对这些儿童的救助也只是临时性的救助,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类人群的安置是相当的困难。今年,我站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将救助过程中一些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童、智障儿童送往福利院、敬老院妥善安置,现已安置智障儿童xx人。
6、服务功能不断拓展。
救助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任何先例可以遵循。我站与时俱进,不断拓展服务功能,为部分有暂时困难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我们在坚持“自愿求助,无偿救助”原则下,实行积极主动的救助方式,我们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逐步解决了救助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满足了特
殊困难救助对象的服务需求,确保救助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我站开展了为被盗、抢的进城务工人员以及为家庭纠纷出走的无着人员提供住宿、食物和返程车票等服务。服务功能的拓展,充分发挥了救助管理站的社会功能,树立了人民政府和民政部门以及救助站的良好社会形象。
今年,我站利用节假日以及xx会、xxx运动会期间,组织宣传车在xx城区宣传《办法》与《实施细则》5次,在xxx以及流动人口比较多的xx车站设立宣传点,并向广大群众发放宣传单8000份。翻印《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各260份,分发到有关部门。以“以人为本、亲情救助”为我站宣传口号,并制作《办法》和《细则》宣传横幅各一块。在救助站大门设置了灯箱,xxx等主要路口制作了引路牌,公布了救助原则和值班电话。利用流动救助车以及劝导、疏导小组对城区内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流动劝导、疏导,实施主动救助。
我站积极发布救助管理信息,在《xxxxx报》等报纸上发布救助信息20篇,收到感谢锦旗一面。全年共接待和劝导救助人员xxxx人,实际救助xxxx人,男性救助人员xxx人、女性救助人员xxx人。其中:本省救助人员xxxx人,外省救助人员xxx人。精神病人xx人,危重病人xx人,年龄最大80岁,最小5岁。在救助工作中全体干部、职工不怕苦、不怕累,文明服务,圆满地完成了全年的救助管理任务。
我站还根据xx办事处以及相关部门的要求,认真做好爱国卫生、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消防安全、档案管理等工作,全年全站职工无违纪、违法行为。
一年来,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对危重病人以及传染病人的救治工作还有待进一步规范。二是救助站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明年工作中,我站将严格按照
《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的规定,结合我站实际,一是进一步明确救助管理制度性质,科学把握新型社会救助制度与流浪乞讨行政管理的关系;二是科学把握救助对象的范围,充分发挥救助管理工作的社会职能;三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主动开展救助管理工作;四是在坚持自愿求助的前提下,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行保护性救助;五是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职工素质。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科学的发展观,勇于探索,积极创新,与时俱进,全面提高救助工作水平,使救助管理站的各项工作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第五篇:2005年救助管理站工作总结
民政局:
****年,是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年,救助工作的任务繁重而艰巨。救助事业的发展也面临大好的机遇,我站抓住机遇,在x委、x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x民政局和x民政局的正确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以人为本理念,本着“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严格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针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服务,得到了x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和受助对象的广泛赞誉,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年来,我站严格贯彻执行国务院《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按照“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在x局的指导下,在各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全站干部、职工全力以赴抓好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接待、救助服务、宣传教育等工作。按照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以及xx区委、区政府的安排,为了迎接xx会在xx市召开以及xx市xx系统运动会在xx召开,充分展示良好的城市形象,我站对主城区内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了流动救助、劝导救助,确保了xx会和xx运动会的顺利召开,同时也提升了城市形象。
二、主要做法:
*、强化站内管理。
上半年,按照x局“保先”领导小组的安排,我站深入扎实地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保先”教育,切实加强了党员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认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建立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了救助工作的发展。
我站采取积极措施,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严格按照民政部的“八不准”规定和x委“七不准”规定,救助服务日益规范化。从领导职责到各股室职责;从受助人员入站到离站程序;从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到文明用语;从学习制度到承诺制度都做了明确规范,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法可依,体现了以制度管人和人性化的救助管理。
通过开展行风评议、继续整治发展环境活动,我站做到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升了服务水平,树立了三大意识(大局意识、竞争意识、宗旨意识)、突破了“三大障碍”(观念性障碍、体制性障碍、资源性障碍),切实转变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方法,使救助服务水平日益提高。
*、主动救助措施初步到位。
今年,我站逐步摈弃了消极被动的工作方式,走出了积极主动向救助对象提供服务的新路。我们采取了走上街头向市民发放救助管理宣传资料,在城区设立救助宣传点进行宣传,向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发放救助宣传资料、指引卡,设置救助管理站引导牌、设置流动救助车,并组成街头劝导小组,我们利用救助小组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引导实施型劝导救助,对一些职业乞讨人员,我们在进行劝阻告戒型劝导,在劝导、疏导的同时还利用宣传单对过往的人群作宣传,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哪些才是真正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流浪乞讨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我们利用流动救助车,开展街头流动救助。对于这些新的救助方式,提高了街头劝导救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主动救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增强了救助管理工作成效,同时也得到了政府、人民群众及受助对象的肯定。
*、危重病人、精神病人救治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在救助管理工作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的救治是一大难题。而今年,我们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在xx会期间由民政局牵头,x公安局、x卫生局、x市政局、x财政局为成员单位,在x民政局召开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大秘书网救助管理工作协调会,落实了相关部门职责。进一步明确xxx精神病医院为城市流浪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