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赶上时代”到“走在前列”
尊敬的党组织:
要读懂当代中国,先要读懂改革的逻辑。这样的说法,道出了改革在当代中国至关重要的分量。
正因此,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总动员,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一个新的改革时代,由此启航。
把这样的再出发,放入中国改革30多年的壮阔历程中审示,更能感受历史方位的演进。从“冒着杀头的风险”也要摁下包产到户手印的悲壮,到落后的中国会被“开除球籍”的忧患,35年前我们所面对的,是“不改革就死路一条”的巨大压力。今天,风险犹存、挑战仍在,但站在巨人的肩上描绘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汇集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中国共产党人对改革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对改革的设计更加科学系统,深化改革的脚步也更加稳健从容。
或许以世界为坐标,更能看出从追赶到引领的转换。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邓小平访问日本,在一家汽车厂听到这里人均年产汽车94辆后意味深长地说,你们比中国最先进的长春一汽“多出93辆”,“我懂得了什么是现代化了”。今天,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日本,成为世界汽车第一产销大国,连沃尔沃这样的国际品牌也被中国企业收购。
“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35年前的关键抉择,不仅将社会主义中国推送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高度,更探索出一条有别于西方的发展道路。改革,是中国人寻求对自己前途命运的把握,又何尝不是人类对文明未来的求索?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美国《全球邮报》判断,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国经济未来方向,对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有潜在影响。
从赶上时代步伐到走在时代前列,于中国改革,可谓转折,堪称飞跃。如果说“赶上时代”是拉开改革大幕的目的,那么“引领时代”则是开启深化改革历程的目标。从总书记履新之后首次考察选择改革地标深圳,深刻阐释改革方法论、深入研究改革重大问题,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所思所望,是顺应大时代的潮流,坚定不移让改革乘势而上,不失时机让发展更上层楼。
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都取决于它所处的历史环境。中国改革的再出发,也是因为中国站在了一个历史的关键点上。国际格局面临深刻调整,战略窗口随之浮现;经济社会飞速向前,转型发展基础沉雄;更有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点燃亿万人民的高涨激情。“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这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抓住了才能赢得主动。唯有全面深化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才能凝聚起引领时代、改变世界的力量。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引领时代的潮流,新一轮改革必须直面发展起来后的问题,满足高起点上的期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巨大成功时,如何更好地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全世界最大的城镇化进程中,怎样消除城乡二元壁垒?当温饱早不是问题,公平正义如何更好地实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以深化改革破解这些难题,是时代赋予这一代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
放眼全球,美国奥巴马政府“我能”的誓言在艰难中渐渐降低了音量,欧盟一体化进程正经受主权债务危机的考验,经历了长时间经济低迷的日本,仍在苦苦找寻良性改革的方向。“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实验”,多年以前,邓小平就以战略家的胸怀,道出了中国改革的深远意义。引领13亿人参与全球范围的文明试验和制度创新,全面深化改革,既关乎中国,也关乎世界。
雨果曾说:“地球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一个时代已经到来的想法。”伴随着三中全会的号角,一个新的改革时代已经到来。而勇毅坚韧的改革者们,不会仅仅停留在“想法”,更会把它变成不可阻挡的改造现实世界的强大力量。
汇报人:xiexiebang
第二篇:从“赶上时代”到“走在前列”
如果说“赶上时代”是拉开改革大幕的目的,那么“引领时代”则是开启深化改革历程的目标。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所思所望,是顺应大时代的潮流,坚定不移让改革乘势而上,不失时机让发展更上层楼
要读懂当代中国,先要读懂改革的逻辑。这样的说法,道出了改革在当代中国至关重要的分量。
正因此,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总动员,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一个新的改革时代,由此启航。
把这样的再出发,放入中国改革30多年的壮阔历程中审示,更能感受历史方位的演进。从“冒着杀头的风险”也要摁下包产到户手印的悲壮,到落后的中国会被“开除球籍”的忧患,35年前我们所面对的,是“不改革就死路一条”的巨大压力。今天,风险犹存、挑战仍在,但站在巨人的肩上描绘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汇集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中国共产党人对改革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对改革的设计更加科学系统,深化改革的脚步也更加稳健从容。
或许以世界为坐标,更能看出从追赶到引领的转换。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邓小平访问日本,在一家汽车厂听到这里人均年产汽车94辆后意味深长地说,你们比中国最先进的长春一汽“多出93辆”,“我懂得了什么是现代化了”。今天,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日本,成为世界汽车第一产销大国,连沃尔沃这样的国际品牌也被中国企业收购。
“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35年前的关键抉择,不仅将社会主义中国推送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高度,更探索出一条有别于西方的发展道路。改革,是中国人寻求对自己前途命运的把握,又何尝不是人类对文明未来的求索?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美国《全球邮报》判断,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国经济未来方向,对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有潜在影响。
从赶上时代步伐到走在时代前列,于中国改革,可谓转折,堪称飞跃。如果说“赶上时代”是拉开改革大幕的目的,那么“引领时代”则是开启深化改革历程的目标。从总书记履新之后首次考察选择改革地标深圳,深刻阐释改革方法论、深入研究改革重大问题,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所思所望,是顺应大时代的潮流,坚定不移让改革乘势而上,不失时机让发展更上层楼。
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都取决于它所处的历史环境。中国改革的再出发,也是因为中国站在了一个历史的关键点上。国际格局面临深刻调整,战略窗口随之浮现;经济社会飞速向前,转型发展基础沉雄;更有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点燃亿万人民的高涨激情。“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这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抓住了才能赢得主动。唯有全面深化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才能凝聚起引领时代、改变世界的力量。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引领时代的潮流,新一轮改革必须直面发展起来后的问题,满足高起点上的期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巨大成功时,如何更好地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全世界最大的城镇化进程中,怎样消除城乡二元壁垒?当温饱早不是问题,公平正义如何更好地实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以深化改革破解这些难题,是时代赋予这一代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
放眼全球,美国奥巴马政府“我能”的誓言在艰难中渐渐降低了音量,欧盟一体化进程正经受主权债务危机的考验,经历了长时间经济低迷的日本,仍在苦苦找寻良性改革的方向。“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实验”,多年以前,邓小平就以战略家的胸怀,道出了中国改革的深远意义。引领13亿人参与全球范围的文明试验和制度创新,全面深化改革,既关乎中国,也关乎世界。
雨果曾说:“地球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一个时代已经到来的想法。”伴随着三中全会的号角,一个新的改革时代已经到来。而勇毅坚韧的改革者们,不会仅仅停留在“想法”,更会把它变成不可阻挡的改造现实世界的强大力量。
第三篇:永葆政治本色 走在时代前列
人民日报社论: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永葆政治本色 走在时代前列
“只要全党同志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党的建设,我们党就一定能够更好把握历史大势、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提出了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四个根本点,这是我们党关于政党先进性理论的最新阐述,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这四个“根本点”,既是90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我们党面向未来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关键所在,只有牢牢把握,我们党才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负民族先锋、时代先锋的历史使命。
对于一个政党而言,找到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人民意愿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殊为不易;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实现党的思想理论的与时俱进,更为重要。90年来,正是依靠坚实的思想建设和不懈的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我们党才能在团结带领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离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离开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先进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90年的经验证明,正是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我们党才得以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诸多困难和挑战。
组织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础。几十年来,正是因为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才使众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党员干部队伍,党的队伍不断壮大,党员干部素质不断提高,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这是我们党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历经革命、建设、改革,我们党坚持和发展先进性面临的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紧迫。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要管党丝毫也不能懈怠,从严治党一刻都不能放松。
历史经验证明,先进性既非与生俱来,也不会一劳永逸。回首征程,经验和教训我们应牢记于心;展望明天,我们没有丝毫理由骄傲自满。全党同志务必承担历史使命,永葆政治本色,更加奋发有为地为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而不懈奋斗。
人民日报社论: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日前在京召开。这是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总结了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实践经验,分析了水利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主要任务,对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进行全面部署,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更为有力的水利保障。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始终把水利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几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治水兴水成就,一大批重大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并发挥效益,主要江河防洪能力显著增强,城乡供水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农田水利设施体系不断完善,水资源节约保护得到加强,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稳步推进,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巨大,战胜了多次特大洪涝干旱灾害,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重要保障。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水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和水资源的矛盾更加突出,水对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影响更加突出,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列世界第125位,全国2/3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而且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年均影响上千万人口。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制约,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我国水利形势更趋严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越来越迫切,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越来越繁重,加快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局面任务越来越艰巨。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要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加快水利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动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水利发展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促进流域和区域、城市和农村、东中西部地区水利协调发展。要坚持人水和谐,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条件的关系,科学确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合理安排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合理需求,也要满足维护河湖健康基本需求,决不能为追求一时发展而牺牲子孙后代福祉。要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把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重点领域,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大幅增加水利建设投资。
要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除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水利体制机制。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要整合工作力量、集中优势资源,突出战略重点、加强薄弱环节,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确保不断取得阶段性突破和进展。当前要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着力提高防洪保障能力,着力建设水资源配置工程,着力推进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着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着力提高水利科技创新能力。
水安则邦安,水兴则邦兴。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是强国富民的重大举措。面对我国特殊的基本水情,要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风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水利改革发展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我们要同心同德,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水利改革发展新局面,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第四篇:重温“红船精神”-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重温“红船精神”,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红船本是嘉兴南湖的一条普通画舫,但中国共产党赋予她新的灵魂,凝聚和熔铸了96年来一以贯之的‚红船精神‛。1921年7月31日,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为躲避搜查和密探,分两批乘火车抵达嘉兴,登上了事先租好的游船,继续进行党的一大的议题。正是在这南湖的红船上,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横空出世、惊天动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选举成立中央领导机构。‚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这些后来响彻海内外的政治宣言,也正是在红船上发出的新的号角。
2005年6月21日,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委主席,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光明日报》上刊发5000多字的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系统阐述“红船精神”,认为“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他将“红船精神”的内涵高度提炼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2017年10月31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从上海来到浙江嘉兴南湖边,瞻仰复建的南湖红船。‚红船精神‛是融入中国共产党身心的精神血脉,是每一位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奋进灯塔。当前,我们要在新的时代实现新的目标,就要认认真真、扎
2345678-
第五篇:共产党员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列
共产党员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列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顺应时代潮流,走在时代前列,则国家兴盛。看不到世界发展大势,夜郎自大,固步自封,就要落伍。鸦片战争前,中国曾经有过一段“康乾盛世”。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发生了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加速发展。但是,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却看不到这个世界的大变化,夜
郎自大,闭关自守,拒绝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最后,在短短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就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直至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不堪一击。被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共产党员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思想路线的新要求,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列,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是我们党顺应时代进步潮流、永葆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是过去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各种社会思潮的相互激荡,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国内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在许多方面还有待深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要在许多领域和更深层次方面去探索和开拓;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进和党的自身建设中的诸多问题,也都有待切实地解决。所有这些,都需要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有敢闯敢试的探索勇气。必须打破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理解,敢于提出“老祖宗”从未有过的理论创见;必须冲破旧的习惯势力的束缚,敢于拿出前人未曾有过的新办法;必须破除对“洋教条”的迷信,敢于走人家没有走过的新路。惟有这样,党的思想理论才能发展,党的事业才能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推进。
从总体上说,改革开放以来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能够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一个解放思想的潮流正在发展壮大。但是也应看到,解放思想是无止境的,有些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方面还存在着同形势任务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突出表现在:有的搞本本主义,习惯于拿本本去框实践,不能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贯彻落实中央的精神;有的食洋不化,热衷于照抄照搬西方的“洋教条”,以为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灵丹妙药;有的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单凭老方式老办法想问题、做工作;有的不注意汲取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不尊重客观规律,急功近利,盲目蛮干。这些都是违背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也影响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要做到:
1.不断地摆脱旧的理论、观念、偏见、思维方式、做法、体制的束缚。在思想领域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观点、有的结论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错误的东西,但由于思维的惯性,或者其它原因,往往不容易改变,陷入某种迷信。解放思想就是要使我们的思想从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错误观点束缚下解放出来,打破思想僵化和迷信,努力使主观符合客观、思想符合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新的形势,得出新的结论,这是解放思想的实质。党的十六大要求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所谓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看到我们所处的环境在变化,条件在变化,形势在变化,任务在变化。我们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由于这些变化,过去某些习以为常的观念已经显得不再管用,过去某些延续下来的体制已经老旧过时。对待这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必须坚决地改革,才能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
所谓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就是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目的,就是使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使党和国家的事业始终兴旺发达。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马克思主义又是随着时代的发